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细菌感染基础知识概要
细菌和病毒的抗性和耐药性
![细菌和病毒的抗性和耐药性](https://img.taocdn.com/s3/m/180f45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6.png)
细菌和病毒的抗性和耐药性我们身体内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其中包括许多有益的细菌和病毒。
然而,一些微生物却会对人类产生致命的影响,例如导致感冒和流感的病毒,以及引发结核病和肺炎等疾病的细菌。
为了抵御这些微生物的入侵,我们通常会依靠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抗性和耐药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细菌的抗性和耐药性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人体内的细菌数量通常较低,但在某些情况下,细菌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多。
例如,当我们身体抵抗力下降或者伤口暴露在外面时,细菌就有可能进入我们的身体并滋生繁殖。
这时,抗生素就成了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使用量不断增加,细菌也逐渐形成了抗性。
抗性是指细菌在接触到抗生素后可以抵抗其杀菌作用的一种能力。
这通常是因为细菌在繁殖的过程中发生了自然突变,导致其具有了对抗生素的免疫能力。
具有抗性的细菌与普通细菌相比,更难以治疗,并且需要更高剂量或更强效的抗生素。
同时,抗性细菌也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加剧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
目前,已经有超过70%的细菌品种存在着抗性问题。
这对于医疗界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不仅会增加治疗成本,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患者恶化或流行病的发生。
二、病毒的抗性和耐药性病毒是一类非常小的微生物,只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
它们通常是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的,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疾病,例如流感、艾滋病、乙肝等。
与细菌不同的是,病毒本身是没有活性的。
因此,抗生素无法对病毒产生杀菌作用,也不能治疗病毒感染。
相反,针对病毒感染的药物被称为抗病毒药物,它们通常是通过阻断病毒在细胞内繁殖来发挥作用。
然而,就像细菌一样,一些病毒也会逐渐发展出抗性和耐药性。
这通常是因为在病毒繁殖的过程中,发生了突变并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变异体。
这些变异体可以避免被抗病毒药物所识别,从而继续在宿主体内繁殖和传播。
病毒的抗性和耐药性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细菌基础知识
![细菌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e750cdfa58da0116c17495a.png)
34
如何理解MIC
MIC值越低,抗生素对特定菌株的效力就越强 同一细菌观察其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趋势 比较同一抗生素对不同细菌作用的强弱 比较不同抗生素对同一细菌的作用强弱,需结合PK/PD 宿主因素在确定临床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 体外结果表示药敏并不预示临床治疗成功 – 药敏提示耐药常预示治疗失败
For internal use only
For internal use only
26
核酸抑制剂—喹诺酮类
•临床常用:环丙沙星,可乐必妥,拜复乐(莫西沙星)等。 •优点:口服吸收良好 对许多G-有活性 对不典型病原体有作用 •缺点:国内耐药性高发 干扰幼儿软骨生长 对厌氧菌效差
For internal use only
27
日程
细菌学基础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细菌的耐药性 常见感染性疾病 Q&A
For internal use only
20
细胞壁合成抑制剂—酶抑制剂复合物
种类 特治星(惠氏百宫) 舒普深(辉瑞) 母药 哌拉西啉 头孢哌哃 合剂 他唑巴坦 舒巴坦 特点 对AmpC酶无效 对AmpC酶无效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 舒巴坦 他唑巴坦,能够中和ESBL酶 的作用,增强对产酶菌的抗菌作用
种类
天然青霉素
代表药物
青霉素
特点
对G+活性高
缺点
抗菌谱窄, β-内酰胺 酶稳定性差
半合成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抗菌谱扩大,对内酰 对链球菌和假单胞菌属 甲氧西林 胺酶稳定性加强 无效 脲基青霉素 哌拉西林 阿洛西林 较广的抗菌谱,粪链 严重感染需合并用药, 球菌有效,假单胞中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 等活性。 ,可产生耐药性。 广谱抗菌,增强对β- 对产AmpC酶假单孢和 内酰胺酶相对稳定性 肠杆菌科无活性。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考试题及答案(2)概要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考试题及答案(2)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26c85af049649b6648d7476b.png)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考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5、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6、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7、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8、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9、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10、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二、单项选择题1、住院床位总数在多少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BA 50B 100C 200D 5002、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为CA 门诊、急诊病人 B门诊、住院病人 C 医务人员、住院病人 D 急诊病人、医务人员3、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CA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B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C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D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水痘等4、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CA 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B 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C 