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语法思想述评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书报告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书报告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书报告一、吕叔湘语法思想简介一百年来,中国的汉语研究从传统语文学逐步迈向现代语言学,语法研究也经历了从模仿印欧语言的描写框架到逐步立足于开掘汉语自身规律的探索历程。
可以说,自中国人的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以来的一百年,汉语语法研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西方语言学的理论有效地运用于汉语的分析,并创造出一套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充分准确地揭示汉语的面貌。
回顾汉语语言学发展的历程,吕叔湘先生的一系列著作是继《马氏文通》之后汉语语法研究思想历程的写照,从《中国文法要略》到《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现代汉语八百词》、《汉语语法论文集》、《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先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著述,引导和推动了汉语研究的深入发展。
吕叔湘先生在语法研究中一贯重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反对机械地模仿外语,他通常能在别人不太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简单介绍下吕叔湘先生的语法研究思想,仅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参考下。
首先,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语法思想。
吕叔湘对西方传统语法和现代语言学理论都有深入的研究,对国际语言学的发展动态极为关注。
他注重对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同时始终把国外的理论和方法当作研究汉语自身规律的工具和桥梁。
他主张,一方面,要防止谨守中国语言学的旧传统,对旧传统里没有的东西一概不闻不问;另一方面,也不能空讲语言学,不结合中国的实际。
要学习西方学者研究语言的方法,而不能套用他们的研究结果。
吕先生十分赞赏陈承泽《国文法草创》的“研究法大纲”里提出的三原则,即,说明的,非创造的;独立的,非模仿的;实用的,非装饰的。
他把这三原则解释为:第一,语法规律应该从语法现象归纳,不能凭语法专家的主观来制定;第二,一种语言有一种语言的语法,研究汉语的语法不可拿西方的语法来硬套;第三,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吕先生早年受到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和法国语言学家勃吕诺的影响。
试评吕叔湘先生_汉语语法分析问题_
收稿日期:2008206217;修回日期:2008210209 作者简介:杨晓宇(19742),男,宁夏彭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第26卷第1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月Vol.26No.1Journal of Zhouko u Normal U niversity J an.2009试评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杨晓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 要: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对80年来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研究作了全面和深刻的检讨,在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是一部具有承上启下性质的力作。
文章从创作背景和目的、体例和内容、理论创新、理论溯源、价值与不足等方面对这部著作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理论创新;理论溯源;价值;不足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9476(2009)0120050205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以下简称《问题》)是吕叔湘先生后期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也是新时期汉语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凝结着吕先生40年研究汉语语法的心血和智慧,是对80年来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研究的检讨和小结。
一、《问题》的创作背景和目的从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到吕先生创作《问题》,将近有80年的时间。
在这80年中,中国的语法学家在社会剧烈变动的情况下,执着耕耘,不断探索,使得汉语语法学由最初的模仿借鉴,逐步走上了发展创新的道路。
“文革”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大地处处涌动着革新发展的思潮。
汉语语法学界也气氛活跃,各项研究工作重新开展起来。
然而,由于刚刚经历了一场动乱,许多研究被迫中止了一段时期,再加上这80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各个方面的进展头绪繁多,参差不齐,问题确实不少。
所以,汉语语法学发展到了怎样一个阶段,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今后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在哪里,这些都是汉语语法学界面临的亟待整理的重要问题。
吕叔湘中学语法教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吕叔湘中学语法教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作者:王丽波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19年第09期吕叔湘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同时也是久负盛名的语文教育家,曾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首任会长和语文出版社社长。
吕叔湘长期从语言学的视角关注_中小学语文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文教育理论。
1951年吕叔湘与朱德熙合作撰写的《语法修辞讲话》在《人民日报》连载发表后,在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掀起了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极大地推动了祖国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需要科学的语言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引领。
当前我们研究吕叔湘中学语法教学思想,恰恰就是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语法教学的理论支持和策略指导。
吕叔湘对中学语法教学的内容、方法和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法修养三个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一、中学语法教学的內容中学语法教学首先涉及的是教学内容和体系的问题。
