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教育部精品教材)
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和实 现的,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的部 位。它们有三种接触形式,即轴突与细 胞体、轴突与轴突和轴突与树突。信息 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 经元。 突触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它决 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性质。突 触具有特殊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突触 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解和控制行为
•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可以为他人观察 到的外显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观察刺激 (stimulus)—反应(response)的公式,就可以把 研究的内容由内隐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转向外显的可以 观察的行为,认为环境刺激是行为产生、变化和发展 的因素,而遗传的影响可以不必理会。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 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 析研究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被试分为 两组:一组被试为实验组,另一组被试 为控制组。 控制组和实验组的被试除了在接受主 试要求时不一样外,其他的实验过程与 条件都是一样的。
• 自变量。由实验者安排、控制、操纵和实施的 实验条件,又称独立变量。自变量是引起被试 行为差异的原因,其范围、大小、欲取值均由 实验者决定,而不依赖任何其他条件。 • 因变量。实验者要观察、测量和记录被试做出 反应的变量,又称依从变量,它们是实验者要 收集和研究的真正对象。例如,探讨学生阅读 速度和记忆的关系,那么要求学生阅读的材料 数量及速度等是自变量,而学生对材料的记忆 成绩则是因变量。 • 控制变量。实验者欲排除的某些条件,避免实 验结果受到它代心理学的产生 (一)哲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在哲学方面,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是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和英国 哲学家洛克。 (二)生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在生理学方面,柏林大学的缪勒、赫尔姆霍茨和 莱比锡大学的费希纳。 (三)生物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在生物学方面,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心理学导论完整
记忆的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 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再现是将识记的材料重新呈现出 来的过程。
记忆的类型
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对象,可以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 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03
记忆的品质
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
学习的定义与理论
心理学导论完整
目录
• 心理学概述 • 感知觉与意识 • 记忆与学习 • 思维与语言 • 情感与动机 •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01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的科学,涉及认知、情感、动机 、行为等多个方面。
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 现象、群体心理现象以及心理与 行为的关系等。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
学习的理论
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人本主义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自我实现的过程。
学习的方式
感知觉的重要性
感知觉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 径,对于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具 有重要影响。
感知觉的种类与特征
视觉 听觉 触觉 味觉 嗅觉
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识别形状、颜色、 大小等特征。
通过耳朵接收声音信息,识别音调、响度、 音色等特征。
通过皮肤接收触觉信息,识别温度、压力、 疼痛等特征。
通过舌头接收味道信息,识别酸、甜、苦、 辣等特征。
包括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的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实践,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方式。
心理学导论完整PPT课件
意志行动的心理机制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与解决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意志努力与心理疲劳
意志努力是指个体在意志行动中付出的心理能量,而心理疲劳则是指由于长时间的意志努 力而导致的心理能量耗尽的状态。
动机的理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派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 向或内部驱力。
社会心理学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来研 究社会心理现象。其中,实验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探究 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观察法通过对自然情境下的 社会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来收集数据;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访谈等方式来了解被试的想法和感受。这些方法各有 优缺点,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稳定性和可塑性。
03
个性的重要性
个性是影响个体行为、情感和认知的关键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
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个性的结构与类型
个性的结构
个性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 为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作 用,共同构成一个人的独特个性 。
个性的类型
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个性 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根据人 的行为方式,个性可分为理智型 、情感型和意志型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认知、情 感、动机、行为等多个方面,涉 及人类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层 面。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系 统、有计划的观察,收 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的方
法。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研究对 象进行操纵和观察,以 探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导论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三个概念:个体、行为、心理。
2)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会涉及动物的行为和心理。
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个体。
3)行为:是指有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广义的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如肌肉的活动、神经系统的活动等。
4)人的脑电波就是利用脑电仪才能观察到。
5)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6)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所涉及的范围分成人和动物两部分。
对人的内在心理规律的研究包含人的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两部分;对动物心理的研究包括对动物的感觉、知觉、记忆、具体思维、情绪、模仿性行为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7)名词解释:正常心理指个体一般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异常心理主要指变态心理和缺陷心理。
