李煜《相见欢》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见欢》ppt课件(28页)
![《相见欢》ppt课件(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2c9ce1e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0.png)
要词人。晏殊在政治上是一个志得意满 的达官贵人。他的词往往是结合宴游之 余的消遣之作,抒写春花秋月的闲愁。 含情凄婉,音调和谐,词风和婉明丽, 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
2024/3/18
浣溪 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秋色之中。
译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 苦。 2024/3/18
• “无言独上西楼〞,直接浮现出词人 的孤独身影,不见一丝帝王气象。后 主失国后,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 人诉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 “无言〞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 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 楼见月,夜已深沉,顾影徘徊,不能 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
2024/3/18古 诗 源自 赏2024/3/18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古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诗 翻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
语言 晓畅
意蕴 深广
上
怀旧
感伤 年华
片
易逝
悼惜 下 惜春 春光 片
难留
无疑而问
几时回
新
对
比
旧
去
对
比
来
细节描写
独徘徊
这是晏殊的名篇 之一,其内容为悼惜 春残,感伤年华。
其实作者是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
他的愁闷伤感并非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 也非动乱时代亡国丧家的愁苦,只不过 是富贵闲人的一种淡淡的花月之愁罢了。 这首词之所以传诵久远,主要是因为诗 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文情并 茂,音调和谐,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 隽丽的意境。
2024/3/18
浣溪 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秋色之中。
译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 苦。 2024/3/18
• “无言独上西楼〞,直接浮现出词人 的孤独身影,不见一丝帝王气象。后 主失国后,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 人诉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 “无言〞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 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 楼见月,夜已深沉,顾影徘徊,不能 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
2024/3/18古 诗 源自 赏2024/3/18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古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诗 翻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
语言 晓畅
意蕴 深广
上
怀旧
感伤 年华
片
易逝
悼惜 下 惜春 春光 片
难留
无疑而问
几时回
新
对
比
旧
去
对
比
来
细节描写
独徘徊
这是晏殊的名篇 之一,其内容为悼惜 春残,感伤年华。
其实作者是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
他的愁闷伤感并非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 也非动乱时代亡国丧家的愁苦,只不过 是富贵闲人的一种淡淡的花月之愁罢了。 这首词之所以传诵久远,主要是因为诗 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文情并 茂,音调和谐,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 隽丽的意境。
相见欢ppt优秀课件李煜
![相见欢ppt优秀课件李煜](https://img.taocdn.com/s3/m/c77f655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6.png)
历史地位
作为李煜晚期的代表作之一,该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被多次收录和解读。
情感共鸣
该词所表达的离愁别绪和人生感慨,触动了众多读者的情感共鸣, 使其成为传颂千古的名篇。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创作灵感
01
后来的文学家和诗人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在词的创作上追求更
高的艺术境界。
情感表达
02
该词的情感表达方式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
艺术审美
通过欣赏《相见欢》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现代人 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水平,丰富精神世界。
06
李煜的其他作品介绍
《浪淘沙》
总结词
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感慨。
详细描述
《浪淘沙》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场景,表达了作者对 逝去岁月的追忆和感慨。该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煜词中的佳作。
下片中的"剪不断,理还乱"和"别是一 般滋味在心头",进一步强调了离愁别 绪的复杂和难以言表。
《相见欢》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 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 之作。
04
《相见欢》的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
语言优美
李煜的《相见欢》语言质朴自然 ,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言简意赅
整首诗语言简练,用词精准,表 达了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亡国之痛
随着宋朝的强大和南唐的 衰落,李煜最终被迫投降 ,南唐灭亡。
流亡生活与创作
流亡北迁
代表作《相见欢》
南唐灭亡后,李煜被俘并被流放到宋 朝的都城汴京。
在流亡期间,李煜创作了《相见欢》 等脍炙人口的词作,成为其文学成就 的代表之一。
创作风格转变
流亡生活中的苦闷和孤独促使李煜的 创作风格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注 重表达内心情感。
作为李煜晚期的代表作之一,该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被多次收录和解读。
情感共鸣
该词所表达的离愁别绪和人生感慨,触动了众多读者的情感共鸣, 使其成为传颂千古的名篇。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创作灵感
01
后来的文学家和诗人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在词的创作上追求更
高的艺术境界。
情感表达
02
该词的情感表达方式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
艺术审美
通过欣赏《相见欢》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现代人 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水平,丰富精神世界。
06
李煜的其他作品介绍
《浪淘沙》
总结词
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感慨。
详细描述
《浪淘沙》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场景,表达了作者对 逝去岁月的追忆和感慨。该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煜词中的佳作。
下片中的"剪不断,理还乱"和"别是一 般滋味在心头",进一步强调了离愁别 绪的复杂和难以言表。
