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某工程引水洞灌浆工程自检报告

某工程引水洞灌浆工程自检报告

阿坝州汶川县杂谷脑河桑坪水电站枢纽工程竣工安全鉴定引水隧洞灌浆工程施工自检报告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2014年11月目录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施工历时及完成工程量 (3)三、施工依据 (3)四、施工临建设施 (4)五、钻孔、灌浆施工技术要求 (5)六、固结灌浆试验 (11)七、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2)八、工程质量评定情况 (13)九、安全、环保、文明施工 (15)十、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16)十一、设备、人员投入 (17)十二、灌浆成果分析 (18)十三、施工大事记 (19)十四、结论 (19)一、工程概况桑坪水电站引水洞在地质构造上靠近茂文活动断裂带,岩体完整性较差,岩石多属于中硬至软类变质岩,地下水也较发育。

引水洞全长约8001.295m,岩体由Ⅲ类、Ⅳ类、Ⅴ类岩石组成,其中Ⅲ类围岩长1650.2m,Ⅳ类围岩长5141.8m,Ⅴ类围岩长1209.29m。

衬砌后内直径为8.0m~7.25m。

由于洞内围岩变化较大,所以洞衬混凝土厚度分别采取0.3m、0.4m、0.6m三种厚度结构;又因引水洞延伸较长,所以由进口向出口端共设置四条施工支洞,分别为1#、2#、3#、4#支洞。

二、施工历时及完成工程量引水洞灌浆自2007年5月3日开工,至2007年12月10日结束,分165个单元施工,累计完成回填灌浆70378.12m2,固结灌浆36585.221m。

三、施工依据1.《桑坪水电站引水系统灌浆施工技术要求》。

2.桑坪电站引水洞灌浆设计图纸:CD99 SG-43-2(5~7)。

3.《桑坪水电站工程设计更改通知》。

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2001)。

5.桑坪水电站引水洞灌浆工程投标文件。

四、施工临建设施1、施工营区:施工营区分别设在1#、2#、3#、4#施工支洞口处,就近租用当地百姓住房或协调原施工单位所用住房作为灌浆施工住房。

2、施工用风:本工程采用电作为主推动力的钻孔设备,风的需用量不大,只是作为备用措施,施工现场采用小型空压机现场供风。

试验段灌浆试验报告1

试验段灌浆试验报告1

目录1概述2 试验依据3 灌浆试验目的4 灌浆试验施工5 灌浆试验成果分析6试验帷幕的质量检查7 评价与建议附图1 灌浆试验孔位布置图2 灌浆试验综合剖面图3 检查孔柱状图4试验段灌浆透水率频率图5试验段灌浆单位注入量频率曲线图6抬动监测图7帷幕灌浆试验岩芯照片8工程照片(试验灌浆工程)1工程概况柏岭寺水库位于旬邑县柏岭村,主坝段坝型为碾压砼重力坝。

主坝段坝由溢流坝段、左非溢流坝段和排沙泄洪洞组成。

坝顶高程为1068.0m,最大坝高38.5m,坝底最大宽度32.05m,坝顶长度147m,坝顶宽度6m,左挡水坝段总长45m,分为2个坝段;泄洪排沙洞坝段总长12m,分为1个坝段;溢流坝段长77m,分为三个坝段,堰顶高程1059.0m,溢流坝段设5孔闸,孔口净宽12.0m,引水坝段总长13m,分为1个坝段。

坝基岩层为砂岩,无断层,裂隙主要以层面裂隙为主且水平裂隙较为密集,陡倾裂隙发育较少。

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受砂岩岩性、裂隙发育情况和卸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基岩透水性较好,尤其在3#和4#溢流坝段基岩8m范围内透水率平均达到46.17Lu。

2试验依据(1)招投标文件;(2)设计图纸;(3)现行施工规范;(4)监理部批复的《柏岭寺水库大坝生产性帷幕灌浆试验方案》。

3试验目的与技术要求3.1本次帷幕灌浆试验按监理部批复的柏岭寺水库大坝生产性帷幕灌浆试验方案进行施工。

通过生产性帷幕灌浆试验,钻孔灌浆后的压水试验及监测,以试验所得成果为大坝基础帷幕灌浆设计提供依据。

(1)论证帷幕灌浆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合理性;(2)通过检查孔压水试验,检验透水率是否满足设计防渗标准;(3)提出孔深、孔距、排距、排数、灌浆压力、灌浆配比的技术参数;(4)提供灌浆段单位注入水泥量。

3.2试验地区的选定帷幕灌浆试验区选在大坝4#溢流坝段(桩号坝纵0+100.64~坝纵0+93.44)段灌浆廊道内进行单排生产性帷幕灌浆试验。

隧洞灌浆现场验收情况汇报

隧洞灌浆现场验收情况汇报

隧洞灌浆现场验收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于XX年XX月XX日,组织相关人员前往XX隧洞进行现场验收,现将验收情况汇报如下:一、验收目的:为了确保隧洞灌浆工程质量的合格性,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验收工作旨在对隧洞灌浆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二、验收内容:1.灌浆材料的验收:对比隧洞灌浆工程设计方案,确认灌浆材料的品种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材料的生产批次编号及标签是否完好清晰,验收材料的质量合格证书,隧洞灌浆工程所用的灌浆材料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2.灌浆工艺的验收:检查隧洞灌浆工程的施工工艺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包括灌浆设备的使用是否规范、施工操作过程中是否按照标准操作、施工人员的资质及操作技能是否符合要求等。