变态心理是指偏离常态的心理,如焦虑、精神分裂症等。
缺陷心理是指有心理或生理缺陷人的心理,如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聋哑人心理等。
8)普通心理学的含义:是指概论性的、具有基础性质的心理学,也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心理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情趣,以及人格的主要特征等。
9)普通心理学包括的内容:心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智力、人格心理。
10)种系发生:指从动物心理到人的心理的进化过程。
个体发生: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的变化。
需要:是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是指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11)需要是动力系统的基本成分,而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2)认知过程:是我们感知外部事物、理解并把握事物之间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态度的体验。
智力:是个体一般能力的综合,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和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
心理学导论完整课件
认
• 认知心理学是探索人们如何获取知识 和使用知识的学问
知
• 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论和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学科
心
的迅速发展而兴起 • 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U. Neisser )出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 其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 究方法 调查法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问卷调查,另 一种是晤谈法 问卷法是采用事先拟定的问题,由被试按问题 的回答来搜集相关资料,以此来分析和推测群 体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状态 晤谈法是通过面谈方式搜集资料来分析和推测 群体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的研究法
意识的作用就是使个体 适应环境
•行 为 主 义 心 理 学
• 行为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华 生(J. B.Watson)在1913年创立
• 心理学应该遵循刺激—反应的公式, 把研究的内容由内隐的意识转向外 显的行为
• 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能够客观观 察与测量的外显行为而不是意识经 验
• 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而是在环境 因素的影响下,经被动学习以后的 结果
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及 其规律性 (四) 教育心理学
研究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 育过程和人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 (五) 社会心理学
研究在群体环境下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 规律 (六) 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包括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 (七) 临床心理学
版的《认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
理
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 探讨人对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
心理学导论教案
“心理学导论”教案“心理学导论”课程是以普通心理学教学为出发点,突出重点,体现了作为大学本科知识程度和面向心理学专业教育两个方面的要求。
“心理学导论”是一门重要的人文教育基础课程,它主要了介绍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内容既概括了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活动的最一般规律,又为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本课程作为学习心理学的入门课程,在阐述各讲内容时,注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并注意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述心理学知识在各个实践领域中的应用,相信当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学习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为未来的学习与工作达到新的境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心理学导论”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在内容上,突出科学性、基础性、学术性和前沿性。
本课程从科学角度论述人的心理现象,充分体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理念,改变过去有人对心理学的错误看法。
由于本课程是基础课程,因此在学习心理现象的一般知识前提下,理解与掌握看似深奥的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在学术性与基础性相统一的前提下,力求反映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成果,以及心理学科发展的新思想。
第二,在应用上,强调广泛性和实用性。
本课程涉及心理学的许多内容,如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所提供的广泛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的结合,选择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例,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以提高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学习上,力求简明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相结合。
在学习的内容上,要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在陈述上,追求简洁明了;在认知架构上,要祥略有序。
这些都要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在扩大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成为进一步学习与深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阶梯,并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心理过程(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心理结构(揭示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关系)心理的脑机制(探讨心理现象与脑的关系)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心理与环境一、个性心理1.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这个维度上来看,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时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包括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此三过程简称为知、情、意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情绪过程:指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人特有的高级情绪: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意志过程: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臵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这类心理现象即心理状态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个性心理特征:在一个人知、情、意的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即为这个人的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特征2.个性结构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自我:即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的自觉(自我觉察能力)因素。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
