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弗洛姆的人
弗洛姆的理想人格特征
弗洛姆的理想人格特征
首先,费尔默·弗洛姆的理想人格特征可以归结为责任心、宽恕、克制、勤奋和谦虚。
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向自己和他人承担责任,并努力实现其责任。
宽恕是指一个人能够宽容他人的过错,同情他人,及时正视自己的错误,而不是责怪他人。
克制代表一个人能够抑制自己的冲动,沉着应对压力,平和处理冲突。
勤奋是指一个人在实现目标时有积极的态度,行动力强,动力充沛,有毅力。
谦虚指一个人有自我谦虚的态度,能够谦逊地对待别人,以及谨慎地处理自己的问题。
弗洛姆讲稿
其次,从语言学角度考察,发现异化是精神错乱的病态 心理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弗洛姆认为异化是与人类历史相伴随的永恒现象。
2.异化在现代社会的表现
(1)生产领域的异化 现代工业社会生产的目的是获得最高利润,而不 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 (2)消费领域的异化 人们的消费欲望与真正需要相脱离,人们不是为 了满足自身的真实需要而消费,而被更多更新的 东西所迷惑,为了占有、为了消费而消费。 (3)人际关系领域的异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首先,生与死的矛盾。
其次,潜能实现与生命短暂的矛盾。
最后,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矛盾。
(3)历史的矛盾性
3.人的需要
(1)关联的需要
(2)超越的需要
(3)寻根的需要
(4)认同感的需要
(5)目标与献身的需要
4.人的自由
(1)自由的界定 自由:一般意义上,指不受外在因素的约束与限制, 凡事能够自己做主。 ★弗洛姆:自由具有双重含义——积极自由,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人能够作为一个自由和独立的个体通过爱 与创造性的工作,建立与世界的广泛联系。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 消极自由:对自然和社会强加于个人的外部障碍与束 缚的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 那些屏障的能力, 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
★爱的本质特性是一种给予, 而不是接受。
②爱的基本要素 首先,爱蕴含着关心, 它是爱的最突出的特征。 其次,既然爱者关心他所爱的对象, 那么他就要有责任感。 再者,尊重是爱的第三个要素, 它是防止责任蜕变为支配 和占有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最后,爱还必须包含了解这一要素。
(三)未来历史发展的设想
1.社会性格——人行动的内在动力
(1)社会性格指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绝大多数社会 成员所共同具有的性格结构。 (2)分类 ★生产型性格(完美的健康的理想性格)体验到自己 是其力量的表现者和行动者,是自主的而不受任何外在 力量所支配。 ★非生产型性格(不健康的非创造型性格)
感恩心理学史
《爱的艺术》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弗洛伊德的使命》 《超越幻想的锁链》 《人之心》 《精神分析与宗教》 《精神分析的危机》 《对人的破坏性的剖析》 《占有还是存在》 《弗洛伊德的贡献与局限》
人本主义的精神分析学说。
社会改革论
• 弗洛姆理想中的健全社会是“人道主义的民主的社会主 义”。这个社会是在资本主义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并 为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而建立的。它涉及到经济,政治和 文化心理各个领域的变革。在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 制,保证每个劳动者都成为生产和管理过程的积极负责的 参与者,在政治上,把民主原则真正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 个领域。要建立这些制度,不必进行暴力改革,可以通过 立法和改革试验等途径进行。在文化上,要建立一种以人 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本主义伦理学,并进而建立人本 主义宗教,使自古以来的人本主义理想变成人们的信仰; 改革现存的教育,培养具有批判思维的健全性格的人而不 是适应病态社会的劳动者。
• 弗洛姆认为,弗洛伊德和荣格把潜意识理解为是 类似于一座房子的地窖部分,而他并不同意这种 实体性的概念。
• 不满足于弗洛伊德对个体潜意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荣格对集体潜 意识的揭示,认为要达到解除潜意识压抑的目的 ,就要研究社会潜意识。
(3)人的潜能的实现与生命之短暂的矛盾
3、历史的矛盾性
历史的矛盾是人为的,即使在产生时不能解决,也 可以在历史的稍后阶段解决。
一般来讲,新技术、新发明产生之后,最先被应用 的领域总是武器。比如,核能。
二、论人的需要
关联的需要——爱与自恋 超越的需要——创造与毁灭 寻根的需要——母爱与乱伦 同一感的需要——独立性与顺从性 定向和献身的需要——理性和非理性
• 弗洛姆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综合起来 ,将精神分析发展 到一个新的水平, 但同时也歪曲了马克思。马克思的 全部学说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弗洛 姆的全部学说则 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社会改革 理 论似乎不可能避免的带有乌托邦的色彩。
弗洛姆论人的处境学说探析
弗洛姆论人的处境学说探析弗洛姆(Erich Fromm)是20世纪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存在和性格发展的理论。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其处境学说,这一理论认为人是处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条件下的。
以下探析弗洛姆的人的处境学说。
一、处境学说的基本原理处境学说认为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处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条件下的。
人的行为和思想受到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因此,人的处境是他们的行为和思想的基础。
弗洛姆认为,人是处在五种基本的处境中的一种:自然处境、社会处境、文化处境、历史处境和生物学处境。
二、五种处境的解释1.自然处境:自然处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条件。
自然环境的变化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行为和生存都有明显的影响。
例如,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业和渔业,自然灾害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2.社会处境:社会处境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社会体系中的位置和角色。
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会影响他们的教育和职业发展。
3.文化处境:文化处境是指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跨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
弗洛姆认为,文化处境对人们的性格形成和行为方式有关键性的影响。
4.历史处境:历史处境是指人们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变革的阶段。
社会变革和历史事件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显著的影响。
例如,经济衰退和战争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不良的影响。
5.生物学处境:生物学处境是指一个人的遗传背景。
一个人的基因对其体型、智力、性格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有影响。
