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须明白的十个基本问题及命题方向预测
高考历史25个命题角度、内容预测建议
2020高考历史25个命题角度、内容预测!建议收藏!(附电子版))好多小伙伴反映高考历史题好难,尤其是选择题,摸不清考查规律,没见过题干材料,课本上也找不到答案,复习备考很迷茫,摸不着头脑。
针对这一情况,调研君特意总结了2020高考历史最有可能考查的命题角度,大家一定要仔细看哦!古代史部分1.从“大一统”角度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演进【角度说明】从“大一统”的角度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演进,着重考查考生对分封制具有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的理解,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其对“大一统”理念的认同,凸显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2.从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视角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角度说明】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留下了大量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着力挖掘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优秀经验,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特别关注】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我国迅速动员整合全国力量,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显示出了治理能力的强大。
该视角呼应这一社会热点,抚今追昔,面向未来!3.从作用(影响)角度考查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监督【角度说明】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发展为当今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其也是高考关注的重点。
【特别关注】呼应当今高考制度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热点,贴近时代、贴近社会。
4.从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影响角度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角度说明】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同历史时期商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
5.密切结合现实,从社会民生与国家进步视角考查经济现象【角度说明】高考历史试题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从社会民生与国家进步视角考查经济现象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显著趋势。
【特别关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
高三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总结归纳
高三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总结归纳人生最大的考验,请朋友不要紧张,发挥出正常水平,相信自己一定行。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年辛苦高考必胜,祝愿高考旗开得胜,一鸣惊人金榜题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希望大家喜欢!审题干“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
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三思:思是否符合史实;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特别要注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①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②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
③分层,材料越长,越要处乱不惊,要一层一层来找层意,就是找段句号的关联句,每个段句号就是一个意思,每个关联词的转折和并列就是另外一层意思或者两个意思的构成,这样就会清楚,有很大的得分效应。
④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⑤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
1、历史背景= (国内+国际) (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 (内因) +客观 (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蒙题技巧是指在考试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通过一些方法来猜测答案。
虽然蒙题并不是一个可靠的方法,但在紧急情况下有时会有一定的帮助。
以下是一些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蒙题技巧:1. 排除法:先将明显不正确的选项排除,然后在剩下的选项中选择一个,这样有可能猜中正确答案。
2. 上下文相关:通过题目中的关键字、时间、地点等信息来推测答案。
有时候,一些选项中会有一些与题目上下文相关的线索,可以帮助你作出正确的选择。
3. 相似题型:历史选择题有着一定的共性,一些常见的题型可能在多个题目中重复出现。
如果你对某种题型比较熟悉,可以利用这种经验来猜测答案。
4. 反向推理:有时候,通过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想象一下反过来的情况,可以帮助你得出正确的答案。
5. 找出重点词:在题目中找出关键词,通常这些关键词对于理解题目的意思和选择正确答案是至关重要的。
6. 运用常识:有些历史选择题是基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你可以使用你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来猜测答案。
然而,以上的蒙题技巧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平时还是应该充分准备考试,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以确保更好的考试成绩。
高考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有以下几点:1.注意命题角度:高考历史选择题通常从不同的命题角度出发,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在解答选择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是从哪个角度出发进行考察,以便更好地选择答案。
2.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高考历史选择题通常在题干中会有一些关键词,例如“最重要的是”、“主要表现为”等。
通过关注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确定答案的方向。
3.借助排除法:如果对某个选择题不确定该选哪个答案,可以先通过排除的方法将明显错误选项排除掉,然后再在剩余选项中进行选择。
这样可以提高猜对的概率。
4.利用历史常识和背景知识:高考历史选择题往往是建立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考察的。
因此,在做选择题时可以借助自己掌握的历史常识和背景知识,来辅助答题。
5.多做历年真题:历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高考历史命题10大原则及热点专题
