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银行监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由于金融业高负债率的特点,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
其次,金融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即“多米诺效应”。
• 因此,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对金融业实施适当的监管,以确保整个 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3.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
• 着眼于保护一般存款者及金融商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角度来论述 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10
金融监管体制
1.定义: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机构(如中央银行)对 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 • 狭义的金融监管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 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 的监督管理。 • 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含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 部控制和稽查、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 监管等内容。 2.金融监管的目的: • 第一,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 • 第二,保护公众的利益; • 第三,维持金融业的运作秩序和公平竞争。
2
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1.银行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
(1)银行业的高风险性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7年9月公布的《有效银行监管 的核心原则》,银行业有可能面临以下8种主要风险:信用 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 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2)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不匹配 是银行内在不稳定性的根源
3.运行机理: (1)构成要素: 保险人(存款保险公司)
投保人(商业银行)
受益人(存款人、投保机构、金融体系) 保险标的(存款)
19
(2)框架结构: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机构设置方式: ①由官方建立,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 ;
②由官方与银行界共同建立存款保险机构,如日本、比利时
③在官方支持下,由银行业同业合建存款保险机构,如德国、法 国、荷兰等 。
• 由于当事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每个人都按自身眼 前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只要银行无法充分保证未来的流 动性需求,就有可能使得银行挤兑发生。 银行危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1.信息传染:由于信息的外部性,当存款者观察到银行经营业 绩之间的强相关性时,信息传染就会发生。
4
银行危机的传染性
当一些银行倒闭时,其他银行的存款者会对由银行倒闭数目所提 供的嗓音信号作出反应,提前支取存款,引起银行挤兑。
5
银行危机的传染性
4.系统性银行危机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本:
(1)银行危机的直接成本 • 银行危机引起的直接成本很高,除了股东、存款人、其它债 权人和政府都会直接承担损失。如银行股东财富的流失、存 款人债权的减少、政府救助的财政投入等。 (2)银行危机的间接成本 • 银行危机还导致负外部性,带来巨大的间接成本。如银行信 贷wk.baidu.com缩、甚至大规模收回贷款而造成生产的中断,导致产出 下降;甚至可能导致支付系统崩溃、降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 行货币政策的能力等。
11
金融监管体制
3.金融监管的原则: • 依法监管原则。金融机构和监管的实施都要有法可依 • 合理适度竞争原则。既要避免高度垄断,又要防止过度竞争 • 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 • 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 • 4.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 (1)一元多头式。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中于中央,地方没有 独立的权力。以德国、法国为代表。 • 该体制的关键在于各金融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 • (2)二元多头式。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拥有 监管权,且不同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由不同的监管机关实 施监管。 12
• 基本做法:一方面积极鼓励政府参与银行经营和管理,实 现对金融的直接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增强政府金融监管的 权力,发挥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
• 只要监管适度,就可以在增进社会公众整体利益的同时, 将管制带来的成本降到最低水平。
7
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2.金融风险论
• 该理论主要从关注金融风险的角度,论述了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必 要性。
15
银行监管主要内容
• • • •
谨慎性监管体系 存款保险制度 最后贷款人制度 第一项为金融机构日常业务监管,后两项 称为“政府安全网”
16
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