叶圣陶认为应该有一个规范的教学语法体系,他指出:教学语法“体系不一,术语分歧,大是苦事”,“既然讲语法,就少不了体系术语”。
…新中国成立后,一共有两个规范的教学语法体系,第一个是教育部1956年公布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第二个是教育部1984年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
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实验前,吕叔湘直接参与了作为编写《汉语》课本依据的《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的制订工作。
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又直接指导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的制订工作,为中学语法教学体系的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1年7月,吕叔湘在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的讲话指出:“理想的体系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协调,二是周到,三是简单。
除这三个条件之外,我还想加一个条件,就是要贴切。
贴切的意思是你这个体系一定要符合你所讲的那个语言的实际。
”吕叔湘提出的“八字原则”,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规范的教学语法体系的特征。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本文以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为话题,探讨了汉语语法分析的研究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吕叔湘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在研究古代汉语研究方面有着巨大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该书深入浅出,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按几大部分阐述了出来:概念阐明、体系研究以及有用的分析方法的研究。
首先,吕叔湘在书中介绍了汉语语法分析的概念及其目的,以及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如何在传统的汉语语法基础上形成新的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将非结构主义欧美语法中的研究理论应用到汉语研究,是该书主要探讨的内容。
其次,吕叔湘在书中提出了汉语语法体系的共同特点,提出了汉语语法及其结构层次的理论,以及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如何应用实验数据和语料分析等方法等。
另外,他提出了汉语中虚词及其具体内容、实词及其功能分析等内容,并提出了汉语语法结构层次的新理论,为语言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吕叔湘书中也指出了汉语语法分析存在的问题。
比如,汉语语法研究中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存在一些结构体系未能完全系统地建立等。
同时,汉语语法分析需要同时运用观察分析、回忆分析、调查分析以及实验性的法子,全面考虑汉语的特征及其和其它语言的不同,汉语语法描述的实用性也有待提升。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地运用汉语的特点,从研究现状到特点、体系研究、有效分析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全面揭示了汉语语法分析的研究状况,为汉语语法研究和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分析语法是汉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汉语语法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构建完善的汉语语法系统,以及理解汉语中虚词、实词和词类的特征,使汉语语法研究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最后,我们仍然感谢吕叔湘的贡献,它为汉语语法研究和理论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之,《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一本具有重大意义的书,深入地探索了汉语语法分析的研究,为汉语语法研究和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学术价值深远。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
目录序4一引言61本书宗旨62实质性问题和名称问题63术语64-6形态77意义8二单位88单位:旧的和新的99-18语素和词910语素:大小问题911-12异同问题913语素和汉字1014语素和词类1015词1116有时是词1117有的义项是词1218语素分四种1219-29词和短语1220能不能单用?1321语法的词和词汇的词1322几个语素的组合?1423有没有专门意义?1424形名组合不完全自由1525-26‘短语词’1527能不能拆开?1628简称1629省缩1630-32主谓短语,小句,句子1733小结18三分类1934分类目的1935结构分类和功能分类2036-37划分词类2038-39大类和小类2140-53词类2240名词2241方位词2242量词2343-47动词2343动词和形容词2344非谓形容词2345动词和介词2446及物和不及物2447趋向动词,助动词,是,有25 48副词2649代词2650介词2751连词2752助词2753词类转变2854词根2955-56前缀,后缀,中缀2957-61短语分类3058的字短语3059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31 60主谓短语3161四字语3162-63句子分类32四结构3364-67结构层次3468-70结构关系3671-79句子成分分析法3772-74句子成分和结构层次3875句子成分和结构关系4076句子成分和词类分别4277省略4278倒装4279图解和代号4380-96句子成分4381-85主语,宾语4486补语4687状语4888介系补语4889‘述语’4990是字句4991主谓短语作谓语5092连动式5193-95兼语式5296动词之后5397-99句子的复杂化和多样化54 97单句复句5498句子的复杂化5599句子格式的变化56附注56序多年来想写一篇文章谈谈汉语的语法分析问题。
主要是为了说明汉语语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何以成为问题,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借以活泼思想,减少执着。
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的研究和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始于20世纪初期。
据追溯,汉语语法学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就是吕叔湘(1889-1941年)。
他于1930年出版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这对汉语语法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视为汉语语法学界的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
吕叔湘的著作《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以及他追溯语源、论述汉语语法结构及演变的论文,拓展了20世纪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前沿,促进了汉语语法学的发展。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由三篇论文组成,它们探讨了语法形态学,变形学和状态学等语法学研究中有关要素的变化。