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D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感染是医院感染5、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要求当出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医院应当于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BA 2B 12C 24D 486、当出现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医院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AA 2B 6C 12D 247、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概念错误的是CA 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预防的B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C内源性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D 滥用抗菌药物可致二重感染8、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材按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是AA高度危险性物品 B重度危险性物品C中度危险性物品 D低度危险性物品9、穿刺针、注射器材、关节镜、手术器械、采血针应选择的消毒灭菌方法是AA灭菌 B高水平消毒 C 中水平消毒 D 低水平消毒10、下列不属于灭菌剂的是DA 2%戊二醛B 过氧乙酸C 环氧乙烷 D含氯消毒剂11、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剂浓度监测应是AA 每日监测B 每周监测C 每周监测二次D 每月监测12、下列不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是BA 腹腔镜 B呼吸机管路 C 导尿管 D 穿刺针13、下列属于高度危险物品的是CA 体温表 B胃肠道内窥镜 C 膀胱镜 D 喉镜14、2%戊二醛用于器械、物品的灭菌需浸泡的时间为DA 1小时B 2小时C 6小时D 10小时15、氧气湿化瓶的湿化液应用BA 生理盐水B 灭菌水C 蒸馏水D 白开水16、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对病室内的空气及地面应采取的措施包括AA 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B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干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C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干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D 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17、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对床单元进行的消毒处理是BA 预防性消毒B 终末消毒C 随时消毒D 疫源地消毒18、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为AA 预防性消毒B 终末消毒C 随时消毒D 疫源地消毒19、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是BA 高效消毒剂B 中效消毒剂C 低效消毒剂D 广谱消毒剂20、进入人体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是AA高度危险性物品 B重度危险性物品 C中度危险性物品 D低度危险性物品21、呼吸机管路、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路、避孕环、体温表的危险性分类是CA高度危险性物品 B重度危险性物品 C中度危险性物品 D低度危险性物品22、消毒因子消毒作用水平分几级CA 2级B 3级C 4级D 5级23、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BA 亲脂病毒、细菌繁殖体、亲水病毒、真菌、细菌芽孢、朊毒 B亲脂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亲水病毒、细菌芽孢、朊毒 C亲脂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亲水病毒、朊毒、细菌芽孢 D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真菌、亲水病毒、细菌芽孢、朊毒24、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的灭菌方法是DA 干热灭菌B 环氧乙烷灭菌C 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D 压力蒸汽灭菌25、压力蒸汽灭菌时器械包、敷料包重量分别不宜超过BA 5㎏、7㎏B 7㎏、5㎏C 6㎏、7㎏D 7㎏、6㎏26、灭菌物品存放置物架的要求是CA 离地高25-30㎝,离墙5-10㎝,距天花板50㎝B离地高20-25㎝,离墙10-15㎝,距天花板50㎝C离地高20-25㎝,离墙5-10㎝,距天花板50㎝D离地高25-30㎝,离墙10-15㎝,距天花板50㎝27、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几个月 CA 1B 2C 6D 1228、环境温度、湿度达到标准时,使用纺织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几天CA 7B 10C 14D 3029、使用的紫外线灯,新灯的辐照强度不得多少低于uw/㎝2CA 70B 80C 90D 10030、使用中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多少uw/㎝ 2 BA 50B 70C 90D 10031、一般30W紫外线灯的累计使用时间不得超过多少小时BA 500B 1000C 1500D 200032、紫外线灯用于室内空气消毒时,照射时间应大于多少分钟AA 30B 60C 90D 12033、甲醛不可用于室内空气消毒,主要是由于对人体有BA刺激性 B 致癌性 C 致敏性 D 腐蚀性34、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多少cfu/㎝2BA 5B 10C 15D 2035、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多少cfu/㎝2AA 5B 10C 15D 2036、医务人员在下列那种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CA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B 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C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D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临床疾病概要知识点
![临床疾病概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aef95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e.png)
