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
语文中阅读理解三种意识
语文中阅读理解三种意识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还要能够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所蕴含的文化背景。
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学生需要培养三种意识:文本意识、问题意识和答案意识。
首先,文本意识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对文本进行全面而细致的阅读,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文本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注意到文本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子的构造、段落的安排以及整体的布局。
通过细致的阅读,学生能够把握文本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
其次,问题意识是指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主动思考,对文本中的内容提出疑问,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与他人的讨论来寻找答案。
这种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发现文本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最后,答案意识是指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根据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给出合理的答案。
答案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仅要给出正确的答案,还要能够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以及这个答案背后的逻辑和依据。
这种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综上所述,文本意识、问题意识和答案意识是语文阅读理解中不可或缺的三种意识。
通过培养这三种意识,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培养这三种意识,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内初班语文课堂教学应具有三种意识
内初班语文课堂教学应具有的三种意识近几年,内初班语文教学仍处于摸索和探索阶段,我觉得语文教师要创建和谐的课堂必须具备三种意识——教师的投入意识、学生的参与意识、上课的研讨意识。
一、教师的投入意识教师的投入意识首先体现在对学生情感的投入。
心理研究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彼此沟通,协调一致,这种积极地授受关系才能获得最佳教育。
”身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我首先在教学中取信于他们,做到心灵的沟通。
课下我经常来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学习语文的实际困难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建议和要求。
其次,在生活上多关照、多指导,在处理问题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凡事理在先,以实际行动打动每一个学生的心,使师生情感逐步由接近到亲近,由信赖向共鸣升华,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孕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情感投入意识还在上课前,教师要全身心地钻研教材,也就是在上课“大幕”拉开前做好“幕”后准备工作。
我通常尝试着在课前让自己走进作者和文本,让自己先喜欢上要教授的课文,然后精心设计三四个能统领全文的问题,只有这样,语文课才能实现学生的参与和上课的研讨。
如讲《夏感》,整节课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天?2.作者眼中的夏天有什么特点?3.文中的哪些语句使你感受到夏天的特点。
要回答这几个问题,学生必须进行研究讨论,上课研讨的气氛很浓厚,在这一课时中,教师的投入意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上课的研讨意识都得以体现。
教师的投入意识还在于深入理解教材,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不局限在教辅教参资料。
教师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心情,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以为,读《背影》就是让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出“最圣洁的父爱”,但是文本是不是真的如我们想的那样呢?文章开头第一句:“我与父亲的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劈头一个“我与父亲的不相见”,而且“已二年有余”,做儿子最大的希望应该是见到父亲,但是文章却偏偏来个突兀的说法“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面肯定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情。
语文教学应培养的四种能力
语文教学应培养的四种能力作者:肖伟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年第08期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新课标、新理念要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贯彻,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迁移、创新、实践与合作能力。
一、自主学习能力是基础和前提新课标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理念,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激趣、设疑、讨论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学习《统筹方法》时,先播放《田忌赛马》的故事,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接着让学生依照课文所述的三种办法,自己动手画示意图,由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演示,然后组织讨论。
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举出生活中统筹方法的运用实例,并附以图表加以说明。
这样,通过导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自绘示意图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他们掌握了图表说明的方法,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迁移能力是保障和提高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运用。