高考历史命题10大原则及热点专题高考命题的10大原则1.命题选材起点很高,高屋建筑,落点较低(关联教材知识)。
有的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要求考生懂得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应用。
2.高考是最大的政治:命题必须反映国家意志,弘扬时代精神。
国家政策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境新颖,贴近实际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
3.学过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点都可能被考到。
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重点知识重点考。
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
4.同一考点高考可以变换角度与变换题型再考。
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
5.区分题多从探究性、开放性、体验创新性出题。
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高考也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验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试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6.考查思维,解题容易。
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7.思维穿透力考查学生。
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8.考教衔接:课外和课堂结合考察。
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备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
9.考查知识的应用性。
掌握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目的所在。
高考历史知识点提问技巧
高考历史知识点提问技巧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提问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提问技巧:1. 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在提问之前,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这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
2. 关注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提问时,要关注事件的原因和结果,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 分析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提问时应分析他们的作用和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4. 掌握历史事件的转折点:历史事件往往有其转折点,提问时要能够识别这些转折点,并理解它们对历史走向的影响。
5. 运用比较法提问: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6. 联系现实提问: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提问时可以探讨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7. 使用图表和时间线:在提问时,可以利用图表和时间线来帮助自己和他人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8. 提出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鼓励深入思考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探究。
9. 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提问时应有层次性,从基础问题开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问题。
10. 结合历年高考真题: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真题中的提问方式,可以了解高考历史题目的出题规律和重点。
11. 培养批判性思维:在提问时,不仅要接受历史事实,还要学会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12. 使用关键词和主题词:在提问时,使用关键词和主题词可以帮助快速定位问题的核心,提高问题的质量。
通过以上这些技巧,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准备高考历史科目,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效率。
年高考历史复习必须关注的十个问题_0
2008年高考历史复习必须关注的十个问题一、史学范式问题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它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的有机集合体。
我国史学研究的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
整体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现代化范式认为1500年以来的人类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主要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文明史认为人类从本质上看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构成。
(如四川卷第19—22题就是以整体史范式设计出国际组织作用题;第39题也是以整体史范式设计出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转移题。
第37题第3小题就是以现代化范式设计出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化步伐及其影响题。
)但在上述四种范式中,由于文明史范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包容吸纳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将历史上的文明与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因此人们日益重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来研究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即文明史范式。
同时,文明史范式对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影响也最大,必修课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实际是分别讲述政治文明史、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
而选修课的六个模块主要是文明史某些内容的深化和展开,这样的课程体系决定了文明史必然成为高考(Q吧)历史试题的首选内容。
综观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整卷的题目大多可以从文明史的视角去认识和把握,既考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还考不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既考中华文明史,又考中西文明的互相影响,涉及的内容很广。
文明史范式已成为文综测试历史命题专家们采用的一种主导范式。
2006年全国卷Ⅰ卷第37题就是从文明角度出发考查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化,以中华文明史为主题突出表现了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发展创新,从而彰显了要发展就要具有开放与吸收的理念。