无菌术:是针对致病微生物及其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除菌术,灭菌法,消毒法和相关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物理方法包括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紫外线照射等方法热力灭菌又包括:一、高压蒸汽灭菌法是耐高温敷料器械最常用的灭菌方法二、煮沸法一般在特殊环境下应用三、火烧法紧急情况下应用化学方法:用于无菌技术的化学制剂;有氧化剂醇类酚类表面活性剂烷化剂等急性肾损伤:以往称急性肾衰竭,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快率下降为特征的临床特征。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是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常及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病人急性起病,病程一般在三个月以内,伴有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能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该病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亦可引起肾病综合征:是指多种肾脏病理损伤所致的严重蛋白尿以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大量蛋白尿(≥3.5)或3.5g/(1.73㎡.24h),常伴有低蛋白血症(≤30g/L),水中和高脂血症,前两项是沈冰综合症诊断的必要条件。
支气管扩张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病理性,永久性扩张导致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的气道慢性炎症。
(临床表现:慢性咳嗽,咳大量浓痰,和反复咳血)诊断的金标准是:HRCT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防可治的,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因严重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气道和肺泡异常慢性炎症反应而导致过度充气继而引发的疾病。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
诊断:任何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多痰有危险因素暴露史的病人需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上用力肺活量(FVC)小于70%表明持续气流受限可诊断COP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机缺血,缺氧,或坏死而知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大一临床医学概要知识点
![大一临床医学概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e401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7.png)
大一临床医学概要知识点一、导言大一临床医学概要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引领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围绕大一临床医学概要的知识点展开介绍,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该课程的重点内容。
二、生物化学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的结构和功能;2. 酶学:酶的定义、酶动力学、酶促反应;3. 生物能量代谢:ATP、细胞呼吸、光合作用;4. 代谢调节: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等。
三、细胞生物学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2. 细胞分裂和增殖: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3. 细胞凋亡和增殖控制: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机制等;4.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表面受体、细胞内信号通路等。
四、遗传学基础1. 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DNA、RNA的结构和功能;2. 遗传变异:突变的类型、突变的机制等;3. 基因的表达调控:转录、翻译、启动子等;4. 基因工程与遗传工程:基因克隆、重组DNA技术。
五、医学微生物学1. 病原微生物分类与特征: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2.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传播途径、宿主及抗原与抗体等;3. 常见病原微生物: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4. 医院感染与控制:感染控制的原则及方法。
六、人体解剖学1. 骨骼系统:骨骼结构、骨骼的分类和功能等;2. 肌肉系统:肌肉的分类、肌肉的作用和运动等;3.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等;4. 呼吸系统: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等。
七、生理学基础1. 血液和免疫系统: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免疫系统的机制等;2. 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导的机制等;3. 内分泌系统:主要内分泌腺体和激素的作用等;4. 消化系统: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过程等。
八、病理学基础1. 细胞和组织损伤:炎症、萎缩、增生等基本病理反应;2. 疾病的发生发展:炎症与感染、肿瘤的形成和发展等;3. 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肺炎、心肌梗塞、糖尿病等;4. 病理学实验技术:常用病理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细菌的抗生素抗性机制
![细菌的抗生素抗性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77e481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9.png)
细菌的抗生素抗性机制细菌是微生物中的一类重要生物体,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
细菌具有独特的生存能力,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并且具有快速繁殖的能力。
然而,随着人类对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逐渐产生了抗生素抗性,这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发挥作用。
然而,细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抗生素的抗性。
这种抗性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基因突变、水平基因转移、药物代谢和药物靶标的改变。
首先,基因突变是细菌产生抗生素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细菌的遗传物质DNA中存在着一些突变基因,这些基因能够使细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生存下来。
当细菌遇到抗生素时,一些细菌体内的基因会发生突变,从而改变了细菌的生理特性,使其对抗生素具有抵抗能力。
这种基因突变使得细菌能够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存活并繁殖,最终导致抗生素的失效。