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为此,语文教师应自觉运用迁移规律指导教学,温故知新,实现知识的纵向迁移。
以课文为范例,在读写指导中举一反三,以读带写,实现知识的横向迁移。
就语言基础知识而言,它分散于课文注释、练习及课后附录,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归类和梳理,形成系统清楚、层次清晰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把日常学到的零散知识随时与语言知识网络连接起来,为学习搭起认知迁移的“脚手架”。
三、创新能力是关键和核心教师可通过开放题、话题作文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以“好风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就可借助联想,化实为虚:可写当今社会的新风尚,如《公交车上的好风气》;也可写生活实际中的坏风气,如《“3·15”风一刮而过》;还可逆向思维,如写《见“风”使舵未尝不可》等。
利用开放题和话题作文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散文阅读三种意识语言·思维·审美
教学I视I点-2021/06散丈询篠三种意识:语言•思维•审美◎江苏/曹江摘要:新课标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和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
”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感知、思维能力提升、审美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散文阅读;语言;思维;审美文本解读应遵循文体的特点。
王荣生教授认为现代散文是张扬个性的一种文体。
散文意在抒发性灵,见证个体的情怀。
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注重散文这一文体特点的形式美,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结构内外之间的关系,进而解读出文本内在的情感。
笔者听课时发现,在散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以下现象: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忽视对文本语言形式的品味;课堂活动设置多种多样,学生深入思考不够;注重对文本情感的挖掘,缺少对散文内部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使得学生情感缺失,审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笔者认为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教师忽视了教学应以“语”和“文”为核心,听、说、识、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
笔者结合散文的文体特点,从语言、思维、审美三个方面探讨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紧扣语言,还原情感体验散文阅读应以语言为抓手,在语言积累、理解、建构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散文作品中,学生常常会发现意料之外的“语”,情理之中的“文”。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涵泳咀嚼散文语言之“味”,批判扬弃散文阅读之“道”。
首先,在语言精妙处进行情感体验。
经典的散文往往有精妙之语,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的精妙语言,从而还原情感,实现有效阅读。
比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教师可以扣住细节描写,体会原文情感。
学生阅读时往往会敏锐地抓住文本中的叠词、动词进行品味。
如第一段中“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
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设置矛盾点,还原学生的阅读情感。
具体片段如下:师:生活中,你遇到了挫折,你的母亲往往会怎么做?生1:安慰我,让我不要灰心,下次继续努力。
阅读教学设计的三种意识
阅读教学设计的三种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设计教学活动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具备三种关键的意识,即阅读目标意识、学生需求意识和多元教学意识。
一、阅读目标意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要明确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意识是指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时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
在确定阅读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水平和学科特点等因素。
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设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标;对于初高中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设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
为了实现阅读目标,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布置阅读任务、提供相关的补充材料、组织讨论和分享等。
二、学生需求意识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学生需求意识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等因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教学观察等方式进行了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阅读的兴趣和意见。
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三、多元教学意识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具备多元教学意识。
多元教学意识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多种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实现多元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阅读,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应试能力
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应试能力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如何培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如下体会。
