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呼兰河传》必考知识点汇总
《呼兰河传》知识讲解
《呼兰河传》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萧红,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
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鲁迅为书作序,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从而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初的地位。
在萧红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1935)、《马伯乐》(1941)、《呼兰河传》(1942),散文集《商市街》(1936)、《回忆鲁迅先生》(1940)等。
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
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
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索居香港,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过。
1942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其艺术上的颠峰之作。
《呼兰河传》融进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记忆。
作品不着力塑造“典型”的人物,也不刻意丰满故事的情节,而从叙述的结构章法上突破传统、另辟蹊径,用一种率直的真实、凄婉细腻的笔触,真实、感人地再现了呼兰河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
并通过作者年幼时代的生活和感受,反映出呼兰河畔人民的生活、思想和精神状态。
字词汇总1.字音字形:络绎..(luò yì)不绝碗碟.(dié)不知好歹.(dǎi) 棉袄火炭.赤身裸.(l uǒ)体不堪.(kān)想象围拢.窗棂.(líng)痕迹.(jì)附.体擦.脂抹粉虔.(qián)诚出丧.(sāng) 辫.子欺侮.(wǔ)作揖..(zuō yī) 多咱.(zan) 酬.谢倾.家荡产2.词语释义: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艾青名著导读知识点总结
艾青名著导读知识点总结《呼兰河传》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东北的黑龙江为背景,以呼兰河为线索,展现了农村人民在生活中所遭遇的考验与磨砺。
小说以呼兰河、夜半歌声为线索,揭示了广大农民在改革开放时期所经历的艰难曲折,同时也表达了艾青对于农民命运的关注与呼唤。
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活的艺术形式深受读者的喜爱与赞誉。
一、第一章:到呼兰河边青年洛甫怀着灵魂中的激情,辞去工作,毅然重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征程。
他怀揣着振兴家乡的梦想,来到了祖辈生活的呼兰河畔。
二、第二章:青蛙声嘹亮洛甫抵达呼兰河畔,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他在放牧的过程中,深切地被呼兰河的清澈与优美所吸引,一切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三、第三章:浮萍夜航洛甫在呼兰河上发现了一艘破旧的渔船,于是他找到了船主阿根和他的女儿阿红,请他们载着自己在呼兰河上航行。
在航行的过程中,洛甫逐渐了解了阿根一家人的艰辛和生活的真相。
四、第四章:夜半歌声洛甫在和阿根一家人的接触中,深深地被他们的悲欢离合所感动,他决定捐赠一批教材给阿根的女儿,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他受到了阿根一家人歌声的深深感动,为他们的真情所打动。
五、第五章:秋天峰回路转阿根在洛甫的帮助下,购买了属于自己的渔船,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积极地投身于渔事,享受着呼兰河畔的生活,感慨万分,此时此刻才觉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六、第六章:船歌载月洛甫了解了阿根一家人生活的真相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村人民的艰辛和奋斗精神,他对于呼兰河沿岸的人民充满感情,他决定将自己的好书帮助那些光棍和蕃薯籽的孩子们。
七、第七章:千年呼兰人洛甫在祖国的北疆地界,感受到了呼兰河上的人们的淳朴和耿直,此时他才认识到呼兰河以及它的沿岸居民们的不同寻常和不解之缘。
八、第八章:为老不尊洛甫见到了在呼兰河畔混迹的林钟头,他深深地被林钟头生活的真相所感动,心中对于呼兰河沿岸的人民产生爱与离不开他的情感,他决定为了这片土地,为了这个地方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心血。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读书吧必读书《呼兰河传》导读、阅读检测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读书吧必读书《呼兰河传》导读、阅读检测及答案卷首语2019年秋学期开始,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课堂。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这么一句话。
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新教材从一到六年级语文教材,增加了《快乐读书吧》必读必考内容,很多小学读过的必读书内容,全国中考、高考这几年都有涉及。
教育部最新发文规定:中考、高考将适当涉及小学内容。
不知各位有没有关注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高考试卷,很多名著都是我们小学的必读书目!下面以四、五、六年级必读书相关中考真题为例:《呼兰河传》导读作家简介:《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11年,她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又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作品评价:《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的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