其次,水平基因转移也是细菌抗生素抗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细菌之间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来传递抗生素抗性基因。
水平基因转移是指细菌之间通过质粒、噬菌体等途径传递基因信息的过程。
当一个细菌具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时,它可以将这个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使其他细菌也具有了相同的抗生素抗性。
这种水平基因转移使得抗生素抗性在细菌群体中迅速传播,增加了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此外,药物代谢也是细菌抗生素抗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细菌通过改变药物的代谢途径来降低抗生素对其的杀菌作用。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酶来降解抗生素,使其失去杀菌活性。
此外,细菌还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抗生素进入细胞内部的量,从而降低抗生素的杀菌效果。
最后,细菌还可以通过改变药物靶标来产生抗生素抗性。
抗生素通常通过与细菌的某些特定靶标结合来发挥杀菌作用。
然而,细菌可以通过改变这些靶标的结构或功能来降低抗生素对其的作用。
这种靶标的改变使得细菌能够在抗生素的作用下存活,并且能够继续繁殖。
细菌的抗生素抗性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细菌的遗传变异、基因传递、代谢途径和药物靶标等多个方面。
1微生物学和抗生素基础知识
![1微生物学和抗生素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089f93c0b4c2e3f572763a5.png)
右图示:细菌获得 了产生b-内酰胺酶 的基因,从而能够 破坏b-内酰胺抗生 素
选择性压力
1. 当抗生素不存在时,人群中大多 数细菌是不耐药的 2. 当抗生素存在时,耐药细菌生 长、繁殖,而敏感细菌死亡 3. 抗生素存在情况下,选择性压力 就促使耐药性菌株生长
基因突变
天然情况下不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可以通过突变获得新的基因 而产生耐药性。
杀菌性 治疗目标
依赖于浓度 作用量达到最大
主要抗生素分类及代表药
分类 β -内酰胺 类 亚类
青霉素类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复方类
代表药
青霉素G、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哌拉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优力新)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力百汀)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特治星) (舒普深未得到SFDA批准)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机制
作用于细菌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相似) 四环素类抗生素与A位点的结合是可逆的,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结合是不可逆的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联合用药
与细胞壁活性剂,如β内 酰胺类头孢菌素或万古霉 素联合使用,有助于氨基 糖苷类药物进入细菌的细 胞质,治疗肠球菌引起的 感染 与抗假单胞菌药物联合用 药,用于治疗绿脓杆菌引 起的严重医院感染性肺炎
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 中枢、过敏
儿童慎用:软骨损害 常用药物:环丙沙星、左 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 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代表药包括庆大霉素、妥布霉 素和阿米卡星、链霉素
主要用于治疗假单胞菌等需氧 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结 核感染
易引起听力、肾脏毒性
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抵抗机制
![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抵抗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d3ca0d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5.png)
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抵抗机制细菌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抗生素抵抗是细菌感染治疗中的一大挑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开始对抗生素产生抵抗,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细菌抵抗抗生素的机制,以及当前研究中的进展。
一、细菌对抗生素的基本抵抗机制1. 基因突变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来改变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对抗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突变可以影响细菌的紧密结合位点,使其失去对抗生素的亲合力,从而抵抗抗生素的攻击。
2. 耐药质粒耐药质粒是细菌抵抗抗生素的主要途径之一。
这些质粒携带了细菌抵抗抗生素所需的基因,能够在细菌间传递,从而使得抗生素抵抗基因广泛传播。
3. 药物外排泵细菌通过药物外排泵来排出细胞内的抗生素,从而减少抗生素的浓度,使其无法发挥杀菌作用。
这种机制常见于革兰阳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抗生素抵抗机制的分类1. 靶点修饰部分细菌通过改变抗生素的靶点来抵抗抗生素。
例如,庆大霉素能够通过修饰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来避免被其靶点识别,从而失去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2. 靶点保护一些细菌通过产生蛋白质来保护抗生素的靶点,使其无法与抗生素结合。
这种机制常见于革兰阴性细菌中,如肠杆菌。
3. 酶的产生一些细菌能够产生酶来降解抗生素,从而失去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例如,β-内酰胺酶能够降解青霉素类抗生素,使其失去效力。
三、应对抗生素抵抗挑战的研究进展1. 抗生素联合用药由于细菌抗生素抵抗机制的多样性,单一抗生素往往难以有效杀灭细菌。
因此,科研人员开始致力于开发抗生素联合用药策略,通过不同机制的抗生素联合应用,提高抗生素的疗效。
2.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目前,科学家正在积极研发新型抗生素,以应对细菌抗生素抵抗的挑战。
这些新型抗生素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杀菌,从而绕过已知的抵抗机制,有效地治疗细菌感染。
3.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除了开发新型抗生素外,合理使用现有抗生素也是应对抗生素抵抗的重要策略。
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细菌对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从而降低抗生素抵抗的发生率。