《相见欢》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 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 之作。
04
《相见欢》的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
语言优美
李煜的《相见欢》语言质朴自然 ,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言简意赅
整首诗语言简练,用词精准,表 达了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亡国之痛
随着宋朝的强大和南唐的 衰落,李煜最终被迫投降 ,南唐灭亡。
流亡生活与创作
流亡北迁
代表作《相见欢》
南唐灭亡后,李煜被俘并被流放到宋 朝的都城汴京。
在流亡期间,李煜创作了《相见欢》 等脍炙人口的词作,成为其文学成就 的代表之一。
创作风格转变
流亡生活中的苦闷和孤独促使李煜的 创作风格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注 重表达内心情感。
《相见欢》李煜ppt上课课件
![《相见欢》李煜ppt上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0db3186137ee06eff918e5.png)
• 李煜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词多描写奢侈豪华的 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 后期的词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风格沉郁苍 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感人至深。 《相见欢》就是后期代表作中的一篇。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 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
写 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 作 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 背 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 景 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
• 2、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
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
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
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 3、怎么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 “锁”字?
• 答:① “锁”是锁住,被笼罩,被禁 锢之意。②表面看锁住的是“清秋”,实 际上是身陷囹圄的诗人自己。③形象生动 地表现了诗人落魄、孤寂、凄凉、思乡的 心境。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开头“一曲新词酒一杯”,歌咏 的是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他是一位 达官贵人,诗酒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曲新词”表明诗人尤喜填词,而 且常常饮酒助诗兴。可此刻,他感受 到的是欢乐吗?
• 此刻他感受到的并不是欢乐, 而是怅惘,而且是经年以来 就埋藏在心底的一种寂寞与 惆怅。自吟自饮,借酒消愁。
•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 ④一般:一种。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
古
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 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诗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词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
翻 译
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 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
• 后期的词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风格沉郁苍 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感人至深。 《相见欢》就是后期代表作中的一篇。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 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
写 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 作 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 背 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 景 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
• 2、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
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
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
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 3、怎么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 “锁”字?
• 答:① “锁”是锁住,被笼罩,被禁 锢之意。②表面看锁住的是“清秋”,实 际上是身陷囹圄的诗人自己。③形象生动 地表现了诗人落魄、孤寂、凄凉、思乡的 心境。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开头“一曲新词酒一杯”,歌咏 的是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他是一位 达官贵人,诗酒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曲新词”表明诗人尤喜填词,而 且常常饮酒助诗兴。可此刻,他感受 到的是欢乐吗?
• 此刻他感受到的并不是欢乐, 而是怅惘,而且是经年以来 就埋藏在心底的一种寂寞与 惆怅。自吟自饮,借酒消愁。
•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 ④一般:一种。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
古
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 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诗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词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
翻 译
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 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
《相见欢》李煜课件
![《相见欢》李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3309a3e45c3b3566ec8b43.png)
•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么的感情? • 表达了词人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
思之切。
• 上阕:囚禁生活 环境烘托 亡国之思 • 下阕:愁绪深重 比喻抒怀
《相见欢》李煜课件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形象的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 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 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 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 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 视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 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 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寂 寞”情生。
双的关手法, 。
• 这两缠句绵悱后恻人,多愁用肠来百比结的喻烦乱心绪
。
• 2、怎么理解“寂寞梧事桐情深难以院处锁理清,心秋情”特的别烦“乱锁”
字?