审慎性监管:即监管出于审慎之目的。意味着监管当局有权更 早和更有力地干预陷入困境的银行。
金融监管暗含两个前提,一是金融机构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不 能保证能够永远做到足够的审慎;二是其审慎行为不仅影响 其自身的利益,而且也会产生过高的社会成本。 从审慎出发,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包括以下内容: 1.市场准入监管 • 设立“进入壁垒”:中央银行对新设机构进行的限制性管理 2.业务范围监管 • 金融机构一旦成立后,应按照许可的营业范围从事金融活动, 不得越线。
• 首先,银行与存款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为避 免银行经营者在使用存款者资金时损害其利益,存款者需要对银行 进行监督。 8
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 其次,银行与存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严重。银行就有可能 利用这一信息优势为自己牟取利益,而将风险或损失转嫁给 存款者 • 因此,要求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为投资 者创造 一个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4.管制供求论 • 该理论将金融监管本身看成是存在供给与需求的特殊商品 • 从管制的需求看:金融监管是那些想从监管中获利的人所需 要的。比如,现有的金融机构可能希望通过金融监管来限制 潜在的竞争者 • 从管制的供给看:政府官员提供管制是为了得到对自身政绩 更广泛的认可。 9
以上缺陷影响了存款保险制度在各国的推广与实施
22
最后贷款人制度
1.定义:最后贷款人安排(Lender of Last Resort,简称 LOLR)是 一国中央银行履行“银行的银行”职能时,向暂 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银行提供紧急援助的一种制度。 2.目的:化解系统危机
3.运行机理: 最后贷款人的职责主要是保证流通中适度的货币供应量和维护 整个经济体系的整体利益。 最后贷款人的执行利率:很少依照惩罚性利率提供流动性贷款, 绝大部分中央银行以市场利率或是低于市场利率的优惠利率 提供流动性资金贷款 最后贷款人援助方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整个金融市场提供 流动性;通过贴现窗口或直接贷款给个别金融机构。
6
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1.公共利益理论 • 理论假设:政府拥有完全信息;政府为社会福利服务;政 府具有完全信用(守信用) • 基本观点: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首先是要维护社会公众 的利益。而社会公众利益的高度分散化和市场缺陷的存在, 有必要让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介入金融经济 生活,通过管制来纠正或消除市场缺陷,以达到提高社会 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
保险资格的确定:
参加存款保险的原则各不相同:有的自愿、有的强制,有的甚至 以参加存款保险作为银行领取营业执照的先决条件。
保险费率的确定:
固定费率 差别费率:即根据不同银行的风险水平确定不同的保险费率
20
存款保险制度
(2)框架结构: 存款保险额: 绝大多数国家实行非全额赔偿的部分存款保险制度 • 美国:限额内完全赔偿; • 德国:限额内简单比例赔偿; • 爱尔兰和意大利:分段比例递减赔偿; • 英国:比例与限额相结合赔偿,按存款的75%计算赔偿金 额,同时规定每一存款人获得赔偿最高不超过2万英镑。 对有问题投保银行的处理: • 资金援助法 • 兼并转让法 • 清算赔偿法
13
金融监管体制
(3)集中单一式。由中央的一家监管机构集中行使金融监 管权。代表性国家有英国(1997年后)、日本(1998年 后)。 • 优点: • (1)金融管理集中,监管政策与标准具有一致性; • (2)有助于防止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或重复 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 (3)有助于降低监管成本。 • 弊端: • 监管机构权力巨大且过于集中,缺乏权力的制衡和监督, 在执行监管时易使监管部门滋生官僚化作风,对已经出现 的问题反应迟缓,甚至可能导致权力腐败现象的发生。
14
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体系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演进 1.统一监管阶段(1984-1992年) •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业进行统一监管 2. “一行两会”阶段(1992-2003) • 1992年10月,成立中国证监会 • 1998年11月18日,成立中国保监会 3.“一行三会”阶段(2003-) • 2003年3月,成立中国银监会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组成 一行:中国人民银行 三会: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
2.银行挤兑及传染性
银行挤兑是指大量银行客户因为金融危机的恐慌或者相关影响 同时到银行提取现金,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足以支付,它 是一种突发性、集中性、灾难性的危机。
3
银行系统内在不稳定性
银行挤兑源于银行与存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 一方面,银行既无法准确预测存款人的提款时间与支取金额, 也无法准确预测借款人需要贷款的金额和时间; • 另一方面,存款人无法准确了解银行资产的营运质量。
第七章 银行监管
Bank Regulation
McGraw-Hill/Irwin
Copyright © 2006 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结构: 一、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二、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三、金融监管体制 四、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五、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巴塞尔协议
21
4.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
存款保险制度
a.增大了道德风险。当银行经营亏损给存款人造成损失时由存 款保险公司负担。而当银行因承担风险盈利时则由股东和管 理层分享。 b.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存款保险制度为存款人利益提供了保护, 使其失去了对银行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的激励。