语法形态学部分,吕叔湘从语音学和词法学的角度分析汉语语素,提出了类和种的概念,类指把同类的字分组的行为,即把词语划分为词类,而种指在每一大类中的进一步划分,即把同一类的词分为几个亚类。
他还指出汉语的变形主要在词尾部分,如动词的谓语变形等,是由词语形态学发展出来的。
变形学部分,吕叔湘从古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的角度分析了变形的规律,发现变形也伴随着语言的变化而改变,强调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变化的关系,如演变中多种形态学特征的混合,提出了变形的模式和定律,以及复杂单位变形学科的研究等。
状态学部分,吕叔湘提出了三种汉语句法结构的基本状态“主句”、“从句”和“片语”,着重介绍了各种结构的特点和规律,关注系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特殊变形和协调关系等。
他认识到因素可以改变句子的状态,如语意上的意义变化和新语法现象的出现,从而为汉语句法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吕叔湘提出的汉语语法观念,特别是他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新的概念及其理论,对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站在历史的高度,将汉语语法学的研究面向发展的高度。
近代新的汉语学者继承了吕叔湘的语言研究成果,将其扩展和发展。
新的研究者拓展了吕叔湘的观点,深入探讨了汉语研究内容,把汉语观念提升到新的层面,丰富和发展了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内涵。
吕叔湘语法思想述评
吕叔湘语法思想述评引言吕叔湘先生是语言学大师,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
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吕叔湘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的赞词充分说明了先生在现代语言学界的地位:“今日获颁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者,是一位语文结构与匡正文句通病之专家。
英语世界中,英文之用字造句法度遇有争议,常以佛勒之意见为准。
在中文领域中,我们则惯于以吕叔湘先生之意见为依归。
”(香港《普通话》1987年第三期转载)①吕叔湘先生学识渊博,学贯中西,著作等身。
《吕叔湘全集》共十九卷,说明了先生一生在语言学领地中的辛苦耕耘。
先生一生研究的重点是汉语语法,本文拟从研究方法和理论贡献两个方面对先生的语法思想略作评述。
一、吕叔湘先生的语法研究思想及方法吕叔湘先生在语法研究中一贯重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反对机械地模仿外语,他通常能在人们不大注意的地方看出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下面从五个方面对吕叔湘先生的语法研究思想及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1.重视继承传统,提倡借鉴吕叔湘先生在语法研究过程中,继承传统,重视借鉴。
他继承了前人务实和扎实的学风,发扬了中国语言学重视研究虚词的传统,不仅写过《文言虚字》这样的书专门讲述虚字的用法,而且在他的大著《中国文法要略》中以大量篇幅说明虚词的造句功能。
《中国文法要略》把词分为两大类,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实义词外,其余的词全部归入辅助词,不仅包括全部虚词,还有代词和数量词。
下卷“表达论”占全书篇幅的70%,分类说明文言和白话句子对各种意念的表达,从造句功能方面分析各种辅助词的用法。
中国的“小学”传统着眼于教育,以解释简洁、明晰、实用为宗旨,不重呆板、迂曲的理论,所以各种方法兼收并蓄,根据情况灵活运用,随宜诠释。
这种精神正是吕叔湘先生的学术思想的精髓所在,在《中国文法要略》修订本序中,吕叔湘先生说到《要略》继承了前人的这个传统。
除了对前人的继承,吕叔湘先生还积极引进和研究国外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用以解决汉语的语法问题。
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及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及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姓名:刘芳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指导教师:赵志伟201104经了解了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中语文的内涵即“语言和文字",性质是“工具性",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能力"。
由此,吕叔湘先生认为学校里的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
州这就明确了,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教什么的问题,语言和文字并重。
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常常出现重文轻语的现象,“只注重文字的学习,不注意甚至是不理会语言(口语)的学习"2。
虽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识字这一关如果过得不好,读书、作文都有问题。
所以说,语文教学应该以文字为重点。
’’3“重点"并不代表全部。
可是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是只有文字的教学,而没有语言的教学。
吕老指出“有人这样想:儿章七八岁入学,口语早就已经学会了,不用老师操心,只要教他识字、读书、作文、就是了。
这种想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州‘儿章早在入学之前已经学会说话,这是不错的,可是他说的话是幼稚的,而且以全国范围而论,绝大多数儿童只会说方言,不会说普通话。
这些缺点通过文字的教学给以一定程度的补救,但是不能只依靠‘读书’而不直接给以口头训练,要认真提高儿童的语言水平是做不到的。
退一步,不谈语言本身的训练,就拿文字的教学来说,撇开语言教学,教学的效率也是很低。
”4面对当时语文教学中重文轻语的现像,吕叔湘先生提倡的是“文言并重",吕老认为口语和书面语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
“在语文学习中,语言和文字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儿童学习了文字,一方面能把自己已经说的话写下来,另一方面能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语言。
"5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口语教学,“不从口语入手,书面语的学习必然事倍功半,这也已经为事实所证明。
"6口语教学的提出,给当时重文轻语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这也是吕叔湘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过人之处。
吕叔湘先生的分词连写思想——试解一条“附注”的“微言大义”
吕叔湘先生的分词连写思想——试解一条“附注”的“微言大义”-汉语言文学吕叔湘先生的分词连写思想——试解一条“附注”的“微言大义”汉字“象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受东汉佛经梵汉对译的启发,发明了两个汉字的“反切”。
清末的“切音字”还坚持声、韵两分,不过用“字母”了。
辛亥革命以后的注音字母从声韵二分发展到声介韵三分。
国语罗马字引进拉丁字母,按照音位原理把下降的复合韵母都用字母,从而把汉字的音节四分。
拉丁化新文字比国语罗马字简单易学,推行面也广,持续到1949年。
新中国在政府组织下集中音路历程的精华,1958年2月11日,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
至此,中华民族求汉字表音的愿望实现了。