高考文综历史命题知识预测及解题方法
. . .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解题方法一、命题知识(一)高频考点中国古代史(22考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商鞅变法诸子思想秦朝的政治特点海陆丝绸之路秦汉文化孝文帝改革江南的开发隋大运河及唐交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隋唐经济隋唐文化王安石变法辽的蕃汉分治及宋元时期民族融合行省制度元朝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宋元文化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明清农业及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民族关系闭关锁国政策明清文化中国近现代史(24考点)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天朝田亩制》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马关条约》维新变法及清末新政三民主义及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大革命秋收起义革命根据地建立及土地革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建设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共同纲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0世纪50和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果改革开放世界近现代史(21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美国独立与《独立宣言》启蒙思想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初步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十月革命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及建设巴黎和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德日法西斯专政及罗斯福新政“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的影响及联合国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民族国家发展美苏争霸苏联解体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先熟后生先想后记层次记忆不漏隐性同类整合总结规律(二)与现实热点有联系的历史知识联系一、(与关注民生相关)中外历史农业经济的发展1.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经济政策和措施(秦国商鞅变法;秦朝;唐朝;北宋;明朝;清朝)2.中国近代重要的土地政策(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2)孙中山的“平均地权”(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 (4)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5)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3.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政策(①原因②核心内容③结果)(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2)农业合作化(3)人民公社化运动(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世界各国农业政策英国(圈地运动特点及影响)法国(君主立宪派颁布法令、雅各宾派专政土地政策内容及影响)美国(西进运动、《宅地法》)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日本(士地私有法令)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1)英国(①都铎王朝②克伦威尔当政时③英国工业革命前夕④向帝国主义过渡)(2)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经济政策①君主立宪派②吉伦特派③雅各宾派④拿破仑一世统;★一战后)(3)美国(①美国内战期间《宅地法》★②一战后“金元外交”③罗斯福新政④马歇尔计划⑤宏观管理)(4)日本(明治维新期间经济改革;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殖产兴业”政策。
高考历史试题命题规律初探
高考历史试题命题规律初探高考历史试题是评价高中学生历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任务。
历年来,高考历史试题难度逐年增加,试题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考察内容涉及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
那么,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规律是什么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命题出题方向规律历史是一个广泛的学科,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因此高考历史试题的出题方向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从往年高考历史试题来看,命题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时代特点。
历史是在不同的时代里进行的,因此高考历史试题中经常出现有关某一时代的特点、影响等问题。
2.重要历史事件。
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如革命、战争、政治改革等,这些事件往往影响了整个时代的发展和变革,因此高考历史试题中也经常会出现此类问题。
3.历史人物。
许多历史人物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高考历史试题中也会出现对这些人物的评价、思想和行为等问题。
4.文化、艺术和科技。
文化、艺术和科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高考历史试题中也经常会出现这些问题。
二、命题难度规律高考历史试题的难度会根据年份、省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但总体来说,命题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目深度。
高考历史试题不仅考察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往往会引导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或者思想进行深入思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2.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试题通过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答题技巧和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知识广度。
历史知识的内容较为广泛,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且能够进行扩展和延伸,因此高考历史试题往往具有较大的知识广度。
高考历史试题形式多种多样,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也有综合分析题和论述题等。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数量较多,属于基础应用性考查。