第六节抗感染免疫
![第六节抗感染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40cf267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6.png)
(1)后天获得的 (2)有个体差异 (3)有特异性
组成:
(一)、体液免疫的抗感染特点: 1、通过抗体(IgG、IgM、sIgA)清除病原
微生物 2、调理作用 (1)抗体的调理作用 (2)联合补体的调理作用 3、主要对细胞外生长的病原体起作用
(二)、细胞免疫的抗感染特点 1、通过效应细胞发挥作用。细胞毒T细胞
抗感染免疫 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及其有害产物以维
持生理稳定的功能。 抗感染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
性免疫两种。 抗感染免疫包括抗细菌免疫、抗病毒
免疫、抗真菌免疫及抗寄生虫免疫等。
一、 非特异性免疫
• 先天性免疫:是机体 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 系列天然防御功能, 是经遗传获得,能传 给下一代,其作用并 非针对某种病原体故 称非特异性免疫,由 屏障结构,吞噬细胞 及正常体液和组织免 疫成分构成。
特点: (1)经遗传获得,生
来就有。 (2)正常人体,人人
皆有。 (3)无特异性,对各
种微生 物发挥同样的作用。
组成:
(一)屏障结构 1、体表屏障:皮肤粘膜是机体的体表屏障。 2、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
管壁和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 所组成。
3、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 胎儿的绒毛膜共同组成。
不针对特定抗原
针对特定抗原
作用迅速、范围广泛
分抗原识别、增殖分化、效应阶段
(三)、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1 补体系统
补体(C)是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含有的 非特异性杀菌物质。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 血清球蛋白,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因 素激活的酶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
(1)组成和性质
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约有30种蛋
细菌感染机制及其抵抗机理
![细菌感染机制及其抵抗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22ca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9.png)
细菌感染机制及其抵抗机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对于许多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已经变得越来越有效。
但与此同时,许多细菌也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疗,这给我们对抗它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菌感染的机制,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构造和行为方式,以及它们如何适应我们的免疫系统,并进化出抗药性。
一、细菌的生物结构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们的大小通常只有几微米。
细菌细胞壁由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组成,包括肽聚糖、肽聚糖半乳糖酸和脂肪酸。
在许多细菌中,细胞壁的层次结构具有高度复杂性,这使得它们能够维持适当的细胞形态,并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细菌还有一层称为“外膜”的额外结构,这是一个包含磷脂和脂多糖的结构,它位于细胞壁的外侧。
外膜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细菌免受自然界和人类免疫系统的攻击,并运输必需物质到细胞内部。
细菌也具有一些内部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
在许多细菌中,细胞核是不完整的,而是由散布在细胞质中的DNA 片段组成。
二、细菌的感染机制当细菌进入人体时,它们会寻找食物和新的生存环境。
细菌通常会在人体和其他动物的表面或人类呼吸道、肠道等地方入侵。
在此过程中,它们可以通过特殊的分泌系统释放酶和毒素,协助它们吞噬和消化周围的物质。
此外,许多细菌表面还具有一些蛋白质结构,这些结构可以与宿主细胞表面结构进行互动来进一步侵入。
例如,许多细菌可以使用附着毛来固定在宿主表面上,并迅速进入细胞内部。
此外,细菌还可以通过白细胞在人体内进行迁移,这种迁移能让它们更快速地从一个部位扩散到另一个部位。
三、细菌的抵抗机制面对世界上各种环境压力状况,细菌发展出了多种抗药机制,以适应我们免疫系统对它们的攻击。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机制是快速进化。
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细菌发展出了能够更好地抵御抗生素等药物的基因变异和自然选择方式。
这使得它们能够迅速地抑制抗生素的效果,从而避免被完全消灭。
此外,许多细菌还产生了能够切断抗生素分子的特殊酶。
这使得它们能够迅速分解甚至完全抵御药物的效果,从而在人体内继续繁殖和侵入。
基础医学概要(三)第十三章:细菌学各论 第二节:肠道杆菌综述
![基础医学概要(三)第十三章:细菌学各论 第二节:肠道杆菌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a48e1b4dd88d0d233d46ac6.png)
(三)免疫性
特异性细胞免疫是主要防御机制。胃肠炎 的恢复与肠道局部生成sIgA有关。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标本 肠热症根据病程不同采取不同的标本第1周 取外周血,第 2 周起取粪便,第 3 周起还可取尿液,从 第 1 周至第 3 周均可取骨髓液;胃肠炎取粪便和可疑食 物。败血症取血液。胆道带菌者可取十二指肠引流液。 (二)分离培养和鉴定 SS平板 可疑菌落 生化反应(最 简单的是双糖铁培养基) 沙门菌多价抗血清。 (三)血清学诊断 用于肠热症的血清学试验有肥达试验 (Widal test)、间接血凝法、 EIA法等,其中肥达试 验在我国仍较普及。 (四)伤寒带菌者的检出 一般先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可疑 者Vi抗体进行筛选,若效价≥1:10时,再反复取粪便 等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以确定是否为伤寒带菌者。
致人类腹泻五类大肠埃希菌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ETEC (enterotoxigenic E.coli)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IEC (enteroinvasive E.coli)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 (enteropathogenic E.coli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 (enterohemorrhagic E.coli)
致病物质
菌毛、侵袭蛋白 毒素 内毒素:LPS 外毒素:志贺毒素,A群1型菌株产生
病 型
急性菌痢 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粘液便 急性中毒性菌痢
休克为主要表现的全身中毒症状 小儿多见,为内毒素在特殊情况下的反应
