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小故事
关于竹林七贤裸奔的故事
关于竹林七贤裸奔的故事摘要:一、竹林七贤简介二、裸奔故事的背景三、裸奔事件的过程四、裸奔事件的影响五、故事背后的思考正文: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竹林七贤裸奔”的故事可谓是极具传奇色彩。
这个故事发生在魏晋时期,主人公是著名的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晋代时期一批具有高尚品质、独立思考的文人雅士,他们崇尚老庄,讲究自然无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话说有一天,竹林七贤在山水之间游玩,突然下起了大雨。
他们不顾风雨,在竹林中尽情地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雨越下越大,七贤之中有一位名叫刘伶的人,突然脱掉衣服,裸奔起来。
他的举动让其他六位贤士惊讶不已,但随后他们也纷纷效仿,一起裸奔。
这个裸奔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许多人对此表示不解。
然而,竹林七贤并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他们认为这是追求自然、摆脱束缚的一种方式。
对于这个事件,后世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荒诞的行为,也有人认为这是他们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竹林七贤的裸奔事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段佳话,传颂千古。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奇闻轶事,更是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它让我们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过于拘泥于世俗的规范,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我们是否应该勇敢地追求自由,勇敢地面对自己?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时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受世俗的束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真实、自由的生活。
总之,竹林七贤裸奔的故事虽然看似荒诞,但它传达出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对自由和自然的追求。
在这个故事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对世俗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竹林七贤的历史小故事
竹林七贤的历史小故事竹林七贤是中国汉朝末年道家学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七个人各具才华,但都深爱自由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精神传承至今,启示我们要追求自由,坚韧不拔,敢于挑战困难和不公。
竹林七贤是个有名的故事,在东晋时期,组成竹林七贤的七个人,他们都因爱国,反抗暴政和逃避现实而聚在一起。
七人分别是:1. 山涛,字虚中,河南郡阳翟县人,是有名的道士和世外高人,他善于卜筮和研究奇门遁甲,对于星象和风水也是博览群书。
山涛深谙《易经》,并有着独具慧眼的看穿局势。
2. 陶渊明,字元亮,吴郡(今江苏吴江)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文学巨匠,他以优美的文笔和深入人心的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3. 朱权,字公明,会稽山阴(今绍兴)县人,是东晋时期的名士,文才出众,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4. 宋玉,字南山,临淮(今淮安)水北人,出身世家,曾出任大司马长史一职,但因直言敢谏而被废。
5. 樊迟,字仲长,东莱(今山东莱州)人,曾经是一位著名的老师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一直是后人所推崇。
6. 刘伶,字道荣,江夏谷陵(今湖北谷阳)人,是唐朝大文学家韩愈称道的一位杰出诗人和歌手。
7. 俞伯牙,字长卿,桐城(今安徽桐城)人,他是一位传奇式的才子,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著名的琴师之一。
竹林七贤因为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而成为好朋友,他们在竹林中聚会,饮酒、弹琴、吟诗、议论世事。
他们对道德和正义的追求,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呼吁,对民主和公正的追求,都是古代中国文化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竹林七贤的精神永存于中国文化史的长河中,对于后代还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竹林七贤告诉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坚决捍卫自由和尊严,追求人类新发展的理想。
这些精神价值不仅仅在古代,也适用于现代社会,指引我们前进。
我们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不如意,勇敢迎接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不屈不挠地追求自由和尊严。
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的故事你听说过竹林七贤吗?你知道竹林七贤是哪几位吗?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分享的是竹林七贤的故事,欢迎阅读!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后遂用“竹林宴、竹林欢、竹林游、竹林会、竹林兴、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贤”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
在“竹林七贤”中以山涛年事最长,且“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都是山涛发现的,而向秀也是由山涛发现并介绍给嵇康和阮籍认识,因此,山涛是竹林之游实际的组织者和人事核心。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
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