•
字面上是写清秋,其实是被锁者,是深院中的人,
写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悲愁无尽。
• 3、怎么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用白描的手法,道出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 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
相见欢
李煜
•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的国主,字重光, 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灭南唐,李 煜亡家败国,身囚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 其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辱负 重过了三年,被宋太宗赐死。李煜不是一位好皇 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
• 李煜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词多描写奢侈豪 华的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 后期的词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风格沉郁 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感人至深。 《相见欢》就是后期代表作中的一篇。
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 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 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 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 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 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 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
《相见欢》PPT课件
![《相见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aa59ce59eef8c75ebfb399.png)
到的生活滋味。这个比喻
剪不断, 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 理还乱, 受的无可解 脱的愁苦。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写愁的古诗词名句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 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李清照《武 陵春》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了长度) • ——李白《秋浦歌》
这首诗是李煜降 宋之后写 的,诗中表 达了他的 亡国哀思。 “剪不断,理还乱,是 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 心头”一句是文章主旨 所在。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片写景,用寂 寞清秋的夜色烘托 了凄凉清冷的夜。表现 了一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 愁苦的心态。
下片用一个具体的比喻,把离愁比 喻成乱麻, 剪不断,理还乱。这离愁, 不是一般的暂离故乡, 而是亡国之愁。 作者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 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
相见欢
李煜
《相见欢》选自 《南唐二主词》,作
者李煜,五代时南 唐国主,世称李后 主。975年亡国降宋, 后被毒死。
相见欢,词牌名,又 作“乌夜啼”。这首诗 是他降宋后写的,借 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 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 心头。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剪不断, 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 理还乱, 受的无可解 脱的愁苦。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写愁的古诗词名句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 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李清照《武 陵春》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了长度) • ——李白《秋浦歌》
这首诗是李煜降 宋之后写 的,诗中表 达了他的 亡国哀思。 “剪不断,理还乱,是 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 心头”一句是文章主旨 所在。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片写景,用寂 寞清秋的夜色烘托 了凄凉清冷的夜。表现 了一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 愁苦的心态。
下片用一个具体的比喻,把离愁比 喻成乱麻, 剪不断,理还乱。这离愁, 不是一般的暂离故乡, 而是亡国之愁。 作者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 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
相见欢
李煜
《相见欢》选自 《南唐二主词》,作
者李煜,五代时南 唐国主,世称李后 主。975年亡国降宋, 后被毒死。
相见欢,词牌名,又 作“乌夜啼”。这首诗 是他降宋后写的,借 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 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 心头。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5《相见欢》ppt课件
![5《相见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3df27225c52cc58bd6be59.png)
1.“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有什么作用?
答:(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撼,蕴寓着冷 落凄清的感情,(2)从月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之时, 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
2017/11/30
2.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 “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 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锁,锁住。运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形象的写 出了秋的孤寂凄凉缠绕心头,写出心头无法排解 愁苦。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 之中。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2017/11/30
1.一曲新词酒一杯: 自吟自饮,借酒消愁,孤单冷寂的 情景。表现了一种深沉的无法排遣 的寂寞与惆怅。
