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高中《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学设计说明
丑末寅初(京韵大鼓)-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丑末寅初(京韵大鼓)-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以花城版京韵大鼓剧目中的《丑末寅初》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从中感受京韵大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本课程适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等相关教育领域。
二、课程目标1.了解京韵大鼓的起源、发展、特色和艺术价值;2.通过音乐鉴赏,感受京韵大鼓的节奏、旋律、唱腔等艺术元素;3.通过分析京韵大鼓剧目中的歌词、故事情节等内容,了解京韵大鼓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4.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中国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1. 京韵大鼓的概述1.1 起源和发展京韵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起源于元朝时期的南戏,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1.2 特点和艺术价值京韵大鼓以其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唱腔独特、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等特点,被誉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它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丑末寅初》剧目的音乐鉴赏2.1 《丑末寅初》的剧情介绍《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剧目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讲述了疫病流行时期,丑角在医生的帮助下调查案件的故事。
2.2 《丑末寅初》剧目中的音乐元素通过对《丑末寅初》剧目中部分唱段进行音乐鉴赏,让学生了解京韵大鼓中的旋律、节奏、唱腔等艺术元素,并从中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3. 《丑末寅初》剧目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3.1 京韵大鼓剧目的文化内涵京韵大鼓剧目不仅具有娱乐性,更是一种表达文化、传递价值观念的载体。
通过对《丑末寅初》剧目中的歌词、台词等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京韵大鼓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3.2 《丑末寅初》剧目的人文价值《丑末寅初》剧目为观众呈现了疫病流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应对策略,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尊。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京韵大鼓的概述、特点、历史背景等基础知识。
丑末寅初京韵大鼓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课件
腰系丝绦 足下蹬着福履 怀里包着书包
一步三摇 脚步儿仓皇
他是走进了这个书房
8 绣房的佳人要早起
我只见她面对着菱花 云分两鬓
鬓上戴着鲜花 花枝招展那她是俏梳妆
9 牧牛童儿不住地连声声唱
我只见他头戴着斗笠 身披着蓑笠 下穿水库
足下蹬着草鞋 腕挂藤鞭 倒骑牛背
口横短笛 吹的是自在逍遥
吹出这个山歌儿是野调无腔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 丑末 寅初 日转扶桑 我猛抬头 见天上星 星共斗 斗和辰 它是渺渺茫茫 恍恍惚惚 密密匝匝 直冲霄汉那 减去了辉煌
2 一轮明月 朝西坠 我听也听不见 在那花鼓谯楼上 梆儿听不见那敲 钟儿听不见那撞 锣儿听不见那筛 这个铃儿听不见那晃 那些值更的人儿他沉睡如雷 梦入了黄梁
❖ 被誉为“金嗓歌王” 。 1989年获“金唱片” 大奖。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 ❖ 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 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丑末寅初》
——中国传统曲艺
“丑末寅初”是指哪个时间段?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这不绕过了小溪旁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抬头 见天上星 星共斗 斗和辰
它是渺渺茫茫
恍恍惚惚 密密匝匝
直冲霄汉那 减去了辉煌
5. 打柴的樵夫就把这个高山上 遥望见山长着青云 云罩着青松 松藏古寺 寺里隐着山僧 僧在佛堂上 把那木鱼敲得响乒乓 他是念佛烧香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丑末寅初
——京韵大鼓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丑末寅初(京韵大鼓)》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丑末寅初(京韵大鼓)》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
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聆听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感受作品的演唱特点。
2、鉴赏、体验骆派京韵大鼓的演唱风格特点。
3、了解有关京韵大鼓的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
被流行音乐笼罩的学生,对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的了解的并不多,拖着长腔的音调也不是很喜欢。
对学生所了解的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尤其是曲艺、戏曲部分我做了一些调查:60%~~70%的学生并不是很了解,有10%~~20%的学生是从姊妹艺术侧面了解的:如影视歌曲的民族风格元素,电影《霸王别姬》中的戏曲人生;或是郭德纲的相声等等,有5%~~10%的学生浅显的了解一些,但也知之甚少,课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努力跟随老师学习。
3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感受作品的演唱特点。
难点:鉴赏、体验骆派京韵大鼓的演唱风格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引趣
课件中罗列的艺术种类,请学生挑选属于曲艺的艺术形式。
教师演唱两段:天津时调《秋景》
京韵大鼓改编的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第一篇: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篇一:2014九年级上音乐教案九年级音乐教案歌唱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1、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西南民族音乐的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3、了解“飞歌”及其特点重点;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难点:了解“飞歌”及其特点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随宋祖英《大地飞歌》音乐进教室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音乐二、情景导入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一首民歌《大地飞歌》。