吕叔湘先生说:“语言首先是一串声音,文字是用来撰写语音的。
汉字的特殊形式掩盖了这一基本事实,造成一种假象,仿佛先有文字,一个字有音有义,语音变成附着于文字的东西。
”[1]“汉语拼音”把汉语的音表面化,可以“因音得其义”。
“语音学之于语言,犹数学之于天文物理。
”[2]文字如果传达语音信息,语义就表达出来了。
信息化大潮,几乎把《汉语拼音方案》普及到全民。
多少亿人发“短信”但发过短信的人都感到拼写汉字的困难。
为什么每个汉字都要按照它声母、韵母所需要的“字母”输入,相当于写楷书汉字的“笔画”,远离了“汉语”“音”“拼音”,稍有疏忽就得推倒重来?《汉语拼音方案》落实成这个样子,是历史的笑话!汉字记录汉语,总是一连串地写,可谁也不会一连串读。
几千年来汉字记录的汉语一直是扭曲的,一直到双音节、多音节词为主的现代汉语都是如此。
“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引进西方的“标点符号”,才在生理限制的地方停一下。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吕叔湘先生语法研究的结晶,也是对近百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总结。
[3]陈亚川、郑懿德两位1981年开始撰写,1997年完稿,17年间三易其稿写成《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4]。
《助读》认为《分析》“包含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几乎所有重要的问题”,“受篇幅所限,许多问题未能充分展开。
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入门》
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入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入门》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撰写的一本经典著作,面向汉语语法研究学者及教师,并被誉为汉语语法研究领域“藏书林宝典”。
该书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
语言学家、教师和学者的欢迎,它是中国语文教育中汉语语法研究的入门书籍之一,是汉语语言学家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为汉语的系统研究和实用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与方法。
首先,第一章分析了汉语现代语法研究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根本性问题。
作者认为,汉语语法研究应从现代汉语语言现象出发,同时结合实际应用,依据汉语本身的规律进行研究,强调外部和内部之间某种程度的平衡。
接着,第二章分析了汉语句法的基本概念。
首先,该章介绍了汉语句子在分析结构上的基本原理,并具体介绍了四部分的语法排列结构。
然后,该章还介绍了句子的变异形式,比如倒装、否定句等,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汉语语法。
第三章介绍了汉语词类,内容涵盖了名词、形容词、动词、介词等词类的结构、形式、习惯用法及其在句中的功能。
本章还深入讨论了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的使用规则,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汉语语言中的词类互动。
第四章探讨了汉语句子的构成形式,介绍了汉语句子的句式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句式的偏好性,使读者明白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高效的表达方式。
最后,本书的最后一章总结了汉语语言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学习方法,指出了语言研究的具体流程,使读者明白如何从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汉语语法研究能力。
总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入门》是一本经典著作,内容充实、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汉语语法研究学者及教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增强了汉语教学的理论指导性。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读后感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读后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A.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语法体系构建、语言规范。
B. 仅对外汉语教学。
C. 只在汉语语法体系构建。
D. 单纯的语言规范。
解析:吕叔湘先生的成果在多个方面有深远影响,对外汉语教学需要语法知识作为支撑,他对汉语语法体系构建有重要贡献,同时也在语言规范方面发挥作用,所以答案为A。
A. 全面性、系统性、深入性。
B. 片面性、零散性、表面性。
C. 只注重理论性。
D. 单纯强调实用性。
解析:吕叔湘先生在书中对语法分析的探讨是全面、系统且深入的,并不是片面、零散等,他既有理论探讨也结合实际,所以答案为A。
A. 结合实例进行深入剖析。
B. 仅从理论上进行抽象解释。
C. 只是简单列举现象。
D. 单纯引用其他语言的例子。
解析:吕叔湘先生在分析汉语语法现象时往往结合实例深入剖析,他注重从汉语实际出发,不是单纯理论抽象、简单列举或只引用其他语言例子,所以答案为A。
A. 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B. 是一部无关紧要的著作。
C. 只是一部普通的入门书籍。
D. 是一部过时的著作。
解析:这本书在汉语语法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推动作用,答案为A。
A. 严谨、科学、务实。
B. 敷衍、随意、不严谨。
C. 只注重传统研究方法。
D. 单纯追求创新而忽视基础。
解析:吕叔湘先生的研究态度是严谨、科学、务实的,这体现在他对语法分析问题的深入探讨等多方面,答案为A。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解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例如书中一些较为专业的语法术语理解困难,还有对复杂语法现象分析逻辑的把握。
为克服这些难点,首先可以查阅相关的语法学词典来理解术语含义;对于复杂逻辑,可以反复阅读相关段落,结合实际的汉语语料进行分析,还可以参考其他学者对吕叔湘先生观点的解读和阐释等。
解析:理论价值方面,它为汉语语法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汉语语法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梳理,完善了汉语语法理论。
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
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摘要: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从事语言学的研究和实践60多年。
同时吕叔湘先生又是中国20世纪语文教育家中的杰出代表。
他非常关心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针对当时语文教育现状发表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语文教育观。
关键词: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宏观视野教学观启示一、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宏观视野1.语文教学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吕叔湘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对语言发展的了解使吕叔湘先生深刻地意识到中国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站在语言学的高度,对我国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和指导,并富有前瞻性地构筑了一个语文教育发展的宏观视野。