不同的人群之间存在着一些遗传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三、处境学说的意义处境学说提出了人的法则,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它深刻地阐述了人类所处的处境对其性格形成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人。
处境学说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思想的根源,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2016心理学考研:西方心理学重点(27)
2016心理学考研:西方心理学重点(27)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弗洛姆(1900—1980)德国试图调和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 论人的处境1、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软弱性:在所有动物中,刚出生时人是最软弱的,人的本能适应性不足以使人生存下去,人必须寻求新的途径,这就形成了文明。
2、人的存在的矛盾性:⑴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矛盾⑵生与死的矛盾⑶人的潜能的实现和生命之短暂的矛盾。
3、历史的矛盾性:存在的矛盾根植于人的存在本身,需要历史来解决,这是人的更深层次的矛盾。
▲ 论人的需要除了生理需要,人的基本需要都源于人的处境,因各种条件的复杂作用,不同的人满足需要的方式不用。
关联的需要——爱与自恋超越的需要——创造与毁灭寻根的需要——母爱与乱伦同一感的需要——独立性与顺从性定向与献身的需要——理性和非理性以上几种需要都是人在存在的困境下形成的与自然、他人、自我建立联系的需要,而人的性格和潜意识则是在人的这些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
▲ 社会性格论(一)性格的概念就人与物的关系而言,人要获取物体,即同化;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人要使自己与他人发生联系,即社会化。
性格就是把人的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过程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二)性格类型一些性格中具有共同的倾向性,弗洛姆称为性格取向,一个人的性格结构中可能有几种性格取向,通常通过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取向来划分性格类型。
1、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取向:分创生性(生产性)取向和非创生性取向。
创生性取向分为接受取向、剥削取向、囤积取向和市场取向。
创生性取向关心的是人的潜能的实现。
2、社会化过程中的取向及其与同化过程中的取向的联系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取向,包括受虐狂、施虐狂、破坏性和机械地自动适应。
它们与四种非创生性取向是一一对应的。
(其中破坏性是由于囤积被侵犯而主动地去破坏,机械适应是放弃个性,按照市场效应去自动与他人保持一致。
)现实的人的性格往往是各种取向的混合,只是有一种取向占主导地位。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野]张璐约5238 字德裔美籍思想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是现代西方著名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家、新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敏锐地洞察到,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虽有巨大发展,物质财富也不再匮乏,但人们生活得并不幸福,人们孤独、不安、机械化,人们同自己、同他人、同自然日渐分离,人被全面异化。
弗洛姆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人本主义伦理学,以促成“健全的社会” ,消除其对人的压抑,使人的创造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身的统一。
一、人与自身相分离的生存现状:人类“生存的两歧”及全面异化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便意识到了自己面对这个强悍世界时的软弱无力,看到了人类永远也无法摆脱的“生存的两歧” :生与死之间的“两歧” ;人的潜能的实现与生命短暂之间的“两歧”;个人化与孤独感之间的“两歧” 。
理性使人陷入“生存的两歧” ,同时理性也驱使人们寻找各种方法以期解决之。
面对人的软弱无力和孤独状态,弗洛姆指出:“摆脱这种状态的道路有两条:一、向‘积极的自由'方向发展,通过爱和工作使自己自发地与世界联系起来,借此表现自己的情感、感性和理性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放弃自我尊严和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自己、自然、他人三者之间的融合;二、向后倒退、放弃自由,通过填平自我与世界之间已形成的鸿沟来克服孤独感。
”而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及其文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意识乃至无意识领域的全面操纵,则注定了第一条道路必然是布满荆棘。
弗洛姆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修改、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描述了现代工业社会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相异化的生存状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性的全面异化。
在弗洛姆看来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个人感到自己是陌生人,或者说,个人在这个个体中变得使自己疏远起来。
他感觉不到自己就是他个人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行动的创造者——他只觉得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成了他的主人,他只能服从甚至崇拜他们。
弗洛姆论人的处境学说探析
弗洛姆论人的处境学说探析弗洛姆论人的处境学说探析【摘要】本文解析了弗洛姆现代人(产业革命以后的欧洲和美国人)的矛盾内涵,叙述了现代人的两难选择:人在获得绝对自由的同时,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加大了社会关系的隔阂,由此个人陷入无止境的孤立无援感。
探析弗洛姆使现代人通往幸福的路径,以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与发展,在适应的基础上去改变现有的社会环境,以保持人具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爱己与爱人,提倡人本伦理,共同创造和谐发展的社会;规避与保持个性;爱与创造,使个人与自然达到结合的创造性活动;理想与改革,除了依赖于个人行为之外,还需要通过对社会进行改革。
【关键词】弗洛姆;现代人处境;对策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他认为,一切时代文化中,终究面临着如何消除孤獨,达到与人的完美结合的问题,而人的生存环境决定着人的内心世界,若需了解人的心理状况,需先了解现代人的处境。
世界之大,从古老的自然到当今的社会,事物间的矛盾处境呈现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现代人所面临的矛盾处境和两难选择,自人类呱呱落地而起,一览无余的展现在眼前:人与人、人与社会、生与死等问题,通过对其进行探析,进而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提出具体对策。
一、现代人的矛盾内涵1、生物意义上的人矛盾作为高级动物的人与动物有着明显区别,虽说人的进化程度高但随之而来所具有本能的自动调节能力就低,动物在刚出生几小时内就可以学会站立行走,而人则大约在一岁时才可达到。
弗洛姆认为,动物的生存本能从遗传获得,而人则是从父母习得。
假若动物的生存环境发生根本性的、超乎原始预期的模样,则动物无法适应,最终走向灭亡,根本原因就是无法根据周边环境的改变而做出适时的调整;而人类从父母身上习得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此能力不足以使人完全生存下去,最终促使人类创造文明、超越自然,但文明又错误的推动人类不遵循、不尊重规律,而肆意妄为的改变规律,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为了找寻新的出路,人类去改变自然创造出了人所希望的世界。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