c.增大了银行危机救助的代价。对于投保机构,存款保险制度 降低了挤兑风险,具有过度涉险的激励;对于金融监管当局, 延缓金融风险暴露,导致风险不断积累,因而加大问题解决 的代价。
• 市场风险敏感性指标S(Sensitivity to Market Risk)
4.对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理 包括制裁与市场退出机制,主要有购买、兼并、担保及破产清算等
18
存款保险制度
1.定义: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 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者的提款 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 2.机构:世界上最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是美国,美国根据19 33年美国紧急银行法,由联邦政府创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目 的是保护存款人利益,稳定银行体系
金融监管体制
(2)二元多头式。 • 以美国、加拿大等联邦国家为代表。 • 优点: • 能较好地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 • 防止金融权力过分集中,因地制宜地选择监管部门; • 有利于监管专业化,提高对金融业务服务的能力。 • 缺点: • 管理机构交叉重叠,易造成重复检查和监督,影响金融机 构业务活动的开展; • 金融法规不统一,加剧金融领域的矛盾和混乱; • 降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效率。
单个银行的挤兑会在银行系统中进行传染,导致其他银行的金融 恐慌。
2.信贷传染
• 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使得银行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大大加强, 形成更为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链条,银行间存在的信贷关系使 银行危机借助于信贷传染渠道蔓延下去
3. 银行业系统风险:是指系统性事件造成的连锁反应给银行业带 来的风险。它的存在使银行危机的社会成本加大。因此,加强 对银行业的监管十分必要。
17
3.经营内容的监管
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
• 现场检查
• 非现场检查:CAMELs评级制度 • 骆驼评级制度主要从六个方面考察、评估银行的经营状况: • 资本状况(Capital Adequacy) • 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
• 管理水平 (Management)
• 收益状况(Earnings) • 流动性(Liquidity)
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 根据管制供求论,是否提供管制以及管制的性质、范围和 程度最终取决于管制供求双方力量的对比。根据管制供求 论,监管者具有通过过度监管来规避监管不力的动机。 5.公共选择论
• 公共选择论与管制供求论有很多相似之处:它同样运用供 求分析法来研究各利益集团在监管制度提供过程中的相互 作用。 • 不同之处在于,该理论强调“管制寻租”的思想,即监管 者和被监管者都寻求管制以牟取私利。监管者将管制当做 一种“租”,主动向被监管者提供以获益;被监管者则利 用管制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
其次,金融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即“多米诺效应”。
• 因此,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对金融业实施适当的监管,以确保整个 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3.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
• 着眼于保护一般存款者及金融商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角度来论述 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10
金融监管体制
1.定义: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机构(如中央银行)对 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 • 狭义的金融监管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 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 的监督管理。 • 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含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 部控制和稽查、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 监管等内容。 2.金融监管的目的: • 第一,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 • 第二,保护公众的利益; • 第三,维持金融业的运作秩序和公平竞争。
2
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1.银行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
(1)银行业的高风险性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7年9月公布的《有效银行监管 的核心原则》,银行业有可能面临以下8种主要风险:信用 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 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2)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不匹配 是银行内在不稳定性的根源
3.运行机理: (1)构成要素: 保险人(存款保险公司)
投保人(商业银行)
受益人(存款人、投保机构、金融体系) 保险标的(存款)
19
(2)框架结构: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机构设置方式: ①由官方建立,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 ;
②由官方与银行界共同建立存款保险机构,如日本、比利时
③在官方支持下,由银行业同业合建存款保险机构,如德国、法 国、荷兰等 。