语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就决定了我国当前和以后需要什么样的语文。
通过对过去我国语文教育状况的分析,吕叔湘指出:“当代中国要实现一种‘文言一致’的语文,普遍提高我国人们使用语文的能力,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以白话代文言的白话运动,既是对中国语言的发展,也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白话文自然而然地成为语文教育的主体,事实上,这也是为“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那么,如何对待文言文便成了语文教育界的争论对象,中学生要不要学文言文?学多少文言文?文言作为古老中国的文化载体,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是为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文言文又不可完全被摒弃。
吕老认为,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培养阅读文言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的工具;二是接受文学遗产;三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分。
”那么基于以上考虑,吕老认为现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有点“不上不下”的味道,他建议:“让一部分学生少学或者不学文言,多学点数理化,让另一部分学生少学点数理化,多学点文言、历史。
”不得不承认,吕叔湘先生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现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最早理论基础。
站在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吕叔湘先生赋予了语文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宏观视野。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目录序 (5)一引言 (8)1本书宗旨 (8)2实质性问题和名称问题 (8)3术语 (8)4-6形态 (9)7意义 (10)二单位 (12)8单位:旧的和新的 (12)9-18语素和词 (12)10语素:大小问题 (12)11-12异同问题 (13)13语素和汉字 (13)14语素和词类 (14)15词 (14)16有时是词 (14)17有的义项是词 (15)18语素分四种 (15)19-29词和短语 (15)20能不能单用? (16)21语法的词和词汇的词 (16)22几个语素的组合? (17)23有没有专门意义? (17)24形名组合不完全自由 (18)25-26‘短语词’ (18)27能不能拆开? (19)28简称 (19)29省缩 (20)30-32主谓短语,小句,句子 (20)33小结 (22)三分类 (24)34分类目的 (24)35结构分类和功能分类 (24)36-37划分词类 (24)38-39大类和小类 (25)40-53词类 (26)40名词 (26)41方位词 (27)42量词 (27)43-47动词 (27)43动词和形容词 (27)44非谓形容词 (28)45动词和介词 (28)46及物和不及物 (29)47趋向动词,助动词,是,有 (29)48副词 (30)49代词 (30)50介词 (31)51连词 (32)52助词 (32)53词类转变 (32)54词根 (33)55-56前缀,后缀,中缀 (34)57-61短语分类 (35)58的字短语 (35)59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 (35)60主谓短语 (36)61四字语 (36)62-63句子分类 (37)四结构 (39)64-67结构层次 (39)68-70结构关系 (41)71-79句子成分分析法 (43)72-74句子成分和结构层次 (44)75句子成分和结构关系 (46)76句子成分和词类分别 (47)77省略 (47)78倒装 (48)79图解和代号 (48)80-96句子成分 (49)81-85主语,宾语 (49)86补语 (52)87状语 (53)88介系补语 (54)89‘述语’ (54)90是字句 (55)91主谓短语作谓语 (56)92连动式 (57)93-95兼语式 (57)96动词之后 (58)97-99句子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59)97单句复句 (59)98句子的复杂化 (61)99句子格式的变化 (61)附注 (62)序多年来想写一篇文章谈谈汉语的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述评作者:解慧明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04期摘要: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对语文教育有重要价值,其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为主,内容多为分类研究。
现有的研究成果涉及吕叔湘的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观、语文教师观、语文教育改革观等方面,但在语文教学、语文自学和语文学科延展等方面还可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述评随着中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对吕叔湘的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著述不断涌现。
不管是从丰富语文教育理论的角度,还是从指导语文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研究者对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和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及时的整理,都大有裨益。
一、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概况(一)论文就笔者于2014年12月31日从中国知网的查找结果来看,从1949年至2014年,有研究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博士学位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7篇,期刊论文123篇。
由此可见,与此相关的研究论文都是相对缺乏的。
(二)著作与此相关的著作并不多,值得一提的是,方有林在这个领域造诣颇深。
他的《语言学视角科学化追求——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独树一帜,这本书很系统地对吕叔湘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了阐述,并且在吕叔湘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语文教学的独特价值方面,做了更深层次的挖掘。
二、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主要成果与主要观点(一)综合研究所谓综合研究,顾名思义,是指综合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方方面面,从全局上把握分析。
近些年越来越多地涌现出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做整体研究的文章,多为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论文,虽然数量不算多,但不管是从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来看,都做得不错。