2、超越的需要——创造或毁灭
人都是身不由己的被人抛入这个世界, 又身不由己的被抛出这个世界,与一般生 物一样。只是人能意识到这一点,不甘心 安于生物的被动状态。这就是人作为一种 生物又要超越生物的被动状态的需要。这 种需驱使人去创造;当创造的愿望得不到 实现时可能转而采取毁灭的方式
3、寻根的需要——母爱与乱伦
人的成长意味着脱离自然和母亲的襁褓。 但失去根基是可怕的,必须找到新的“根” 才会感到安全。个人往往通过依恋母亲及 母亲的象征物(家庭、氏族、民族、国家、 教会等)来建立自己的存在根基。有的人 过于依恋母亲及其象征物,使个性和理性 的发展受到束缚,就陷入了乱伦的精神病 态。
4、同一感的需要——独立性与顺从 性
一、弗洛姆的简介
• 弗洛姆(Erich Fromm,)美籍德 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 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佛洛伊德的精 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 大战後的精神处境。他企图调和佛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学跟人本主义的学说,其 思想可以说是新佛洛依德主义与新马克 思主义的交汇。弗氏被尊为「精神分析 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
(2)社会化过程中的取向及其与同 化过程中的取向的联系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也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取向,包括受虐狂、施虐狂和机械地 自动适应四种不健康的性格取向,他们与同化过程中的四种非创生性取向是 一一对应的,如接受取向与受虐狂取向所指的是同一类人,以此类推。 健康的性格就是能够自发性的爱和工作。受虐狂通过屈从于他人或某种 强大的外在势力(上帝、权威、组织、国家等)并成为这个势力的一部分来 逃避孤立无助的处境,同时也可以从中得到(接受)所需要的东西。施虐狂 者通过使他人屈服和痛苦来显示自己的强大,同时也从被统治的他人那里获 取(剥削)所需要的东西。破坏性是由于害怕自己营造的世界囤积被侵犯而 主动地非理性地区消灭、摧毁对象。以上三种倾向都常常以爱、责任、良心、 爱国主义等合理化的形式出现。机械的自动适应就是放弃个性,根据市场效 应自动与他人保持一致。 现实人的性格往往是各种取向的混合,只是一种取向占主导地位。非 创伤性取向的混合最常见的是接受取向与剥削取向(受虐狂与施虐狂)的混 合,集这两种取向于一身的人在权利大的人面前就情不自禁的谄媚,在权利 小的让你面前就不由自主的逞强。这种欺软怕硬的性格叫做权威主义性格或 独裁性格。当然,在一个人的性格结构中可能既有创生性取向又有非创生性 取向,其中某种取向占优势。
心理学史教学大纲
《心理学史及流派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编号:0100882.课程名称:心理学史及流派3.总课时:58(75)4.总学分:4.0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6.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本科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向学生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在各个历史阶段,人们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介绍各种与心理学的发展有关的其他领域的发展,介绍各种重要的心理学流派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介绍心理学一些重要领域的发展,介绍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过重要贡献的思想家、心理学家以及其他重要历史人物的贡献。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1.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和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从而扩大心理学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需具备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基础,同时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前人在心理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重大成就,前人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各种争论及其发展趋势的预见,掌握心理学与相关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了解西方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特点。
3.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每个学生轮讲一节内容,辅以讨论、观影等教学手段。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和各流派心理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的特点。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心理学的思想范畴及历史渊源,及其与西方心理学的融会贯通。
五、课外作业自学、总结复习等内容作业共4次。
六、课程考核1.考试方式:口试、论文、小组集体作业、专题报告、检查课堂笔记、开卷笔试、作业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3.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七、参考书目《心理学史》(第2版),叶浩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1版),叶浩生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西方心理学史》(第1版),车文博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二、各章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第二节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第三节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一、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二、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整合力量三、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四、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的精神第四节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则一、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二、现在主义与历史主义【教学目的】1.了解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2.了解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难点: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理。
2021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与思考范文3
2021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与思考范文 一、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内容 (一)对于人性的理解。
建立统一的伦理规范与目标是其伦理方向。
将人的本性作为其研究的理论前提。
因此,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应首先回答人的本性是什么的问题,这也是弗洛姆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那么人性是什么? 弗洛姆在人性探究中,是在充分肯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上进行的,将人的生存的矛盾总结为(1)生与死的矛盾。
