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第三章 病毒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某些理化因子对吸附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在发酵工业中 对防止噬菌体的污染有一定的意义。
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周期
②侵入:核酸注入细胞的过程。噬菌体尾部所含酶 类物质可使细胞壁产生一些小孔,然后尾鞘收缩,尾 髓刺入细胞壁,并将核酸注入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 在细胞外。
大小
大小
直径多在100nm左右,一般处于20-200nm,最大 的病毒是米米病毒,达800nm。
脊髓灰质炎病毒 (28nm)
天花病毒 (230-300nm)
米米病毒 (800nm)
形态
构造
构造
核衣壳
衣壳
核酸 包膜 刺突
病毒的基本构造
对称体制
廿面体对 称的结构 (球状) •螺旋对称 的结构(杆 状) •复合对称 的结构(蝌 蚪状)
颈部:薄盘状,附颈须。 尾鞘:长95nm, 衣壳粒螺旋对 称;可伸缩。 尾髓:中空,DNA可由此进入细 胞。 基板: 六角形盘状物,其上有刺 突、尾丝。 刺突: 有吸附功能。 尾丝: 有识别吸附功能。
大肠杆菌T4噬菌体构造
复合对称的代表——T偶数噬菌体
病毒核酸的分类指标
DNA还是RNA 单链还是双链 线状还是环状 闭环还是缺口环 基因组是单分子、双分子、三分子还是多分子 核酸的碱基或碱基对数等
病 毒 的 核 酸
(接上表)
病 毒 的 核 酸
病毒的核酸
由上表可知,病毒的核酸类型是极其多样的,历 史证明,往往暂时还属空缺的核酸类型,不久将一 一得到填补。总的说来,动物病毒以线状的 dsDNA和ssRNA为多,植物病毒以ssRNA为主, 噬菌体以线状的dsDNA居多,而至今发现的真菌 病毒都是dsRNA,藻类病毒则都是dsDNA。
朊病分毒:只含单一蛋白质组分
基本特点
形体极小(以nm计),能通过滤菌器,电镜观 察; 无细胞构造,主要由蛋白质、核酸构成,因此 被称为“分子生物”; 每 种 病 毒 只 含 有 一 种 核 酸 , 不 是 DNA 就 是 RNA; 生活方式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病毒酶系不全, 离开活体后无生命特征; 病毒以复制的方式增殖,包括核酸复制、核酸蛋 白质装配,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群体形态
SARS在人肺部形成的包涵体
高
粱
煤
纹
病
Leabharlann Baidu 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及其代表 螺旋对称的代表——烟草花叶病毒 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腺病毒 复合对称的代表——T偶数噬菌体
螺旋对称的代表——烟草花叶病毒(TMV)
TMV 衣壳粒(95%) ssRNA(5%)
2130个亚基 6390个核苷酸 相对分子量: 2X10E+6
病毒的种类
原核生物病毒——噬菌体 植物病毒 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昆虫病毒
噬菌体概述
噬菌体是原核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
噬放线菌、噬蓝细菌体等。 噬菌体在自然界广泛存在,1995年ICTV病
毒分类与命名第六次报告中共报道了4000余种, 分别划归为49个病毒科。
噬菌体的分类
据Bradley(1967)归纳,噬菌体共有六类形态。
噬菌体的分类
噬菌体(phage)的繁殖
噬菌体的繁殖病毒粒子并无个体的生长 过程,而只有其两种基本成分的合成和装 配,即: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五个阶段,即:吸 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 熟(装配)→裂解(释放)。
噬菌体(phage)的种类
烈性噬菌体:指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够在短时间内 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五个阶段,最 终导致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158AA/base 相对分子量:17500
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腺病毒
腺病毒
dsDNA (36500bp)
衣壳粒
12角(12个) 20面(240个)
(五邻体)
(六邻体)
刺突 30棱
腺病毒结构模型
复合对称的代表——T偶数噬菌体
以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为例 头部:廿面体对称结构,由蛋白 质衣壳构成,内含一条DNA。
温和噬菌体(或溶源性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 后,将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 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一般情 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周期
