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启发.doc
从《语文常谈》浅议中学语文教学
学生课堂2019 年 11 月39在绝大多数学生的心中,语文学习的分量远远不能和英语、数学等科目相比。
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一方面会使得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逐步降低,进而导致他们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上逐渐显示出不足,另一方面也会间接地影响到整个社会对语文这门专业的认识。
作为新一代的语文教师,我们所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将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们,更重要的是在心智上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改变他们对语文的忽视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在提升语文课教学成果的同时,激发同学们对语文相关知识的探讨热情,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常谈》作为一本极为重要且有指导意义的指导类书籍。
在中学语文教学方面有着极明显的指导作用。
一方面它从基础讲起,叙述了语文中主要的构成要素,如:字、词、句子。
另一方面它对将来的语文发展做出了长远性的估计。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们不仅可以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素养,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对将来的语文教学做出初步的规划和设想。
例如《语文常谈》中多次提到《说文解字》这本重要的解字工具书,由此可见作为语文学习,我们所需要掌握的不仅是隶变之后的,经过重新修订的字典中的书,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于小学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
“语者论也”,这是说文对“语”字的解释,而相比“语”,“文”的解释则更为复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二为:文者,物象之本。
由此可见,大部分人所认为的“文即为字”的观点在古人的观念中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字是在文的基础上派生和发展而来的,是形和义的合体。
就这一观点来看,在同学们的学习中是很难接触到的。
大部分语文老师只是在课堂上教授课本上的内容至于其他则显示出放任不管的姿态,这种不追求源流只是截取一部分的方法,看上去与当下的考试制度是十分符合的,但是时间一久,其所包含的问题也就逐步显现,正如没有树根的大树一样,在没有坚实的背景知识下,很难对一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语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重要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考试不考而放弃对相关知识的介绍,相反的我们应该充分把握课堂时间,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穿插的介绍与之相关的背景资料,这是提升同学学习热情的可利用环节之一。
从两篇佚文看吕叔湘的语文教育观
叔湘佚简八通释读》(《传记文学》2018 年第 11 期)、李秀芳的《两封佚简背后吕叔湘、沈
本文作者
文。学界在探讨吕叔湘的语文教育思想时, 援引的往往都是吕叔湘 1949 年后的论著,而
昌文的文坛佳话》(《中华读书报》2020 年 2 月 12 日第 14 版) 对上述两文知之甚少。本文通过研读这两篇文章,分析其中蕴
便披露了吕叔湘致友人的多通佚简。除了散失各处的书信外, 含的语文教育观,并联系吕叔湘后来的相关论述,考察其语文
《吕叔湘全集》未收的篇目还有不少。如《吕叔湘著作年表》《吕 教育思想的“变”与“不变”。
叔湘先生著作系年》皆认为吕叔湘发表的首篇文章是 1939 年
一
的《中国话里的主词及其他》。其实早在 1917 年,即吕叔湘还
文章一开始,吕叔湘就为读者破除了一种幻觉。他提醒, 过去受教育的只是少数人,现在受教育的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所以会识字会写字的国民远较三十年前要多,就全国民众而 言,国文程度并未降低,反而增高了。“所谓降低,是仅就已 受相当教育的国民的平均程度而论。”[3]随后文章从三个方面 分析了原因。首先,从心理方面来看,社会各界对国文的重视 不够。学生群体内有一种轻视国文的倾向,学校对延聘国文 教员随便应付,社会机构招人时不注重应征者的国文水平。 其次,从教学方面来看,大多数的国文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不 足。中学国文教师不明白自己“负有继续训练学生说和写国 语的责任”,误以为熟读文言文是提高国文水平的唯一途径。 许多国文教员们没有意识到,学习语文不能完全依靠课本的 讲解和诵读。学生无时无地不在接触语文,无时无地不在进 行“内隐学习”。其他科的教科书、报纸、杂志、小说等,都是 学习本国语文的材料,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莫大的影响。 为了让这种影响发挥最佳效果,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的各项指导。可惜一般国文教师常常就忽略了这一点,于是多 数学生就只能“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最后,从学科本身来看, 国文科包括文言与语体两部分。吕叔湘认为,文言与语体的差 距很大,绝不仅仅是一种文章体式上的差别。然而,当时的课 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达到“自由运用语体文,并能用文言文叙事 说理表情达意,并渐渐能读解古书”的程度,如此高的标准, 无疑增添了国文科的负担。这里的课标指的是 1940 年颁布的 《修正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其中规定高中国文的教学目 标有四条:“一,除继续使学生能自由运用语体文外,并养成 其用文言文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二,培养学生读 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三,陶冶学生文学创作之 能力。四,使学生能应用本国语言文字,深切了解固有文化, 并增强其民族意识。”[4]由于要求中学生兼习语体和文言,且 列为一科,混合教授,于是便出现了教师只教文言文,学生以 写语体文为主的“错位”现象。把语体和文言混为一谈的结果 是,学生写出来的常常是半文半白或不文不白的文字。再加上 汉字形体繁复,比起标音文字更容易写别字,也增加了学习的 困难。所以,学生国文程度的低下有一部分与学科本身的难度 亦有关系。针对以上诸因,吕叔湘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要纠正社会上对国文的轻视,转变固有的不良风气。针