《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导致民不聊生。
文士们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生命,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竹林七贤的故事】谯郡人嵇康,文章写得雄壮富丽,喜好谈论《老子》、《庄子》,崇尚新奇,好侠仗义。
竹林七贤的古代历史小故事
竹林七贤的古代历史小故事竹林七贤指的是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们经常在山阳县的竹林之下,肆意酣畅,被人称为竹林七贤。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竹林七贤的历史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竹林七贤的历史小故事离洛阳二百余里的山阳近郊嵇康院宅的竹林下,经常聚集着七个年龄大小不齐的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姓名、籍贯是谯国嵇康、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琅琊王戎及陈留阮咸。
这七人都有各自的独特风格,但旨趣是相同的。
他们懂得儒家的经典,可是却精于《易》、《庄子》、《老子》,彼此谈玄说经,论辩有无、生死、自然、人生,终日饮酒、清谈。
他们对于粉饰太平的儒学礼教则弃之、鄙之。
他们所倡导的玄风扩及到全国,一直影响到后世。
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说:“七人常聚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宋)沈约曾著有《七贤论》,对他们各有述评。
七贤的“贤”,并非人们所想像及儒家所称圣人、贤人之谓。
贤人即是名人,是有名当世的人。
晋郭璞说:“玉以兼域为宝,士以知名为贤。
”他们之称为“贤”,是由于思想高出于世俗,以老、庄思想为精神指导,极为高傲、放诞,出于礼、法常情之外。
举世皆浊,惟我独清可作为注脚。
他们之中,亦隐亦仕;有隐于朝,有隐于市,有隐于山林的大隐、中隐、小隐的区别。
所谓“竹林七贤”,只不过是一时一地的一个松散的学术圈中的小团体。
在整个时局的大变化中,他们所走的政治道路有着很大的差异。
嵇康因指责司马氏擅权,被政敌陷害而死;阮籍做了官,却不事事,闻步兵校尉厨有美酒,求为官,终日沉醉,对政治闭口不谈,避免遭到身家的祸害;山涛留恋官场,勤慎办事,对司马氏处处采取合作,晋初官拜侍中、吏部尚书;王戎则是个官迷,在司马氏当权下,一直到晋的禅代,官位节节高升,最终到三公的最高品位;刘伶则善清谈,讲无为,与世无争,醉酒一生,著《酒德颂》,托大人先生以自况;向秀则浸沉玄学中,作《庄子注》以自遣;阮咸虽“纵情越礼”,处世不交人事,唯与亲友弦歌宴饮为乐,晋世亦入仕为散骑侍郎,山涛推举他典吏部之选,晋武帝认为他嗜酒虚浮,抑而不用。
竹林七贤的趣事
竹林七贤的趣事竹林七贤是中国历史上一群文人墨客的称号,他们生活在东晋时期的竹林之中,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而闻名于世。
这七位贤者分别是嵇康、山涛、阮籍、刘伶、王戎、向秀和阮咸。
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趣事而受到后人的喜爱。
一、嵇康与山涛的音乐对弈嵇康与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为著名的两位,他们之间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们经常进行音乐对弈。
据传说,嵇康擅长琴棋书画,而山涛则善于吹箫。
每当两人相聚时,他们会互相表演自己擅长的技艺,并互相切磋琴棋书画。
这种音乐对弈不仅增进了两人之间的友谊,也使得竹林七贤之间更加团结。
二、阮籍与刘伶的酒后吟诗阮籍与刘伶都是竹林七贤中的文学家,他们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而著称。
据传说,他们经常在酒后吟诗,并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尽管他们的诗作在当时并未受到广泛赞赏,但这种酒后吟诗的方式却成为了竹林七贤的一大特色。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
三、王戎与向秀的山水画比赛王戎和向秀都是竹林七贤中的书画家,他们擅长绘制山水画。
据传说,两人曾经进行过一次山水画比赛。
比赛时,王戎选择了一块高山峻岭为题材,而向秀则选择了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
两人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将其展示给彼此观赏。
王戎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构图获胜,但向秀也因其绘制的小溪画而受到了赞赏。
这次比赛不仅展示了两人的才华,也促进了彼此之间的艺术交流。
四、阮咸与其他贤者的哲学讨论阮咸是竹林七贤中最为重视哲学思考的一位。
据传说,他经常与其他贤者进行哲学讨论,探讨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这些讨论不仅涉及到文学艺术领域,还包括了伦理道德、政治制度等方面。
通过这些哲学讨论,竹林七贤们不仅加深了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也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五、竹林七贤与士人雅集竹林七贤经常与其他士人一起参加雅集活动。
雅集是古代文人墨客之间进行文学交流和切磋才艺的场所。
竹林七贤典故
“竹林七贤”的典故:“竹林七贤”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
七人当中,比较突出的是阮籍和嵇康,他们诗文写得很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
阮籍骑驴上任、喝醉躲求婚阮籍性情豪放、直爽,他不满意现实,就经常饮酒消愁,喝醉了,就跑到山野荒林去大喊大叫。
发泄胸中的闷气。
外边的人看了,都以为他精神不正常。
其实,阮籍是很有政治才能的人。
曹魏末年,阮籍被任命为东平相,他骑着一头小毛驴去上任。
到任后,下令把衙门前面的屏障全部拆除,使衙门内外能够互相看得见。
他仅仅用了十天的功夫,就把东平郡治理得秩序井然,显示了超群的政治才能。
司马氏掌权以后,他不愿意为司马氏政权干事,就经常喝得醉熏熏的。
有一次,司马昭替儿子司马炎向阮籍家求婚,阮籍不愿意把闺女嫁给司马氏家族,就故意喝得烂醉,直醉了60多天,终于躲了过去。
嵇康打铁拒钟会嵇康是一个脾气古怪的人,他长得一表人才,学识渊博,善于弹琴做诗,还会打铁。
他看不起司马氏集团的人,就故意找机会嘲讽他们。
有一次,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因羡慕嵇康的学识,带着他自己写的一本书去向嵇康求教,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
那天嵇康和向秀正好在大树底下打铁,他们两人远远看见钟会走来了,就互相使了眼色,有意要嘲弄一下这个权贵。
于是,向秀只顾用力拉风箱,嵇康举锤打铁,像没看见钟会一样。