(2)个人生命与人类生命之间的“两歧”. (3)人的个人化与孤独感之间的“两歧”.人渴望获得特殊性,得到个性化的认可与发展,人在寻求自身个性化实现的同时又不断陷入无尽的孤独感之中。
人们为了克服这些重重矛盾,不断寻求出路,在这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欲望,这些欲求主要体现为“超越”和“关联”.不断克服生存的矛盾,这是其找到的人的真正的自我。
(二)人不同的性格结构。
在弗洛姆把人的性格结构主要分为“非创发性”与“创发性”,将前者分为接受型、剥削型、囤积型、市场型四种类型,而对于“创发性”性格结构的人,弗洛姆认为其是最理想的性格结构,也是人本主义伦理学的主要目标。
1.非“创发性”性格结构类型的主要内容。
接受型:这种性格结构的人,把一切需求的满足视为是来自外部,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屈从外部权威。
这种性格结构的人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超越”和真实的“关联”.剥削型:把自己需求的满足建立在强迫和诈骗别人的基础上,这种人也不可能做到真实的“超越”,也不可能建立起真实的“关联”.囤积型:对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持保守态度,只想一味地保存自己现有的一切,这一客观事实,不能单纯依靠保持现有的状态而维持。
市场型:性格结构的人把自己视为可供销售的商品。
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交换方面。
弗洛姆认为以上四种人,都异化了人的本质,属于伦理学中恶的类型的人。
在弗洛姆看来,这四种人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因此应从改变社会环境入手,在批判社会环境过程中,使社会环境与人的内在本质、人的潜能和谐地统一联系起来。
分析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
分析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摘要:在弗洛姆众多著名思想当中,他的人的人性理论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包括了认得生存矛盾和人性格分类。
“生存的两歧”阐释了在人类生存本性中无法消除的矛盾:生与死的矛盾、生命潜能无限和生命有限的矛盾、个体化和孤独感之间的矛盾;“历史的两歧”阐释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可解决矛盾。
“创发性性格”是一种健全的、成熟的性格;“非创发性性格”的几种类型不是单一的个体性格,人们往往是几种综合一起而言。
关键词:生存的两歧历史的两歧创发性性格非创发性性格埃里希·弗洛姆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社会哲学家、心理学家和伦理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在现代西方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研究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其主要代表人物的弗洛姆的人性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于整个西方人学研究的贡献不容忽视。
弗洛姆一生致力于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关注人、关注人的本性、人的异化以及人的解放。
他的人性理论主要是在综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也吸收了犹太基督教、佛教禅宗等优秀文化思想的精髓,是他的整个社会哲学理论的核心与基石。
文章主要是分析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人的生存矛盾与人性格分类两大方面。
弗洛姆学说的核心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出路,其逻辑起点是人的生存状况。
他认为,人类与动物区别是人类有的本性是自我意识、理性和想象,人类将自身相对缺乏的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力,以一种崭新的特质出现,即人类发展出独具的自我意识、理性和想象的能力。
自我意识能使人回忆过去、预想未来以及认识事物和指导行为,理性能使人设想和理解世界,想象能使人超感觉,因此人类能够认识自己的生存问题。
认的生存处在永恒的、不可避免的分歧、矛盾状态中,主要是指“生存的两歧”与“历史的两歧”。
弗洛姆认为,人的“生存两歧性”是人的本质,它是指人类生存的本性中存在的人类无法解决的矛盾,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与死之间的两歧性,这是人的存在最基本的两歧性,生与死是截然对立的,虽然你渴望永存但你永远战胜不了死亡,这种矛盾植根于人的存在本身,是无法消除的。
弗洛姆论人的处境学说探析
弗洛姆论人的处境学说探析弗洛姆(Erich Fromm)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他的著作涵盖了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逃离自由》。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提出了人的处境学说,他认为人在现代社会中会面临种种困境和挑战,而这些困境和挑战将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弗洛姆的人的处境学说进行探析,分析其对现代社会和人的心理状况的影响。
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心理上的孤独感。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通常生活在一个较小的社区中,人际关系相对密切,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需要面对巨大的城市、繁忙的工作和疏远的社交关系。
这种社会结构上的变化使得人们更容易感到孤独、失落和无助。
弗洛姆认为,这种孤独感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它会导致人的心理疾病,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弗洛姆指出,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自我价值感的缺失。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通常能够从自己的工作和社区中获得一定的荣誉和尊重,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需要通过金钱、地位和社会地位来获取自我价值感。
这种以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为导向的自我价值观使得人们往往会在追求成功和满足社会期望的过程中丧失自己真正的内在需求和动机,从而导致自我否定和心理失衡。
弗洛姆认为,这种自我价值感的缺失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它会使人陷入消极情绪和对生活的绝望感中。
弗洛姆的人的处境学说深刻地剖析了现代社会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孤独感、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和对自我身份的困惑使得人们往往会陷入心理困境和挣扎之中。
而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弗洛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比如通过建立更密切的人际关系来缓解孤独感,通过培养内在的价值观和实现自我实现来增强自我价值感,通过积极探索自我身份来建立更稳固的身份认同。
这些建议和方法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弗洛姆的人的处境学说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弗洛姆《人心——人的善恶天性》
弗洛姆《人心——人的善恶天性》弗洛姆《人心——人的善恶天性》这是弗洛姆晚期的一部代表作,是其人性理论的集中阐述。
书中从人的善恶问题引出对人性深处的思考,但并不陷于道德教义和空疏的理论。
弗洛姆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处于自然和社会中的,处于自然和社会矛盾中的人。
弗洛姆从人的自然史来探讨人性的根源,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在于人与自然的疏离,人走出了自然,也就脱离了自然原本所具有的和谐,而属于人的新的和谐还远没有被建立起来。
