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英国小说的兴起
18世纪英国文学的特点
18世纪英国文学的特点
18世纪英国文学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 启蒙运动的影响:18世纪是启蒙运动的时期,思想家们强调理性和科学,这种思潮在文学中也得到了体现,作家们开始尝试用理性的方式来描述社会和人性。
2. 社会观察的重要性:18世纪的英国民众逐渐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作家们也开始将社会观察和批判融入到文学作品中。
这些作品主题多为社会的不公和阶级的斗争。
3. 个人主义的兴起:18世纪是个人主义的时期,作家们开始强调个人的自主和自由意志,表达了对常规和制度的质疑。
4. 叙事手法的多样化:18世纪英国文学实验了不同的叙事手法,如回忆录式叙述、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和历史小说等。
5. 小说的兴起:18世纪是小说的黄金时期,英国文学中出现了许多经典小说,这些作品对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意青《简明英国文学史》课后习题详解(18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的兴起)【圣才出品】
刘意青《简明英国⽂学史》课后习题详解(18世纪英国⽂学⼩说的兴起)【圣才出品】第9章⼩说的兴起1.Discuss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elements that promoted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novel in England.Key: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that promote the rise and the first flowering of the English novel.First,as we’ve said in the previous section,in the18th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ed fast,and printing grew as one of the most prosperous trades.Therefore,books were quickly printed and in comparatively larger numbers.Second,with the growth of capitalist economy,the middle class grew strong to become the dominant element in all the aspects of social,political and economic life of England.And with it an urban economy also came into being. Big cities like London increased in number in the country and farmers or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swarmed into the city to gradually settle down as traders, servants,workers and apprentices.These new settlers in the cities formed a reading public that badly needed to improve themselves and they provided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flourish of a book market.Thir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women were deprived of their previous opportunities of spinning and weaving at home.Without a way to earn a living,women who failed to marry into a family with secure financial means to support them were forced to work as maids,or became thieves,prostitutes orkept women in the cities.These women,no matter as an idle wife of a rich man,or as a servant girl,joined the public readers and some of them even became writers themselves who sold popular literary works to earn a living.Thus,by mid-18th century,a large book market had been established in England that sold reading stuff of all kinds,from journals and newspapers,political pamphlets,conduct books,travel guides,manuals for house decoration,ghost stories,romances,etc. to serious literature of poetry,drama and prose work written by classical masters like Swift and Johnson.2.Discuss Defoe’s Robinson Crusoe as a typical middle-class novel.Key:Readers of China are mostly familiar with this novel.In the past we emphasised Crusoe’s imperialist and capitalist side,because Marx says in his On the Capital that Crusoe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rising capitalist class whose sole interest is to expand and exploit,and in Crusoe’s adventures we see how capital is accumulated at the early stage of capitalism.While what Marx says is correct,he only sees the story from 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int of view.As a literary figure,Crusoe is more than just a money-grabbing capitalist and colonialist.He also shows many positive sides of the rising middle class,such as the love for labor,the industrious and thrifty life style,courage to explore strange lands,a curiosity to know the world,and the strong desire to test one’s own strength and establish one’s individual identity.3.What kind of novel did Richardson write?And discuss his two major novels toshow your points.Key:All Richardson’s novels and writings preach the Puritan ideology of hard work,honesty,thrift,industry,and,most of all,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a virtuous life.For example,his Pamela,or Virtue Rewarded and Clarissa,or The History of a Young Lady.In Pamela,or Virtue Rewarded,Pamela grew up into a beautiful and virtuous young woman with good taste and refined manners,getting through many hardships and threats,and finally she is married to his young master Mr.B, which indicates that her virtue is rewarded. In Clarissa,or The History of a Young Lady,unlike Pamela in birth,Clarissa Harlowe was the daughter of a rich merchant.She was both beautiful and virtuous and had her own share of wealth given to her by her grandfather.But such a young lady could not choose to marry a man she liked and respected,for her father and brother forced her to marry a rich but disgusting and vulgar merchant,in order to merge the property and wealth of the two families.To escape the hatedmarriage,Clarissa,inexperienced and innocent,fell into the hands of a rake Mr.Lovelace and was deceived and kidnapped to a brothel,and later drugged and raped.Although afterwards Lovelace realised his true feelings