钟会夹着书,站了一会儿,见谁也没看他一眼,觉得没趣,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王戎不取道旁李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是王戎,他比阮籍小20岁。
王戎从小就很聪明,六七岁的时候,王戎和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耍。
路边有一棵李子树,上面结了许多李子。
小朋友们看见了,都争先恐后地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看热闹,没有去摘。
有的小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路边上的树还有那么多李子,准是苦李子。
”那个小朋友不信,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李子。
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
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竹林七贤分别是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
关于他们的故事,如下:1、嵇康嵇康长的一表人才,为人处世也十分的逍遥。
他出众的才华与对朝廷的不屑为他招来了杀生之祸。
在一些嫉妒嵇康的小人的诽谤下,当权者司马昭下令杀死嵇康。
当时在刑场上出现一盛况,三千学生为嵇康求情。
但是朝廷黑暗,统治者下的命令不能违抗。
嵇康在刑场上不惧死,但他怕他的绝世乐曲《广陵散》后继无人。
他要了一架琴,在刑场上最后一次弹奏《广陵散》。
《广陵散》被称为后世十大名曲之一,当嵇康面对三千学生,在刑场上最后一次弹奏,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
之前有很多学生慕名去求学,希望嵇康能教《广陵散》,但是嵇康都有所保留。
在最后一次的时候,嵇康没有任何的技法和曲调的隐瞒,他希望后世对这首佳世之作能有留存。
后来嵇康的精神对我们后人有许多的警醒。
2、向秀向秀是贫苦农家的孩子,他从小受穷,受苦,挨饿,吃了上顿没下顿。
所以后来就算做了官,也十分节约粮食。
每次吃饭就算有一粒米掉地上都会捡起来吃了,每次出门坐朝廷配的牛车。
当时奢侈之风盛行,同僚们对向秀的这种做法十分不理解,甚至讽刺他为“一国俭”。
但是向秀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向秀的家乡闹旱灾,农民们颗粒无收,百姓生活难以维持。
向秀知道情况后,多方筹款,而且带领家人和下属去各个饭店收集丢了的馍馍和米饭,回到家后将能食用的馍馍和米饭,拍成饼子。
这些饼子有黄的,有白的,他雇了十几辆车将这些饼子送去家乡。
在这困难的年头,百姓吃上了“金银饼”,解决了百姓们一时的温饱。
3、山涛山涛在竹林七贤里算是个普通人。
但是如果没有他,竹林七贤可能还聚不到一起。
他是个十分朴素,十分大度的人。
他出于好心希望为嵇康谋得一官半职,三番四次的举荐嵇康。
但是当时雅士之风盛行,嵇康十分生气,就写了那篇举世闻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里面的言辞十分激烈。
直到千年后的今天,他依旧背负着无数骂名。
后来嵇康被杀,临终之时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山涛,山涛将他的孩子培养成才。
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的故事古代中国历史上有一群文化名人,他们生活在东晋时期的竹林之中,被称为竹林七贤。
他们的故事和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人,成为了一段传世佳话。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指的是山涛、阮籍、刘伶、嵇康、阮嗣宗、王戎和向秀这七位文人。
他们后来成为了东晋末年著名的文化人物,是政治、文化和思想的积极参与者。
七人趋于追求自由和超然的生活态度,他们不甘屈从于朝廷的政治斗争,选择了隐居山林,并以饮酒游戏、吟诗作画为乐。
竹林七贤中的第一位是山涛。
他是曾经的官员,但深感朝政黑暗,遂放弃官职,投奔了竹林之中。
山涛主张忠于本心,追求真理和自由,他曾写下过“笔从夏阁一飞白,墨至江楼万水青”的诗句,表达了对杂念杂官的厌烦之情。
第二位是阮籍。
阮籍生于豪门世家,但他的性格嬉皮士且自由,不喜规矩束缚,因此被朝廷视为异类。
阮籍在竹林中孤酒自饮,用诗词表达自己对时事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伶是竹林七贤中的第三位。
他是一个病态的人物,生性忧郁,但也是一个酒徒和文人。
刘伶的诗作以自怨自艾、自嘲自讽为主,表达了他对世事的厌倦和对真理的追求。
接下来的嵇康是竹林七贤中唯一一位音乐家,他擅长琴技,也精通琴曲的创作。
嵇康与山涛、刘伶等人在竹林中交往,一起饮酒吟诗,琴曲满天飞扬,成为了竹林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阮嗣宗是竹林七贤中的第五位。
他拥有过很高的官职,但因为对朝廷腐败现象的不满,放弃了一切。
王戎和向秀则是相对年轻一些的七贤成员。
王戎出身于名门望族,但没有被名利所迷惑,他自愿放弃朝廷官职,回归山林,并以其骨骼清明、性情豪放而受人敬仰。
而向秀则以官宦之家的身份加入竹林七贤,他以才情出众而知名,但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坎坷。
竹林七贤在山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和自由,思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以诗词、音乐和绘画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荒诞现实的厌倦。
在竹林中,他们可以尽情自由地饮酒狂欢、畅谈人生,没有了朝廷的压力和世俗的约束。
竹林七贤的趣事
竹林七贤的趣事竹林七贤,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群有着高尚品德和深厚学识的文人,他们因为各自的个性和背景,在东晋末年的混乱时期与战乱不屈不挠,相互扶持,形成了有趣而又传奇的故事。
下面是关于竹林七贤的趣事的一些相关内容。
一、王导与桃园三结义王导是竹林七贤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与桃园三结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说王导小时候与二位邻家的孩子结为异姓的兄弟,并誓言共同学习,互相帮助。
这三个人后来都成为了竹林七贤中的一员,并以他们的友谊和聪明才智闻名于世。
二、嵇康与饮酒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是一个善于诗词和音乐的文人,酷爱饮酒。
据说,嵇康曾经答应一个朋友,一辈子不再饮酒。
然而有一天,他与友人相聚,朋友一杯接一杯地给他倒酒,嵇康忍不住又喝了一杯。
他为此感到非常后悔,随后在他的墙上写下了一句“跖鸟无距”的字眼,以警示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山涛与查文征及妻子竹林七贤中的山涛是一个非常聪明而又有趣的人物。
有一次,山涛与查文征相约在劳动人民文化大厦的一家咖啡厅见面。