3.灌浆质量的验收:针对隧洞灌浆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非损检测、抽芯等方法对灌浆体进行质量评估,检查灌浆体的强度、密实性及均匀性等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认灌浆后对土地基的固结效果。

4.工程文件的验收:对隧洞灌浆工程的相关文件进行审核,包括施工图纸、设计方案、工程记录等,确保工程的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

三、验收结果:经过全面细致的现场检查,隧洞灌浆工程的验收结果如下:1.灌浆材料的验收情况:灌浆材料的品种、规格与设计方案要求一致,质量合格证书齐全,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2.灌浆工艺的验收情况:施工工艺规范,施工人员操作规范,施工设备齐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3.灌浆质量的验收情况:抽芯取样后的质检结果显示,灌浆体的强度、密实性和均匀性等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土地基的固结效果良好。

4.工程文件的验收情况:工程文件完整、合格,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

综合以上情况,隧洞灌浆工程通过了现场验收,工程质量合格。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在现场验收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工地清洁度和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小瑕疵。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工地管理,保持工地的清洁整洁,做到物品摆放有序,垃圾分类处理。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固结灌浆设计与实践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固结灌浆设计与实践

出水洞段通过高压防渗固结灌浆形成一定厚度的
隧洞周边围岩,提高围岩的承载力和抗渗能力,以
有效防渗灌浆圈,以降低围岩的渗透系数,实现承
确保引水隧洞的围岩稳定及渗透稳定。灌浆加固
载和阻水的设计目的。因此,集中涌水带及其影响
圈是保证围岩保持永久稳定,并与支护体系和混凝
土衬砌共同承受围岩压力和外水压力的重要结构。
高外水内渗的水力渗透破坏,根据开挖过程中揭露
的实际地质情况和工程承载与防渗的需要,将锦屏
二级引水隧洞固结灌浆细分为如下 4 大类:
(1)A 型灌浆。应用于主出水带区域洞段的高
压防渗固结灌浆,包括无盖重的深层高压防渗固结
灌浆及有盖重的表层固结灌浆。
(2)B 型灌浆。应用于出水带影响区,以及开挖
期间出水、后期干涸洞段的高压防渗固结灌浆,基
段在这类地质条件洞段显得必不可少。
定。根据规范要求,固结灌浆孔深入岩的深度不低
于 1 倍隧洞半径,灌浆压力一般为 1~2 倍内水压力;
同时按围岩抗渗透稳定要求考虑,根据类似工程经
验,需确保围岩承受的水力梯度不超过 5。综合以
上两点要求,裸岩灌浆压力取 1.5~2.5 MPa,灌浆孔
深度取 12~20 m,表层 0~4 m 段不进行裸岩固结灌
裸岩灌浆压力则根据内水压力及围岩条件综合确
(3)长期处于高应力、高渗透压环境下,部分锚
杆系统可能面临失效,加上锚杆支护时间滞后等问
题,仅在施工期进行喷锚支护的围岩体在运行期存
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采用混凝土衬砌作为二次支护
手段以保证引水隧洞围岩长期稳定、提高隧洞安全
可靠度是非常必要的,而固结灌浆作为衬砌补强手
1003-1510(2021)01-0056-05

引水隧洞洞内灌浆生产性试验大纲

引水隧洞洞内灌浆生产性试验大纲

引水隧洞洞内灌浆实验大纲批准:校核:编制:目录引水隧洞洞内灌浆试验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试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试验依据和试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试验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试验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灌浆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试验程序及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灌浆质量检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试验成果分析整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资源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质量保证体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文明施工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苗尾导流洞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报告

苗尾导流洞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报告

云南澜沧江苗尾电站导流隧洞工程导流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水电十四局苗尾项目部2010年01月23日一、概述苗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旧州镇境内的澜沧江河段上,是澜沧江上游河段一库七级开发方案中的最下游一级电站,上接大华桥水电站,下邻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最上游一级电站——功果桥水电站。

电站距大理、昆明公路里程分别为207km、544km。

苗尾水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电站建成后可改善下游灌溉用水条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电站正常蓄水位1408.00m,相应库容6.60亿m3,电站装机容量1400MW(4×350MW),多年平均发电量64.45亿kW⋅h,保证出力346.6MW。

苗尾水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由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左岸溢洪道、冲沙兼放空洞、引水系统及地面厂房等组成。

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高程1414.80m,最大坝高139.80m,坝顶轴线长576.68m,坝顶宽度12.0m,上游坝坡1:2.0,下游坝坡1:2.0。

工程区内地层主要为中侏罗系花开左组上下段的变质岩和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

中侏罗系花开左组岩性由砂质绢云板岩、变质钙质砂岩、变质石英砂岩、绢云石英砂岩及少量绿泥绢云千枚岩组成,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主要为崩坡积层、冲洪积层和冲积层。

电站施工区岩层总体产状为N5︒~20︒W,NEE或SWW∠75︒~90︒,区内倾倒变形发育地段岩层倾角变缓为30︒~70︒。

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断层、层内错动带及节理较为发育,结构面的优势方向为NNE,次为NE。

受区内特有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特征控制,工程区泥石流、崩塌、倾倒变形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较为发育。

导流隧洞固结灌浆试验区部位的岩层为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围岩不能自稳,变形破坏严重。

属于Ⅴ类围岩。

强风化~弱风化上段的强卸荷带的变质石英砂岩、绢云板岩,岩体破碎,岩体呈薄层状,层间断层及层内错动带发育,结构面结合很差。

二、试验区确定根据技术要求及招标文件要求,在进行固结灌浆以前需做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