for Clarissa and proposed marriage,the virtuous girl could neither forgive him nor herself for harboring illusions toward a rake.Finally,she sought a slow suicidal death and wrote her own story as a warning to all the young women.4.How did Fielding name his panoramic novels?What are the main features of his novels?Key:Fielding named his panoramic novels“comic epic in prose”.Epics are usually written in verse,and the subjects are always adventures and heroic deeds of the heroes of noble birth.But here Fielding tells us that he has written a prose work with the epic scope and power,but the main protagonists are common people and even people of the low social status.This is a real revolution in the Western literary history in which literary genres abide by a rather strict rule of levels of style.Although Parson Adams and Joseph are still comic roles,they are no longer minor characters,but the centre of the story.In this experiment of Fielding’s,the new novel has paved way to the more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common people’s experiences in the19th century.5.Why do we say that Tristram Shandy is a strange and difficult novel?In what way does this novel anticipate the postmodern novel tendencies?Key:We have several reasons to call Tristram Shandy experimental and difficult. First,it is perhaps the first English novel that does not respect the plot’s time sequence.Second,the book is made difficult by Sterne with a lot of typographical oddities.And third,he has employed a lot of sexual jokes such as his own unfortunate accidents during his mother’s conception of him and later the doctor’s crushing of his nose.Sterne is the first novelist who anticipates the postmodern violation of the temporal sequence of a narrative.。
英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
英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
英国启蒙文学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的一段文学时期,其主要成就包括:
1.理性和启蒙思想的推崇:启蒙文学强调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倡导通过理性思考和知识追求真理。
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影响了文学、哲学和社会。
2.政治讽刺文学的兴起:启蒙文学的作家通过政治讽刺和批判社会不公正的手法,表达对当时政治体制和社会问题的关切。
其中,作家如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格列佛游记》就是一部以政治讽刺为特色的杰作。
3.小说的兴盛:启蒙时期是英国小说兴起的时代,小说逐渐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文学形式。
代表作包括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的《鲁宾逊漂流记》和塞缪尔·理查德森(Samuel Richardson)的《潘帕斯之恋》。
4.哲学和文学的交融:启蒙时期的作家同时也是思想家,他们的作品中融入了哲学思考。
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政治哲学影响深远,而大卫·休谟(David Hume)则对人类认识论进行了重要探讨。
5.文学批评的发展:启蒙时期见证了文学批评的发展,其中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的《诗意的批评》是一部标志性的文学批评作品,对文学规范和审美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些成就共同构成了英国启蒙文学的特色,为后来的文学和思想运动奠定了基础。
18世纪英国文学的趋势
18世纪英国文学的趋势
18世纪是英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趋势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趋势:
1. 古典主义:18世纪英国文学受到古典文学的强烈影响,特别是古希腊和罗马文学。
作家们研究和模仿古典作品的风格和主题,追求文学的严谨和规范性。
2. 启蒙思想:18世纪是启蒙时代的全盛期,思想家们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这种思潮在文学中也有所体现,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人权和个人自由。
3. 社会批判:18世纪英国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变革,人们开始对社会问题展开批判。
一些作家,如塞缪尔·理查森和亨利·菲尔丁,通过小说探讨了社会阶级、性别和家庭关系等问题。
4. 英国浪漫主义:18世纪末,浪漫主义逐渐兴起,对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反叛开始显露。
浪漫主义作家,如威廉·华兹华斯和塞缪尔·柯勒律治,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然的力量。
5. 小说的兴起:18世纪是英国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
小说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作家们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如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6. 诗歌的转变:18世纪的英国诗歌呈现出一种转变,由古典的形式
和主题向更加个人化和自由的方向发展。
诗人们开始关注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并采用更加自由的诗体,如威廉·布莱克的无韵诗。
总的来说,18世纪英国文学在古典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个人情感,同时也为后来浪漫主义和小说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和戏剧
5. Robinson Crusoe
• Brief story • Characterization • Topic Individualism An image of the rising Bourgeoisie
III. Samuel Richardson
He was asked to compile a volume of model letters for people, so began his career of writing. R’s novels are mostly feminine-centered narrative, which sets the main tune of women writer’s such as Jane Austen’s: family novels. Main works are Pamela and Clarissa
Writing features
• Swift is one of the greatest masters of English prose. His language is simple, clear and vigorous. In simple direct and precise prose, Swift is almost unsurpassed in English literature. • Swift is one of the realistic writers and a master satirist and the most original writer of his time. His realism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Defoe’s. Defoe’s stories are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human life, while all of Swift’s plots come from imagination, which is the chief means he uses in his satires. His satire is marked by outward gravity and an apparent calmness. This makes his satire all the more powerful.