而综合分析题和论述题则更加考验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思路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思路高考历史答题是很多考生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历史学科中的知识点非常多、篇幅也很长,考试时常会出现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答题技巧和思路,就能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实现更好的成绩。
一、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做历史试题时,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考点和考题所涉及的知识领域。
对于选择题,更要仔细审题,特别关注错综复杂的问题,防止误选错误答案。
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和攸关答案的词汇,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几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是几年?”,要在题目中准确捕捉到关键信息,避免出现错题。
二、区分优先级,先易后难在做试题时,我们可以尝试按照优先级的顺序来考虑问题。
我们可以先做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逐步提高难度,最后解答相对较难的题目。
同时,在做题时不能贪多嚼不烂,一定要先做好基础题库。
对于部分不确定答案的题目,可以先空缺或者留白,更好发挥出正确答案,防止答题过程中产生因做上一题而影响下一题的情况。
三、重视分析能力,注重思考考试时,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储备,还要注重运用自己的分析能力,理清思路,形成自己的观点。
对于历史考试中具有较独特的特点,最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以及在历史课程中获得的知识,逐步尝试分析题目,并就其所涉及的历史事实、人物、事件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思考,比如“清朝晚期的东北局势”或“1911年辛亥革命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实现更好的出题思路和答案产出。
四、避免简单粗暴,保持细致耐心在对历史题目进行考虑和解答时,得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
有些历史题目是需要细致耐心地考虑和比对的。
比如,“为什么中国逐渐失去领导地位”的题目,就需要慢慢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逐步深入了解“领导地位”的内涵,分析问题的点线面,从而才能找到制约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提炼出丰富多彩、极其高妙的答案}。
五、有策划,笃行勤奋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思路是考生不断追求和探索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有用的策略,多方面考虑,勤奋实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套路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套路高考历史作为文科生的必考科目,题量大、知识点多,具有一定难度。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历史答题技巧和套路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历史答题技巧及套路,帮助考生在考场上更加游刃有余。
一、全面理解历史问题高考历史试卷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全面的问题,需要考生掌握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和影响,并结合其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在答题时,要注意把握出题者的思路和要求,不要一味地马上从题目中找出知识点进行背诵。
要全面理解问题,思路清晰明确,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二、如实阐述问题在答题时,要按照问题的要求给出如实的答案,切忌随意扩大或局限问题的范围。
首先,要仔细阅读问题,认真倾听考试老师提出的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在回答问题时,要直截了当地给出回答,不要赘言多语,避免增加阅卷老师的负担。
切记,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和历史背景进行思考,不可随意胡说八道。
三、寻找线索,不漏重点历史知识点繁多,考生往往难以分辨考点的先后、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备战过程中,要秉承找线索、不漏重点的策略。
在阅读文章时,要开动大脑,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
在做题时,可以先找出问题的关键词,把握题目的思路,再将相关知识点串起来进行回答。
同时,还要分辨考点的先后重要程度,优先解答重要的问题,确保得分。
四、巧妙运用知识点历史学科重视知识点的掌握,但掌握知识点并不等于能够得高分。
因此,在答题过程中,要巧妙地运用历史知识点,解答出题者提出的问题。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通过运用逻辑思维,寻找问题的内涵、外延和共性,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点,给出自己的见解。
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结合一些史实,使答案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历史作为一门文科科目,注重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的培养。
一般来说,高考历史题目中往往会突出质量而非数量的要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质水平进行考查。
因此,对于一个优秀的历史考生来说,要对历史知识有着全面的认识,具备敏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使答案富有逻辑性和理论性,最终获得高分。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及趋向
)
解析
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故正确答案选 C。一大召开前夕,即1954年之前,
排 除 B(1956 年 提 出 “ 百 花 齐 放 , 百 家 争 鸣 ” 的 方 针 ) 和
D(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 ; A明显错误。 答案 C
“调动和运用知识”是高考命题考查的核心能力。
▼举例:(2012·广东文综,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2.重视历史课程知识的方法考查 历史课程知识与历史主干知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针对高 中阶段尚未涉及,但将来会是大学教学内容的部分历史现
象,或是学术界争论比较热和史学科研中的最新成果,或
者是超越教材的片面观点,或者是作为历史学科研究所应 具备的史学素养,包括史学研究观、史学思想、史学研究 方法及重要的文史知识等。
(1)关注与大学课程重点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 ▼举例:(2012·广东文综,20)“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 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社
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
了。”“大炮”是 A.启蒙思想 C.科学社会主义 B.生物进化论 D.空想社会主义 ( )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解析
