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数据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简介 (2)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 编码
• 主轴编码(Axial coding)
对已经存在编码和概念的数据进行二次审视,又被称 为二级编码,或关联编码。
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 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
这些联系可以是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语义关系、 情境关系、相似关系、差异关系、对等关系、类型关 系、结构关系、功能关系、过程关系、策略关系等。
2.3 质性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原始资料进行浓缩, 通过各种不同的分析手段,将资料整理 为一个有一定结构、条理和内在联系的 意义系统。
2.3.1 反复阅读原始文档
1)语言层面:寻找重要的词、短语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及其表达的关有概念 和命题;
2)话语层面:探询资料文本的结构以及文本内部各部分(句子 之间、段落 之间)的联系;
1.1 如何界定质性研究方法
• 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 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 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 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 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 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
1.2 质性研究的特点与关注点
•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 研究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 • 从原始资料中产生结论和理论 • 强调研究的深入和整体性 • 重视研究关系
2.4 编码举例1
• step1: 在对一些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人际交往 活动及其意义解释进行研究时,作者对资料进行了逐级的 编码。首先,在开放编码中,作者找到了很多受访者使用 的“本土概念”,如“兴趣、愿望、有来有往、有准备、 经常、深入、关心别人、照顾别人、管、留面子 、丢面子、 含蓄、体谅、容忍、公事公办、情感交流、热情、温暖、 铁哥们、亲密、回报、游离在外、圈子、 不安定、不安全、 不知所措、大孩子、低人一等,民族自尊、不舒服”等。
• step2: 在主轴编码中,作者在上述概念之间找到了一些联 系,在七个主要类属下面将这些概念连接起来:“交往、 人情、情感交流、交友、局外人、自尊、变化”。在每一 个主要类属下面又分别有相关的分类属,比如在“人情” 下面有“关心和照顾别人 、体谅和容忍、留面子和含蓄”
2
质性数据处理与分析
2.1 为什么要用质性数据?(特 点)
• 质性数据更加生动。(故事)
• 质性数据更加具有情境性,能够对过程进 行背景陈述、细描和解释。
• 通过质性数据,能够让数据具备时间的属 性,得到更富有成效的解释。
• 帮助研究者超越最初的成见和框架。
2.2 如何收集质性数据
• 访谈 • 焦点团体访谈 • 观察 • 实物收集
• 编码:将原始资料根据其所反映的概念 类别进行整理,以发展出新的主题或 概念。
开放编码(Open Coding,一级编码): 对所搜集资料进行分析的第一阶段时使用 开放式编码,将主题和概念从资料内部浮 现出来。
这一轮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开放对资料 的探究,所有的解释都是初步的、 未定的, 相应的NVIVO中有一个Free Node的选项。
1.3 适宜采用质性研究的问题
特殊性问题:探究特殊个案所呈现的问题
例如:**学校是如何决定停止网络远程学历教育的?
过程性问题:探究事物的发生、发展,重点放在动态变化 上
例如:网上社区的舆论领袖是如何形成的?
情景类问题:探讨的是特定情境下发生的社会现象
例如:运用教育技术教学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
3)语义层面:探讨有关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4)语境层面:考察语词出现的上下文以及资料产生时的情境; 5)语用层面:寻找有关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用途; 6)主题层面:寻找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反复出现的行为和意义
模式; 7)内容层面:寻找资料内部的故事线、主要事件、次要事件以
及它们彼此
2.3.2 编码
2.3.2 选择编码(Selective Coding)
• 选择编码(又称三级编码或核心编码)指 的是:在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经过系 统的分析以后选择一个“核心类属”,分 析不断地集中到那些与核心类属有关的编 码上面。
• 核心类属必须在与其他类属的比较中一再 被证明具有统领性,能够将最大多数的研 究结果囊括在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范围之 内。
• 了解被研究者的惯常社会行动 • 理解被研究者的主观经验(解释)
1.3 适宜采用质性研究的问题
• 质性研究的目的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解释 性理解,而不是为了对某些假设进行证实, 因此应该选择对研究者和被研究者来说有 意义的问题:
• 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目对 其进行认真的探讨;
• 该问题所涉及的地点、时间、任务和事件在现实 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 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描述性问题: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
例如:学校是如何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
意义类问题:探究当事人对有关事情的意义解释
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在学校的地位?
解释性问题:从当事人的角度对特定社会现象进行解释
例如: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意味着什么?
1.4 与量化研究的区别
•研究目的:证实 vs 解释 •研究内容:事实 vs 过程; 局部 vs 整体 •研究设计:预定 vs 演化 •研究工具:量表 vs 研究者 •表达的手段:数据 vs 文字、图片 •研究关系:主客对立 vs 互为主体
• 量化研究:采取自然科学研究模式,对研究问题或假设,以问卷、 量表、测验或实验仪器等作为研究工具,搜集研究对象有数量属 性的资料,经由资料处理与分析之后,提出研究结论,藉以解答 研究问题或假设的方法。
1.4 与量化研究的区别
量化数据分析
• 有一套专门的,标 准化的技巧
• 在数据收集和处理 之后开始数据分析
• 检验假设
• 用数字和统计来测 量社会现象
质性数据分析
非标准化,通常采用 归纳的方法
在数据收集的同时进 行分析
创造新的概念和理论
数据通常是相对不精 确的,分散的,情境 相关的。
1.5 开展质性研究的步骤
1)确定研究现象,提出研究问题和概念框架 2)文献综述,反思自作者经验和前设 3)选择研究对象 4)探讨研究关系 5)选择研究方法 6)进入研究现场 7)收集资料 8)分析资料,建构理论 9)质量检测(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