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认知方面:自我感知、自我分析、自我观念、自我评价情感方面: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豪意识行动方面: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控制等3.意识与无意识意识: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导论完整PPT课件
分为: 情绪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
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心理 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个性:
个性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 面
个性
心理动力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在认知、情绪与意 志活动中形 成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 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心理学导论
第一篇 导 论
本 什么是心理学
章 心理学的目标
学 心理学的发展
习
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提
要
为
引言
什
么
没学过心理学就不算受过完好教育, 因为在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
学
上到处都是与心理学有关的信息,
而不懂心理学的人无法理解和把握
习
这些信息。
心
认识自己。
理
学
?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 展
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 系由奥国精神医学 家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 1939)在1896年 所创立
精神病诊治的基本
方法之一,也是影
响人类文化和心理 学发展的重要理论
人 本 主 义 心 理 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 (C. Rogers)在20世纪中叶创 立
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 之父
机 能
机能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
家詹姆斯(W. James)与杜 威(J.Dewey)两人创立
主 心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
义 时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进行了解,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即关于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 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 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认知: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无意识: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自变量:有些变量是由试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因变量: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控制变量:除自变量外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无关变量双盲变量: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的通透性很差,其结果是K +经过离子通道外流,而Na+则被挡在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这就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神经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动作电位;神经-体液调节: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是神经-体液调节;突触:一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网状结构:在脑干中的有一种一些白质和灰质混杂的结构边缘系统: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远有一个结构它们组成一样的功能性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 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侧抑制: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相互抑制的现象;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后像;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视觉线索: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面条件的信息;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诱导运动: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事先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广度: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注意的分配:分配性注意-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分心: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识记: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保持:保持的质和量的变化再认: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内隐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外显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记忆恢复现象: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的保持量要高,这就是记忆恢复;过度学习: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维;聚合思维: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问题、新事物、新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表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由于概念抽象概括的程度不同,所以它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概念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常采用四种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焦、同时性扫描和继时性扫描;人工概念: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机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功能固着: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诱因: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具有激发或诱发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信念:坚持某种观点、思想或者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意志行动: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 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理想:是个体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情绪和情感:个体对认知对象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表情: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包括面部、体态、手势及言语的变化,统称为表情;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心境:一种微弱的、平静的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渲染性、弥散性激情: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爆发性、冲动性应激: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超压性、超荷性道德感: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液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素质: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智商: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知识、技能的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2、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知识、技能的水平;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人从事的活动的效率;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了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自我调控系统: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或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所构成,因此也叫自我意识,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罗夏墨汁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 T。
