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国学《论语里仁篇》注音版

六年级下册国学《论语里仁篇》注音版

第十二册论语里仁篇zǐ yuē lǐ rén wéi měi zé bù chǔ rén yān dé zhì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zǐ yuē bù rén zhě bù kě yǐ jiǔ chǔ yuē bù kě yǐ cháng chǔ l è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rén zhěān rén zhì zhě lì rén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zǐ yuē wéi rén zhě néng hào rén néng wù rén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zǐ yuē gǒu zhì yú rén yǐ wú wù yě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zǐ yuē fù yǔ guì shì rén zhī suǒ yù yě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bù yǐ qí dào dé zhī bù chù yě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pín yǔ jiàn shì rén zhī suǒ wù yě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bù yǐ qí dào dé zhī bù qù yě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jūn zǐ qù rén wù hū chéng míng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里仁篇原文及翻译

里仁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1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才好。

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怎能说是明智呢?”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

有仁德的人长期安心于推行慈爱精神,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讲仁爱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如果立志追求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

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的。

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孔子说:“我从未见过喜爱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

喜爱仁德的人,那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实行仁德,只是为了不使不仁德的事物加在自己身上。

有谁能在某一天把他的力量都用在仁德方面吗?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

或许有这样的人,只是我没有见过罢了。

”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人们所犯的错误,类型不一。

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思想家孔子思考人生价值观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伦理理念的总结,是儒家哲学文化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仁篇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讨论了仁的定义、仁的法则、仁的表现以及实现仁的方法,深刻地把儒家思想的重要要素展示出来,可谓是论语乃至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

下面为仁篇的原文及翻译:子曰:“仁义、礼、智、信,为仁之本。

”孔子说:“仁,义,礼,智,信实是仁的根本。

”曾子曰:“仁者先友后臣,友以先礼。

”曾子说:“仁者先交朋友,后从属宰相。

要以礼待友。

”子曰:“先礼,后求仁。

”孔子说:“先以礼待人,后可获得仁者。

”子曰:“仁者无敌于世,不失其节;仁者如昆弥。

”孔子说:“仁者无论什么情况都无法击败,也不会失去自己的立场。

仁者如昆弥般,都是不可动摇的。

”子曰:“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说:“仁者,不仅能立自己,也能帮助别人立起来;不仅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也能帮助别人达到相同的目标。

”子曰:“仁者,忠信、恭敬、爱人,善行。

”孔子说:“仁者,忠实而诚实,恭敬而虔诚,对人有爱心,善行可贵。

”子曰:“忠则尽仁,而能容人;恭则尽义,而能违人;因其所不足,而发其说。

”孔子说:“忠实可以说明仁的完整,也可以容忍别人的不足;恭敬可以说明义的完整,也可以违背别人的意愿;要根据自身的不足之处,发挥自己的才能。

”子曰:“仁者,行仁不以禄,恶己不以利。

”孔子说:“仁者,不以物质利益去行道德仁义,也不以自身的利益去行恶。

《论语·里仁》翻译及解析

《论语·里仁》翻译及解析

里仁篇第四【本篇引语】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1.【原文】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1.【注释】(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

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1.【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1.【评析】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

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2.【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2.【注释】(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2.【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2.【评析】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

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

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3.【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3.【注释】(1)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

作动词。

(2)恶:音wù,憎恶、讨厌。

作动词。

3.【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3.【评析】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一方面。

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

论语第四章(里仁)注音

论语第四章(里仁)注音

第四章论语里仁篇zǐyuēlǐrén wéi měi zébùchǔrén yān dézhì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zǐyuēbùrén zhěbùkěyǐjiǔchùyuēbùkěyǐcháng chǔlè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rén zhěān rén zhìzhělìrén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zǐyuēwéi rén zhěnéng hào rén néng wùrén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zǐyuēgǒu zhìyúrén yǐwúwùyě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zǐyuēfùyǔguìshìrén zhīsuǒyùyěbùyǐqíd ào dézhī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bùchùyěpín yǔjiàn shìrén zhīsuǒwùyěbùyǐqídào dézhī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bùqùyějūn zǐqùrén wùhūchéng míng jūn zǐwúzhōng shízhījiān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wéi rén zào cìbìyúshìdiān pèi bìyúshì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里仁篇