茅盾在评价这部作品时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故事梗概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呼兰河传》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呼兰河传》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一、写作背景:《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二、内容简介:《呼兰河传》是萧红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以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
呼兰河城不是安详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
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
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
书中龟爱的祖父、后花园的动植物是萧红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抹色是她灵魂的慰藉和生命的源泉。
《呼兰河传》在创作寬,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电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就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比较独特;虽然写人物,但是没有主角;虽然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文七个章节,看似各自独立却又俨然一体。
萧红以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评价她的艺术成就时说:“它是一篇叙事诗,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就像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晩,听萧红娓娓讲述着呼兰河的故事。
尽管凄婉,尽管忧郁,却依然美丽得动人。
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呼兰河传》名著导读
《呼兰河传》名著导读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
幼年丧母。
1932年,结识萧军。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本书《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
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小城镇作传,为这个小城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
萧红以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他巅峰之作。
本书被部编版教材两次收录。
分别在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课和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课。
作者用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
读书中的文字,小城呼兰的生活那么平淡却又那么有趣。
严冬来临,呼兰河被严冬封锁。
十字街沿街的店铺的招牌和学堂是那么有趣,特别是那个大泥坑子,给小城镇带来说不完的新闻。
在小胡同里叫卖的麻花、凉粉和豆腐是小城镇的人们生活的向往,贫穷在萧红的笔下也显得从容,改变不了的,就去适应它。
但呼兰河除了这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还有不少的盛举。
接着作者又分别讲述了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把民国时期东北的乡间生活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不得不感慨作者的阅历吩咐,对人物的刻画传神。
作者用了很多的笔墨写了“我”和祖父在一起的快乐生活。
外祖父是“我”童年的伙伴和依靠。
还有屋后的小院子和那些可怜悲惨的邻居。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书本内容要点概括呼兰河传精要提炼呼兰河传阅读课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重点内容提要《呼兰河传》序言茅盾给《呼兰河传》作序,为书作序时,萧红已去世。
坟墓在浅水湾。
香港给茅盾的回忆难以忘却。
太早的死、寂寞地死——茅盾拥有复杂情感以及不能忘却的。
因为惋惜:“像一颗未出膛的枪弹”萧红消遣的地方——黑暗而尘封的后房。
《呼兰河传》特点——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的,都是片段的,不是整个的有机体。
第一章天冷:严冬把大地冻裂。
人手被冻裂。
卖馒头的老头惨剧——冰天雪地赶路,鞋底冰冻,跌倒后馒头滚落被偷几个。
十分空旷,只有凭记忆来认方向。
有关十字街的这一段: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
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
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用不着什么广告,用不着什么招引的方式,要买的比如油盐、布匹之类,自己走进去就会买。
不需要的,你就是挂了多大的牌子,人们也是不去买。
还有两条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
东二道街有火磨、还有两家学堂,分别是:龙王庙里的学养蚕,是农业学校。
祖师庙里的又叫高等小学。
高等小学里面的学生有的岁数很大。
东二道街有一个大泥坑。
五六尺深。
大泥坑特点:里面的泥与众不同很黏。
非常容易粘住动物们。
三个月不下雨的泥坑是最危险的。
前来施救陷在坑里的马的人们——第一波人是袖手旁观喝倒彩的看客;第二波人是实际帮忙的,是一些普通老百姓。
下大雨时,大泥坑被淹没,人们如何过去。
大泥坑事故——农业学校校长儿子掉进去。
接着谣言四起,开始议论纷纷,说的都是一些迷信的话。
一年之中,出了无数的事故。
但是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要把大泥坑填好。
想出解决大泥坑的办法:1、拆路两边的墙;2、种树,让人攀树而过。
很多动物们被陷进大泥坑中,很多丢掉性命。
人们以此吃便宜的瘟猪肉,却不说实话,都心照不宣地说是大泥坑淹死的猪。
(掩耳盗铃)大泥坑带来两条福利:1、谈资,看热闹;2、掩饰着吃瘟猪肉。
《呼兰河传》常考知识点梳理及阅读训练题
