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后反思及听课评课稿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编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正文内容篇一:《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基于这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篇二:《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今天我教学了《欢乐的泼水节》。
这篇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一)、第一小节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
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3、小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1、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度的?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5、带入情境: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7、小结。
小朋友说得真好。
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
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1、引读2、欢乐的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吗?3、出示。
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稿2篇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稿2篇欢乐的泼水节评课稿2篇欢乐的泼水节评课稿1《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
今天听了陈老师这节课,深深地佩服陈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
尽管这节课我听过很多次,但陈老师的这节课仍然带给我很多启发,在学校大力开展“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背景下,陈老师结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深入研究文本,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堪称完美地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
纵观全课,值得我学习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理解词语方法多1、借助图片:学生通过图片认读本课部分生字词,如“西双版纳、凤凰花、傣族”,结合图片理解“象脚鼓”以及“象脚鼓点”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一年一度”这一词语时,先鼓励学生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像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一年只能过一次,我们把这样的节日就称作是“一年一度”。
3、借助汉字偏旁:在教学“吉祥如意”中的“祥”字时,引导学生关注该字的偏旁是“神示旁”,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中发现含有这样偏旁的字大多与“祖先、祝福”有关,这里“祥”就带有“吉祥祝福”之意。
陈老师能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选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将这样理解生字词的教学目标不露痕迹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们听得也觉得很自然。
课堂就是这样做到不生硬,和谐自然。
二、小组合作效果好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很不容易的。
合作什么,怎么合作,怎么展示,这些都是困扰老师问题,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效果的核心问题。
陈老师这节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节课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有两次:一是请学生观察书上人们相互泼水的画面,小组讨论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二是提供句式练习说话:我想把水泼在XX身上,祝XX……最让我惊叹的是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
虽然我听过很多老师上这一课,但几乎从未有老师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再关注作者怎么写的。
《欢乐的泼水节》案例与评析(精选16篇)
《欢乐的泼水节》案例与评析(精选16篇)《欢乐的泼水节》案例与评析篇1一堂平实、高效的语文课——《欢乐的泼水节》案例与评析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本文的教学要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及教材的特点出发进行设计。
文章的内容很简单,但因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所以应着重指导朗读,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的心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的心情。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的心情。
教学理念: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该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所以,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朗读、欣赏、想象、感悟等,紧紧抓住“欢乐”一词,围绕文本内容挖掘文本资源、补充信息,让学生多方位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美、意境美并进行了爱我中华的思想熏陶。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指导朗读引导感悟教学准备: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用电脑给大家露一手,猜一猜,你会看到什么?[点评]:(因为学生第一次走进av教室,非常好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小朋友们各抒己见,流露出喜悦的心情)(出示泼水图)他们是在干什么?他们的神情怎样?生:(异口同声)他们在泼水,他们很高兴。
师: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欢乐的泼水节》出示课题,读课题。
师:想去看看人们是怎样度过泼水节的吗?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出发吧!二、读、看结合,品词读句,感悟体验播放人们互相泼水的画面。
《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反思1、《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反思《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可是,它与学生的生活、感知是有一定距离的。