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C标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成果报告批准:审核:编写: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洞松水电站项目部二0一三年七月二十一日洞松水电站C标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一、概述洞松水电站C标引水隧洞位于洞松电站末端,起止桩号为S12+ 300~S17+200,该洞段侧向埋深300-500m,垂直埋深300-350m,隧洞围岩以软质岩及中硬岩为主,岩层走向与洞轴线交角较小,地下水活动弱,围岩以IV1类及IV2类为主,次为Ⅲ类,少量V类。

岩石以炭质板岩和变质砂岩为主,岩性呈微~弱风化层板岩,岩体破碎,层理与劈理发育,特殊岩性及岩层受断裂及断层影响,小断层和层间错动破碎带发育。

永久衬砌混凝土厚度为50cm~62cm,衬砌后过流直径为6.28m。

固结灌浆钻孔深度按围岩类别分为IV1类孔深入岩6.0m,IV2类孔深入岩7.0m,V类孔深入岩8.0m,排距3m,C标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段选择在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桩号为S14+855.00-S14+831.00(V类围岩),S14+807.00~S14+783.00(IV2类围岩)进行,本试验区按设计提供的《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要求》分两段灌注,第一段均为2.0m,灌浆压力0.8Mpa;第二段为5.0 m或6.0m, 灌浆压力1.2Mpa。

每个试验区共8环孔,每环8个孔,共有64个孔,环间间距为3.0 m,环内8个孔均匀分布,灌浆次序按先灌奇数环(I序排)I序孔、再灌奇数环(I序排)Ⅱ序孔、再灌偶数环(Ⅱ序排)I序孔、最后灌偶数环(Ⅱ序排)Ⅱ序孔。

二、试验目的为验证和优化设计灌浆参数及灌浆效果,寻求合理的施工程序、施工工艺与方法,测试隧洞围岩灌浆相应透水率,确定岩石破碎带断层等的可灌性及灌浆工艺及灌浆材料配合比,观测在灌浆作业下基岩变形情况,提交有关的灌浆施工技术参数,检测现场灌浆设备性能等,采用有效、可靠、经济、合理的灌浆方法。

三、试验依据①《洞松水电站工程设计更改通知》,文号:川设洞电改(2010)002号;②《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T5148-2001);③《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范》(SL31-2003);④《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合同编号:SDS/D102-C)招/投标文件》;⑤其它相关设计图纸及文件;⑥《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要求》;⑦《洞松水电站C标生产性固结灌浆试验大纲》及其批复。

固结灌浆试验报告

固结灌浆试验报告

.宁夏中宁县长山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固结灌浆试验报告宁夏红宝实业有限公司2010年4月.批准:审查:校核:编写:协作单位:西北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目录1 概况 (4)1.1 工程概况 (4)1.2工程地质概况 (4)1.2.1坝址区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 (4)1.2.2水文地质 (4)1.2.3受灌体地质条件 (4)2灌浆试验区布置 (5)2.1试验地段选择 (5)2.2孔位布置 (5)3 施工进度及完成工程量 (6)3.1施工进度 (6)3.2完成工程量 (6)4 施工组织 (7)4.1劳动力组织 (7)4.2设备投入 (7)4.3现场布置 (7)4.3.1施工用风 (7)4.3.2施工用水 (7)4.3.3施工用电 (8)4.3.4制浆站 (8)4.3.5施工道路 (8)4.3.6施工通讯 (8)4.3.7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8)4.4施工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管理 (10)4.4.1施工质量管理 (10)4.4.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11)4.4.3环境保护管理 (13)5 灌浆试验施工方法 (15)5.1施工依据 (15)5.2施工流程 (15)5.3抬动观测孔施工 (16)5.4固结灌浆孔施工 (17)5.4.1造孔 (17)5.4.2洗孔 (17)5.4.3简易压水 (17)5.4.4灌浆 (17)5.4.5封孔 (19)5.5试验检查孔 (20)6 灌浆试验成果分析 (21)6.1各序孔压水试验成果分析 (21)6.2各序孔单位注入量分析 (21)6.3抬动观测分析 (21)6.4钻孔取芯分析 (21)7 结论 (22)8 附件 (23)1 概况1.1 工程概况长山头水库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下游、中宁县城南20km处的长山头狭谷入口出处,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4171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24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3390万t。

1959年3月开工建设,1960年8月建成,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洪、拦沙、淤泥综合利用,由主坝、副坝、输水涵洞组成。

注浆试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注浆试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试验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工程、隧道工程、边坡加固等领域的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注浆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加固手段,在保证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验证注浆技术的有效性,确保施工质量,本报告对某工程注浆试验进行了总结。

二、试验目的1. 验证注浆材料及工艺的适用性;2. 掌握注浆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3. 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三、试验方法1. 试验材料:水泥、水玻璃、骨料等。

2. 试验设备:注浆泵、搅拌机、试验仪器等。

3. 试验方案:1. 注浆材料配比:根据工程要求,对不同配比的水泥-水玻璃浆液进行试验,确定最佳配比;2. 注浆工艺:采用分段注浆、压力注浆等方法,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注浆效果进行试验;3. 注浆参数:通过调整注浆压力、注浆速度、注浆时间等参数,研究其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1. 注浆材料配比:经过试验,确定水泥-水玻璃浆液的最佳配比为水泥:水玻璃=1:1.5,该配比下的浆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2. 注浆工艺:1. 分段注浆:将整个注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段,分段进行注浆,有利于提高注浆效果;2. 压力注浆:在注浆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注浆压力,有利于浆液渗透到岩石裂缝中,提高加固效果。

