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洛姆人本主义的意义及其理论局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弗洛姆人本主义的意义及其理论局限

【作 者】王为理/王守昌

有三种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弗洛姆人本主义:一是现代工业社会和现代人的处境,二是弗洛姆独特的个人经历,三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三者共同形成了弗洛姆人本主义的思想根基与理论风格,弗洛姆人本主义由此构成人本主义发展链条中颇具特色的一环。它以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为基本模式,批判性地揭示了现代人的处境,力图重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新的和谐。本文试图解读弗洛姆人本主义的理论意义,揭示其理论局限,对其理论得失做出评价。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对弗洛姆人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发生过关键性影响,弗洛姆人本主义的基本模式是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的综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体系,弗洛姆从中寻找出共同点,把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归结为一种基本态度:1、我们必须怀疑一切;2、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3、真理会使人获得自由。〔1〕弗洛姆进而认为怀疑、真理的力量和人道主义是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思想共同的指导原则和动力,将之视为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的内在精神。但弗洛姆又认为不管是弗洛伊德还是马克思,在人的问题上都是片面的,弗洛伊德忽视了人的社会性,马克思则忽视了人的生物性,两人都没有认识完整的人。这样,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综合起来就变得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因而,在人性或人的本质问题上,弗洛姆人本主义将弗洛伊德把人看作是由本能力量所驱使的封闭体系的看法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的看法综合起来,从生物本能和社会关系的两个方面来规定人,认为人是受自身和社会的双重影响的。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方面,弗洛姆人本主义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心理批判方法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方法综合起来,从人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对人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在人的解放的问题上,弗洛姆人本主义将弗洛伊德关于摆脱违反人性的性禁忌、健全人的心理结构的心理革命理论与马克思关于摧毁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全面改革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实现人的解放的方案。

弗洛姆人本主义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综合起来是以在二者之间寻找出共同点为前提的,这些共同点是否存在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因为怀疑、真理的力量和人道主义并非马克思主义最

本质的东西,也同样不是弗洛伊德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在人的问题上的根本对立也使弗洛姆人本主义的综合模式的基础显得十分脆弱,弗洛姆人本主义逻辑发展的理论结论即建立新人和新社会的计划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乌托邦性质正反映出了这一点〔2〕。 但是弗洛姆人本主义对弗洛伊德的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的综合有积极的一面。首先,弗洛姆人本主义是对弗洛伊德人性模式的批判和超越。弗洛伊德把人视为由自我保护驱动力和性驱动力驱使的封闭体系,认为本能欲望是人的本质,弗洛姆人本主义指出弗洛伊德的人性模式夸大了人的本能欲望的作用,忽视了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在人的发展和存在中的作用,弗洛姆人本主义从两个方面克服了弗洛伊德人性模式的局限,既否定了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本能欲望构成人的本质的论断,又突出论证了社会对人的影响作用,从而将解释人的问题上的弗洛伊德的生理学原则转换为社会生物的和历史的原则。其次,弗洛姆人本主义提出了可供马克思主义参考的内容。一方面,弗洛姆人本主义从一个与马克思主义不同的角度对人在社会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探讨,马克思主义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问题时指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是自己活动的主体,这是一种宏观上的揭示,弗洛姆人本主义则主要是从人的生存需要和人的性格结构对社会的影响这方面揭示人的作用的,这是一种微观研究,对人的这种微观研究构成了对人的宏观研究的补充。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社会性并深入分析了社会存在对人的作用,但在社会存在是如何作用于人特别是通过什么中介作用于人的问题上尚有很大的研究余地,弗洛姆人本主义在这方面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如通过社会无意识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决定人的意识的途径,通过社会性格的分析突出了社会心理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弗洛姆人本主义把对人的宏观研究与人的微观研究相结合,开辟了人学研究的新视角。对人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对人的宏观研究和对人的微观研究,前者主要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各个侧面,研究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后者则立足于人的主体性,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千变万化的行为表现,剖析人的本能、潜能、情感、价值、需要、人格等等。弗洛姆人本主义既研究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对人的影响的大的切面,也研究人的需要、本能及性格结构对人自身和社会的影响,把对人的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为一体。