论语 里仁篇

里仁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04《论语》第四篇里仁

04《论语》第四篇里仁

《论语》里仁篇第四共二十六章4.1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chǔ)仁,焉得知(zhì)?”【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zhì)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穷困的遭遇,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的境遇。

有仁德的人安于仁(实行仁德便心安,不实行仁德心便不安),聪明人利用仁(他认识到仁德对他长远而巨大的利益,他便实行仁德)。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hào)人,能恶(wù)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能(正确地)喜好人,也能(正确地)厌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修养仁德了,就不会再有邪恶了。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居有。

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摆脱。

君子抛弃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在短暂时刻——哪怕是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在最紧迫的时刻是这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的人。

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

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

论语里仁篇心得体会

论语里仁篇心得体会

论语里仁篇心得体会《论语》中的“里仁篇”蕴含着深邃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每一次研读都能给人带来新的启发和感悟。

“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不选择与仁德之人相处,不处于充满仁德的环境中,又怎么能称得上有智慧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处的环境确实会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就像在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团队中,我们往往会受到激励,努力进取;而在一个消极怠惰、充满抱怨的环境里,我们可能也会变得意志消沉。

因此,我们应当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能够滋养我们心灵、促进我们成长的环境,与那些品德高尚、心怀仁爱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修养。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之中,也不能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

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

这让我思考,仁德并非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一时表现,而是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

不仁的人在困境中容易为了摆脱困境而不择手段,在顺境中又容易放纵自己、迷失方向。

而真正有仁德的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对于智者来说,他们能够认识到仁德的价值,并善于运用仁德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利益。

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不能违背仁德,而应当以仁德为基础,这样才能实现长久的成功和幸福。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

这里的“好”与“恶”并非出于个人的偏见或私欲,而是基于公正和道德的判断。

仁德之人能够以客观的标准去评价他人,对于有善行的人给予真诚的喜爱和赞扬,对于有恶行的人则表示坚决的厌恶和批判。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个人情感、利益关系等因素而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人,有时会对自己喜欢的人过分宽容,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过分苛刻。

然而,只有以仁德为准则,我们才能拥有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做出公正合理的判断。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第四章 论语里仁篇

第四章  论语里仁篇

第四章论语里仁篇zǐ yuē lǐ rén wéi měi zé bù chǔ rén yān dé zhì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注释】里:邻里。

周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这里用作动词,作居住讲。

仁:仁德之风纯厚的地方;一说,有仁德的人。

处:居住,相处。

焉(yān):怎么,哪里。

知:同“智”,明智。

【大意】孔子说:“住在有仁德之风的地方才好。

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怎么能算明智呢?”zǐ yuē bù rén zhě bù kě yǐ jiǔ chù yuē bù kě yǐ cháng chǔ lè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rén zhěān rén zhì zhě lì rén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注释】约:穷困,俭约。

乐:富裕,安乐。

知:同“智”。

【大意】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过俭约的生活,也不能长久地过富足安乐的生活。

有仁德的人能安心于行仁德,有智慧的人能利用仁德。

”zǐ yuē wéi rén zhě néng hào rén néng wù rén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释】好(hào):动词,喜欢,喜爱。

恶(wù):厌恶,讨厌。

【大意】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zǐ yuē gǒu zhì yú rén yǐ wú wù yě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释】苟:假如,如果。