18世纪英国小说的兴起
深入介绍
图示
笛福(1661-1731)笛福出生伦敦小商之家。受过中等教育,参 过军,一生不断经商,精力过人,办报纸,写文章,涉及政治、经 济、文学、宗教等领域。发表了《鲁滨逊漂流记》(1719),标志 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图示
《鲁滨逊漂流记》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代 表作。是他对小说真实性的一个实践范本, 这部作品既标志着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 说的形成,也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英国小 说的形成。
图示
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1713-1768)是英国感伤主义小说的代表。他 认为:“文学的主要任务是描写人的内 心世界和他变化无常的情绪。”他还说: “小说结构的基础不是逻辑性而是情感 性的原则。”他的《感伤的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1768)特别擅长于 抒发主观的感情和心理分析,把小说的 叙述对象从外部传向了人的内心世界和 心理真实。斯特恩的这种感伤主义、主 情主义笔法不仅开启了感伤主义文学的 先河,还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
Part 2
流派 Part 1
现实主义
哥特式小说
感伤主义
第一,“真实”成为小 说创作的重要理念, 因而小说既成为了文 学家们反映生活、表 现生活真实感受的重 要手段与方式,也成 了普通民众观察生活 和宣泄情感的重要渠 道,成了文化传播的 的重要媒介。
图示
18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最令人注目的 是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一词 含义丰富,但在这一时期用它来指 认英国的小说,主要是因为这类小 说普遍反映现实生活,描写普通市 民,表达作家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富有真实感,从而有别于16、17世 纪雏形状态的小说和传奇故事。它 完全以一种新的面貌与姿态出现在 读者面前。
18世纪英国文学背景概述
18世纪英国文学背景概述18世纪英国的文学发展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对权力、自由和人性的思考。
在政治上,18世纪英国经历了康复王朝(Restoration)和格鲁吉亚时期(Georgian era)。
康复王朝的开始标志着斯图亚特王朝的恢复,文化和艺术也随之复兴。
在1707年苏格兰和英格兰成为大不列颠王国后,生活和文化开始对现实世界转向,而非仅仅是王室权力。
社会变革也对文学产生了影响。
18世纪英国经历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城市化和社会阶层的差异加剧。
小说开始兴起,成为人们思考社会问题和展示个人经历的重要形式。
通俗文学的兴起为大众带来了更多的阅读机会。
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题和风格经历了多种变化。
早期的康复王朝文学体现了对娱乐和享乐的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逐渐表现出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关注。
18世纪还涌现了一系列重要的作家,如亨利·菲尔丁、塞缪尔·理查森、塞缪尔·约翰逊和詹姆斯·博斯威尔,他们通过小说和戏剧形式对社会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18世纪英国文学还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科学和人类自由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在文学中得到了体现。
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如弗朗西斯·培根和伊萨克·牛顿也引发了文学界对知识和科学的关注。
18世纪英国文学是一个多元化且不断变化的时期。
从娱乐至上到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思考,再到对理性和自由的追求,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思想的变革。
这个时期的文学对于后世影响深远,为今天的文学提供了许多经典作品和思想的基石。
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和戏剧11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novel
Smollett: First important sea novelist Laurence Sterne斯泰恩 : Sentimentalism Sterne斯泰恩 Samuel Richardson 理查生: 理查生: Pamela, or Virtue Rewarded 《帕美拉》Clarissa 帕美拉》 Harlowe, or Virtue Triumphant 《克拉丽莎》 克拉丽莎》 1.Daniel Defoe迪福 : Robinson Crusoe鲁宾逊漂流记 Defoe迪福 Crusoe鲁宾逊漂流记 Robinson is the very prototype of the empire builder, the pioneer colonist. 2.Jonathan Swift斯威夫特 2.Jonathan Swift斯威夫特 : a master satirist Gulliver‘s Travels 格列佛游记 3.Henry Fielding: Father of English novel、The Fielding: novel、 founder of English realistic novel Tom Jones汤姆·琼斯 Jones汤姆·
The Rise of Novel: Bourgeoisie
The 18th century witnessed the rise of the modern English novel, which, contrary to the traditional romance of aristocrats, gives a realistic presentation of life of the common English people. After the tempestuous events of the 17th century, England entered a period of a comparatively peaceful development. The early literature was to delight and entertain the aristocrats, and most people were illiterate. With the growth of London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the emergence of urban bourgeoisie, the English middle class began to take shape and they needed a new kind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to express their ideas and serve their intere Century 兴起