• 由于当事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每个人都按自身眼 前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只要银行无法充分保证未来的流 动性需求,就有可能使得银行挤兑发生。 银行危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1.信息传染:由于信息的外部性,当存款者观察到银行经营业 绩之间的强相关性时,信息传染就会发生。
4
银行危机的传染性
当一些银行倒闭时,其他银行的存款者会对由银行倒闭数目所提 供的嗓音信号作出反应,提前支取存款,引起银行挤兑。
5
银行危机的传染性
4.系统性银行危机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本:
(1)银行危机的直接成本 • 银行危机引起的直接成本很高,除了股东、存款人、其它债 权人和政府都会直接承担损失。如银行股东财富的流失、存 款人债权的减少、政府救助的财政投入等。 (2)银行危机的间接成本 • 银行危机还导致负外部性,带来巨大的间接成本。如银行信 贷wk.baidu.com缩、甚至大规模收回贷款而造成生产的中断,导致产出 下降;甚至可能导致支付系统崩溃、降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 行货币政策的能力等。
11
金融监管体制
3.金融监管的原则: • 依法监管原则。金融机构和监管的实施都要有法可依 • 合理适度竞争原则。既要避免高度垄断,又要防止过度竞争 • 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 • 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 • 4.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 (1)一元多头式。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中于中央,地方没有 独立的权力。以德国、法国为代表。 • 该体制的关键在于各金融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 • (2)二元多头式。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拥有 监管权,且不同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由不同的监管机关实 施监管。 12
• 基本做法:一方面积极鼓励政府参与银行经营和管理,实 现对金融的直接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增强政府金融监管的 权力,发挥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
• 只要监管适度,就可以在增进社会公众整体利益的同时, 将管制带来的成本降到最低水平。
7
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2.金融风险论
• 该理论主要从关注金融风险的角度,论述了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必 要性。
15
银行监管主要内容
• • • •
谨慎性监管体系 存款保险制度 最后贷款人制度 第一项为金融机构日常业务监管,后两项 称为“政府安全网”
16
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
审慎性监管:即监管出于审慎之目的。意味着监管当局有权更 早和更有力地干预陷入困境的银行。
金融监管暗含两个前提,一是金融机构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不 能保证能够永远做到足够的审慎;二是其审慎行为不仅影响 其自身的利益,而且也会产生过高的社会成本。 从审慎出发,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包括以下内容: 1.市场准入监管 • 设立“进入壁垒”:中央银行对新设机构进行的限制性管理 2.业务范围监管 • 金融机构一旦成立后,应按照许可的营业范围从事金融活动, 不得越线。
• 首先,银行与存款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为避 免银行经营者在使用存款者资金时损害其利益,存款者需要对银行 进行监督。 8
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 其次,银行与存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严重。银行就有可能 利用这一信息优势为自己牟取利益,而将风险或损失转嫁给 存款者 • 因此,要求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为投资 者创造 一个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4.管制供求论 • 该理论将金融监管本身看成是存在供给与需求的特殊商品 • 从管制的需求看:金融监管是那些想从监管中获利的人所需 要的。比如,现有的金融机构可能希望通过金融监管来限制 潜在的竞争者 • 从管制的供给看:政府官员提供管制是为了得到对自身政绩 更广泛的认可。 9
以上缺陷影响了存款保险制度在各国的推广与实施
22
最后贷款人制度
1.定义:最后贷款人安排(Lender of Last Resort,简称 LOLR)是 一国中央银行履行“银行的银行”职能时,向暂 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银行提供紧急援助的一种制度。 2.目的:化解系统危机
3.运行机理: 最后贷款人的职责主要是保证流通中适度的货币供应量和维护 整个经济体系的整体利益。 最后贷款人的执行利率:很少依照惩罚性利率提供流动性贷款, 绝大部分中央银行以市场利率或是低于市场利率的优惠利率 提供流动性资金贷款 最后贷款人援助方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整个金融市场提供 流动性;通过贴现窗口或直接贷款给个别金融机构。
6
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1.公共利益理论 • 理论假设:政府拥有完全信息;政府为社会福利服务;政 府具有完全信用(守信用) • 基本观点: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首先是要维护社会公众 的利益。而社会公众利益的高度分散化和市场缺陷的存在, 有必要让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介入金融经济 生活,通过管制来纠正或消除市场缺陷,以达到提高社会 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
保险资格的确定:
参加存款保险的原则各不相同:有的自愿、有的强制,有的甚至 以参加存款保险作为银行领取营业执照的先决条件。
保险费率的确定:
固定费率 差别费率:即根据不同银行的风险水平确定不同的保险费率
20
存款保险制度
(2)框架结构: 存款保险额: 绝大多数国家实行非全额赔偿的部分存款保险制度 • 美国:限额内完全赔偿; • 德国:限额内简单比例赔偿; • 爱尔兰和意大利:分段比例递减赔偿; • 英国:比例与限额相结合赔偿,按存款的75%计算赔偿金 额,同时规定每一存款人获得赔偿最高不超过2万英镑。 对有问题投保银行的处理: • 资金援助法 • 兼并转让法 • 清算赔偿法
