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的演变

合集下载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出现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学校的出现。

教育的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生产劳动中的非学校教育教育制度形式上: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学制的建立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后)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教育发展的历程(古代)古代中国:我国的学校教育形成于:夏代。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是在:西周以后。

科举制度兴起于:隋朝;1905年废除。

教育发展的历程(古代)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和佛教手中。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教育发展的历程(古代)古代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5.刻板性教育发展的历程(近代)近代教育的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教育的世俗化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教育发展的历程(现代,20世纪以后)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历史演变

教育学的历史演变

教育学的历史演变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如何获取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塑造性格和品德。

教育学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变革,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体系。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梳理教育学的历史演变。

一、古代教育哲学的形成古希腊时期,教育思想家们开始关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各自的教育理念。

其中,柏拉图以“理念教育”为核心,强调理性和智慧的培养;亚里士多德则注重实用教育,提倡德育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古希腊的教育哲学为后世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

二、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在中世纪,宗教教育成为主导。

基督教会掌控着教育事务,教育目标以培养虔诚的信徒为主。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神学、哲学和拉丁文等传统学科。

三、启蒙时期的教育理论18世纪的启蒙时期,教育思想家们开始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理性。

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念,强调儿童的天性和兴趣发展;康德则主张“目的论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自主性和人类理性的发展。

四、现代教育学的确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的赫尔巴特、美国的杜威以及瑞士的皮亚杰等教育学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研究使得教育学从一门哲学和心理学的分支逐渐成为一门具有自身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学科。

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教育学也在不断发展。

当代教育学关注个体差异,提倡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教育学界兴起了“建构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等新的研究范式,试图从更全面、综合的角度研究教育和学习过程。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方式逐渐兴起。

同时,教育学也积极研究如何运用技术改进教学、评估教育成效等问题。

总结一下,教育学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从古代哲学思考到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再到启蒙时期的理性思考,最终形成了现代教育学的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学也在不断发展,关注个体的发展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教育学将继续迎来新的突破和发展。

教育学概论 讲义

教育学概论 讲义

教育学概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尚未涉及教育的具体内涵。

☺东汉许慎对于“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

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明确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为善。

☺18世纪中叶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使其身心按自然进程得到发展和完善。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的“未来生活之准备”。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狭义教育的基本内涵:(1)教育受社会制约;(2)“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广义教育的最重要标志);(3)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形式上看,大体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指的是自然状态的非形式化教育。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原始社会末出现了学校的萌芽,萌芽时期的学校称“成均”和“庠”。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种。

官学指由官府举办并管辖的学校中央官学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学校西周国学,汉代太学,唐代国子学,元、明、清的国子监等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西周乡学,汉代郡国学,唐代府州县学,元代路学及社学,明清府州县学及卫学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五年在长安立太学,设五经博士,又于元朔五年,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中国古代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主要职能的大学正式建立。

教育学专业发展史

教育学专业发展史

教育学专业发展史教育学专业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其发展历程与教育的历史密不可分。

本文将回顾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史,并探讨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一、古代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古代文明兴起后,教育开始被系统地探讨和实践。

在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中,有着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

例如埃及的制度化教育,强调音乐和体育的培养;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教育,强调全人教育和公民品德的培养;古罗马的实用主义教育,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这些教育思想建立了教育学专业最早的基础。

二、现代教育学的形成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现代教育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约翰·洛克的教育理论、孟德斯鸠的教育论文《论教育》,以及普鲁士教育改革者威廉·冯·洪堡的观点,都对现代教育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19世纪中叶,教育学专业逐渐在欧洲和美国的大学中设立,并开始独立发展。

三、教育学专业的分支和发展随着教育学专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个分支学科。

其中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是教育学专业中的核心分支。

教育史研究过去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制度,为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教育哲学探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为教育理论提供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发展的心理过程,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教育技术学探索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为现代教育创新提供支持。

四、中国的教育学发展在中国,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早在古代,中国古代哲学家就开始关注教育问题,形成了儒家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始于晚清时期,当时校长严复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教育学专业的学校。