吕叔湘(语文常谈)(word版电子书)
吕叔湘(语文常谈)(word版电子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北京。
1、语言和文字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语言,也就是说话,好象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可是仔细想想,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的平常,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动物的特征。
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会烧熟了吃。
别的动物走路都是让身体跟地面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把另外两条腿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
同样,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还会说话。
记得在小学里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能文”的大师兄,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下这么两句:“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
”我们看了都非常佩服。
后来知道这两句是有来历的,只是字句有些出入。
①又过了假设干年,才知道这两句话都有问题。
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只是作为现成的公式来说,不会加以变化(所以我们管人云亦云的说话叫“鹦鹉学舌”)。
只有人们的说话是从具体情况(包括外界情况和本人意图)出发,情况一变,话也跟着一变。
至于猩猩,根据西方学者拿黑猩猩做试验的结果,它们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可是学不会把它变成有声语言。
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假设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
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
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这是任何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
人类的视觉最发达,可是语言诉之于听觉。
这是因为一切倚赖视觉的手段,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光线,夜里不成,黑暗的地方或者有障碍物的地方也不成,声音那么白天黑夜都可以发挥作用,也不容易受阻碍。
吕叔湘新时期语文教学思想略论
吕叔湘新时期语文教学思想略论吕叔湘先生不仅在语言研究领域著述等身,是我国语言学界造诣殊深、享有盛誉的语言学家;而且他长期关注语文教学,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有着鞭辟近里的研究和独具只眼的见解,是一位备受人们尊敬的语文教育家。
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涉及各个方面,性质也多种多样。
他的有关言论,既包括对语文教学的总体认识,又包括对文言文教学、作文教学及阅读教学的具体意见;既有对语文教学的性质、任务及原则的精要阐释,也有对语文教学的过程、步骤及方法的透辟说明。
通览吕叔湘先生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论著,不难发现,他在对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研究中,开创性地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思想体系。
这种教学思想体系,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学改革,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着重就吕叔湘先生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思想,谈一点儿粗浅的认识。
十年动乱,教育战线同其他战线一样遭受了严重而巨大的破坏,语文教学也是备受摧残。
因此,“文革”结束以后,语文教学质量亟待提高,语文教学界就此展开了热烈的探讨,首先尖锐的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是吕叔湘先生。
吕先生于1978年3月16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
文中说:“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
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
新近公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
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67页—68页。
本文引注的页码,系《吕叔湘论语文教学》一书的页码,下同)吕叔湘先生的这篇文章切中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要害——“少、慢、差、费”,提出了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
语文教育如何走出“吕叔湘之问”
语文教育如何走出“吕叔湘之问”作者:许振东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40期1978年3月16日,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
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
新近公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Vo。
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叔湘之问”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果不佳。
此问发出至今的四十年间,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改革,推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取得成就和收获也不少。
然而,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当年的困惑和疑问并没有真正解决,“吕叔湘之问”依旧悬在头上。