心理学导论.pdfx
心理学导论精要提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一、个体心理全貌(一)心理倾向1、认知性心理倾向——注意2、情意性心理倾向——动机(二)心理过程1、认知性心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2、情意性心理过程——情绪、意志(三)心理特征1、认知性心理特征——智力2、情意性心理过程——人格二、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一)心理支配行为(二)行为表现心理三、作为科学的心理学 (一)可复制性(二)可证伪性(三)系统性一、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一)描述(二)解释(三)预测(四)控制第二节 心理学任务第三节 心理学的方法一、几种基本变量(一)刺激变量(二)机体变量(三)反应变量二、几种基本方法(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个案法(四)测量法(五)实验法1.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无关变量)2.主试与被试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3.控制组与对照组第四节心理学流派* 注意:书中和各种材料不乏有对各种流派的各种总结,但是大家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各个流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对现实问题的流派解释,如练习题。
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第二节:脑的三大机能系统第三节:脑机制的研究方法8第四章心理的环境基础第一节环境的内容环境(environment)是指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
情境(situation)是指在一定场合下能被个体感知或觉察到的那一部分环境。
第三节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群体人格、亚文化*第四节社会影响9从众、服从、社会促进、社会懈怠、去个性化、什么情况下从众现象会增加?人们为什么会从众?影响服从的因素?10第五章需要、动机与价值观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需要和动机(一)需要的含义(二)动机及其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11二、几个相关的概念(一)本能(二)内驱力(三)诱因三、需要和动机的分类(一)需要分类(二)动机种类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一)影响动机强度的因素(二)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12叶克斯-多得森定律13第四节 动机的理论一、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二、内驱力理论三、认知论的动机理论(一)弗罗姆的期望论(二)海德的归因论(三)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14第五节 价值观一、价值观及其特征(一)主观性(二)选择性(三)稳定性(四)社会历史性二、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一)兴趣(二)信念(三)理想15第六章感觉第一节概述*感觉的定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不存在纯粹的感觉,感觉与知觉密不可分。
《心理学导论》简介
《心理学导论》简介
《心理学导论》是一门介绍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课程。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人格、社会行为、学习和记忆等方面。
心理学导论课程通常涵盖心理学的历史、定义、研究方法、神经生物学基础、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人格等方面的知识。
在心理学导论中,学生通常将被介绍心理学的不同分支和它们的研究方法。
这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例如意识、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
心理学导论的学习可以为日后深入学习心理学打下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二)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的原则 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定义:是指对人的心理研 究中必须考虑到把收集到的客观资料和主管资料科 学的整合起来。 我们把作为参与试验研究的有机体称为被试者或被 试。 被试:研究对象 主试:研究人员
首先,要周密考虑到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量化 变量(variable):是指在质和量上可以有变异的因 素或特征 刺激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映 种类和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系统性 系统性(systematization)定义:是指心理学的科 学知识是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而获得的。 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描述心理事件。每一种心理事件都有质和量上的特点。 (2)揭示心理规律。例如艾宾浩斯用系统的实验发现了一条心理
(三)个体心理与行为 心理学通过研究行为来研究有机体的心理。 行为(behavior)定义:是一个包含动作、活动、 应答、反应、运动等含义的很广的术语,指有机 体的任何可测量的反应。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1、可观察到的行为 和反应,称为外显行为;2、心理的活动,称为内 隐行为。
行为和心理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通常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而起作用 的。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的身上的行为反应并不同。及使
经典片段之 肖申克的救赎.flv 第一次 坐下来,你因被判终身监禁已在此20年? 是的,先生 你有感到悔过么? 是的,绝对有,先生。我是说,我得到了教训。我 敢说我已经完全 改变了,不会再为害社会了,这是神的真理。 第二次 坐下,你因终身监禁在此30年,觉得自己改变了么? 是的,先生,毫无疑问,老实说我已改过,我已不 会为害社会。上 帝可以作证,真的改变了。
《心理学导论》课件
工作场所的心理学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心理学原理,优化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组织文化
运用心理学理论,塑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THANKS
《心理学导论》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心理学简介 •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 人的心理过程 • 人格与个性 • 社会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01 心理学简介
心理学的定义
0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学科,旨在理 解人类内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
02
心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以及 心理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06 应用心理学
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解决个人在情感、职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 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疾病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 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
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 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 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社会行为与群体动力
群体动力学与社会影响
1
2
群体动力学是指群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影响,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等。
3
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受到他人的影响,包 括顺从、服从、领导等行为。