《呼兰河传》常考知识点梳理及阅读训练题知识清单1、《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2、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3、《呼兰河传》,叙述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乡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即20世纪10年代中叶前后小镇民众的生态与心态,是一曲国民灵魂改造的挽唱。
4、萧红的《呼兰河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北方土地上芸芸众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这一深隐的文化层面。
该小说中作为文化载体的主要有“大泥坑”、“跳大神”和“洗热水澡”。
这样的文化载体孕生了更具文化意味的主体——“看客”群体。
尤其将主体与载体结合起来,更具有文化批判的历史厚度和哲学力度。
5、该小说旨在批判封建主义思想对民众精神的戕害,改造国民麻木的灵魂,因为萧红早就意识到“中国人有一种民族的病态”,那就是“病态的灵魂”,于是“想改正它”,正面揭露“封建的剥削和压迫”是反对封建主义的一条有效途径。
6、《呼兰河传》有三重视角,一个是童真童趣的儿童视角——“我”,孩子看不清事件的内涵,于是产生了“陌生化效果”;一个是成年叙述者视角,叙述者是处在一种超然的境界,与小说中人物保持着距离;第三个是萧红视角,萧红视角是居高临下的,读者可能看不见她,但她随时会出来发议论,有时连议论也不发,但读者可以感觉到萧红的情感波动。
7、萧红在《呼兰河传》中,不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追忆了往昔,而且也表达出了对温暖和爱的痴痴追求。
因而,在整个《呼兰河传》的叙事中,作者一直都将抒情的笔法渗入到叙事文体中,使其叙述模式充满了散文化的情调。
人物形象★“我”:“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60多岁,“我”长到4、5岁,祖父就快70了。
“我”是个天真、活泼、可爱、顽皮的孩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台阶》《呼兰河传》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台阶》《呼兰河传》知识点整理苏教版一、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揩āi黏nián尴尬gāngà凹凼dàng2解释下列词语。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台阶》的作者是当代小说家李森祥。
学习目标、鉴赏语言,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2、体会文中生机盎然的天伦之乐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学法指导如何在学文中积累语言本文语言清新活泼,笔触所至,皆有灵气,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初读阶段,在感知中积累。
初读文时,首先通过朗读来感受语言的音韵美、意境美。
其次分类摘录词语和句子,如:描写颜色的词语和句子;描写动作的词语和句子。
这样读写结合积累,既感知了文内容,又为进一步揣摩品味词语打下了基础。
2精读阶段,在理解中积累。
在深入学习文时,我们可能通过减、添、换等方式,在比较中体会词语的不同情味。
如:把"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改为"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在比较中我们会发现原句更能表现出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的稚气。
3巩固阶段,在运用中积累。
我们除了可以通过摘抄、品读等方式巩固学过的语句,还以通过用词造句、仿写句子等方式,在词语的运用中强化积累。
如:用"胖圆圆"、"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四个词语写一段话。
通过训练,既强化了积累,又深化了对文内容的理解。
呼兰河传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开篇:呼兰河的印象1. 呼兰河的水清澈见底,河边柳树依依,景色宜人。
2. 呼兰河边的土地肥沃,农作物种类繁多,丰收的季节,一片金黄。
3. 呼兰河的冬天,河面结冰,孩子们在冰上嬉戏,欢乐无比。
二、第一章:家乡的传说1. 呼兰河畔的传说,神奇而美丽,如“呼兰河的龙女”、“呼兰河的传说”等。
2. 传说中,呼兰河的龙女爱上了人类,却因身份悬殊而无法相守,最终化作石头,永远守护着呼兰河。
三、第二章:家乡的民俗1. 呼兰河边的婚礼,热闹非凡,新娘子要过九道关,寓意着吉祥如意。
2. 呼兰河边的葬礼,庄严肃穆,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送别逝者。
3. 呼兰河边的庙会,人山人海,各式小吃、民间艺术应有尽有,热闹非凡。
四、第三章:家乡的劳动人民1. 呼兰河边的农民,勤劳朴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2. 农民们种地、打鱼、织布,自给自足,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3. 农民们团结互助,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守护家园。
五、第四章:家乡的悲剧1. 呼兰河边的悲剧,如家破人亡、婚姻不幸等,让人痛心疾首。
2. 旧社会的压迫,使得许多家庭陷入困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六、第五章:家乡的变革1. 二十世纪初,呼兰河边的农村开始发生变革,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等,使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 改革开放后,呼兰河边的农村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七、结语:家乡的呼唤1. 《呼兰河传》通过对家乡的描绘,展现了东北农村的民俗风情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2. 作品中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悲剧的诉说,引发读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关注。
3. 《呼兰河传》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摘抄:1. “呼兰河的水,清澈见底,河边的柳树依依,景色宜人。
那是我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
”(第一章)2. “传说中,呼兰河的龙女爱上了人类,却因身份悬殊而无法相守,最终化作石头,永远守护着呼兰河。
