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复习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古史纲要1. 人类起源与文明发展- 人类起源与人类文明的兴起-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2. 原始社会与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3. 奴隶社会与青铜时代- 奴隶社会的特点与产生原因- 青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文化4. 前秦时代与西周时代- 秦国的形成与秦始皇的改革- 西周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 周代的政治危机与分裂5. 其他古代文明- 希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第二章古代中国1. 五帝时代与三皇时代- 传说中的五帝与三皇2. 夏朝与商朝- 夏朝的历史地位与特点- 商朝的建立与发展3. 周朝的建立与分裂- 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 西周与东周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4. 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与兵器发展5. 秦朝的统一与西汉的兴起-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秦朝的政治制度 - 西汉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6. 古代中国的社会- 古代中国的社会阶层与人们的生活 - 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第三章世界两大古代文明1. 古希腊与古罗马-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与城邦文化-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文化2. 古印度与古埃及-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第四章中古时代的变革与发展1. 河间燕趙与兵谏- 河间燕趙与秦朝的冲突- 兵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2. 隋朝与唐朝- 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繁荣3. 宋朝与元朝-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4. 日本的社会变迁- 日本的古代社会与文化- 日本封建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以上仅为复习提纲的梗概,实际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复习。
同时,建议多做历史题目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1 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征•文明的定义和内涵•古代文明的主要特征1.2 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和遗存1.3 新石器时代的兴起•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标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明1.4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夏商周时代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夏朝、商朝和西周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1.5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孔子、墨子、老子等思想家及其学说二、中国古代史的演进2.1 秦朝的建立与秦击败六国的原因•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措施•秦击败六国的原因和过程2.2 汉朝的兴起和东汉的衰亡•汉朝的兴起和汉武帝的治理•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政治斗争2.3 三国时期的割据与统一•三国时期各个割据势力的形成•曹操与刘备的政治斗争与统一中国2.4 隋朝与唐朝的统一与开放•隋朝的建立和炀帝的政治措施•唐朝的政治制度和贞观之治2.5 辽、宋、金、元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变迁•辽朝、宋朝、金朝、元朝的建立和统治特点•辽宋金元时期的文化变迁和对外关系三、世界古代文明与交流3.1 埃及文明与中东古代文明•埃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中东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和特征3.2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与传播3.3 希腊古代文明•希腊古代文明的兴起和特点•希腊城邦和希腊哲学的发展3.4 罗马古代文明•罗马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基督教的传播3.5 古代东方与古代西方的交流与影响•古代东方文明与古代西方文明的交流途径•东方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和西方文明对东方的影响四、历史研究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4.1 历史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历史研究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史料的搜集与整理4.2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价值•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方法和措施4.3 典籍的整理与翻译•典籍整理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典籍翻译的原则和技巧4.4 历史故事的传承与演绎•历史故事的传承和重要性•历史故事的演绎和影视传媒的作用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复习提纲,涵盖了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
L 必修一历史复习提纲(完美)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1).doc
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1)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是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众弟兄既是兄弟又是君臣。
于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最终形成了“周天子一一诸侯一卿大夫一一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嫡长子:正妻的第一个儿子)2、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为维护和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守土作战、纳贡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周初分封的诸侯大都是同姓子弟,且多被分封在重要地方。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了解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国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创“皇帝”称号(“徳高二皇,功过五帝”),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被沿用。
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集行政、司法、军事指挥等大权于一身)、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
3、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秦朝中央二个最高官职,后世习称“二公”:即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皐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主管军事)。
4、了解郡县制度的建立: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始设36郡。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设郡守、郡尉、监御使等职官;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郡——县——乡——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特点有: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作用: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5、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导致了人民处境的恶化。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8、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9、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10、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1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1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1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1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A.春秋争霸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立: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知识结构: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精简_重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精选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复习提纲(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二府中书门下行政机构枢密院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元中书省行政机构枢密院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宋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封邦建国:1.概念: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用以巩固其统治的一种统治制度。
