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改善读后感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读后感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5ac00f9ff00bed5b8f31d5f.png)
第六章:数学计算的误区
销售价格-成本价格=利润(1) 利润=销售价格-成本价格(2) 销售价格=成本价格+利润(3)
按照数学计算的角度看左图中三 个公式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等式 两边的变量位置的变化,但是对 于企业销售来说,它们表达的意 思却大相径庭了。
首先看式(3),表达的意思是成本价格与利润之和等于销售价格,如果 想获得高的利润就要提高销售价格或者说如果成本增加了就要提高销售 价格,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销售模式,完全与精益思想的核心相违背。 再看式(2),以利润为核心的理念,无论生产成本多么低,也不如通过 增加附加价值、生产高级产品提高利润来得快,为了获利,就应该走高 端产品路线。最后看式(1),方向是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如何决定销售 价格,这就需要想尽办法去降低成本价格,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对 生产中的工序进行改善,使之利润达到最大化。
图2-1
按照人类正常的思维方式,说出来的话有 一半左右的错误,最明显的就是视觉错误, 如图2-1,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左边直立 的一条线比较长,横放的一条线比较短。 但如果把它们放平后,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把自己的想法执行 落实下去,需要强有力的说服力,如何使 你的话有说服力,就需要你的观念是正确 的,一旦出现错误,要坦然面对,谦虚改 正。
第五章:潜藏在常识中的错误
图中的两根线段在你的视觉中长 度一样吗?很多事情只用眼睛看 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个世界上, 不尝试着做就不能够弄明白的事 情很多。很多事情都是尝试着做 了之后才发现结果出乎意料,事 实恰恰相反,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对于被眼睛所欺骗的视觉错误,只要尝试一下就很容易理解,并很容 易被对方接受;但是对头脑中固有的错觉,也就是在头脑中形成的那 些并非正确的思维方式,就很难辨别孰是孰非了。有些错觉潜藏在常 识中,于是才能让人们把它当成一般规律去做,就像我们大多数管理 者和一线的工人一样,都被禁锢在错觉之中,认为现行的做法是最科 学的,或者不认为是最好的,也觉得别无选择,这就是被常识化了的 做法;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君子豹变”、“过则勿惮改”,需要“不 拘泥于常识”地去思考问题,要从常识中跳出来看问题,才能将执着 的信念坚持到底。
现场改善读后感(5篇)
![现场改善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8049f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5.png)
现场改善读后感(5篇)现场改善读后感1读过许多精益管理类的书籍,还是被《现场改善》书中的精益思想所触动,感想颇深。
金井正明是鼎鼎大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在书中解释了如何运用常识性、低本钱方法管理现场,也就是将常识付诸实践,正是此书的精髓。
有些管理者本来可以用常识性、低本钱方法解决问题,却常常尝试应用各种冗杂的工具和技术并花费太多的精力用于"传授"学问,而忽视了从由常识、自律、秩序和经济性等驱动的基本价值体系中进行团队学习。
通过这本书,学习优秀的管理者在追求"精益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努力带着整个公司去学习这些价值观,实现现场改善,从而实现本钱降低、质量改良以及客户满足度提升。
现场改善的目标是什么?认为,在质量、本钱等主要的目标中,质量永久应当被放在第一位。
无论提出的价格和交付条对客户说多么有吸引力,假如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的质量不佳,公司就不行能赢得竞争。
这也印证了在线总部全面推动"品质领先"战略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服务品质是我们公司的生命线,以客户为中心,推动服务质量责任制,狠抓人员解决问题力量的提升,夯实投诉运营基础,全面深化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做优10086热线服务,打造优势服务窗口形象和口碑,打造"品质领先"新局面。
现场改善的原则是什么?强调,企业要维持一个稳定而有长远目光的改善方面,公司里的每个人都必需一起努力,遵循现场改善三个最基本的法则:环境维持、铺张消退、标准化。
环境维持是好管理不行缺少的成分,借由环境维持,使员工从学习到实践到自律。
没有自律的员工,就不行能供应质量良好的产品和服务给客户。
标准化,维持标准是在每一个工序上保证质量和防止错误发生的方法,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制定严谨的服务规范、明晰的流程制度,并要求全部员工按规范执行的缘由。
铺张即是指不能制造附加价值的全部行为,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去现场,观看话务员接线的状况,发觉铺张,然后实行行动消退它。
现场改善第四章读后感标准
![现场改善第四章读后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04b813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2.png)
现场改善第四章读后感标准After reading Chapter Four of the "On-site Improvement", I am truly inspired by the dedication and passion shown by the characters in their pursuit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d and the relentless effort they put in to overcome them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me. The book not only provides a glimpse into the world of on-site improvement, but also instills a sense of determination and perseverance in the readers.读完《现场改善》第四章,我对书中人物们在持续改善中所展现的奉献和激情深为感动。
他们面临的挑战以及为克服挑战不懈努力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不仅让人们一窥现场改善的世界,而且也给读者灌输了一种决心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The author's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the various improvement activit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outcomes provided me wit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ie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on-site improvement. It made me realize that on-site improvement requires not only technical expertise, but also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a strong sense of teamwork.作者对各种改善活动以及相应结果的详细描述使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现场改善过程中的复杂性。
《低成本管理办法——现场改善》
![《低成本管理办法——现场改善》](https://img.taocdn.com/s3/m/066dab3919e8b8f67d1cb9b8.png)
《低成本管理办法——现场改善》所谓低成本管理方法,不是仅限于探讨如何降低成本的,而是一种费用较低的管理方法,现场改善即是一种。
现场改善管理起源于日本,已被公认是一种主要的管理观念。
“改善”,意指持续不断地改进,它的步线是一小步一小步,阶梯式的,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它会带来戏剧性的重大成果。
“改善”与创新不同,创新是一触即发式,令人瞩目,感受到实质的成果,但它的成果经常有争议,“改善”是运用常识的方法及低成本的“改善”手法,即能确保阶梯式的持续进步。
它还是一种低风险方式。