不料,山涛的妻子竟然误认查文征是一个她曾经崇拜的演员,并开怀地与他交谈。
查文征为了不让她误解,只好一直保持着她认为自己是那位演员的角色,直到离开咖啡厅。
四、阮籍与昏睡的孩子阮籍是竹林七贤中的狂士,他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文学才华而闻名。
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孩子,孩子昏睡不醒。
阮籍为了使孩子醒过来,他把自己的拐杖打在地上,发出巨大的声响。
孩子被吓醒后,阮籍就告诉他:“你刚才已经死了,只是魂魄还没走,我正准备为你办丧事。
”孩子听后非常惊慌失措,立刻完全醒了过来。
五、徐陵与白衣神秘人徐陵是竹林七贤中的重要成员,他是个特别喜欢研究奇怪的现象和充满幽默感的人。
有一次,徐陵被一个穿着白衣的神秘人踢倒在地,然后立刻逃走。
徐陵非常生气,决定找到这个人报仇。
不料,在找到神秘人的那一刹那,徐陵突然笑了起来。
他意识到之前的一切只是一个玩笑,原来这个神秘人是自己的朋友戏弄他的。
以上是关于竹林七贤的趣事的相关内容。
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指的是中国魏晋时期七个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
他们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因此得名。
竹林七贤的故事有很多,比如:
1.嵇康与钟会:嵇康与钟会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两人互相欣赏。
但后来钟会造谣嵇康坏话,导致嵇康被司马昭所杀。
2.阮籍与司马懿:阮籍和司马懿是好友,但阮籍发现司马懿有夺权之心后,便与他疏远了。
3.刘伶与阮籍:刘伶和阮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喝酒、唱歌。
有一次,他们去竹林里喝酒,阮籍喝醉了,刘伶就把他背回家。
4.山涛与王戎:山涛和王戎都是竹林七贤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不仅有才华,而且有很高的道德操守。
有一次,山涛的妻子生病了,王戎亲自去照顾她,直到她康复。
这些故事都反映了竹林七贤的性格特点:他们追求自由、豁达、不受拘束;同时又有着高尚的道德操守和才华。
竹林七贤的历史典故
竹林七贤的历史典故竹林七贤是指魏晋之初(240-250)最早被称为七贤的嵇康、阮籍、单涛、向秀、刘玲、王戎、阮咸等七人。
因为当时经常在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下饮酒放歌,被世人称为“七贤”,后来又被称为“竹林”。
今天和大家分享竹林七贤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单涛的名字叫屈原,似乎是为他的一生而设定的。
无论是文化造诣还是仕途,都配得上“巨”字之一:居竹林七贤,居庙堂附近为高官。
即使是——的知识,对于“巨人”这个词来说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和阮籍、嵇康比较时,他的妻子说:“你的才华不如他们,但你的学识比他们好。
”他是竹林七贤中第一个真正走出竹林,与司马师合作的人。
毫无疑问,他承受的压力远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
嵇康当时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指名道姓,直接把单涛贬为屠夫,说自己手里全是血和污秽,要拉着别人一起干活。
我朋友的不理解和愤怒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单涛自己的挣扎和矛盾一定更痛苦。
毕竟像阮籍、嵇康这样的人,离不开那些只求名利的老百姓。
应该说,单涛一直在奋斗。
他应该选择那些隐居的生活,优秀的朋友,还是应该选择民生,国家,名望?单涛最终选择了后者。
这种选择要求他降低自己的原则,君子小人都要能与之交融,不至于在竹林里闲酒,也不至于像和朋友弹琴那么自在。
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太多了,他不得不挣扎着小心翼翼地接受那些肮脏的东西。
我们没有资格指责单涛。
虽然他最终向乱世屈服,但他没有和别人同流合污。
他在野外,在城市,在北方都很虚弱,他做到了。
虽然嵇康死了,高官为自保而沉默,但嵇康死后把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不管是出于愧疚还是不愧疚,都是很少见的。
就连嵇康自己也对嵇绍说:“有了单涛,你就不是孤儿了”,可见他终于原谅并理解了单涛。
连嵇康都松了口气,为什么还要一直担心?单涛和薛涛永远都是迷茫的,但两个人都是有才华的,都是无奈的。
一个是可爱的男人,一个是可爱的女人。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他们同时出生,会不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对比,甚至是一条“美与差”的领带?又是突发奇想。
【名人故事】竹林七贤的故事
【名人故事】竹林七贤的故事竹林七贤的故事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七人。
竹林七贤嵇康的故事嵇康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对于司马氏政权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后山涛从司马朝中任职,遂做《与山巨源绝交书》。
后遭陷害,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嵇康临刑前,对儿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们投靠山涛。
而在嵇康死后,山涛一直悉心照料并抚养着他的儿女,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竹林七贤阮籍的故事阮籍邻家少妇有些美色,他便经常与王戎前去买酒痛饮,酒醉后便睡在卖酒的美妇身边。
还有一次,听说有一颇具才色之女,未嫁而死,阮籍虽不认识这个女子的父亲或者兄弟,不顾世人议论,跑到灵前大哭一场,尽哀而还。
他的母亲去世之后,稽康的哥哥稽喜来致哀,但因为稽喜是在司马氏朝中为官的礼法之士,他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给了稽喜一个大白眼;后来稽康带著酒、夹著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
竹林七贤山涛的故事山涛虽然年轻时崇尚老庄思想加入了竹林七贤之列,可是本质上他却不是一个浪漫的文学家或忘情的政治家,而是一个拘守世俗礼法的彬彬君子。
山涛的性格基本上不是一个真能忘情逍遥世外的人,还是身在红尘之中有野心想立身扬名於世,只不过因他政治上的远识,使他在政争最厉害的时候避世远遁,一旦机会来了他还是会出仕。
后来任官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的三代政权,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得力助手,他与阮籍嵇康不同,他的一生鲜少有反司马氏思想,反而紧密的围绕在司马氏政权左右,并成为司马氏晋王朝的开国功臣。