中国是具有五千余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这些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音乐就是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内容丰富。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地民歌在语言、风俗、审美和文化传统上形成了不同特点。
这些文化因素融入了当地的民歌创作中,使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
现在,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民歌,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播放《歌唱美丽的家乡》师:谁能说一下,这首民歌有什么特点呢?生:节奏宽广、旋律起伏师:同学们说的不错,这首民歌的名字叫做《歌唱美丽的家乡》,是我国苗族地区的一首民歌。
三、新课教学1、介绍苗族概况(幻灯片显示苗族聚居地的自然风光,背景音乐《歌唱美丽的家乡》)师: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2、介绍“飞歌”师:这首《歌唱美丽的家乡》就是典型的苗族“飞歌”(幻灯片显示“飞歌”),“飞歌”的特点是只在山岗林野与田间地头演唱,音调高昂,气势雄伟。
特征是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以尽气息延长,句间可以任意延长休止,句内喜用滑音级进,句尾收腔惯用甩音,终止时常附带一声高昂的呐喊声3、学唱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1)师逐句教唱,生逐句学唱。
记一堂高中音乐公开课课后反思
记一堂高中音乐公开课课后反思厦门十中梁丹明今年首上高中,对高中的教育教学处于一种探索、学习的阶段。
高中新教材、新课程包括高中学生对我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
包括开学初的第一堂课,要怎么去抓住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接下来的每一节音乐鉴赏课,要怎么去梳理教材,怎么去教,怎么教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教学,我通过教学----反思----再到教学,通过教研活动,听课学习等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下面就针对本学期的一堂公开课进行反思:在本学期的市视导中,我开了一节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二单元《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一堂公开课:曲艺一向是学生比较陌生并且比较不感兴趣的知识,不仅是学生,包括我自己,本身对曲艺的了解也是相对较少的,要怎么去开这堂课呢?首先不断的研究课本、教参,立足于课本的知识,找到突破口;再者了解学生:学生对曲艺的知识了解的少之甚少,如果讲得太深他们能理解,能掌握吗?所以我决定了,这堂课还是要从基础知识说起,通过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对曲艺首先要有认识,了解,然后再通过视频、音频内容掌握我国比较著名的曲艺剧种,之后再回到学生比较熟悉的本地剧种,歌仔戏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剧种,但歌仔戏并不属于曲艺的类别,但是他跟曲艺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这个知识,让学生了解本地的曲艺剧种——锦歌。
最后,从理论知识学习的角度入手,告知学生曲艺艺术的历史,曲艺艺术的发展,让学生对曲艺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
在整堂课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做到有目的的学习,除了视觉上、听觉上的感受外,还准备了一份本堂课的重点习题,让学生边学,边记边掌握。
使得整堂课更有条理性,逻辑性,学生也能够学到,掌握到最基础的知识。
《曲艺篇》教学设计〈曲艺篇〉重点知识习题:重点难点:1、什么叫曲艺?2、曲艺音乐包含哪几种表演形式3、我国曲艺品种,分类两大类:4、《丑末寅初》京韵大鼓表演者手持什么乐器:表演形式:这段故事的时间发生在几点?出现哪些人物角色?例如:樵夫说唱要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5、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苏州弹词流行的地域:演唱语言6、曲艺音乐的发展:时期荀子的是曲艺音乐的远祖。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丑末寅初京韵大鼓
曲艺篇教案
课型:音乐鉴赏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音响
教学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学习的本身是创造。
(2)如何合理的设计学生律动及创作活动,让鉴赏课不单一不枯燥,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和体验活动,感受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粤剧三种曲艺的音乐风格特点,愿意探索相关戏曲音乐
的文化知识,并乐于参与各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2)朗诵《丑末寅初》的唱词,体会语言的特点,再听演唱,体会语言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3)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热
爱地方文化情感。
(4)学唱粤剧《荔枝颂》的音乐片段。
(5)粤剧念白节奏的整理与分析,探索粤剧念白运用于节奏训练的方法,并通过具体谱例来说明粤剧念白所具有的丰富节奏元素,通过表演说明粤剧念白中所具有的独特身段和表情特点,培养学生对节奏韵味的协调能力和表现力,从而使节奏训练变得生动、有趣。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掌握曲艺音乐的基本内容,了解、认识、掌握京韵大鼓与苏州弹词的相关知识。
(2)通过学唱粤剧《荔枝颂》片段,让学生把握和识辨粤剧唱腔的特征。
教学过程:。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教学课件设计
心里面一酸,状元爷有点眼眶 盈盈,“万岁,容奏”: 未曾启口泪满眶, 提起前情欲断肠,
……
聆听辨别
1
2
3
《祥林嫂》
《韩英见娘》
《状元府奇案》
粤曲
京韵大鼓
苏州弹词
京韵大鼓 苏州弹词 粤曲
京韵大鼓 《丑末寅初》 《韩英见娘》
苏州弹词 《蝶恋花·答李淑一》 《状元府奇案》
…… ……
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
一、概述曲艺
结束
二、鉴赏分析
进入
鉴赏分析
进入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骆玉笙
鉴赏分析表一
作品 项目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唱腔特点
吟诵感强 似说似唱
骆玉笙(1914—2002)
唱腔+? 表演方式
鉴赏分析表一
作品 项目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唱腔特点
吟诵感强 似说似唱
二胡
琵琶
高 胡
扬琴
三弦
月琴
竹笛 洞箫 吉他 萨克斯 小提琴
鉴赏分析表三
作品
项目
粤曲《荔枝颂》
韵味成因
广东方方言言 高伴胡奏……
唱腔 方言
依字行腔
分析对比表
项目
作品方《言丑末寅初》
《蝶恋花· 答李淑一》
《荔枝颂》
曲种
京韵大鼓 苏州弹词
唱腔方言关系密切
不 同
方言
北京方言 江浙方言
点 唱腔特点文学吟似+诵说音感似乐强唱(唱腔腔+伴随奏字)转
鉴赏分析表三
作品 项目
广东粤曲《荔枝颂》
韵味成因
方言 伴奏
方言 唱腔
丑末寅初
唱词
丑末寅初
演唱者:骆玉笙
丑末寅初日转扶桑。我猛抬头见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匝,直冲 霄汉(哪),减去了辉煌。一轮明月朝西坠,我听也听不见,在那花鼓谯楼上,梆儿听不见敲,钟儿听不见撞, 锣儿听不见筛呀,(这个)铃儿听不见晃,那些值更的人儿他沉睡如雷,梦入了黄梁。架上的金鸡不住的连声唱, 千门开,万户放,这才惊动了行路之人急急忙忙打点着行囊,出离了店房,够奔了前边的那一座村庄。渔翁出舱 解开缆,拿起了篙,驾起了小航,飘飘摇摇晃里晃当,惊动了(哪)水中的那些鹭鸶对对的鸳鸯,是扑楞楞楞两 翅儿忙啊,这才飞过了(那)扬子江。
艰难的生活摔打出骆玉笙坚强的个性,奠定了她走向艺术高峰的基石。在上海的大世界,南京
的夫子庙,汉口的大舞台.