因为在改善的过程中,如果发觉有不妥当之处,管理人员随时都可回复到原来的工作方法,而无需耗费大成本。
一〃现场改善要遵循pdca循环/sdca循环;在“改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计划──执行──核查──处置,即pdca循环,以此作为改善持续运作的工具,以达成“维持标准”和“改进标准”的目标。
“计划”是指建立改善的目标。
“执行”是指依计划推行。
“核查”是指确认是否按计划的进度在实行,以及是否达成预定的计划。
“处置”是指新作业程序的实施及标准化。
以防止原来的问题再次发生,或者是再设定新的改进目标。
pdca不断地在循环。
一旦达到改善的目标,改善后的现状便随即成为下一个改善的目标。
pdca的意义就是永远不满足现状,因为员工通常较喜欢停留在现状,而不会主动去改善。
所以管理人员必须持续不断地设定新的挑战目标,以带动pdca循环。
任何一个新的工作流程,在初期都是呈不稳定状态。
开始进行pdca改善时,必须先将任何现有的流程稳定下来,此一稳定的过程称之为:标准化──执行──查核处置,即sdca循环。
在当前的流程里,每当发生异常时,便必须反问自己下列问题:是否因为没有标准而发生的。
是否因为没有遵守标准而发生的。
或者因为标准不适当而发生的。
唯有建立了标准,并且确实遵守,以将当前的流程稳定下来,才能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
二、主要的改善活动1〃及时生产方式。
及时生产方式的目的是要消除各种没有附加价值的动作和程序,同时达成一个去芜存菁的生产体系,以便更具弹性地去适应顾客的需求变化。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读后感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2aafbb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a.png)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读后感《现场改善》一书是一本关于管理的经典著作,作者史蒂文·B·莱罗克和詹姆斯·P·沼宁根据他们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著名的现场改善方法,详细介绍了现场改善的实施步骤和管理方法。
这本书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成为了很多企业管理者和管理咨询师的必读书籍。
《现场改善》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改善方法。
莱罗克和沼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现场改善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改善活动的准备、执行和持续改进。
他们认为通过现场改善,可以使企业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标,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现场改善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要想实现长期的效益,需要通过持续的观察、分析和改进,不断地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
其次,现场改善需要全员参与和团队合作。
只有通过全员的努力和合作,才能解决问题、改进流程,达成共同的目标。
最后,现场改善需要有系统的方法和工具支持。
只有有序、有计划地进行改善活动,才能取得长期的效益。
另外,我认为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压力。
通过现场改善,可以降低浪费,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与此同时,现场改善还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在我所在的企业,我们也正在积极推行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
通过员工的广泛参与和团队的合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且取得了一些改善的经验。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如何引导员工参与和如何克服惯性思维。
通过阅读《现场改善》,我得到了一些启发和帮助,明确了我们下一步需要采取的行动和策略。
总的来说,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持续的改进和优化,可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现场改善读后感
![现场改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0316de0ba0d4a7302763af0.png)
现场改善读后感从2007年工作以来,就开始接触现场改善,但都是针对一些具体的案例,从来没有像《现场改善》这本书这么系统,详细的来介绍现场该如何改善。
2016年是东风新汽艰难的一年,也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我们提出了以“三个中心”作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其中就将现场改善作为重要的一环。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现场改善的看法吧:现场改善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现场的改善,包含了两次含义一层是现场,另一层就是改善。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照应。
现场就好比我们工作的场地,不管是一线工人,还是高管总工,都有自己的一个现场,只不过是场地不一样罢了。
而改善则是我们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改善进行的越深,则对我们的工作认识和理解的越深。
现场改善具有一定的环境性。
改善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保证,是良好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现场改善必须要从最基础做起,最基础的就是5S,虽然从表面上看5S和我们的工作不怎么相干,但是5S却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奠基,通过5S管理可以使得我们的现场整洁,养成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此同时可以使得我们的安全管理很好的落实,5S是现场管理的重要一环。
现场改善具有一定的成本性。
在企业生产中,如何低成本运营是一个企业能否产生更多利润的关键,要想把一个企业做好,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必须要消除浪费。
结合七大浪费和企业家的十二把财务砍刀,使得我们杜绝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把每一份资金都用到企业需要的地方去。
现场改善必须要坚持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是一个企业能否做到同质的重要保证。
当然标准化并不仅仅指生产标准化,还包括我们管理的标准化,生产的标准化可以使得我们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而管理的标准化可以使得我们更规范,效率更高。
现场改善要有一颗改善的心。
改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改善,那只是改善的起点。
改善的延续是为了更好的支持生产,而改善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人都有一颗改善的心,人人都在改善。
当然改善不分大小,只要是改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只不过是释放的时间和延续性不一样罢了。
现场改善全面生产维护,读后感
![现场改善全面生产维护,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31b0f4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4.png)