20世纪初,由于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和国内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国的教育学专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学专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教育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教育学理论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教育学专业对教育实践的意义教育学专业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教育史可以了解过去的教育经验和教育制度的演变,借鉴成功的教育实践;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可以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研究教育技术学可以探索现代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推动教育的创新。

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下是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与其他学科一样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萌发到确立学科意识再到系统发展的较长时期,主要分作三个阶段: 1前学科阶段: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经验的总结与积累。

早期的教文育学家根据其教育实践,从不同层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散见于哲学的、伦理的、政治的论菩和学说中,尚未能构成完整的、系统的体系。

2教育学学科的独立阶段:在文艺复兴运动后的近代欧洲是教育学理论产生发展和不断完成的阶段。

这一阶段发展起来来的教育学理论可称为经典教育学理论。

3教育学的系统化阶段:19世纪以来,教育学在发展中形成了很多派别,经历了新的分化和改组出现了新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跨学科特点、研究的细化、研究的多元化。

教育与教育学的区别

教育与教育学的区别

教育与教育学的区别论及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毫无疑问,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不过,无论区别还是联系又都不是绝对的。

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宣称:教育是教育,教育学是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区别是联系中的区别,联系是区别中的联系。

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无论过去还是,人们总是会想当然地认为,教育与教育学之间是有区别的,而且这种区别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但这种联系中的区别到底体现在哪里,未必所有人都明白,也少有人去追究。

在教育学历史上,尤其是在用Pedagogy指涉教育学的早期阶段,教育与教育学的区分确实相对明显,但后来随着Education对Pedagogy的替代,在教育学的相关研究文献中,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区别一度显得非常模糊。

究其根源就在于,英语中Education一词既可以指“教育”也可以指“教育学”。

为了摆脱这种不必要的概念混乱,划清教育与教育学的界线,西方国家曾有学者建议另造一词Educology来专门指涉关于教育的学科(中文有人译为“教理学”),而Education可以专门用来指涉“教育”。

但这种建议并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Education一词仍然既用来指涉“教育”也用来表示“教育学”。

因此,如何对教育与教育学在根本上做出有效的区分仍然需要学者们继续思考。

作为教育学史上曾经的“学科英雄”(后被社会学“吸纳”过去),涂尔干对于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二者之间的区别一直极为关注。

他在关于教育学的相关论文中对这一问题多次提及。

如他所言:“教育学至少在过去是时断时续的,而教育则是持续的。

确切地说,有些民族根本没教育学。

教育学只能在比较进步的历史阶段出现。

”“教育学既不是教育,也不能取代教育的地位。

教育学的角色不是代替实践,而是指导、启发和帮助实践,如果有必要的话,消除实践带来的分歧,纠正实践的不足之处。

教育学家也不是去构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教育体系;相反,他首先必须去认识和理解他那个时代的教育体系;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能有鉴别地运用它,并对它所存在缺陷加以判别”。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教育学的发展
西方教育界的萌芽
西方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时期
使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人物
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时期的特点
西方教育学的多样化时期
西方教育学理论深化时期
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教育学的发展孔子、孟子、《学记》、韩愈、朱熹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蔡元培、陶行知、杨贤江
教育学理论流派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
观点:反应真解放
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观点:生活长经验,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做中学
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代表人物:狄尔泰、利特、斯普朗格
观点:5点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克鲁普斯卡娅、凯洛夫、杨贤江
观点:老姐全身,制约唯物
批评教育学
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
观点:4点
制度教育学
代表人物:乌里、瓦斯凯
观点:3点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时期
美国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联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法国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

教育学的发展与趋势

教育学的发展与趋势

教育学的发展与趋势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视为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教育学作为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中。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的发展与趋势。

一、教育学的起源与演变教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等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思想。

例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理念教育的思想,古中国的儒家学派强调孔子的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这一定义,奠定了现代教育学的基础。

此后,教育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

二、多元化的教育研究方向现代教育学已经形成了多个研究方向,涵盖了教育的各个层面和维度。

其中,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教育评估和教育技术等是目前较为热门和引人关注的研究方向。