1931年,17岁的骆玉笙正式演唱京韵大鼓,就这样,继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白凤鸣之后的又一位名 家——骆玉笙,从此出现在中国的曲艺界,并且在后来独领风骚达半个多世纪。
《剑阁闻铃》是骆玉笙的成名作,也是骆派京韵大鼓的代表作。
骆玉笙从小就跟着养父母漂泊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从4岁起她就开始配合养父演出杂耍。常常是骆彩武 在变魔术的时候,把骆玉笙变出来,让她给围观的人唱上一段二黄。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正是需要关心与呵护 的时候,而骆玉笙却已经在为衣食奔波了,有了伤心的事没法对别人说,有了高兴的事还是没人听,她只好用唱 戏来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后来她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总是无限感慨地说:“哎,我是唱着长大的。”
京剧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
京剧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第一章:京剧的起源与发展1.1 介绍京剧的起源: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逐渐形成了京剧。
1.2 讲解京剧的发展历程:道光年间,京剧逐渐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进入繁荣时期;民国以来,京剧不断创新发展。
1.3 分析京剧在我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第二章:京剧的行当与角色2.1 介绍京剧的行当分类:生、旦、净、末、丑。
2.2 讲解各个行当的特点及代表角色:生行(老生、小生、武生等),旦行(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等),净行(铜锤花脸、架子花脸等),末行(文末、武末等),丑行(小花脸、文武生等)。
2.3 分析京剧角色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表演技巧。
第三章:京剧的唱腔与板式3.1 介绍京剧的唱腔分类:二黄、西皮、南梆子等。
3.2 讲解各种唱腔的特点及代表剧目:二黄唱腔(如《贵妃醉酒》、《宇宙锋》等),西皮唱腔(如《空城计》、《穆桂英挂帅》等),南梆子唱腔(如《樊江关》、《玉堂春》等)。
3.3 介绍京剧的板式:导板、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等。
第四章:京剧的伴奏与乐器4.1 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等。
4.2 讲解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及在京剧中的作用:如京胡的弓法、指法等,京二胡的揉弦、滑音等,月琴的拨弦、滑音等,三弦的拨弦、扫弦等。
4.3 分析京剧伴奏与唱腔的协调关系及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京剧的服饰与道具5.1 介绍京剧的服饰分类:蟒、帔、靠、水袖等。
5.2 讲解各种服饰的特点及代表角色:如蟒袍(皇帝、官员等),帔衫(皇后、贵妃等),战袍(武将等),水袖(生、旦、净、末、丑等)。
5.3 介绍京剧的道具及其在表演中的作用:如刀、枪、剑、斧等武器,屏风、桌椅、灯笼等布景道具,以及各种配饰(如发冠、耳环、项链等)。
第六章:京剧的表演技巧与艺术特色6.1 讲解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唱、做、念、打。
6.2 分析各种表演技巧在京剧中的具体运用:如唱腔的韵味、表情的丰富、念白的清晰、动作的规范等。
丑末寅初
够出急这千架 奔离急才门上 了了忙惊开的 前店忙动,金 边房打了万鸡 的,点行户不 那 着路放住 一 行之,的 座 囊人 连 村 ,, 声 庄 唱 。 ,
这是惊飘拿渔 才扑动飘起翁 飞楞了摇了出 过楞哪摇篙舱 了楞水晃,解 那两中里驾开 扬翅的晃起缆 子儿个当了, 江忙鹭,小 。啊鸶 航 ,对 , 对 的 鸳 鸯 ,
丑末寅初,日转扶桑。 我猛抬头见天上星, 星共斗,斗和辰, 它是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匝, 黄粱:黄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后喻 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 直冲霄汉哪,减去了辉煌。 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或喻梦寐以求之 欲望落空,常用此语。 一轮明月朝西坠,我听也听不见, 在那花鼓樵楼上,梆儿听不见敲, 钟儿听不见撞,锣儿听不见筛呀,这个铃儿听不见晃, 那些值更的人儿他沉睡如雷,梦入了黄梁。 架上的金鸡不住的连声唱, 值更,是汉语词汇,出自《海天苍苍》,意思为夜里值班巡视。 千门开,万户放, 这才惊动了行路之人急急忙忙打点着行囊, 出离了店房,够奔了前边的那一座村庄。 渔翁出舱解开缆,拿起了篙,驾起了小航, 飘飘摇摇晃里晃当, 惊动了哪水中的个鹭鸶对对的鸳鸯, 是扑楞楞楞两翅儿忙啊,这才飞过了那扬子江。
古人为什么起这么早?