现场改善全面生产维护,读后感I. English Response:Improving overall production maintenance on-site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smooth operations and minimizing downtime. It involves a combination of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redictive maintenance, and reactive maintenance to keep equipment and machinery running efficiently.One key aspect of on-site improvement is implementing a proactive maintenance schedule. This includes regular inspections, lubric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equipment to prevent breakdowns and extend the lifespan of machinery. For example, at my previous job in a manufacturing plant, we had a strict maintenance schedule for our productionline machines. By regularly checking and servicing the machines, we were able to avoid unexpected breakdowns and costly repairs.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in on-site improvement is training and empowering maintenance staff. Providing proper training on equipment operation, maintenance procedures, and safety protocols can help prevent accidents and ensure that maintenance tasks are carried out effectively. For instance, at a construction site I worked on, we had regular safety training sessions for all maintenance staff to ensure they were up to date on the latest safety regulations and best practices.Furthermore, utilizing technology such as predictive maintenance software can help identify potential issues before they escalate into major problems. By analyzing data and trends, maintenance teams can schedule repairs and replacements proactively, saving time and money in the long run. In my current role at a technology company, we use predictive maintenance software to monitor the performance of our servers and network equipment. This has helped us identify and address issues before they impact our operations.In conclusion, improving overall production maintenanceon-site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proactive maintenance, training, and technology. By implementing these strategies, companies can reduce downtime, increase efficiency,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ir bottom line.II. 中文回答:现场改善全面生产维护对于确保运营顺畅,减少停机时间至关重要。
现场改善读后感
![现场改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0dbdc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e.png)
现场改善读后感《现场改善》读后感。
《现场改善》是一本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亚历克斯·费尔南德斯所著的管理学经典之作。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书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在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故事,向读者展示了现场改善的重要性和方法。
本书不仅对企业管理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普通读者有着启发和帮助。
下面我将就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和思想进行一些个人的感悟和思考。
首先,书中强调了现场改善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管理者应该更加关注现场,而不是只停留在办公室里制定计划和策略。
只有深入到现场,才能真正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实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一观点让我深有感触。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问题的真相往往是隐藏在现场的一些细节之中。
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表面,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因此,现场改善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书中提出了一些现场改善的方法和技巧。
作者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团队的努力和合作,才能真正实现现场改善。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比如5S、PDCA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实现现场改善。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素质。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持续改善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现场改善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
这一观点让我深有共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只有不断地改善和完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才能不被淘汰。
因此,持续改善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现场改善》,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现场改善的重要性和方法。
这本书不仅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同时也对普通读者有着启发和帮助。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一定能够在现场改善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现场改善第六章浪费读后感
![现场改善第六章浪费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5dd6c3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1.png)
现场改善第六章浪费读后感
《<现场改善第六章浪费>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现场改善》这本书的第六章——浪费。
哎呀,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在这一章里,它讲了好多关于浪费的事儿。
就好像我们平时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玩玩橡皮,一会儿又看看窗外,这时间不就浪费掉了吗?这不就跟工厂里那些不必要的操作一样嘛!
书里说,浪费可不只是让东西用不了,还包括做了没用的事儿。
比如说,生产线上生产了太多卖不出去的产品,这难道不是浪费?这就好比我准备了一堆零食,结果发现自己根本吃不完,最后都放坏了,多可惜呀!
我还想到了我们在学校打扫卫生的时候。
有时候大家扫完地,拖把就随便扔在一边,水也不关好。
这水一直流,不也是浪费吗?这就像我们的零花钱,要是不珍惜,随便乱花,很快就没啦!
我跟我的小伙伴们讨论这个的时候,小明就说:“那要是大家都能注意不浪费,是不是能做更多有用的事儿啦?”小红也点头说:“对呀对呀,就像我们考试的时候,认真答题,不浪费时间,就能考个好成绩!”我也忍不住说:“那我们以后可得注意啦,不能浪费东西!”