弗洛姆人本主义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的综合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

义作人本主义化理解的基础上的。弗洛姆认为马克思主义来源于西方文化中的人道主义哲学传统,这种传统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的潜在才能得到实现的关怀。〔3〕他甚至称马克思主义为精神的存在主义。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4〕,通过对人的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察,揭示出人的社会本质, 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马克思主义从人是社会生物体这一外在规定性入手,揭示出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这既赋予了生物本性在人的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又揭示了自然生物因素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并被社会所改造的辩证法。当然,如果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本质这一点作极端的理解,就往往会使人的社会性变成一种抽象的实体,现实的真正的人便在这种抽象中消融。弗洛姆夸大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将其原因归为马克思低估了人的情欲的复杂性,没有看到人身上的非理性力量,对人做了过于简单和理性主义的解释,所以弗洛姆人本主义要把马克思与弗洛伊德有关人的学说综合起来。实质上这种综合是在把马克思主义人本化基础上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修正马克思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原旨。因而弗洛姆人本主义对人的理解是与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理解格格不入的,二者分属于不同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是西方文化中理性传统的一种超越性延续,弗洛姆的哲学则是西方文化中人本主义传统的发展,而且带有一定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弗洛姆人本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是现代工业社会对个人的日益侵犯、现代人的无意义感和失落感,面对这一时代的烦恼,弗洛姆人本主义对现代人的处境进行了富有特色的观察和分析,这也就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贝克尔所说的,弗洛姆所采取的是一条关于人之处境的积累性批判性思想的本真的路线〔6〕。 批判精神是弗洛姆人本主义的内在精神,在对现代人的处境的分析上,这一点得到充分体现。

弗洛姆人本主义对现代人的处境的分析是从分析人自身开始的。在弗洛姆看来,人的本质在于人的存在所固有的矛盾,这构成了人的生存的独特性,人因而自己包含着二元发展的可能性,人既有追求生、追求创造、追求善的一面,又有追求死、追求毁灭、追求恶的一面。对人的这种看法暗示出人是作为一种可能性存在的,现代人的处境有人自身的根源,人自身蕴含着两种不同的人性观或生存取向,如果不能采取正确的生存取

向,不能树立正确的人性观,陷入沉沦也就成了必然。弗洛姆对人的这种分析受到了弗洛伊德晚年所提出的关于人的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假说的影响,但是弗洛伊德的生、死概念主要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指人的两种本能状态,弗洛姆的生、死概念则是本体论范畴,指人的存在状态,指人与世界发生关系的状态,生意味着不断变化,意味着离开生存的动物状态走向人的生存状态,死意味着回到确定性和可靠性,回到动物的生存状态。而且在弗洛便伊德那里,人的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是二元并列的,在他看来,人的死的本能倾向有一种加强的趋势,因而带有一种悲观色调;在弗洛姆看来,尽管人存在着二元发展的可能性,但在人的求生与求死这两种倾向中,前者表现得较强,求生作为人的追求生命、追求超越、追求创造和自由的意志是人的第一潜在性,只有在人放弃选择生的情况下,第一潜在性才让位于求死这一人的第二潜在性。这为弗洛姆人本主义在解决人的问题时最终提供乐观主义的答案埋下了伏笔。#p#分页标题#e#

弗洛姆人本主义富有成果的地方表现在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人的自身剖析上,而是将对人的分析引入了对社会的批判性分析。与弗洛伊德主义不同,弗洛姆人本主义从社会批判的立场出发,强调理解个体的无意识必须以批判地分析他那个社会为前提〔7〕。 在这点上弗洛姆受到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影响,霍克海默说过,批判理论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以对现存秩序的批判为前提,都以沿着理论本身规定的路线与现存秩序作斗争为前提。〔8〕弗洛姆吸取了这一思想, 认为扭曲的人是与病态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所以弗洛姆人本主义对现代人的处境的揭示与法兰克福学派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单面性以及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相呼应的。