此时,人就有了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疏离感和孤独感,这就是潜藏在人性深处的破坏性的根源,同时也是创造性的根源。
正如他所言:“人是唯一一种尚未完成的物种。
”按弗洛姆的话来说,对这种疏离和孤独的抗争有两条路,一是创造的、向前的、爱生的路;另一条则是破坏的、回归的、转向死亡的路。
这两条路都把人从尴尬的境地中解救了出来,但无疑,回归的路只是把人引向动物的和谐,引向人尚未脱离自然时的那种原始的和谐,对于个体来说,是引向回归子宫的原始欲望,即放弃生活。
而人已不是原始的人,这种回归也不可能是沿着自然的途径,而只能以破坏的方式实现。
在弗洛姆看来,这就是人性恶的根源,纳粹正是各种恋死和回归的集大成,希特勒被弗洛姆称之为典型的衰败综合症人格倾向。
与之相反的另一条路,则是创造的、建设的,即不是以回归到原始状态来解决人固有的矛盾,而是以人的创造性来建设属于人的新的和谐,这在各种艺术里有着大量的表现。
书中还涉及了其他一些重要概念,如“自恋”。
适度的自恋是人生存之必需,但过度的,或者更准确说非良性的自恋是人类的痼疾。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斯宾诺莎的影子,世界是一个整体,自恋往往是把人与世界割裂开来;从另一方面来说,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有独立的人格,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为自己作出选择,而当个体缺乏独立性和必要的力量时,自恋会发生投射,对象可以是国家、民族、种族或者主义。
这就形成了“集体自恋”,很多群体性的狂热都可以用这个概念来说明。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
• ( 3)、堕落综合症与成长综合症 3)、堕落综合症与成长综合症
弗洛姆在《人之心》 弗洛姆在《人之心》一书中从病理学角度对人的性格进 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堕落综合症和成长综合症两种性 格类型。前者是死之爱或恋尸爱、自恋、共生— 格类型。前者是死之爱或恋尸爱、自恋、共生—乱伦的固着 三种倾向的结合体。后者是生之爱或恋生癖、人之爱、独立 性三种倾向的结合体,分别于前者的三种倾向相对立。具有 恋尸癖的人被所有无生命的事物所吸引,迷恋腐朽的东西, 热衷于暴力或破坏,喜爱机械僵硬的事物,沉溺于过去而害 怕未来。具有恋生癖倾向的人为生命和生命的成长过程所吸 引,富于创造性,喜欢新生事物。 恋尸癖、自恋、乱伦三种倾向的极端形式混合在一起就是堕 落综合症,其群体的大规模发作急速战争。大多数人的性格 处在两种综合症之间,只是某一种占优势。 (4)、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与重存在的生存方式 (4)、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与重存在的生存方式 弗洛姆在1976年 弗洛姆在1976年 重占有和重存在的两种生存方式的理论。 重占有关注但是占有对象(包括物、人、精神);重存在是 关注的是生命存在本身,以人的潜能(爱和理性)的实现为 生存的目的。占有和存在这一对概念是从价值观上对人的性 格类型所作的进一步规定。
•
组员: 组员:赵振恒 赵晓丹 赵兰
谢谢观赏
(三)、 社会性格论
• 以上几种需要都是人在存在的困境下形成的与自
然、他人、自我建立联系的需要,而人的性格和 潜意识则是人在这些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 1.性格的概念 1.性格的概念 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两种:就人与物的关系而言, 人要获取物体,即同化;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 人要使自己与他人发生联系,即社会化。性格就 是把人之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过程的相对稳定 的方式。这里说的“能量”不是力比多,而是基 于人的处境而产生的需要。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野,张璐约5238字德裔美籍思想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是现代西方著名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家、新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敏锐地洞察到,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虽有巨大发展,物质财富也不再匮乏,但人们生活得并不幸福,人们孤独、不安、机械化,人们同自己、同他人、同自然日渐分离,人被全面异化。
弗洛姆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人本主义伦理学,以促成“健全的社会”,消除其对人的压抑,使人的创造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身的统一。
一、人与自身相分离的生存现状:人类“生存的两歧”及全面异化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便意识到了自己面对这个强悍世界时的软弱无力,看到了人类永远也无法摆脱的“生存的两歧”:生与死之间的“两歧”;人的潜能的实现与生命短暂之间的“两歧”;个人化与孤独感之间的“两歧”。
理性使人陷入“生存的两歧”,同时理性也驱使人们寻找各种方法以期解决之。
面对人的软弱无力和孤独状态,弗洛姆指出:“摆脱这种状态的道路有两条:一、向‘积极的自由’方向发展,通过爱和工作使自己自发地与世界联系起来,借此表现自己的情感、感性和理性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放弃自我尊严和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自己、自然、他人三者之间的融合;二、向后倒退、放弃自由,通过填平自我与世界之间已形成的鸿沟来克服孤独感。
”而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及其文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意识乃至无意识领域的全面操纵,则注定了第一条道路必然是布满荆棘。
弗洛姆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修改、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描述了现代工业社会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相异化的生存状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性的全面异化。
在弗洛姆看来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个人感到自己是陌生人,或者说,个人在这个个体中变得使自己疏远起来。
他感觉不到自己就是他个人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行动的创造者——他只觉得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成了他的主人,他只能服从甚至崇拜他们。
弗洛姆 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一)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二)逃避机制
1.权威主义(Authoritarianism) 2.破坏欲 (Destructiveness) 3.机械趋同(Automaton conformity)
(三)自由的出路
Your company slogan
(五)现代西方人的困境与精神危机
2、异化
现代社会的异化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 之间、人与真实自我的疏远和对立,人所创 造的现代文明成了压抑人性的巨大力量。
第六节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 析
内容介绍
1 2 3 4 5 6 7 论人的处境 论人的需要 社会性格论 社会潜意识论 现代西方人的困境与精神危机 社会改革论 对弗洛姆的评价
Your company slogan
现代西方人的困境与精神分析
弗洛姆终生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生活的具体状况下的 社会性格和社会潜意识。他的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是:现代西方人的困 境、精神危机和出路。
3.在新精神分析学派中独树一帜
Your company slogan
对弗洛姆的评价
二、弗洛姆理论的局限与问题
尽管弗洛姆的理论对心理学以及哲学、伦理学有不可磨灭的重 要的贡献,但纵观其学说,也是存在一定的局限与问题的 .