为实现教学的目的,真正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就要在教学中转变观念,创建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加强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课前多参与,引导实践。
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个体学习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有效学习。
例如,在朗读训练时,怎样培养学生语感,怎样使学生在朗读时入情入境,光凭教师的几遍范读,学生听听就能达到要求是不可能的。
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训练之中,亲自试一试,读一读,悟一悟。
朗读时学生可能内心感觉都很好,可是读出的效果和感觉不一样,引导学生再读再悟,让学生反复实践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关键,学生从感觉到读,就是实践的过程二、课堂中设计一些实践活动,突破求知难点语文能力是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的训练来提高的,实践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
所以,在课堂中充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揭示求知难点,深化认知过程。
动眼就是给学生观察的实践。
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有极强的审美价值。
教学时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充分发挥配图的作用,因势利导,出示图画后,让学生用心观察,用心领会,通过感受图的美、图的境、去品味文的意、文的情。
动口就是要给学生表达的实践。
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发言、交流、读书的积极性,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表达的流畅性。
动手就是要给学生圈、点、勾、划的实践。
“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了读书与动笔结合的重要性,有利于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更利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三、课后完成实践作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学生学会从课堂中获取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这一目的实现,只有通过多做有创意的实践作业、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完成。
语文教学应努力追求三力:魅力、话力、生命力——兼谈新课标之意蕴
厚 中 获得 滋 养 。 文 课 可 以 划 一 叶 扁 舟 , 过 满 载 美 妙 语 掠 篇 章 的语 文课 本 . 各 个 朝 代 逍 遥 游 : 悟 庄 子 的汪 洋 在 感 恣 肆 、 潜 的 平 淡 质 朴 , 味 李 白的 清 新 俊 逸 、 甫 的 陶 品 杜 沉 郁 顿 挫 , 略 苏 子 的旷 达 豪 放 、 永 的 细 腻 缠 绵 ; 领 柳 也 可 以走 进 作 品 , 览 《 子 》 纵 孟 的理 趣 、 - 国 》 ( 的智 趣 、水 《
教 学 大参 考 ・ 海 拾 贝 教
对 那 些悟 性 较 高 的 同学 还 要 求 能 够 正 确 评 价 庄 子 的 这
一
观 的 三 维 目标 意味 着语 文 的意 义 决 不仅 仅 在 于 教给 学
思想 。
,一
生某种知识和技 能 . 更重要的是 。 要通 过凝聚 着作家 灵 感 、 情和思想并 已成 为人类 精神财富一 部分 的文 学 激 作品 。 潜移默化地影 响一个人 的情 感 、 趣和情操 , 情 进
堂 活动 是 一 种 生 命 活 动 . 就 应 该 拓 展 生命 疆 界 . 实 那 充
生命 内涵 。 提高生命质量 . 让语 文课程在 生命 中留下烙
印。
一
次语文课 , 我与地坛》 I 了“ 对苦难 ” 由《 弓出 面 的
话 题 。 番 讨 论 发 言 之 后 , 者 借 用 了 贝 多 芬 的 名 言 一 笔 “ 求 失 败 ” 和 作 家 陆 星儿 的 一 段 话 : 感 谢 挫 折 和 失 乞 “ 败 , 为 它 . 生 才 丰 富 、 实 。 难 是 人 生 的真 谛 , 因 人 充 苦 苦
、
成 功 的 语 文教 学应 该充 满 了魅 力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要强化“三心三意”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要强化“三心三意”作者:段军杰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年第06期摘要: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在思想意识上进行更新,要树立起新的观念,即在爱心、童心、慧心三方面加以强化,然后在民主、开放、创新三种意识上与时俱进,增加新的内涵,达到洗涤旧观念,树立新意识的目标,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强化;“三心三意”面对全面实施的新课标和新课程,一些全新的理念给我们从事初中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习惯于传统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我们,该如何去适应新课标中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要求,使教学工作顺势而上,再上一层楼呢?大家都知道,语文课是各学科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基于这些要求,新课程理念在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民族性等方面给我们拓宽了思维,铺设了轨道,指明了方向。
要顺应并践行新课程的发展思路,我以为,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在思想观念上转变与更新。
具体地说,需要在“三心三意”上加以强化。
这里所说的“三心”是指“爱心”、“童心”、“慧心”,“三意”指的是“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爱心是融入新课程理念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要做一名“爱心使者”,努力做到爱学生、爱生活、爱文本以及营造一个和谐的爱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过去一直在强调“工具性”,而“人文性”却把语文课程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境界。
语文教师需要确立三种意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语文教师需要确立三种意识语文教师需要确立三种意识江苏省海门市麒麟中学陶宝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得以展开的关键在于教师,语文教师如何创设一个平等、真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坦诚地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认为需要确立三种意识。
