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思品课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思品课的创新教学模式论文

初中思品课的创新教学模式论文

浅谈初中思品课的创新教学模式摘要:多年来,随着思想品德课定为开卷考试科目,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认为反正考试时可以看书,至于上课是否认真教(或学)都无所谓,这是非常令人忧心的。

这种不良的心态常常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学难以有创新思想,更谈不上什么特色教学了。

为此,笔者结合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际,谈一些创新教学上的一些体会,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学法课堂展示一、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发挥小组的作用,比如在课前的预习中,无论是学习提纲的构建,还是自学问题的解决都提倡在小组内完成。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一般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

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既端正了自己的认识,又提高了自身素质,从而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教学。

使学生产生主动.积极.愉快的的情绪特征,而这正是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

二、体验式教学的大胆尝试学生自主体验、相互交流,通过体验或感悟,能够获取新的知识、技能,促进情感、观念的内化。

在思品课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通过对德育内容、道德价值、道德生活的体验,获得良好的发展;二是让学生通过对参与学习活动的体验,培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参与能力。

为了学生体验学习的需要,可采取讨论、角色扮演、生活模拟、观看影视录像、编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讲授《放眼世界》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科技迅猛发展,成果喜人,我先让学生收集了近期国内外重大的科技成果,并推选男女两名学生模拟主持了《科技博览》节目,简单介绍国内外重大的科技成果;然后,把学生分成4个“专家”小组,开设一个“专家”论坛。

四个小组事先分别负责我国的经济、科技、教育及人才、国防的国际竞争力的资料收集。

在课堂上,每组的负责人向全班介绍各自收集的资料,然后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引导。

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论文

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论文

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聚焦课堂,高效教学”已成为教学界的共识。

初中思想品德实施怎样的教学措施,能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打造高效课堂,有效地实现初中思品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高效教学设计、教学细节三个方面阐述对初中思想品德的高效课堂进行相关的研究。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在当前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被灌输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被扼杀。

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主动,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如此。

下面是笔者对加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进行的相关研究,发表出来,与同仁探讨。

一、高效课堂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初中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学生道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作为初中思品课的教师责任重大。

新课改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是现实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没有真正凸显。

长期以来,教师总不放心学生,总怕交代不清,一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口干舌燥,学生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到了什么,甚至部分学生昏昏欲睡,老师抱怨反复强调了多少遍,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充耳不闻,效果和教师在教学中的投入严重失衡,学生还认为思品课是最无聊的科目,让思品课教师也很尴尬。

那么,我们作为新课改时代下的思品课教师,如何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尴尬局面呢?就要从观念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课堂中要降低老师对课堂的把控力,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变“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变一言堂为众言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使思品课有一个华丽的转身。

所以,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教师做课堂的参与者、助学者,引领者,为课堂的高效发展创设条件。

课堂上学生能做的交给学生去做,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

让学生去探寻,去尝试,去体验;在探索中辨真伪;在争执中辨是非;在困惑中顿悟……课堂上的教学基本结构为:课堂导入、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总结提升,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主体的全员参与。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论文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摒弃旧观念,建立新的教学理念,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受到教育,收到实效,学到知识,逐渐树立正确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社会的期望,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受到学生的欢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还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转化为学生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会帮助初中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并运用所学的原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逐渐形成正确观念。

那么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否为学生喜欢并接受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此,如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呢?有以下几种观点,与大家共同探究:一、摒弃旧的教育观,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制度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

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绝非轻而易举的事,再说,实践证明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如灌入式、填鸭式等教学,只强调分数的效果和价值,不重视学习态度、学习观、生活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引导等等,导致学生只能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和吸收者,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能动性弱化。

这种教学只重视科学知识结构的分析,忽视教材的人文性、生命性、反思性和知识的不确定性及开放性,限制了学生主体意识与质疑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

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点滴体会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点滴体会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点滴体会新课程的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法。

巧用电教手段导行,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自主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当然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学生缺乏自信心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师生亲和力,尊重学生的尝试,创设成功氛围。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新的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他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

新课改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并提供了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思想品德学习活动的基础。

下面谈一谈我在课堂教学实验中的几点尝试。

一、巧用电教导行道德行为是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在具体表现。

而导行就是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指导,使其知道如何做。

由于中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喜欢模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道德认识、情感与行为经常出现不一致情况。

因此教师在导行时,要从学生初步得到的认识出发,巧用电教投影手段,指导道德行为,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情境之中,使其身临其境,这样不仅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道德行为的形式有促进作用。