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周期
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周期
①吸附:噬菌体和宿主细胞上的特异性吸附部位进行特异 性结合,噬菌体以尾丝牢固吸附在受体上后,靠刺突“钉” 在细胞表面上。
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周期
一个细菌表面约有300个吸附位点。不同的
噬菌体有不同的吸附位点:
噬菌体
吸附位点
•E.coli T3、T4、T7
脂多糖
•E.coli T2和T6
脂蛋白
•枯草杆菌SP-50噬菌体
磷壁酸
•沙门氏菌的x噬菌体
鞭毛
•E.Coli f2、MS2
F 菌毛
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周期
吸附作用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 •噬菌体的数量:由于每一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有限,因此所 能吸附噬菌体的数目也有一个限量。每一敏感细胞所能吸附的相应 噬菌体的数量,就称感染复数(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感染复数一般很大,可达250~360。如大量噬菌体粒子同时吸附 于一个敏感细胞,由于每个噬菌体粒子的尾管口都带有少量的溶菌 酶,就会使宿主细胞表面顿时出现“千疮百孔”,从而发生了裂解。 这种由于超m.o.i的外源噬菌体吸附而引起的、不能产生子代噬 菌体的裂解,称为自外裂解(lysisfromwithout)。 •阳离子:Ca2+、Mg2+和Ba2+等阳离子对吸附有促进作用;Al3+、 Fe3+和Cr3+等阳离子则可引起失活。 •辅助因子:色氨酸可促进T4的尾丝摆脱颈须的束缚,有促吸附作 用;生物素可促进产谷氨酸细菌噬菌体的吸附作用。 •pH值:在中性时有利于吸附,在<5和>10时不易吸附。 •温度:往往在生长最适温度范围内最有利于吸附。
第三章 病毒1
概述
病毒(Virus)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 成的 超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 RNA的遗传因子,它们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 在。
非细胞生物
真病毒: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
类病毒:只含具有独立侵染性的RNA组 亚病毒 拟病分毒:只含不具独立侵染性的RNA组
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周期
②侵入:核酸注入细胞的过程。噬菌体尾部所含酶 类物质可使细胞壁产生一些小孔,然后尾鞘收缩,尾 髓刺入细胞壁,并将核酸注入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 在细胞外。
大小
大小
直径多在100nm左右,一般处于20-200nm,最大 的病毒是米米病毒,达800nm。
脊髓灰质炎病毒 (28nm)
天花病毒 (230-300nm)
米米病毒 (800nm)
形态
构造
构造
核衣壳
衣壳
核酸 包膜 刺突
病毒的基本构造
对称体制
廿面体对 称的结构 (球状) •螺旋对称 的结构(杆 状) •复合对称 的结构(蝌 蚪状)
颈部:薄盘状,附颈须。 尾鞘:长95nm, 衣壳粒螺旋对 称;可伸缩。 尾髓:中空,DNA可由此进入细 胞。 基板: 六角形盘状物,其上有刺 突、尾丝。 刺突: 有吸附功能。 尾丝: 有识别吸附功能。
大肠杆菌T4噬菌体构造
复合对称的代表——T偶数噬菌体
病毒核酸的分类指标
DNA还是RNA 单链还是双链 线状还是环状 闭环还是缺口环 基因组是单分子、双分子、三分子还是多分子 核酸的碱基或碱基对数等
病 毒 的 核 酸
(接上表)
病 毒 的 核 酸
病毒的核酸
由上表可知,病毒的核酸类型是极其多样的,历 史证明,往往暂时还属空缺的核酸类型,不久将一 一得到填补。总的说来,动物病毒以线状的 dsDNA和ssRNA为多,植物病毒以ssRNA为主, 噬菌体以线状的dsDNA居多,而至今发现的真菌 病毒都是dsRNA,藻类病毒则都是dsDNA。
朊病分毒:只含单一蛋白质组分
基本特点
形体极小(以nm计),能通过滤菌器,电镜观 察; 无细胞构造,主要由蛋白质、核酸构成,因此 被称为“分子生物”; 每 种 病 毒 只 含 有 一 种 核 酸 , 不 是 DNA 就 是 RNA; 生活方式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病毒酶系不全, 离开活体后无生命特征; 病毒以复制的方式增殖,包括核酸复制、核酸蛋 白质装配,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群体形态
SARS在人肺部形成的包涵体
高
粱
煤
纹
病
Leabharlann Baidu 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及其代表 螺旋对称的代表——烟草花叶病毒 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腺病毒 复合对称的代表——T偶数噬菌体