慢性菌痢 病程超过2个月,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免疫性 抗感染免疫主要是消化道粘膜表面的 分泌型IgA(sIgA)。病后免疫期短暂,也 不巩固。
2、内毒素
3、外毒素:类似于ETEC产生的肠毒素ST、志贺毒素, 并有部分抗原交叉。
抗感染实验报告总结
![抗感染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ff724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2.png)
一、实验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
为了探究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发和现有抗生素的敏感性,本实验对几种常见细菌和真菌进行了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测试。
二、实验目的1. 评估不同抗感染药物的抗菌活性。
2. 了解细菌和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
3. 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等菌株,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康唑、利福平等抗感染药物。
2. 实验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测试。
- 将含有不同浓度抗感染药物的纸片贴于含有测试菌株的琼脂平板上,观察抑菌圈的形成情况。
- 记录抑菌圈直径,并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标准判断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
四、实验结果1. 金黄色葡萄球菌:- 青霉素:敏感- 头孢菌素:中敏- 氟康唑:耐药- 利福平:敏感2. 大肠杆菌:- 青霉素:耐药- 头孢菌素:中敏- 氟康唑:耐药- 利福平:敏感3. 肺炎克雷伯菌:- 青霉素:耐药- 头孢菌素:耐药- 氟康唑:耐药- 利福平:敏感4. 白色念珠菌:- 青霉素:耐药- 头孢菌素:耐药- 氟康唑:敏感- 利福平:耐药五、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利福平敏感,但对氟康唑耐药;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氟康唑耐药,但对利福平敏感;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但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利福平耐药。
2. 这说明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3. 本实验结果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评估了不同抗感染药物的抗菌活性。
2. 了解细菌和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
3. 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建议1. 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
2. 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微生物学知识点概要(全)
![微生物学知识点概要(全)](https://img.taocdn.com/s3/m/e2eb5ce316fc700aba68fcb7.png)
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微生物与医疗保健微生物与工业生产微生物与农业生产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微生物:微生物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等一个难以认识的微生物世界A.个体微小B.外貌不显C.种间杂居混生,未能获得纯培养D.因果难联——微生物与其作用后果之间关系很难被人认识三、奠基期——生理学阶段(1861-1897)代表人物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Koch) 1843—1910巴斯德的主要贡献1、否定了生命“自然发生”学说;2、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治疗酒病);3、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创造了一些微生物学实验方法:巴斯德消毒法。
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科赫的主要贡献(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D.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E.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F.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G.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科赫原则1、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2、能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四、发展期——生化研究阶段(1897-1953)E.Buchner在1897年发现了酵母菌的无细胞制剂的酒精发酵获得成功。
弗来明:抗生素(青霉素)、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学科渗透、微生物学形成。
防菌的名词解释
![防菌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13da3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1.png)
防菌的名词解释防菌是一个在当下十分重要的话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高度重视,防菌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工作、家庭和公共场所,人们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来防止细菌的繁殖和传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防菌这一名词进行解释,深入探讨其含义、原理和应用。
一、防菌的含义防菌一词由两部分组成,即“防”和“菌”。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菌”的含义。
菌是一类简单的微生物,其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中细菌是我们常见的一类微生物。
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些菌对人体有益,如肠道的益生菌,而另一些菌则对人体有害,如引发疾病的病原菌。
“防”一词源自阻挡、预防或抵抗的意思。
因此,防菌即为预防菌的产生、繁殖和传播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二、防菌的原理防菌的原理可以分为几个方面:1. 清洁和卫生:防菌的基础是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公共场所,保持整洁、定期清洁和消毒是防止细菌滋生的关键。
2. 消毒:消毒是一种常见的防菌手段,通过使用杀菌剂和消毒液来消灭空气、水、物品表面和肌肤上的细菌。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手部消毒液、紫外线消毒灯和化学消毒剂等。
3. 抗菌剂:抗菌剂是用于阻止和杀灭细菌的化学物质。