2.内容:(1)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以都城为中心的附近地区被称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
(2)王畿以外的地区,周王分封王族、功臣、姻亲、先代的贵族建立诸侯国,进行治理。
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
这些亲族在分封时除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②功臣、姻亲封国的待遇与亲族类似。
③把一些殷商旧族强制迁徙到姬姓封国区域内,实行监督。
也分封了一些殷商降族。
④还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3.周王与诸侯的关系:①周王把土地人民封授给诸侯,建立诸侯国。
②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重要官职的任免要呈报周王批准。
③有的国君还兼任周王的卿士,以示臣服关系。
④各封国必须对周王室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如派兵戍守王畿或随王出征。
⑤定期觐见和交纳各种贡赋,包括当地特产、人口等,还要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4.影响:①在分封中,周的亲族、姻亲的功臣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
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西周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的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一)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3.内容: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
(完整word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②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53页)
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53页)第⼀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主线:夏、商、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地位:古代中国出现的第⼀个国家政权(3)制度: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2、商朝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商王朝(2)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控制⽀配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①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②外服,⽅国管辖的地区(3)特点:(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2)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彩的王朝(神权: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西周政治制度1、时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西周2、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分派到各地,⼴建封国。
(2)⽬的:周王朝想通过建⽴⼦国的⽅式来扩⼤和巩固⾃⼰的统治。
(3)内容:(分封的对象—王族、功⾂、先代贵族、出现的封国和承担的义务—镇守疆⼟、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①周王是国家的最⾼统治者,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有异姓诸侯国;③周王的亲族、姻亲和功⾂以周王的名义“授⼟”、“授民”,但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4)作⽤:①通过分封,周⼈的势⼒范围扩⼤;②确⽴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夫——⼠”的等级序列。
3、宗法制(1)⽬的: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财产和⼟地继承上的⽭盾(2)核⼼:嫡长⼦继承制。
嫡长⼦是⼟地、财产和权⼒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3)内容:把⾎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了⼤宗、⼩宗体系。
(4)作⽤:①⼤宗与⼩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属关系。
②宗法制通过⾎缘的亲疏,确⽴起⼀整套⼟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
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新石器时代的华北平原文化-西周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2.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秦朝的统一-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汉朝的统治与社会制度-汉朝的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二、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1.思想与文化的兴盛-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影响-墨家与法家思想的出现与特点2.道教与佛教的传入与发展-道教的创始与主要思想-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发展-佛教在中国的影响与地位三、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社会制度1.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构成-中国古代封建政治与国家机构-封建社会的贵族与农民阶层2.秦汉封建制度与社会状况-秦朝的封建政治与土地制度-汉朝的封建政治与经济发展-秦汉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与变动四、中国古代与世界的交往1.古代中国的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周边国家对古代中国的影响-古代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2.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的衰落与意义五、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人物1.东周时期的政治变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的治理2.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孔子及其思想-秦始皇及其统一中国-大秦王朝的兴亡-汉武帝及其开放六、历史人物与现代社会的关联1.古代伟大思想家的现代价值-孔子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佛教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2.古代政治人物的现代意义-秦始皇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与启示-汉武帝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I.国家性质篇
1.国家的定义
a.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以领土、民族、政权、政府等组成,具有独立
主权的政治实体
b.国家的性质:
(1)政治实体:具有独立主权;
(2)民族实体:同属一个国家的居民具有共同的民族意识和思想;
(3)领土实体:具有统一的领土,表现在国家拥有明确的主权领土;
(4)经济实体:具有自立的经济体系,即必须独立开展社会经济活动;
(5)文化实体:民族有其自身的文化,文化积淀随着时间发展,成为
民族文化特质。
2.国家的发展
a.国家发展的演变过程:
(1)部落阶段:由部落演变而来,部落活动范围有限,缺少国家制度;
(2)封建制度阶段:由部落阶段过渡而来,封建社会出现了催生国家
的制度;
(3)帝国形式阶段:国家和帝国形式较为接近,但国家具有更高的社
会形态;
(4)民族国家阶段:发展的最高阶段,国家由多民族组成,政治权力按照民族的概念来统治。
b.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
(1)民族归属感:人类最基本的政治行为就是属于一些民族,具有明确的民族认同感,形成民族共同体;
(2)共同经济利益:必须有统一的经济利益,以确保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历史1:《必修一》复习提纲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奴隶社会)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封建社会初期)3.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封建社会早、中期)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封建社会晚期)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纲: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总论传说时代距今5000年前---公元前2070年三皇五帝禅让制: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
(个人观点:小集团的专制。
)夏朝公元前2070年姒禹--公元前1600年姒桀王位世袭制起源:家天下。
