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地形地貌地质作用过程类答题模板——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地形地貌地质作用过程类答题模板1.三角洲形成过程①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
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会受流域的植被、地面坡度、土质、降水以及河流上遊河段泥沙沉积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進河流泥沙沉积。
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因此三角洲形成的必要条件:①河口有泥沙可堆积;②河口处水流速度减缓;③水下坡度较缓,有沉积的空间;2.辫状水系形成过程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②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③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3.冲积洪积平原形成过程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冲(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连合,形成广阔的洪积—冲积平原4.河曲以及嵌入式河曲形成过程河曲的形成:①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河曲。
②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移,形成河曲。
④由于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的河曲嵌入式河曲: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地壳的持续抬升,河流下蚀增加,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5.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丹霞地貌: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垂直节理发育)中低山脉;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雅丹地貌: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干涸(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物理风化,形成裂隙,风力侵蚀,平坦地面被吹蚀成各种形状。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河流洪涝的成因
河流洪涝的成因【答题模式】①自然原因:a.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b.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c.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d.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高考真题一】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10分)【答案】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
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高考真题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
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6分)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
【强化训练一】图12为湖南省地形图,图13为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类型区划分布图。
指出湖南省水灾严重的地区,并从水系特征方面加以分析。
(10分)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位于环洞庭湖地区(或湖南省东北部)(2分)。
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大,水系发达(2分);水系形状呈扇形,汇流集中(2分);上游多山区,落差大,汇流速度快(2分);下游洞庭湖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落差小,泄洪速度慢(2分)。
【强化训练二】海河水系由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永定河五大干流组成,经天津市注入渤海,流域面积为26.36万km2。
海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4亿m3,年均输沙量1.82亿吨。
海河的源头地区和下游地区都发现有黄土层分布解释海河治理前天津段洪涝严重的原因。
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多暴雨;扇形水系,汇水量集中到下游天津段,水量集中,排水不畅;上游黄土广布区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泥沙淤积;天津段地势低洼,水流较慢;工农业和城市密度大,单位面积经济容量大,灾害损失大。
答题模板5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类-备战2021高考地理常见答题模板及对点训练
备战2021高考地理常见答题模板及对点训练答题模板5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类【命题角度】角度一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 角度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角度三 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模板构建】1.河流特征的描述【高考经典】(高考天津卷)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甲、图乙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
请答出三项。
【套用模板】【巩固训练】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甲地(海拔130 m)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2.(2017·高考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3.(2016·上海卷)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787千米。
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
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
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4.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 659 km,流域面积76.6万平方千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
从河口向内地延伸480 km的狭长低地,以生产棉花、花生等作物为主。
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
5.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斯里兰卡经济以农业为主,森林覆盖率较低。
山区的茶园面积大,尤其是锡兰红茶世界闻名。
材料二茶树的生长习性为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长有利。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答题模式】
①泥沙来源;
②水流动力。
【高考真题一】
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12分)
成因不同:
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2分)。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2分)。
治理措施差异:
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2分);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2分)。
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2分)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2分)。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河流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
【答题模式】
①流程(长短),注入海洋;
②流向;
③支流、湖泊(多少、形状);
④流域面积(大小);
⑤河道特征(宽窄、直弯、深浅、高低-地上河)
⑥落差;
⑦水能。
【高考真题一】
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水文+水系】
答案: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冬季断流);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高考真题二】
比较图10(a)与(b),分析漆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答案: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
指出图中虚线方框内区域水系的主要特征。
答案:自西北流向东南;
流域面积小;
河流众多;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支流少;
落差大。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区域示意图。