适量与慢读如何才能走出语文教育的困境?著名学者温儒敏提出: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最管用最有效的办法是读书,是培养读书兴趣,这是关键,是牛鼻子。
如何抓住这个牛鼻子?温儒敏先生主张语文课要教读书方法,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连滚带爬”地读,以及如何读一本书,如何进行检索阅读等等,各有各的技巧方法,都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
对于“连滚带爬”地读、读整本的书、海量阅读等提升语文能力新途径,有业内人士则忧心忡忡,以为这会使本来就不堪重负的学生雪上加霜,难以承受。
针对学生负担过大的现状,有人建议,应当理性而精当地确定阅读范围,不必将诸多经典与好书提前纳入中小学生必读或建议阅读的书目中。
要让孩子适量适时阅读,而不是大量超前阅读。
学生疏于阅读的原因,有人认为是课业负担太重,挤压得学生几乎没有整块的闲暇时间。
也有人认为是在当下的网络时代,负面的影响过多,从手机网游“王者荣耀”到短视频应用“抖音”“快手”,学生所受诱惑五光十色,不胜枚举。
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及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及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姓名:刘芳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指导教师:赵志伟201104经了解了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中语文的内涵即“语言和文字",性质是“工具性",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能力"。
由此,吕叔湘先生认为学校里的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
州这就明确了,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教什么的问题,语言和文字并重。
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常常出现重文轻语的现象,“只注重文字的学习,不注意甚至是不理会语言(口语)的学习"2。
虽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识字这一关如果过得不好,读书、作文都有问题。
所以说,语文教学应该以文字为重点。
’’3“重点"并不代表全部。
可是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是只有文字的教学,而没有语言的教学。
吕老指出“有人这样想:儿章七八岁入学,口语早就已经学会了,不用老师操心,只要教他识字、读书、作文、就是了。
这种想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州‘儿章早在入学之前已经学会说话,这是不错的,可是他说的话是幼稚的,而且以全国范围而论,绝大多数儿童只会说方言,不会说普通话。
这些缺点通过文字的教学给以一定程度的补救,但是不能只依靠‘读书’而不直接给以口头训练,要认真提高儿童的语言水平是做不到的。
退一步,不谈语言本身的训练,就拿文字的教学来说,撇开语言教学,教学的效率也是很低。
”4面对当时语文教学中重文轻语的现像,吕叔湘先生提倡的是“文言并重",吕老认为口语和书面语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
“在语文学习中,语言和文字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儿童学习了文字,一方面能把自己已经说的话写下来,另一方面能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语言。
"5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口语教学,“不从口语入手,书面语的学习必然事倍功半,这也已经为事实所证明。
"6口语教学的提出,给当时重文轻语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这也是吕叔湘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过人之处。
吕叔湘的语文教学观
吕叔湘的语文教学观作者:邵颖来源:《课外语文·下》2016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吕叔湘先生的“少讲多练”“教学生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等语文教学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观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
由此可见,吕叔湘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教育思想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吕叔湘;少讲多练;教学生学;新型师生关系;有活力的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一生致力于语言教育和语文教育实践,探索出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语文教育思想理论和教学方法。
吕叔湘先生曾提出要大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于是吕老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整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方法,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吕叔湘语文教学观的主要内容(一)少讲多练,讲为练服务吕老曾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指出,当前语文课的主要弊端是教师讲得太多,而没有为学生留出时间来消化。
“语文课上教师讲得过多,讲得过于烦琐,是被吕先生视为‘语文课现在没有把它当作语文课’的主要表现之一。
”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吕叔湘强调:“讲解和练习都是为了学好语文,很难分主次,但是如果要追问两者关系,恐怕只能说是讲为练服务,而不能说练为讲服务。
”在语文课中,讲解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缺少了讲解就难以完成传达知识的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讲得太多而忽视了训练。
因此,吕老认为,训练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强调少讲多练,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些论述很有针对性,对于当时出现的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文学理论课、语文知识课的倾向起到了较好的纠偏作用。
