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2023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选3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选3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第【1】篇〗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习。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本册教材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教材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运用和统计这四个领域来进行设计的教学的。
教材把乘法的初步认识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更加重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从体验生活中连加现象到体验同数连加现象,逐步引导学生体验,加大了学生的体验过程,为学生学习乘法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
教材富于童趣,渗透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例如: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乘法的.认识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表内乘法(二)更是从学生身边的剪纸、做沙包、折纸飞机和做中华结这些学生熟悉的制作引入学习的。
本册教材空间较大,其中的两个创新点很有特色,把同数连加的写法,写成乘法算式;用加法算乘法,改用口诀计算乘法这样计算起来就很简便。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班级情况分析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篇写好教学计划是可以让我们的教学任务更加顺利地开展的,一份优质的教学计划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积极性,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
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
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
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23页教学目标: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评价方案设计:1、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连一连”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通过学生对“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
(板书:动物聚会)二、问题探究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要求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3=9(只)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
会读、写乘法算式;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活动(一):火车上坐了多少人?4+4+4+4+4+4=24(人)4×6=24(人)或6×4=24(人)要求:(与活动一相同)活动(二):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3×3=9(人)或3×3=9(人)要求:(与活动一相同)活动(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1+2+3=6(人)质疑: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①3+3=6(人)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②2+2+2=6(人)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三、巩固应用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七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七篇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身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不错的思维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三.学习准备:ppt课件四.学习过程活动一: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活动二.教学新课。
让学生学会用自身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流程: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明确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说一说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3)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
进行并汇报。
学习卡一:一共花多少钱?用加法计算算式:20xx+1000=()1.交流算法()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先自身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
算式是:20xx-1000=()()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3.完成“做一做”,第1题活动三:1.你能用80、50、130这三个数写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吗?学习卡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0+50=13050+80=130130-80=50130-50=802.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学习卡三:900+600=9000+6000=1500-600=1500-600=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3.完成“做一做”,第2题4.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202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202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02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
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他们摸到的是几只大象吗?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他们分别是从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大象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是从大象的哪一个位置所看到的图形?(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师:四个盲人因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说成了萝卜,扇子、柱子和绳子。
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二、观察物体,顺思导学1、确定方位。
师:下面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位新成员——储钱罐,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它们分别坐在你们位置的中央。
下面请坐在储钱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挥挥手;请坐在储钱罐后面的小朋友挥挥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储钱罐的前后左右。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般包括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感受“平均分”与实际⽣活的联系,培养学⽣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法。
2、掌握平均分的⽅法。
教学准备: 各种⾷物若⼲。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实际操作 (1)今天⽼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礼物。
⽼师要送给你们。
分发每⼩组⼀袋,请动⼿把糖果分给⼩组⾥的每⼀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组动⼿操作 (3)各⼩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朋友观察各⼩组分糖果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观察汇报。
⽣1有些⼩组分得⼀样多。
⽣2有些⼩组⼀⼈分得⼀个。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取名。
3、出⽰课题 师:⼩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教师(板书课题) 师:⼩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提问:刚才不是平均分的⼩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交流、汇报 让学⽣在分糖果的情境中⾃主发现平均分。
尊重学⽣的学习⾃主性、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认识平均分。
⼆、动⼿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种分法? (1)论分配⽅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课本1页至第3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以及练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并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和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并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研究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1.教学例11) 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刻度线,尺子的左端从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2) 认识几厘米教师问: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2.教学例2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4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4篇)篇一: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篇一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1、表内除法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4、量的计量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继续探索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第 1 页数列。