抗菌剂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如抗生素用于治疗感染。
然而,由于抗菌剂的滥用和细菌的适应性变异,已经出现了一些耐药菌株,这对防菌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防菌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防菌的应用广泛存在于不同领域:1. 医疗保健:医疗保健是防菌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设施必须严格遵循消毒和防菌的标准,以防止疾病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
2.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防菌工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食品加工企业要确保食品的清洁、卫生和安全,防止细菌的污染和传播,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3. 家庭环境:在家庭环境中,我们需要定期清洁、消毒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防止细菌滋生和生活中的传播。
4. 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如学校、办公室和交通工具等,往往是细菌传播的热点。
防菌名词解释
![防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62a75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e.png)
防菌名词解释防菌是指防止菌类生长和繁殖的一种措施或方法。
在医疗、食品加工、公共场所等环境中,防菌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和食品的污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菌名词的解释:1. 抗菌:抗菌是指物质或方法具有抑制或杀灭菌类生长的能力。
常见的抗菌物质包括消毒剂、抗菌药物等。
抗菌可以防止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繁殖,减少感染的风险。
2. 消毒:消毒是一种杀灭或去除病原体的过程,通过使用消毒剂或其他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高温蒸汽消毒、化学消毒等。
3. 无菌:无菌是指某物体中没有任何微生物的存在。
在医疗领域,手术室、实验室和一些生产领域通常需要无菌条件,以防止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4. 感染:感染是指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进入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部,引起疾病或病态反应的过程。
感染源可以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或水传播等方式进入人体。
5. 传播:传播是指病原体在人体或环境中的传递过程,使得疾病在人群中传播。
传播方式可以是直接接触、空气飞沫、食物或水传播等。
防止传播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6. 病原体:病原体是引起疾病的具有致病能力的微生物或寄生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防范病原体的传播和生长是保护人类健康的关键。
7.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没有任何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可以安全食用而不会引起食物中毒或其他食品相关疾病。
正确的储存、加工和烹饪方法,以及适当的清洁和卫生措施都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8. 卫生消毒:卫生消毒是指保持环境、设备和物品清洁,并通过使用消毒剂和其他卫生手段消除病原体和污染物的过程。
卫生消毒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步骤,特别是在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
综上所述,防菌是一系列防止菌类生长和繁殖的措施,包括抗菌、消毒、无菌、预防感染和传播等。
通过正确的防菌措施,可以保护人类健康并确保食品安全。
抗微生物药大总结
![抗微生物药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05bad39ec3d5bbfd0a7410.png)
抗微生物药大总结第一重要部分——抗生素——阶段总结TANG1.首选(29)2.典型不良反应(29)3.机制(41)4.时间/浓度依赖型5.阶段强化训练——含全部题型(A/B/C/X)药学专业知识二•抗生素部分总结1——首选(29,TANG)疾病或症状首选药(答案)1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
青霉素2 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等。
3 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
4 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于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5 白喉;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
口诀1-TANG.青霉素首选废草溶了长葡萄,白炭破气也能好。
勾搭梅毒回归热,青霉素都能治疗。
疾病或症状首选药(答案)6 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
青霉素7 与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口服——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
阿莫西林8 儿童脑膜炎。
头孢噻肟(选用)9 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前列腺炎、宫颈阴道炎和直肠感染。
大观霉素疾病或症状首选药(答案)10 军团菌病、支原体、百日咳、空肠弯曲菌肠炎。
大环内酯类口诀2-TANG. 红霉素作用百支空军都选红,衣服淋湿也勇猛。
疾病或症状首选药(答案)11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及关节感染林可霉素类12 厌氧菌感染首选奥硝唑13 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奥硝唑1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之一磺胺嘧啶15 各种结核病首选药异烟肼16 皮肤癣菌病特比萘芬17 曲霉菌病伏立康唑18 组织胞浆菌病两性霉素B(静注)19 侵袭性念珠菌病氟康唑20 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感染利奈唑胺口诀3-TANG.抗真菌药名称和首选奶粉浅黄色,水井一定深。
首选:念珠菌首选氟康唑:打坐念佛。
曲霉菌首选伏立康唑:屈服。
隐球菌病:隐藏两胞胎,然后氟康唑。
组织胞浆菌病:组织两面性,伊曲防复发。
疾病或症状首选药(答案)21 用于控制疟疾症状氯喹、青蒿素22 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药伯氨喹23 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和鞭虫病甲苯咪唑24 蛲虫病阿苯达唑25 血吸虫、绦虫病吡喹酮口诀4-TANG.抗疟药——乙胺预防伯氨传,氯喹青青发作管疾病或症状首选药(答案)26 钩虫病三苯双脒27 肠道阿米巴感染甲硝唑28 肝脏阿米巴感染氯喹29 儿童蛔虫病哌嗪药学专业知识二•抗生素部分总结2——典型不良反应(29,TANG)典型的不良反应药物(答案)1 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青霉素2 吉海反应(赫氏反应)3 脑病4 耳毒性、肾毒性、肌毒性氨基糖苷类口诀5-TANG.氨基糖苷类不良反应耳毒肾毒肌肉毒,过敏仅次青霉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代头孢特点+抗厌氧菌 • 耐受ESBL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imipenem)