一、“平等”意识教师要平视学生,视学生为一个活泼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只有探究气氛浓郁,学生的个性获得发展,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开发。
语文教学,说到底是培养人的教育,教师处处以学生为本,教师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不以“权威”自居,而是作为学习群体的一员,只是一只“领头羊”,引导学生,参与到学生中间讨论。
如我有次上阅读课《伞下的尊严》,设计了几个问题,其中之一:探究这篇文章作者为何借助雨伞这个物象?一个学生说这是对人的关怀与尊重。
这个学生一眼就能够扣住文章的主题,我就给予他赞语“老师也没有直接想出来,你真聪明”。
有个学生说,老人已经死了,再给他一把雨伞有用吗?这个学生片面地错误理解文章的主题,我就对他说“老师也在研究,你想得很深刻。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又一个……学生出奇地配合我,几经回合师生得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冷雨可以淋湿身体,却浇不灭爱心。
老人在阴雨中离世,绍兴人给了他最后的尊严和温暖。
一把把雨伞,见证了这个城市的良知与温情。
感动,就在伞下,就在你我身边……多次的课堂经验,我小结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做到三点:(1)要言不烦,意在点情,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
(2)“我也不知道,我也正在研究”,意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3)共同参与提问题,意在深入开挖,弥补学生探究的不足。
李镇西先生曾经形象描述平等对待学生,师生共同进餐美食,说说边品尝边聊的感受,师生共同分享大快朵颐的乐趣。
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带动学生,平等地享用又平等地交流,允许学生对各种佳肴做出自己的评价。
在愉快的共享中,师生都得到满足,都获得营养。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
从对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入手,围绕培养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灵感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进行阐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标签: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散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或有创见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氛围反思眼下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还未真正把课堂创设起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参与的求知殿堂,一些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如阅读教学一般沿着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词句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依次讲来,最多是运用一点“启发式”,把有关内容转换成一连串的小问题,上课就是这些问题的问与答。
又如当学生的思维稍一偏离“正轨”,教师便忧心忡忡的去“匡正”,学生的回答稍有小错,就将“标准答案”和盘托出。
课堂上,学生因怕犯错而回避错误,变得谨小慎微,懒于动手,疏于思考。
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思想,提高认识,变传统接受型教学为研究型教学,把“灌输式” 、“知识型”传授转变为“启发式”、“智能型”教学;教师的提问应是富有启发性的,学生的回答应是打破思维定势的;教师的评价有时应是有弹性的,学生的练习是能够迁移运用的;大胆地走出课文,走出课本,注重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大语文”中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氛围里,才能体验丰富、情绪饱满、思维活跃。
因此,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人尽其能,各显其才”的宽松氛围,打破以往老师说,学生听或者学生说老师听的单一模式,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对老师的话作出自己的评价。
强调三种意识夯实写作基础——关于高一议论文写作指导的思考
强调三种意识夯实写作基础——关于高一议论文写作指导的思考作者:林文娟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4期林文娟(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广东湛江524037)[摘要] 高一议论文写作是高中生写作的重要基础阶段。
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角度意识、议论意识和条理意识三种议论文写作意识。
这三种意识能让学生牢固掌握议论文写作的“章法”,写出规范化的议论文.为在高年级进一步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夯实坚实基础。
[关键词] 议论文;角度意识;议论意识;条理意识;高中生写作[中图分类号] H1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8610(2016)04 -0120 -02[作者简介]林文娟,湛江一中培才学校语文教师。
很多高中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高三毕业班的议论文写作教学,通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欠缺基本的议论文写作规范,本应进行的“升格”指导只能面向少部分学生,绝大部分的学生还要从确立论点这样的基本开始引导。
关于此问题,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该从高一就重视议论文的写作指导,先立足教会学生写出规范的议论文,打好议论文写作基础,然后再让学生随着阅历的增长,思想的成熟和技巧的提高,能在高年级时写出见解独到且深刻,思路清晰,形式灵活的好文章。
那么,高一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议论文写作指导呢?笔者认为,要向学生强调三种基本且必要的议论文写作意识。
一、要有“角度意识”首先,要向学生强调角度意识。
找一个合适的角度切入论题,强调“一事一议”。
所谓“合适的角度”,一是指文章立意分析要有一个明确的角度,二是指要确立一个新颖的角度。
中学议论文写作重在“一事一议”,因为800字的短小篇幅不可能有太多的论证角度,所以往往要求角度单一,论述深刻。
但很多学生写议论文时总想面面俱到,但角度多了,往往只是浅尝辄止,讲不清,说不透。
一次写作指导中,要学生对“英语高考一年多考”的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笔者特意提醒他们,不要笼统地说“有好有不好”,而是一定要分析清楚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又是什么缘故。
语文教学的三种意识——我的“无意识”漫说