想想看,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这些浪费,那会是什么样呢?是不是就像我们的书包变得整整齐齐,找东西一下子就能找到,特别方便?是不是就像我们的课堂,大家都专心听讲,学知识特别快?
再看看那些大工厂,如果都能减少浪费,那得节省多少资源,赚更多的钱呀!这就跟我们存压岁钱一样,一点一点攒起来,就能买自己喜欢的大玩具啦!
读了这一章,我明白了浪费真的不好。
我们得像珍惜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珍惜每一样东西,每一点时间。
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它们浪费掉。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让浪费远离我们的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美好,不是吗?。
现场改善第八章可视化管理读后感
![现场改善第八章可视化管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5b77df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08.png)
现场改善第八章可视化管理读后感读完现场改善第八章的可视化管理,就像突然被人塞了一把超酷的管理魔法棒。
这一章节让我深刻意识到可视化管理可不是简单地贴贴标签、画画图表那么简单,它简直是给混乱的现场管理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以前我觉得管理嘛,就是各种规章制度、口头传达,但可视化管理就像是无声的大喇叭,把所有需要传达的信息都明明白白地展示出来。
比如说,在工厂里,那些不同颜色标记的管道,就像给每个管道都穿上了代表身份的衣服,工人一眼就能知道哪条管道是干嘛的,避免了那种可能出现的乌龙操作,就像你不会把酱油当成醋来用一样。
而且那些在工作区域摆放得整整齐齐、并且有明确标识的工具,就像是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各就各位,工人想找什么工具的时候,就像将军点名一样,一下子就能找到。
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让整个工作流程变得超级顺滑,就像在冰面上滑滑梯一样。
可视化管理还像是一个公平的裁判。
在衡量工作进度、质量标准这些方面,通过可视化的图表、看板,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谁做得好,谁还需要加油。
这可不像那种暗箱操作的评判,所有的标准和结果都赤裸裸地摆在那里,让每个人都心服口服。
而且这也能激发大家的竞争意识呢,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比赛,大家都想让自己负责的那块看板看起来更漂亮、数据更亮眼。
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可视化管理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小助手。
新员工不用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问别人这个怎么做、那个在哪里了。
一进入工作环境,就像进入了一个自带导航的地方,所有的信息都在那里等着他去发现。
这对于老员工也很友好啊,他们不用再花费精力去解释一些基础的东西,可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上。
不过呢,要做好可视化管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就像装修房子一样,不是随便贴几块瓷砖就好看了,得精心规划每个可视化元素的位置、颜色、大小等等。
而且要保证这些可视化的东西是准确、及时更新的,要是一个进度表上的数据还是上个星期的,那就不是帮忙,而是捣乱了。
总的来说,这一章的可视化管理让我看到了一种充满活力和秩序的现场管理方式。
现场改善学习心得范本
![现场改善学习心得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25be4c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0.png)
现场改善学习心得范本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挑战。
作为一名工程师,我深感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因此,我报名参加了一次名为“现场改善”的学习活动。
在这次学习中,我系统地学习了现场改善的方法和技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此,我将分享我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现场改善的方法和技能,我深刻地认识到现场改善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法。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常常遇到一些问题,但往往只是采取临时的解决办法,没有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
而通过学习现场改善,我知道了解决问题有一个科学的方法:确定问题,找寻原因,制定对策,执行并检查。
只有通过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达到真正的改善效果。
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使我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系统性,不再满足于临时应付问题。
其次,学习现场改善让我意识到,改善不仅仅是个人的行动,更是一个团队的活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参与了一些小组活动,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现场改善的实践。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团队合作不仅可以让我们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互相学习和成长。
通过学习现场改善,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协调,这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次,通过学习现场改善,我深刻地认识到改善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常常认为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改善了。
但是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改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
在现场改善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只有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才能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和优秀。
学习现场改善培养了我的耐心和毅力,使我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最后,通过学习现场改善,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现场改善读后感
![现场改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e66d2f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7.png)
现场改善读后感《现场改善》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漫画书,通过故事情节和精细的插图,向读者展示了现场改善的重要性和方法。
这本书不仅适合管理者和工程师,也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在书中,主人公小松和他的同事们在一个制造车间工作,面临了生产效率低下、质量问题和浪费等各种问题。
在他们的主管的引导下,小松开始学习现场改善的思维和方法,并与同事们一起尝试改善工作环境和流程。
通过多次实践和改进,小松和他的团队成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工作流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漫画的形式,这本书生动地展示了现场改善的核心理念,即聚焦问题、寻找原因和持续改进。