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研究,以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为基点,发散出去,进行更为开放而深入的思考,比如方有林的《“敢教”和“善教”:语文“科学训练”策略论——兼论吕叔湘语文科学训练思想》。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书报告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书报告《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著,1979年第一次出版。
这本书篇幅不大,不到七万字,但内容丰富,视野开阔。
全书以语法分析为纲,结合我国语法学创建八十年来的历史和现状对语法研究中几乎所有的问题,特别是涉及语法体系的问题,作了一个总的检讨。
正如吕先生在序中所说,写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明汉语语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何以成为问题,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借以活泼思想,减少执着。
同时也可以安抚一下要求有一个说一不二的语法体系的同志们的不耐烦情绪,让他们了解,体系问题的未能甚至不可能定于一,不能完全归咎于语法学者的固执或无能。
”全书重点在于提出问题,认为提出正确的问题比正确地解决问题更加不易更加重要。
全书由四部分构成,即“一引言”、“二单位”、“三分类”、“四结构”,下面,我将对书的主要内容进行阅读时的记录和自身观点的陈述。
一.单位在这一章中,作者按照单位从小到大的顺序对单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我们在课堂中学过,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构成词,词构成短语,短语构成句子。
1.语素和词作者在分析有关于语素的问题时,从语素的大小,异同,语素和汉字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这里要注意的是,汉字和语素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是也有很多种特殊情况要注意,比如异体字,多音字,多义字,同义字,多音多义字,同音字,同义字等。
这些情况下,语素和汉字就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了。
一多义字为例,一个同音的多义字在不同的短语中可能表示的不一样的意思,我以“关门和闯关”为例,两个关分别表示使合上与关卡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认识到这两个关其实是一个语素,两个词.作者在谈到一个语素能不能成词时提出了两条判断方法:第一,要看它能不鞥单独作为一句话来说,可以单独回答问题的就一定是词。
第二,一句话里,把能够单说的都提开,剩下的不能单说,但也不是一个词的一部分,那么这个语素也是词。
2.词和短语这一小节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语素组合是次还是短语“的问题。
不可漠视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10
EducaUonal Thought ofthe Distinguished Chmse Educator Lu Shuxiang
Nov 2009
与“三老”中的叶圣陶、张志公相比,对其研究的缺乏 也是显见的。 (一)对语文教育家吕叔湘的研究成呆不多 中国知网(www.cnki.net)三个覆盖面较广的数据库@的 数据统计发现,1999—2007年以来所收论文中,与吕叔湘 有关的博士论文共计5篇,全属于语言学专业,语文教育 O篇;与吕叔湘有关的优秀硕士论文共计125篇,其中属于 语言学的有113篇,属于语文教育的只有8篇;与吕叔湘有 关的期刊论文共计835篇,其中属语言学的534篇,属语文 教育的有193篇。即使由于同-日,-t期并非所有的论文都进 了这三个数据库,而导致以上的统计仅具有抽样的意义, 但这些数据已经可以说明这样一个研究现状:对于作为语 言学家的吕叔湘,人们研究得较多;对于作为语文教育家 的吕叔湘,研究成果相对很少。 在已见文献中,真正涉及吕叔湘语文教育的研究并 不多,这已经给充分认识语文教育家吕叔湘的价值带来 不利的影响。在已有的研究吕叔湘语文教育的文章中, 还包括一部分持否定观点的文章,这无疑是带给肯定语 文教育家吕叔湘的研究者的“逆风苦雨”。这些都给当 下肯定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布置了更紧迫的研究任务,提 出了更高的研究要求。 (二)对语文教育家吕叔湘的研究开掘不深 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价值认识的掣肘,除了对语 文教育家吕叔湘的研究成果不多外,即使在肯定的研究 中,由于开掘不深,尤其是未能有针对性地阐发吕叔湘 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下语文教学的指导价值,语文教育工 作者不了解、不熟悉,难以转化为语文教学生产力,特 别是语文教师难以用之指导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吕叔 湘语文教育思想的巨大价值只能被长久的湮没。 持肯定态度的文章,目前的开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 个方面: 1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内涵的理解与评价方面的研究: 对吕叔湘语文教育的核心思想的研究,所见因多集 中对特定时期的阶段性研究@,虽然就单篇而论,其总结 和概括不失公允、准确,但就整体而言,其认识失之零 碎、片面;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性质问题的研究,只见报 道综述中提及的若干观点@,未作阐发,而且某些认识虽 然取之于吕氏原话,但因为断章取义,反而曲解了其本 意;对吕叔湘语文教学原则和指导思想的认识,将上位的 教育学原则“代庖”下位的语文教学原则o,语文教学的 个性特点体现不充分,认识差强人意,粗疏的移植,了 无“含金量”;就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某一特定领域 而作的专题性研究,如,对语文教学内容,口语教学、 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等的研究@,因为未能抓住吕叔湘语 文教学思想的“个性”,加上阐发难有针对现实的“创 见”,所论难免失之浅陋、落入俗套,如,指出吕叔湘
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
!"## 年,吕叔湘就
发表《 文言和白话》 等有关语文教育的 文章。在几十年的 岁月中, 他的语文教育论著涉及语文学科的性质、 目的 任务、 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 教材建设、 语文教师素质等 诸多问题, 表现了他深刻而独到的语文教育思想, 为中 学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项献。了解吕叔湘的语 文教育思想, 有助于深化语文课程改革, 为解决当前语 文教育中的新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 一、 重视语文教育的社会功能, 强调语文的“ 工具 性” 语文的性质决定语文的教学任务、 内容、 方法, 这 是个根本性问题。关于这个问题, 学术界有不同观点: 一元论者认为是工具性,二元论者认为是工具性和人 文性, 多元论者认为是工具性、 人文性、 实践性和综合 性等。吕叔湘是一元论者, 他认为语文就是语言 $ 口语 % 和文字 $书面语 %, “ 语文是工具” , “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 种工具, 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 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
教学“ 应该以语言和文字并举, 以语言为门径, 以文字 为重点, 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 “ 这里所说