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运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原
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解读信息、综合比较分析和论证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学习历史时要面对的头号难题,背了就忘的怪圈几乎困扰着每一名文科生。
有的知识点反复背过好几遍了,结果在刚结束的月考中遇到它时却依旧感到陌生,这令同学们很是恼火。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编辑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高考复习:历史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一、题型特点历史简释题开辟了考查求异思维的新天地,为历史教学园地注入了一泓清水。
它能引导中学师生摆脱思维定势。
同时,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初步的研究性能力及创新能力。
它具有如下特点:1.材料的选择--多样性、生动性、典型性在这里,笔者简以历年上海高考历史卷中的典型简释题为例加以说明。
(1)多样性试题既是能力训练的素材,又是获得信息的载体,因此命题者非常注重材料类型的多样性。
不仅包括常见的文字材料,而且还包括对联、谚语、文物、钱币、邮票、地图、照片、插图、漫画、海报和儿童画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外交等各个方面,既有正面材料、也有反面材料。
既有来自过去的历史材料,也有来自实际生活,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
(2)生动性一是文字材料体现出形象化、文学化和生活化的特点。
如2001年群蜂会议、2004年刘少奇与一位资本家的对话题等。
二是重视各种统计图表的应用。
如2003年第3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2004年第29题《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表题。
图表与文字材料相比具有形象、直观、简捷、新颖等特点,且更适合青少年的认知心理特征和体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是重视历史地图、各类历史图片的应用。
如2004年上海徐家汇掠影,2005年的儿童画等。
四是重视原始材料的选择应用。
如2002年的秦砖、汉瓦、东汉画像石、2003年的彩绘陶佣等。
原始材料既包括历史文件、档案、名人手迹等文字资料,也包括新闻图片、历史照片、考古文物等各类实物资料,更具历史学科特色,使简释题充溢着历史的味道。
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解题套路总结
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解题套路总结一、思路和方法1. 研究命题方向:在备考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历史学科的命题方向和趋势,并分析历年历史考试的变化和特点。
同时,重点关注官方出版教材的修订和新教育大纲的调整,掌握最新的考试要求和考题命制的特点。
2. 深入分析题干和选项:在答题时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仔细分析题目要求,判断题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核心要素,明确答题方向。
同时,要注意选项之间的区分度,排除干扰项,准确选择正确答案。
3. 建立解题思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相应的解题思路。
对于事件类题目,可以采用因果链条、对比分析、连续发展等思路;对于人物类题目,可以采用评价人物的功绩、缺点以及对历史影响等思路;对于制度类题目,可以采用分析制度起源、发展、演变等思路。
二、常见题型解题套路1. 事件类题目解题套路(1) 分析事件的起因:首先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可以采用因果链条的思路。
例如,对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这个题目,可以从朝鲜半岛独立、日本对华野心以及清政府庸政腐败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分析事件的过程:分析事件发展的过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可以采用时间线的方式进行展示。
例如,对于“五四运动的过程”这个题目,可以从五四爱国运动的发起、学生运动的高涨以及政府的镇压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评价事件的影响:分析事件对历史的影响和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例如,对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题目,可以从思想解放、国家民主化以及文化繁荣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人物类题目解题套路(1) 评价人物的功绩:首先明确人物的主要历史地位和贡献,分析其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影响力。
例如,对于“毛泽东的主要贡献”这个题目,可以从建立新中国、实现土地改革以及制定统一的思想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分析人物的缺点:分析人物的主要不足和错误,批评其在某些方面的失败或失误。
例如,对于“毛泽东的失误和错误”这个题目,可以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以及个人崇拜等方面进行分析。
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走势与热点问题(精简)
20XX届高考历史学科命题走势与热点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20XX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试题中,新课程标准试题占绝大多数。
就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而论,新课程卷新的考试内容、新的呈现方式,特别是新的课程理念的浓烈,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
我们立足于新课标试题,从命题特点的角度,简要分析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总体特点,并对20XX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势与热点问题作出有据可循的大胆预测,以供参考。
一、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分析1、近几年高考历史(必修)分值分布情况:表1:2010-20XX年高考历史(必修)分值分布论古代专制政治城市信号灯的历史中国(1)高考考查的内容是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
(2)考查教材内容比重分析表2:近五年全国新课程卷试题模块分布(选做题未统计)从模块分布角度:考查内容以必修1政治史和必修2经济史为主。
必修1侧重出选择题,20XX年才开始出现主观题;必修2所占分值较多、比重大,侧重出主观题,第40、41题在必修1与必修2之间轮换出题;必修3所占分值较少,但20XX年第41题出现三大模块综合;另外文化常识考题逐渐淡化,近四年中,仅20XX年考过一次。
表3:近四年全国新课程卷试题各阶段分布(选做题未统计)从通史角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大板块内容各约占三分之一;中国古代史比重较大,选择题和主观题并重(20XX年除外);中国近现代史以选择题为主,20XX年才出现主观题;世界古代史所占分值较少,近4年,每年只考1道政治史或思想史的选择题;世界近现代史所占分值较大,选择题与主观题兼有(20XX年除外)2、选修试题情况:选修题重在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选修题的命题特点主要有:(1)试题以文字或地图材料提供设问情景。
