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全
(完整版)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计算有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意义教学重难点:1、计算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数位顺序。
2、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课时安排:5 课时信息窗1:第1 课时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意义二、重点难点1、计算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数位顺序。
2、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1、谈话导入课题:2、学生仔细观察信息窗,并回答:A.你看到了什么?从这些信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B.学生观察并交流汇报。
(提出问题)2、探索新知:(一)千的认识1、解决问题“一千是多少?”。
A、你认为一千是多少?学生说一说。
B、交流:a、根据回答让学生用小棒数一数,感知 10 个一百是 1 千。
b、再让学生用计数器数拨出 1 千来(关注学生拨珠过程,适当引导),近一步感知 10 个一百是一千,并理解百、千的十进制关系。
2、让学生再用计数器拨一拨,一个数一个拨。
3、让学生感知一千的多少,1000 页纸,1000 粒玉米粒。
4、感知“千”这个计数单位和“千”在数位顺序中的位置。
(二)百的认识1、解决问题“一百二十五是多少”。
A、学生合作尝试用计数器拨珠认识一百二十五从99 开始,边拨边数,数到125。
(关注99-100、101、110 几个段的拨珠)B、怎样写一百二十五?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写一写,说一说写数的方法。
C、学生说一说 125 的组成。
并说出为什么。
2、尝试:三百和八百零八怎样写?并说一说组成。
(关注空位)(三)千以内数的读法1、376 是多少?怎么读?学生说一说怎么读,读数的方法。
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全册备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六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图形与拼组;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第十单元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本册的数学重点是表内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2、本册的教学难点是用数学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中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高。
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作准备。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笔算,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和验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四、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教学时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3、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经历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估算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信息窗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全册教案(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概述本教案是根据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编写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教案涵盖了全册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测量、数据统计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够进行基本的图形分类和识别。
3. 引导学生了解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测量单位,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4.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运用数据回答简单问题。
5. 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力、注意力等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1.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分组练习、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认识几何图形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的特征和分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异同。
3. 教学方法:运用实物模型、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三单元:测量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测量单位,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2.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方法,能够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等。
第四单元:数据统计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够运用数据回答简单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
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一、单元名称: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二、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厘米”与“米”,本课中将要学习“毫米”和“分米”,这样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的认识将会逐渐完整。
由于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在编写上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把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三、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单位的应用。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能利用单位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千米、分米、毫米长度概念的建立难点:能利用长度单位处理一些简单问题关键:关注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对测量的体验,以及对千米、分米和毫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五、单元教学设计思路、方法和措施:1.借助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引出对分米、毫米的认识。
在引出分米时,出示了一个长大约 20 厘米、宽大约 10 厘米的文具盒,告诉学生 10 厘米是1 分米,20 厘米是2 分米。
这样引出新的单位分米,能让学生知道表示文具盒的长、宽各多少,除了用厘米作单位还能用分米作单位,同时还知道1 分米比1 厘米大(10 厘米才是1 分米)。
在引出毫米时,用直尺量数学书的厚,发现不到1 厘米。
比1 厘米小的长度怎样表示呢?需要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2.建立表象。
通过看直尺上的1 分米和1 毫米能让学生准确地感知它们的实际长度。
在直尺上感知1 分米和1 毫米固然准确,但往往不牢固,离开了直尺或间隔了一段时间,首次感知的印象会淡忘。
因此,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 分米”。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八单元备课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时、分、秒的认识第 1 课时为什么教?(编者意图)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什么?(主要知识点、能力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会看钟表,怎样教?(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一、检查预习:二、学习新知1、认识钟面2、时、分的认识3、认识时刻三、限时作业:采取谈话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
如何评价教学效果?(课堂效果检测侧重点及评价方式)通过限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时、分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单位时、分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教师:对于时、分你有哪些了解?二、学习新知1、认识钟面(1)、出示钟面模型,同桌互相交流对钟面的已知认识(2)、集体交流a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b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引导学生数一数)2、时、分的认识(1)、时、分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教师边演示边说: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2大格是10分,…,走1圈就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时针走1时分针正好走1圈。
即1时=60分(2)、体验感受1分钟、1小时a、1分钟有多长?教师计时,学生静静的等待1分钟,说一说感受。