3. 注浆参数:1. 注浆压力: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压力在0.5~1.0MPa范围内,加固效果较好;2. 注浆速度:试验结果表明,注浆速度在0.5~1.0m/min范围内,加固效果较好;3. 注浆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注浆时间在30~60min范围内,加固效果较好。

五、结论1. 本工程注浆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水玻璃浆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适用于该工程;2. 分段注浆、压力注浆等工艺对提高注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3. 注浆参数对加固效果有显著影响,应合理调整注浆压力、注浆速度、注浆时间等参数。

六、建议1. 在后续工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及工艺;2. 加强对注浆参数的监控,确保注浆效果;3. 加强对注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引水隧洞工程灌浆试验技术措施

引水隧洞工程灌浆试验技术措施

白水江多诺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灌浆试验技术措施一、编制依据合同文件、施工图纸及灌浆试验技术要求《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89;《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25—9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二、编制原则1、满足合同中对质量、工期、投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要求;2、满足与业主、监理、设计及其它有关单位协调施工的要求;3、充分利用工作面,调动一切有关人员、机械设备、资金等所需资源,保证生产试验的顺利有序进行;4、充分发挥我局的管理水平和技术优势,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为后期正式灌浆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三、生产性试验的目的及试验段位置选择1、在灌浆工作开工前,编制详细的试验大纲,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2、生产性试验段位置选择根据引水隧洞的布置和地质条件,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选择和基岩、洞内围岩地质条件相似的地段,在混凝土衬砌后进行;试验段孔位按试验段孔位布置图所示进行布孔。

3、试验目的(1)、确定适宜的灌浆孔钻孔工艺及方法;选择灌浆段裂隙冲洗方法;测试岩体灌浆前透水率。

(3)、选择并推荐使用适宜的灌浆方法及其施工工艺、灌浆材料和浆液配合比。

(3)、提供有关灌浆的孔距、排距、排数、深度、灌浆压力等合理的技术参数。

4、浆液试验: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对不同水灰比、不同掺合料和不同外加剂的浆液进行下列内容的试验:1)浆液配制程序及拌制时间;2)浆液密度或比重测定;3)浆液的流动性或流变参数;4)浆液的沉淀稳定性;5)浆液的凝结时间,包括初凝和终凝时间;6)浆液结石的密度、强度;7)监理工程师指示的其他试验内容;5、灌浆结束后,我单位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并将试验的详细记录和试验分析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灌浆试验报告(新)1

灌浆试验报告(新)1

第一章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凤亭河水库位于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原邕宁县)大塘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郁江支流八尺江上游,南宁市大王滩水库的上游,水库坝址距南宁市 75km,距南北高速公路约 25km。

凤亭河水库集雨面积 176km2,总库容5.08亿 m3,是以灌溉为主,兼有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Ⅱ)型水利工程。

凤亭水库工程等别为Ⅱ等,大坝、溢洪道、隧洞进口放水塔等主要建筑物级别均为 2 级,输水隧洞等建筑物为 3 级。

溢洪道边坡级别为 3 级,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为 5 级。

主坝原设计为碾压式均质土坝,1994~2000 年加固增设塑性混凝心墙。

因原大坝填土压实度未达到规范要求,但坝体现状稳定。

大坝填土渗透系数浸润线以上以 10-3~10-4级为主,浸润线以下以 10-4~10-5 级为主,总体未达到规范的要求。

坝体防渗墙试验段渗透系数及透水率不满足原设计要求,墙体局部取芯为砂土状,存在缺陷,防渗心墙未能有效降低坝体浸润线,可能存在心墙不连续现象。

防渗心墙未能有效的封闭,坝基、坝肩仍然存在渗漏问题。

固对坝基进行灌浆防渗处理。

灌浆深度应达到5Lu线,并在坝肩形成有效的封闭。

1.2、帷幕灌浆布置情况主坝及副坝单排帷幕灌浆。

帷幕灌浆沿防渗墙轴线布置,主坝长320m,1#副坝244m,2#长133m,3#副坝128m,4#副坝165m。

采用主坝及2、3、4#副坝单排帷幕灌浆,灌浆孔距为 2m。

1#副坝1w0-036~1w0-048段采用双排帷幕灌浆,排距1.2m,其余部分采用单排帷幕灌浆,孔距2m。

主坝及1~3#副坝帷幕灌浆下限线深入至 5Lu 线以下 5m,4#副坝灌浆深度按不小于0.7倍坝高布置。

左右岸帷幕灌浆长度根据正常蓄水位与地下水位相交处或距左右坝坝肩 1 倍坝高左右的长度布设。

1.4、编制依据(1)《广西凤亭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EPC)施工招标文件》(合同编号:BJCJX-GXGKGC-210218/ZCB-2021-010)(2)《广西凤亭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EPC)施工投标文件》(合同编号:BJCJX-GXGKGC-210218/ZCB-2021-010)(3)《主坝防渗平面布置图》(GXFT-4GB-ZB-11)(4)《帷幕灌浆试验要求》(5)《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T62-2021)(6)《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XG3-2018)(7)《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 31—2003)(8)《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T352—2020)(9)依据设计规范要求:1级、2级水工建筑物基岩帷幕灌浆、覆盖层灌浆。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大纲.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大纲.