志:立志,有志于。

恶(è):做坏事。

【大意】孔子说:“假如立志于实行仁德,就不会做坏事。

《论语》里仁篇浅析课件

《论语》里仁篇浅析课件

1、孔子说,富与贵,每个人都喜欢,但如 果不是正规得来则不要。贫与贱,是人人 讨厌的,要以正规的方法上进,慢慢脱离 贫贱,而不应该走歪路。 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没有 “仁”这个境界,靠什么成名呢? 3、“无终食之间违仁”,“食”就是吃饭, “终食”,吃完一顿饭,“终食之间”就 是指一顿饭的工夫。是说哪怕是一顿饭的 工夫,君子也不会违背仁德境界。
【原文】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 就不会做坏事了。”
“苟”就是如果的意思,“志”就是 立志。本章传统解释如上面的译文, 但与前面三章的内涵接不上。如果解 释成“一个真正有忠于仁的人,看天 下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就通了。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 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 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在《易·系传》中说:“显诸仁,藏 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 至矣哉!”《孟子》最后一篇《尽心》章 的上章里所提到:“君子所性,虽大行不 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 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 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 言而喻。”孔子学说主要精神是“仁”。 孔子对于“仁”的注解全部都在《里仁》 这一篇中,谈“仁”的用,多于谈“仁” 的体。
1、“里”字应该作为动词看,当然也指 居住的地方。有处的意思。“居、住、 处”在古文中,有时是表示站或坐在那 里,是动词。因此,本章的“里”的意 义就是“自处”“自立”。 2、中国古代“仁”字就是这样写:人两 足走路旁加个二,“二人”是两个人,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怎样相处、怎样 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而时 习之,学的是什么?学的是仁。

论语第四章(里仁)注音

论语第四章(里仁)注音

论语第四章(里仁)注音第四章论语里仁篇zǐyuēlǐrén wéi měi zébùchǔrén yān dézhì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zǐyuēbùrén zhěbùkěyǐjiǔchùyuēbùkěyǐcháng chǔlè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rén zhěān rén zhìzhělìrén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zǐyuēwéi rén zhěnéng hào rén néng wùrén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zǐyuēgǒu zhìyúrén yǐwúwùyě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zǐyuēfùyǔguìshìrén zhīsuǒyùyěbùyǐqíd ào dézhī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bùchùyěpín yǔjiàn shìrén zhīsuǒwùyěbùyǐqídào dézhī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bùqùyějūn zǐqùrén wùhūchéng míng jūn zǐwúzhōng shízhījiān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wéi rén zào cìbìyúshìdiān pèi bìyúshì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篇第一 里仁为美赏析

论语里仁篇第一 里仁为美赏析

论语里仁篇第一里仁为美赏析
每日论语腾讯儒学2013-10-24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注释】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

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评析】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

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论语《里仁篇》翻译及原文

论语《里仁篇》翻译及原文

论语《里仁篇》翻译及原文论语《里仁篇》翻译及原文《论语》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论语《里仁篇》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里仁篇》作者:佚名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篇》翻译: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论语·里仁》翻译及解析

《论语·里仁》翻译及解析

里仁篇第四【本篇引语】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1.【原文】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1.【注释】(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

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1.【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1.【评析】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

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2.【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2.【注释】(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2.【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2.【评析】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

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

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3.【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3.【注释】(1)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

作动词。

(2)恶:音wù,憎恶、讨厌。

作动词。

3.【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3.【评析】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一方面。

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

论语里仁篇主要内容概括

论语里仁篇主要内容概括

论语里仁篇主要内容概括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论语·仁篇》探讨了仁的概念及其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主要内容概括如下:《论语·仁篇》首先提到了仁的含义。

孔子认为,仁是一种道德美德,包括对
他人的关心、爱护、尊重和宽容。

他认为,人们需要努力发扬仁德,以及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和改善社会。

文章随后谈到了仁的实践。

孔子认为,仁不仅仅体现在宽容待人、关心他人的
言行上,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和品质。

他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修养自己是实现仁德的基础。

只有通过学习和自我反省,我们才能克己奉公,以仁义之心对待他人。

此外,《论语·仁篇》还探讨了仁与身份地位的关系。

孔子指出,无论贵贱,
人们都应该以仁为核心价值观,并且以仁德来决定他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和责任。