在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分析中弗洛姆人本主义注意到,社会过滤器通过语言过滤、逻辑过滤和社会禁忌过滤而形成的社会无意识过程使个人生活在一种半觉醒的状态之中,准备接受来自一切方面的建议,并把提供给他的幻想看作真理。〔9〕而作为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意识形态之中介的社会性格则形成了主导现代人的商品销售性格,在商品销售性格的作用下,现代人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的支点和稳定属性,人因而处于无我状态。半觉醒状态、无我状态是弗洛姆人本主义对现代人的处境的一种表征,在此基础上弗洛姆人本主义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全面变化给人的存在带来的严重后果即人的全面异化,对现代人的处境做出了最实质性分析。在弗洛姆看来,异化是一种体验方式

,在这种体验方式中,人感觉不到自己就是他个人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行动的创造者,他只是觉得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成了他的主人,他只能服从甚至崇拜它们。现代社会中的异化已无孔不入,渗透到了人与自己的劳动、人与消费品、人与其同胞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之中。尼采说,上帝死了,弗洛姆则进一步指出一九一四年以后所发生的一切情况表明:人死了。〔10〕

异化是弗洛姆人本主义用以揭示现代人的处境的最主要范畴,较准确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状况。弗洛姆的异化概念的提出受到了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的深刻影响,但二者在背景、内容、形式等许多方面都有区别。首先,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是对自由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存在状况的一种反映,揭示的是贫困条件下工人阶级的异化状况;弗洛姆的异化概念则是对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人的存在状况的一种反映,揭示的是富裕条件下大多数人而不仅仅是工人阶级的异化状态,弗洛姆称自己的异化是与马克思的贫困化的异化相对立的、丰裕的异化。其次,马克思的异化是指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着,并成为与他相对立的独立力量。〔11〕异化的主体是劳动者,异化是指劳动异化;弗洛姆的异化则是指人性的物化及其反过来对人的统治,异化的主体是具有生存的二歧性的人。最后,马克思的异化具有四种形式,即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类的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异化;弗洛姆则认为劳动异化只是异化的形式之一,异化还表现在生产、流通、消费、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以及匿名权威、享乐原则、理性毁灭等等各个方面,普遍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甚至已深入到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因而是所谓总体异化。弗洛姆对马克思的异化学说没有象阿尔杜塞那样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而是采取了肯定的态度,认为历史在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中只作了一个更正,马克思的确没有预见到异化已经变成为大多数人的命运。〔12〕但对异化概念弗洛姆还是作出了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造成了结果有两个:第一,在马克思的劳动异化中,异化是劳动者肉体上受到的折磨和精神上遭到摧残这两个方面,但弗洛姆的丰裕的异化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上的一种体验方式,异化是人的自我感觉和主观体验。从这点看,弗洛姆人本主义有把马克思的异化学说心理学化、主观化的倾向。第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包含有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矛盾看成是人的存在和本质的矛盾,并以人的本质为尺度来衡量社会制度是否合理的倾向,弗洛姆人

本主义发挥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中所包含的这一人本主义因素,把人的异化的原因部分归之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进而提出要消除异化,就既要树立新的人性观,又要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进行全面改革,但弗洛姆人本主义又将消除异化视为人的本性的复归要求,因而在对马克思的异化学说的人本主义理解中,弗洛姆人本主义最终陷入了人道主义乌托邦。



弗洛姆人本主义在对现代人的处境作了批判性分析后宣称人死了,人何以死了?因为人与人、人与世界相分裂了。弗洛姆人本主义深刻地注意到:人创造了种种新的、更好的方法以征服自然,但他却陷入在这些方法的网罗中,并最终失去了赋予这些方法以意义的人自己。人征服了自然,却成了自己所创造的机器的奴隶。〔13〕弗洛姆人本主义深入分析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分裂,并力图重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新的和谐。