b、体验在1分钟内能做哪些事。
c、1小时有多长?学生回答(1节课再加上2个课间的时间就是1小时)3、认识时刻A、教师钟面出示7时35分,让生回答这是什么时刻?教师板书(7时35分),并说出为什么?方法:先看时针确定几时,再看分针确定几分,关注几分的数法。
最新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目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平均分若干物品的过程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理解余数与除数关系中的重要性。
3.体会数学与正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的算式。
教学难点: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磁铁卡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猜图的游戏。
出示磁铁卡片,按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顺序排列。
师:我猜第15个应该摆放绿色的卡片,第20个应该摆放黄色的卡片,对吗?谁愿意上来验证一下?学生验证。
师: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卡片的颜色呢?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了。
【设计意图:利用猜颜色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提出“为什么老师这么快猜出来,有什么秘密?”的问题。
这一生成性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你问我说师:我们班参加过野营的同学请举举手,好吗?(同学们纷纷举手)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参加野营得最大感受。
(学生发言)野营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学生说说)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野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野营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师:请大家仔细地观察画面,你能够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情境图)生:①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几个人?②7根火腿肠平均分给3个人,怎么分?③17瓶酸奶平均分给3个人,怎么分?④12个草莓平均分给3个人,怎么分?【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案标题: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围绕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展开,包括以下几个单元:1. 单元一:加法与减法2. 单元二:数字的认识3. 单元三:长度与重量4. 单元四:时间与日历5. 单元五:图形与位置6. 单元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步骤:第一课:加法与减法1.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2. 呈现: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过程。
3.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加法与减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与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数字的认识1. 导入:通过数字卡片和数学游戏,引起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2. 呈现:通过数字的排列和组合,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3. 练习:设计一些数字认识的活动,如填写数字表格、数数等。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时间等。
第三课:长度与重量1. 导入:通过实物比较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长度和重量的概念。
2. 呈现:通过测量实物的长度和重量,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设计一些测量长度和重量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重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食材、制作手工等。
第四课:时间与日历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引导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2. 呈现:通过时钟和日历的展示,让学生理解时间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3. 练习:设计一些时间计算和日历填写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和日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安排日程、制定计划等。
第五课:图形与位置1. 导入:通过图形卡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对常见图形的认识。
2. 呈现:通过图形的比较和组合,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单位:设计人: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1 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单位:设计人: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1 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单位:设计人: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2 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单位:设计人: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2 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
单位:设计人: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设计洪河小学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信息窗1 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单位:设计人: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信息窗1 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
单位:设计人: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信息窗2 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单位:设计人:。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最新】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分食品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小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竖式的写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1 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分食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裴家庄小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数、读数的兴趣。
2、利用计数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正确数、读万以内的数。
3、让学生灵活运用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数数时,数到“拐弯”的地方学生易错(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重点练习
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的读数方法。
特别注意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信息窗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简单的求近似数
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做鸟巢。
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备课
第九单元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教材简析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年级《统计》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对统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课教学生动、有趣,借助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统计的意识;逐步体验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而且能根据简单的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打下基础。
本课时创设的情境,都是选取学生经历过的真实素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统计的欲望,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和价值性。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会分类统计,并会用画“正”等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据分析对决策的作用,初步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重点:会用分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难点:理解用“正”字记录、整理数据的优点。