首先,弗洛姆像新精神分析学派其他人物一样,在重视社会环 境对心理影响的同时,往往认为是社会使人变得病态、人性恶 化与堕落。而弗洛姆又把人的病态归咎于现代社会的技术进步 ,这样就把属于全社会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对立了起 来,不仅模糊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有鼓吹社会 退化的嫌疑。
一 逃避自由 二 异化 三现代人性格和潜意识 四对纳粹主义和希特勒的心理学研究 五心理健康的概念
Your company slogan
二元对立视角下的《海滨墓园》
二元对立视角下的《海滨墓园》【摘要】瓦雷里追求纯粹至美的“纯诗”,《海滨墓园》算是瓦雷里的一生的精华之作,代表着象征主义最后的“圣火”。
此篇文章从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入手解读,暂时抛开新批评式微观分析,从一个宏观的视野之中评析诗歌中的结构以及情感,来给予感官另一种方式的快感与共通,深切感受《海滨墓园》中所体现的生与死的二元对立即转换思想,给予《海滨墓园》更多的上升空间。
【关键词】《海滨墓园》;二元对立;生与死;行动《海滨墓园》全诗长达24节,其中包含的主题以及结构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咀嚼,反复玩味,才能开始明白诗人内心世界的发展,进而逐渐领略体会蕴含其内的妙旨意趣。
在瓦雷里一生的创作之中,《海滨墓园》是诗人一生的总结和对生命的领悟。
凭着结构主义中的核心命题二元对立,以及如同诗人的对生命的直觉体认和敏锐感受来尝试了解《海滨墓园》中的生与死的境界。
结构主义认为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着一个深层的恒定模式,实现作品深层次的认识,将文学作品放入一个整体的框架之中进行把握,结构主义的关键词即是二元对立。
“其实,结构主义分析中最重要的关系又极其简单:二项对立。
语言学的模式也许还有其他的作用,然而有一点却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鼓励了结构主义者采取二项式的思维,在所研究的各种素材中寻求功能性的对立形式。
” [1]二项对立被结构主义者们视为作品意义的来源,面对一部文学作品,他们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挖掘文本之中的深层结构模式,习惯于将作品分解成一些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找寻出其中的基本二元对立,最后又将其组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从而得出作品意义。
一、生死的二元对立在弗洛姆的人学理论中,人类的一生中始终面临两个困境。
生存上和历史意义上的二律背反。
从生存上说,人一生始终面临生与死的矛盾,借助存在主义的观点,海德格尔说过:“生是向死的前进。
”“人终有一死,这导致了另一种两歧性:一方面,每一个人的存在都享有全部人的潜能,另一方面,他短暂的生命又不允许他实现这些潜能,哪怕是在最有利的环境下。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
第一节 生平及著作
1950:弗洛姆 弗洛姆搬到墨西哥城,成为UNAM 弗洛姆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墨西哥) 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 这里的医学院建立 精神分析部. 1957到1961年: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教 授; 1962年以后:担任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客 座教授. 1974年:搬到瑞士Muralto; 1980年":八十岁生日前五天死在家中.
2,压抑的机制——社会过滤器 ,压抑的机制 社会过滤器 (1)语言 ) 无法用语言明确表达的经验成为社会无意识.如 文化台独之禁中国意识(所谓正名),历史研究方面 的禁区. (2)逻辑 ) 逻辑指导特定文化中人的思维,不合逻辑的经验 就被排除在意识之外. (3)社会禁忌 ) 每个社会都排斥特定的思想,感情,使之得不到 思考,感受和表达.