对于管理者来说,聚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书中,主管通过提问和观察,引导小松和他的团队深入分析问题,找到了造成问题的真正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告诉读者,要想解决问题,首先需要正确地定义问题,然后通过方法和团队的努力找到解决方案。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通过连续改进的过程,小松和他的团队逐步完善了工作环境和流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个故事给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改善工作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改进,才能实现真正的现场改善。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简单明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插图。
作者将复杂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情节,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
同时,精细的插图也为读者提供了更直观的理解和学习体验。
与传统的管理类书籍相比,这本漫画书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参与度,让人更容易吸收和应用书中的知识。
总的来说,《现场改善》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漫画书,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精细的插图,向读者展示了现场改善的重要性和方法。
无论是管理者、工程师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管理知识和技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现场改善不仅是企业持续改进的核心方法,也是每个人都可以运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工具。
现场改善第四章读后感标准
![现场改善第四章读后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49d8e9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02.png)
现场改善第四章读后感标准在这一章里啊,我感觉就像是在看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
书里讲的那些关于改善现场的东西,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室。
我们的教室就像一个小小的“现场”。
比如说,书里提到要让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
我就想到我们教室的图书角。
以前啊,图书角的书总是乱七八糟的,大家想找本书看可费劲了。
有的书横七竖八地躺着,有的还掉到地上被踩脏了。
这就和书里说的那种杂乱无章的现场一样。
后来呢,我们班的几个同学一起把图书角整理了一下。
他们按照书的种类分好,还做了小标签。
现在呀,我们找书可方便了,一眼就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书在哪。
这就是一种小小的改善,就像书里说的,把东西整理好,效率就提高了。
还有啊,书里说要注意细节。
这让我想起我们打扫教室卫生的时候。
以前我们擦黑板只擦中间那块大的地方,黑板的边边角角总是黑乎乎的。
有一次老师提醒我们要注意这些小细节。
从那以后,我们擦黑板的时候就会把边边角角也擦得干干净净。
整个黑板看起来就特别舒服,我们上课的时候看着干净的黑板,心情都变好了呢。
这也是一种改善,从一个小小的细节入手,让整个教室这个“小现场”变得更好。
我从这一章还学到了要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一样,有时候会遇到难题。
我们不能就这么不管它,而是要像在改善现场一样,去找出这个难题的关键所在,然后想办法解决它。
比如说有一次我们遇到一道很难的数学应用题,好多同学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有个同学就特别细心,他把题目里的每一个条件都列出来,然后慢慢地分析,最后找到了答案。
这就和在现场改善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道理呀。
读了这一章,我知道了不管是在我们的小教室,还是在更大的地方,都要不断地去改善。
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可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美好。
我以后也要像书里说的那样,多去发现身边可以改善的地方,做一个小小的改善者呢。
制造现场5s行动手册读后感
![制造现场5s行动手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b3d1b4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7.png)
制造现场5s行动手册读后感【原创版2篇】目录(篇1)一、引言1.简述阅读《制造现场 5S 行动手册》的感受2.介绍 5S 管理的概念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二、5S 管理的五个阶段1.整理2.整顿3.清扫4.清洁5.素养三、实施 5S 管理的好处1.提高生产效率2.提升产品质量3.保障员工安全4.降低生产成本5.提升企业形象四、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5S 管理的经验分享1.制定详细的 5S 行动计划2.建立完善的 5S 管理制度3.举办 5S 知识培训和实践活动4.鼓励员工积极参与 5S 管理5.定期检查和评估 5S 管理效果五、总结1.重申 5S 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2.呼吁企业积极推行 5S 管理正文(篇1)一、引言最近,我阅读了《制造现场 5S 行动手册》,深感 5S 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现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5S 管理是一种源于日本的现场管理方法,它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五个阶段,目的是通过改善现场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5S 管理的五个阶段1.整理:整理是指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将非必需品清理出去,为生产流程提供足够的空间。
2.整顿:整顿是指对必需品进行合理摆放,明确标示物品的名称、用途和数量,以便于查找和取用。
3.清扫:清扫是指对现场进行全面的清洁工作,包括设备、工具、地面等,以确保现场环境的整洁。
4.清洁:清洁是指对现场进行日常维护,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
5.素养:素养是指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包括遵守纪律、积极主动、团队合作、持续改进等,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实施 5S 管理的好处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整理和整顿,可以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提高生产流程的顺畅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清扫和清洁,可以确保生产环境的整洁,减少因环境污染导致的质量问题,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低成本管理方法-读后感
![低成本管理方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9ed797d168884868762d6fc.png)
学习感言
原来管理的起点来自于现场改善 打开了工作的思路 明白了领导不厌其烦的培训,检查的用意 从中学习的方法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现场改善的方法-人员改善
通过提案建议制度及质量圈,来证明员工 是否在积极的参与改善及管理阶层是否已 建立起改善机构 通过提案建议制度实现员工与上司,员工 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现场改善的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员改善
提案建议的内容 使工作更容易 能排除单调的工作 能排除不方便的工作 使工作更安全 使工作更有生产力 改进产品质量 节省时间及成本
现场改善的方法
人员是现场改善的基础 5S创造了有效的工作环境 标准化是确保质量的最好方法,也是工作 上最节省成本的方法 削除了浪费,实现利润最大化
现场改善的方法-人员改善
创造学习的氛围,给予现场人员实践及演 练的机会 通过实践及演练转变人员的思想
现场改善的方法-人员改善
现场人员改善的基本原则: 1.抛弃传统的固定的生产思想 2.思考如何做下去,而不是为何不能做 3.不要寻找借口,从质疑现行的做法开始 4.不要等待十全十美,即使只有50分的成功也要立即动手 5.立即改正错误 6.不要花费金钱改善 7.碰到困难时才会蹦出智慧的火花 8.问5次为什么,找出原因 9.记住:改善机会是无止境的
现场改善的方法-人员改善
培养人员自律的习惯 可视化管理 制定目标 发挥现场督导人员及现场经理的作用
1. 2. 3.