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智力、情绪和社交发展。

它关注个体在教育环境中的成长过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学习理论研究个体的学习和知识获取过程,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效果。

教育评估则关注教育质量和成果的评估。

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业水平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包括对教育政策和教学改革的评估,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研究教育和技术的结合,探索教育科技创新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

三、创新教育的兴起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教育正逐渐走向主流。

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育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式学习。

通过项目制学习、团队合作和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同时,引入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技术和个性化学习平台等,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创新教育的兴起也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变革有关。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劳动力市场对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需求日益增加。

教育学重点归纳

教育学重点归纳

中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学的发展。

知识点梳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就像是一部精彩的连续剧,剧情跌宕起伏,角色众多,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话说,教育学这个领域,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那个时候的哲学家们就开始考虑教育的问题。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老前辈们可都是教育学的奠基者啊。

他们把教育视为一种心灵的启迪,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

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经典说法,嗯,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我们走到了中世纪,教育的舞台变得有些单一。

教会统治了教育,知识主要集中在神学上,其他的学科基本上被冷落了。

那时候的学生们可真是“无米之炊”,为了学习只能看着那些教士们“高谈阔论”。

不过,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情况开始好转。

人们开始重新重视人文主义,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教他们读书写字。

这一转变真是“拨云见日”,让教育学渐渐焕发了新的生机。

再说到启蒙时代,那可真是教育学的一次大爆发。

约翰·洛克、让雅克·卢梭等人的思想如春风化雨,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看法。

洛克提倡“白板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未被书写的白板,教育就是在这块白板上写下各种知识和经验。

而卢梭则强调自然教育,提倡儿童的自我发展。

哎,这真是“与时俱进”的典范,给教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到了19世纪,教育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家们开始系统地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约翰·杜威这位老爷子可真是个“教育狂人”,他倡导“做中学”,认为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最有效。

他的理念像一阵“春风”,席卷了整个教育界,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而在这个时期,许多教育制度也开始建立,比如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的概念,这些都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进入20世纪后,教育学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心理学的兴起让教育学和心理学产生了深度的交融,教育者们开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层出不穷,让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概述.pptx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概述.pptx

2.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指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的教育, 也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一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西方19世纪后半 期相继实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现今,多数国 家都已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有些国家普及了高 等教育。
二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多数国家都建立 起了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内 的各级教育体系和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专门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体系。
知新、立志乐道、自省自克、以友辅仁等教育思想。
2.《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被认为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一篇集中论述
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著。
教育功能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 教学为先”。
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 预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3.智者派的教育思想 智者派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教师。“人是万物的尺度。
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性质
教育无阶级性 教育的非独立性
(二)萌芽形态的学校形式
1.学校教育的出现
西方: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教育的萌芽形式——青年 之家
中国:国学 大学和小学
乡学 塾 庠 序 校

2.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 制国家的形成工具,农业和畜牧业代替采集和渔猎 而成为主要的生产事业,从而使物质产品丰富,出 现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 基础。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P.Monroe)从心理学的 角度探讨了教育的起源,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 源说。
他认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忽视了人的心理 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断定原始社会的教 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模仿既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也是教育 的本质。

教育学课程大纲

教育学课程大纲

《教育学》课程大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2、理解教育的组成要素、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等基本概念;3、了解教育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及其教育思想;4、理解古代教育、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5、了解当前教育学发展存在的危机与契机导言: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①广义的教育;②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2、教育的要素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3、教育的形态①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③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4、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①古代教育及特征;②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及特征;③近代教育及特征;④20世纪以来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思想来源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②西方古代教育思想;③近代教育思想。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①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②杜威与《民本主义与教育》。

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①凯洛夫与《教育学》;②当代西方教育思想与流派;③我国教育学的发展。

4、当代教育学存在的问题第二章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1、理解教育功能的涵义及教育有哪些方面的功能。