•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古人的作息,那么每个人都想到的一定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一种说法是,古时蜡烛很贵,平民百姓用不起,所以农民要早 睡早起。
推荐
• • • • • • • • 《大西厢》小岚云 《逼上梁山》小岚云 《祭晴雯》骆玉笙 《文人与酒》骆玉笙 《卧薪尝胆》骆玉笙 《俞伯牙摔琴》骆玉笙 《将相和》骆玉笙 《剑阁闻铃》骆玉笙
物是人非,时间飞逝
打柴的樵夫就把这个高山上, 遥望见山长着青云,云罩着青松, 松藏古寺,寺里隐着山僧, 僧在佛堂上,把那木鱼敲得响乒乓啊,他是念佛烧香。 农夫清晨早下地,拉过牛,套上犁, 一到南洼去耕地,耕得是春种秋收冬藏闭户,奉上那一份钱粮。 念书的学生走出了大门外,我只见他头戴着方巾, 身穿着蓝衫,腰系丝绦,足下蹬着福履,怀里抱着书包, 丝绦是丝编的带子或绳子。通常搭配道袍、围裙等衣物。 一步三摇脚步儿仓惶,他是走进了这座书房。 绣房的佳人要早起,我只见她面对着菱花, 云飞两鬓,鬓上戴着鲜花,花枝招展哪, 她是俏梳妆。 牧牛童儿不住地连声唱。我只见他头戴着斗笠,身披着蓑衣, 下穿水裤,足下蹬着草鞋,腕挂藤鞭,倒骑着牛背, 口横短笛,吹的是自在逍遥。 吹出来的这个山歌儿是野调无腔,这不越过了小溪旁。
人音版+高中音乐欣赏+《京韵大鼓》+音乐课件
打柴的樵夫就把这个高山上,遥望见,云淡淡、雾茫茫,山长着 青云、云罩着青松,松藏着古寺、寺里隐着山僧,僧在佛堂上把 那木鱼儿敲得响乒乓啊,他是念佛烧香。农夫清晨早下地,拉过 了牛套上了犁,一到南洼去耕地,耕的是春种秋收、收仓闭户, 奉上那一份钱粮。念书的学生走出了大门外,我只见他,头戴着 方巾,身穿着蓝衫,腰系丝绦,足下登着云履,怀里抱着书包, 一步三摇,脚步儿仓皇,他是走进了书房。绣房的佳人儿要早起, 我只见他,面对着菱花,云分两鬓、鬓上戴着鲜花,花枝招展哪, 是俏梳妆。牧牛童儿不住地高声唱,我只见他,头戴着斗笠,身 披着蓑衣,下穿水裤,足下登着草鞋,腕挎藤鞭倒骑牛背、口横 短笛,吹的是自在逍遥,吹出来的那个山歌儿是野调无腔,这不 越过了小溪旁。(甩板)
骆玉笙
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 员、原中国曲艺家协会 主席、著名曲艺表演艺 术家骆玉笙同志因病于 2002年5月5日凌 晨1时40分逝世,享 年89岁。
骆玉笙创作成就
骆玉笙从事京韵大鼓演唱几十年,她的京韵艺术已 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当今中华民族文化史上 独占一席,骆玉笙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以“刘 派”为基础,博采众家之长,充分运用和发挥她那 甜美的嗓音,宽广的音域,逐渐形成了令观众喜爱 的“骆派”京韵大鼓,蜚声曲坛,被誉为“金嗓鼓 王”。骆玉笙的代表作有《剑阁闻铃》、《丑末寅 初》、《伯牙摔琴》、《子期听琴》、《红梅阁》 等曲目,几十年来让听众百听不厌,在演唱传统名 篇的同时,她还积极参加新编曲目的演唱,其中 《光荣的航行》、《卧薪尝胆》、《和氏璧》、 《珠峰红旗》等最具影响。骆玉笙演唱了多半个世 纪的《剑阁闻铃》,如今已成为一代绝唱,著有 《骆玉笙京韵大鼓集》。
京韵大鼓重歌唱,专唱短篇曲目。刘宝全擅唱金戈铁马的“三国”故
初中音乐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
初中音乐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初中音乐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一、教学目的⒈学科目的:倾听京韵大鼓代表曲目,初步理解我国说唱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⒉同时目的:通过倾听及赏析,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同时理解相关历史、艺术家等曲艺文化,感受和体验唱段中所表现出的心情,并对我国说唱音乐产生爱好。
二、教学内容⒈学问点:京韵大鼓学问点定义: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是在清朝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
关键词:京韵大鼓、顶真、加垛⒉相关学问:京韵大鼓、顶真、加垛⒊技能点:京韵大鼓的特点技能定义:京韵大鼓的特点①一人站唱。
②自己打鼓击板伴奏。
③伴奏乐器:三弦、四胡。
④题材是说故事的。
技能分解:跟随录音哼唱、分析伴奏特点⒋相关技能:倾听、模唱、分析等,以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
⒌审美点或者审美词:曲调、唱腔等京韵大鼓的韵味。
三、教学材料⒈典型材料:京韵大鼓《丑末寅初》⒉延长材料:说唱音乐的历史音乐文化⒊检测材料:京韵大鼓的风格⒋教具:快板⒌设备仪器:多媒体教学系统⒍教学环境布置:四、教学过程及方法⒈导入师:(播放相声《旧曲新歌》片段,)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想一想这是哪种艺术形式?生:(观看录像片段,在幽默诙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走进说唱音乐,激发学习爱好。
)观看后,答复教师的问题。
师:相声属于说唱音乐。
这一单元,我们来深化的理解我国的说唱音乐。
⒉学问点提醒,指向教学目的师:细致倾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来告知教师这是什么曲种?(播放京韵大鼓《丑末寅初》的片段)生:京韵大鼓。
师:京韵大鼓原称“京音大鼓”是在清朝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
我国幅员宽阔,说唱音乐在南方的代表是弹词;北方的代表是鼓词,而鼓词中最为人们熟识的就是京韵大鼓。
⒊学问点强化,接近教学目的师:请同学们跟教师一起唱一唱《丑末寅初》的一个小片段。
(幻灯片播放《丑末寅初》的第一个段落上下句谱例。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丑末寅初(京韵大鼓)
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曲艺篇——品南北之精华课程性质:校性公开课授课班级:高二音乐班一、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欣赏和学唱曲艺代表作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和粤曲《荔枝颂》,剖析其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从而学会辨识“曲艺”类型。
2、艺术表现:学唱《丑末寅初》和《荔枝颂》音乐片段,感受“曲艺”音乐旋律与语言的关系,体验南北曲艺不同的音乐风格;根据“曲艺”的艺术特点,尝试曲艺旋律创编。