“去年天气旧亭台”,写词人由今思昔, 对去年一次欢聚的的追忆。天气依然是暮春,地 点依然是亭台。可好景不常,欢聚难再。词人从 人事的变迁,想到时光的易逝。
2.去年天气旧亭台: 表现人事的变迁,流光的易逝之情。
4.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答: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2017/11/30
“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就是个表 现愁情的物象,如:温庭筠的《更漏子》中的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张炎 的《清平乐》中的“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 秋声”。表现的都是愁闷的境界;秋天又是个 萧条悲凉的季节,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 悲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 一般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李后主 已由君主沦为囚徒,昔日为君主之时,所居之 地可用“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形容;而现在所居之地却是“寂寞梧桐深院”, 陪伴他的也只有“月如钩”,其内心的愁恨该 是多么深长呀! 2017/11/30
《相见欢》课件
![《相见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cc9c2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0.png)
秋天的景象,表达了 离别的哀伤和思念之情,体现了作 者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感慨。
人生感慨
词中通过对人生浮沉、世事无常的 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 考和感慨,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探 索和追求。
主题思想的表现手法
意象运用
通过运用秋天的意象,如“无言 独上西楼”、“梧桐寂寞细雨” 、“月如钩”等,营造出离别的 氛围和哀伤的意境,使主题思想
文学价值的影响
1 2 3
对后世的启示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示了人们对离别、故国之 思等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对读者的感染力
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感染 了无数读者,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离别的痛 苦和故国的思念。
对文学史的贡献
这首诗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 献。
词句的直译
总结词
准确传达词句原意
详细描述
通过对每个词、每个句子的直接翻译,将《相见欢》的词句含义准确地传达给 学习者。这种方法有助于学习者理解词句的基本含义和表面意义。
词句的意译
总结词
传达词句深层含义
详细描述
在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词句的深层含义。通过对词句的语境、文化背景等 方面的分析,使学习者能够理解词句背后的情感、思想和意义。
《相见欢》ppt优秀课件
目录
• 《相见欢》的背景介绍 • 《相见欢》的词句解析 • 《相见欢》的主题思想 • 《相见欢》的艺术特色 • 《相见欢》的文学价值
01
《相见欢》的背景介绍
作品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
唐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 流离失所。
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重大事件对唐朝社会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生感慨
词中通过对人生浮沉、世事无常的 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 考和感慨,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探 索和追求。
主题思想的表现手法
意象运用
通过运用秋天的意象,如“无言 独上西楼”、“梧桐寂寞细雨” 、“月如钩”等,营造出离别的 氛围和哀伤的意境,使主题思想
文学价值的影响
1 2 3
对后世的启示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示了人们对离别、故国之 思等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对读者的感染力
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感染 了无数读者,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离别的痛 苦和故国的思念。
对文学史的贡献
这首诗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 献。
词句的直译
总结词
准确传达词句原意
详细描述
通过对每个词、每个句子的直接翻译,将《相见欢》的词句含义准确地传达给 学习者。这种方法有助于学习者理解词句的基本含义和表面意义。
词句的意译
总结词
传达词句深层含义
详细描述
在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词句的深层含义。通过对词句的语境、文化背景等 方面的分析,使学习者能够理解词句背后的情感、思想和意义。
《相见欢》ppt优秀课件
目录
• 《相见欢》的背景介绍 • 《相见欢》的词句解析 • 《相见欢》的主题思想 • 《相见欢》的艺术特色 • 《相见欢》的文学价值
01
《相见欢》的背景介绍
作品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
唐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 流离失所。
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重大事件对唐朝社会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见欢课件ppt
![相见欢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26708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4.png)
解和认同。
创新发展
在鉴赏与实践过程中, 不断挖掘新的意义和价 值,推动文学艺术的创
新与发展。
05
相见欢的传承与创新
相见欢的传统传承方式
传统书籍
通过经典书籍传承相见欢的文化内涵,如《相见欢 诗词赏析》等。
口传心授
依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面对面传授相见欢的技巧 和心得。
传统节日活动
在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通过举办诗词朗诵、创作 比赛等形式传承相见欢。
相见欢的创新实践案例
数字化平台“相见欢学堂”
01
提供在线课程、讲座、论坛等功能,普及相见欢知识,促进交
流与互动。
“月圆人团圆”全球诗词大赛
02
邀请全球诗词爱好者参与,以相见欢为主题,展示和评选优秀
作品。
“诗画本无间”艺术展
03
将相见欢诗词与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呈现独特的视
觉效果和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当时李煜被俘后,身处异乡,身世飘零,心境凄凉,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他表达自己内心痛苦和无奈的作品。
相见欢的含义与主题
含义
相见欢在词中表达的是一种离别和重 逢的复杂情感,其中包含了作者对过 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对离别之痛的感 慨,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主题