英国小说的发展史
英国是一个在北大西洋的骇浪中颠簸的小岛国,其面积仅相当于美国的六十分之一。
然而,它却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从而把全世界推进到工业时代;英国也是最早实现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国家,为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英国人求实、理性和科学的精神则奠定了人类现代科学思维的基础,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宝库。
在诗歌领域,英国人同样有理由自豪:英国诗的深刻性和多样性历来为世人称道;英诗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高潮——16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诗歌、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诗歌、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主义诗歌——成为世界诗歌交响曲中的华彩乐章;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一群优秀的英国诗人,则能站在世界诗歌天才的前列而毫无愧色。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人向以稳重著称。
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
这样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素质使其文学的发展沿着历史长河缓缓而行,中间没有被切断和被阻隔之感。
传统与变革和谐地交织,一方面以内容与形式的不断革新推动文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以浓厚的传统意识制约着每一次变革,使之不致成为脱缰野马。
在传统与变革的冲突中,走互相融合的道路,这是英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显著特色。
毋庸置疑,英国小说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大景观。
它如同促使其滋生与进化的社会土壤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改弦易辙,急剧演变。
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英国小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艺术工具,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像英语一样,自它形成的那一天起,英国小说便建立了自己的规则和体系,虽东学一点,西借一点,却以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
引人注目的是,尽管英国小说起步较晚,其历史比诗歌和戏剧短得多,但它却发展迅猛,变化巨大,流传甚广,其影响和作用早已大大地超过了诗歌和戏剧。
究其原因,英国小说不仅具有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和人物形象生动等特征,而且还因其篇幅灵活、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和艺术精湛而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
英国文学7个时期 各自特点介绍
英国文学7个时期英国文学发端于中世纪,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文艺复兴、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 世纪文学 7 个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古英语文学英国在10世纪以前属于古英语时期,早期的凯尔特等部族及 5 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起初都没有留下书面文学。
6世纪末到7世纪末,由于肯特国王阿瑟尔伯特皈依基督教,该教僧侣开始以拉丁文著书写诗,其中以比德所著《英国人民宗教史》最有历史和文学价值。
9世纪,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为振兴文化,组织人力将各种拉丁文著作译成英语,并倡导以英语撰写《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其中包括有关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的英雄史诗《贝奥武甫》和《朱迪斯》,以及一些抒情诗、方言诗、谜语和宗教诗、宗教记述文、布道词。
中古英语文学 11世纪,随着诺曼人入侵,古英语渐渐演化为中古英语,文学上开始流行模仿法国的韵文体骑士传奇,其中以《高文骑士与绿衣骑士》最有艺术价值。
14世纪后半叶是中古英语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似受古英语诗影响的口头韵体诗,最有名的长诗《农夫彼尔斯的幻想》,一般认为是教会人员朗兰德所写,以中世纪梦幻故事的形式探讨人间善恶,讽刺社会丑行,表达对贫苦农民的深切同情。
此时期国王查理第二当政,宫廷开始用盎格鲁-诺曼法语,王室贵族兴起赞助文人之风。
英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乔叟以其诗体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其他长短诗集成为英国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15世纪,有民间歌谣抄本流传至今,最有名的是关于绿林好汉罗宾汉的传说;马洛礼的散文小说《亚瑟王之死》为英国小说的雏形。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主要是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英国开始文艺复兴运动。
学者纷纷翻译意大利和法国学术、文学名著并自行著述,以托马斯 ·莫尔(1477~1535)的《乌托邦》最有价值。
英国文艺复兴文学最突出的是诗歌和戏剧。
西德尼( 1554~1586 )的十四行诗、斯宾塞的《仙后》都是诗歌方面的代表作。
18世纪的英国文学
18世纪的英国文学
18世纪产生了一种进步思潮?启蒙运动,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和作家们崇尚理性,认为启蒙教化是改造社会的基本手段,因此18世纪又被称为"理性的时代".在文学领域体现为18世纪上半期的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家有诗人蒲伯(A. Pope)和期刊随笔的创始人斯梯尔(R.Steele)和艾迪生(J.Addison).