社会行为与群体动力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集体行为是指大量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共同行为,如狂欢、骚乱等。 社会运动是指有组织的社会群体为争取某种权益或实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 抗争或改革行动。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精要提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一、个体心理全貌(一)心理倾向1、认知性心理倾向——注意2、情意性心理倾向——动机(二)心理过程1、认知性心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2、情意性心理过程——情绪、意志(三)心理特征1、认知性心理特征——智力2、情意性心理过程——人格二、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一)心理支配行为(二)行为表现心理三、作为科学的心理学 (一)可复制性(二)可证伪性(三)系统性一、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一)描述(二)解释(三)预测(四)控制第二节 心理学任务第三节 心理学的方法一、几种基本变量(一)刺激变量(二)机体变量(三)反应变量二、几种基本方法(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个案法(四)测量法(五)实验法1.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无关变量)2.主试与被试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3.控制组与对照组第四节心理学流派* 注意:书中和各种材料不乏有对各种流派的各种总结,但是大家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各个流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对现实问题的流派解释,如练习题。
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第二节:脑的三大机能系统第三节:脑机制的研究方法8第四章心理的环境基础第一节环境的内容环境(environment)是指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
情境(situation)是指在一定场合下能被个体感知或觉察到的那一部分环境。
第三节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群体人格、亚文化*第四节社会影响9从众、服从、社会促进、社会懈怠、去个性化、什么情况下从众现象会增加?人们为什么会从众?影响服从的因素?10第五章需要、动机与价值观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需要和动机(一)需要的含义(二)动机及其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11二、几个相关的概念(一)本能(二)内驱力(三)诱因三、需要和动机的分类(一)需要分类(二)动机种类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一)影响动机强度的因素(二)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12叶克斯-多得森定律13第四节 动机的理论一、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二、内驱力理论三、认知论的动机理论(一)弗罗姆的期望论(二)海德的归因论(三)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14第五节 价值观一、价值观及其特征(一)主观性(二)选择性(三)稳定性(四)社会历史性二、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一)兴趣(二)信念(三)理想15第六章感觉第一节概述*感觉的定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不存在纯粹的感觉,感觉与知觉密不可分。
《心理学导论》PPT课件_OK
41
(二)人的心理反映的特点
1、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 •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的内容是
源于客观现实的。
42
2、心理现象的观念性(非物质性)
• 头脑中的映象与客观事物非常相似,但本 质不同。被反映者是以物质的方式客观存 在的,映象是以观念的状态存在于头脑中 的。
体氛围等。 • 大众社会心理:如时尚、流行、舆论、风
俗等。
12
二、人的行为
(一)什么是行为 • 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
13
1、情境
• 情境:围绕人的各种刺激的总和。 • 刺激:引发人产生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反
应的各种事物。可分为:
– 外部刺激:物理刺激、社会刺激 – 内部刺激:生理刺激、心理刺激
17
为什么心理学要研究行为
• 人的行为与心理之间的联系是一种较普遍 的对应关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活 动的外部表现或客观的物质指标;心理是 支配、调控行为的内在精神活动或观念形 式。
18
心理学研究的模式
心理学 研究
推论
行为
心理
概括、 总结 心理活动 规律 指导、 调控
19
心理视窗——学习和研 究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的反映
21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1、脑是心理器官的科学证据 • 动物演化 • 个体发展 • 医学临床案例
22
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构成: •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
神经 • 中枢神经系统
2024版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笔记
15
遗忘规律及提高记忆方法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 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 匀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2024/1/25
提高记忆方法
包括反复复习、尝试回忆、多样化练习、合 理安排学习时间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联想
记忆、形象记忆等技巧来提高记忆效果。
16
认知偏差与决策失误
2024/1/25
13
注意概念及影响因素
注意的定义
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 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VS
注意的影响因素
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度、新颖性、运 动变化等物理特征,以及个体的需要、兴 趣、情感、经验和知识结构等主观因素。
2024/1/25
14
记忆类型与加工过程
记忆类型
记忆加工过程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编码是对 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之转化为易于存 储和提取的形式;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 存在大脑中;提取则是将存储的信息从大脑 中取出来,以供使用。
2024/1/25
采取主动措施来解决问题或缓解 压力,如寻求帮助、制定计划、
调整心态等。
2024/1/25
接受与适应
当无法改变压力源时,接受现实 并适应环境,通过调整自己的态 度和行为来减轻压力。
寻求社会支持
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 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压力,获得情 感支持和建议。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缓解身体和
2024/1/25
心理学导论
心理现象
客体意识
意识
自我意识
3、从情知维度上划分
情感因素—情感、需要、动机、兴趣、态度、
意志、性格、气质、价值观等
心理现象 认知因素—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能
力(智力、创造力等)、元认知等
二、心理学的任务与性质
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心理事实
2、揭示心理规律
3、指导实践应用
心理学的性质
实验室实验法:在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 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或改 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点:丌仅能主动获取,还能解释原因,丏所获信息也较为精确 缺点:被试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又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可 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
5. 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实践活动是外部丐界不主观心理相结合的桥梁 人的心理正确不否也应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人的心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4.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6.心理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实践题:
1、学会到图书馆查阅心理学文献资料。 2、组织一次对中学优秀教师的微型调查,了解心理学对 教书育人工作的实际意义。
再见!