3、文化理解:学习曲艺的发展历程,感受曲艺在中国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剖析曲艺中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和粤曲《荔枝颂》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根据“曲艺”的特点,进行学唱和创编。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实践法等五、教学准备:视频制作课件制作口风琴等六、教学过程:(一)讲授内容:1、了解“曲艺”及其发展历程。
2、欣赏、分析和学唱《丑末寅初》,归纳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1)介绍京韵大鼓及其代表人物——骆玉笙(2)欣赏并剖析《丑末寅初》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完成表格)(3)学唱片段3、欣赏、分析和学唱《荔枝颂》,归纳粤曲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1)介绍粤曲(2)通过创作、填词和学唱音乐片段,体验唱词与旋律的关系(3)欣赏粤曲代表作《荔枝颂》,剖析其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完成表格)4、总结:什么是“曲艺”?“曲艺”有什么特点?(二)练习:播放视频,辨析声乐作品类型,(三)作业:作业一:根据曲艺的特点,用潮汕方言尝试创作一段曲艺《夸潮汕》敲起竹板笑呵呵手敲竹板口唱歌歌唱家乡潮汕美山明水秀绿满坡溪口出名甜杨桃澄海出名狮头鹅东津出名好窑土棉阳出名拍铜锣作业二:收集潮汕地区的曲艺作品。
教案精选:初中音乐《丑末寅初》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音乐《丑末寅初》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中音乐《丑末寅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⒈学科目标:聆听京韵大鼓代表曲目,初步了解我国说唱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⒉同时目标:通过聆听与赏析,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同时了解相关历史、艺术家等曲艺文化,感受和体验唱段中所表现出的情绪,并对我国说唱音乐产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⒈知识点:京韵大鼓知识点定义: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是在清朝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京韵大鼓、顶真、加垛⒉相关知识:京韵大鼓、顶真、加垛⒊技能点:京韵大鼓的特点技能定义:京韵大鼓的特点①一人站唱。
②自己打鼓击板伴奏。
③伴奏乐器:三弦、四胡。
④题材是说故事的。
技能分解:跟随录音哼唱、分析伴奏特点⒋相关技能:聆听、模唱、分析等,以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
⒌审美点或者审美词:曲调、唱腔等京韵大鼓的韵味。
三、教学材料⒈典型材料:京韵大鼓《丑末寅初》⒉延伸材料:说唱音乐的历史音乐文化⒊检测材料:京韵大鼓的风格⒋教具:快板⒌设备仪器:多媒体教学系统⒍教学环境布置:四、教学过程及方法⒈导入师:(播放相声《旧曲新歌》片段,)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想一想这是哪种艺术形式?生:(观看录像片段,在幽默诙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走进说唱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观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相声属于说唱音乐。
这一单元,我们来深入的了解我国的说唱音乐。
⒉知识点揭示,指向教学目标师:认真聆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来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曲种?(播放京韵大鼓《丑末寅初》的片段)生:京韵大鼓。
师:京韵大鼓原称“京音大鼓”是在清朝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国幅员辽阔,说唱音乐在南方的代表是弹词;北方的代表是鼓词,而鼓词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就是京韵大鼓。
⒊知识点强化,接近教学目标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唱一唱《丑末寅初》的一个小片段。
(幻灯片播放《丑末寅初》的第一个段落上下句谱例。
丑末寅初(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
• 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部 分地区,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成就较高的一种,同时在 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一代流行的木板大鼓改革发展而 形成。木板大鼓是一种农民的说唱音乐形式,由半职业的 农民一人演唱,伴奏没有弦乐,只有鼓、板,因此得名。 木板大鼓以演唱长篇大书为主,内容多为英雄好汉的故事, 如《杨家将》、《封神演义》、《响马传》等,据说音乐 很简单,五声音阶,没有“4、7”两音,节拍形式为一板 一眼,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上下句形式,唱腔为板腔体结 构,说白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当时人称木板大鼓的表演者 为“说大鼓书的”。
曲艺篇
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曲艺音乐是指曲艺 中的唱腔与伴奏部分,它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有 说有唱;一是只唱不说。常由一人演唱,多则三五 人。演出形式简单灵活,以第三人称的叙事为主, 第一人称的代言为辅,具有“一人多角”(一个演 员模拟多种角色)的特点,并自装乐器,略带表演
动作来演诉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
子江!