如在教学七年级思品《让我们同行》—“乐于与人交往”时,我用《鲁滨逊漂流记》描写鲁滨逊内心需要朋友,需要交往的强烈呐喊,那一段的录像,使学生体验到生活需要交往,并且使学生意识到要积极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果巧用电教手段激情,明理、导行、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有利于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空间为了让学生有机会锻炼,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上安排学生提问的时间。

如: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提问;教学环节过渡时,可让学生提问;一课接近尾声时,在让学生提问。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

”所以我在政治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把“政治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寻找适合新课程要求策略,使思想品德课真正发挥其特色和功效。

笔者做了以下探索: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体验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好的开场白,不但能引人入胜,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能力。

“导”的方式有开门见山式、复习巩固式、漫画式、歌曲式、问题式等。

到底采用何种形式,需根据内容而定。

比如:我在讲解《我们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时,就采用漫画式导入;讲解《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时,采用歌曲式导入(播放“雾里看花”);讲到《生活处处有情趣》时,运用图片导入;讲到《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时,运用饶有趣味的游戏导入,精巧的导入能激情引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为师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概念,把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寓于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之中,用生活化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的认知转变和德智发展。

如,我在教学《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课时,对于“读一读”的内容,不是限于“读”,而是组织学生来表演。

我让一名学生饰演专家,一名学生饰演护士;再让这两位同学负责挑选一位同学饰演病人;当饰演专家的同学左手握着多出的第十二块纱布,向全班同学宣布“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一堂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多种不同的责任。

又如,在讲授《迈好青春第一步》这一课时,我在歌唱《花样年华》的歌声中导入新课,展示课前学生搜集的有关著名数学家杨乐、科学家爱因斯坦、革命先辈周恩来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并为国家、世界做出极大贡献,就是由于他们从小树立了远大理想;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理想的意义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应当怎样做到珍惜青春年华。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创新新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创新新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创新新思考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只有注重教学过程创新,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在学生心灵深处荡起涟漪,从而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育人目标,收到良好育人效果。

关键词:教学创新平等尊重和谐与时俱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

教学过程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最佳化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过程单一、呆板、政治色彩浓郁,课堂气氛严肃,学生感觉枯燥,厌学情绪滋长,育人效果收效甚微。

只有注重教学过程创新,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在学生心灵深处荡起涟漪,从而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育人目标,收到良好育人效果。

笔者总结教学过程创新主要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教学要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

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

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第二,组织教学要充满魅力(即激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创新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创新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创新实践新课程改革引起了教与学的根本性变化,为此,教师需要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意识,讲究教学艺术,根据教学实际,善用观察发现法教学,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意识教学艺术新课改提出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它们的学习、领悟、并渗透到教学实践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下面就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谈几点浅见。

一、教师要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意识1、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互动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交往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材不再那么神圣,它只起立脚点导向的作用,而具体内容需要在师生互动中展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素质、一种能力。

2、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教师在推动教学时,必须构建三维目标体系,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教学不再只重知识,既要重视知识,还要重视能力、方法和思想,要在教学中,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思想认识和情感得到升华,形成应该具备的能力。

二、讲究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要得法,学要主动。

1、教师要态度随和,语言诙谐。

态度和蔼可以感染学生并使之对你的授课感兴趣。

反之,古板的面孔、严厉的训斥会使师生间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语言幽默风趣、绘声绘色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

不能否认,有些政治教师的语言非常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条理性,但教学效果往往一般,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课堂上缺乏生动的语言。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方法摘要:新课标实施后,初中思想品德课也面临着改革,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转变思维,进而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不能使思品课教学有高效的,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

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是表面上显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初中思品课教学方法的一些想法。

一、教法要有新意成功的教学在于创新。

思想品德课要摆脱“呆板串讲,机械说教”的困扰,就要追求教法的新意,这样才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处于兴奋状态,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否则,学生只会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十分注意:(1)更新导入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

如:故事法、情景互动法、提问法等。

方法各不相同,目的只有一个,即: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其思维的创造性。

讲《在挫折中奋起》时,笔者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从其旋律中去领略贝多芬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精神,感受他扼住命运咽喉的坚强呼声,从而使自己也明确在遭遇挫折时所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2)例证要新。

现行思品课教材,虽说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但所选事例同现实生活相比,毕竟有些滞后。

研究论文:新课改指导下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

研究论文:新课改指导下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

119995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改指导下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在初中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学对初中生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着社会未来的发展与安定,这对于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的初中生来说意义重大。