1. 精神分析学派
• 惊世骇俗的创造者:弗洛伊德
影响整个人类,改变现代思想 的只是三个犹太人:弗洛伊德、 卡尔· 马克思和爱因斯坦。
— 萨特
“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核心观点之一:潜意识理论
意识(consciousness):人们当前能够意 识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目前未被 注意到戒丌在意识之中,但需要时可 重新迚入意识的关于事件和体验的记 忆。
《心理学导论》PPT课件
实的反映
《心理学》——导论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1、脑是心理器官的科学证据 ▪ 动物演化 ▪ 个体发展 ▪ 医学临床案例
《心理学》——导论
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构成: ▪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
结果有影响的变量
《心理学》——导论
例如:
不同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识字成绩的影响 ▪ 主试:教师 ▪ 被试:小学生 ▪ 自变量:教学方法 ▪ 因变量:识字学习成绩 ▪ 无关变量: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时
间、学习内容、……
《心理学》——导论
实验法的类型
▪ 自然实验 ▪ 实验室实验
《心理学》——导论
实验法的特点
▪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 反射是脑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心理产生的基本 方式。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心理产生的标志。
第一章 导论
《心理学》——导论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当: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识心理现象的结 构、内容,认识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 理解科学的心理观的内涵。 ▪ 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与主要研究方
法的特点。 ▪ 了解心理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在教育中
的作用。
《心理学》——导论
目录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心理的本质 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自学) 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心理学与教育
《心理学》——导论
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 ▪ 观察法是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
观察以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心理学》——导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人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2.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为反应,如写字、看电视等,称为外显行为;另一类是内隐行为如知觉、注意、欲望、意愿等。
3.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可复制性,可证伪性,系统性三个基本特征上。
4.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寻心理与行为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都遵循可公开检验原则,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人文关怀原则三项基本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
可以把这些方法大致分为描述研究,实验研究,相关研究三大类。
二、选择题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ABC )A.选题和提出假说B.设计研究方案C.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D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设2.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BCD )。
A.描述心理事件B.揭示心理规律C.探明心理结构D.确定心理机能3.下列哪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属于描述研究(ABC )。
A.自然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法D.实验法4.变量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
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它都要涉及(ACD)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A.刺激变量B.中介变量C.反应变量D.机体变量5.相关法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从相关系数可以了解到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 C )。
A.变量的因果关系B.负相关C.相关的强度D.正相关三、名词解释1.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的心智活动。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通常是时有发生的因而合称感知,2.意志过程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标,按计划不断地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3.心理状态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
例如一个人在一定时间里是积极向上还是悲观失望,是紧张、激动还是轻松冷静等。
4.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如有的人观察敏锐,有的人粗枝大叶;有的人记得快且牢,有的人记得慢且易忘;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维呆板;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却易波动;有的人意志果断、坚韧不拔,有的人优柔寡断、朝三暮四。
5.心理结构人的心理现象很复杂,但并不是杂乱无章,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关系,成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
人的大脑就像一座大图书馆,每天都要收进许多书,借出许多书。
由于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编号,都按图书馆的编目系统放在某个地方,因此管理员很容易找到它。
人的知识在人脑中保存的情况类似于图书馆,由于存在一定的结构,因此在需要时,就能很容易的提取出来,用来解决面临的问题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一、填空题1.神经系统是由巨量神经细胞形成的神经组织与结构的总称,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部分,在构造上,按部位的不同分为前脑、中脑和后脑三大部分。
3. 后脑(hindbrain)位居脑的后下部,其中包括三部分:延脑,脑桥和小脑。
4. 中脑(midbrain)位于脑桥之上,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
在中脑的中心有一个网状的神经组织,称为网状结构。
5. 前脑(forebrain)是脑的最复杂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前脑主要包括五部分:大脑皮质,边缘系统,丘脑,下丘脑,脑垂体。
二、选择题1. 脑的三个主要的机能系统是(ABC),以及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分工和协作。
A.感觉机能系统B.运动机能系统C.联络机能系统D.自主神经系统2.下列哪些是神经元的组成部分(ABC )。
A.细胞体B.树突C.轴突D.髓鞘3.大脑皮质的体表感觉代表区的感觉投射有(AB )特点。
A.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交叉的B.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倒置的C.感觉不灵敏的部位,所占的代表区域较大D.感觉灵敏的部位所占的代表区域较大4.能应用与人类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有(BCD )。
A.选择性繁殖家谱分析法B.群体调查分析法C.家谱分析法D.双生子研究第三章心理的环境基础一、填空题1.人的心理和行为必须具备的两个基础是_生理基础__和_环境基础_。