相见欢的主题主要围绕着离别、重逢 、追忆和感慨展开,通过细腻的笔触 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 和无奈。
03
相见欢的文学价值
相见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见欢是唐代著名的诗歌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见欢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后世文学 的发展,成为了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相见欢对后世的影响
创新发展
在鉴赏与实践过程中, 不断挖掘新的意义和价 值,推动文学艺术的创
新与发展。
05
相见欢的传承与创新
相见欢的传统传承方式
传统书籍
通过经典书籍传承相见欢的文化内涵,如《相见欢 诗词赏析》等。
口传心授
依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面对面传授相见欢的技巧 和心得。
传统节日活动
在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通过举办诗词朗诵、创作 比赛等形式传承相见欢。
相见欢的创新实践案例
数字化平台“相见欢学堂”
01
提供在线课程、讲座、论坛等功能,普及相见欢知识,促进交
流与互动。
“月圆人团圆”全球诗词大赛
02
邀请全球诗词爱好者参与,以相见欢为主题,展示和评选优秀
作品。
“诗画本无间”艺术展
03
将相见欢诗词与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呈现独特的视
觉效果和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当时李煜被俘后,身处异乡,身世飘零,心境凄凉,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他表达自己内心痛苦和无奈的作品。
相见欢的含义与主题
含义
相见欢在词中表达的是一种离别和重 逢的复杂情感,其中包含了作者对过 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对离别之痛的感 慨,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主题
相见欢的主题主要围绕着离别、重逢 、追忆和感慨展开,通过细腻的笔触 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 和无奈。
03
相见欢的文学价值
相见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见欢是唐代著名的诗歌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见欢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后世文学 的发展,成为了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相见欢对后世的影响
《相见欢》李煜课件
![《相见欢》李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cd669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b.png)
孤独与离别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相见欢》中李煜所表达的孤独与离别的情感,以及这种情 感对现代人的启示。
爱情与人生
将《相见欢》中的情感与现代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相结合,探讨古代与现代情感共鸣 的点。
文学与历史的互动
历史背景
详细介绍李煜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该 背景如何影响他的文学创作。
VS
文学手法
04 《相见欢》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评价与影响
后世评价
李煜的《相见欢》被誉为其代表作之 一,被广大读者和评论家高度赞誉, 认为其表达了深沉的哀愁和无尽的思 念,展现了李煜卓越的文学才华。
文学影响
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许多诗人从中汲取灵感,借 鉴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处理方式 。
同代及后世作品的比较
连贯性和完整性。
舞台表演与艺术呈现
总结词
舞台表演是《相见欢》朗诵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肢 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变化等手段,能够更加生动 地呈现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详细描述
首先,肢体语言要与诗歌内容相符合,例如,在表达离 别之苦时,可以适当做出挥手告别、眼神迷离等肢体动 作;在表达相聚之喜时,可以做出拥抱、握手等肢体动 作。其次,面部表情要随着诗歌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例 如,在表达离别之苦时,面部表情应较为悲伤、沉重; 在表达相聚之喜时,面部表情应较为喜悦、兴奋。最后 ,声音变化也是舞台表演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声 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来增强诗歌情感的表达效果。
03
早期经历
曾被封为安定郡王,后改封为郑王。
继位与亡国
继位背景
南唐元宗李璟去世后,经过一番 政治斗争,于961年继位。
亡国过程
由于政治腐败和军事衰弱,南唐 在975年为北宋所灭,李煜成为 俘虏。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相见欢》中李煜所表达的孤独与离别的情感,以及这种情 感对现代人的启示。
爱情与人生
将《相见欢》中的情感与现代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相结合,探讨古代与现代情感共鸣 的点。
文学与历史的互动
历史背景
详细介绍李煜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该 背景如何影响他的文学创作。
VS
文学手法
04 《相见欢》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评价与影响
后世评价
李煜的《相见欢》被誉为其代表作之 一,被广大读者和评论家高度赞誉, 认为其表达了深沉的哀愁和无尽的思 念,展现了李煜卓越的文学才华。
文学影响
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许多诗人从中汲取灵感,借 鉴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处理方式 。
同代及后世作品的比较
连贯性和完整性。
舞台表演与艺术呈现
总结词
舞台表演是《相见欢》朗诵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肢 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变化等手段,能够更加生动 地呈现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详细描述
首先,肢体语言要与诗歌内容相符合,例如,在表达离 别之苦时,可以适当做出挥手告别、眼神迷离等肢体动 作;在表达相聚之喜时,可以做出拥抱、握手等肢体动 作。其次,面部表情要随着诗歌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例 如,在表达离别之苦时,面部表情应较为悲伤、沉重; 在表达相聚之喜时,面部表情应较为喜悦、兴奋。最后 ,声音变化也是舞台表演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声 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来增强诗歌情感的表达效果。
03
早期经历
曾被封为安定郡王,后改封为郑王。
继位与亡国
继位背景
南唐元宗李璟去世后,经过一番 政治斗争,于961年继位。
亡国过程
由于政治腐败和军事衰弱,南唐 在975年为北宋所灭,李煜成为 俘虏。
《相见欢》课件PPT课件