竹林七贤向秀的故事向秀虽为竹林七贤之一,却没有阮籍、嵇康、刘伶等耽溺饮酒和放任的行为,他与其他六贤在气质上有着相当的不同。
与嵇康、吕安较为亲近。
当嵇康隐居以锻铁自给时,与他一起工作的就是向秀。
向秀曾与吕安同在山阳(嵇康住宅所在之地)地方灌园以自给。
种田、栽培蔬菜并不是他们的嗜好所在,以田园工作换取生活所需,一旦有了空闲,就相携出游于大自然间,逃脱政治的黑暗樊笼,得到精神上的自由。
世说新语竹林七贤的故事
世说新语竹林七贤的故事“竹林七贤”这个名号最早出自东晋名士孙盛所著的《魏氏春秋》,而后开始广为流传。
从字面来看,“竹林七贤”所展现的是三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同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和刘伶六位名士,在自己所住的山阳居所旁的竹林里纵情游赏的场景。
“七贤”在“竹林之游”中各抒己见,展现自我的自由状态,不但成为魏晋文化的象征,而且对中国文士阶层的风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七贤”诸人的事迹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开始对“竹林七贤”的历史存在提出质疑。
他认为“竹林七贤”的名号是受晋朝时期佛教“格义”风气盛行的影响,取天竺“竹林精舍”之名加于《论语》“作者七人”,再加上一批文人著书,“竹林七贤”的名号才流传开来,而“竹林七贤”其实并不存在。
陈寅恪先生的质疑,让本就遥远的“竹林七贤”的历史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那么,“竹林”究竟在何处,“七贤”到底为何人?1、“竹林”在何处?在《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关于释迦牟尼在王舍城迦兰陀讲经园林的翻译一共有三种:竹园、竹林和竹林园。
在“竹林七贤”典故形成的东晋初期,按照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语言习惯,贵族园林多以“园”命名,因此释迦牟尼说法处大多被译为“竹园”,而不是“竹林”。
此外,两晋之际盛行的佛教“格义”,与“竹林七贤”存在着可类比的共性,但七贤的“竹林之游”和佛教的“竹园讲经”的性质完全不同。
前者是自由的清谈饮酒,后者是神圣的布道讲经,彼此并不能构成“格义”。
因此,“竹林”因佛教“格义”的杜撰之说并不成立。
既然“竹林”并不是杜撰之说,那么“七贤”相聚的“竹林”究竟在哪里呢经过史学家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竹林之游”有两处,即嵇康的两个故居:山阳园宅和嵇山别墅。
山阳园宅位于现在河南省辉县市鲁庄与山阳村之间。
园宅两旁均有葱茏的竹林生长,南边有一股常年喷涌的泉水,称为“竹林泉”。
后人在山阳田宅原址修建“七贤祠”,元末又改为佛教庙宇“竹林寺”,如今竹林寺遗址与竹林泉相邻。
竹林七贤故事
竹林七贤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竹林七贤是一个备受人们喜爱的传奇故事。
竹林七贤是指东晋时期七位志同道合的文人,他们在政治黑暗的时代选择隐居山林,以清高自守的生活态度,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范。
他们以豁达、洒脱的品格和高尚的人生境界,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竹林七贤的故事吧。
竹林七贤的故事起源于东晋时期。
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百姓疾苦。
七位志士在这样的时代选择了隐居山林,他们相互结伴,共同生活在竹林之中。
他们不谈政治,不务功名,只是以诗酒书画为乐,以清高自守,以豁达洒脱的态度面对世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王戎、山涛、刘伶、阮籍、嵇康、阮嗣、向秀。
他们各有才华,各有风采,但都以超然的姿态示人。
王戎是文学家,山涛是诗人,刘伶是音乐家,阮籍是诗人,嵇康是音乐家,阮嗣是文学家,向秀是文学家。
他们以诗酒书画为乐,以清高自守,以豁达洒脱的态度面对世事。
王戎擅长文学,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豪放洒脱而著称。
山涛则是一位才情出众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山水为题,以清新淡雅、豪放洒脱而著称。
刘伶是一位音乐家,他擅长演奏琵琶,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而著称。
阮籍是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豪放洒脱、清新脱俗为特点。
嵇康是一位音乐家,他擅长演奏琵琶,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而著称。
阮嗣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豪放洒脱而著称。
向秀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豪放洒脱而著称。
竹林七贤的生活态度和品质成为后人传颂的典范。
他们以超然的姿态面对世事,不受世俗所累,不为功名利禄所动,以清高自守,以豁达洒脱的态度面对一切。
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品质,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林七贤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佳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品质,给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竹林七贤的品质,以超然的姿态面对世事,以清高自守,以豁达洒脱的态度面对一切,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竹林七贤的故事,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前行。
竹林七贤七个人都是谁 分别有什么典故
竹林七贤七个人都是谁分别有什么典故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可能为现今云台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竹林七贤七个人的故事介绍1、嵇康,中散大夫嵇康,字叔夜,三国时谯国銍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他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
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
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2、阮籍,步兵校尉嵇康,字嗣宗,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他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