那 时 简单 却 独立 的语 文 课 。 对 文 本 价 值 的 发 掘 自然 不 在
在 于 叶圣 陶先生 “ 文 只是一个 课 例 子 ” 迁 移 观 , 其 实 为 我 们 营 的 它
了文本 , 不 是有 语文 味道 。 是 规范 , 也提
们 将 “ 言 ” 为 “ 题 ” 式 进 行 语 作 专 形 。 单 薄 的 言 语 , 了语 境 , 少 了 血 少 也 肉 , 就 无 从 谈 起 “ 感 ” 。 于 也 语 了 对
教本上 , 觉得非常恰 当。二十年 我
文 本 的 延 伸 和 拓 展 ,是 新 时 文 , 味 了标 题 , 就 拿 捏 准 了 课 玩 也
3语 言 咀 嚼 。 . 首 先 ,我 们 得 确 立 这 样 的 意
前 , 们 教 语 文 的 那 会 儿 , 了 一 期 语 文 教 学 的 亮 色 ,应 该 也 是 必 文 。 我 除
否 属 于 “ 教 可 不 教 ” 价 值 论 、 得 门 道 的 一 种 捷 径 。 从 某 种 程 度 了 “ 言 ”, 林 黛 玉 进 贾 府 》 用 可 的 语 《 我
1个 课 时 , 记 念 刘 和 珍 君 》 《 我 对 解 读 的 深 度 进 行 “ 度 ” 还 是 上 说 ,文 本 预 习 的 第 一 步 就 是 解 了 1 过 更是上了 1 3堂 课 ! 我 爱 探 微 索 “ 度 ” 研 讨 时 , 们 已 经 缺 失 决 注 释 , 以 须 句 句 落 实 , 可 忽 适 的 我 所 不
教学翰薰种意谶
我 的“ 无意识 ” 漫说
◎陈 阿 三 一、“一文本 意识
是 对 语 文 学 科 和 语 文 课 堂 的起 码 程 也 带 有 方 法 论 的 成 分 。 《 花 荷
从确立三种意识谈培养能说会道的人
从确立三种意识谈培养能说会道的人作者:文/李勤伟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05期总记得这么两句话“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有时候一句话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让敌人变成朋友,同样有时候一句话不慎就可能让你最爱的人离你而去,这就是说话的力量。
能说会道,是一种立足社会的能力。
它能够使你的难成之事心想事成,从而让你在社会中处处顺利;它能够使你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从而让你在人际交往中事事如意,它能够使你迅速说服他人,从而赢得与他人宝贵的合作机遇;它能够使你受到上司的重视,得到同辈的尊重和赢得下级的拥戴,从而让你的事业锦上添花,一帆风顺。
人生要想提高质量,说话就需要提高水平。
提高说话水平,掌握语言艺术,已发展成为如今成功人生的必备能力。
成功者曾经这样总结过:“全凭自己的能说会道”;而失败者则这样归纳:“都怨自己的这张嘴”。
可见,说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生的得失与成败。
所以说话水平技巧只能是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只要运用其中的方法和技巧,任何人都可以自如地驾驭语言,潇洒从容地与他人交流。
口才并不是天生的,或者说只要胆子足够大就可以了,口才是要有足够的底蕴作为基础的,在学生这个大群体中,中职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
他们不爱学习、恐惧学习、不会学习,因而不能走进普通高中的校园,而选择了中职。
他们在小学、初中可能会因为班内的优生、差生之别而感到有一定的压力,产生自卑感,很多人平时不敢多说话。
然而到了职高,他们突然发现同学和自己是一类人,内心的压力和自卑消失了。
语文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平等、真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坦诚地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提高说话水平,掌握语言艺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得以展开的关键在于教师。
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需要确立三种意识。
一、“师生共体”的意识语文教学说,到底是培养人的教育,教师处处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树立“学生的意识”,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给予学生本该给予的一切,我觉得在教学中要做到两点:1.要真诚地理解学生的情感,始终与学生站在一起,惭愧着学生的惭愧,伤心着学生的伤心,与学生共有一个声音一次班级常规又扣分了,学生都很难过,我很惭愧,因为我没向学生说清要求。
中职语文教学中三种意识的培养策略
口梧州 I 市 卫 生 学校 卢 炳祥
【 摘
自信。通过对教材的 要】 结合实例 , 探 讨 中职语 文教 鼓励他们建立 自尊 、
学 习 ,从 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和接 受 水 平 出
并提 出新 问题 ,为课堂教学作充 分准备。 比如 , 在赏 析《 千万别挤 千万别 挤” 就能引发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深入思考 。 同 时, 在教学设计时也要 注意留给学生 提问
要意 识 , 如 生命 意识 、 问题 意 识 、 职 业意 识, 这将对 中职生 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
而深远的影响 。 本文探讨 中职语文教学中 三种意识 的培养策略 。
一
首先 , 充分 发挥多媒体技 术 的优 势 , 形 成
合理的教学结构 , 以达到最优 化的教学效 果。以诗歌《 登高》 为例 , 首先介绍写作背
学 中三种 意识的培养策略 。
【 关键词 】 中职语文 教 学 生 命意识
问题意识 职业意识 培养
发, 尽可能触 动学生 灵魂深处 , 一点 点唤
起学 生生命意识的觉醒。 ( 二) 注重生命 体验 。新版 的《 中等职 业学校语 文教学 大纲》 明确指 出“ 要尊重
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 为此 , 在中职语 文教学 中, 可通过各种各样 的方式进行情 感体 验 , 启 迪心智 , 理 解生命 的价值 和意
学生形成正确 的生命意识 和生命价值观。
( 一) 唤醒生命意识。文学 即人学。教
新性思维的发展 , 甚至对于学生的终身发
展都起着重要的作 用。然而, 中职生问题
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 面对与“ 生命 ” 主题 相关的名篇佳作 , 应通过感悟 、 品读 、 探究 等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 意识 。 如, 对《 敬畏 自然》 、 《 耐力》 、 《 千万别挤》等文的学习 , 引导学 生关注 大 自然及社 会 中的一切 生 命 ,让学生学会主动欣赏一切生命的美 ; 通过 《 我 为何而 生》 等 课文 引导学生找 到 自身价值 , 感悟 生命 的神奇 、 伟大与顽强 ,
语文教学要树立三种意识
语文教学要树立三种意识作者:沈中方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第05期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我们一定要改革旧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为语文教师应树立三种意识:一、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主攻方向,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强化目标意识,落实课程课标的规定和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前提。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树立起课程的目标意识,明确课程课标到底对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