一般是2问:第1问是在考生获取材料信息的前提下,就史实、原因、意义等基本问题作答;第2问就此题问题进行历史评述,在试题结构上出现了纵向比较(如孙中山对苏俄前后不同的政治态度)和中外联系比较(如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英美宪政思想的比较)的能力要求。
2023年高考历史必须弄懂的25大重点问题
2023年高考历史必须弄懂的25大重点问题、三省六部制最大限度追求“体制内的民主”实现权力有效监督把朝廷的决策分成三个部分,分别由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来承担,按照决策、审议、执行的行政程序前后相继,并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
通过合理分散权力来加强民主决策,并对权力运作形成监督和制约实现权力分配均衡“三省六部制”改变以往的个人施政,成为集体施政,其行政体制设计注重权力之间的相互或单向制约,从制度上避免政策失误和朝令夕改,通过正确的决策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决策与行政分离三省六部制的政权系统中,决策与行政分离已经完成并成熟,中书省和门下省成为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发令系统,而尚书省的决策权转移到中书省和门下省,行政权保留下来,尚书省向职能化方向发展 部门协同机制三省六部制具有部门协同机制,宰相集体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讨论商定,集思广益,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 平衡君权任何政令未经中书、门下而发出者,均属违制,一切皇帝诏令必经中书、门下两省,这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的“争鸣”天人之辩孟子认为人性与天命相通人性、天性都有仁、义、礼、智的特质。
荀子提出“明天人之分”,强调天作为自然的客观性同时“制天命而用之”,突出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动性。
性善性恶之辩孟子是性善论者认为人性本善品质之所以会变坏是环境影响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德治、法治之辩法家强调国君依靠国家权力实行法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乎自然儒家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天下。
用兵寝兵之辩墨子“非攻”思想并不是一概反对战争而是注意到了战争的正义性与否儒家强调政治因素与民心向背对战争的影响。
义利之辩孟子继承孔子思想把义、利对立起来荀子冲破儒家义利观樊篱将义、利与社会现实相联系认为对利的追求为人的本性但要有度用礼制约束欲望。
(6)“富民”与“富国”关系儒家推崇民富先于国富富民与富国有机结合。
道家反对统治者干预人民的经济活动。
高考历史解题思路及套路
高考历史解题思路及套路高考历史解题是高考考生必须面对的一项考试内容,而解题思路和套路对于考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这一点,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解题思路1. 突出重点在解题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以及历史知识的基础,突出重点,避免把注意力分散到无关的信息上。
重点信息包括时间、事件、人物、政策、制度等。
2. 确定关系在解题时,要确定历史事件、人物、政策、制度之间的关系,例如因果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等。
只有确定关系,才能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
3. 对比分析在解题时,要经常比较不同事件、政策、制度的异同,分析其相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
在对比分析中,可以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4. 推理判断在解题时,要善于根据已知信息推断出未知信息,如推断一个人的观点、态度、立场等。
在推理判断中,要注意分析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多角度考虑在解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历史事件,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以便全面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轨迹和影响。
二、解题套路1. 先看题干在做选择题时,要先看题干,确定题目要考查的知识点和问题,然后再进行阅读材料。
2. 逐句理解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要逐句理解材料,抓住重点,确定每个段落的大意,以便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3. 察觉线索在做填空题和简答题时,要察觉关键词,并根据上下文推断答案。
对于细节问题,还需要留意一些线索词,如“比如”、“因为”、“所以”等。
4. 注意题目形式在做解释名词和分析问题的题目时,要注意题目的形式,适当地使用历史概念、名词、术语等,以体现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
5. 对比选项在解答选择题时,要对比选项,分析其相似和不同之处,排除无关选项,以便确定正确答案。
总结:历史是一门包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考试备考时,要从理解、记忆和分析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断练习历史题目,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和套路,提高历史考试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必须明白的十个基本问题及命题方向预测在近几年高考中,文综全国卷都出现了历史地图题。
由于对历史地图的忽视,历史地图分析能力薄弱,许多考生在历史地图题方面失分率较高。
下面谈谈如何在复习中把握历史地图。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体现时代要求 2009年高考历史命题方向预测1.看知识点的专题分布:必修部分是高考中的重点,集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
选做题是试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占有一定的分值,并且都是超量供题,限量做题。
2.看高考试题的内容:(1)考史实,重视对历史基本史实基本概念的考查,对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转化,主干知识到思维能力的形成。
命题者十分重视历史概念的掌握。
如广东今年的试卷,概念考查分达28分,占总分值的19%。
(2)考能力,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
(3)考素养,重视对历史学科基本素养的考查,包括人文素养和史学素养。
3.看高考试题的特点:(1)传统与创新交替。
传统指的是基本题型没有改变,还是采用了两大类型:选择题和材料题型。
内容以考查基础与主干知识为主,没有出现全新的题型。
创新则指的是题目内涵的设计上摆脱了过去就事论事的模式,开始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基础与能力并重。
突出了以能力立意素质考查为中心,着重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
(3)情感与生活结合。
新高考在题目的设置上较好的地体现了三类价值观:一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
如民生、人权、民主等;二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三是爱国主义精神。
注重树立全球意识、国际意识、多元意识、社会问题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等重要的价值观念。
(4)历史与现实互映。
重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试题的综合性。
从现实立意,从古今联系中取材是新高考试卷最为鲜明的特色。
面对现在——想2009年高考备考1.紧扣《课标》与《考纲》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