3、刘伶,建威参军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
魏末,曾为建威参军,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
4、山涛,吏部尚书山涛,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他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40岁时为郡主簿,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
后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
5、王戎,官至司徒王戎,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他自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竹林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
惠帝时,官至司徒,他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因此被世人讥讽。
6、向秀,黄门侍郎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他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竹林七贤的典故
竹林七贤的典故竹林七贤的典故1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
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
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
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
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
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
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
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
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
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竹林七贤的典故2堪公夫人山涛的妻子韩氏,和山涛的感情一直非常好。
山涛做官之前,家徒四壁,但韩氏从来没有怨言。
有一天,山涛对她说:“娘子啊!你暂且忍一忍现在的饥寒,我日后定当位列三公,只是不知道到时候娘子你是否做得来三公夫人哩。
”等到山涛显贵之后,仍正派节俭,虽爵同千乘之君,但不养婢妾,俸禄赏赐,都散给亲戚故人。
我度为胜当时,山涛和嵇康、阮籍一见面,就情投意合,好得像一个人。
韩氏觉得山涛和这两位的交往超出了寻常的.友谊之情,于是问他怎么回事,山涛就说:“眼下能做我的朋友的,就只有这么两位了。
”这句话更激起韩氏的好奇心。
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
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正始年间(240-250),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一、山涛山涛字巨源,似乎这名字就设定好了他一生,无论是文化造诣上,还是官场政治上,他都是当得上“巨”之一字:身处竹林列七贤,近居庙堂为高官。
就连识度——见识气度也绝配那“巨”字,他的妻子在把他和阮籍、嵇康比较时便说过:“你的才气不及他们,但识度胜之。
”他是竹林七贤中第一个真正走出竹林和司马氏合作的人。
毋庸置疑,他受到的压力绝非常人所能接受。
嵇康当时便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指名道姓,直接把山涛贬为一介屠夫,说他自己的手占满了血腥污秽还要拉别人一起操刀。
朋友的不理解和怒责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想必更痛苦的还是山涛他自身的挣扎和矛盾。
毕竟能和阮籍、嵇康这般人走到一起的必然不是那只顾追名逐利的俗子。
应该说山涛是挣扎过的,是选择那些隐逸的生活和出色的好友,还是选择民生、国家和功名?山涛最终选择了后者,这个选择要求他必须放低自己的原则,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要能与之融合而处,不复竹林中把酒闲散的情调,也不及与好友挥琴长啸的自在。
官场之中有太多尔虞我诈,他小心翼翼的同时要挣扎着接受那些肮脏。
对于山涛,我们是不够资格责难他的。
他虽终向浊世妥协,但他不同流合污,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他做到了;虽然嵇康罹难,官居高位的他为求自保而沉默,但嵇康死后却能将嵇康之子视为己出,不管是不是出于愧疚,都是难得的。
就连嵇康自己都对嵇绍说了“有山涛在,你就不是孤儿”这样的话,可见他最后终究是原谅了并了解了山涛。
连嵇康都已释然,我们又何必总是耿耿于怀?总是会把山涛和薛涛弄混,不过这两人均是有才,又同为无奈屈协于浊世,一个是可爱的男子,一个是可爱的女子,有时候会想,他们若生在同一时代,可否作令人羡煞的比翼,连“洵美且异”的连理?又是怪念头。
中国第一男子天团--竹林七贤
明哲保身
正始八年(247年),一次,山涛 和石鉴共宿,夜里起来用脚踢一下 石鉴,对他说:“如今是什么时候, 你还睡,知道太傅(司马懿)称病 卧床是何用意吗?”石鉴回答 说:“宰相多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 长的诏书让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 操心呢!”山涛说:“石生不要在马 蹄间奔走啊!”于是丢弃官符而去。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 高平陵之变,诛灭了曹爽集团。 山涛这次官职并非司马家族给予的 官位,而是得益于曹魏政权的赏识, 如果此次山涛没有辞官归家,难免 不被牵连。
人物生平: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
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 步兵;
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八岁能写文章,终日弹琴长啸; 好学不倦,酷爱研习儒家诗书, 不慕荣华富贵,以道德高尚,乐天 安贫的古代贤者为榜样;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 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 传》等。
故事1:醉酒避亲
容止出众,号称“爱打铁的魏晋第 一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曾官拜郎中,授中散大夫。司 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