1.概述引水隧洞永久砼衬砌洞段,布置有三种固结灌浆型式,分别为g1、g2、g3三种,1#施工支洞上游砼衬砌洞段固结灌浆型式为g1型,2#施工支洞上游砼衬砼洞段固结灌浆型式为g2型,2#与3#施工支洞间砼衬砌洞段固结灌浆型式为g2、g3型。

设计固结灌浆参数分别为:g1型固结灌浆孔φ50cm、间距按30o弧长控制、排距3m、交错布置、深入基岩5m、灌浆压力0.7MPa;g2型固结灌浆孔φ50cm、间距按30o弧长控制、排距3m、交错布置、深入基岩5m、灌浆压力1MPa;g3型固结灌浆孔φ50cm、间距按30o弧长控制、排距3m、交错布置、深入基岩4m、灌浆压力1.2MPa。

引水隧洞设计固结灌浆总量为32538m。

2.试验的目的、位置及时间测试出灌区内岩石的相应透水状况;对固结灌浆施工工艺流程和方法等进行生产性试验;验证原设计参数的合理性,适用性;并提出适宜的施工建议,以保证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质量。

通过试验取得灌浆可靠技术参数及施工工艺,为引水水隧洞后序固结灌浆的全面展开及优化灌浆提供指导依据。

固结灌浆试验位置:选择2-1#施工支洞下游T3+799.5~T3+811.5洞段,洞长12m,为g2型固结灌浆,共38个孔、单孔入岩深度5m、共190m。

固结灌浆试验时间安排:计划于2008年1月27日开始,到2月10日全部造孔及灌浆结束,2月13日进行压水试验、钻孔取芯及检查评定,2月16日提出试验成果资料,2月18日开始全面展开引水隧洞固结灌浆工作。

3.试验依据1、《引水隧洞洞身衬砌结构图形(修)》ND62-KM0916SJ-0944-43-1-(1~2)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3、《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4、《缅甸瑞丽江水电站.灌浆施工技术要求》4.固结灌浆4.1.灌浆系统布置在固结灌浆试验段已搭设了简易灌浆作业平台车,引水隧洞的固结灌浆和回填灌浆均采用灌浆作业平台车进行灌浆施工。

灌浆报告

灌浆报告

1.4 研究技术路线
借助奥地利隧道分析系统FINAL程序跟踪仿真分析研究洞 室开挖、支护及固结灌浆施工过程,分析左坝肩建基面洞室, 在灌浆压力所产生的临时荷载下的稳定性,提出满足洞室稳定性 要求的固结灌浆施工方案,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施工后期灌浆荷载 初始地应力+灌浆荷载+支护与岩体相互作用
灌浆前、 灌浆前、后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值
弹性模量 (GPa) 9.0 12.0 3.0 8.0 1.0 4.0 0.3 2.0 泊松比 0.30 0.30 0.35 0.30 0.35 0.35 0.4 0.35 容重 (kN/m3) 27.0 27.5 27.0 27.5 26.0 27.5 25.0 25.0 ƒ′ 1.07 1.07 1.02 1.02 0.6 0.6 0.3 0.3 抗剪断 C′(MPa) 1.5 1.5 0.9 0.9 0.4 0.4 0.02 0.02
1.2 研究内容
①研究不同灌浆方案对洞室稳定性的 影响,并提出最优的灌浆方案; ②最优灌浆方案下,分析左岸坝肩基 础处理洞室群永久衬砌的稳定性,对于拉 应力不满足强度要求的衬砌,采取配筋计 算;对于压应力不满足强度要求的衬砌, 采取增加衬砌厚度或降低灌浆压力值进行 控制。
1.3 研究思路
图1 灌浆情况下洞室的研究思路示意图
针对f5断层1#置换洞( 1730高程 桩号0+015m至0+030m; 针对f5断层1#置换洞( ∇1730高程,桩号0+015m至0+030m;宽×高: 高程, 8m×10m,衬砌厚1.0m),进行固结灌浆多方案研究。拟确定一种最优的灌 8m×10m,衬砌厚1.0m),进行固结灌浆多方案研究。拟确定一种最优的灌 浆方案,应用于其余各洞室。

固结灌浆试验报告【经典word范本可参考】

固结灌浆试验报告【经典word范本可参考】

目录1工程地质概况 (1)2试验区的选择及孔位布置 (1)3固结灌浆试验施工 (2)3.1钻孔 (2)3.2灌浆材料 (2)3.3灌浆设备 (2)3.4灌浆压力 (2)3.5压水试验 (2)3.6灌浆工艺 (2)4灌浆资料成果分析 (3)4.1灌浆完成工程量 (3)4.2单位注入量和灌浆次序关系的分析 (3)5灌浆效果检查 (3)5.1各次序孔在其灌浆前压水试验检查 (3)5.2检查孔压水试验检查 (4)6结论 (4)1工程地质概况副坝座落在右岸,防渗齿槽压浆板建基面为强风化上限,在压浆板5m进行固结灌浆,因副坝地质条件复杂,为保证灌浆质量,在大规模灌浆施工之前先进行生产性灌浆试验。

edl)主要分布于整个坝段,由碎石土、粉质粘土组成,可塑~硬塑第四系残坡积层(Q4状,结构较松散,野外标准贯入试验N=9~25击,厚约1.0m~4.9m。

B)混合花岗岩、黑云母变粒岩,分布于整个副坝区,脉岩主基岩为中生代第二期(Γ5要为闪长(玢)岩,整个坝址均见有零星出露。

基岩岩体垂直风化分带明显,全、强、弱、微风化带均有分布,而且花岗岩地区特有的风化现象—球状风化、槽状风化亦有表现。

其中F8、F9、F10断层通过副坝,产状为270°-285°/NE∠65°-75°,系逆平移断层,宽度为8.0-15.0 m,断层主要由构造角砾岩、断层泥等组成,泥质、钙质胶结,并有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现象,失水易干裂,见倾角60°-80°裂隙极发育。