(二)教学生学对于教和学的关系,吕老的认识可谓是极有远见的。
他说:“教,是教师这一面;学,是学生这一面。
在教课当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这个没有错;学生学习要有主动性,这也没有错。
吕叔湘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
吕叔湘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呢,这会不会是那种枯燥得让人打瞌睡的学术著作啊?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吕叔湘先生就像一个特别有经验的老教师,站在讲台上,眼睛里透着智慧和亲切,开始讲述语文教育的点点滴滴。
他在书里强调了语文的基础性。
这就好比盖房子,语文就是那地基,要是地基没打好,这房子不管怎么盖,最后都得歪歪斜斜的。
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学语文,总是觉得认字、写字、组词、造句这些东西好无聊啊。
可是看了吕叔湘先生的话才明白,这些就像盖房子的一砖一瓦,没有它们,哪来的高楼大厦啊。
比如说我们日常的表达,如果语文基础没打好,连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都说不清楚,那得多憋屈啊。
就像想跟朋友分享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结果话到嘴边,因为词汇量不够或者语法混乱,说得颠三倒四的,朋友听得一头雾水,那可就太尴尬了。
吕叔湘先生还特别关注语文教学方法。
他提到的很多方法都特别实用,就像武林秘籍一样。
他主张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际应用,不能光让学生死记硬背。
这一点我可太有感触了。
我记得以前背古诗词,就是机械地背,根本不知道那些诗词到底好在哪里。
但是如果老师能像吕叔湘先生说的那样,把诗词背后的故事、诗人的情感、诗词的意境都讲清楚,再让我们去背,那可就容易多了,而且背下来还不容易忘。
就像你去一个地方旅游,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眼,肯定很快就忘了;但要是你深入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那这个地方就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语文教育真的是一门大学问,而吕叔湘先生就像一个灯塔,在语文教育这片广阔的海洋里,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
他的观点不仅对那些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像我这样想要提升自己语文素养的人来说,也像是一场及时雨。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语文知识花园里乱闯的小蜜蜂,以前只知道瞎采蜜,现在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哪里的花蜜最香甜、最有营养。
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
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摘要: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从事语言学的研究和实践60多年。
同时吕叔湘先生又是中国20世纪语文教育家中的杰出代表。
他非常关心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针对当时语文教育现状发表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语文教育观。
关键词: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宏观视野教学观启示一、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宏观视野1.语文教学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吕叔湘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对语言发展的了解使吕叔湘先生深刻地意识到中国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站在语言学的高度,对我国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和指导,并富有前瞻性地构筑了一个语文教育发展的宏观视野。
语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就决定了我国当前和以后需要什么样的语文。
通过对过去我国语文教育状况的分析,吕叔湘指出:“当代中国要实现一种‘文言一致’的语文,普遍提高我国人们使用语文的能力,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以白话代文言的白话运动,既是对中国语言的发展,也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白话文自然而然地成为语文教育的主体,事实上,这也是为“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那么,如何对待文言文便成了语文教育界的争论对象,中学生要不要学文言文?学多少文言文?文言作为古老中国的文化载体,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是为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文言文又不可完全被摒弃。
吕老认为,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培养阅读文言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的工具;二是接受文学遗产;三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分。
”那么基于以上考虑,吕老认为现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有点“不上不下”的味道,他建议:“让一部分学生少学或者不学文言,多学点数理化,让另一部分学生少学点数理化,多学点文言、历史。
”不得不承认,吕叔湘先生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现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最早理论基础。
站在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吕叔湘先生赋予了语文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宏观视野。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