1. 语文教师要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学科总目标,搞清总目标是从哪些方面对教师的教和学生学提出要求,这些要求是从三维中的哪一个维度提出的,目的是什么?2. 学习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看阶段目标是如何将总目标落实在每个学段的,针对本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又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
3.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真研讨,如何将学科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落实在本期学科教学中,在研讨的基础上,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学期学科教学总目标。
4. 在日常的集体备课、教研或日常的个人备课中,再将学期目标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细化为单元(或主题)目标,接着细化为课时目标。
二、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阅读教学设计的三个意识
阅读教学设计的三个意识一、教师的阅读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阅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阅读意识:1. 全面理解的意识教师需要全面理解所选教材的内容,包括文本中的语法、词汇、句式、主题等方面。
只有全面理解,教师才能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提供正确的解读和解释。
2. 阅读策略的意识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阅读策略,例如预测、推测、归纳、综合等。
他们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理解上的困惑,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来应对不同类型的文章。
3. 兴趣引导的意识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阅读。
通过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读物、组织有趣的阅读活动、分享阅读体验等方式,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的阅读意识学生的阅读意识对于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学生应具备的三个阅读意识:1. 主动解读的意识学生应该学会主动思考、分析和解读文本。
他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提问并寻找答案。
通过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得到提高。
2. 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需要意识到阅读是一项社交性的活动,他们应该主动参与到小组或团队的合作学习中。
通过与他人分享观点、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阅读习惯的意识学生应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意识到阅读是一种积累的过程。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三、家长的阅读意识家长在学生阅读教学中也应具备相应的阅读意识,以下是家长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1. 阅读监督的意识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阅读监督,确保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他们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讨论文本内容,引导孩子思考。
2. 阅读资源的意识家长应该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报纸等。
他们可以带孩子参观图书馆、书店,为孩子购买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
个性化阅读教学应围绕培养三种意识开展
经 缝
含,
阀读教学应 围绕培 养三种意识开展
文/ 五 华 县 安 流 中 学 张 瑜 锋
新 课 程 改 革 已全 面展 开 ,新 的 教 学 理 念 也 渐 渐 深 入 人心 。 阅读 教 学 要 充 分 关 注 学 生 的 阅读 心 理 的独 特 性 ,尊 重 学 生 个 人 的见 解 ,要 把
问 ,表 现 在课 堂上 ,就 是 学 生 乐 于 回答 ,不 愿 质 疑 。 打 破 这 种 惯 性 , 激 活 学 生 的 问 题 意识 ,是 时 不 我 待 的大 事 。要 向 学 生 强调 提 出 问题 的 重 要 性 ,并 加 以具 体指 导 ,长 期 督 促 ,养 成 质 疑 的 习惯 。尤 其 在 阅读 课 堂 中 ,要 把 提 问 的机 会 有 意 识 地 留给 学 生 ,并 及 时 地 向学 生 点 明语 文 学 科 提 问 的 方 式 方法 、内容 叙 述
纭 ,事 件 与 场 景 的 描述 打破 时空 次 序 ,虚 实 结 合 ,富 有想 像 张力 ,只
间 的 三 个通 道 ,实 现 真 正 水 平 。
为 此 ,教 师要 构 建 师 生 平 等 对话 的 平 台 ,创 设 民 主 、平 等 、和 谐 、愉 悦 的课 堂氛 围 ,适 时 进 行 引 导 、点 拨 、提 升 ;搭 建 学 生 之 间 的 对话 载
交 流 、精神 的对 话 ,这 种 对 话 能 帮 助 学 生 触摸 作 者 的喜 怒 哀 乐 ,领悟
文 本 内 容 , 达 到 创 造 性 的 阅 读 境
界 。 要 达 到这 种 境 界 ,教 师 必 须努 力 搭 建 学生 、教 师 、文 本 之 间 的对 话 平 台 ,打通 学 生 、教 师 、文 本之
阅读教学设计三个意识是指
阅读教学设计三个意识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意识包括了阅读目的意识、阅读策略意识和阅读习惯意识。
本文将对阅读教学设计中的这三个意识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阅读目的意识阅读目的意识是指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
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阅读这篇文章,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阅读目的。
例如,如果是阅读理解题,学生的目的就是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关键信息;如果是阅读文学作品,学生的目的可能是欣赏作品的美。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开展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目的意识。