打柴的樵夫就把这个高山上,遥望见,山长着青云、云罩着青松,松藏古寺, 寺里隐着山僧,僧在佛堂上,把那木鱼儿敲得响乒乓,他是念佛烧香。农夫清晨 早下地,拉过牛,套上犁,一到南洼去耕地,耕的是春种秋收、冬藏闭户,奉上 那一份钱粮。念书的学生走出了大门外,我只见他,头戴着方巾,身穿着蓝衫, 腰系丝绦,足下登着福履,怀里抱着书包,一步三摇,脚步儿仓皇,他是走进了 这座书房。绣房的佳人儿要早起,我只见她,面对着菱花,云分两鬓,鬓上戴着 鲜花,花枝招展,她是俏梳妆。牧牛童儿不住地连声唱,我只见他,头戴着斗笠, 身披着蓑衣,下穿水裤,足下登着草鞋,腕挎藤鞭,倒骑牛背,口横短笛,吹的
记一堂高中音乐公开课课后反思
记一堂高中音乐公开课课后反思厦门十中梁丹明今年首上高中,对高中的教育教学处于一种探索、学习的阶段。
高中新教材、新课程包括高中学生对我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
包括开学初的第一堂课,要怎么去抓住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接下来的每一节音乐鉴赏课,要怎么去梳理教材,怎么去教,怎么教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教学,我通过教学----反思----再到教学,通过教研活动,听课学习等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下面就针对本学期的一堂公开课进行反思:在本学期的市视导中,我开了一节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二单元《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一堂公开课:曲艺一向是学生比较陌生并且比较不感兴趣的知识,不仅是学生,包括我自己,本身对曲艺的了解也是相对较少的,要怎么去开这堂课呢?首先不断的研究课本、教参,立足于课本的知识,找到突破口;再者了解学生:学生对曲艺的知识了解的少之甚少,如果讲得太深他们能理解,能掌握吗?所以我决定了,这堂课还是要从基础知识说起,通过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对曲艺首先要有认识,了解,然后再通过视频、音频内容掌握我国比较著名的曲艺剧种,之后再回到学生比较熟悉的本地剧种,歌仔戏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剧种,但歌仔戏并不属于曲艺的类别,但是他跟曲艺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这个知识,让学生了解本地的曲艺剧种——锦歌。
最后,从理论知识学习的角度入手,告知学生曲艺艺术的历史,曲艺艺术的发展,让学生对曲艺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
在整堂课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做到有目的的学习,除了视觉上、听觉上的感受外,还准备了一份本堂课的重点习题,让学生边学,边记边掌握。
使得整堂课更有条理性,逻辑性,学生也能够学到,掌握到最基础的知识。
《曲艺篇》教学设计〈曲艺篇〉重点知识习题:重点难点:1、什么叫曲艺?2、曲艺音乐包含哪几种表演形式3、我国曲艺品种,分类两大类:4、《丑末寅初》京韵大鼓表演者手持什么乐器:表演形式:这段故事的时间发生在几点?出现哪些人物角色?例如:樵夫说唱要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5、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苏州弹词流行的地域:演唱语言6、曲艺音乐的发展:时期荀子的是曲艺音乐的远祖。
高中音乐_曲艺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导入:猜灯谜,正式导入课题——曲艺篇。
探求中国曲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二、教学内容1、昨天【知识链接】(1)曲艺的历史(2)曲艺的种类南方曲种主要有:苏州评弹、扬州评话、四川清音、湖北渔鼓、长沙弹词等。
北方曲种主要有:各种大鼓、山东琴书、二人转、山东快书、河南坠子等。
【作品赏析】(1)欣赏山东快书《武松打虎》a、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临清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
b、出示表格,让学生从方言、伴奏乐器和表演风格等方面总结山东快书的特点。
c、请同学用地方话说一段山东快书,亲身体验一下地方曲艺的的独特韵味。
注意事项:学生在表演的时候教师注意提醒他们模仿表演者的语气和节奏.(2)欣赏京韵大鼓《丑末寅初》a、京韵大鼓概述:b、作品赏析:【提问】1)描绘了哪些人物在丑末寅初这一时段的活动。
2)对比山东快书完成表格。
在曲艺繁荣兴盛的时期,可以说是集镇皆有锣鼓响,村村能闻弦板声。
曲艺在满足群众文化娱乐要求方面,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2、今天【曲艺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喜欢传统曲艺的观众越来越少。
古老的曲艺艺术,日渐没落。
但是,在今天,有一种地方曲艺,特别是民间演出却在天天演,场场满,它就是东北的二人转。
【作品赏析】欣赏二人转《猪八戒拱地》(1)二人转演员在表演上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唱、说、舞、扮、绝。
“四功一绝”,五功综合,雅俗共赏。
(2)对比京韵大鼓和山东快书的特点完成表格。
【反思传统曲艺】同学们不太喜欢传统曲艺,它确实有其自身的问题。
比如“时代远、感情旧、节奏慢”。
实践证明,传统曲艺若不与时俱进,难免被时代淘汰。
现在,对曲艺的传承和改革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且已经初见成效。
许多曲种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3、明天观众对于传统曲艺的感情需要时间来培养。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也应该试着了解和学习一点曲艺。