在弗洛姆人本主义看来,人所面临的存在的二律背反即生与死、人所具有的全部潜能与他实际上所能实现的东西、人的孤独性与人同他人的相关性之间的矛盾之中已经埋藏着人与人、人与世界相分裂的种子,现代工业社会则促成了分裂的事实。社会过滤器所形成的社会无意识过程将不符合社会的思想拒斥在意识之外,使人与社会相同一,表面看来人与社会相和谐,但在弗洛姆看来,实际上只有无意识才能代表真实的、完整的人,意识只是由社会塑造的一小部分经验,它所代表只是社会的人,只是个人所处的历史状况所造成的一种偶然性,这种作为偶然性的人的我,被分隔在作为整个人性的我之外,人与自身是分裂的。现代工业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商品销售性格也使人丧失了感情生活,使人与其工作、与他人、与自然都失去了紧密的联系,因而人与世界也是分裂的。现代工业社会更促使人的占有倾向表现出来,以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生存。弗洛姆以我有某物来表示重点有的生存方式,在这种生存方式中,我是由我所占有的对象决定的,作为主语的我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占有物所体现出来的我。我所占有的财产是对我和我的特性的解释和说明。〔14〕所以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中,我占有物,物也占有我,主体和对象都变成了物,在这种占有活动中,我体验不到我是自己行动的主体,相反,我体验到的是某种与我相脱离、超乎于我之上、与我相对立的彼岸的东西,从而以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生存的人与他人、与世界也是分裂的。

弗洛姆人本主义对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分裂的揭示是对现代人的处境的更深层次的分析,它进一步揭示了人异化

状态的实质,展示了人死了的内涵。同分析现代人的处境一样,弗洛姆人本主义仍然从人和社会两方面对出现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分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弗洛姆认为,在任何一种文化中,人总是作为人性的一种表现而存在的,而这种表现又是人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产物。〔15〕也就是说,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分裂既与人自身相关,又与社会的影响不可分。弗洛姆人本主义甚至更深刻地看到: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是重占有生存方式的基础〔16〕,重占有的生存方式是从私有财产派生出来的〔17〕。这无疑是弗洛姆人本主义超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地方。

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分裂与人的孤独、失落、恐惧和无意义感是联系在一起的,要重新获得人的存在的意义,就必须使人与世界重新联系起来。在弗洛姆看来,有两条重建的途径可供选择。一条是共生的相关性途径,一方面人可以通过臣服于个人、团体或上帝等而与世界成为一体,通过成为比他强大的某人或某物的依附而体验到与他所屈从的对象的同一性,从而克服他的个体生存的分离性,这种形式以放弃自我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为条件,弗洛姆称之为被虐待狂倾向或屈从共生性融合;另一方面人可以通过主宰世界,使他人成为自己的附庸而使自己与世界成为一体,这种形式力图通过压抑别人,使别人与自己一致来寻求安全感,弗洛姆称之为虐待狂倾向〔18〕。显然,这是一条恶的途径,是不可取的。另一条途径是自发性的活动,即通过自我的创造性的自由活动,人将自身与世界结为一体。自发性活动的最主要成份是爱,爱作为人的一种主动能力能突破人与他人的分离,能自发地肯定他人,在维护自我的基础上使自己与他人融为一体。爱的基本要素是关心、责任、尊重和理解。创造性的工作是自发性活动的另一成份,在创造性的工作中,人通过由我来计划,由我来生产,由我来看到工作结果的工作〔19〕与自然、与世界相沟通。爱和创造性的工作是一致的,弗洛姆人本主义视爱为实现其健全的人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杠杆,弗洛姆提出的对社会进行综合治疗的方案之一就是文化教育应培养具有自我意识、爱和创造性的人。爱和创造性的工作要求人采取与重占有的生存方式根本不同的重生存的生存方式生存,重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独立、自由和有批判的理性,其主要特征是积极主动地生存。在这种生存方式中人不占有什么,也不希求去占有什么,他心中充满欢乐和创造性地去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及与世界融为一体。〔20〕生存意味着对爱的追求和笃信,在生存这种创造性活动中,人体