”(第一章)3. “呼兰河边的婚礼,热闹非凡,新娘子要过九道关,寓意着吉祥如意。
呼兰河传总结
《呼兰河传》精读课第五讲《呼兰河传》总结+对比阅读主讲人黄晨一、《呼兰河传》总结回顾1.地点篇2.植物篇3.物品篇4.风俗篇5.职业篇6.美食篇7.人物篇8.技法篇二、《呼兰河传》思考题解答三、《呼兰河传》《城南旧事》对比阅读1.相照应的情节点2.共同点3.不同点一、总结回顾1.地点篇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龙王庙(农业学校)祖师爷庙(高等小学)火磨大泥坑染缸房豆腐房造纸房扎彩铺李永春药铺东大桥Ø东二道街上有个五六尺深的(),差点淹死马。
Ø()里的人,会用纸糊出给死人的吃穿住用。
Ø东二道街上的()是不允许参观的,门口站着守卫。
Ø()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Ø()教养蚕,到了秋天把蚕用油炒起来,教员们大吃几顿。
Ø()里曾经闹出人命,但从那里卖出的布匹,仍旧是远近的乡镇都流通着。
Ø()里面的学生长得比较高,还有不少成年的学生。
Ø()里,一个私生子活活饿死了。
Ø小团圆媳妇死后,据说她的灵魂经常出现在()。
Ø()里,两个伙计打仗,竟把拉磨的小驴的腿打断了。
Ø呼兰河的人们,生了病都喜欢去()买膏药或者红花。
一、总结回顾2.植物篇马蛇菜樱桃李子倭瓜墨枣谎花天星星(龙葵)玫瑰狗尾草Ø我家的院子里会长()和黄瓜,黄瓜有时结不出瓜,只会开()。
Ø在后园玩时,我在祖父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的(),红通通的二三十朵。
Ø王大姑娘在我家后园里摘菜,摘完临走的时候,常常就折一朵()花戴在头上。
Ø“我”家的院子里有()树和()树。
因为它们都不大结果子,所以总觉得院子里只有一棵大榆树。
Ø发现有二伯会偷东西时,我正在偷(),怕让母亲知道。
Ø“我”在园子里帮祖父铲地除草,经常把()当谷穗留着。
Ø小团圆媳妇来的时候,我正躺在地里吃(),好像山葡萄似的,很好吃。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呼兰河传》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呼兰河传》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一、写作背景:《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二、内容简介:《呼兰河传》是萧红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以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
呼兰河城不是安详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
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
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
书中龟爱的祖父、后花园的动植物是萧红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抹色是她灵魂的慰藉和生命的源泉。
《呼兰河传》在创作寬,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电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就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比较独特;虽然写人物,但是没有主角;虽然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文七个章节,看似各自独立却又俨然一体。
萧红以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评价她的艺术成就时说:“它是一篇叙事诗,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就像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晩,听萧红娓娓讲述着呼兰河的故事。
尽管凄婉,尽管忧郁,却依然美丽得动人。
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部编小学必读书目《呼兰河传》复习资料
《呼兰河传》复习资料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萧红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
《呼兰河传》是一篇(自传体长篇小说)。
3.(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
4.(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
5.呼兰河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
6.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店)、(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7.拔牙的洋医生门前的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8.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东二道街),一条叫(西二道街)。
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
9.东二道街上有(火磨),有(两个学堂),有(碾磨房)、(豆腐店),(染缸房)、(扎彩铺)。
10.龙王庙里的学校是(养蚕)的,叫做(农业学校)。
祖师庙里的学校是(普通小学),还有(高级班),所以又叫(高等小学)。
11.西二道街上学堂只有一个,是个(清真学校),设在(城隍庙)里。
12.帮忙救马的过路人是城里的(担葱的)、(卖菜的)、(瓦匠)、(车夫之流)。
13.大泥坑水大的时间,不但阻碍了(马车),也阻碍了(行人)。
(老头子)在泥坑子的沿上,(两条腿打颤),(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吓得狼哭鬼叫)。
14.下大雨的时候,一个小孩掉进大泥坑,被(卖豆腐)的救了上来,那孩子是(农业学校校长)的儿子。
1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染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16.扎染铺扎的大院子有(院墙),墙头上是(金色的琉璃瓦),正房(五间),厢房(三间),一律是(青红砖瓦房)。
17.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18.晚饭一过,(火烧云)上来了,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