我尝试着让学生走入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在学生熟读课文,找到了表示人们泼水的动作的词语(端、泼、拿、灌),并利用插图知道了还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泼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互相泼水,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有泼的,有灌的,有撒的,还有倒的……音乐结束了,学生们都舍不得回座位。
于是,我拉着学生的手,有意地问一个小男孩:“你全身都湿透了,可为什么还笑得那么开心?”小男孩腼腆地笑了笑,说出了“幸福”一词。
转过头,我故意严肃地对平时大大咧咧的宇说:“老师可要批评你,怎么那么没有礼貌,把那位老爷爷泼得全身都是水,感冒了怎么办?”同学们一下子愣住了,一会儿,大家就笑开了,七嘴八舌地纠正老师的错误,“吉祥如意”一词就被学生内化吸收了。
最后,我又随机抽了几位学生问:“你的水去哪儿了?”学生们不断说出“我泼在小姑娘的身上了,我祝愿她……”“我泼在小伙儿身上了,我想让他……”“我撒在老师身上了,我祝愿您……”学生们纯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
课尾,我又问学生:“你们度过了一个怎样的泼水节?”学生们课上完了,学生不仅与泼水节有了亲密接触,与老师也有了亲密接触。
我觉得,我所追求的人文教育正在迈开步子……2、《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可是,它与学生的生活、感知是有一定距离的。
我尝试着让学生走入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在学生熟读课文,找到了表示人们泼水的动作的词语(端、泼、拿、灌),并利用插图知道了还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泼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互相泼水,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有泼的,有灌的,有撒的,还有倒的……音乐结束了,学生们都舍不得回座位。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反思第【1】篇〗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情景。
学生对*以及傣族的泼水节知之甚少,我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资料,但学生搜集的资料很少,我便从网上搜集了关于*以及泼水节的一些资料,与同学们共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很久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和人民之间的感情,有了资料的补充,学生了解了*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明白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
这篇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彩。
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
“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
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
第四自然段,课文从*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
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
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的可亲。
第五自然段,*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体现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
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1.这是一节情意绵绵的语文课。
学生在教师满怀深情的语言的激励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徜徉于语言文字的海洋,主动地读,快乐地想,尽情地说,热情高涨。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引言泼水节是一项传统的节日活动,多在亚洲地区举办。
在这一天,人们会用水彼此泼洒,表达对彼此的欢乐和祝福。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这一传统的活动引入到学校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
在本文中,我将对我所参与的一次泼水节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方案。
教学目标•了解泼水节的起源和传统意义•学习制作泼水工具和准备泼水活动•通过参与泼水节活动,体验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培养学生的包容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泼水节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介绍了泼水节的起源和传统意义。
通过图文和简短的讲解,我让学生了解到泼水节是一个欢乐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泼水来庆祝。
我强调泼水节的文化背景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步骤二:制作泼水工具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些材料,包括塑料瓶、水枪和水桶等,供学生制作泼水工具。
我向学生展示了几种制作泼水工具的方法,并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制作属于自己的专属泼水工具。
步骤三:准备泼水活动在泼水节当天,我组织学生们参与泼水活动。
我提前在校园里设立了几个泼水区域,规定了泼水的时间和地点。
同时,我还设置了一些规则,如不泼水的人员需系上红绳,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有选择参与泼水活动的权利。
步骤四:参与泼水活动在泼水节当天,学生们穿着合适的服装和装饰品,带着自己制作的泼水工具,参与了泼水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们互相传递欢乐和祝福,并提醒他们注意使用泼水工具的适度和安全。
步骤五:反思和总结在泼水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学生们进行反思和总结。
我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泼水节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对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理解。
我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团队合作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将这些经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经验教训和改进方案在本次泼水节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些经验教训,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经验教训:•活动前需要充分准备,包括材料准备和活动区域规划。
二年级下册语文《欢乐的泼水节》评课稿