二、阅读策略意识阅读策略意识是指学生知道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来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概括、意象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策略。
例如,在阅读理解题中,学生可以通过预测文章内容来提前了解文章的大意;在诗歌阅读中,学生可以运用意象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
三、阅读习惯意识阅读习惯意识是指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能够主动地进行自主阅读。
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阅读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并且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
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阅读分享活动、推荐好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乐趣,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阅读习惯。
总结起来,阅读教学设计中的三个意识,即阅读目的意识、阅读策略意识和阅读习惯意识,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三个意识,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中学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
姚桂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出教师语文教学的基本观念的转变,这一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的形成,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来具体实现。
一.创设教学情景,培养主体意识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文字,解读文本,“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能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激发自身学习兴趣的“点”,成为“我”的文本,就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
要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与需求,通过有效的组织,利用有效的空间,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如教学《岳阳楼记》时,出示课文动画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文中描绘的景色,从而让学生进入所描绘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有时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开辩论会、当导游等方式来创设情境,把学习的情境与文本相结合,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了学
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
二.指导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预习导学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相关的背景材料,在课堂上,借助于教师搭建的交互性展示平台,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问,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课文,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且标出自然段序号。
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学生把反复读书后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这里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想———画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在自主学习之后,我请同学们找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哪个词是什么意思等比较简单的问题,还没有展开思维,为此,我特意让学生重点朗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一段,学生很自然就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问题出来了,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我又让他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使他们很快明白了生命不断传承的连续性。
这样做让学生学会提问,拓展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三.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参与意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作为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要忽视学生内在表达的需要,给学生固定答案,要鼓励学生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见解、观点,怎么想就怎么说,鼓励学生敢于讲真话,不为预设而扼杀学生问题意识的生成,对学生的回答不必求全,从某一点加以认可。
语文教师只有这样做,学生才有可能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大胆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三个太阳》时,我提出了问题:画家的那幅画为什么有三个太阳?一个学生说:“因为南极太冷了,这是画家的美好祝愿。
”一个学生说:“这是画家的想象,画画就应该有灵感。
”另一个学生说:“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答案各异,但却有独特的见解。
看似漫谈式的互动,却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有所突破,参与意识得以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以学生为主体,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教师只要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发现和参与意识,就能发掘学生个体的潜能,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成功!
姚桂华,教师,现居江苏高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