信息窗1—运动会获奖成绩(新授)教学内容:书98—99页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真实的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能够根据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统计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
重点:会用分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难点:把整理的数据准确地填写到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师生谈话引出录像:二年级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各种体育运动。
其中有立定跳远的、赛跑的、扔球的。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节课我们就帮二年级一班的同学统计一下,他们班锻炼的情况如何,好吗?二、运用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同学们运动会获奖成绩记录表。
二年级数学下册学期备课教案青岛版六三制(全汇总版)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 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 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 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
材 分 析
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 “100以内数的认 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 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 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要求孩子上课必 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 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4、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 须做到心中有数, 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及时的纠正错误。 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 兴趣。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 “奇妙的动物世界”和“漂亮的花朵”以及两 个智慧广场。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新 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自然,让 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 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 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例如,体现学生生活的素材——“野营”“甜甜的梦” “我是体育小明星”“奥运在我心中”;认识大自然的素材—— “勤劳的小蜜 蜂”“田园小卫士”“奇妙的动物世界”。
(完整word)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分食品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小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竖式的写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1 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分食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 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这一群小朋友春游时正在吃午餐,他们都带了什么好吃的?是怎样分的?(出示挂图)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整体备课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整体备课设计一、单元系统分析备课团队:本单元属于数的认识教学,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
整数的学习在小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20以内数的认识(一上)、100以内数的认识(一下)、万以内数的认识(二下)、大数的认识(四上)。
其中本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值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万”的计数单位,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数级。
不仅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发展学生数感、培养估计意识有重要作用。
(三)自然单元内容分析:(横)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会用算珠表述数;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具体编排如下图:②数位和计数单位不同,数位是数所在的位置,计数单位是计数(数数)的单位。
③读数写数都体现了“位值制”思想,读数是利用数位和计数单位读。
2.万以内数的加减就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加减,可以迁移百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①近似数是根据生活需要产生的,生活中很多情况下不需要准确数,用距离准确数最近的一个整百、整千、整万......的数表示更方便。
②在估计大的数量时,找到标准量(比较量)很重要。
③数的大小是由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个数决定的。
也就是同一个数字在不同位置上代表的计数单位不同,也就决定了这个数的大小不同。
二、单元整体设计:读作()写作()评价标准3:知道算盘中上珠下珠代表的计数单位,能准确读出算盘表示的数。
达标检测举例:写出算盘上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评价标准1:能够通过3、从八千六百开始,一百一百的数,数到一万。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六单元备课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电子备课---图形与拼组第1课时为什么教?(编者意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什么?(主要知识点、能力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怎样教?(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2、认识正方形的特征(二)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认识多边形。
1、认识五边形。
2、认识六边形。
三、限时作业如何评价教学效果?(课堂效果检测侧重点及评价方式)数一数上图中,长方形有()个,正方形有()个,五边形有()个,六边形有()个。
教学内容:课本70——71页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大森林里,各种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高兴地唱着歌儿。
瞧,她们在欢快地忙着做鸟巢呢!(出示情境图)谈话:你知道每个鸟巢是什么形状的吗?我们把这个长方体的面画下来,(板书)你知道它叫什么图形吗?关于长方形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问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课题野营1——分食品(一)总课时数 1 单元课时数1预授时间2月23日主备教师参与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与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4.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培养学生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新旧知识链接点:除法的意义、用乘法口诀求商拓展应用点:余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资源包:课件、课前准备:学生准备20根小棒学生自主学习:1.观察情境图,整理图中的信息2.尝试提出、解决问题方法推荐:1.先观察,再书面整理2.用喜欢的方式记录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主动1.同学们,你们喜欢野营活动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吗?(引出课题:野营)看看我们带了些什么?(出示信息窗一情境图) 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9个蛋糕、10碗方便面……)〖教学策略〗通过教师谈话,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有序观察情境图,找到数学信息。
1.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根据这些,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4个人来分,18瓶酸奶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在教师问题引领下,观察情境图。
探究,构建新知三、教师总结,归纳提升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10碗方便面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几碗?……)2.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请同学们先自己想想,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
(巡视)3.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汇报交流)(1个1个地分,最后发现每人分2个,还剩下1个。