![《相见欢》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a21a8748d7c1c709a145a2.png)
——贺铸《青玉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第1陈5页/子共19昂页 《登幽州台歌》
巩固练习
1、诗中描写男主人公在月残之夜,孑然一身 的斯人独憔悴的身影,渲染一种悲凉凄苦的 句子: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诗中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的绝妙之笔:
第12页/共19页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这样写“雨”:“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情毕现。“帘外雨潺 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 “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 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 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 然界,更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李煜 《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 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此处表达情 感更显委婉含蓄。
愁苦之情。
第8页/共19页
赏析下阕
过去的欢乐永远过去了,如今一 个人离群索居,面对这一轮如钩的残 月,一棵寂寞的梧桐,一个深深的庭 院,还有这满院的秋色,此情此景, 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 会有剪怎不样断,的理心还境乱呢,?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第9页/共19页
名句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 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头。
第7页/共19页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 桐深院锁清秋。
赏析】“无言”写出了心中痛苦无人说,无 法说,不能说,说了也无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月如钩”残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着”和
“被锁者”非“梧桐”和“清秋”,而是词
人自己。这几句词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表
达了词人被幽囚,亡国之后失去自由的寂寞
——第1陈5页/子共19昂页 《登幽州台歌》
巩固练习
1、诗中描写男主人公在月残之夜,孑然一身 的斯人独憔悴的身影,渲染一种悲凉凄苦的 句子: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诗中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的绝妙之笔:
第12页/共19页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这样写“雨”:“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情毕现。“帘外雨潺 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 “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 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 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 然界,更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李煜 《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 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此处表达情 感更显委婉含蓄。
愁苦之情。
第8页/共19页
赏析下阕
过去的欢乐永远过去了,如今一 个人离群索居,面对这一轮如钩的残 月,一棵寂寞的梧桐,一个深深的庭 院,还有这满院的秋色,此情此景, 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 会有剪怎不样断,的理心还境乱呢,?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第9页/共19页
名句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 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头。
第7页/共19页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 桐深院锁清秋。
赏析】“无言”写出了心中痛苦无人说,无 法说,不能说,说了也无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月如钩”残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着”和
“被锁者”非“梧桐”和“清秋”,而是词
人自己。这几句词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表
达了词人被幽囚,亡国之后失去自由的寂寞
《相见欢》PPT课件
![《相见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d68c128e9951e79a89270c.png)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 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 校书叔云》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怎样理解?
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 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 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 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 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 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 滋味” 。
《相见欢》是作者自述囚居生活、抒写 离愁的词作。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 像幽闭在清秋深院的梧桐,孤独、寂 寞,没有自由,痛苦、悲伤达到极点。
本首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 手,深刻细腻地刻画出词人的矛盾心 理和无法排遣的苦衷。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 重光,号钟隐,五代十国时南唐国 君,世称李后主。 975亡国降宋, 后被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 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 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 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 人》、《浪淘沙》、《乌夜啼》等 词。被称为“千古词帝”。李煜虽 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却是一个优 秀的词人。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怎样理解?