岩体风化较深,全风化层厚度2.10m~20.40m,强风化层厚度1.70m~17.30m,断层带附近全强风化深达35m。

2试验区的选择及孔位布置根据现场条件,本次固结灌浆试验区选定在副坝桩号1+261~1+276.0段,该部位地层岩性在副坝基础防渗齿槽施工范围内具有代表性。

固结灌浆孔呈方格型布置,孔距为2.0m,同时灌浆孔中心距结构缝距离至少为0.4m,上游排固结灌浆孔距上游排帷幕轴线2m,下游排固结灌浆孔距下游排帷幕轴线1.5m。

注浆试验总结报告

注浆试验总结报告

XX集团XX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交通工程(XX)项目注浆加固隧道两侧土体试验总结XX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二月目录一、现场概况 (1)二、注浆目的 (1)三、注浆方案 (1)四、注浆试验总结 (1)五、建议下阶段注浆试验 (3)注浆加固隧道两侧土体试验总结一、现场概况XX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交通工程(XX)项目1#、2#联络通道施工期间,正在运营中的地铁1号线盾构管片(局部)收敛变形值超过警戒值。

根据专家评审会专家评审意见,对超警戒值盾构管片两侧进行注浆,并需要进行注浆试验确定注浆参数(注浆管与盾构管片距离、注浆管距离、注浆压力、水泥浆配合比、注浆量等)。

注浆试验方案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北侧基坑与2#通道地质情况相似的位置进行注浆试验,利用测斜管模拟盾构管片,并对测斜管的变形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初步确定注浆参数;第二阶段在盾构区进行,和设计沟通,选取合适的位置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同第一阶段试验方法。

第二阶段针对盾构区试验段采集到精确数据后,开始正式注浆。

二、注浆目的控制盾构管片收敛变形继续增大;超警戒值部位盾构管片收敛变形之减少至10mm以内。

三、注浆方案详见注浆试验方案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四、注浆试验总结第一阶段注浆试验在1月13日至1月18日进行,注浆试验已经结束,采集了相关数据。

根据第一阶段试验结果,注浆压力选用0.1MP ,注浆管距离盾构管片0.8m ,每孔注浆量为0.4-0.6m ³,水灰比1:1,水玻璃掺量1%。

以上数据作为试验盾构区注浆参数。

第一阶段注浆数据分析如下表所示:测斜管布置图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当注浆管间距为1m ,注浆管与测斜管间距为0.8m 时,对测斜管的影响最小,且能达到土体注浆加固效果。

根据第一阶段确定的注浆参数,第二阶段注浆试验分别在1月27日和2月1日凌晨“天窗”点内进行。

截止至2月18日15:00收敛值变化情况:1-4 断面由10.4mm减少至9.6mm ,2-3断面由9.4mm 减少至8.8mm,最大变化值0.8mm,说明注浆起到了作用。

引水洞五类围岩固结试验报告

引水洞五类围岩固结试验报告

目录1 概述 (1)1.1工程概述 (1)1.2工程地质概况 (1)2 引用标准和规范 (1)3 灌浆试验的目的与任务 (2)3.1固结灌浆试验的目的 (2)3.2灌浆试验的任务 (2)4、主要资源配置 (2)4.1、劳动力配置 (2)4.2、主要机械设备 (3)4.3、主要材料投入 (3)5 灌浆试验施工情况 (4)5.1灌浆试验完成情况 (4)5.2试验辅助工程 (4)5.3灌浆孔布置 (4)5.4钻孔情况 (5)5.5简压水试验及灌浆情况 (5)6 固结灌浆试验施工工艺 (5)6.1、固结灌浆流程 (5)6.2、灌浆施工顺序 (6)6.3、造孔 (6)6.4、钻孔冲洗及简易压水试验 (7)6.5、灌浆 (7)6.6、质量检查 (9)7 灌浆成果分析 (9)7.1钻孔情况分析 (9)7.2各序孔压水试验成果分析 (10)7.3各序孔单位注入量分析 (10)7.4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分析 (11)8 结论 (11)9 后期灌浆施工建议 (12)10 附件 (13)1概述1.1 工程概述木坡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境内的抚边河干流上,为抚边河干流自下而上规划的第3级电站。

木坡电站为引水式电站,上游与美卧电站衔接,下游与杨家湾电站衔接,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和厂区枢纽等组成。

电站正常蓄水位2709.00m,死水位2705.00m,引水隧洞长10060.828m,设计引用流量43.32m3/s,装机容量3×15MW,主要任务为发电,开发目的单一。

引水隧洞布置在抚边河左岸,我部承建隧洞全长约9460.828m,控制桩号:引0+600.0~10+060.828,为马蹄形断面形式。

在固结灌浆开始前,先施工固结灌浆试验,以论证和推荐合理的施工参数。

为了尽可能探索引水洞固结灌浆的全面情况,共布置了3个固结灌浆试验区。

其中Ⅴ类围岩洞段选取5环灌浆试验孔,位于隧3+849~隧3+861洞段,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环距3m,每环8个孔,孔深为入岩3.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C标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成果报告批准:审核:编写: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洞松水电站项目部二0一三年七月二十一日洞松水电站C标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一、概述洞松水电站C标引水隧洞位于洞松电站末端,起止桩号为S12+ 300~S17+200,该洞段侧向埋深300-500m,垂直埋深300-350m,隧洞围岩以软质岩及中硬岩为主,岩层走向与洞轴线交角较小,地下水活动弱,围岩以IV1类及IV2类为主,次为Ⅲ类,少量V类。