比较图中M、N 两河流水系特征的差异。
答案:流向:M河大致自西向东流,N河大致自东向西流;流程:M河比N河长;河网密度:M河大于N河;流域面积:M 河比N 河大。
读世界某地区略图19和该地区某城市气温及降水月份分配图20,回答问题。
简述哈得孙湾流域水系的主要特点。
答案:河流较短;向心状水系,注入哈得孙湾;
流域面积小;
河湖众多,河网密布;
支流少。
新高考地理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考点地上河的形成过程模板五: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地上河”是一个概念,而不特指某条河流,当河床海拔高度高于该段河流流经地区的两岸地面海拔高度,就被叫做地上河,又称悬河。
由于水往低处流、水流方向全靠两岸人工修建的河堤约束。
“地上河”成因: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称为“地上河”。
世界最著名的地上河是黄河下游。
由于携带了来自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黄河干流进入比降平缓的下游平原地区后,径流动能不足以输送携带的大量泥沙。
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以上,成为地上河的代表。
【例题】图1所示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频发洪涝灾害。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C河段景观描述,请说明其形成过程。
【答案】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该区域河段穿越二、三级阶梯交汇处(或长江出巫山山口),长江出巫山山口,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
【解析】荆江之所以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荆江两岸地势低平,北面是江汉平原,南面是洞庭湖平原。
长江流出三峡进入平原后,河床变宽,流速变缓,从上游带来的泥砂沉积下来。
二是下荆江是典型的婉蜒性河道,洪水渲泄不畅。
全长240公里的堤岸其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江水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被称为“九曲回肠”。
三是筑堤防水,进一步抬高河床。
如明代江边修建的沙市万寿塔,如今已被江堤围了半截子,洪水期船行荆江,船比塔高。
【举一反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害在下游”。
长760多千米的下游形成了宽3-20千米的地上河,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可能。
有人建议在下游将河床往下挖60多米,以彻底清理黄河沉积的泥沙。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1)从自然地理要素角度,分析地上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的原因。
地理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解题归纳(附:答题模板及典型分析)
地理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解题归纳(附:答题模板及典型分析)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分为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
自然地理过程主要指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系统和其他组成部分的形成与演变,如大气的受热过程、水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等。
人文地理过程是随着人类活动而不断变化的,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发展、工业的集聚和扩散等。
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不仅在于解释过去,更重要的在于服务现在、预测未来。
依据地理过程的时空尺度将其分为四类:地理循环过程、地理演变过程、地理波动性过程和地理扩散过程。
【设问形式】“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等。
【考查方式】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
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方向主要为:①有限时段内的依时行为。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②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
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
1.自然地理部分(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地形成因小专题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地形成因小专题地形成因小专题地形的形成是由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在地理学中,内力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而外力则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力量,如河流、风等。
以下是地形成因小专题的答题模式。
1.内力作用与地形内力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它对地形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和地质构造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关键因素,它们可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
水平运动会形成背斜成山和向斜成谷,垂直运动则会形成断层、上升成高地(山岭)和下沉成低地(谷地或盆地)。
2.外力作用与地形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力量,如河流、风等。
背斜成山的原因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向上拱起,而向斜成谷的原因则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向下弯曲。
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形成是由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岩层向上拱起时,顶部受到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成谷地;而当岩层向下弯曲时,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3.平原的成因渭河平原、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成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断裂下陷,而外力作用则是河流堆积作用。
而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的成因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断裂上升。
4.河谷的形成V”型河谷的形成是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
河流位置在河流上游,水流动力大,能量集中,河流以向下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U”型河谷的形成则是由河流向两侧侵蚀形成的。
河流位置在河流中下游,水流动力小,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两侧侵蚀为主,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横剖面呈“U”型。
5.峡谷的成因峡谷(如雅鲁藏布江峡谷、三峡等)的成因是由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地势高,而外力作用则是河流侵蚀下切。
6.冲积扇和洪积扇的成因冲积扇和洪积扇的成因是由山口的上游植被覆盖率决定的。
水流动力在山口的上游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和砾石;流出山口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和砾石易堆积。
答题模板02地形地貌形成类-备战2023高考地理常见答题模板及对点训练
备战2023高考地理常见答题模板及对点训练答题模板2 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类【命题角度】角度: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或形成缘由【模板构建】[例1]〔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阅读图文资料,答复以下问题。
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最西部的山脉,平均海拔3500米。
气象观测资料显示,保山站和腾冲站受山谷风影响,风向日变化明显,分别于上午9时和10时左右形成谷风。
以下图为保山站和腾冲站位置示意图。
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腾冲考察打鹰山,并有记载:“其山……上起两峰而中坳,遥望之,状如马鞍。
……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无隙,中有龙潭四,深莫能测…山顶之石,色赭赤而质轻浮,状如蜂房,为浮沫结成者。
〞依据资料推断打鹰山的形成缘由,并说出主要推断依据。
【解题思路】依据材料“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无隙,中有龙潭四,深莫能测…山顶之石,色赭赤而质轻浮,状如蜂房,为浮沫结成者。
〞可推知,山顶四周高,中间低,有深潭,应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火山口湖。
