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个议论文单元,因此要反复朗读,静心品味,明确本文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意图,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它从最苦与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他们大多追求个性,较自我,不愿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缺乏对集体的关心,而本文则能给他们一次思想上的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本班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因此除了达到对他们进行一次思想教育目标外,还要掌握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目标: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最苦与最乐吧!(学生发言)
同学们,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此文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令人回味无穷。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给重点字词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语句。
3.理清全文的结构。
明确:
1.契.约(qì)循.环(xún)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赔.礼(péi)如释.重负(shì)
2.“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议论文基本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全文6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躲责任”。
三、深入探究——论点和论题
1.本文题目为“最苦与最乐”,那么“最苦与最乐”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吗?请简要分析。
明确:
学习议论文要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它是一个范围;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它是一个表述完整的判断句或表态明确的句子。所以“最苦与最乐”是本文的论题,论点应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勾画出文中表述苦乐与责任的关系的语句。
明确:
(1)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用下面的形式组织语言,说说你对“最苦”和“最乐”的认识。
“最苦”就是___________;“最乐”就是______________。
明确:“最苦”就是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或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最乐”就是尽了责任之后的愉悦。
四、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小组讨论,明确: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分组讨论交流,明确:
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
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作者通过与贫、失意、老、死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是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明确: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任,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
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任中寻找快乐。
五、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精彩语句,体会、分析语言的精妙之处。
1.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语言品析:
我喜欢____________一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语句的深刻含意等方面品析)
示例:我喜欢“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一句,因为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句式整齐,有力地论证了“尽责任才是最大的快乐”这个道理。
2.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美点赏析参照):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语句运用设问、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贫、失意、老、死这些人们关注的事不是人生最苦的,然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在于责任未了。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这些话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人生当勇于负责任”的道理。
六、拓展延伸
有关责任的名言名句。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