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素质教育得到了广泛推广,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更甚,提高学生的素质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激发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初中思想品德作?橐幻盼目瓶颇浚?其需要记忆的理论知识点众多。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往往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要求学生强记,然而,这种单调枯燥的背诵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而且记忆不牢固,并且无法使学生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

初中生现在已经对社会事件有所关注,作为与社会时事密切相关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当下的热点新闻,通过分析热点事件延伸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题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对于思想品德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与其沟通,了解其兴趣所在,在课堂中可结合他们的兴趣进行切入,并且多加鼓励与肯定,帮助学生重拾对思想品德的学习信心。

长此以往,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对于改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度不够,教师往往扮演着课堂中的“主宰者”,整个教学方案的设定都由教师的主观思想和教材大纲决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导致教学效率一直不高。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生多加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教学效果才会达到最佳。

论文: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论文: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论文: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新课程改革提倡:“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作为初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人格,对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本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承受者,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普遍认为思想品德只是简单的背诵记忆,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热情,学习积极性不高。

新课改要求教师摒弃这种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那么,在这种形式下,教师应怎样做呢?1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显然,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工作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意学习,学习积极性高,自然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反之亦然。

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没有兴趣,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没有一点趣味性、探究性,单一枯燥。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导入看似简单,实际对于整个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课堂导入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1)故事导入法。

故事伴随着每个人的童年时光,故事对于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在课堂开始,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小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如在教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这一内容时,笔者以趣味性强且寓意深刻的“群牛遇虎,齐心护犊,一牛带二犊独奔,为虎所食”的故事来导入,学生为有趣的故事所吸引,注意力高度集中。

此时教师再导入新课,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与理解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摘要:新课改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做了重大调整,对思品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分析目前思品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在“新课改”形式下初中思品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思品教学,方法改革“新课改”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在这个大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也越来越倍受关注。

众所周知,初中思品课课堂结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法有了很大变化。

教师的角色地位由课堂的“霸主”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管理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

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机器、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收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持、互动的主体、探究的主力。

显而易见,在课堂上,教师只有落实好三维目标,把导学、激趣、精讲、点拨、训练、总结、评价和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一、目前思品课教学的现状1.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思品课教学普遍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无论什么教学内容,什么课型教学目标,教师普遍采取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或照本宣科。

还有的传承“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测验考条条”等陈旧方法。

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讨厌上思品课,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带上了很强的功利性,认为每考必学,非考不学,再加上思品课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枯燥性,这更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有的学生想在其他学科学习的压力下放松自己、于是选择放弃了思品课的专心学习,因此思品课上出现了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3.课堂讨论节奏难以控制。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自我意识增强,但与高中生相比自控能力还很差,课堂上稍有放松,一些活泼的学生就会将笑话、滑稽表演搬上课堂,使得课堂变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所以教师为了防止课堂失控,统一了课堂讨论的步骤,事先定好了讨论主题和发言的学生,使得讨论流于形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找不到兴奋点,便失去了讨论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教改聚焦2013-10一、进行分组讨论,促进教学改革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教育部课改所推荐使用的教学方法。

它是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意见,打开思路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教师在讲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首先,分好小组,小组中要有男生有女生,因为男生和女生的逻辑思维、看问题的方式都是不同的,这样能综合大家的意见更全面看问题。

其次,要将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这样学习好的学生能起到带头作用。

最后,要将能言善辩的学生与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这样能调动课堂气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在讲《做自尊自信的人》的时候,运用了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把班里的学生每七人分成一个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自尊自信的人呢?”学生对这样自由发挥的问题显得非常有兴趣,他们回答:“自尊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我认为做一个自尊的人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我认为自尊自信的人是一个尊重他人、阳光自信的人”。

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进行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是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策略。

二、创新课堂活动,促进教学改革每个学生都愿意自己的行为被认可和鼓励,教师要发掘他们骨子里的表现欲望,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

例如:让学生当老师、思想品德知识点接龙、角色扮演活动等,教师在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鼓励学生,认可他们的行为,提高他们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改革。

例如,教师在对《做知法守法的人》进行教学的时候,引用了知识点接龙的课堂游戏。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自由发挥,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知法守法的人。

回答的时候要连续,假如说错或是没说出来就进行惩罚活动,给大家背八荣八耻。

”学生对这种游戏兴趣盎然,“不偷窃的人”“不损害他人利益的人”“不贪污腐败的人”……由此可见,采用这种教学活动,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还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实践

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实践

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实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着愈加重要的地位。