二年级下册语文《欢乐的泼水节》评课稿一、目标明确,定位合理。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王老师把目标定位在读通课文,把字音读准;学会“泼、桶”等十个生字及,体会“一年一度、相互、美满、象征”等新词的意思;感受泼水节的.快乐氛围,了解泼水节所表达的象征意义。
目标明确,定位合理。
二、以“快乐”定调,贯穿首尾。
《快乐的泼水节》一文读题就知道“快乐”是全文的主线。
因此,一开课,在揭题时,王老师就抓住了题眼“快乐”一词,引导同学多[]次深情朗读课题,使同学层层了解泼水节的快乐,体会泼水节的快乐。
三、教学思路清楚,课堂扎实有效。
整堂课,王老师的教学思路特别清楚,第一是抓字词学习,第二抓句子学习,第三抓整体感知。
在字词学习中,王老师首先扫清了生字的读音,然后引导同学运用字理识字,理解本义,再延伸拓展,感悟运用。
另外,王老师还引导同学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理解“提、端、相互追逐”时,采纳了动作表演的形式,直观形象,在理解“美满”一词时,王老师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体会,“吉利如意”一词,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想象该词一般在何种状况下运用。
这样的教学扎实有效。
在句子的学习中,王老师抓住了难读的句子,采纳视频展示、采访交际、动作表演、联系生活、迁移运用等方法,并创设了情境,让同学多次朗读,读通句子,读懂句子,同时结合句子学习进行句式练习,做到了读写结合,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四、以读代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同学的性格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
应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中王老师很好的表达了这一原那么,坚持让孩子“以读为本,读中生悟”,采纳多种形式地读让同学了解文意,体会快乐。
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伙伴的生活比较遥远,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放给小伙伴看,使同学如临其境,这样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后反思及听课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后反思及听课评课稿《快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西双版纳本文紧扣“快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迎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敬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详细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快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预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落。
为了能让同学有层次地清楚而扎实地把握课文,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
除解决字词的问题以外,我还给同学具体地介绍了泼水节的相关知识,并播放了一段泼水节的视频,让同学对泼水节有了一个直观而形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同学通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品读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就是精读课文,详细感知泼水节的快乐了。
为了能让同学从这节课的学习中得到尽可能丰富的知识,我在备课时做了许多的预备。
首先,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同学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文本的空白,而不是机械地去接纳文本。
针对本篇课文介绍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迎泼水节的内容,教学时以读悟法为主,让同学通过想象、表演等手段,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得美的体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比较满足:第一,擅长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爱好。
依据低班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为泼水节做预备这一处时,为了能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傣族人民想参与泼水节的那种急迫的心情,我让孩子们自己做一回“傣族人民”,我当记者来采访他们:“请问小伙伴,你们提着桶端着盆这是要干什么去呀?”孩子们热忱地回答:“我们这是要去参与泼水节呢!”我的问题接着跟进:“原来你们是要去参与泼水节呀,那你们现在肯定特别兴奋喽?能跟我们说说你们现在的感受吗?”在同学说完以后继续跟进:“你们这么激昂,肯定很早就做好预备了吧?”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真实地体会了傣族人民参与泼水节时的心情,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师生搜集有关泼水节的知识和周总理的简单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学生回答),在我们的国家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傣族,这个民族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节日叫“泼水节”(板书)2、交流:通过查资料,你知道了泼水节的哪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泼水节,教师补充。
)3、今天就让我们随课文一起去和傣族人民过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吧。
(师板书,加上“难忘的”三个字。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过渡语:为什么说“难忘的”呢?请同学们边听老师读边思考,并且勾出自然段和生字。
1、师范读2、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叫“难忘的泼水节”了吧,谁能说一说?(学生回答)3、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周总理”并交流介绍周总理的一些简单资料。
4、学生学(1)出示本课生字:敲襟褂咖啡踩端蘸寿鲜柏恩龙敬凤凰脚泼特度(2)请同学说说自己认识的字(请你当小老师,把你认识的字带大家读3遍)(3)介绍你的识字方法(4)齐读(5)在词中学:出示生词卡(指名读生字卡片)(6)识字小游戏“收信”:请几名同学当邮递员,按顺序读老师所指生字,读对了其他同学说:对对对,快收信。
读错了说:错错错,没人收。
(7)指导书写本节课涉及的1-3自然段中的6个生字生观察最后一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讨论后交流,师范写,生与师书空,课后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
欢乐的泼水节 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泼水节是许多亚洲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场充满欢乐和交流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泼水节来教授学生有关不同文化和传统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兴趣。