2、理解、掌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并能运用所学理论解释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3、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并能运用所学理论论述教育对于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4、理解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5、了解教育制度在教育发展和变革中的地位,决定因素,变革的内在动力,以及需要关注问题。

一、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分析的理论①教育功能的涵义;②教育功能理论;③教育功能分类。

2、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①教育的政治功能;②教育的经济功能;③教育的文化功能;④教育的生态功能。

3、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①个体身发展的涵义与规律;②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③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④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第二 讲 教育与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 讲   教育与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二、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
•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 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 养目标、入学年龄、修业年限以及彼 此间的连接关系,是国家教育制度中 最严密、最有效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一)、近代中国学制的演化
• 清政府的学制 1.“壬寅学制” 2.“癸卯学制” • 国民政府学制 “壬戌学制”
教育的过程:
幼儿教育:游戏、讲故事 音乐教育:音乐、诗歌、文学等 体育教育
3.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①年龄分期的尝试 ②体育、智育、德育相互联系 4.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 教育观点: 教育方法应适合人的禀性 根据儿童天赋、倾向进行教育 遵循年龄特点,确定不同年龄的接受 能力 学制建设: 早期家庭教育 初级学校 文法学校 雄辩术学校 5.其他人物与著作 莫尔《乌托邦》拉伯雷《巨人传》康帕内拉《太阳城》 思考: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不同的学生,具体情况不同,所以采 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去充分发挥他们的 潜力和才能。
(三)树立目标,坚持标准 “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 于彀”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 矩“
教育者一定要确立其明确的教育目 标,就像射箭,工匠规矩一样。对学生 的要求要有标准,不能降低。
三、受教者与学习方法 (一)欲求自得 孟子: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 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 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只有自觉摸索体会得到的知识, 才能深刻掌握和灵活运用。求学不能完 全依靠老师,还得通过自己的一番探索 和钻研,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才能 熟练掌握。
二、教育内容、目标、作用 (一)教育内容和目标 内容:孟子以君子为楷模的人格理想作为 教育的标准内容,他的教育,基本上是人伦教 育、道德教育“。 目标:培养明人伦、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君子。 君子标准:应当是有崇高的道德修养,严于 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义轻 利,舍生取义“。 (二作用: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 念的。 深远影响:孟子主张坚持以孝悌为主体的 道德教育, 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 培养明人伦的士君子为目标的教育就逐步演 变成为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自人类社会产生以后,随着人们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日益丰富,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些经验,就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而伴随着教育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概括,教育思想和理论不断发展,就开始有了教育学的产生。

在西方,教育学(pedagogy)源于希腊语中的“教仆(pedagogue)”,就是如何照管儿童的学问。

文艺复兴以来,对教育过程的研究,被叫做“教育学”,在师范学校或师资培训学校中传授。

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产生,如从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撰写的名作《大教学论》开始算起的话,至今已有370余年的历史。

我国最早于1898年在京师大学堂开始开设此课程,彼时的教育学教材基本上从日文转译过来。

总体而言,教育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教育学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历程:时间大致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十七世纪初叶),人类开始了最早期的教育认识活动。

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主要散见在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和著作中,如我国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愈、朱熹等,西方如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载有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论。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早期普及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内容上提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启发式教学,提出“因材施教”、“思学结合”等原则,主张学生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还要求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既涉及许多教育理论问题,又包括许多教育、教学的实际经验。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它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末期,作者不详。

《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有关教育的基本原理,我们现在的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基本上都已涉及,对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作用和条件等,都做出了概括性的总结,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臧息相辅”、“教学相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陵节而施”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达到了规律性的认识。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古代教育观念的形成古代教育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兴起。

最早的教育出现在东方的古代文明中,如中国、印度和埃及等地。

在这些文明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统治者和精英阶层。

这些统治者和精英阶层通过教育获取知识和技能,以维护家族或国家的统治地位。

古代中国是教育学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教育无状”,强调个体的培养和发展。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建立有德行和道德品质的人。

孔子的教育思想沉淀在《论语》和其他经典著作中,对后世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希腊是教育学另一个重要的发源地。