2.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环境的理论主要有___行为环境论_和_动力场理论_。
3.判断一个声音是否为噪声,需要具备三个维度_强度__、__可判断性_和__可控性_。
4.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__物质文化__、__精神文化___和_行为文化__。
5.个体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而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称为__服从__。
6.风俗的两个主要特点是_自发性__和__持久性__。
二、选择题1.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提出的重要环境理论是(C )。
A.行为环境理论B.社会生态系统理论C.动力场理论D.心理社会发展论。
2.亚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下列属于亚文化的是(ACD )。
A.人种文化B.年龄文化C.郊区文化D.学校文化。
3.“口服心服”和“口服心不服”反映的心理现象是(B )。
A.从众B.服从C.听从D.盲从。
4.在现代社会中,多数手机用户的铃声都采用彩玲,这反映的社会心理现象是( D )。
A.舆论B.服从C.风俗D.时尚。
五、分析题1.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老师也经常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教导学生,你认为这些做法合理吗?请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2.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传播媒介,以其特有的方式与丰富的内容向人们展示出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
但人们对网络的作用却是褒贬不一,对此你如何评价?3.2007年山西洪洞黑煤窑非法用工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而山西黑砖窑事件早在02年就有所曝光,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连总理也做了批示的,但却没有根治,事隔四五年后,经记者一再报到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效应,这种事情最终在相关部分的干预下得到了有效解决,请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事件得以解决的原因?第四章人的毕生发展一、填空题1.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要有三种方式_反应的交互作用__、_唤起的交互作用_和_超前的交互作用_。
2.个体生长和发育中非常繁忙、最引人注目的阶段是__婴儿期__。
3.脑的发育在个体早期相当迅速,约在__________岁时就几乎达到成人水平。
4.现代心理学中最有影响力的认知发展理论是_皮亚杰认知发展论_和__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论。
5.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前习俗水平(4-10岁)_、_习俗水平(10-13岁)和后习俗水平(13岁以后)_。
6.青少年期的标志是_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__的到来。
二、选择题1.儿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皮亚杰B.维果茨基C.柯尔伯格D.埃里克森2.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是(D )。
A.访谈法B.对偶故事法C.实验法D.两难故事法。
3.依据皮亚杰的观察发现,儿童认知发展中形成“守恒”观念的阶段是( C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婴儿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出难过,通常停止探索活动;等与母亲重聚时受到抚慰,很容易回到探索活动中,这反映出的婴儿依恋行为是(A )。
A.安全性依恋B.不安全-回避型依恋C.不安全-抵抗型依恋D.无定向型依恋。
5.个人一生发展中,在家庭生活及职业上的创造力感和成就感的高峰期属于( C )。
A.青少年期B.成年早期C.中年期D.老年期四、简答题1.毕生发展的研究方法通常有哪些?横断研究,纵向研究,断代-序列研究2.婴儿依恋关系的形成阶段有哪些?前依恋关系阶段,形成中的,明显的,纠正目标的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他律道德,自律道德4.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青春期体验,自我意识增强,与父母冲突,对性行为的态度,自我同一性第五章需要、动机与价值观一、填空题1.___需要__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2.动机具有三种功能,即_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_。
3.__社会性__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
4.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认为:人有两大类本能。
一种是_生的本能__,另一种是死的本能__。
5._理想__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并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想象。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1.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是(B )。
A.动机B.需要C.信念D.世界观2.即使学生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精彩的教学也能引导他们强烈的听课动机,这体现了(C).A.需求的作用B.内驱力的作用C.诱因的作用D.强化的作用多项选择3.下列属于生物性需要的有(BC )A.依恋需要B.生理需要C.安全需要D.审美需要E.成就需要4.下列属于社会性需要的有(ADE ) A.成就需要 B.审美需要 C.性需要 D.交往需要 E.权力需要5.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有(ACD )A.理想B.内驱力C.兴趣D.信念E.诱因三、名词解释1.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基本要求。
2.动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3.本能4.内驱力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一般情况下,学习难度是中等的时候,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
即学习动机微弱或过于强烈都不利于学习,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适中时,才会取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可是当学习难度变化时,两者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学习难度很小,学习动机必须十分强烈才能取得好的学习结果。
学习难度很大,适当降低学习动机的强度才能促进学习。
6.价值观四、简答题1.需要和动机如何分类?2.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关系怎样?3.生物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各有哪些表现?4.简述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5.简述内驱力降低理论6.简述期望理论六、论述题1.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为什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价值观?3.请自己反思一下:我为什么上大学?第六章感觉一、填空题1.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包括三个主要环节:_____对感受器的剌激过程___________、__ 传入神经的活动_______________和_____大脑皮质的活动____________。
2.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代表或表示作用于机体身上的刺激,这一过程称为_____。
3.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__电磁能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_化学能____和___热能_____四大类。
4.心理测量函数表明__心理量(感觉经验)________________与____物理量(刺激的物理强度)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5.光谱具有三维特点:波长、强度和纯度。
这些特征分别与我们视觉经验的_色调_______、明度________、_____饱和度______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