岩石以炭质板岩和变质砂岩为主,岩性呈微~弱风化层板岩,岩体破碎,层理与劈理发育,特殊岩性及岩层受断裂及断层影响,小断层和层间错动破碎带发育。

永久衬砌混凝土厚度为50cm~62cm,衬砌后过流直径为6.28m。

固结灌浆钻孔深度按围岩类别分为IV1类孔深入岩6.0m,IV2类孔深入岩7.0m,V类孔深入岩8.0m,排距3m,C标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段选择在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桩号为S14+855.00-S14+831.00(V类围岩),S14+807.00~S14+783.00(IV2类围岩)进行,本试验区按设计提供的《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要求》分两段灌注,第一段均为2.0m,灌浆压力0.8Mpa;第二段为5.0 m或6.0m, 灌浆压力1.2Mpa。

每个试验区共8环孔,每环8个孔,共有64个孔,环间间距为3.0 m,环内8个孔均匀分布,灌浆次序按先灌奇数环(I序排)I序孔、再灌奇数环(I序排)Ⅱ序孔、再灌偶数环(Ⅱ序排)I序孔、最后灌偶数环(Ⅱ序排)Ⅱ序孔。

二、试验目的为验证和优化设计灌浆参数及灌浆效果,寻求合理的施工程序、施工工艺与方法,测试隧洞围岩灌浆相应透水率,确定岩石破碎带断层等的可灌性及灌浆工艺及灌浆材料配合比,观测在灌浆作业下基岩变形情况,提交有关的灌浆施工技术参数,检测现场灌浆设备性能等,采用有效、可靠、经济、合理的灌浆方法。

三、试验依据①《洞松水电站工程设计更改通知》,文号:川设洞电改(2010)002号;②《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T5148-2001);③《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范》(SL31-2003);④《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合同编号:SDS/D102-C)招/投标文件》;⑤其它相关设计图纸及文件;⑥《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要求》;⑦《洞松水电站C标生产性固结灌浆试验大纲》及其批复。

四、完成情况1、本次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为两个区段,于2013年06月11日开始至2013年07月12日灌浆试验完成,共完成钻孔:砼177.38m,基岩960.00m,共计钻孔1137.38m,灌浆段长960.00m,总耗灰量294.06T(含封孔及弃灰量),注入水泥286.82 T,平均单位注灰量298.77kg/m,详情见附表1:·单位工程名称:引水系统工程工程部位:6#洞单元工程名称:固结灌浆第02单元(S14+855.00-S14+831.00)施工日期:2013.6.11~2013.7.10施工日期:2013.6.14~2013.7.12单位工程名称:引水系统工程工程部位:6#洞单元工程名称:固结灌浆第04单元(S14+807.00-S14+793.00)2、本次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两个区段于2013年07月19日、20日进行检查孔压水试验,共完成检查孔6个,钻孔53.48m,压水12段45.00m。

五、灌浆设备及人员配置灌浆试验主要设备配置见下表:劳力组合见下表:钻孔和灌浆分为两个班,每班14-18人,其中钻孔6人,灌浆10人。

六、灌浆试验施工(一)、施工程序在进行固结灌浆试验段施工前,先进行试验段的回填灌浆施工,回填灌浆结束后7天进行压浆检查,合格后再对回填区域进行地质雷达检测,经压浆检查及雷达检测合格后,方进入固结灌浆试验施工。

施工准备→回填灌浆→回填灌浆压浆检查→回填地质雷达检测→固结灌浆钻孔(按先I序后II序顺序)→钻孔冲洗→验收→裂隙冲洗→简易压水试验(总孔数的5%)→固结灌浆(按先I序后II序顺序)→封孔→固结灌浆质量检查→单元验收。

(二)、抬动变形观测1、抬动观测孔孔径为φ50mm,采用YT-28钻机造孔,入岩6.0~7.0m,固结灌浆试验区布设两套抬动观测装置,抬动观测所用千分表必须满足观测要求,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确保其灵敏性及准确性。

2、在裂隙冲洗、压水试验及灌浆全过程中,派专人进行抬动变形观测,每5min作一次读数并作记录(详见抬动观测统计表)。

3、灌浆全部结束后,对抬动观测孔按灌浆孔进行灌浆封孔。

(三)、钻孔验收及压水1、钻孔采用YT-28手风钻造孔,从I序环奇数孔开始施工,孔位、孔向均按设计要求施作,孔径φ40mm,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

钻孔时若遇岩层、岩性变化、发现孔内卡钻、遇钢筋、回水变色、失水、涌水等情况,需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

2、冲洗每一灌浆孔钻孔结束后先进行钻孔冲洗,待孔口回水澄清时即可结束。

灌浆前再采用压力水对孔壁进行冲洗,直至回水澄清后为止,冲洗压力为该孔段最大灌浆压力的80%,若该值大于1.0Mpa,则采用1.0Mpa。

3、压水试验固结灌浆在灌前选择总孔数5%的孔进行压水试验,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压水孔布置在断层、裂隙较发育的位置,并具有代表性,便于灌浆前、灌后资料对比,利于指导灌浆工作。

压水可结合裂隙冲洗进行。

压水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该值若大于1.0Mpa时,则采用1.0Mpa。

压水20min,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其成果仍以透水率表示。

(四)、灌浆方法、结束标准及灌浆记录1、灌浆方法:自上而下孔内循环的灌浆方法,灌浆时采用单孔灌注。

2、灌浆压力:根据设计灌浆初拟压力(平均值)第一段采用0.8Mpa、第二段采用1.2Mpa控制。

3、灌浆水灰比:固结灌浆浆液水灰比初拟采用2:1、1:1、0.8:1、0.5:1四个比级进行,开灌水灰比为2:1,并遵照浆液由稀到浓逐级变换的原则。

4、浆液变换: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吸浆量均匀减少时,或当吸浆量不变而压力均匀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当某一级水灰比灌入量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吸浆量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改注浓一级;当吸浆量大于30L/min时,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可越级变浓。