2.掌握基础知识从实验区的高考试题看,凸现了对历史基本概念、史实以及教材中重点部分的考查。
重视“双基”,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是做好高考复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狠抓课标,夯实基础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考生须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剖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复习阶段,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即在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形成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把握。
3.提高综合能力加强学科能力训练,注重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密切学科之间的渗透复习,如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重大方针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与消极影响等。
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
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现时代要求关注社会时政热点、研究热点、课程改革热点、教学改革热点;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公共事业;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国家现代化;关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等,实现对考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效统一。
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则体现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
第一,要关注文明史。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总纲,也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第二,要关注自然。
新课程既然关注文明史,必然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增加对史料的鉴别和评价等方面的训练。
同时,要设计一些政史地相结合的题目和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高考历史必须明白的十个基本问题1、09高考备什么?四大目标与要求!无论新老历史教材,都动辄百万字,高考试题历史部分只有四千多字。
高考考什么?备考,我们从何入手?依据新课程标准和08文综考试大纲,备战09高考历史需从如下四方面着手。
1)、主动积累知识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积极培养能力3)、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4)、体验与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2、知识与能力孰轻孰重?能力测试为主导!选择题: 48分。
解题要求: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
非选择题:52分。
解题要求: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考纲所述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如何把握教材?全面掌握、重点掌握、多层次掌握1)全面掌握教材 = 主干知识+隐性知识教材 = 目录+正文 + 黑体字+小字+ 图表+注释+ 习题+大事年表2)重点掌握主干知识 = 历史事实 + 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重点知识 = 考纲要求 + 时事热点重点知识 = 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历史事实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历史结论 = 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4、历史教材要读和记么?1)、读教材的必要与方法:必要性:学生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当然,此读非朗读,此记非死记。
方法: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2)、记忆历史知识的必要与方法:必要:高考象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
你能凭空建房吗?高考象煮饭,知识是米,巧妇能为无米之炊?方法: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学会几种巧记方法;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5、解题能力培养*平时必须*平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到自然成——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6、知识记忆在考前三个月突击行不行? 循序渐进才是真!误导:语数外老师会说,语数外是主科,第一学期文综必须让路!有同学会说,历史知识,难记易忘,不如考前三个月突击!诤言: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其深入透彻理解更加需要时间来消化。
循序渐进才是真!三轮复习好比登山,考前三个月是登顶。
你一轮不到位,好象你在山脚徘徊;别人登顶时,你能一飞冲天吗?天方夜谭!7、最好的资料是什么?高考试题是最好的训练题!1)明确试卷结构:选择题:12----23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综合题:37题32分,39题20分,共52分。
48分的价值:文综中最大的危险区、总分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最易拉开总分差距的地方。
52分的分量:能力测试为主导。
32分题和20分题的区别:32分题是历史学科主干题,它集中了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历史使命。
20分题是一个大主题下,三科考查的拼盘。
它仍然是历史题,但能力要求不及32分题。
2)把握试题特点:以书本知识为背景,以考测能力为主体,以时事热点为切入口3)熟悉命题手法创新:运用你平生第一次见到的材料和设问。
能力立意:考查包括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其中以能力考查为主。
常用命题语言只有三句话: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命题语言中的指令性要求:根据/依据、指出、比较、概括、结合、说明、从XX角度、解释说明、仿照/设计/制作/4)体验2008高考完整考试:将2008年所在区域高考历史试题完整考一遍;限定时间:45分钟;严格打分:自己对照标准答案给自己,也可以找你的“死党”帮助;总结感悟:写下你的考后感想。
5)用高考试题对你的解题能力进行序列训练8、怎样抓好解题能力训练?五项达标!1)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三。
9、如何保障高水平发挥?熟悉规则,训练有素,临阵不慌!阅读《2008年高考网上阅卷须知》,熟悉考试规则,在平时的练习中就按考试时的要求进行严格训练。
10、我们要掌握运用基本史观三大史观!1)文明史观:必修1、政治文明;必修2、物质文明;必修3、精神文明;中华文明:辉煌和骄傲的古代文明;曲折和屈辱的近代文明;崛起和复兴的当代文明。
2)现代化史观:世界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3)全球史观放到全球看局部;站在局部看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