岩石为红褐色,具有气孔构造、质地较轻等典型的火山岩〔玄武岩〕特征,均说明打鹰山应是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形成。
【尝试解答】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山顶四周高,中间低,为火山口的典型特征;山顶有湖,推想为火山口湖;山顶岩石具有气孔构造,较轻,为玄武岩的典型特征等。
[例2]〔2023·河北·校联考模拟猜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我国东南地区雁荡山的破火山〔火山喷发塌陷后的巨大塌陷坑〕里发育了一种典型的流水地貌——崖障地貌。
崖障是顶部平坦、侧面悬崖、垂直裂隙发育的巨厚流纹岩层地貌。
研学小组的同学在对有些崖障观看发觉:流纹岩夹层消失一些砂砾石沉积〔湖相沉积物〕的粒序层理。
图为该地区崖障景观图。
(1)依据图文信息,说明崖障形成的过程。
(2)推想流纹岩夹层消失粒序层理的缘由。
【解题思路】〔1〕雁荡山的破火山〔火山喷发塌陷后的巨大塌陷坑〕里发育了一种典型的流水地貌——崖障地貌,由于早期火山喷发剧烈,锥体顶部失去地下岩浆支撑,倒塌形成破火山;崖障地貌是流纹岩层地貌,流纹岩是火山岩,火山喷发形成流纹岩;崖障是顶部平坦、侧面悬崖、垂直裂隙发育的巨厚流纹岩层地貌,流纹岩层多断裂、垂直节理,东南地区降水丰富,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大量沟谷;沟谷在流水、重力作用下进一步被侵蚀,山体变小、变薄,形成崖嶂。
题型02 地球上的水(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02 地球上的水(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一、综合题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哈得孙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是近乎封闭的浅海湾。
资料表明,海水盐度与冰点温度负相关。
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
下图示意哈得孙湾的位置。
(1)与同纬度海域相比,分析哈得孙湾结冰时间更早的原因。
(2)分析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沼泽湿地的形成与河流水文水系的关系。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特定区域的大气降水主要由水汽输入与水汽输出决定。
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汽输入、输出和径流量之间基本平衡。
长江流域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较大。
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主汛期反枯”、长期高温少雨的大面积干旱现象,中下游的许多支流和湖泊干涸。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水循环简图及长江流域示意图。
(1)图中长江流域入海径流占比为____。
说出长江沿江城市在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策略____。
(2)针对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状况,专家认为仅调长江上游水库的水无法有效解决中下游农业缺水问题,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原因。
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尼伯湖是哈得孙湾西南部的大型淡水湖,为冰期时古冰川湖的残迹。
冰川消融初期,湖水曾经通过红河注入密西西比河。
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
下图示意目前温尼伯湖及周边水系。
(1)简述温尼伯湖的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指出温尼伯湖从形成至今湖面面积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说明温尼伯湖湖水外泄通道改变的原因。
(4)分析温尼伯湖外泄通道的改变对红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溶洞由地下水沿可溶性岩层的层间裂隙溶蚀扩大而成。
贵州绥阳双河溶洞系统主要发育在白云岩地层中,洞道复杂,水平洞道与竖井并存,旱洞与水洞并存。
图1为该溶洞系统的发育区域,区域内地壳经历了多次稳定或抬升,引起地下水位变化。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时令河的成因
时令河的成因
【答题模式】
自然原因:
①气候;②河流补给类型;③土质疏松程度,下渗量大小;④蒸发量大小。
人为原因:上游过度引水。
【强化训练一】材料一图8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甲、乙、丙、丁四河段均为M河一部分。
材料二图9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
试解释M河乙丁河段为时令河的原因。
(12分)
M河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2分);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乙、丁河段径流量较大(2分);冬季气温低,河流径流量小(2分),乙河段因位于冲积扇上,下渗量大,导致断流,成为时令河(2分);丁河段因地处河流下游,下渗、蒸发严重(2分),加上中、上游地区过度引水(2分),导致河流断流,成为时令河。
【强化训练二】艾尔湖为世界上著名的时令湖,艾尔湖的湖水主要来自河水及雨水。
它的面积变化很大,降雨量较大时,面积可达8200平方公里;降水较少时便出现干涸。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艾尔湖形成时令湖的自然原因。
(9分)
艾尔湖位于澳大利亚中部的沙漠(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少)(2分)。
在干旱季节,当河流从山地向西南流时,因蒸发和渗漏损失很大,在下游断流(2分);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湖水大量蒸发,常常会干涸(2分)。
而降雨量较大时,受降水和河流补给,湖盆蓄水,因而形成时令湖(2分)。
2021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地上河、悬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地上河、悬湖一、单选题谢贝利河发源于高原山地,其上、中、下游分别流经山地、高原、平原。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河流下游无支流,其最主要成因是A.干湿季分明B.地形平坦C.地上河D.植被稀少1.C 由材料“上、中、下游分别流经山地、高原、平原”可知,从上游到下游,地面坡度逐渐变缓,水流相应趋缓;下游流至平原,落差小,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沉淀,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汇入,C正确。
读黄河的“地上河”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2.造成图中这种景象的根本原因是A.该段地势较高B.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大量堆积C.为了方便用水D.在河流上修建了大量的水库3.“地上河”治本措施是A.保护上游地区的环境B.在全流域实施水量统一调度C.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D.搞好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2.B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到下游华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泥沙不断淤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
为了防止水害,两岸大堤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地上河”。
3.D 由上题可知,黄河下游地上河主要是中游携带泥沙,在下游沉积,所以治理“地上河”根本措施是搞好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4.下列四幅图中,可表示黄河下游“悬河”的是(实线为河流,虚线为潜水位线,单位米)A.B.C.D.4.B 黄河下游地区为“地上河”,可知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即河流附近的潜水位要高于周围地区,等潜水位线应符合“凸低为高”的原则,可知只有BD符合,可知AC错误,而黄河下游地区位于华北平原,海拔高度不会达到500米,潜水位更不能达到500多米,所以可排除D项,故B正确。
图示意我国某地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分布,①、①、①、①表示以等高线划分的四河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属地上河的河段是A.①B.①C.①D.①5.D 从等高线弯曲的情况和等潜水位线的弯曲可知,①河段为地上河,D选项正确。
近年来,黄河内蒙古河段(图中石嘴山至托克托)河床不断抬高,形成类似下游的“地上河”,河道摆动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答题模式】
①泥沙来源;
②水流动力。
【高考真题一】
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12分)
成因不同:
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2分)。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2分)。
治理措施差异:
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2分);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2分)。
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2分)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