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 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 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 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 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 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 滋味” 。
《相见欢》是作者自述囚居生活、抒写 离愁的词作。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 像幽闭在清秋深院的梧桐,孤独、寂 寞,没有自由,痛苦、悲伤达到极点。
本首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 手,深刻细腻地刻画出词人的矛盾心 理和无法排遣的苦衷。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 重光,号钟隐,五代十国时南唐国 君,世称李后主。 975亡国降宋, 后被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 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 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 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 人》、《浪淘沙》、《乌夜啼》等 词。被称为“千古词帝”。李煜虽 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却是一个优 秀的词人。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相见欢李煜课件PPT课件
![相见欢李煜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ea38d5f111f18582d05a30.png)
第10页/共12页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么的感情? 表达了词人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上阕:囚禁生活 环境烘托 亡国之思 下阕:愁绪深重 比喻抒怀
第11页/共1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2页/共12页
一座空荡荡的、孤独冷清的楼。,一处派遣忧伤或遥望故乡 的伤心地。并非位于西面的楼
2、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
明月是惹人秋思之物,残月就是他自己,亡了国,也没有 家人团聚,孤零零地呆在那里,心中十分空虚、痛苦,就像月亮 一样。
3、梧桐---------隐含了家国之悲。
梧桐是一种表现愁情的物象,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 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的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一般都会产生凄寒 孤独之感。
李煜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词多描写奢侈豪 华的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后期的词多 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风格沉郁苍凉。语言 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感人至深。《相 见欢》就是后期代表作中的一篇。
第4页/共12页
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 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 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 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 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 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 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
双的关手法,
这两句后人多用来比喻 事情难以处理,心情特。别烦乱
2、怎么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锁”字?
字面上是写清秋,其实是被锁者,是深院中的人, 写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悲愁无尽。
3、怎么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用白描的手法,道出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
4、深院---------体现了寂寞、孤单之身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建隆二年(961),李煜继 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后 又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开 宝八年(975),宋军攻破金陵,李 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 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 词的成就最高。为花间词派,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 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别树一帜, 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这几句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 的离愁当作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缕来写,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愁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使 人仿佛看到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 盘绕着人,而无法摆脱。
这实际是写词人此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万端,有对过去 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 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无形的感情的丝缕, 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确实 是把离愁的特点极其深刻形象地写出来了。
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 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
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 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 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 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 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 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楫春风一叶舟,一纶丝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从这首诗里你 看见了什么
写作背景
此词是后主被掳之后所写,表达了一个 丧国君主内心的苦楚与怅惘。
词中作者利用了对峙的情绪,表达心中 的冲突起伏。在词的架构上激起了波潮,也 让整个情绪高涨。全词是“无声胜有声”, 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 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
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现实的悲惨
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 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声声慢》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 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相见欢
--【南唐】李煜 --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不见 不见 不见 不见
美酒,佳肴 人呼,万岁 前呼,后拥 爱妃。宫娥
西楼通常和月亮有 关系。看到残月,寄托 愁绪哀思。 西楼应该是 建在主体建筑西边而楼 梯向东的小楼.在古代 文学中,西楼常和月的 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 在西边的方位,是可以 很方便看到月亮的,尤 其是下沉之月,也就是 深夜之月.
1、清秋被锁在我的庭院中
2、“我”也被深锁在寂寞的庭院之中。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 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 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上阕:写景,渲染出凄凉、寂寞、愁苦 的氛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为 什么被称为“名句”?
这句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 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 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 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 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 成为千古名句。
既是“独上”,自然无人共语。他的痛苦无人 与说,也不愿与人诉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 自己? “无言”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一个 “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楼见月,夜已 深沉,顾影徘徊,不能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 可见。
孤独、哀愁之深
“月如钩”,为何写“钩月”?
是作者西楼凭栏仰视之所见。一弯残 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 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 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
君王底亊却封侯?违命真龙究可羞。 金缕香阶怜恣意,玉颜墨画忍凝眸。 眼前家国风飘雨,笔下空濛月似钩。 一代文星终陨落,满江碧泪向谁流?