18中期兴起了英国现代小说,出现了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家.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的小说〈帕美拉〉(Pamela)采用书信体形式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方法.哥尔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的〈威克菲牧师传〉(The Vicar of Wakefield)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感伤小说之一.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打破传统的叙事方法,创作了〈项迪传〉,而被认为是英国现代派文学的先驱.
迪福(Daniel Defoe)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讲述故事情节并分析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斯威夫特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以犀利的文笔对教会和社会的虚伪腐败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菲尔丁是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英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他
的代表作〈汤姆?琼斯〉中,他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讲述故事情节,分析主题和主要人物形象。
溯源美丽18世纪妇女小说家兴起研究
溯源美丽——18世纪英国妇女小说家兴起研究口口戴汪实在英国文学史上,18世纪是流光异彩的100年。
翻开它的大事记,总能看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个“开始”如影随行:其一是作为新文学形式的小说的兴起;其二是专业的妇女小说家在文坛的立足。
关于前者,评述选出(如伊思·P·瓦特《小说的兴起》),而后者却备受冷落,鲜有问者。
事实上,二者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18世纪的英国始终要求女作家的作品女性化,要求其主题的处理严格遵循异于男作家的原则,这些都是18世纪小说这个新生儿身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忽视或否认它们将导致小说的起源和传统无法真正得到阐释。
那么文学评论界又做了些什么呢?传统偏见认为,妇女应该留守家中,相夫教子,而不该妄自值越,去从事诸如写作之类的属于男性专利的事情。
所以18世纪初,在小说还未成大器之时,视小说为租俗文学的期刊评论家们便极力渲染,夸大小说与妇女作家之间的关系。
而当代的评论家们,在显然认同了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存在意义的前提下,总是习惯性地关照小学作家中朗五大“巨人”——笛福、理查逊、凡尔丁、斯摩里特和史特思,对于早期妇女小说家及其作品则少有问津。
当小说得以在文学领域一领风骚时,早期妇女小说家的成就更加校轻描淡写,甚至忽略不汁。
当然,偶然也有例外。
例如,评论家南希·米勒和鲁斯·潘利就曾在他们的著作中替早期妇女小说家振臂高呼。
只可惜势单力薄,和者寥寥。
追根溯源,妇女作家的加盟确实写就了小说史上浓里重彩的一笔,而这种参与又是妇女寻求公众发言权的必然结果。
18世纪的小说为有话想说的妇女们提供了方便而重要的论坛,小说的兴起也因此与父权制社会背景下女性文学话语被接受的过程招生相伴。
在18世纪末的英国,许多作家为自己有幸生在这样一个“进步的时代”而激动不已。
“意义重大的发展前所未有地快,形形色色的伯见顷刻间土崩瓦解。
就文学而言,现在绝非是仅有一个萨福的年代了。
18世纪英国文学
⑤
典型性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要求除了细节真实外,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要求除了细节真实外,还 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小说 《汤姆·琼斯》中,菲尔丁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塑造 汤姆·琼斯》 了同一类型而不同特点的一系列典型人物
身份的焦虑
英国学者威廉· 英国学者威廉·布洛姆在总结有关身份问题的最 近研究成果时简要概括到: 近研究成果时简要概括到:“身份确认对任何个人 来说, 来说,都是一个内在的、无意识的行为要求,个人 努力设法确认身份以获得心理安全感, 努力设法确认身份以获得心理安全感,也努力设法 维持、保护和巩固身份以维护和加强这种心理安 全感,后者对于个性稳定与心灵健康来说, 全感,后者对于个性稳定与心灵健康来说,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从婴儿期到成年以至老年, 要的作用。从婴儿期到成年以至老年,身份确认这 一行为要求一直发挥着作用“ 一行为要求一直发挥着作用“。而一个人的身份 包括诸多层面,根据荷兰学者吉尔特· 包括诸多层面,根据荷兰学者吉尔特·霍夫斯塔德有 关文化身份的论述, 关文化身份的论述,一个人始终同时属于以下不同 层面或身份标志:如国家层面、地域/种族/信仰/ 层面或身份标志:如国家层面、地域/种族/信仰/语 言层面、性别层面、代的层面、阶级或身世层面、 组织或职业层面等等。
18世纪英国文学 18世纪英国文学
古典主义 现实主义 感伤主义
·知识点
18世纪英国启蒙文学的三个阶段 18世纪英国启蒙文学的三个阶段 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重要作家作品: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重要作家作品: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理查生《帕米拉》 理查生《帕米拉》 菲尔丁《汤姆·琼斯》 菲尔丁《汤姆·琼斯》※ 斯泰恩《项笛传》 斯泰恩《项笛传》 扬格《夜思》 扬格《夜思》 格雷 《暮畔哀歌》 暮畔哀歌》 哥特式小说 感伤主义及其特点 “暮畔诗派” 暮畔诗派”
英国小说的发展史
英国是一个在北大西洋的骇浪中颠簸的小岛国,其面积仅相当于美国的六十分之一。
然而,它却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从而把全世界推进到工业时代;英国也是最早实现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国家,为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英国人求实、理性和科学的精神则奠定了人类现代科学思维的基础,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宝库。