宗法制起源:宗族关系从此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商朝公元前1600年子汤---公元前1046年子纣宗法制发展:贵族以血源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P6.1西周公元前1046年姬发---公元前771年姬宫涅分封制起源:宗法制成熟:(礼乐制度)结论①神权与王权结合(以商为代表);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始于夏);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西周分封制为代表)二、西周分封制:(考点)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即周王把一定的土地(以“井”为单位)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大多是王族(姬姓)。
④代表:燕 (召公之子。
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诸侯。
)鲁 (周公之子。
在姬姓贵族封国中位居最东。
)宋 (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
)齐(“尚父”姜尚。
拥有代天子行政的特权。
)(注意:诸侯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国君”或按其爵位称“公”、“伯”、“侯”等。
)⑤义务:朝觐、纳贡、军赋、力役。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_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汉,中外朝制度;唐,三省六部制;宋,收军、财、行政权;明废相,设内阁(君权强化);清设军机处,专制顶峰。
不断强化君权中央与地方:汉,郡国并行制度;唐,藩镇、节度使;宋,收兵、财、行政权;元,行省制,省制的开端。
防止地方割据选官制: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孝廉门第学识、才能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巩固统治希腊:公民政治海洋文明小国寡民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意识制约:陶片放逐法(?)缺陷:奴、妇、外无权,权力容易滥用罗马:法制《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保护私有财产和奴隶制第三单元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权利法案》议会至上,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德国:《187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联邦制,大量封、军残余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制、共和制、联邦制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性:议会制、分权与制衡;体现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第四单元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务:反帝反封鸦片战争第二次鸦’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开始沦为加深大大加深完全沦为鸦’: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市场、原料清政府腐朽落后甲’:在华设厂—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清’成工具)辛亥革命(推、结、建、颁、观、打、创)缺:不敢公开反帝,资产阶级软弱性五四运动:反北洋军阀统治,彻底反帝反封,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19C30、40S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超越历史发展阶段1848《共产党宣言》阐明社会发展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根源:工业革命1871 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无马’指导、政党——非社会主义革命、国家1917 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1中共成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4—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26-27 教训:掌握武装1927后南昌起义(武反)八七会议(反右)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工农武装割据”1934—1936 长征35遵义会议(党生死攸关转折点)1937—1945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合作两个战场两条路线1945重庆谈判和平建国《双十协定》,政协召开1946—1949解放战争转折:大别山第六单元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社会1949—1954建国初三大特色制度:人大、政协、自治1966—1976文革教训:健全民主和法制1978后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体系——依法治国十六字,修宪、颁自治法、农村基层民主、政协完善统一:港澳问题——主权台湾问题——内政原则—国两制台独、国际反华势力九二共识、《中美联合公报》:一个中国原则第七单元建国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打’、一边倒1953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具生命力外交成熟标志1954日内瓦会议印度、朝鲜问题五大国之一身份1955万隆会议求同存异1971第26届联大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决定国际地位——综合国力1972尼克松访华《联合公报》、中日建交1979中美建交掀起国际建交热潮决定外交关系——国家利益新时期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和、亚太、上合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维和,共同发展不结盟、无敌国外交,为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环境第八单元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框架——美苏“冷战”美:杜’、马’、北’ 遏苏,稳资,确霸苏:情’、经’、华’ 华约标志两极形成全面冷战(德国、古巴)全面冷战(德国、古巴)60、70S 多极化趋势出现,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美苏军备竞赛,实力相对下降90S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结束未有新格局,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商朝的政治制度1.制度:内服和外服2.特点①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②商朝是神权色彩浓重的王朝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1.分封制(1)目的: 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对象:包括亲族,功臣,前代贵族其中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多分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3)作用:①.巩固王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是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②但诸侯国也有其相对独立性,造成春秋战国时期王权的衰落和诸侯权利的膨胀,逐渐形成分裂战乱局面.2.宗法制(1)目的;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继承上的矛盾(2)特点;①核心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②把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③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3)作用-----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一体------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3.礼乐制度: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背景(1)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日益崩溃,诸侯战乱不断;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强大,结束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2)经济上;封建的小农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思想文化上:法家的集权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秦国的治国理论(4)历史上:吸取西周分封制导致的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历史教训2.特征: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3内容(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由皇帝执掌②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即世袭制(2)三公九卿制①分工: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辅佐皇帝管理军务②特点:既配合又牵制,以便于皇帝独揽大权(3)郡县制①做法: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并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官僚体系②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作用(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英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政体
背景:①13世纪初,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②15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政治前提。
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