13
金融监管体制
(3)集中单一式。由中央的一家监管机构集中行使金融监 管权。代表性国家有英国(1997年后)、日本(1998年 后)。 • 优点: • (1)金融管理集中,监管政策与标准具有一致性; • (2)有助于防止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或重复 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 (3)有助于降低监管成本。 • 弊端: • 监管机构权力巨大且过于集中,缺乏权力的制衡和监督, 在执行监管时易使监管部门滋生官僚化作风,对已经出现 的问题反应迟缓,甚至可能导致权力腐败现象的发生。
14
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体系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演进 1.统一监管阶段(1984-1992年) •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业进行统一监管 2. “一行两会”阶段(1992-2003) • 1992年10月,成立中国证监会 • 1998年11月18日,成立中国保监会 3.“一行三会”阶段(2003-) • 2003年3月,成立中国银监会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组成 一行:中国人民银行 三会: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
2.银行挤兑及传染性
银行挤兑是指大量银行客户因为金融危机的恐慌或者相关影响 同时到银行提取现金,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足以支付,它 是一种突发性、集中性、灾难性的危机。
3
银行系统内在不稳定性
银行挤兑源于银行与存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 一方面,银行既无法准确预测存款人的提款时间与支取金额, 也无法准确预测借款人需要贷款的金额和时间; • 另一方面,存款人无法准确了解银行资产的营运质量。
第七章 银行监管
Bank Regulation
McGraw-Hill/Irwin
Copyright © 2006 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结构: 一、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二、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三、金融监管体制 四、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五、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巴塞尔协议
21
4.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
存款保险制度
a.增大了道德风险。当银行经营亏损给存款人造成损失时由存 款保险公司负担。而当银行因承担风险盈利时则由股东和管 理层分享。 b.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存款保险制度为存款人利益提供了保护, 使其失去了对银行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的激励。
c.增大了银行危机救助的代价。对于投保机构,存款保险制度 降低了挤兑风险,具有过度涉险的激励;对于金融监管当局, 延缓金融风险暴露,导致风险不断积累,因而加大问题解决 的代价。
• 市场风险敏感性指标S(Sensitivity to Market Risk)
4.对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理 包括制裁与市场退出机制,主要有购买、兼并、担保及破产清算等
18
存款保险制度
1.定义: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 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者的提款 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 2.机构:世界上最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是美国,美国根据19 33年美国紧急银行法,由联邦政府创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目 的是保护存款人利益,稳定银行体系
金融监管体制
(2)二元多头式。 • 以美国、加拿大等联邦国家为代表。 • 优点: • 能较好地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 • 防止金融权力过分集中,因地制宜地选择监管部门; • 有利于监管专业化,提高对金融业务服务的能力。 • 缺点: • 管理机构交叉重叠,易造成重复检查和监督,影响金融机 构业务活动的开展; • 金融法规不统一,加剧金融领域的矛盾和混乱; • 降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效率。
单个银行的挤兑会在银行系统中进行传染,导致其他银行的金融 恐慌。
2.信贷传染
• 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使得银行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大大加强, 形成更为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链条,银行间存在的信贷关系使 银行危机借助于信贷传染渠道蔓延下去
3. 银行业系统风险:是指系统性事件造成的连锁反应给银行业带 来的风险。它的存在使银行危机的社会成本加大。因此,加强 对银行业的监管十分必要。
17
3.经营内容的监管
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
• 现场检查
• 非现场检查:CAMELs评级制度 • 骆驼评级制度主要从六个方面考察、评估银行的经营状况: • 资本状况(Capital Adequacy) • 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
• 管理水平 (Management)
• 收益状况(Earnings) • 流动性(Liquidity)
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 根据管制供求论,是否提供管制以及管制的性质、范围和 程度最终取决于管制供求双方力量的对比。根据管制供求 论,监管者具有通过过度监管来规避监管不力的动机。 5.公共选择论
• 公共选择论与管制供求论有很多相似之处:它同样运用供 求分析法来研究各利益集团在监管制度提供过程中的相互 作用。 • 不同之处在于,该理论强调“管制寻租”的思想,即监管 者和被监管者都寻求管制以牟取私利。监管者将管制当做 一种“租”,主动向被监管者提供以获益;被监管者则利 用管制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