19.(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
呼兰河传好词好句好段
呼兰河传好词好句好段呼兰河传好词好句好段自从我们上了《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有许多同学就买了《呼兰河传》这一本书。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好词好句好段,希望大家喜欢。
一呼兰河传好词1 . 耳目一新:耳目:指见闻。
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2 . 方面大耳:方脸盘,大耳朵。
旧指富贵相。
3 . 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
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4 . 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
听得清楚,看得明白。
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5 . 面面相觑:觑: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6 . 油头粉面:头上擦油,脸上搽粉。
形容人打扮得妖艳粗俗。
7 . 容光焕发: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
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8 . 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9 . 神采奕奕: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10 . 喜笑颜开: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
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11 . 和颜悦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
脸色和蔼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12 . 喜形于色:形:表现;色:脸色。
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
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13 . 面黄肌瘦:脸色发黄,身体瘦削。
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呼兰河传好句1 .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
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
2 .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3 . 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4 .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
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
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
5 .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呼兰河传知识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呼兰河传知识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初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不光愉快的过新学期,也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学习。
为大家提供了呼兰河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ﻪ学习目标ﻭ1、鉴赏语言,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ﻪ2、体会文中生机盎然的天伦之乐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ﻪﻭ学法指导如何在学课文中积累语言ﻪﻭ本文语言清新活泼,笔触所至,皆有灵气,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1.初读阶段,在感知中积累。
初读课文时,首先通过朗读来感受语言的音韵美、意境美。
其次分类摘录词语和句子,如:(1)描写颜色的词语和句子;(2)描写动作的词语和句子。
这样读写结合积累,既感知了课文内容,又为进一步揣摩品味词语打下了基础。
ﻪ2.精读阶段,在理解中积累。
在深入学习课文时,我们可能通过减、添、换等方式,在比较中体会词语的不同情味。
如:把”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改为”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在比较中我们会发现原句更能表现出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的稚气。
ﻪ3.巩固阶段,在运用中积累。
我们除了可以通过摘抄、品读等方式巩固学过的语句,还以通过用词造句、仿写句子等方式,在词语的运用中强化积累。
如:用”胖圆圆”、” 明晃晃”、”毛嘟嘟”、” 蓝悠悠”四个词语写一段话。
通过训练,既强化了积累,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ﻭ呼兰河传知识点就到这儿了,体会每篇文章的不同,摘取自己想要的,友情提醒,理解最重要哦!ﻪﻭﻭﻭ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知识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初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不光愉快的过新学期,也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学习。
为大家提供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海伦·凯勒,是美国的19世纪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教育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丽夫学院。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
《呼兰河传》知识点-格式已编辑-中考必备!