他强调了仁德的普遍性,认为人人都应该追求和实践仁德,而不仅仅是有特殊身份的人。

最后,文章总结了《论语·仁篇》所强调的核心理念。

孔子认为,仁是一种关
爱他人、尊重他人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力量。

通过提倡仁德,我们可以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因此,仁德被孔子视为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

总的来说,《论语·仁篇》是对仁德理念的深入探讨。

通过激发人们内心的善
良和正直,引导人们关注他人的利益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篇章传达了孔子对于实践仁德的重要性的思考与理解。

论语里仁篇心得体会

论语里仁篇心得体会

论语里仁篇心得体会《论语》里仁篇心得体会《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在中国古代被广泛传颂,至今仍对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仁篇尤为重要,深入探讨了仁的概念和实践。

我们在读《论语·仁篇》时,能够从中汲取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仁在《论语》中被视为基本的道德准则。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这句话可谓仁道的核心。

仁是一种深入人心的道德要求,要求我们待人宽厚、仁爱他人,与其它人平等相处。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这一原则行事,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其次,《论语》中还提到了仁与礼的关系。

礼是指一定社会群体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然而,孔子强调,礼虽然重要,但它不应当代替仁。

仁在于内心的真挚感受,而礼则更多地强调外在的形式与规矩。

仁与礼的结合将会使人的品德更加完善,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将仁与礼融会贯通。

另外,《论语》中的一些对话还引发了我对仁的思考。

例如,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君子应该追求内心的修养和道德境界,而不应该经常拿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

这使我深思,仁并不仅仅体现在我们对他人的善待上,也同样体现在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上。

此外,《论语》还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 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我们能够不断地改进自己、提升自己。

而在《论语·仁篇》中,仁被描述为一种自始至终的修行过程,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最后,仁篇还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孔子说:“孝者,其为人之本也。

”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孝道的高度评价。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孝顺和关怀。

同时,孝道也拓展到了对上级、师长以及祖先的尊重。

通过践行孝道,我们能够体现仁慈、关爱他人的精神。

通过阅读《论语·仁篇》,我深刻体会到了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仁是一种对他人深入内心的关爱和尊重,并通过实践行动来体现。

《论语》里仁篇

《论语》里仁篇
孔子说:“因为对自己节制、约束而犯错误 的,这种事情是很少的。”
[思考:少说、少做,过错就少了。难道就不作为? (沉默是金?)]
【4·24】子曰:“君子欲讷①于言,而敏于行② 。 【注释】 ①讷:nè,语言迟钝。②行:工作。 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工作要勤劳敏捷。”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
指有德者,还是两者兼指,孔子的原意不得而知。 ②小 人:这里的“小人”是指不在位者,还是指无德者,还
是两者兼指,孔子的原意不得而知。 。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孔子不反对“小人”求利。(子贡做买卖发财, 孔子并不反对)]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见 到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 的毛病。)”
里仁篇第四(共二十六章) 【4·1】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
【注释】 ①里:这里可看作动词。居住。 ②处:chǔ, 居住。③知:同“智”,论语的“智”字都如此写。
孔子说:“居住的地方,要有仁厚风气才好。 选择住处,没有仁厚风气,怎么能说是明智呢?”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 ,不可以 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启示: ①不要固执己见; ②尊重客观规律。]
【4·11】子曰:“君子①怀德,小人②怀土③ ; 君子怀刑④ ,小人怀惠 。”
【注释】 ①君子:指在位者。 ②小人:指不在位者。③土:
乡土。解为田土,亦通。 ④刑:古代法律制度的“刑”作 “刑”,刑罚的“刑”作“㓝”,从刀井,后来都写作“刑” 了。这里的“刑”字应该解释为法度。
孔子说:“(人是各种各样的,人的过错也是 各种各样的。)什么样的错误就是由什么样的人犯 的。仔细考察某人所犯的错误,也就可以知道他是 什么样的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仁篇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