现场改善的方法-5S
1. 整理(Seiri) 将现场里需要与不需要的东西,区 别出来。并将后者处理掉 2. 整顿(Seiton) 将整理后需要的东西,安排成为 有秩序的状态 3. 清扫(Seiso) 保持机器及工作环境的干净。 4. 清洁(Seiketsu) 延伸干净的概念至自己本身, 并且持续执行上述3个步骤。 5. 教养(Shitsuke) 以设立目标的方式,来建立自 律以及养成从事5S的习惯。
现场改善读后感
![现场改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363894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0.png)
现场改善读后感《现场改善》一书是由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所著,是一本以现代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小说。
小说以一个普通上班族的视角,描述了他在城市中的种种遭遇和心理感受,以及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通过主人公的视角,作者揭示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许多现实问题,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所面临的心理挑战。
小说以其真实的写实风格和深刻的内心描写,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小说中,主人公在现代都市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工作上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等等。
这些问题和挑战无疑也是现代都市生活中许多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通过主人公的视角,作者将这些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主人公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
同时,他也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他觉得自己似乎没有办法从这些问题和挑战中找到出路。
这种心理状态也是现代都市生活中许多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他们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应该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和挑战中,主人公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和勇气。
他开始学会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学会去克服自己的内心挣扎,学会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通过这些经历,主人公逐渐成长起来,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这种成长过程也是现代都市生活中许多人所需要经历的,他们需要学会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学会去克服自己的内心挣扎,学会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通过《现场改善》这本小说,作者向读者展现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许多现实问题,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所面临的心理挑战。
通过主人公的视角,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同时,小说也向读者展现了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成长过程,以及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和勇气。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要学会去面对和克服,要学会去迎接和接受,要学会去成长和进步。
现场改善第七章读后感
![现场改善第七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709a94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b.png)
现场改善第七章读后感这一章一开头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开始给你传授独家秘籍一样。
它提到了关于可视化管理的好多妙处。
我就感觉啊,可视化管理就像是给现场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流程和规则穿上了一件鲜亮的衣服,让所有人一眼就能瞅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比如说,那些在生产线上用不同颜色标识的工具放置区域,就像给每个工具都安排了一个专属的彩色小窝。
工人师傅们不用费劲巴拉地去记哪个工具该放哪儿,眼睛一扫,“蓝色区域就是放扳手的地方”,多方便呐。
这就好比你去超市,不同种类的商品都放在不同的货架区域,你一下子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那是实实在在能提高效率,减少出错的机会。
还有关于看板管理那部分,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看板就像是现场的一个小指挥家,无声地指挥着物料的流动。
我想象着那些小卡片在生产线上穿梭,就像一个个小信使在传递着“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候生产”的指令。
这让整个生产过程变得有条不紊,就像一列按照精确时刻表行驶的火车,每个站点该干啥都清清楚楚。
要是没有这个看板,估计就像一群没头的苍蝇,物料可能堆积如山,也可能到用的时候还找不着。
这章里还讲到了标准化作业和消除浪费之间的关系。
标准化作业就像是给每个工作环节都定了个标准的“动作片”,每个动作都规定得明明白白。
这让我想到那些舞蹈演员,每个舞步都有严格的规范,这样才能跳出整齐划一又优美的舞蹈。
在生产现场也是一样,标准化作业一旦做好了,那些多余的动作、等待的时间、过度的加工等等浪费就很容易被发现。
就好比你打扫房间,先把每个区域的打扫顺序和方法定好了,要是哪个地方特别费劲或者多做了什么无用功,一下子就能察觉出来。
不过呢,这章里提到的一些方法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可能也会遇到一些小麻烦。
比如说可视化管理,要想做得好,就得考虑到现场的各种实际情况,有时候场地有限,或者不同的人对颜色、标识的理解可能会有偏差。
这就像你想给房间来个漂亮的装饰,但是空间小,你就得绞尽脑汁想办法既美观又实用。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的知识--第五章》读后感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的知识--第五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5a0c7f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8.png)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的知识--第五章》读后感
读《现场管理第四章“5S: 创建现场秩序的五个步骤”》后感书上这章开篇就说“5S是实施改善的第一步,这在企业界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本人对此的愚见是,改善的第一步是通过对工作环境和生产物料、设备有序的维持,建立标准化的作业规范,来使我们的工作流程规范,工作操作规范,从而降低不规范作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公司的HACCP计划就是生产5S的具体表现,HACCP是国际上共同认可和接受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是经过了一系列论述和验证的,是为了对食品中微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进行安全控制。
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场改善的问题是,如何将5S与HACCP相结合,执行并且执行到位。
记得公司的食品安全方针是“全员参与,安全卫生,持续改进,顾客满意”。
我觉得现场改善消除浪费降低成本不单纯是管理者的事情,是公司全体上下每一个人的事情,只有全员参与,通过5S这个科学的改善步骤,创建良好的、高效的现场(工作)秩序,努力抓住生产(工作)重点,将生产操作和流程标准化,建立员工的自律意识,对设备点检,对产品自检的良好习惯,消除现场的浪费。