名著补充一、《呼兰河传》1、作品简介《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2、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2年,结识萧军。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3、内容简介《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
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
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上。
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
小城人的生活空间局促、逼仄、简陋,城里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都是从南到北五六里长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街上为人而做的设施不多——几家碾磨房,几家豆腐店,一两家机房、染缸房,东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设施是两座小学校,西二道街还有一个设在城隍庙里的清真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呼兰河传》必考知识点汇总《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萧红(1911—1942年),中国作家,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
1942年因病逝世于香港。
主要作品:《跋涉》、《生死场》、《桥》、《牛车上》、《旷野的呼喊》、《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呼兰河传》。
内容梗概严寒降临了呼兰河。
呼兰河是一个僻远、热闹却并不怎样繁华的小城。
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交叉的十字街是小城商铺的精华地。
没有大城市的竞争,也没有农村的劳碌,它显得悠闲而又庸懒。
呼兰河人按照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生活。
再次要的街还有两条,其中一条坐落着一个大泥坑,附近的人家吃它的苦头,常有一些骡马猪等牲畜、甚至小孩落下,有的淹死了。
可居民都只是帮忙拽出和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尽管填坑并不难,但没有人去填,只是消遣一些这坑的流言消息。
许多百姓人家过着卑琐普通的生活,有的并不顺心,却依旧一日日过着实际生活。
又到了县城呼兰镇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
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能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
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我在后花园找到了自由自在的快乐。
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
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
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
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
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
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我有一个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
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征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
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才知道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
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
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呼兰河传》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
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 )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 )、( )、( )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 ) 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 ),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 )。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 )。
8、卖豆芽的( )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 )是鬼节,呼兰河上会( )。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 )。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 ),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 ) 。
14、花开了,就像( )。
鸟飞了,就像( )。
虫子叫了,就像( )。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
这叫做 ( )。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最多。
17、小灵花就是( )。
胡家就是( )。
胡仙就是( )。
18、( )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 )天。
19、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 )、( )、( )、( ),样样都有。
20、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 ),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 )写的。
A、呼兰河B、香港C、台湾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 )。
A、七月十五 B、八月十五 C、正月十五3、“我”是母亲的第( )个孩子。
A、一 B、二 C、三4、农业学校设在( )里。
A、祖师庙 B、龙王庙 C、娘娘庙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