6、解决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
(二)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三)统计(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
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
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第 2 页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估算 教学⽬标: 1、使学⽣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法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算下⾯各题: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1 1×50 2、求下⾯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选择⼏个数说⼀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 305×6 485×3 182×5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例2图:请学⽣仔细观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道题:⼤会堂⾥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
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法。
(1)请学⽣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法。
引出算式:18×2222×18 (2)⼩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法。
⽅法⼀:18≈20 22≈20 20×20=400 ⽅法⼆:18≈20 22×20=440 ⽅法三:22≈20 18×20=360 (4)⽐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运⽤估算⽅法解决问题。
有⼀本书,它其中的⼀页有23⾏,每⾏约有22个字。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新年的钟声敲响)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
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板书:秒(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4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4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2及练习二十四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找出较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组合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师:今天,喜羊羊要来考考你们,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呀?(课件出示)师:喜羊羊手里拿了两张数字卡片23,这两张卡片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师:这是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有序的排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组合。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学生用数字卡片组成的两位数。
小组讨论:如果把每个两位数中两个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加起来,得到的和分别是多少?会有几种情况呢?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每个两位数中两个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加起来,得到的和都是5,只有一种情况。
教师小结:因为是求两张数字卡片的和,两个数字互相调换位置的和是不变的,所以得数只有一种结果,这种跟位置无关的方式叫“组合”。
2.密码箱的奥秘(学习例2)。
老村长给了喜羊羊一个密码箱,里面有很重要的东西,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课件出示例2)同桌合作。
在动手操作之前向学生提出要求:一个同学摆,一个同学记录,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做得较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
3.学生汇报方法和结果。
方法:列表的方法。
连线的方法。
结果:①12;②14;③16。
大家真棒,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3种不同的结果,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喜欢的方法)4.比较排列和组合(1)让学生从5、7、9中任意选出2个,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进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 使学生参与合作沟通的学习活动,培育乐观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宠爱看运动会吗?咱们今日再去看一场特别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认真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与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竞赛工程?【说明:创设学生宠爱的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便于学生主动觉察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认知根底与本课教学目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合作沟通,解决问题1. 尝试统计,觉察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刚提出了很多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一起数一数,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这样的统计表里〔拿出课前发给学生的空白表格〕。
反响,组织学生呈现沟通自己的统计表,如:狗猴长跑5只6只8只狗兔猴跳高长跑一共5只2只6只5只8只13只反响:先请完成第一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统计了哪些动物的数量?是怎样想的?提问:他统计的动物的数量对吗?这张表格有问题吗?〔动物的数量是对的,但从他的统计结果中看不清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反响:我们再请完成其次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统计的,怎样想的?提问:他统计的结果对吗?你认为他的这张表格怎么样?有没有问题?〔学生可能认为这样统计是对的〕激疑:我们来看这里〔指表中的一共13只〕,一共是有13只动物吗?不对吧,我怎么觉得是26只呢?咱们一起算一算,好吗?〔把统计表里的几个数都加起来,算出结果是26只〕学生会提出算动物一共有多少只,不能把狗、兔、猴的只数与跳高、长跑的动物只数相加,由于参与跳高和长跑竞赛的动物中就有狗、兔、猴,这样加就加重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7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7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
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24÷6= 想:( )六二十四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
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计划五篇

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计划精选五篇学习方案,可以根据提交目的分成两类,给大使馆申请签证用的,或给学校申请录用用的。
用来申请学校的学习方案从本质上讲和个人陈述是统一类型的文书,关于学校申请类的学习方案可以参考个人陈述方面的文章,本文主要先容提交大使馆签证用的学习方案。
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二班级同学数学学习方案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二班级同学数学学习方案1一、指导思想:通过总学习,使同学获得的学问更加巩固,计算力量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力争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重难点:重点:100以内数的熟悉及加减法计算。
难点:人民币的熟悉。
三、学习内容:按学问的版块整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六大版块。
1、熟悉图形。
同学需要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且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
难点在长方形与平行四边的区分。
(1课时)2、“分类与整理”的学习。
着重学习象形统计图和简洁统计表。
(1课时)3.“100以内的数”的学习。
着重学习100以内数的挨次、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
学习时,可以引导同学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
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学习。
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洁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一说,渐渐培育同学学习的自信念。
(1课时)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学习:一是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二是用计算解决简洁的问题。
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
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同学应娴熟把握。
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娴熟。
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同学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对于计算方法,允许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习时,可以先让同学计算。