李煜词欣赏
——虞美人
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浣溪沙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严庄坤课件 2016.11.11
遥望李煜——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 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汉族, 生于金陵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试问闲愁有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
时雨。
——贺 铸《青玉案》
1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 “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2分) 答:表现了此人寂寞忧伤的亡国之痛。
11.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 意作简要赏析。(3分)
答:用比喻的修辞,用乱麻喻离愁,形象可感, 将抽象的离愁具体化,生动的写出了词人愁肠 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怎样理解?
1、思念故国之“苦” 2、深锁清秋之“愁” 3、寄人篱下之“悲” 4、灭家亡国之“痛”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
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相 见 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答: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月在中国文学中是相思的意象,所以西楼 多半和闺思有关,西楼之上最常见到的是深夜 之月,可见睹月之人思念之深,无法入眠。而 西在五行中为金,于季节为秋,金主萧杀,秋 者为愁。故写月夜思人或深夜愁绪都用“西 楼”,渐渐的“西楼”在古诗词中演变成了一 种相思与愁绪的代名词,就如古诗词中的“柳 枝”代表依依惜别之情一样。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 词的成就最高。为花间词派,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 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别树一帜, 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这几句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 的离愁当作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缕来写,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愁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使 人仿佛看到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 盘绕着人,而无法摆脱。
这实际是写词人此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万端,有对过去 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 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无形的感情的丝缕, 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确实 是把离愁的特点极其深刻形象地写出来了。
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 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
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 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 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 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 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 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楫春风一叶舟,一纶丝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从这首诗里你 看见了什么
写作背景
此词是后主被掳之后所写,表达了一个 丧国君主内心的苦楚与怅惘。
词中作者利用了对峙的情绪,表达心中 的冲突起伏。在词的架构上激起了波潮,也 让整个情绪高涨。全词是“无声胜有声”, 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 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
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现实的悲惨
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 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声声慢》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 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相见欢
--【南唐】李煜 --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不见 不见 不见 不见
美酒,佳肴 人呼,万岁 前呼,后拥 爱妃。宫娥
西楼通常和月亮有 关系。看到残月,寄托 愁绪哀思。 西楼应该是 建在主体建筑西边而楼 梯向东的小楼.在古代 文学中,西楼常和月的 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 在西边的方位,是可以 很方便看到月亮的,尤 其是下沉之月,也就是 深夜之月.
1、清秋被锁在我的庭院中
2、“我”也被深锁在寂寞的庭院之中。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 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 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上阕:写景,渲染出凄凉、寂寞、愁苦 的氛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为 什么被称为“名句”?
这句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 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 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 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 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 成为千古名句。
既是“独上”,自然无人共语。他的痛苦无人 与说,也不愿与人诉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 自己? “无言”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一个 “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楼见月,夜已 深沉,顾影徘徊,不能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 可见。
孤独、哀愁之深
“月如钩”,为何写“钩月”?
是作者西楼凭栏仰视之所见。一弯残 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 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 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
君王底亊却封侯?违命真龙究可羞。 金缕香阶怜恣意,玉颜墨画忍凝眸。 眼前家国风飘雨,笔下空濛月似钩。 一代文星终陨落,满江碧泪向谁流?
李煜词欣赏
——虞美人
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浣溪沙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严庄坤课件 2016.11.11
遥望李煜——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 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汉族, 生于金陵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试问闲愁有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
时雨。
——贺 铸《青玉案》
1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 “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2分) 答:表现了此人寂寞忧伤的亡国之痛。
11.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 意作简要赏析。(3分)
答:用比喻的修辞,用乱麻喻离愁,形象可感, 将抽象的离愁具体化,生动的写出了词人愁肠 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怎样理解?
1、思念故国之“苦” 2、深锁清秋之“愁” 3、寄人篱下之“悲” 4、灭家亡国之“痛”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
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相 见 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答: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月在中国文学中是相思的意象,所以西楼 多半和闺思有关,西楼之上最常见到的是深夜 之月,可见睹月之人思念之深,无法入眠。而 西在五行中为金,于季节为秋,金主萧杀,秋 者为愁。故写月夜思人或深夜愁绪都用“西 楼”,渐渐的“西楼”在古诗词中演变成了一 种相思与愁绪的代名词,就如古诗词中的“柳 枝”代表依依惜别之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