A、本地人 B、外地人 C、外国人6、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 ) A、男人 B、女人 C、男人、女人都行7、娘娘庙的泥像以()为多。
A、男子 B、女子 C、天王 D、妖魔8、祖母喜欢养( ),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
A、羊 B、牛 C、猪 D、马9、到我记忆的时候,果园就只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 )。
,、桃树 B、梨树 C、李子树10、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 )。
A、字画 B、挂钟 C、匾11、( )在呼兰河的土语叫做“毛子人”。
A、老人 B、小孩儿 C、外国人12、( )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
A、后园 B、储藏室 C、正房13、我的祖母有( )个女儿。
A、三 B、四 C、二14、我一生下来,( )给了我无限的爱。
A、爸爸 B、妈妈 C、祖父 D、祖母15、祖母喜欢吃()的饺子。
A、青菜馅 B、韭菜馅 C、芹菜馅16、二姑母的儿子曾经送给我一个( )。
A、毛猴子 B、小兔子 C、小乌龟17、祖母死了,人们都到( )去报过庙。
A、娘娘庙 B、龙王庙18、关于《呼兰河传》,正确的说法有( )。
A.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
B.是成年的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C.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19、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
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她是( )。
A、妈妈 B、二姑母 C、团圆媳妇20、一下雨,破草房上就长出了(B)。
A、木耳 B、蘑菇 C、青草21、这粉房里的人吃蘑菇,总是和粉配在一道,汤少一点的叫( )。
A、炖 B、炒 C、煮22、粉房的人过河时,抛两个( )到河里,河神高兴了,就不会把他们淹死。
A、铜板 B、馒头C、粉条23、在晴天里唱一个《叹五更》的是( )。
A、拉磨的 B、漏粉的 C、养猪的24、粉房旁边的小偏房里住着一家的赶车的,那家喜欢()。
A、打着梆子 B、看戏 C、跳大神25、我喜欢在蒿草嘴里搜索( )吃。
A、草莓 B、天星星 C、野果26、小团圆媳妇是一个( )的姑娘。
A、十八岁 B、二十岁 C、十二岁27、西院的( )有个偏方,用二两黄连,半斤猪肉切碎,焙好,压成面,用红纸包分成五包包起来,每次吃一包,来治小团圆媳妇的病。
A、杨老太太 B、周三奶奶 C、大孙子媳妇28、老胡家又来个( )的,特意从乡下赶来替小团圆媳妇看病。
A、跳大神 B、抽帖儿 C、胡仙29、抽帖儿的是一位( )。
A、道人 B、郎中 C、和尚30、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
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他是( )。
A、冯歪嘴子 B、磨坊掌柜 C、有二伯3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3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 ) A黑龙江B呼兰河C 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3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3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 )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3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 )的。
”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3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 )。
A、电灯B、华灯C、彩灯D、莲花灯37那时,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
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 ( )留看。
A野草B谷穗C白菜D菊花38粉房子里的人常常以苦作乐,边漏着粉,边( )。
A跳着舞B打着拍子C唱着歌D狂叫着39.火烧云上来了,颜色变化极多,而且变化极( ) A大B快C广D慢40.萧红的《呼兰河传》完稿是在( )A呼兰河B黑龙江C香港D上海41.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最多的是( )A男子B女子C孩子D儿子42.天时地利人和,最要紧的还是( )。
人和了,天时不好也好了,地利不利也了。
A人和B天时C地利D财旺43.呼兰河除了这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清空有不少的盛举。
如: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 )……A舞狮子B划龙船C耍龙灯D唱秧歌44.提着喷壶在浇花的使女叫“花姐”,那漂亮得和新郎似的车夫叫( )A快腿B顺平C妙算D长鞭45.东二街道上有两家学堂,一个在龙王庙里,一个在祖师庙里。
龙王庙里学的是养蚕,叫做( )A全日制学校B农业学校C龙王庙学校D呼兰河学校46.呼兰河有个规矩,一年只有两个月是搬家的时候,春天二月是搬家的时候,还有( ) A五月B九月C八月D十一月47.我家的有二伯,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大家都说他的性情真()A古怪B温顺C暴躁D刚烈48.也有的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定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这里“腹”的意思是()A肚子B胸膛C后背D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的部分一填空题1萧红2我和祖父的园子3 ( 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4东二道街5扎染铺6十字街7一排牙齿8王寡妇9七月十五放河灯10火烧云11 《千家诗》12小团圆媳妇13祖父14花睡醒了似的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在说话似的15指腹为亲16女子17小姑娘胡仙狐狸精18野台子戏三19(蜂子)、(蝴蝶)、(蜻蜓)、( 蚂蚱)20小猪二、选择题1 B2 C3 A4 B5 C6 A7 B8 A9 C 10 B 11 C 12B 13 A 14 B15 B 16 A 17 B 18 A 19 C 20 B 21 A 22 A 23 B 24C 25 B 26 C 27 A28 B 29 A 30 C 31 B 32 D 33 C 34B 35 C 36 D 37 B38 C 39 B 40 C 41 B 42 A 43D 44 D 45 B 46 C 47A 4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