#
本栏目主持人: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山东师大中文系教授曹明海
"
吕叔湘先生深刻而独到的语文教育思想,给后人 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国的语文教育理论研 究和语文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价值。
&注释 ’
吕叔湘论语文教育》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年 !《 版, 第 ## 页。 第 *( 页。 " 同上, 第 ## 页。 # 同上, 第 #+ 页。 $ 同上, 第 !*" 页。 % 同上, 第 +" 页。 & 同上, 关键在一个“ 活” 字》 , 载《 课程・教材・教 ’ 吕叔湘《 法》 第 !- 页。 !""! 年第 !, 期,
汉语语法研究分析问题: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作者:————————————————————————————————日期:目录序 (6)一引言 (8)1本书宗旨 (8)2实质性问题和名称问题 (8)3术语 (8)4-6形态 (9)7意义 (10)二单位 (11)8单位:旧的和新的 (11)9-18语素和词 (11)10语素:大小问题 (11)11-12异同问题 (12)13语素和汉字 (12)14语素和词类 (13)15词 (13)16有时是词 (13)17有的义项是词 (14)18语素分四种 (14)19-29词和短语 (14)20能不能单用? (15)21语法的词和词汇的词 (15)22几个语素的组合? (16)23有没有专门意义? (16)24形名组合不完全自由 (17)25-26‘短语词’ (17)27能不能拆开? (18)28简称 (18)29省缩 (19)30-32主谓短语,小句,句子 (19)33小结 (20)三分类 (22)34分类目的 (22)35结构分类和功能分类 (22)36-37划分词类 (22)38-39大类和小类 (23)40-53词类 (24)41方位词 (24)42量词 (25)43-47动词 (25)43动词和形容词 (25)44非谓形容词 (25)45动词和介词 (26)46及物和不及物 (26)47趋向动词,助动词,是,有 (27)48副词 (28)49代词 (28)50介词 (29)51连词 (29)52助词 (30)53词类转变 (30)54词根 (31)55-56前缀,后缀,中缀 (31)57-61短语分类 (32)58的字短语 (32)59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 (33)60主谓短语 (33)61四字语 (34)62-63句子分类 (34)四结构 (36)64-67结构层次 (36)68-70结构关系 (38)71-79句子成分分析法 (40)72-74句子成分和结构层次 (40)75句子成分和结构关系 (43)76句子成分和词类分别 (44)77省略 (44)78倒装 (45)79图解和代号 (45)80-96句子成分 (45)81-85主语,宾语 (46)86补语 (48)87状语 (50)88介系补语 (50)89‘述语’ (51)90是字句 (51)91主谓短语作谓语 (52)92连动式 (53)93-95兼语式 (54)97-99句子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56)97单句复句 (56)98句子的复杂化 (57)99句子格式的变化 (58)附注 (59)序多年来想写一篇文章谈谈汉语的语法分析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叔湘语法思想述评引言吕叔湘先生是语言学大师,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
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吕叔湘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的赞词充分说明了先生在现代语言学界的地位:“今日获颁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者,是一位语文结构与匡正文句通病之专家。
英语世界中,英文之用字造句法度遇有争议,常以佛勒之意见为准。
在中文领域中,我们则惯于以吕叔湘先生之意见为依归。
”(香港《普通话》1987年第三期转载)①吕叔湘先生学识渊博,学贯中西,著作等身。
《吕叔湘全集》共十九卷,说明了先生一生在语言学领地中的辛苦耕耘。
先生一生研究的重点是汉语语法,本文拟从研究方法和理论贡献两个方面对先生的语法思想略作评述。
一、吕叔湘先生的语法研究思想及方法吕叔湘先生在语法研究中一贯重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反对机械地模仿外语,他通常能在人们不大注意的地方看出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下面从五个方面对吕叔湘先生的语法研究思想及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1.重视继承传统,提倡借鉴吕叔湘先生在语法研究过程中,继承传统,重视借鉴。
他继承了前人务实和扎实的学风,发扬了中国语言学重视研究虚词的传统,不仅写过《文言虚字》这样的书专门讲述虚字的用法,而且在他的大著《中国文法要略》中以大量篇幅说明虚词的造句功能。
《中国文法要略》把词分为两大类,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实义词外,其余的词全部归入辅助词,不仅包括全部虚词,还有代词和数量词。
下卷“表达论”占全书篇幅的70%,分类说明文言和白话句子对各种意念的表达,从造句功能方面分析各种辅助词的用法。
中国的“小学”传统着眼于教育,以解释简洁、明晰、实用为宗旨,不重呆板、迂曲的理论,所以各种方法兼收并蓄,根据情况灵活运用,随宜诠释。
这种精神正是吕叔湘先生的学术思想的精髓所在,在《中国文法要略》修订本序中,吕叔湘先生说到《要略》继承了前人的这个传统。
除了对前人的继承,吕叔湘先生还积极引进和研究国外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用以解决汉语的语法问题。
丹麦学者O.Jesperen的著作对吕叔湘先生早期的学术思想有明显的影响。
吕叔湘先生不仅译出了他的《英语语法要义》,而且在《中国文法要略》中采用了他的词级说和词组、词结说,以处理汉语的词类问题和句法问题。
70年代后期,吕叔湘先生为汉语语法专业的研究生选定的开蒙读物是O.Jesperen的《语法哲学》,这是在当代语言学文献中屡见称引的一部名著。
50年代以后,吕叔湘先生利用结构主义方法考察汉语语法事实,写出了一批内容翔实的专题论文,讨论形容词的单双音节问题、“词”的概念、“自由”和“粘着”的概念等等。
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引言中,吕叔湘先生这样说到:“下面谈问题,基本上还是在传统语法的间架之内谈,别的学派有可到之处也不排斥。
”②这本书在分析句子的结构的时候就使用了结构主义的直接成分分析法。
然而吕叔湘先生对这些概念和方法是有批判地引进和使用,对于转换生成学派的理论和方法,也持同样的态度。
所以,尽管《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引证了许多国外的文献,包括了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所能看到的最新文献,书中的阐述仍是那么的浅显易懂,读起来丝毫没有艰深晦涩之感。
这显然是由于吕叔湘先生对各种理论和方法坚持从语言教学出发,随宜诠释的原因。
2.兼顾古今中外,重视对比吕叔湘十分重视语言的古今比较和中外对比,在《中国文法要略》上卷初版例言中写道:“要明白一种语文的文法,只能应用比较的方法。
拿文言词句和文言词句比较,拿白话词句和白话词句比较,这是一种比较。
文言里一句话,白话里怎么说;白话里一句话,文言里怎么说,这又是一种比较。
一句中国话,翻成英语怎么说;一句英语,中国话里如何表达,这又是一种比较。
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
假如能时时应用这个比较方法,不看方法书也不妨;假如不应用比较的方法,看了方法书也是徒然。
”③这一段话对语法研究和学习都有指导意义。
我们都承认传统的中国语言学中没有现代意义的语法学这个分支,是《马氏文通》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为什么在马建忠之前有许多那么精通汉语的学者却没有写出《马氏文通》这样的书,也没有搞出现代意义的语法学呢?原因恐怕在于没有拿汉语和英语作系统的比较。