第一节 生平及著作
此外,在德国时弗洛姆 弗洛姆还是法 弗洛姆 兰克福学派的成员,移居美国 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联. 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 弗洛姆 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 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 可以说是新佛洛依德主义与新 马克思主义的交汇
Alfred Weber (1868-1958)
14生命之爱人的处境历史的矛盾性存在的矛盾性生物学意义上的软弱性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矛盾生与死的矛盾人的潜能的实现与生命短暂之间的矛盾人的需要除了生理需要人的基本需要都起源于人的基本需要是人对的反映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
第一节 生平及著作
一,生平
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 弗洛姆 年3月23日 - 1980年3月18日) 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 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 析心理学家.毕生旨在修改弗 弗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 洛伊德的 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 精神处境,弗洛姆 弗洛姆在此被尊为 弗洛姆 "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 Erich Fromm,1900 - 1980 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丁振兴 08应用心理学本(1)班
弗洛姆的简要生平
弗洛姆(Erick Fromm, 1890-1980)是生 于德国的犹太人.1922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 士学位,曾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接受正规训 练.1925年加入国际精神分析学会.1930年发 表关于基督教义的演变及宗教的社会—心理功 — 能的精神分析的长篇论文.1934年为逃避纳粹 迫害移居美国纽约.在美国,他从事广泛的教 学,理论研究和精神分析实践活动.先后在哥 伦比亚,耶鲁等大学任教,担任过怀特精神医 学研究所主任.1951年到墨西哥国立大学医学 院精神分析学系任教授.1957年回美国,在密 歇根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任教授.1980年在瑞 士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三)现代人性格和潜意识 弗洛姆指出,现代人在艰难的处境下形成了特殊的性格和 潜意识.法西斯主义国家常采用施虐,受虐和破坏的方式, 而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常采用迎合的方式.19世纪资本主 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性格是剥削倾向和囤积倾向的结合, 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性格则是接受倾向和市场倾向的 结合.现代人被机械的东西深深地吸引,发展各种大规模 的杀伤性武器,这是恋尸癖混合着自恋的倾向.人们迷恋 高科技的享受,就象婴儿依恋母亲,这是成人的乱伦倾向. 因此现代人患上了堕落综合症.
(三)堕落综合症与成长综合症 弗洛姆在《人之心》(1984)中,从病理学角度对人的 性格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提出堕落综合症和成长综合症这两 种性格类型.前者是爱死或恋尸癖,自恋,共生----乱伦的 固着的结合体.后者是爱生或恋生癖,人之爱,独立性的结 合体.恋尸癖,自恋和共生----乱伦的固着三者的极端形式 混合在一起,就称为堕落综合症.现实中大多数人的性格处 在两种综合症之间,某种占主导地位.战争是群体堕落综合 症的大规模发作的结果.
创生性倾向的人则关心人的潜能实现.弗洛姆描述了创生 性倾向的人在思维,工作和情感上的特点.在思维上,这 种人具有理性,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客观地看待世界和 自己.在工作上,这种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潜 能,而不是为了生存或强权所迫,也不是为了填补空虚无 聊.在感情上,这种人对他人有爱的情感,意思是既保持 自我的完整和独立,又与他人建立积极的联系,与他人结 为一体.他认为爱包括关心,责任,尊重和理解四个基本 要素,并提出健康的人应该体验到的一些情感,包括:淡 泊,温柔,同情,兴趣,责任心和整合感.
弗洛姆认为,在以上三种处境中,最重要 的是人的存在的矛盾,因为它根植于人本 身,不可能被解决.特别是其中的个体化 与孤独感的矛盾最具实质性,因为,人越 是超越自然和本能,也就是越发展自我意 识,理性和想象力,与自然,他人和真实 自我的关系就越疏远.他的全部理论都是 以这一观点为基础的.
二,论人的需要
(四)对纳粹主义和希特勒的心理学研究 弗洛姆认为,纳粹意识形态曾获得大众的狂热拥护并占据统治地 位,因此这一现象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首先是德国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中战败,1918年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使德国大众感到不公平, 并且这种怨恨情绪逐渐被转化为民族主义情绪.其次是垄断力量 的强大和通货膨胀,使各阶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促进 了施虐,受虐和破坏等社会性格的形成.希特勒就是这些不健康 的性格倾向的化身,他建立了纳粹意识形态和纳粹党又强化了大 众的这些性格倾向,使这些性格倾向成为支持德国帝国主义扩张 的社会心理力量.他们把疯狂地杀人看成是英雄行为,把残酷地 迫害犹太人看成是正义的事业,这是恋尸癖的体现;这一切又是 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这是自恋和乱伦的体现. 希特勒是一个典型的堕落综合症患者.他疯狂地迫害政敌和犹太 人(恋尸癖),极力鼓吹爱国主义和种族优势(自恋),长期呆 在地下室并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乱伦).
弗洛姆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说明经济基础如何决定意 识形态这种上层建筑,而他提出的"社会性格"的概念可以弥补 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不足.因为社会性格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 素交互作用的产物,经济基础在其中起着更大的作用,所以社会 性格是联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重要中介之一.具体来说,一 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造成那个社会的人的处境的决定性因素,社 会性格是在这种处境中形成的,因此具有共同的社会性格的人就 会形成一些共同的观念,它们被一些杰出人物理论化,这就是意 识形态.反过性格的人所接受,并强化这种社会性格,通过社会性格作用于经 济基础.这就是社会性格的中介作用,它不是被动的,而是作为 一种能动的力量对社会进程起作用.
弗洛姆认为,人的基本需要都起源于人的处境.人面对矛 盾时,不可能无动于衷.人的基本需要就是人对存在的矛 盾性的处境的反应.不同人满足需要的方式不同,有的是 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以下是几种基本需要及其不同 的满足方式: 关联的需要------爱与自恋 人为了摆脱孤独感,就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如果能与 他人建立健康的情感联系,这就是爱.否则,根据自己的 主观臆断而不是现实本身去对待他人,就是把他人作为满 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或手段,这就是自恋.