在泼水节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介绍泼水节的历史和意义,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泼水的乐趣。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文化,还能够在玩乐中学习。
通过与同学们一起泼水,他们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让泼水节教学更有效。
我们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泼水节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手工活动,让学生制作泼水节的装饰品或者服饰,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在泼水节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进行泼水节活动时,我们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
可以设置一些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和责任,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泼水节是一场欢乐的传统活动,能够为学生们带来愉快的体验和深刻的文化认识。
通过泼水节的教学,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成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人。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1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今日我教学了《快乐的泼水节》。
这篇课文紧扣“快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庆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展敬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
其次自然段详写了人们相互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
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在教学的起先,我用“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泼水节的快乐呢?”这样一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课文其次、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再反复朗读,细致体会文字中透出的快乐感觉。
赐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感受的时间后,再作具体沟通。
学生在整个自读感受和沟通的过程中还是比拟主动踊跃的,并已经形成了必须读书和学习的实力与习惯。
其次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局部,详细生动地描写了泼水的快乐场面。
在沟通的时候,学生很简单就找到了重点句段,并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怎样突出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真正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泼水时的快乐呢?我先利用起书中的插图,指导学生细致视察图画,将课文内容与插图融合起来,在学生自己脑中形成更具体、更详细、更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就比拟简单想象得到傣族人民泼水时的欢乐心情,然后指导他们练习朗读。
但紧紧是这样还不够的,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人们泼水的方式,即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们效仿着演一演,学生或“灌”或“泼”,课堂上一下子喧闹起来,假如刚刚学生只是很努力地想象到人们的欢乐,那此时此刻他们已经是亲身经验和体验了那种快乐了,这时引导学生再一次朗读这句话,效果明显好了许多。
就这样,从“看”到“想”再到“品”,将离学生生活比拟遥远、比拟生疏的生活场景搬到了课堂中,顺当地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但是,课堂还存在许多缺憾之处,需以后不断努力改良。
如:1、在文章重点局部的教学时还可以再深化地进展探究学习,老师还可以作更深化更广泛的引导2、由于缺乏必须的教学机灵,语文功底还比拟薄弱,老师的引导显得有些松散,不够紧凑,没能“趁热打铁”,将课堂中的“快乐”推向高潮。
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说课稿1.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一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整体感悟第二段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3、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1、学生读1-2句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
端。
滴。
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认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流程之一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大家喜欢过节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你们愿意吗?教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学生齐读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识字:⑴充分自读,边读边悟: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就请教小海螺和大海参,借助拼音识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⑵自主识字,交流方法:①这么多的海螺和大海参都是生字,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1今天要上《欢乐的泼水节》了,早上在寻思该怎么上呢,学生该怎么读书才能读得好呢?第二节课就是语文课了,没有来得及把课细细备完,拿着一本书就进教室了。
说实话,此时的我还没有准备好上课呢。
算了,那就简简单单上节课吧。
课文很简单,环节更简单。
我拿着书,让学生开始读书。
读第二小节。
第二小节又分三个小部分。
第一部分: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1.指名读。
学生凭借着已有的语感把早早与早已两个词语重读了。
2.我顺势问:你为什么要把这两个词语重读。
学生答道:从这两个词语能够体会到人们的心情非常的急切。
3.指导读。
读出人们的心情。
4.引:泼水节用的水还很讲究呢。
你看出来了吗?生交流5.想象闻一闻:你闻到什么味道?6.比较读出水香。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只是引导孩子读读,想想,体会体会,再读读。
没有什么繁琐的分析,学生说的很好,读得也很到位,课自然也就流畅。
第二部分: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这一部分是重点,也是最为精彩的一段。
我是这样教学的:1.自己读读这段话,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交流。
(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说得也很好。
)2.除了灌、泼,这两个动作,人们还会怎样泼水呢?(生交流,出示动词“灌、泼、浇、倒、射。
)3.出示课文图片,选择一个人来说一说泼水的情景。