同时5S有助于我们快速地发现生产异常,并发现导致异常的原因,原因就是哪一步没有规范操作,类似HACCP体系中CCP 点。
我相信,在公司全体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现场管理和我们的产品质量。
定能有质的飞跃。
现场改善可视化管理读后感
![现场改善可视化管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ba1520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f.png)
现场改善可视化管理读后感英文回答:The book "Visual Management for On-Site Improvement"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implementing and leveraging visual management techniques to enhance productivity, improve quality, and reduce waste in any workplace setting. This book i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any organization seeking to improve its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create a more visually appealing and organized work environment.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visual management is the useof visual aids to communicate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The book presents various types of visual aids, such as charts, graphs, and kanban boards, and explains how to use them to display performance metrics, track progress, and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 By making information easily accessible and comprehensible, visual management empowers employees to take ownership of their work and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efforts.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visual management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ized work processes. The book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clear and concise work instructions and the use of visual cues to guide employees in performing their tasks correctly and consistently. By standardizing work processes, organizations can reduce variability, improve quality, and increase productivity. Additionally, visual management promotes collabor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employees by facilitating a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best practices and work standards.The book also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ng a visual workplace, wher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nd performance metrics are displayed prominently. This helps to maintain a sense of urgency and accountability, as employees are constantly reminded of their goals and progress. By creating a visual workplace, organizations can foster a culture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encourage employees to take ownership of their work environment.Overall, "Visual Management for On-Site Improvement" is a practical and informative guide to implementing and leveraging visual management techniques to enhanc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create a more productive and organized workplace. This book is highly recommended for anyone seeking to improve their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 and create a more visually appealing and engaging work environment.中文回答:《现场改善可视化管理》一书全面介绍了如何实施和利用可视化管理技术来提高生产力、改善质量和减少任何工作场所的浪费。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467eb7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a.png)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当前时代背景下,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资源短缺和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峻,成为制约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面对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可持续发展要求,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理念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在推动现代建筑行业发展同时,也对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 读后感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可以推动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活动开展,减少资源损耗,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建设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通过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方式,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项目,塑造良好的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形象,对于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核心竞争优势提升意义深远。
1、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的意义(1)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改善人们居住环境。