在诗歌领域,英国人同样有理由自豪:英国诗的深刻性和多样性历来为世人称道;英诗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高潮——16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诗歌、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诗歌、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主义诗歌——成为世界诗歌交响曲中的华彩乐章;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一群优秀的英国诗人,则能站在世界诗歌天才的前列而毫无愧色。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人向以稳重著称。
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
这样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素质使其文学的发展沿着历史长河缓缓而行,中间没有被切断和被阻隔之感。
传统与变革和谐地交织,一方面以内容与形式的不断革新推动文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以浓厚的传统意识制约着每一次变革,使之不致成为脱缰野马。
在传统与变革的冲突中,走互相融合的道路,这是英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显著特色。
毋庸置疑,英国小说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大景观。
它如同促使其滋生与进化的社会土壤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改弦易辙,急剧演变。
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英国小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艺术工具,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像英语一样,自它形成的那一天起,英国小说便建立了自己的规则和体系,虽东学一点,西借一点,却以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
引人注目的是,尽管英国小说起步较晚,其历史比诗歌和戏剧短得多,但它却发展迅猛,变化巨大,流传甚广,其影响和作用早已大大地超过了诗歌和戏剧。
究其原因,英国小说不仅具有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和人物形象生动等特征,而且还因其篇幅灵活、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和艺术精湛而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
英国小说史
英国小说史导论英国小说的演变与发展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传说、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长篇史诗喝叙事作品、西方的宗教典故以及流行于欧洲各国的骑士文学与传奇故事等都对英国小说的崛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英国小说的问世至少可追溯到十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时期。
十七世纪,小说的发展势头受到了极大的遏制约翰·班扬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丹尼尔·笛福十八世纪下半页,英国文坛出现了乔纳森·斯威夫特、亨利·菲尔丁、劳伦斯·斯特恩和简·奥斯丁等优秀作家。
十九世纪初,英国文坛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历史小说和冒险小说,其代表人物是沃尔特·司各特。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小说在查尔斯·狄更斯等优秀作家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
二十世纪是英国小说在形式上变化最大,技巧上花样最多,艺术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第一篇英国早期的小说:渊源与雏形第一章英国小说的渊源第一节希腊和罗马神话寄欧洲传奇文学的影响第二节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叙事文学民族史诗《贝奥武甫》(Beowulf)关于游吟诗人的作品《浪游者》(Widsith)、《提奥的哀歌》(The Laments of Deor)关于普通人生活经历的故事《水手》(The Seafarer)、《漫游者》(The Wanderer)、《妻子的抱怨》(The Wife’s Complain)、《情人的消息》(The Lover’s Message)僧侣文学代表人物开德蒙(Caedmon)、琴涅武甫(Cynewulf)第三节中世纪英国散文作品比德(Bede) 《英吉利人教会史》(Historia Ecclesiatica Gentis Anglorum)艾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托马斯·马洛礼(Thomas Malory)《亚瑟王之死》(Le Morte d’Arthur)第二章英国小说的雏形十六世纪末,英国小说的雏形略显端倪。
英国18世纪文学史(全文5篇)
英国18世纪文学史(全文5篇)第一篇:英国18世纪文学史《英国18世纪文学史》Daniel Defoe(1660-1731): Robinson Crusoe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小商人家庭, 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
笛福原姓福(Foe),1703年后自称笛福(Defoe)。
笛福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仅接受过中等教育。
早年经商,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曾到过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
1692年经商破产转而以其他方式谋生。
他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善于写政论和讽刺诗,曾因讽刺政府入狱。
1683年,笛福曾被海盗俘虏过。
他一生充满冒险与刺激,他的经历可以说毫不逊色于其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小说创作,他的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八世纪英国海外扩张的历史。
《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海上和荒岛历险小说。
小说题材取材于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历险及作者本人被海盗俘虏的经历,1719年发表后迅即赢得读者的欢迎。
此后,他创作了大量海上历险及传奇故事,如《辛格尔顿船长》(,英文1720)、《摩尔·费兰德斯》(,英文1722)、《杰克上校》(,英文1722)和《罗克萨娜》(,英文1724)等。
此外,他还发表了若干传记、游记,及几部有关经商的书。
笛福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小说之父”。