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实践,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义工活动、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需要,激发其爱心和责任感,使其明白一个人不仅要为自己负责,还要为他人和社会负责。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违法的严重后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比如反偷窃、禁止欺凌活动等,使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对学校的安全和秩序负责。

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在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结合法律知识和案例,向学生灌输法治观念,让他们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刻领会法治的内涵。

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比如通过邀请法官、检察官等专业人士来学校开展法治知识讲座,开设微课堂、在线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了解法治知识,健全法治观念。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学新课改论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新课程理念的一些做法和反思

中学新课改论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新课程理念的一些做法和反思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新课程理念的一些做法和反思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思想品德做法和反思一.具体做法:1、设计好新课的引入品德课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课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的,教学内容是活的,教学方法也是活的。

因此,我从实际出发,精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特别是新课引入一定要设计好。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每一节新课前,我尽可能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来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时,引用一幅漫画《溃烂的苹果》,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漫画反映了什么?怎样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漫画导入,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导入新课,扩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利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启发式教学原则备受欢迎,它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材中既有名人名言,小知识等参考资料,又有“想一想”“说一说”等小栏目,真可谓是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

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这些小栏目,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便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辨别是非能力。

如:学习“社会保护”关于“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时,我结合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①案例中那些人的做法有错,为什么?②为什么法律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等?设计这些问题目的是通过讨论,学生能对社会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初步的认识,激发其要了解和通过社会保护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欲望。

结果,有的学生认为进入这些场所会影响学习成绩;有的学生认为会增加父母额外的经济负担……可见,通过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3.创设体验空间,让学生去感悟我在上加强自我防范这一内容时,看到书本上有个案例——偷东西小孩的转变。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思品课论文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思品课论文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思品课摘要:教学技巧与方法是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情趣性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作者结合焦作市山阳区“科研兴课,优质达标”活动,从先学、讲授、训练和反思四个环节,对新课程下如何有效开展思品课教学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科研兴课、优质达标自主、合作、探究质疑、创新“科研兴课,优质达标”活动是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在新课改背景下,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开展的一项课堂教学改革。

该活动自2010年春天在区中小学展开,作为一名该活动的一线参与者与实践者,现将在部分教学环节中的感悟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先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画出重点,掌握重点,提出疑点,突破难点,解决不了的在后边环节中解决。

这个环节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

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促使其自学能力,迁移能力有较大提高,自学习惯更好地养成。

合作学习,分享成功快乐。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对于有些概念多易混淆章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大家可以先组内合作——讨论,总结记忆规律,辨别概念,再展开组与组的竞争。

这样学生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本组得分而认真看书,努力回答问题。

既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改变了传统的僵化、呆板的课堂生活,学生找到了自由的学习环境,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合作的力量,竞争向上的激情。

大胆质疑,创新思维。

思源于疑。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

”大胆质疑,努力释疑,从而创造出独特新颖的各种见解和作品,便是创新之路。

基于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创新途径

基于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创新途径

基于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创新途径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途径较多,本文结合实际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两点创新途径,希望能在实际中起到作用,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新课改思想品德教学创新随着我国对教育方面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我国社会的整体文化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这其中,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的第八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深入实施,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施改革,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要求较高,在这个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也促进了相关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教学创新方面,不断地激发着他们进行教学创新的热情,相关创新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现如今,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势必要求各位教师、专家或者学者继续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研究。

为此,对新课改这一现实背景条件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然后以此为突破口,分析相关创新途径,能够有效促进新时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的稳步提升,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为他们日后成长成才养成坚实的道德基础。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新教学方法未得到有效运用。

在我国多年的初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往往采取的是闭卷考核的方式,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也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把教学的目标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面。

由于实际教学时间有限,而且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将空余时间学习的重点放在其他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上,使得教师不得不在教学方法上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往往是采用不加分析的使用讲授的教学法,这样的方法使得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活力,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

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摘要:新课改转变了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原有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方法,如何围绕新的课程要求,强调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学应围绕学生需要开展。

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实践学生主体因材施教习惯养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

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是表面上显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政治课教学方法的一些想法。

首先,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前几年,我国的思想品德课以“升学——应试”为唯一目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完全的学术化的倾向。

这种教学,往往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重记忆而不重理解,窒息儿童的个性。

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学生厌学、辍学,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

我时常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

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年段评比。

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

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

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深度实施,教学创新、课堂优化已成为教学的主要“命题”。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创新、优化缺乏正确认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形式化、模式化、套路化的问题,难以落实学科目标和教学任务,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路径展开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初中道德法治;教学方法引言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学科,也是落实素质发展的基础课程。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实施创新教学这一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学科教师的重要任务。