5、结束标准:在规定压力下,当单孔注入率不大于1.0L/Min,群孔注入率不大于0.8L/Min时,继续灌注30min后,该段灌浆即可结束。

6、封孔:固结灌浆结束后,封孔采用机械封孔, 应排除孔内的积水和污物,压力采用该孔段最大灌浆压力,水灰比采用0.5:1的比级,在设计规定压力下,停止吸浆持续灌浆30min,该孔封孔即可结束,再采取孔口闭浆待浆达到初凝,最后采用人工封孔,用砂浆进行人工封孔, 孔口抹平、光滑并与砼表面齐平。

7、质量检查:采用压水试验的方法进行,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压水。

检查孔数量不少于灌浆孔总数的5%,检查孔压水的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

在稳定的压力下,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

连续四次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0L/min时,本阶段试验即可结束,检查孔压水合格标准:在设计规定压力下,透水率不超过5Lu即为合格。

8、质量检查孔按灌浆孔的技术要求进行全孔一次灌浆及封孔。

(五)、灌浆成果及质量检查在进行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前,试验区分别进行了回填灌浆压浆检查及地质雷达检测,从检测结果表明:试验段的回填灌浆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固结灌浆是在回填灌浆合格后进行的,固结灌浆试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进行施工的。

灌浆遵循逐序分序,依序施工的顺序施工,所有孔均由旁站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施作,最终顺利完成本工程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段的施工,灌浆成果均附于后。

七、灌浆成果分析1、灌前压水试验分析灌前压水试验统计表钻孔结束进行灌前洗孔时第02单元5-7第一段洗孔无回水,灌前压水透水率为745.00Lu,说明岩体内存在较大裂隙,有部分孔段压水也无法达到设计压力,说明岩体内裂隙较发育。

通过灌前压水试验统计表分析:Ⅰ序排Ⅰ序孔透水率在5~10Lu 区间的占0%,Ⅰ序排Ⅰ序孔透水率在50~100Lu区间的为12.5%,Ⅰ序排Ⅰ序孔压水透水率在100Lu以上的为25.0%;Ⅱ序排Ⅱ序孔透水率在5~10Lu区间的占37.5%,透水率在10~50Lu区间均为62.5%,Ⅱ序排Ⅱ序孔透水率在50Lu以上的为0%。

从以上灌前压水试验统计看出:本灌区围岩裂隙较为发育,但随着灌浆次序的增加透水率递减明显,符合灌浆的一般规律,说明灌浆效果良好。

2、检查孔压水试验分析该灌区每单元布设3个检查孔,孔位见图,检查孔钻孔完毕后按灌浆孔进行验收,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进行压水试验,透水率全部都在合格标准5Lu以内。

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表第02单元:第04单元从以上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可以看出:各检查孔压水试验透水率均符合设计要求,最大透水率为3.6Lu,最小透水率为0.9Lu,平均透水率为2.3Lu,各孔透水率均小于设计值标准5Lu,由此表明灌浆效果良好。

3、单位注灰量区间、频率分析第2单元为V 类围岩,从灌浆成果统计表中可看出:Ⅰ序排Ⅰ序孔单位注灰量区间在1000kg/m 以上的频率占22%,Ⅰ序排Ⅱ序孔单位注灰量区间在1000kg/m 以上的频率占3%,比I 序孔降低了19%,灌至Ⅱ序排Ⅱ序孔时单位注灰量区间在1000kg/m 以上的频率占0%;而Ⅱ序排Ⅱ序孔单位注灰量区间在50kg/m 以下比Ⅰ序排Ⅰ序孔孔增加了13.0%的频率。

第4单元为IV2类围岩,从灌浆成果统计表中可看出:Ⅰ序排Ⅰ序孔单位注灰量区间在1000kg/m 以上的频率占16%,Ⅰ序排Ⅱ序孔单位注灰量区间在1000kg/m 以上的频率占3%,比I 序孔降低了13%,灌至Ⅱ序排Ⅱ序孔时单位注灰量区间在1000kg/m 以上的频率占0%;而Ⅱ序排Ⅱ序孔单位注灰量区间在50kg/m 以下比Ⅰ序排Ⅰ序孔孔增加了16.0%的频率。

从上述单位注灰量区间、频率表中可以看出随着灌浆次序的增加注灰量明显减少,灌浆效果良好。

八、总结1、此试验段为隧洞IV2类、V类围岩洞段,围岩节理裂隙较为发育。

V类围岩Ⅰ序排Ⅰ序孔单位注入量为539.3kg/m,Ⅰ序排Ⅱ序单位注入量为328.7 kg/m, Ⅱ序排Ⅰ序孔单位注入量为232.1 kg/m, Ⅱ序排Ⅱ序孔单位注入量为137.0 kg/m,平均单位注入量为309.3kg/m。

IV2类围岩Ⅰ序排Ⅰ序孔单位注入量为461.9kg/m,Ⅰ序排Ⅱ序单位注入量为266.9kg/m, Ⅱ序排Ⅰ序孔单位注入量为246.1 kg/m, Ⅱ序排Ⅱ序孔单位注入量为172.2 kg/m,平均单位注入量为286.8kg/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