古希腊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身心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体力的训练,也包括语言、哲学和音乐等文化领域的培养。

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对教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柏拉图提出了“守夜人的教育”概念,认为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并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培养出道德和思想上高尚的公民。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通过体验和实践来培养个体的道德和智力。

中世纪的教育变革在中世纪,教育开始受到宗教的影响。

罗马天主教会在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学派以修道院为基础,推崇神学和人文主义的教育。

修道院成为教育和知识传播的中心,教育从为少数精英服务向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的方向转变。

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发展在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教育开始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人们的思想追求得到了更大的空间。

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逐渐兴起,教育的目标由培养统治者和教士转变为培养拥有广泛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公民,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教育是自由的培育”概念,主张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公正和平等的教育。

近代教育学的兴起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兴起。

德国的教育学派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在18世纪,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被纳入大学课程。

德国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如赫尔巴特、费遗种等,通过研究发展教育学理论和教育方法,为现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教育学基础》课程笔记

《教育学基础》课程笔记

《教育学基础》课程笔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的起源: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初期,当时人们为了传递生存技能和经验,开始进行教育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 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家庭教育、私人教育到公共教育的过程。

在古代,教育主要是由家庭和私人教师进行的。

随着国家的兴起,教育逐渐成为国家的事业,出现了公共教育机构。

3. 教育制度的演变:教育制度经历了从学徒制、书院制到现代学校制度的演变。

学徒制是一种以实践为主的教育方式,书院制则注重学术研究和人文教育。

现代学校制度则是一种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育方式。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学的起源:教育学起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思想。

他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提倡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

2. 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哲学教育学到科学教育学的转变。

在古代,教育学主要是哲学教育学的范畴,关注教育理念和目的。

而现代教育学则更加注重教育实践和效果,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3.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多个分支。

这些分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三、教育学的任务与价值1. 教育学的任务: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2. 教育学的价值:教育学的价值在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通过教育学的理论指导,可以使教育活动更加科学、有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四、教育学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1. 教育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教育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知识。

同时,要关注教育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教育现象的数据,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 以及因材施教。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我们的教育把学生当成物,而不是有自由意志、有丰富敏感的 内心和有独特判断需要与能力的活的人。肖川博士认为,超强 社会 化的消极后果,一是消除独特性,压抑创造性,进而泯灭个性,使人 变得平庸、卑琐、谨慎和盲从,缺乏冒险、开拓、创新 的意识和能 力,缺乏责任承担能力;二是造成人格的分裂,使人具有以掩饰真实 的自我为代价的过强的“社会适应力”,造成言 不由衷,表里不一。 某教育家曾极为尖刻地疾呼: “教育不把人训练成废物就不收场!” 当然,笔者坚信中国教育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和宝贵的经验,但也绝 非无懈可击。 最有资格比较中西方教育的人应该是那些在中西方生活多 年、 有着丰富感性体验并熟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们。他们仔细比 较中美两国的教育,得出这样的认识与判断:中国教育更强调把孩子 培养成现实社会的价值趋向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具有强大的社会功利 性,而缺乏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美国教育更强调按照孩子自我固有的 兴趣、爱好,甚至能力倾向,把被教育者培养和发展成对个人和社会 而言均具有最大和最好可能利益的人。
3、研究范围
教育学与教育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 生 教 师 课 程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德 育 学生评价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
教育实践理论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问题的选择、教育研究热点领 域及教育研究方法等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在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荀子:以善人者未知教斯宾塞:教育就是为美好的生活而做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

谢弗勒: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A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力托尔诺《个人种的教育演变》: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

教育起源于动物保存物种而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小动物的本能。

沛西·能《教育原理》: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人类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相区别):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他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而人类是“符号动物”,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讲经验类化。

再者,动物的教育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而人的教育是终身教育。

所以,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B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其他活动相区别):首先,活动对象也是人。

其次,活动目的特殊。

第三,活动方式特殊(特殊的规训方式)。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目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于人类发展。