对此,本文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的现状、实施方法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分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一)过于强调理论讲授目前,在部分地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以理论讲授为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练习,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导致学生在认知学习方面的质量和效率难以提升。

(二)缺乏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保障课堂活动有效组织的关键。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旧药新汤”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同时,部分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主体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导致学生个体与整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化问题。

(三)忽视学科教学的本质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贴近现实生活、培养道德品质的基础学科,依据课标要求,落实育人本质是学科教学的重点之一。

但在当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以成绩为目标,以任务为导向,以主观为评价,忽视学科教学的本质要求,进而造成学生在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并对其健康发展产生阻碍。

二、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一)转变思想,落实生本教学以生为本、革新教学是现代教学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教学的细节设定,将对学生的主体发展和全面提升能起到积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初中思品课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33.2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思品课的教学方法创新也势在必行。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理念在初中思品教学过程中被不断的推崇。

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的提出一方面适应社会需要,另一方面也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端,是一种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思品教学;生活化教学;实践创新
一、初中思品课生活化创新教学的依据
国家实施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应用知识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的实际,满堂灌式的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这种教学缺乏生机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课堂低效。

而生活化的教学思想转变了这种僵化局面,具有实践意义。

首先,这种教学方法重视过程落实,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由“学会”变为“会学”,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讨论等形式中掌握知识及技能,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实践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生活观。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初中思品课的效率而且能够对其它学科教学改革产生实践参考价值;其次,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好的体现教师个性化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生活化教学,强调教师尊重学
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尊重、认识、感悟、珍惜生活。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民主和谐。

教师也会更加注重提升个人素质,注重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巧设教学环节,体现三维互动的要求。

二、初中思品课生活化创新教学实践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首先,符合初中思品课教材的生活化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这一理念,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更加关注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新教材的编写打破传统的框架体系,与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实际相接轨,新的教科书呈现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化特征。

以满足学生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教学的主要目标位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处理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七年级教材每课都呈设计了三个模块,分别是“生活在线”、“探究平台”、“拓展天地”,每单元结束后都附有“单元小课题研究”等。

这些变化为生活化教学创造了可能性。

其次,,符合社会及初中思品考试命题的变化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生活信息化趋势不断发展,中考命题也有着明确的生活化趋势,因此无论是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是面对应试教育都需要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二)初中思品课生活化教学实践方式
首先,创设真实情景,启发教学。

新课改提倡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情境为课堂做好铺垫。

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加学习兴趣参与其中并能够主动探究。

情境的设计应该满足生活化和多样性的原则,即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通过变化的形式让学生保持新鲜感。

例如:在在上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立身需要自尊》一课时,以亲身经历过的事为例,设置情境。

以一个来自农村的小女孩在商场观察自动感应水龙头被我发现,小女孩不好意思问我。

我设置问题情境:如果你当时在场,会怎么做?学生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直接告诉小孩该怎么使用水龙头,另一种是在旁边默默地示范给孩子看。

学生的回答出现了分歧,于是我接着追问:大家觉得哪种做法更好?为什么?领悟力强的同学则一致认为示范这种方式更好,不会使那个小孩尴尬,而且还保护了她的自尊心,也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

这样学生就在自我辩论过程中明白“立身需要自尊”这个主题。

其次,加强合作,自我探究。

优化的小组建设能够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后进生,同时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性。

好的小组能够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道理,而无需教师的灌输。

例如在教授学生正确处理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上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同时在讨论中学生更能明白道理。

再次,升华主题,回归生活。

课堂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课堂目标的实现。

思品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明白道理并能
够在日常生活中讲道理,讲法制,规范自己的行为。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做个成熟的消费者》一框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我们已经知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消费者,那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如果你跟爸爸去饭店吃饭,吃完结帐时,你让营业员开张发票,可营业员对你说,开发票就算85元,不开只要75元。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要还是不要发票?为什么?学生分成两派,各抒己见,在相互争论、交流中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还是要发票。

教师应该及时表扬学生作出的理智成熟的选择并总结了这样做的意义。

通过情境唤醒了学生以往类似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更正了过去错误的经验,提高了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三)初中思品教育生活化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切实以学生为本,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坚持情境式教学。

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提升教师魅力。

其次,学生应该不断增强自我探究的能力。

转变学习观念,加强小组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够将所学内容回归生活。

再次,国家应该不断升华课程改革,转变应试教育的模式,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总结与思考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效促进了初中思品课的教学。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是课堂高效,而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个性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张荣伟、任海宾主编:《教育基本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