• 亚胺培南为硫霉素的脒基衍生物抗菌谱极广,抗
菌活性甚强,对G-菌、G+菌、需氧菌和厌氧菌 皆有良好抗菌活性;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假单胞对本品耐药; • 临床上亚胺配南与等量人类肾去氢肽酶抑制剂西
菌活性较许多第三代头孢菌素为强
• 对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
仍敏感,对绿脓杆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仿
• 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头孢他啶强8~64
倍。链球菌对其高度敏感,对肠球菌活性弱, 但较其它头孢菌素强
2021/2/15
15
各代头孢菌素适应症定位
一代 二代 三代 四代
抗G+菌
++++ ++ + ++
2021/2/15
17
氨曲南、卡芦莫南特点
• 窄谱对G-杆菌有强大活性 • G-球菌,对β-内酰酶稳定,对流感杆菌比
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好
• 对绿脓杆菌与头孢哌酮相仿 • 对阳性球菌和厌氧菌无效
头霉素Cephamycins
• 由头霉素获得的,有A、B、C三型,以C型抗菌作用最强 • 常见品种: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 • 头孢西丁 Cefoxitin:为半合成头霉素C,抗菌谱广,G+,
– 敏感: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奇变杆菌、普鲁菲登菌; – 部分敏感:普变杆菌、肠杆菌属、沙门菌、枸橼酸菌 – 耐药:沙雷菌(大多),绿脓杆菌和不动杆菌完全耐
药
2021/2/15
12
第三代头孢菌素
a.抗绿脓 头孢哌酮,头孢他啶 b.注射用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唑肟,甲肟,地嗪 c.口服用 头孢克肟,头孢他美脂,头孢地尼
2021/2/15Fra bibliotek6青霉素类的抗菌谱与抗菌活性
青霉素G
不产酶 产酶球 肠球菌 大肠,肺克, 绿脓
球菌
菌
沙门,志贺, 沙雷 变形,流杆
+++ - +~
±
-
±
耐酶青 ++ 氨苄西林 ++ 哌拉西林 ++
++ -
- ++
- +~ ±
- ++ +++
- - +++
耐酶青霉素
• 抗菌特性:
– 对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作用较好 – 对肺炎球菌、链球菌属、脑膜炎球菌和对青霉
2021/2/15
4
青霉素特点
• 繁殖期杀菌剂 • 水溶性好,组织分布广 • 毒性低 • 对敏感菌疗效肯定 • 价廉
青霉素类
1.不耐酶: 青霉素G,普青,苄星青,青霉素V
2.耐酶: 苯唑西林,甲氧,奈夫,氯唑,双氯 3.广谱,不抗绿脓: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弗莱莫星 4.广谱,抗绿脓:
羧基类- 替卡西林 ,羧苄,磺苄 脲基类-哌拉西林,阿洛,美洛,呋苄,阿帕 5.抗革兰阴性杆菌: 美西林,匹美,替莫
抗生素的基础知识
温州中医院肝病科
2021/2/15
1
抗菌药物常见类型
l 青霉素类 l 头孢菌素类 l 其它β内酰胺类 l 氨基糖苷类 l 大环内酯类 l 喹诺酮类 l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l 多肽类 l 其它抗菌药物
2021/2/15
2
β-内酰胺类种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 其他β-内酰类
头孢吡肟(马斯平)
• 与β内酰胺酶的亲和力更低 • 对某些染色体介导β内酰胺酶较第三代稳定 • 对细菌细胞膜的穿透性更强 • 对金葡菌、链球菌、流感杆菌和革兰阴性菌的作用
较头孢他啶强
• 对铜绿假单胞的抗菌活性与头孢他定相当
2021/2/15
14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匹罗
• 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临床重要的致病菌抗
抗G-菌
+ ++ +++ ++++
2021/2/15
16
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1.单环类(单胺菌素类)
氨曲南,卡芦莫南 2.头霉素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 3.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欧他培南 4.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舒巴坦(青霉烷砜):氨苄西林,头孢哌酮 克拉维酸(棒酸):阿莫西林,替卡西林 他唑巴坦:哌拉西林 5.氧头孢烯类
2.第二代头孢菌素 克罗,呋肟,丙烯,孟多,替安
3.第三代头孢菌素 a.抗绿脓 哌酮,他啶 b.注射用 噻肟,唑肟,甲肟,地嗪,曲松 c.口服用 克肟,他美脂,特仑酯,地尼
4.第四代头孢菌素 吡肟,匹罗
2021/2/15
10
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
• 对青霉素酶稳定,但仍为许多革兰阴性菌
青霉素
S R CO NH
CH2 CH3
N O
COOH
2021/2/15
头孢菌素
S
R CO NH
N
R
O
COOH
3
β-内酰胺类作用机制
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 生抗菌作用。细菌的细胞膜上具有青 霉素结合蛋白(PBPs),与β-内酰 胺类具高度亲和力,二者紧密结合后 则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代谢,使细菌 形态变化而溶解死亡
素敏感的葡萄球菌抗菌作用较青霉素为差 – 肠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对其耐药
• 抗菌活性:
苯唑西林较甲氧西林强11倍
2021/2/15
8
头孢菌素特点
• 具有青霉素类优良属性
(繁殖期杀菌剂,水溶性好,组织分布广,毒性低)
• 广谱、覆盖常见致病菌 • 耐酶、耐酸 • 副反应少
头孢菌素类
1.第一代头孢菌素 噻吩,唑啉,拉定,氨苄
司他丁(cilastatin,无抗菌作用)(泰能)合用 可阻断本品在肾脏的代谢,增加尿道原形药物浓 度,并消除其单用可能产生的肾毒性
2021/2/15
20
碳青霉烯类
美罗培南(meropenem)
• 罗培南对人类肾去氢肽酶稳定,不需与西司他丁合用; • 对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作用稍弱于亚胺配南。对肠杆菌
• 对金葡菌较第一代差,MRSA和肠球菌耐药,溶链、肺
炎球菌、流感杆菌和奈瑟菌对其高度敏感
• 对肠杆菌科细菌抗菌活性加强,部分对绿脓杆菌有作用,
但不动杆菌常耐药,枸橼酸杆菌、肠杆菌属和沙雷菌属 的某些菌株常耐药
• 组织分布好,脑脊液浓度高,部分品种胆汁浓度高,半
减期相对延长
2021/2/15
13
第四代头孢菌素
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水解
• 主要用于产青霉素酶金葡菌菌,其它敏感
革兰阳性球菌和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大肠, 肺克,奇变等)
2021/2/15
11
第二代头孢菌素
G+ 一代≥二代>三代 G- 一代<二代<三代
头孢克罗,头孢呋肟,头孢丙烯,头孢孟多,头孢替安
• 对革兰阳性球菌活性(葡萄球菌)较一代差; • 对流感杆菌和淋球菌所产的β内酰胺酶稳定; • 对肠球菌和李斯特菌耐药; • 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谱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