当代科技飞快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升,新时期对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环境提出了多元化要求。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飞速发展,作为能耗较大的代表行业之一,为了达成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目标,应渗透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理念到实处,选择先进的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技术和材料,代替传统能耗大、污染大的主流材料,打造经济效益和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效益并存的工程项目,冲着低碳方向发展。
(2)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减少资源耗量。
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大量新式建筑涌现。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具体施工中,建筑材料用量较多,消耗资源问题严峻,如何改善这一问题,应遵循相关准则选择合适的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措施落实到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 读后感施工中,构建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5s读后感的工程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的常识
——读后感
现场改善的目的:
实现高质量;实现低成本;实现快交期;实现利润最大化。
现场改善的优势:
最直接、最真实;持续不断的;低成本;低风险;高回报。
现场改善的对象:4M1E
现场改善的方法:
人员是现场改善的基础;5S创造了有效的工作环境;标准化是确保质量的最好方法,也是工作上最节省成本的方法;消除了浪费实现利润最大化;
人员改善:
创造学习的氛围,给予现场人员实践与演练的机会;通过实践及演练转变人员的思想。
现场人员改善的基本原则:1.抛弃传统的固定的生产思想;2.思考如何做下去,而不是为何不能做;3.不要寻找借口,从质疑现行的做法开始;4.不要等待十全十美,即使只有50分的成功也要马上动手;5.立即改正错误;6.不要花费金钱改善;7.遇到困难时才会蹦出智慧的火花;8.问5次为什么,找出原因;9.记住:改善机会是无止境的。
通过提案建议制度及质量圈,来证明员工是否在积极的参与改善及管理阶层是否已建立起改善机构;通过提案建议制度员工与上司、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提案建议的内容:
使工作更容易,能排除单调的工作,能排除不方便的工作,是工作更安全,使工作更有生产力,改进产品质量,节省时间及成本。
培养人员自律的习惯:1.可视化管理2.制定目标3.发挥现场督导人员及现场经理的作用。
现场改善的方法:5S 1.整理(Seiri)将现场里需要与不需要的东西,区别出来。
并将后者处理掉。
2.整顿(seiton)将整理后需要的东西,安排成为有秩序的状态。
3. 清扫(seiso)保持机器及工作环境的干净。
4.清洁(Seiketsu)延伸干净的概念至自己本身,并且持续执行上述3个步骤。
5教养(Shitsuke)以设立目标的方式,来建立自律以及养成从事5S的习惯。
现场改善的方法——标准化
将全员达成共识的程序固定下来形成“标准”;管理人员推行标准化—执行—查核—处置(SDCA)的循环工作程序来维持标准;通过计划—执行—查核—处置(PDCA)的循环工作程序来调整现状和提高标准至较高的水准。
现场改善的方法——消除浪费
制造过多的Muda、存货的Muda、不合格品重复的Muda、动作的Muda、加工的Muda、等待的Muda、搬运的Muda、时间的Muda。
1.可视管理消除浪费;
2.及时生产方式(JIT)消除浪费;
语句摘抄: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领导者理解这一点并真正实施精益是如此之难。
不幸的是,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简单的答案,因为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大多数人不愿意改变,而实施精益意味着大规模的改变(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改变),如果你想获得真正的成功。
我们应如何将明天的工作做得比今天更好。
解决问题唯有依靠生产现场——大野耐一
MTP教会了数代日本管理者中的很多人三件要事:
人际关系及员工参与的重要性。
持续改善工艺和产品的方法论及其价值观。
科学合理地运用“计划-执行-观察”循环步骤,来对人员和生产进行管理。
丰田生产系是文化驱动的,需要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
现场必须管理的事项:生产力、成本降低、安全、人员训练、改善活动、5S、提高员工技能、质量、生产停线次数。
每次改善的改变,当你说出来的时候,这些改变听起来可能非常厉害,但是对你的员工来说,这些也很可怕。
很多年来,他们一直都在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所以他们坚信这就是处理问题的唯一方式。
所以他们一定会反对这种改变。
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让精益成为企业的战略;亲自实践,做一个改善狂人;确保所有员工都清楚,他们必须接受改善文化;迅速果断的执行改善行动;亲自去现场,并向各种层级的员工展示该做的事情;基于积极推行精益的前提设定企业的绩效衡量指标体系,即使它们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做好企业大翻新的准备,无论阻力有多大,无论有多少理由可以被用来作为某种目标不可能“在我们企业实现”的借口;摒弃那种过度分析过去的评价体系,而应采用简单、客观的评价指标来提升企业绩效。
有可能的话,采用当下最先进的精益生产技术,并且持续不断地向他人学习。
企业目前所处阶段的转变,就是从“只要生产就能销售的时代”转变为“只有顾客择的商品才能售出的时代”,也就是从“成长时代”进入了“成熟低成长时代”,品质的保持、提高和有竞争力的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考虑到市场竞争,销售价格必须要定到多少,必要的利润是多少,于是相应的成本必须要降低到多少。
随着市场的变化,产量要发生变化,对品质的要求也很苛刻,顾客还要求缩短交货期,生产部门在应对这些问题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因此,以消减成本为目标的现场改善,势在必行.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些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普遍对现场管理予于高度重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日本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长期致力于现场管理的研究与改进,形成了以丰田生产方式为代表的丰田现场管理模式,从而获得了高效率、低成本和强劲的竞争实力,这也是丰田汽车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的原因之一。
在日本企业现场工作过的人会有深刻的体会,你的上司永远不会满足于你已经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你会被许多无形的鞭子不停的鞭策去努力,再努力,因为日本企业管理者认为:“现场改善是没有止境的,还存在许多可以改善的地方”。
日本企业的现场改善一般按照5S改善、职责明确化、消减副产品、效率改善等几个步骤展开一轮又一轮的改善活动。
同时管理者对于每次改善活动效果的要求并不太高,每天一点点进步也会令他们感到欣慰,只要他们一直在永无尽头的跑道上前行。
日本企业从上到下都非常关注现场管理,许多日本企业的高层决策人员,营销、采购、计划、研发等职能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大多数从优秀的现场管理人员当中提拔。
日本企业现场管理的精髓不在于其拥有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制度,而在于他们的生产现场具有大批的实干家,不断去解决现场发生的问题,日式现场管理的严谨、刻板作风有时让人难以忍受,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非常有效。
日本企业现场管理具有人性化、封闭式、定量式、高效性等特色。
日本企业现场管理的许多做法和管理手段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同时日本企业现场管理的成果也验证了其生命力。
中国具有与日本不同的经济结构、不一样的社会环境和差异化的文化背景,许多日本企业很好的现场管理手段和管理观念在中国企业可能行不通,甚至根本不适用,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改善之路,始于现场:原来管理的起点来自于现场改善;打开了工作思路;明白了领导不厌其烦的培训、检查的用意;从中学习的方法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