C 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被称之为“狭义的教育”教育系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的特征: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学校教育的组织学与系统性),专门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育者—教师实施和具有专门的场所与设备),相对稳定性。

教育学教育发展的背景

教育学教育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教育发展的客观条件
无论教育活动怎样进行都不 可能脱离人和社会这两个基本条 件,都要受到这两者的制约,即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 制约性。
教育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综合的系统。
一、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是指教育发展 过程中社会为教育所提供的保障和客观 限制与要求,也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这也是教育的社会性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三)城市化对教育的挑战
(一)城市化对公民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知识与技能 树立现代文化思想观念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业能力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公民教育
(三)城市化对教育的挑战
(二)城市化要求加强道德和法律教育 (三)城市化亟须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四)城市化需均衡教育资源
(四)家庭结构变化对教育的挑战
经济发展也就是指社会物质生产能力的 增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进步。
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对教育的需求也 越高,越能推动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
(1)经济发展对教育目的提出新要求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2)经济结构改变要求教育结构相应改变
学校教育结构必须反映经济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革
人类最早的教育 以口授为主,雄辩和 演讲成为当时的教育 技术
二、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
教育技术的三次革命:
传统技术的广泛应用 视听媒介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教源自技术二、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
(一)信息社会改变了教育模式 传统教育 现代教育
(信息时代的教育)
二、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
社会构成要素通常分为自然的、人 口的、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教育 的、文化的等。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作 用和相互影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 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 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起神话起源说来,是一 个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 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能区分出人 类教育行为与其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
一、教育的起源
(二)心理学的教育起源论
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日常
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
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学
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 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 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 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 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把 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二、教育的发展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 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 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 全部掌握在官府。 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 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 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 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 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教育与行政合一。
一、教育的起源
劳动起源说: 主要观点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
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 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评价: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 把“金钥匙”。
二、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生产劳动者 教育公平:教育权利与机会均等,男女受教育 (内容)的不同,缘于生理差异而非等级尊卑 教育内容:生产劳动经验,生活习俗,宗教礼 仪,军事教育,艺术教育等 教育方式: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没有专门 教育场所 教育者:老者为师;长者为师
3.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4.丰富的教育内容 5.多样化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二、教育的发展
(四)现代社会的教育 特点:
⑴公共性 ⑵生产性 ⑶科学性 ⑷先导性 ⑸终身性 ⑹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⑺拓展性 ⑻变革性
二、教育的发展
(五)当代社会的教育
发展趋势:
⑴教育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的释放。 ⑵学校教育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⑶教育与社会的连接更加紧密。 ⑷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趋势都明显。 ⑸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制度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学的教育起源论
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与 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是: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 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 展;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一、教育的起源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 变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 产生的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 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 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 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 与积淀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 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二、教育的发展
2、封建社会的教育
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 第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
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第二,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
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 第三,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
主。 第四,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
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第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
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二、教育的发展
古代社会的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二、教育的发展
(三)近代社会的教育
1.多元化的教育目的 2.普及性的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最早在德国出现
改革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定义: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的一门科学。 对象:教育现象 目标:揭示教育规律 定位:科学
教育学分类:
按研究对象的程度和活动内容的不同分: ①学前教育学 ②小学教育学
③中学教育学 ④高等教育学 ⑤成人教育学 按研究对象活动场域和活动方式的不同分:
一、教育的起源
以上教育起源学说大致反映了 人们认识教育起源的历史过程:从 神话起源到生物起源到心理起源, 具有一定历史的进步性。但这些学 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 力和社会原因。
一、教育的起源
(三)生产劳动的教育起源论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 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 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 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前苏联的教育 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 和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
①家庭教育学 ②学校教育学 ③社会教育学
二、教育学的作用
•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来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 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 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 抢毙了。”这个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孩子的这 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 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第二章
教育与教育学的演变
教育作为人类社
会独有的活动,总是 和人类社会的典型特 征和结构化性质相依 存。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 宗教都持有这种观点,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有 人持有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 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 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于神或 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之所以 如此,主要是受到当时人类社会起源问题上认 识水平的局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