计算后,可以分小组争论,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2024年二年级数学的工作教学计划例文(五篇)

2024年二年级数学的工作教学计划例文1. 学生将理解并掌握计数单位“百”和“千”,理解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能准确读写万以内的数,并比较其大小。
2. 学生将能口算两位数与两位数之间的加减,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能进行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进行实际情境中的估计。
3. 学生将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能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4. 学生将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识别小括号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5. 学生将能辨认锐角和钝角,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平移。
6. 学生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基本的质量观念,理解千克与克的换算关系。
7. 学生将了解统计的基本意义,能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数据进行基本的分析。
8. 学生将能发现和探索图形或数列中的规律,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对数学美的感知。
9. 学生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养成认真作业和整洁书写的习惯。
10. 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策略:1. 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2. 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发挥其独特优势,挖掘其潜能。
4. 复习时聚焦“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进行知识整合。
5. 随时收集错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强化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课时安排:第一阶段:专题复习(6课时)1. 长度单位与测量2. 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 表内乘法4. 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5. 数学广角6. 问题解决第二阶段:综合复习(8课时)通过完成往年的期末试题,查找知识盲点,积累错题集。
第三阶段:错题复习(4课时)汇总错题,进行对比分析,强化理解。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0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0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
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复习克和千克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路径和步骤,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基础,能够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30页练习六。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特点,会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预习作业:1、花儿后面藏着几?6÷2 12÷3 20÷4 10÷2 18÷618÷6 20÷5 24÷6 25÷5 12÷22、有9个■,每3为一堆,可以摆几堆?有24个■,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几个?有12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3 个。
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1、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句口2、列式:9÷3=3 24÷6=4 12÷4=3二、解决问题练习1、第29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①请学生观察情景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②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的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一部题。
③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小刺猬要运走12个苹果,每次运3个,要运几次?12÷3=4(次)2、当小刺猬把水果运回家时,发现家里来了3个客人,它们送了很多萝卜给小刺猬。
小刺猬想: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人得几个?12÷3=4(个)3、小兔对刺猬说:30根萝卜,每筐装5个。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可以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展统计。
2、才能目的:可以运用统计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展整理。
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
3、情感目的:认识到统计的价值,感受到统计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可以使用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展分类统计。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老师:“今天是孙老师第一天给同学们上课,孙老师非常快乐,你们能告诉老师今天与老师合作的同学有几个吗?”(学生数,并答复:“30个”)老师:“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有几个?”(学生数,答复:“男生有15个,女生有15个)老师:“同学们数的真认真,老师把我们的30位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今天八个小组进展一个比赛,看哪个小组表现得好,就得老师手中的金星,本节课得星最多的将是我们的小擂主。
”二、导入老师:“如今我们这儿的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可是在美丽的海南岛却非常温暖,大家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到哪里的海滨浴场游览一下?”生:“想。
”三、新授1、初次接触师:“大家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片)老师:“来到美丽的海南岛,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答复)老师:“同学们观察的真是太仔细了,如今你能不能将海滨浴场的游人按照性别,也就是男、女进展分类,数一数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学生开场动手数,并汇报)老师:“我们一起验证一下。
”(老师指,学生一起数)老师:“男的有15人,女的有14人,那么合计,也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呢?”(学生答复:“29人”)老师:“同学们数的真是太仔细了,那你能不能把这些数据填在这样的表格中?”(老师出示幻灯片)老师:“好,拿出表1,开场填,看谁填的好,填的准。
”(学生填表1)老师:“那位同学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学生展示)老师:“这位同学真英勇,我们给他鼓励一下,哪位同学再上来展示一下?”(随时加星)老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了,刚刚我们用的这种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统计,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Mathematics teaching plan for grade two of primary school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
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2 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乘法算中各部分的名称的认识。
教学准备:彩球图、小鸭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
2+2+2= 3+3+3= 4+4= 5+5+5+5=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请一人口说答案。
2.让学生观察各个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教师:像这样几个相同数连加,我们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的新知识乘法。
(教师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彩球图
依次出示3束气球圈,出示一束时,教师问:一束有几个气球?(5个)
再出示一束时,问:有几个5?(2个5)
当出示第三束时,问:现在共有几个5?(3个5)
要求3束共有多少个气球?用加法和乘法分别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2人一组进行讨论。
教师把学生讨论的`结果出示:(用加法算:5+5+5=15,用乘法算:53=15或35=15。
)列完算式,让学生把乘法算式读一遍。
(2)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因数因数积(边板书边跟老师齐读并牢记)
教学例3
出示小鸭图
指导学生看清图意,明确求一共有几只小鸭?
要求用两种方法求,指名一学生板演。
校对答案。
体会并小结:用乘法算式表示简便!
三.练习巩固
做一做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桌校对。
2.练习九第5题
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1)两人各选1小题,独立完成。
(2)互说图表示的意思和算式的意义。
练习九第6题
写出乘法算式,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读出乘法算式。
3.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并个别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文字题:(1)3个8相加,和是多少?
(2)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3)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多少?
要求,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
练习九第十一题
指导学生看清图意,以72为例解释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这样做?
四.作业:
1 练习九第9、10题
2.《随堂练习》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