在朗读中感受美,展示美——《夏夜多美》案例反思案例背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大声地诵读,有感情地表演读,轻声地读,默默地读,边读边想,这都是读。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光要提倡“书声琅琅”,也要提倡“静思默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案例描述:我在《夏夜多美》教学中努力实践着这一理念,学习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按“读、说、问、想、读”的学习步骤学习。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你问一问。
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小动物的特点?接着师生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总结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戴着头饰表演读,一边想象表演一边有感情地背诵。
这样,在感情朗读中,学生就“形象”而“直观”地表现了语言,调动了身心的每一个部位传情达意,表现自我,使得感情朗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了学习个体化的过程。
因此,感情朗读“个体化”应成为感情朗读教学优化的基本策略之一。
师:还有那些小伙伴也想送小蚂蚁回家呢?生踊跃回答。
师根据回答板书:睡莲、蜻蜓、萤火虫并呈上图片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么多朋友,你喜欢谁?为什么?生非常愿意说喜欢的伙伴的名字。
师:你喜欢谁就读谁的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
师: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他读错了你一定要帮助他啊!生同桌互相合作,学习气氛很浓。
师指名读后小结:是啊!睡莲不仅帮助小蚂蚁爬上叶子,而且还邀请小蚂蚁住下,它多爱帮助别人啊!我也非常喜欢他,还有那些孩子愿意邀请小蚂蚁住下呢?出示: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纷纷举手读。
谈谈吕叔湘的语文观
吕叔湘(1898年-1976年)是一位著名的汉语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
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入手,强调语文教育的实用性。
同时,他还认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通过阅读来了解世界、拓展视野。
在吕叔湘看来,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文化修养的人,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辩论和交流。
吕叔湘认为,语文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他提倡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来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等方式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他还认为,教师应该做到知识传授和思想感情感染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谈谈吕叔湘的语文观
谈谈吕叔湘的语文观
吕叔湘是清末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其语文观引起了清末语文教育史上的重大变革。
他曾在清末学士考试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绩,并在清未语文教育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吕叔湘一方面重视中国古代文学,他主张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尤其是要深入学习古典文学,包括楚辞、经典、史记等,不断增强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另一方面,他也重视中国古代思想。
他主张让学生们深入学习古代儒家伦理思想,必须将学习古代儒家经典作为学习中国古代思想的基础,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从古代思想中获得精神营养,从而更好的实施清代的内政改革。
如果要把吕叔湘的语文观概括起来,那就是要首先学习古典文学,了解古代文学,深入学习古代儒家伦理思想,学习得越深,思想就会越深刻,也就可以更好地学习其它学科,从而更好地适应清代的政治、社会变革。
吕叔湘利用自己在学科上的贡献,在清末早期为清朝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语文教学体系。
他把古典诗文朗诵作为必修课,并逐步把语文纳入小学教育,从而使小学语文教育有了一定的标准,推动了清朝语文教育的发展。
由于吕叔湘在清朝政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在语文教育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也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赞赏。
与其他语文教育家不同,他把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学精华融入语文教育中,使大量
的新颖的理论思想和活跃的文化氛围影响了学生们的语文学习,他的贡献已经被语文教育史中永久地纪念着。
总之,吕叔湘的语文观是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使清末及以后的语文教育有了重大的改革。
其学术理念精辟、深邃,受到了学者们的肯定,而他本人也受到了历史学者和当代文学家们的极高评价,被视为清末语文教育史上一位重要的语文教育家。
不可漠视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10
EducaUonal Thought ofthe Distinguished Chmse Educator Lu Shuxiang
Nov 2009