(生交流。
)4.指导朗读。
这一部分教学搁在平时可能我说的多一点,今天,我想把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通过一想、一说、一看、一读,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更是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所以,我在想:我们的教学通过怎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愿意去说,喜欢去说,大胆去说,那么不用上说话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欢乐的泼水节》教后反思(精选15篇)
《欢乐的泼水节》教后反思〔精选15篇〕《欢乐的泼水节》教后反思〔精选15篇〕《欢乐的泼水节》教后反思篇1《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文志彬美的教材。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
初步进展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
第二自然段祥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象征意义。
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焰火直到深夜。
因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知之甚少,所以怎样再现节日气氛,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授本课时,我做了一些处理。
一、创设情境兴趣识字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并有效地保持这种情境,使之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始末。
在教学中,从始至末,我都让学生愉快地走进情境,品味傣族的异域风情。
歌儿响起来,情绪拉上来。
我带着学生乘上了飞机,逼真的飞机起航声,带着我们扶摇直上蓝天,开场了愉快的旅程。
乘着耳际回响的风声和飞机穿过云际声音,我们飞上了云霄,你们瞧:窗外飘来了许多生字宝宝。
(不同颜色的云朵载着生字宝宝,从窗口飘过。
)带着新奇与渴望,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以“我来读――跟我读――它是―――”“我来做――小博士,注意了――”这样的句式将得意的生字宝宝介绍给大家。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互”、“离”笔顺书空,直观形象,既打破难点又让学消费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方面的才能。
在思想的交换中,学生们学会了分享知识,友好合作的学习方式,人格进一步完善。
二、创设情境走近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走进傣族的异域人情,我让娇嫩欲滴的凤凰花迎接了我们的小旅客们。
影片中西双版纳的清晨醒来了,飘渺的晨雾散去,凤凰花吮吸着大自然为它们准备的早餐,一个个小脸蛋红扑扑的,粉嫩嫩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妖娆。
小学语文评课稿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9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欢乐的泼水节评课9篇欢乐的泼水节评课 1师:清明节过后,傣族人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年——泼水节,他们会为泼水节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人们做了哪些准备?生:人们准备好了桶和盆。
生:人们还准备了清水,并在水里滴上香水,撒上花瓣。
师:同学们找得可真正确!谁愿意把这两句话读给大家听。
(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学生读得感情平平,不太理想。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想听吗?生:想。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做一个认真倾听的小评委,好吗?生:好。
师读。
(故意丢掉“早早”和“早已”两个词。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生:老师,你丢掉了两个词。
师:你听得可真仔细!这样好不好?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各自练读。
交流:生:我觉得这样不好,去掉了“早早”和“早已”,就不能把人们急着过泼水节的心情表达出来了。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
人们非常喜欢过泼水节,去掉后就好像不太喜欢了一样。
师:是啊,这两个词把人们喜欢过泼水节,想过泼水节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了,读的时候应该加重语气。
自己读一读,试一试,感觉是不是这样。
生各自练读。
齐读这两句话。
师:这水跟普通的清水一样吗?生:不一样。
有的撒了香水,有的撒了花瓣。
师:闭上眼睛闻一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生:我闻到花瓣的香味儿了。
生:我闻到水中还有香水味儿。
生:我觉得这水可香了,闻着很舒服。
生:我想说:“好香啊!好美啊!”师:一起说一说。
生:好香啊!好美啊!(学生情绪高涨。
)师:你能说一句话,也用上“有的……有的”吗?(生纷纷举手)……点评:这是我们二年级教研组王爱红老师讲的《欢乐的泼水节》一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一、王老师在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搞:“空对空”的一套,而是自己有意丢掉两个重点词,既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又激起了学生“议论纷纷”的自觉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如何读出感情。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反思第【1】篇〗《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和人民心连心,*是人民的好*”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
可是,*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
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
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人们怎么欢迎*的这一环节,抓住“人们在地上铺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鲜红的地毯。
”这一句话,先让学生说说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见过红地毯。
学生有的说在人们结婚时,有的说公司开张时,有的说欢迎重要人物时,在说到这里时,我顺势说到:“是呀,红色**喜庆,**高兴。
现在你是傣族人民了,请你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对*的热爱吧!”小朋友的朗读还是比较激动的。
在小朋友的心里,**都是高高在上的。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的和蔼可亲呢?我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先让学生**说说*的穿着打扮。
在学生说完后,我问学生:“从*的穿着打扮上你看出了什么?”学生:“*和傣族人民一样了。
”“*不像我们*常见到的**高高在上。
”“*脸上笑**的,一点儿也不像我*常见到的大官那么严肃。