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在文言和白话比较方面取得的成果是有口皆碑的,至今没有其他著作可以取代。
他在40年代对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的专题研究论文也是汉语历史比较方面的典范之作,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吕叔湘先生对中外语言的对比也很重视,他在《中国文法要略》和40年代的一些论文中,就经常引用英语材料和汉语作比较。
到了建国后,吕叔湘先后在研究汉语语法的时候仍然注重比较的运用。
在《通过对比研究语法》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论述:“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
……语言也是这样。
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
”④文中谈了五种比较:汉语和外语对比;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对比;普通话和方言对比;普通话内部的对比;讲语法的书或者文章跟语言实际的对比。
这种无处不可比的思想贯串在吕叔湘先生的著作之中,在他著名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附注中不断引证国外的文献和语言材料,建议分化补语、不再以位置为准区分状语和补语的标准时,也有中外对比的考虑。
3.多做调查研究,穷尽描写吕叔湘先生一贯主张语法研究应该以对语法现象和词语用法作穷尽的描写为基础。
他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说:“有问题就得求解决。
解决的途径首先在于对实际用例多做调查。
……事实摆得不够,道理也就难以说清。
弄清楚个别词语、各种格式的用法,才能对语法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②(P326-327)穷尽描写是吕叔湘先生的语法研究中身体力行的准则。
《中国文法要略》收集用例齐备,对语句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描写至为周详。
收在《汉语语法论文集》中的论文,可以说篇篇都是占有丰富的材料和进行穷尽描写的典范之作。
以《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为例,这篇论文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之作,完全是因为收集的例句极为齐备,分类十分细致,再加上辨析精当,以致后来对汉语句子主宾语问题的讨论难以超出此文的范围。
4.针对汉语教学,重视实用吕叔湘先生的语法研究总是针对汉语教学,这在他的各个著作中都有鲜明的体现。
《中国文法要略》是“受当时的四川省教育科学馆的嘱托,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参考书来写的”。
《语法学习》开始连载于《开明少年》,目的是“跟少年们谈谈语法”,打算“避免讲书的形式,只在一篇的起头略为说几句,然后多安排些个有意义的事实,再配合些个有启发性的问题,让读者自己来学习”。
《语法修辞讲话》的目的是“在初学写作者中间普及语法修辞常识,减少遣词造句方面的毛病”。
在《漫谈语法研究》一文中说“解决问题是研究的动机”,在《怎样跟中学生讲语法》一文中又根据目的的不同,把语法书分成系统语法、参考语法和规范语法三种。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吕叔湘先生在语法研究中总结经验、集其大成的学术著作,“主要是为了说明汉语语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何以成为问题,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借以活泼思想,减少执著”,②(P326)进而希望能把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
即使这样一部理论著作,也还是一再提到教学的需要。
书中最后说到“怎样用有限的格式去说明繁简多方、变化无尽的语句,这应该是语法分析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对于学习的人更为有用的工作”。
②(P396)5.着眼汉语特点,重视语义吕叔湘先生在语法研究中一贯重视语义的作用。
《中国文法要略》以意念范畴统摄语言形式是最明显的例证,书中对各种“补词”的研究以动词为中心,分辨各种名词短语的语义功能,则具有20多年后美国学者菲尔墨所倡导的语义格分析的朴素思想。
在50年代词类问题的大辩论当中,以意义为标准划分词类已经遭到许多指摘,然而在《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中,吕叔湘先生仍然强调:“无论用什么方法划分词类,词义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标准,如果一种分类法的结果有跟词义大相冲突的地方,准保不受欢迎。
”⑤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他又指出:“在语法分析上,意义不能作为主要的依据,更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但是不失为重要的参考项。
这有时有‘速记’的作用,例如在辨认一般的(不是疑难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时候。
有时候它又有‘启发’的作用,例如在调查哪些形容词能受程度状语修饰的时候,又如在区别不同种类的宾语的时候。
至于一个‘语法实体’(一个词类、一种句子成分)归纳出来之后,不能光有一个名目,不给它一点意义内容,那就更不用说了。
”②(P331)国际语言学界在经历了结构主义洗礼之后,当前已转入结构主义之后时期,语义学和语用学已先后兴起,开始了对“意义”的深入研究。
中国“三个平面”语法思想的提出,也已经把“意义”在语法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看到这一切,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吕叔湘先生的远见卓识。
二、吕叔湘先生在语法理论上的贡献近百年来,汉语语法研究是在不断借鉴西方语法理论、方法和体系的基础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各个时期借鉴的西方语法理论、方法和体系虽然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都在细节上有所修正,在具体的方法上有所发展。
而能够在理论、方法和体系有重大建树的并不多见。
吕叔湘先生却在语法理论上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先生在语法理论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中国文法要略》和《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这两部著作中。
下面就以这两部书为参考,谈谈先生在语法理论上的重大贡献。
1.《中国文法要略》在语法理论上的重要贡献(1)“动词中心观”和动词的“向”吕叔湘先生从汉语叙事句的语言实际出发,提出“动词中心观”,认为“这一类句子中心是一个动词”(原书§3.1,下同),“句子的重心就在那个动词上,此外凡动作之所由起,所于止,以及所关涉的各方面,都是补充这个动词把句子的意义说明白,都可称为‘补词’。
”(§4.91)补词分为起词、止词、受词、关切补词、交与补词、凭借补词、时间补词、方所补词等。
“可是所有的补词和动词的关系并非同样密切,起词和动词的关系最密切,止词次之,其它补词又次之,如时间补词及方所补词和动词的关系就疏得很,有它不嫌多,无它不嫌少。
”(§4.91)在另一个地方又说,“一个动词除起词止词外,还可以有各种补词代表与此事有关的人或物。
补词里最重要的一种是‘受事补词’,简单些称为‘受词’。
”(§4.1)这样,一句句子的中心,或者说核心,是动词,句子中表示人或物的名词性成分是补充或限制这个动词的,都可以称为“补词”(或“补语”),而“补词”中最重要的有三种,即“起词”(主语)、“止词”(宾语)、“受词”(间接宾语)。
这就是吕叔湘先生“动词中心观”的基本理论框架。
为了说明为什么有的动词只有“起词”,有的动词既有“起词”,又有“止词”,有的动词除了“起词”“止词”外,还有“受词”,吕叔湘先生又提出了动词的“向”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