与“三老”中的叶圣陶、张志公相比,对其研究的缺乏 也是显见的。 (一)对语文教育家吕叔湘的研究成呆不多 中国知网(www.cnki.net)三个覆盖面较广的数据库@的 数据统计发现,1999—2007年以来所收论文中,与吕叔湘 有关的博士论文共计5篇,全属于语言学专业,语文教育 O篇;与吕叔湘有关的优秀硕士论文共计125篇,其中属于 语言学的有113篇,属于语文教育的只有8篇;与吕叔湘有 关的期刊论文共计835篇,其中属语言学的534篇,属语文 教育的有193篇。即使由于同-日,-t期并非所有的论文都进 了这三个数据库,而导致以上的统计仅具有抽样的意义, 但这些数据已经可以说明这样一个研究现状:对于作为语 言学家的吕叔湘,人们研究得较多;对于作为语文教育家 的吕叔湘,研究成果相对很少。 在已见文献中,真正涉及吕叔湘语文教育的研究并 不多,这已经给充分认识语文教育家吕叔湘的价值带来 不利的影响。在已有的研究吕叔湘语文教育的文章中, 还包括一部分持否定观点的文章,这无疑是带给肯定语 文教育家吕叔湘的研究者的“逆风苦雨”。这些都给当 下肯定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布置了更紧迫的研究任务,提 出了更高的研究要求。 (二)对语文教育家吕叔湘的研究开掘不深 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价值认识的掣肘,除了对语 文教育家吕叔湘的研究成果不多外,即使在肯定的研究 中,由于开掘不深,尤其是未能有针对性地阐发吕叔湘 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下语文教学的指导价值,语文教育工 作者不了解、不熟悉,难以转化为语文教学生产力,特 别是语文教师难以用之指导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吕叔 湘语文教育思想的巨大价值只能被长久的湮没。 持肯定态度的文章,目前的开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 个方面: 1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内涵的理解与评价方面的研究: 对吕叔湘语文教育的核心思想的研究,所见因多集 中对特定时期的阶段性研究@,虽然就单篇而论,其总结 和概括不失公允、准确,但就整体而言,其认识失之零 碎、片面;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性质问题的研究,只见报 道综述中提及的若干观点@,未作阐发,而且某些认识虽 然取之于吕氏原话,但因为断章取义,反而曲解了其本 意;对吕叔湘语文教学原则和指导思想的认识,将上位的 教育学原则“代庖”下位的语文教学原则o,语文教学的 个性特点体现不充分,认识差强人意,粗疏的移植,了 无“含金量”;就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某一特定领域 而作的专题性研究,如,对语文教学内容,口语教学、 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等的研究@,因为未能抓住吕叔湘语 文教学思想的“个性”,加上阐发难有针对现实的“创 见”,所论难免失之浅陋、落入俗套,如,指出吕叔湘
读吕叔湘《语文常谈》记
读吕叔湘《语文常谈》记
《语文常谈》是吕叔湘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语文理论著作之一。
该书由第一部和第二部组成,第一部讲解了文字的起源、记录历史的意义、文字演变的规律以及文字使用的注意事项,并着重论述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部主要讲述了文字的构成和发音,以及文字的表意和表音的关系。
该书的思想对于当时的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被称为“吕氏语文学”
吕叔湘在书中认为,学习语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他还提出了一些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如:阅读和背诵是最基础的语文学习方法,应该从小就开始进行;学习语文应该从通俗文转向文学文本;学习语文应该关注语言的结构和用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常谈》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后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语文常谈吕叔湘阅读理解
语文常谈吕叔湘阅读理解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是一部深入浅出地探讨语言文字运用的著作。
在这本书中,吕先生以其丰富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对语文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讨论。
他不仅关注语言的规范性,更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和美感,使得这本书成为了语文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
吕叔湘先生在书中首先指出,语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它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系统,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他强调了语言的规范性,认为规范是语言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规范的基础上,吕先生进一步探讨了语言的表达力和表现力,他通过丰富的例证,展示了如何通过恰当的词汇选择和句式构造,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讨论语言的实用性时,吕叔湘先生特别提到了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他认为,简洁的语言能够更有效地传达信息,而准确的语言则能够减少误解和沟通障碍。
他通过分析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指导读者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
此外,吕叔湘先生还对语言的美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语言的美感不仅仅体现在音韵和节奏上,更体现在语言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上。
他鼓励读者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不仅要追求语言的规范和实用,还要追求语言的美感和艺术性。
在《语文常谈》中,吕叔湘先生还涉及了语文教育的问题。
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而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他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和欣赏语言背后的文化。
总的来说,《语文常谈》是一部全面而深刻的语文研究著作。
吕叔湘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理解语文的新视角。
这本书不仅对语文学习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语文教育者和研究者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本质,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丰富我们的语言文化生活。