(四)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与重存在的生存方式 弗洛姆在《占有还是存在》(1976)中将人的生存是分为重占 有的生存方式和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前者关注的是对物,人, 精神的占有,后者关注的则是生命的存在本身,即以爱和工作 的潜能的实现为生存的目的.弗洛姆的这一观点是从价值观的 角度对性格类型所作的进一步分析. 弗洛姆在以上的性格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性格的概念.社 会性格是一个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它有 如下基本特性: 一,它是群体心理,指一个国家,民族或阶级的心理; 二,它是一个群体在共同的处境下,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基本 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它是激发一个群体的行为的共同内驱力.
定向和献身的需要------理性与非理性 人需要确定一个为之献身的目标才能使生命有意义.有的 人确定的目标是符合实际的,有意义的,这就是理性的. 有的人确定的目标是神的启示,自己的种族的优越性等, 这就是非理性的.
三,社会性格论
弗洛姆认为,人的性格和潜意识是在以上这些需要的基础 上形成的.他所性格概念,即人与世界的关系可以分为两 种: 就人与物的关系,表现为人要获取物体,即同化 (assimilation); 就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人要与他人发生联系,即社会化 (socialization). 所谓性格就是把人的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过程的相对稳 定的形式.他所说的能量不是里比多,而是需要.
四,社会意识论
弗洛姆认为,弗洛伊德和荣格把潜意识理解为是类似于一座房 子的地窖部分,这就把意识和潜意识截然区分开来,是一种实 体性的理解,而潜意识和意识的区分实际上是相对的,因为它 们都只是主观状态而已.因此,只要是觉察到的经验,感情和 欲望等就是意识,反之觉察不到的就是潜意识.
弗洛姆认为,要达到解除潜意识压抑的目的,就要研 究社会潜意识.社会潜意识是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共同 存在的被压抑的领域.他指出,历史上大多数社会都是少 数人统治并剥削多数人,因此必然会想方设法不让大多数 人意识到这种社会的不合理,必须把人们的怨恨情绪压抑 下去.压抑的机制是每个社会都有的一套决定人的认识方 式的体系,其作用类似于过滤器.除非人们的经验能够透 过这个过滤器否则就不能成为意识.这种社会过滤器由三 种要素组成:一,语言.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经验和现象则 难以成为明确的意识;二,逻辑,不合逻辑的经验被排斥 在意识之外,而不同文化有不同的逻辑;三,社会禁忌, 指每个社会都排斥某些思想和感情,使之不被思考,感受 和表达.在构成过滤器的三种要素中,社会禁忌是最重要 的.社会潜意识和社会性格一样是联系经济基础和意识形 态的中介环节.就个人来说,它们都是个体为逃避被他人 和社会所孤立和排斥而形成的心理机能.
超越的需要------创造与毁灭 人与其他动物一样是被抛入世界的,同样又被抛出世 界.人能意识到自己作为生物的被动的命运,但不甘心于此, 于是产生了超越的需要.这种需要驱使人们去创造,或者创 造的愿望无法实现,则转向破坏. 寻根的需要------母爱与乱伦 人随着成长越来越脱离了自然和母亲,于是产生寻根的 需要.个体可以通过依恋母亲及其象征,如家庭,氏族,民 族,国家和教会等,建立自己新的生存根基.如果过于依恋 母亲及其象征,就会限制理性和个性的发展,陷入乱伦的精 神病态. 同一感的需要------独立与顺从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健全的个体能意 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有的人只向民族,宗教,阶级和同伴等 认同,寻求顺从性而丧失了独立性.
一,认论人的处境
弗洛姆以关于人的处境的学说为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逻辑 起点.他从三个方面论述人的处境: (1)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软弱性.意思是进化程度越高 的动物,本能的调节越不完善,所以人在本能上与其他动 物相比,具有最大的不完善性; (2)人的存在的矛盾性.意思是人试图超越动物的本能 状态,这又使人陷入一系列的困境,像个体化与孤独感的 矛盾,生与死的矛盾,人的潜能实现与生命短暂之间的矛 盾; (3)历史的矛盾性.意思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的历 史时期能够解决前一个历史时期的一些矛盾.例如,他认 为当代人类掌握的高技术手段与无力将它们全部用于人类 和平和人民福利之间的矛盾在未来的社会历史时期是可以 解决的.
(二)异化 弗洛姆在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社会的 异化论.他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决定了人 只能成为他人或自己的经济利益的工具,成为庞大的非人的 经济机器的工具.人们只是现代化的生产劳动中的一个微不 足道的环节,没有劳动和创造的快乐感;劳动的目的不是人 的生命活动本身,而是获得金钱.消费也不是基于人的真实 需要,而是被资本主义扩大利润而人为刺激起来的膨胀的欲 望.总之,在弗洛姆看来,现代社会的异化无处不在,人与 自然,他人和真实自我越来越疏远和对立,人所创造出来的 现代文明反过来成为压抑了人性.
弗洛姆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是20 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这得益于他在 学术上的兼收并蓄,他接受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想, 试图用人本主义来调和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受到 巴考芬对母系氏族社会的研究和东方禅宗的影响;与法兰 克福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有思想或工作上的联系. 弗洛姆的著作甚丰,主要有《基督教义的演变》,《逃避 自由》,《为自己的人》,《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伊德的使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