【活动与创编】学习快板实施步骤:1、教师展示,创设氛围2、讲授快板的基本演奏技巧3、小组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学习成果—-开场板的演奏5、演奏和学生的说结合,最终完成快板作品《十八愁绕口令》三、课堂小结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接触的《曲艺篇》,是之前所学过的《民歌篇》、《民乐篇》与《戏曲篇》知识的一个延伸,前几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学设计
一、年级高中一年级
二、教材版本花城《音乐鉴赏》
三、教学理念
总书记曾说过:“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同时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等教学理念应贯穿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因此我设计将我国传统曲艺中具有代表性的京韵大鼓带入音乐课堂。
京韵大鼓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同时在全国的曲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希望学生通过京韵大鼓的学习和艺术实践,了解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我通过采用问题驱动和情境创设,邀请同学们做啦啦队员加油助威,点燃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通过学科整合,借助语文学科“书空”手势体验京韵大鼓的唱腔特点,用微课前置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检验基础鼓点的学习。
将多种音乐实践活动,贯穿全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直接体验。
学习与京韵大鼓的相关知识,在提升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时,增强艺术表现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1、能听音乐的同时借助语文学科“书空”手势方法,用手划唱词声调等方式,感受京韵大鼓是用方言演唱,同时依字行腔说唱结合的唱腔特点。
2、通过对比三首不同的京韵大鼓曲目的前奏旋律,能发现固定旋律这一京韵大鼓的前奏特点。
3、通过观看视频琴书《长寿村》和京韵大鼓《剑阁闻铃》这两种类似的曲艺能根据伴奏乐器、固定前奏、传统鼓点等方面准确辨别出《剑阁闻铃》是京韵大鼓。
(二)艺术表现
1、能基本依字行腔地演唱《丑末寅初》第一句,体会唱腔特点。
2、左手拿直尺做的模拟书板,同时右手拿笔模拟鼓箭子,能双手配合演奏出京韵大鼓的基本鼓点“老七点”和“双七点”,并能用基本鼓点为《丑末寅初》的前奏音乐作前6小节的伴奏。
(三)文化理解
1、了解京韵大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住打击乐器书鼓、书板,伴奏乐器三弦、四胡、琵琶和京韵大鼓著名表演艺术家骆玉笙。
2、通过了解京韵大鼓的发展现状,懂得对京韵大鼓保护、传承与发展也是一名高中生的责任和义务,对曲艺艺术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五、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是花城高一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中的重点容。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由省、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以方言声调吐字发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的经典曲目,唱段生动地描绘了,在清晨三四点钟之时,旅客、樵夫、渔翁、书生、年轻女子、牧童等人的种种活动,全曲共分九段,展现出一副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民俗风景图(由于篇幅太长,时间有限,本节课重点欣赏前两段)。
京韵大鼓著名表演艺术家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丑末寅初》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
曲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一节课根本无法全部讲完。
因此,本节课我着重选取京韵大鼓的经典曲目《丑末寅初》(第一、二段)做讲授,使学生了解曲艺,热爱京韵大鼓,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曲艺艺术。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思维敏捷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京韵大鼓这一艺术形式有着鲜明的地域风格,对于的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曲艺艺术缺乏兴趣,知之甚少。
但是京韵大鼓的基础鼓点,节奏特点强,简单易学,深受学生的喜爱。
因此设计了聆听、歌唱、体验鼓点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拉近学生与京韵大鼓之间学习的距离感。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京韵大鼓的艺术风格特点。
难点:左手拿直尺做的模拟书板,右手拿笔模拟鼓箭子敲击书的中间、边缘,学打京韵大鼓的基础鼓点“老七点”与“双七点”为《丑末寅初》的前奏音乐配伴奏。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准备书鼓、书板、鼓架、多媒体课件等