吕叔湘语文教育理论浅释
吕叔湘语文教育理论浅释吕叔湘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
他不仅在语言研究领域著述等身,而且对中小学语文教育做出过卓著贡献。
60年代,他发表了重要论文《谈语言的学习、教学和研究》和《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等,以一位语言学家特有的感受,审视了语文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吕叔湘语文思想主要包括:1、语文性质论:“语文”指“语言与文字”,即口头语言与书面语;2、语文教育目的论: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养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达到运用语言文字的高境界;3、语文教学论:以学生练习为主,营造良好的语文环境,教会学生自学。
先生对语文研究有“业余”的特点,其思想既有作为一个旁观者的冷静观察和思考,也不免有重复前人成说、缺少系统研究等特点。
吕叔湘认为,从事语文教学的人要做到两个“必须认清”。
首先,必须认清“教的是什么”。
这是语文学科的一个根本问题。
人们对“语文”的解释有多种:“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等等。
吕叔湘认为,应取第一义。
“这里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这里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
(《吕叔湘论语文教学》,第46页,山东教育出版社)语文课应当是语言文字课,而不是文学课。
中学里学习文学作品与大学里不同,并不是为了评论这些作品的思想和地位,也不是为了模仿作品去学习文学创作,而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
尽管语文课也有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但也不可超过了相当的限度,不能“不恰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地位”。
这些论述,从纵向上把中学语文课与大学中文系的文学课作了区分,从横向上把语文与文学课、政治课等课程作了比较。
在学科内部,他对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作了透彻的论述,针对中学教学实际作了分析论证。
他认为,“语言是文字的根本。
人类先有语言,后有文字;世界上多的是没有文字的语言,可找不着没有语言的文字。
人们总是在幼儿时期就学会说话,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使用文字。
”(《吕叔湘论语文教学》,第4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因此,他主张,学校里的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
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吕叔湘之问”
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吕叔湘之问”
王尚文
【期刊名称】《全球教育展望》
【年(卷),期】2017(046)005
【摘要】吕叔湘曾问:“中小学语文课用了最多的课时,为什么效果却那么差?”本文认为原因是语文课未能专注于语文即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目标被淡化甚至被分化,已经走在异化的路上.本世纪初以来,又因课标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缺乏科学性的论述而愈走愈远.语言不是工具,语文课程属于人文课程.它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认真关注“怎么说”的言语形式,品味语文,激活人文,坚持朝着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这一个方向不断努力.
【总页数】8页(P14-20,60)
【作者】王尚文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金华3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吕叔湘之问”说起
2.我对“吕叔湘之问”的回答——关于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思考与探索
3.谁是局外人?——从跨文化全球话语重读“吕叔湘之问”
4.我对“吕叔湘之问”的回答——关于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思考与探索
5.语文教育如何走出“吕叔湘之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告诉学生汉字怎么发音,怎么书写,关键是指导学生,汉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应该如何使用。
学生知道的知识,不是自己的知识,学生会用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起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深刻认识到讲授语文的目的,语文是中华名族的魂,语文教学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是传递中华民族文化的手段,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奉献自己的青春所从事的伟大的事业。
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吕先生认为语文学习的目的“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套技能”。
他还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乒球等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
”这一观点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特点,作为工具,就应该被人们拿来使用,语文学习可以作为一项技能来使用,而不仅仅是讲授一些知识。
学习语文技能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既然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就应该把它使用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做到得心应手,拿来便用,从而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需要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
所以语文教学要注重实践性,在不断实践中强化学生们语文能力。
因此,吕先
生提倡教师应该少讲、精讲,而以学生的训练为主。