验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人的活动是他的力量和能力的表现,人的活动和他活动的结果结为一体,从而人与人、人与世界紧密相联,这也就是弗洛姆人本主义所憧憬的生存的国度。#p#分页标题#e#

事实上,现代人的处境已成为现代人本主义的重要话题,从叔本华、尼采到克尔凯戈尔、萨特都对现代人的处境进行过揭示。唯意志主义最早觉察到因上帝之死而出现的现代人的价值真空和现代人的无家可归感,觉察到现代工业社会导致的人的个性丧失以及由此而来的现代人的痛苦。存在主义更是直接描述和揭露了现代社会中人的个性丧失、人的自由被剥夺、人受物及异化力量的支配等状况,并在如何使人摆脱异化状况、恢复人的个性和尊严、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方面做出了探讨。由于面临着同样的社会历史背景,弗洛姆人本主义具有现代人本主义的一般特征。如弗洛姆人本主义将人的异化、人以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生存及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分裂视为人的非真实存在,将消除了异化状态、人以重生存的生存方式生存及人与人、人与世界紧密相联视为人的真实存在,这效法了存在主义对人的存在的分析〔21〕,尽管弗洛姆坚持说他的哲学与存在主义的术语毫无关系〔22〕。同其他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家一样,弗洛姆敏锐地观察到人类凭理性力量征服自然的过程给人类自身带来的二重结果:一方面是物质财富的涌流,另一方面是人的生存危机。但弗洛姆人本主义没有停留在对人的异化状态的一般性描述上,而是深入揭示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分裂是人的异化的实质,注意到了人的活动威胁到自身生存的严重后果。这种深度是其他现代人本主义流派所未能达到的。而且与其他现代人本主义流派不同,弗洛姆人本主义没有把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理性的猖厥,尽管弗洛姆人本主义也强调非理性因素在影响人的存在问题上的作用,但它没有其它现代人本主义所具有的那种浓厚的非理性主义色彩,理性的毁灭恰恰被弗洛姆人本主义视为人的异化的表现之一,批判的理性的确立则是健全的人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标识。尤为突出的是弗洛姆人本主义在分析人与人、人与世界分裂,力图重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新的和谐的过程中,看到了社会因素对人的重大影响,将爱的培育工作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改革联系在一起。但尽管如此,爱在弗洛姆人本主义中仍然主要是一种心理或伦理的东西,爱的培育是改变人的旧的性格结构,确立正确的人性观的过程,因而是一个心理革命的过程,这再次体现出了弗洛姆人本主义的乌托邦性质。对爱的作用

的突出反映出弗洛姆人本主义未能对人的问题真正做出社会的解决,因而弗洛姆人本主义力图重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新的和谐的努力是不成功的。这除了因为弗洛姆人本主义未能从根本上把握出现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分裂的社会历史根源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弗洛姆人本主义也未能把握住造成现代人的处境的深层文化根源,即传统人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得到强化的主体客体对立二分的思维模式。与其他现代人本主义一样,弗洛姆人本主义未能对此有所突破,尽管其重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新的和谐是一次富有意义的尝试。

注释:

〔1〕〔9〕〔10〕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137、167页。

〔2〕参见拙文《论弗洛姆人本主义的内在逻辑及其必然归宿》,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3〕〔12〕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见《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6768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1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

〔6〕贝克尔:《反抗死亡》,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11页。

〔7〕弗洛姆:《弗洛伊德的使命》,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29页。

〔8〕霍克海默:《批判理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217页。

〔1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45页。

〔13〕〔22〕弗洛姆:《为自己的人》,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5、57页。

〔14〕〔16〕〔17〕〔20〕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83、15、82、33页。

〔15〕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3页。

〔18〕弗洛姆:《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186187页。

〔19〕弗洛姆:《爱的艺术》,见《为自己的人》,第244页。

〔21〕参见BM雷宾:《精神分析和新弗洛伊德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7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