”虽然学生没有说出一些好的词语,但从他们的语言中,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的*易近人、和蔼可亲了。
虽然由于多**欠缺,缺少一些热烈场面的渲染,但在课前,我还是对*做了简单的介绍。
所以在理解课文时,学生的抒情还是比较自然的,对于伟人形象的感悟不至于偏离方向。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1.这是一节情意绵绵的语文课。
学生在教师满怀深情的语言的激励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徜徉于语言文字的海洋,主动地读,快乐地想,尽情地说,热情高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后反思及听课评课稿《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西双版纳本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落。
为了能让学生有层次地清晰而扎实地把握课文,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
除解决字词的问题以外,我还给学生详细地介绍了泼水节的相关知识,并播放了一段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对泼水节有了一个直观而形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品读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就是精读课文,具体感知泼水节的欢乐了。
为了能让学生从这节课的学习中得到尽可能丰富的知识,我在备课时做了很多的准备。
首先,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感受泼水节的快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文本的空白,而不是机械地去接纳文本。
针对本篇课文介绍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内容,教学时以读悟法为主,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等手段,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得美的体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比较满意:第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为泼水节做准备这一处时,为了能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傣族人民想参加泼水节的那种急切的心情,我让孩子们自己做一回“傣族人民”,我当记者来采访他们:“请问小朋友,你们提着桶端着盆这是要干什么去呀?”孩子们热情地回答:“我们这是要去参加泼水节呢!”我的问题接着跟进:“原来你们是要去参加泼水节呀,那你们现在一定非常高兴喽?能跟我们说说你们现在的感受吗?”在学生说完以后继续跟进:“你们这么激动,一定很早就做好准备了吧?”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真切地体会了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时的心情,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层次清晰,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语,扎实地学习课文内容。
第二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把重心就放在第二自然段上,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是简要带过,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帮学生理清思路,首先这一段写了人们为泼水活动所做的准备,其间通过“早早”和“早已”两个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心情,并通过“滴香水”、“撒花瓣”等体会人们所做的精心准备;然后写了泼水的盛大场面,抓住“互相追赶”、“拿瓢灌”、“端盆泼”等了解泼水时的情景;最后这一段介绍了清水的象征意义,让学生牢记“吉祥如意”这四个关键字。
整篇课文学完以后,学生基本上都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且高效。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运用表演法让学生掌握“提”、“端”、“滴”“撒”等动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恰当;在体会泼水的盛大场面时,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感受人们泼水时的欢乐时,观察书中的插图理解“笑开了花”;再结合清水的象征意义给孩子讲泼水节来历的小故事……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的结合使这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孩子在新鲜与愉悦的感受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
第四,立足文本,灵活拓展。
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朗读和背诵是基本要求,而我也把这一点贯彻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每学一段,都让学生充分进行练读和背诵。
因此,下课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把课文有感情地背下来。
除了教学书上的课文以外,我还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了适当的拓展。
比如在讲到“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这一处时,我说:“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
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福他——;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福他——;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福她——;清水泼在小伙儿身上,祝福他——;清水还可以泼在谁身上,祝福他什么呢?”这一设置达到了语言训练和情感延伸的双重效果。
第五,过渡语言恰到好处,简洁优美。
如:复习词语后小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透过文字去分享傣族人民的欢乐吧!”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入:“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看!高高的佛塔,圣洁美丽;宁静的村寨,世外桃源;美丽的孔雀在浓绿的椰树下悠闲的散步;悠悠的澜沧江水碧波连连。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到了!请小朋友们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时引入:“在热切的期盼中,最为热闹的泼水活动就要开始了!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人们为泼水活动做了哪些准备?”讲到人们为泼水活动做准备时:“是啊,泼水节这天人们无比激动,早早做好了准备。
还没开始泼水呢,大街上就热闹起来了,到处洋溢着——(欢乐)!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欢乐,这份激动吧!”播放泼水的场面要展示图片时:“泼水节中最快乐的就是泼水活动了,想看一看泼水的场面吗?”感受了泼水的盛大场面后小结:“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这真是一个——(欢乐的泼水节)!”揭示了清水的象征意义以后:“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