前面所提到的“正确的模仿”对养成语言习惯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吕先生提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模仿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不仅模仿书上写的也在模仿四周围一切人说的和写的。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是能做到频发接触的,那么教师就是学生所模仿的对象,教师的穿着,语言习惯,甚至拿笔的姿势,都是学生竞相模仿的地方,所以教师的语文功底有多高,学生的水平就会上升到一定的层面,如果教师的水平平平,哪怕使用的方法是最前沿的教学方法,也无法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所提高,言教不如身教。
前面也提到通过“反复实践”来养成语言习惯,语言的实践和训练跟整个学校、整个社会这个语文学习的大环境有关。
也可以说语文就是生活,语文教学不应为语文而语文,而用为生活而语文。
语文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语文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深入生活,既“导流”,又“开源”,语文不等于《语文》,把语文限定在一个学科内,就扼杀了语文作为社会学科的巨大作用,语文教学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把学生引入广阔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懂得生活的到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课堂。
语文教学只有先融入生活,这个大实践的环境中去,才能作为一项技能来使用。
在生活中使用语文,反复的使用语文,才能提高语文能力。
那么在课堂上,想要把语文作为一项技能来掌握,就要求教师要有选择性的讲,学生要适度的练,妥善的安排好讲和练的关系。
实际操作中就是要求教师要少讲、精讲,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尽可能有用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学习到
这些知识后,要多进行练习,以求把它掌握成一项技能。
吕叔湘先生说:“你会动脑筋,所有知识都供你使唤,你不会动脑筋,那些知识不为你所用,就不是你的东西。
”“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他动脑筋。
”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对于方法的掌握方面还不成熟,需要教师来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处理问题,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语文作为一项技能来使用,在反复的实践中就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当然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使用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最关键在于“活”。
这个“活”的掌握与运用,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的灵感所在。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旅游app的设想-员工思想
外国人在华花费731亿美元,增长5.1%;
香港同胞在内地花费291亿美元,下降3.3%;
澳门同胞在内地花费87亿美元,增长5.0%;
台湾同胞在大陆花费163亿美元,增长4.5%。
用户类型
多为在校大学生和上班族年龄在18-50不等为主要使用人
群,其中大部分为日常时间繁忙在较长假期才有时间去旅游又对旅游点没有概念或者计划的人群。
也包括喜欢旅游喜欢记录和分享的人群通过他们的分享来帮助旅游更顺利的人群。
设计理念
希望通过设计一款能够让不同旅游的人交互的app,使得旅游的准备和旅途之中能够有更多的借鉴与帮助,能够分享各自的旅游信息及其他信息。
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旅游地选择和推荐,使旅游的时间与金钱充分利用起来。
同时也可以加入旅游的事迹分享,促进交友和人际关系的发展等等。
初步定位
为短期的假期旅游人群提供旅游路线,住宿推荐和景点餐饮评价等等的信息自主共享,能够参考他人的旅游路线作为参考,以游记日记的形式地点移动。
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参考制定旅游路线来标记达到自己想要的旅途体验
产品模型
以日记形式为载体,通过鼓励使用者在旅游途中记下旅游过程发布,选择旅游的起点终点和时间等。
在日记本首页标注主要信息,还可帮助旅游理财等。
以此为基础进行分享,使计划旅游的人能够得到一个实际的参考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达到需要的旅行计划与指导,为短期的旅游规划比较充实有计划的旅
游行程。
也可以对旅游景区的相关时间进行批注使得旅行过程减少去了却错过景点开放时间的情况。
同时可以作为行程的指南和记录本之类的作用,预定酒店餐馆等。
通过各种的推荐记录功能来辅助使用者使旅途更加轻松愉快,同时起到一种陪伴的感觉,为旅游赋予精神上的意义。
细节分析
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数据来充实旅游信息,可以添加用户间的互动性如同游等,也可以通过地点标记让旅游者留下标签避免乱涂乱画现象。
同时在旅游日记的分享中通过推荐甄选出良好方案,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地点的旅游推荐和建议等,使旅游在准备初期更加得心应手。
痛点分析
在推动旅游的人记录上会有问题,由于大部分人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这一点较为难解决。
再者推荐路线的实用性还有待实践者的自己实践效果,对不同人的不同选择上是一个问题。
在信息真实度上也没办法做到完全真实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在用户的交互检索中存在堆积聚焦问题。
在不同地方的详细定位也可能有问题,只能解决大致路线与费用问题。
总结
在这个app的设想上大体的方向很新颖,以共享为一个基准点出发但实际上是旅游的不同经历的阅读和参考,在人们喜欢故事上我认为以日记为出发点是能激发人的短期兴趣的,但在长期的运营上还需要一些日常的副功能来辅助使软件在一个旅游指导的基础上能更像一个可以联系不同地区文化或者日常生活的点的作用功能。
可行度上有一定的可行度但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如gps定位等,同时需要有一定的记录功能尽可能减少记录者自己输入文字的劳动量使过程能稍微愉悦与简单。
上一篇:个人成长与企业成长相结合责任不负青春,实干成就光明下一篇:电信如何提升服务质量讨论:用心服务,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