内容:
评价:①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政体的特点:
①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②国王是国家元首,仅扮演仪式性角色,统而不治。
③首相与内阁组成政府,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在政治上共进退。
内阁对议
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事务的最高领导者和决策者。
④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9美国 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
背景:①美国独立战争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②邦联政府面对一系列新问题软弱无力(经济、外交)
③美国政治领袖认识到变革体制的重要性。
标志:1787年宪法
内容:①确立了联邦制政体: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利(立法、征税、外交、军队),联邦法律是最高法律,各州仍保留一定自主权。
②三权分立原则: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
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行使,并且相互制约。
③人民主权原则: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
总统对选民负责。
评价:①是美国的根本大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②确立了联邦制的总统共和国政体
③保证了美国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④人权不完善、保留奴隶制、种族歧视。
政体特点:
①国家元首是总统,总统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任期四年可连任两届,有
行政权军,队最高统帅。
②内阁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有行政权。
③国会议员选举产生,任期制,有立法权。
④联邦法院,有司法权,最高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制。
⑤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10 法国——议会制共和国
背景:①17、18世纪法国处在君主专制统治之下,三级会议经常停开。
②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启蒙思想家的倡导。
③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1875年宪法
内容:①
②
评价:确立了共和政体,实现了稳定发展。
政体特点①国家元首是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有行政权,军队统帅权,立法创议权,命令必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任期
7年可连选连任。
②内阁有总统任命,对议会负责。
有行政权。
③共和政体确立过程曲折艰难,法国实际上是议会制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背景:①德意志的分裂割据状态不利于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共同呼声,德意志一些邦国的立宪改革经验。
②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③普鲁士井陉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是宪法颁布的重要前提。
标志:1871年宪法
内容:①
②
③
④
评价:①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②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帝国的专横统治引起社会不
满,把德国拖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政体特点①实际上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帝国国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②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③帝国皇帝是实际最高统治者,有任命首相和官员权力,召集解散议会
权力,签署公布监督法律实施,军队最高统统帅,军事财政上享有
否决权。
④首相由皇帝任命,主持帝国政府,对皇帝负责。
一、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权力高度集中,确立皇帝称号,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皇权至上;实行家天下继承制。
②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废除世卿世禄。
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
独揽朝政,军政大权最终操控在皇帝手中。
③废分封置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命;打破了原有的地域界限,削弱了地方权力。
④制订了一套有效的选拔考核官吏制度,官员任命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
⑤制订了细密严苛的法律以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二、秦汉以来各国是怎样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的?
1.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
2西汉:景帝削藩和汉武帝推恩令,设置刺史。
3隋唐:推行完善三省六部制
4宋朝: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地方设立通判,监察地方。
5明清:设立按察使司、监察御史,加强对地方控制监察制度达到顶峰。
三唐宋以来各国是怎样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
1.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完整的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宋朝:两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行政、军事、财政大权。
3.明朝:明初对中书省和宰相权力严加控制(措施小字)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
4.清朝:清承明制,后来设立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有皇帝一人裁决,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非常学案》第二页
第五课
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地理环境:山多地少,三面环水,港湾众多,遍布岛屿。
影响:1利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体制利于公民直接参与政治,不利于形成专制。
2利于航海业发展,海外殖民扩长,商品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
3炼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利于平等观念民主政治的建立。
6雅典民主政治
历程:
1贵族制取代君主制,为民主制演化准备了条件
2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
3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民主制
4伯里克利民主制进入全盛时期
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民主机构性质职责
公民大会
五百人议事会
民众法庭
评价:1优越性创造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了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2积极性利于正确决策修正错误,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文化广泛发展
3局限性:抽签选举、轮流执政、陶片放逐法为形式的直接民主是素养不同的人同等参政,容易造成权力滥用。
民主范围具有狭隘性,
奴隶、外邦移民、妇女没有民主权。
他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臻于致胜的同时又残忍窒息限制了社会
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即使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
暴力机器。
7古罗马法:
总体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方面有重要作用。
内容丰富应用性强,一直为
后来的国家沿用。
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
开端:《十二铜表法》
背景:古罗马共和国的诞生,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
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诉讼程序,基本是过去未成文习惯法的编绘
评价:1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2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
3条款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了成文宪法就得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一样随意解释习惯法。
发展:不同时期一系列法律代表阿奎利亚法
背景:针对公民财产受到侵害的情况是现代民事侵权的开端
内容:民事侵权方面
完善:《查实丁尼民法大全》
背景:1历代制定的法律规模庞大,内容庞杂,使用起来多有不便。
于是帝帝国统治者着手整理编绘各种法律,最终成为严肃的罗马法体
系。
2 调节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
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评价:1标志着古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2保留了古罗马法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节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
3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