笛福的小说大多与海洋有关,小说传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格调。
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出身卑微却拥有超人的聪明才智,能在不利的环境中战服重重困难,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而获得成功。
笛福善于描写人物,他的主人公一般充满活力且不信天命。
故事情节大多由主人公自述,这样的叙事技巧让小说阅读者在阅读时倍感亲切。
其小说细节逼真,语言自然,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
第十讲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
1、讽刺统治集团内部的阴谋倾轧 小人国里复杂的权力争夺和宗教纠纷 2、对新思想和科学思潮、理性的讽刺 飞岛国的废物哲学家 飞岛国的奇特“科学研究” 慧马国的纯粹理性统治:yahoo(粗鲁、粗俗) 3、攻击英国对爱尔兰的奴役和海外殖民
(二)启蒙主义中期(18c.40s——50s):小说 成就最高 1、约翰逊(1709-1784):18世纪中后期英国
歌是英国新古典主义最高发展,把英雄双韵体推到近乎 完美的地步;代表作讽刺史诗《夺发记》
2、
(1661-1731):英国近代长篇小说奠基
人;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
3、
(1667-1745 ):讽刺艺术大师;
代表作《格列佛游记》
1、叙事文学的悠久历史 2、 的产生:18世纪城市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
(1741-1748)
1、故事情节:
a、帕美拉与B先生的引诱与被引诱 b、克拉丽莎逃婚,陷入拉夫雷斯的圈套 克拉丽莎被拉夫雷斯陷害,身心遭受重创 拉夫雷斯爱上克拉丽莎,克拉丽莎坚贞不屈
2、《帕美拉》与《克拉丽莎》在当时欧洲的影响:
a、菲尔丁的嘲弄 b、强烈的社会反响 c、狄德罗的盛赞;卢梭与歌德争相模仿
Robinson Crusoe 全 名:
《约克镇海员鲁滨逊〃克鲁索自述他的生涯及惊奇冒险;他独居美洲 海边奥龙诺克河口附近的荒岛上达28年,同舟者都于海难中丧生,鲁 滨逊〃克鲁索一人独自漂流岸上,侥幸余生;最后同样情节奇特,一 只海盗船将他从岛上救出》
新闻背景:1704年,一个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英格兰水手,因和 船长发生冲突,被遗弃在距智利海岸约500里的一个荒岛上,4年之后 获救
英国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
英国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英国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在人类文学的大花园中,似乎有一共同现象:小说作为一种散文形式的叙事文学品种,总是晚于诗歌与戏剧而产生,并且是在吸取了诗歌与戏剧养料的基础上生长发育起来的,但后来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前两者,成为各时代文学气候的主宰者。
英国的小说也是如此。
在英国的诗歌与戏剧已经硕果盈枝的文艺复兴时期,小说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英国小说是伴随着英国近代史的步伐走过来的,或者说是伴随着英国社会的现代化步伐走过来的,是现代化的历史产物。
一、发生雏形期文艺复兴至17世纪,是英国小说的发端期,是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雏形阶段,也可以说是韵文叙事文学向散文叙事文学转型的时期。
英雄史诗和骑士叙事诗(骑士传奇)与雏形期小说的血缘关系最近。
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the Anglo--Saxons)的英雄史诗《背奥武甫》(Beowulf)和关于亚瑟王圆桌骑士的骑士叙事诗,在传奇故事的叙述中表达着人的现实思想、情感与愿望,其中的故事性与现实性及叙事技巧对英国小说的产生起着最直接的催化作用。
文艺复兴初期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0--1400)的《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1362--1400)以诗歌的形式叙述现实中的人的故事,展示现实的生活画面,塑造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表达诗人个人的生活体验。
这比英雄史诗与骑士传奇更接近了小说,更具有真实感。
它可以说是一部诗体的长篇小说。
这里,诗与小说仅仅只是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步之隔。
在英国文学史上,完成诗与小说、韵文与散文这一历史转换的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大学才子派”作家约翰.黎里(John Lyly,1554?--1606)、菲利普.锡德尼(Philip Sidney,1554--1586)、罗伯特.格林(RobertGreene,1558--1592)、托马斯.纳什尔(Thomas Nashe,1567--1601)等。
为什么说英国18世纪被称为散文的世纪?
为什么说英国18世纪被称为散⽂的世纪?18世纪被称为“散⽂世纪”的⼀个原因是⼩说的兴起。
⼗⼋世纪是英国⽂学史的散⽂世纪,散⽂在这个时代是如此优美,以⾄于遮盖了诗歌的光芒。
斯威夫特是⼗⼋世纪初叶最伟⼤的散⽂家。
《格列佛游记》是每⼀个⼉童都爱不释⼿的经典作品。
书中寓含的讽刺⼒量是英国⽂学或者其他任何⽂学都⽆法企及的。
故事中没有流露半点愤怒的痕迹,也没有⼤声疾呼,语调始终是平淡的、克制的、讽刺的,只有当滑稽味道太过浓烈的时候才不免露出愚弄的味道。
《鲁滨逊漂流记》也许是流传最为⼴泛的英⽂作品,提及它就会使我们想起它的价值以及它带给我们的欢乐。
⼤部分⼩说和故事都取材于现实社会中⼈们的故事。
《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个与世隔绝的孤独者的奋⽃历程,主⼈公的英雄⽓质和⾃⼒更⽣的独⽴精神令⼈⼼⽣敬佩,这种精神是我们很少能够具备的。
笛福有着⼀种新鲜的现实主义想象⼒。
《鲁滨逊漂流记》这部⼩说是根据⼀个名位孙尔柯夫⽔⼿的⼈⽣经历写成的。
这部⼩说给⼈留下的印象是真实的,因为笛福巧妙地虚构了令⼈信服的故事情节。
如果我们回味故事的情节,我们仍旧愿意相信鲁滨逊的故事是真实的,⽆⼈岛上的沙滩脚印不是⼈为杜撰,⽽是向哥伦布发现新⼤陆⼀样的真实可信。
现实主义⼩说在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 1707-1754)的笔下得到进⼀步发展。
他的《汤姆·琼斯》(Tom Jones)故事在乡村、路途及伦敦三个不同背景下展开,向读者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风貌的全景图。
⼩说以代表⾃然本性的汤姆与代表理智、智慧的索菲娅终成眷属结尾,表达了感情要受理性节制的思想。
与菲尔丁同时代的塞缪尔·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 1689-1761)采⽤书信体创作了《帕⽶拉》(Pamela)、《克拉丽莎》(Clarissa Harlowe)。
他将视⾓投⼊年轻⼥主⼈公的内⼼深处,⼼理刻画淋漓尽致,令读者潸然泪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 1