螺旋对称的代表——烟草花叶病毒(TMV)
TMV 衣壳粒(95%) ssRNA(5%)
2130个亚基 6390个核苷酸 相对分子量: 2X10E+6
病毒的种类
原核生物病毒——噬菌体 植物病毒 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昆虫病毒
噬菌体概述
噬菌体是原核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
噬放线菌、噬蓝细菌体等。 噬菌体在自然界广泛存在,1995年ICTV病
毒分类与命名第六次报告中共报道了4000余种, 分别划归为49个病毒科。
噬菌体的分类
据Bradley(1967)归纳,噬菌体共有六类形态。
噬菌体的分类
噬菌体(phage)的繁殖
噬菌体的繁殖病毒粒子并无个体的生长 过程,而只有其两种基本成分的合成和装 配,即: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五个阶段,即:吸 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 熟(装配)→裂解(释放)。
噬菌体(phage)的种类
烈性噬菌体:指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够在短时间内 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五个阶段,最 终导致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158AA/base 相对分子量:17500
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腺病毒
腺病毒
dsDNA (36500bp)
衣壳粒
12角(12个) 20面(240个)
(五邻体)
(六邻体)
刺突 30棱
腺病毒结构模型
复合对称的代表——T偶数噬菌体
以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为例 头部:廿面体对称结构,由蛋白 质衣壳构成,内含一条DNA。
温和噬菌体(或溶源性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 后,将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 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一般情 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周期
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周期
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周期
①吸附:噬菌体和宿主细胞上的特异性吸附部位进行特异 性结合,噬菌体以尾丝牢固吸附在受体上后,靠刺突“钉” 在细胞表面上。
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周期
一个细菌表面约有300个吸附位点。不同的
噬菌体有不同的吸附位点:
噬菌体
吸附位点
•E.coli T3、T4、T7
脂多糖
•E.coli T2和T6
脂蛋白
•枯草杆菌SP-50噬菌体
磷壁酸
•沙门氏菌的x噬菌体
鞭毛
•E.Coli f2、MS2
F 菌毛
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周期
吸附作用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 •噬菌体的数量:由于每一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有限,因此所 能吸附噬菌体的数目也有一个限量。每一敏感细胞所能吸附的相应 噬菌体的数量,就称感染复数(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感染复数一般很大,可达250~360。如大量噬菌体粒子同时吸附 于一个敏感细胞,由于每个噬菌体粒子的尾管口都带有少量的溶菌 酶,就会使宿主细胞表面顿时出现“千疮百孔”,从而发生了裂解。 这种由于超m.o.i的外源噬菌体吸附而引起的、不能产生子代噬 菌体的裂解,称为自外裂解(lysisfromwithout)。 •阳离子:Ca2+、Mg2+和Ba2+等阳离子对吸附有促进作用;Al3+、 Fe3+和Cr3+等阳离子则可引起失活。 •辅助因子:色氨酸可促进T4的尾丝摆脱颈须的束缚,有促吸附作 用;生物素可促进产谷氨酸细菌噬菌体的吸附作用。 •pH值:在中性时有利于吸附,在<5和>10时不易吸附。 •温度:往往在生长最适温度范围内最有利于吸附。
第三章 病毒1
概述
病毒(Virus)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 成的 超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 RNA的遗传因子,它们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 在。
非细胞生物
真病毒: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
类病毒:只含具有独立侵染性的RNA组 亚病毒 拟病分毒:只含不具独立侵染性的RN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