263年,因受司隶校尉构陷,遭 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和阮籍等共倡玄学新风,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 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 的精神领袖。
出生官宦,向往归隐
嵇康出生于公元224年。 父亲官至治书侍郎御史,兄长历任 太卜、宗正等职。 嵇康年幼丧父,但天资聪颖,气质 相貌出众,迎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 主为妻,因而获拜郎中,后任中散 大夫。 嵇康崇尚老庄,赞美隐者事迹,向 往出世的生活,不愿为官。
朋友之义
竹林七贤里山涛与嵇康最让人 说到的一件事便是嵇康写出的 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但 嵇康死后又毫无顾忌地将幼子 嵇绍托付给山涛,嵇绍在山涛 的照拂下位至侍中郎,后在西 晋“八王之乱”中护卫晋惠帝 (司马衷,就是那位老百姓都 不上饭快饿死了,他问那他们 为啥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身 中百箭,血溅帝衣,享年五十 二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懿掌握曹魏政权后,立即请他入幕为从事中 郎,他慑于司马氏的势力,只好低头就范。凡是 司马府上有宴会,他是每请必到,到便喝酒,有 时真的醉了,有时伴装酒醉,以此来掩饰自己。 有一年,他听说缺一名步兵校尉,又听说步兵营 里多美酒,营人善酿佳酒,于是请求去那里当校 尉。当了校尉后,就整天泡在酒中,纵情豪饮, 一点也不问世事。后人因之称他为阮步兵。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 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 天质自然。
嵇康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 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嵇康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康以魏长乐亭主婿迁郎中,拜中散大夫” 中散大夫,《后汉书》载属光禄勋,六百 石,没有固定人数 。
山涛
同阮籍一样,走进竹林之前,山涛也经历过官场,做过河南从事。 结识了嵇康和阮籍之后,山涛深感荣幸。 他曾经对妻子韩氏赞叹道:“此生只有他俩可以做朋友。” 《世说新语》记载,之后,山涛的妻子对山涛说,他们的才智远远超 过你,你只能以度量和他们交朋友。山涛赶紧回答说,他们也认为我 以度量见胜。 然而,走进竹林中的山涛,对《老》《庄》并没有真正的兴趣,仅仅 是口头谈谈而已。 《晋书》本传记载,山涛为布衣时家中贫寒,妻子常有怨言。山涛说: “且忍饥寒,我后当做三公,不知汝堪做公夫人否?”可见,山涛对 做官早有盘算。 山涛还和司马氏有着亲戚关系。 当司马氏集团与曹魏集团争夺政权时,他摸不准形势,不知道谁胜谁 负,因此逃离了官场,走进了竹林。 但是,对钟情于仕途的山涛来说,这只是权宜之计。
阮咸好酒
阮咸喝酒,常常进入一种忘我状态,兴致来了,有酒就喝,一不管酒的 质量如何,二不管是谁的酒,三不管身处何种境地。一次,他与族人 聚饮,大家嫌用小杯子喝不过瘾,改用一个大盆子代替,正喝得酣畅 淋漓时,忽然跑进来一群猪。只见一群猪拱着鼻子与大家争饮,众人 连忙轰赶这群猪。一群大猪被赶走了,这些人却惊呆了:只见留下的 一头小猪,正和阮咸头挨着头,一块儿扎在盆子里喝酒呢!竟不分彼 此了! 众人都笑了,赶紧对阮咸说:快把猪赶跑!它正与你痛饮呢!阮咸却 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那意思是说:天地造化万 物,原无贵贱之分,为啥就不能让猪喝点酒呢?来来来!共饮,共饮! 他热情地邀请小猪,又痛痛快快地喝起来。 阮咸的这种做法,不但无视封建礼教,也超越了人性的弱点。170 0多年前的西晋初期,封建礼教每天都在“吃人”,他这样做,绝不 是犯傻或者精神上出了问题,他这是在故意蔑视、反抗封建礼教。
山涛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一生历 经几起朝政变故。他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39 岁以前,只是一个山野布衣;40岁始入仕途,虽 有几次辞官,但后半生几乎都在官场度过。史书 对山涛的记载与评价,大多针对他后半生事迹而 言,对他的前半生只有极少的一点记载。从他后 半生的材料看,山涛长期居官场,与司马氏的关 系甚融洽,且任职又极勤勉(嵇康曾因此与他绝 交),似乎是与“竹林七贤精神”背道而驰的。
山涛与孝
虽然,山涛曾经一度步入百家岩的竹林中,和嵇 康、阮籍等人谈玄论道,但他真正信奉的是儒家 思想。孝,在他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据说,得 到母亲生病的消息,山涛立即告假回家。看见面 容憔悴、病重卧床的母亲,山涛失声痛哭。责怪 自己没有尽到孝子的责任。山涛整天守护在母亲 身边,喂汤喂药。连给母亲做的饭,他都要亲口 尝一尝,看看香与不香。《晋书》本传记载:母 亲去世之后,山涛虽“年逾耳顺”,但“仍居丧 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山涛还准备在坟 墓旁边结庐而居,为母亲守墓。这与阮籍、王戎 居丧期间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阮籍与礼教
有一次嫂子要回娘家,他大大方方地与她告别, 说了好些话,完全不理叔嫂不能对话的礼教。 隔壁酒坊里的小媳妇长得很漂亮,阮籍经常去喝 酒,喝醉了就在人家脚边睡着了,他不避嫌,小 媳妇的丈夫也不怀疑。 一位兵家女孩,极有才华又非常美丽,不幸还没 有出嫁就死了。阮籍根本不认识这家的任何人, 也不认识这个女孩,听到消息后却莽撞赶去吊唁, 在灵堂里大哭一场,把满心的哀悼倾诉完了才离 开。
嵇康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 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 《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 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 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 贤”也。
竹林七贤——阮籍
山涛书法
与山巨源绝交书
山涛,字巨源。因此,这封信的题目就叫《与山巨源绝交书》。信中 写道:足下举荐我做官,恐怕不是想要真的抬举我,而是因为足下独 自做这样的官感到害臊,所以要拉我去做你的助手。就像厨师不好意 思一个人独自屠宰下去了,要拉一个祭司去帮忙一样。在绝交书中, 嵇康一一列举出自己难以做到的、官场上的“必不堪者七。”接着, 嵇康又说明了自己不能进入官场的“甚不可者二”是:每每非议商汤 王、周武王而鄙薄周公、孔子,为礼教所不容,此为甚不可者一;性 情刚直、放肆直言,遇事便忍不住,此为甚不可二也。因此,嵇康责 怪山涛不了解朋友的天性,强人所难。嵇康表示自己“愿守陋巷,饮 酒弹琴,教养子孙,也绝不出来做官。”《与山巨源绝交书》,实际 上也是一篇拒绝与司马昭合作的宣言书。为嵇康被杀害埋下了祸根。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代的嵇康、阮 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七位 名士。由于他们曾经在竹林中聚会,因此, 得了这么个雅号。 东晋之后,“竹林七贤”的名称开始流传 开来。 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逐渐演化成为中国 文化的一个符号,和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竹林七贤——历史背景