启蒙运动 Part 1
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政治革命运动。 是为资产阶级政治革理性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为建立“理性的王国”,以唯物论、自然神论、无神论反对宗教迷信;
以自由、平等、博爱等天赋人权反对封建专制、僧侣和贵族特权。
图示
斯威夫特(1667-1745) 英国启蒙主义文 学的激进派。 《格列佛游记》(1726) 通过主人公英国 外科医生格列佛多次航海遇险的遭遇和见闻 描写,对英国现实社会进行全面的讽刺和抨 击,反映作者对美好社会向往。
图示
总之 , 18世纪英国小说的异军突起 ,并不是一个孤立、 偶然的现象 ,而是经济、政治、人们的生活方式、 生活观念诸方面综合决定的结果 ,当然 ,文学叙事传 统的影响亦是强有力的。这些方面的因素 ,加之小 说这一文体本身的优势,决定了18世纪英国小说的总 体特征 ,如对个人主义经济动因的崇拜 (如笛福的小 说 );对广泛而具体的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展示 (如菲 尔丁的 “散文滑稽史诗” );对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与伦 理的深入挖掘 (如理查逊的小说 );对人物心理细腻 而真切的描摹 (如理查逊、斯泰恩等的小说 )等。 这些特征 ,奠定了 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 格局 ,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图示
迪福之后的理查逊则用书信体的小说表达 人的真实感受,把关注的焦点从迪福式的 小说文本世界与外在生活的对位,转向了 文本世界与人的情感心理的对位,成功地 将心理分析与情感描写引进小说,从而引 领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观心理真实之 路。
图示
菲尔丁(1707-1754) 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小说常夹叙 夹议,穿插许多创作经验之谈,称自己小说“散文滑稽史诗”。被称 为“散文中的荷马”。菲尔丁最大贡献是现实主义表现。 《汤姆·琼斯》(1749)是其典范之作。小说以弃儿汤姆·琼斯与索 菲亚的爱情故事及被逐离家流浪至伦敦的经历,全景式地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门第观念,拜金主义和道德堕落 的丑恶内幕。
感谢您的关注
LOGO
18世纪英国小说的兴起
图示
在18世纪,古老的叙事文学发展成了现代意义上的 “小说”。所谓现代意义上的“小说”,除了叙事艺术、 表现技巧上的“现代化”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小说 文本所表现的内容贴近日常生活,更富真实感,能 够为更多的普通民众所接受。 ----小说理论家伊恩.瓦特
所以黑格尔称小说是“近代市民阶级 的史诗”
Part 2
流派 Part 1
现实主义
哥特式小说
感伤主义
第一,“真实”成为小 说创作的重要理念, 因而小说既成为了文 学家们反映生活、表 现生活真实感受的重 要手段与方式,也成 了普通民众观察生活 和宣泄情感的重要渠 道,成了文化传播的 的重要媒介。
图示
18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最令人注目的 是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一词 含义丰富,但在这一时期用它来指 认英国的小说,主要是因为这类小 说普遍反映现实生活,描写普通市 民,表达作家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富有真实感,从而有别于16、17世 纪雏形状态的小说和传奇故事。它 完全以一种新的面貌与姿态出现在 读者面前。
图示
“哥特式小说”兴起于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代表 作家是霍勒斯.沃尔波尔(1717--1797)。哥特式 小说是一种恐怖和鬼怪小说,注重描写怪诞紧张 的情节和不寻常的故事。如果说迪福到菲尔丁的 现实主义小说注重日常生活的真实描写,斯特恩 的感伤主义小说注重内心世界的描写,那么哥特 式小说则注重从超现实的角度叙述离奇怪幻的故 事,给人提供一种新的观察事物的视角,让事物 以一种全新的面目展现在读者眼前,表现出对18 世纪理性主义的反叛。哥特式小说采用超自然的 素材,运用意识流、现实与超现实相结合的手法, 讲述奇人、奇事、奇景、奇境,从而拓展了小说 的创作领域,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是18世纪的文学主潮。其主要特征: 1、 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 2、 具有民主性,将资产阶级及平民作为主要对象。 3、具有创新性,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4、具有现实性,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兴起原因分析
图示
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对个体生存 价值的关注呼唤着小说的诞生 二、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呼唤新 的精神食粮 三、妇女在英国小说的兴起中起到了不 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四、诸多物质条件的改善 ,亦为小说的兴 起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图示
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1713-1768)是英国感伤主义小说的代表。他 认为:“文学的主要任务是描写人的内 心世界和他变化无常的情绪。”他还说: “小说结构的基础不是逻辑性而是情感 性的原则。”他的《感伤的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1768)特别擅长于 抒发主观的感情和心理分析,把小说的 叙述对象从外部传向了人的内心世界和 心理真实。斯特恩的这种感伤主义、主 情主义笔法不仅开启了感伤主义文学的 先河,还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
深入介绍
图示
笛福(1661-1731)笛福出生伦敦小商之家。受过中等教育,参 过军,一生不断经商,精力过人,办报纸,写文章,涉及政治、经 济、文学、宗教等领域。发表了《鲁滨逊漂流记》(1719),标志 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图示
《鲁滨逊漂流记》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代 表作。是他对小说真实性的一个实践范本, 这部作品既标志着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 说的形成,也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英国小 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