九、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视频播放:师生问好后,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并播放琴书《长寿村》片段和京韵大鼓《剑阁闻铃》片段,学生初步感受两种相似的曲艺,带着疑惑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2、文字介绍:京韵大鼓简介。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一)京韵——唱
1、文字介绍:《丑末寅初》唱段的容(本节课学习前两段)。
2、京韵大鼓的唱腔特点
(1)音频欣赏:学唱《丑末寅初》第一句。
学生通过聆听音频和老师教唱找出第一句里的滑音、颤音字。
(2)音频欣赏:欣赏“丑末寅初,日转扶桑”慢速的这一句。
学生边听音乐边划唱词声调,感受京韵大鼓依字行腔的唱腔特点。
(3)视频欣赏:《丑末寅初》的第一、二段。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说”和“唱”的关系是说唱结合。
了解京韵大鼓的伴奏乐器。
3、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及代表人物骆玉笙
(1)视频欣赏:骆玉笙演唱的第一、二段,引导学生用八个字总结填空题“一人站唱,自击鼓板”即为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
(2)图片和文字介绍:京韵大鼓著名艺术家骆玉笙及其代表作。
设计意图:
1、感受京韵大鼓用方言演唱,依字行腔说唱结合的唱腔特点。
体会唱腔中滑音和颤音的特色,感受方言的语言魅力。
2、通过欣赏骆玉笙演唱的视频学生能够了解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和京韵大鼓的伴奏乐器,并且能直观的感受到京韵大鼓的表演特点是一人站唱自击鼓板。
(二)大鼓——奏
1、模拟鼓板的使用
熟悉书板和书鼓的使用,了解“上、下、鼓、梆、合”的含义,能用左手拿尺子模拟书板“上板”、“下板”的演奏,右手拿笔敲书的中间和旁边,模拟敲击书鼓“鼓心”和“鼓梆”的演奏。
2、京韵大鼓的基础鼓点——“老七点”
出示口诀、演奏鼓点
3、京韵大鼓的基础鼓点——“双七点”
出示口诀、演奏鼓点
4、基础鼓点综合运用
老七点1遍+双七点3遍=《丑末寅初》前奏的前半部分鼓点。
5、师生合作
根据谱例提示,师生合作完成“老七点”与“双七点”在《丑末寅初》前奏中的综合运用。
设计意图:
1、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先学后教两个基础鼓点。
2、学习基础鼓点这一环节能够让每一位学生从视觉、听觉全方位更直观、立体的感受京韵大鼓基础鼓点。
使学生对京韵大鼓这一说唱艺术产生更加准确而生动持久的记忆,学生更容易记住其艺术特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观看老师现场表演,一下子就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京韵大鼓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加直观、真切的感受。
第三环节,巩固与拓展
(一)巩固
1、比一比
音频欣赏:老师播放三段京韵大鼓唱段《百山图》、《红梅阁》、《将相和》,学生仔细听三段京韵大鼓的开唱前的前奏旋律后发现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即京韵大鼓前奏特点——固定前奏。
2、辨一辨
视频欣赏:情境重现,老师再次播放琴书《长寿村》和京韵大鼓《剑阁闻铃》的视频,提问:亲爱的啦啦队员们,现在你知道这两个节目哪一个是京韵大鼓吗?你是从哪些方面辨别出来的呢?他们又有哪些共同点呢?学生从固定前奏、器乐伴奏、鼓点、语言等方面对比这两种曲艺的异同。
3
(二)拓展
图片介绍:老师展示京韵大鼓现状文章图片及关键词,学生谈谈自己对保护、传承京韵大鼓的一些做法。
设计意图:
1、比一比环节通过三段不同的京韵大鼓曲目前奏和《丑末寅初》前奏相比,学生听出曲目中都出现了固定旋律。
2、辩一辩环节情境再现,再次将之前看过的两种容易混淆的曲艺让学生聆听、观看,检验学生对京韵大鼓艺术特点的掌握。
第四环节,小结本课。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希望我们一起来完成对它的保护、发扬和传承。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受到了广大高中生的喜爱,下课后很多同学们都还继续在唱“丑末寅初,日转扶桑”,无疑他们都沉浸在了学习的快乐中,基础鼓点的学习也是极有魅力的,在课堂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体验京韵大鼓的唱腔特点,探究唱
腔中“说”和“唱”的关系,并且在基础鼓点的学习中,也非常积极的体验。
整节课教学环节清晰、紧凑、实践性强,已经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京韵大鼓是一门容丰富,表演艺术造诣很高的传统艺术,我通过采用问题驱动和情境创设,邀请同学们做啦啦队员加油助威,点燃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通过学科整合,借助语文学科“书空”手势体验京韵大鼓的唱腔特点,用微课前置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检验基础鼓点的学习。
还采用探究、对比等方式,让学生对京韵大鼓艺术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增强对京韵大鼓的学习兴趣和探究京韵大鼓的热情,学生因此喜爱上京韵大鼓,由衷发出的叫好声。
由于本人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这节课的唱、演绎还不够完善,还需要加强对曲艺艺术的学习和提升,为传播传统曲艺艺术贡献力量。
总书记曾说过:“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本节课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学习中,我看到传承和发扬曲艺艺术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