2个2个地分,结果也是每人分2个,还剩1个。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一: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青岛版认识方向教案】《认识方向》教学设计(详案)教学内容:教材第74~76页的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 给定东西南北中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方向。
3. 认识平面图,在平面图上辨别方向。
重点:1.认识辨认东西南北四方向。
2.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方向。
难点:在生活中能辨认方向。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生1:因为我们的学校很漂亮。
生2:我们的学校还有很大的花坛,还有教学楼、实验室、餐厅??师:今天,我们就邀请热情的小导游——小军,带着我们一起去参观他美丽的学校。
(教师板书课题:美丽的校园)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的东、西、南、北。
(1)、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师:瞧,多美的校园呀!走进学校的大门,你们发现校园里都有什么建筑物呢?生:有教学楼、实验楼、还有宽敞的操场。
师:同学们,那他们都在小军的什么方向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得问问大家,你们认识方向吗?生:认识。
师:谁能说说你们都认识哪些方向?生:我认识东。
师:你能指指吗?(学生用手指指东方。
)师:你怎么断定那里是东?生:那是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
师: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除了东方,你们还认识哪些方向?生:我认识西方。
师:你能给大家指指哪是西方吗?(学生指西方。
)师:为什么那里是西方?生:因为太阳从西方落下。
师: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太阳落山的方向是西方。
除了东、西两个方向,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呢?生:左边是北方。
师:你是怎么知道左边是北方呢?生:因为晚上北极星在那个方向。
师:你还知道晚上北极星在北方,你的知识真渊博。
师:还知道哪个方向呢?生:这边是南方。
(学生用手指着右边。
)师:为什么?生:太阳中午就偏向南方,指南针也指向南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一、野营----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扩展。
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身边,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四、突破重难点措施: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2、注重动手操作,丰富直观表象。
3、引导学生用有余数出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五、教学方法 1、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动手操作。
3、加强计算练习。
六、课时:4课时七、单元后记第二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
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
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
教学难点: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制关系。
四、教学方法:1、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读数,写数的基础,学习万以内的认识时,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学习。
2、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可以采用动手操作学具,利用学具的直观性,发展学生的数感,加深理解和认识。
3、在理解数位的意义时,由于生活中很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所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知识,充分借助计数器理解百位、千位、万位等数位的意义。
五、课时数: 9课时六、单元后记一、教材分析教材安排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测量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地测量身边的物体,体会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长。
在“自主练习”和“实践活动”中,也安排了许多实际测量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估测和实测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
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
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 1、认识毫米、分米、千米。
2、建立毫米、分米、千米长度的概念。
3、会正确进行单位间的互换和转化。
难点:1、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互相转化,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进行长度单位的估测。
四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信息窗呈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情境,制成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2、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大量的测量活动,另一方面还有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估测自己的步长等,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4课时。
六、单元后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高。
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作准备。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笔算,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和验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四、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教学时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五、课时数 4课时六、单元后记第五单元: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空间观念表现在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充分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景象,进行直观教学。
联系课前学生的观察活动,课上通过提问:在教室前面和后面分别能看到什么让学生思考,回忆,交流,说说两个位置观察时的不同结果。
利用道具让学生进行充分感悟。
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观察物体,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观察情景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四、教法学法: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五、课时数:2课时。
六、单元后记第六单元田园小卫士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部分。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四、课时划分:7课时五、教法学法: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预习为辅。
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六、单元后记第七单元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单元备课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多边形。
教学重难点是探究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三、重点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能用已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
四、教具:几何图形。
学具:几何图形五、教法学法: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预习为辅。
五、课时划分:7课时六、单元后记第八单元休闲假日——解决问题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以解决问题为经,以学习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纬安排设计的。
其基础是:万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简单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本单元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掌握运算顺序。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法学法: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预习为辅。
五、课时数: 8课时六、单元后记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年级《统计》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对统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课教学生动、有趣,借助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统计的意识;逐步体验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而且能根据简单的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