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淡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新课改打破了旧有的“平衡”,给一直处于“常态”下工作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课程改革关键和主力军的教师,只有着力促进其专业化成长,才能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改革之路,才能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入不竭的源泉。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优质教学:
一、作好课前准备
1、认真钻研教材
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注意备课中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从备课抓起,把基础夯实,实效性才能显现,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才会扎实。
我虽然执教了十二年的语文,但每每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我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读准的字音和停顿,及时做上记号,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认真地结合各种教学参考书将文章重点词句的含义在教本上作好标注,然后撰写教案。
2、潜心解读学生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一部分,课堂才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潜心解读学生,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现有的生活体验等,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同时还要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
3、精心设计预案
商家讲究“市场预测”,据此能避免商业投资的盲目性,备课时讲究“学情预设”,则能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备教学目标。制定课时目标前,应整体把握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
和低中高段的阶段目标,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段的目标,教学低段时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备课就能注意年段之间的有机衔接,避免“各自为政”的盲目性。总目标为终点,年段目标为线,单元目标为面,课时目标为点,备课时点面结合,螺旋上升,达到实用与高效。
(2)备教学流程,明确该怎么做。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通过核心问题来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合理地安排学习活动。核心问题的巧妙设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顺利地得以突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备练习,这一部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练习应该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有拓展,既考虑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又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备板书,板书能够使课堂教学的主线清楚地呈现出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5)备变化:对学生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生成性问题)进行预测,做出充分的应对预设,以防教学经验不足导致的措手不及。
于漪老师的“三备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一篇文章备三次课,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这样的备课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独立思考,这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基础。同时,还可吸收优秀教师的经验,在借鉴别人成果的基础上、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二、抓好课堂教学
我们知道,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但如今的课堂,我们的老师教得很累,学生也学得很苦,但却没有得到多少真正有效的发展。所以,很多老师都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课是越来越难教了!我们的小学语文到底是怎
么了?
为使我的课堂更具实效性,我细心地关注着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说好每一句教学语言,把握好每一次美丽的生成。
1、导入
导入又分“入课堂”和“导入新课”。
“入课堂”,在听名师上课时,他们上课前都有一个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他们往往会和学生谈论一个话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奋度,促进和学生关系的融合,为上课搭好一座通畅的情感之桥。我们和学生朝夕相处,即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常态课中对学生进行问候式的关怀促进师生情感相融,也可达到和谐入课的效果。
“导入新课”也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俗话说:“一节课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导入是否精彩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毋庸置疑,这一部分对于整堂课的成功与否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我在备课时总会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及教材特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如教学《梅兰芳》一课时,我给孩子们讲京剧历史,介绍梅兰芳生平及艺术成就,使孩子们对梅兰芳其人产生兴趣,进而积极地去学习课文。
2、入情入境
我时常会对自己和其他老师的课堂提出这样的问题:这节课为什么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节课为什么学生上得没劲?经过几番思量、实践与体悟,让我慢慢地发觉孩子们喜欢“有感情”的课。语文就是一种情感,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情感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是呆板、机械的,是黯然失色的;有情感伴随的课堂是有活力、有朝气的,是光彩夺目的。
要让学生入情,教师本人先要入情,教师这种情不是做作之情,不是虚无之情,而是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所体悟的一种情感,是在与学生交流对话中所产生的一种真情。教师的这种情感在无形中感染学生,并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师生之间的情感逐渐产生共鸣,并可能产生一种心灵上的契合,学生将会带着这种感情来感知和理解课文。同时课堂上教师热情洋溢,精力充沛,情绪高涨,态度祥和,学生就会受到熏染,产生愉悦振奋的情绪,思维积极,乐
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因此,教学不是一种冷漠无趣、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一种灵性的体验与感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对话。
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我先引导孩子们紧扣“远征难”,结合背景资料体验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在孩子们被红军战士的精神震撼的同时,抓住“不怕”“只等闲”等词感悟到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孩子们深深地陷入对红军敬佩之情,从而实现对本文预设的教学目标。
3、入理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语文,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将感受、体验与理解、评价结合起来,认识到情寓于理中。入理,也即领悟文本的笔法、写法、技法及感悟文本的意蕴等。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口头、书面)教学无处不在,语文教学技法上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因此从“理”的角度来看,课堂写作(练笔)既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是文法的练习,当然也是学生情感的抒发。所以,我往往会在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两处小练笔,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评价
听特级教师上课,总觉得他们的课是那么的自然流畅,课堂气氛始终是活跃和谐的。究其原因,我想除了他们精妙的教学设计、深厚的教学功底、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外,还有他们善于适时评价,寓评价于师生交流之中。特级教师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发言,总会与之交流。一、两句简洁的话总能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其作用或激励,或赏识,或尊重,或期待。而且,他们的评价总那么恰到好处,我想这首先离不开他们对学生心理的充分揣摸,更与他们广阔和知识面,深厚的文学功底(语言魅力)分不开。正因为特级教师们能巧用这些评价语,才有了课堂上的精彩,因此,我也将在课堂评价用语方面我下功夫。
三、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在力量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