此时此刻,大街上弥漫着香气,萦绕着祝福,这真是一个——”引入第三自然段时:“泼水活动结束了,泼水节的欢乐还在继续呢。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
”最后总结全文:“这样一个欢乐的泼水节,令我们流连忘返。
下面,就让我们伴着欢快的音乐,再次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吧!”这些过渡语使整个课堂显得干净利落,脉络清晰,并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当然,这节课也并不是一堂完美的课。
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如背景音乐的时间太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听觉疲劳;要给孩子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要急于让个别学生说出答案;泼水节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
但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西双版纳本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落。
为了能让学生有层次地清晰而扎实地把握课文,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
除解决字词的问题以外,我还给学生详细地介绍了泼水节的相关知识,并播放了一段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对泼水节有了一个直观而形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品读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就是精读课文,具体感知泼水节的欢乐了。
为了能让学生从这节课的学习中得到尽可能丰富的知识,我在备课时做了很多的准备。
首先,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感受泼水节的快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文本的空白,而不是机械地去接纳文本。
针对本篇课文介绍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内容,教学时以读悟法为主,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等手段,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得美的体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比较满意:第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为泼水节做准备这一处时,为了能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傣族人民想参加泼水节的那种急切的心情,我让孩子们自己做一回“傣族人民”,我当记者来采访他们:“请问小朋友,你们提着桶端着盆这是要干什么去呀?”孩子们热情地回答:“我们这是要去参加泼水节呢!”我的问题接着跟进:“原来你们是要去参加泼水节呀,那你们现在一定非常高兴喽?能跟我们说说你们现在的感受吗?”在学生说完以后继续跟进:“你们这么激动,一定很早就做好准备了吧?”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真切地体会了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时的心情,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层次清晰,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语,扎实地学习课文内容。
第二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把重心就放在第二自然段上,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是简要带过,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帮学生理清思路,首先这一段写了人们为泼水活动所做的准备,其间通过“早早”和“早已”两个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心情,并通过“滴香水”、“撒花瓣”等体会人们所做的精心准备;然后写了泼水的盛大场面,抓住“互相追赶”、“拿瓢灌”、“端盆泼”等了解泼水时的情景;最后这一段介绍了清水的象征意义,让学生牢记“吉祥如意”这四个关键字。
整篇课文学完以后,学生基本上都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且高效。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运用表演法让学生掌握“提”、“端”、“滴”“撒”等动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恰当;在体会泼水的盛大场面时,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感受人们泼水时的欢乐时,观察书中的插图理解“笑开了花”;再结合清水的象征意义给孩子讲泼水节来历的小故事……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的结合使这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孩子在新鲜与愉悦的感受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
第四,立足文本,灵活拓展。
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朗读和背诵是基本要求,而我也把这一点贯彻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每学一段,都让学生充分进行练读和背诵。
因此,下课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把课文有感情地背下来。
除了教学书上的课文以外,我还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了适当的拓展。
比如在讲到“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这一处时,我说:“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
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福他——;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福他——;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福她——;清水泼在小伙儿身上,祝福他——;清水还可以泼在谁身上,祝福他什么呢?”这一设置达到了语言训练和情感延伸的双重效果。
第五,过渡语言恰到好处,简洁优美。
如:复习词语后小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透过文字去分享傣族人民的欢乐吧!”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入:“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看!高高的佛塔,圣洁美丽;宁静的村寨,世外桃源;美丽的孔雀在浓绿的椰树下悠闲的散步;悠悠的澜沧江水碧波连连。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到了!请小朋友们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时引入:“在热切的期盼中,最为热闹的泼水活动就要开始了!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人们为泼水活动做了哪些准备?”讲到人们为泼水活动做准备时:“是啊,泼水节这天人们无比激动,早早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