钟会对嵇康素来景仰,一度曾到敬畏的地步,例如当初他写完《四本 论》后很想让嵇康看一看,又缺乏勇气,只敢悄悄地把文章塞在嵇康 住处的窗户里。现在他的地位已经不低,听说嵇康在洛阳城外打铁, 决定隆重拜访。钟会的这次来访十分排场,照《魏氏春秋》的记述, 是“乘肥衣轻,宾从如云”。钟会把拜访的排场搞得这么大,可能是 出于对嵇康的尊敬,也可能是为了向嵇康显示一点什么,但嵇康一看 却非常抵拒。这种突如其来的喧闹,严重地侵犯了他努力营造的安适 境界,他扫了一眼钟会,连招呼也不打,便与向秀一起埋头打铁了。 他抡锤,向秀拉风箱,旁若无人。这一下可把钟会推到了尴尬的境地。 出发前他向宾从们夸过海口,现在宾从们都疑惑地把目光投向他,他 只能悻悻地注视着嵇康和向秀,看他们不紧不慢地干活。看了很久, 嵇康仍然没有交谈的意思,他向宾从扬了扬手,上车驱马,回去了。 刚走了几步,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李白
阮籍——拒仕
大约在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前后,久闻阮籍大 名的太尉蒋济,准备让他做自己的下属。 阮籍听到消息后,写了一篇《奏记》,称自己是 “负薪疲病,足力不强”,婉言谢绝。后来,在 乡亲和亲属的劝告下勉强就任。但是,不久他还 是辞职了。 正始八年,阮籍又做了朝廷的尚书郎。但“少时, 又以病免。” 可是,没过多久,阮籍又接到大将军曹爽的征辟。 《晋书》本传说:“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 这个举动,为他以后被司马氏看中,埋下了伏笔。
刘伶——不羁
他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却是一个道家 哲学理论的忠实的实践者,也是魏晋名士 中任性放达、不拘礼法的典型。 他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无拘无束,对世俗礼 法更是嗤之以鼻。《世说新语· 任诞》记载: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 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大醉六十日
阮有一女,容貌秀丽,司马昭想纳为儿媳, 几次托媒人登门求婚.阮对此进退维谷,左 右为难.若答应,有损自己的声誉,还落得 个攀附权贵的坏名声;若不答应,得罪了司 马昭,会有生命之忧.于是天天沉醉于酒中, 等提亲的人来,已见他烂醉如泥,不省人 事了.这样一连六十多天,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宿酒未醒。 司马昭奈何不得,联姻之事,只得作罢。
阮籍 (210年~263年),中国三国时期曹 魏末年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河南开 封)人。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 阮步兵。思想上崇奉老庄;政治上采取谦 退冲虚、谨慎避祸的态度 。 “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 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青白眼
玄远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 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 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 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 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 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 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 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 居。”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 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 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 悦,乃见青眼。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 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 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咏怀诗》阮籍
嵇康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 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 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刘伶——醉酒
史称酒仙。仆人常年扛着锄头跟着,因为主人吩咐了:死便埋我。 刘伶路过杜康酒坊门前,抬头看见门上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 两盏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见此,刘伶想,看来不知我刘 伶了,有什么酒能醉我半天?既然这么牛,不出三天叫你关门。刘伶 走进酒馆,“拿酒来!”话音刚落,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过来斟酒, 一杯后还要,老翁劝他别喝,他不依。喝了第二杯,老翁说,再喝就 醉了。他又要了第三杯。三杯酒,只觉天晕地旋,连忙道别,一路跌 跌撞撞。回到家,刘伶就醉了。他交代:“我若死,埋在酒池内,酒 盅酒壶陪伴。”他的妻子照他说的安葬了他。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 讨要酒钱。刘伶妻子又气又恨说: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还来要酒钱, 我还找你要人呢!便拉杜康见官。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了。” 众人不信,开棺一看,见刘伶面色红润,杜康叫道:“刘伶醒来,醒 来!”刘伶伸开双臂,打个哈欠说“好酒,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