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神奇的水》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神奇的水》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神奇的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教材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实验和探究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水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水并不陌生,生活中处处都有水的存在。
但是,他们对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发现水的神奇,理解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发现水的神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初步形成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明白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2.教学难点:水的表面张力、水的溶解作用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水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水的特性: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蒸发等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水的特性。
3.探究水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对生物的影响,对环境的作用。
4.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思考讨论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这就是我对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神奇的水》这一课的说课稿。
神奇的水-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神奇的水-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生命意义,明白水对所有生命的重要性。
2.掌握水的性质,能够正确区分水和其他物质。
3.通过实验观察和经验体验,初步了解水能流动的特性,并能简单说明流动的原因。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生命意义、性质和流动特性。
2.难点:掌握水的性质,区分水和其他物质。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学生自由观察周围的环境,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水源,引出“水”的话题,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形态与生命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学习环节3.2.1 水的形态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水的形态,例如:水汽、冰、水等,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形态。
3.2.2 水的生命意义通过讲述和互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如植物需要水才能生长,人体、动物需要水来维持身体各种机能的正常运作等。
3.2.3 水的性质老师通过图示、实验等多种方式,教授水的性质,如:水无色、无味、透明、可以变为汽态、液态、固态等。
3.2.4 水的流动特性通过实验和互动活动,学生初步了解水的流动特性:水往下流、水流速快慢之间的关系、水流的形态等。
3.3 归纳概括老师贴板书“神奇的水”,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水”的生命意义、性质和流动特性等方面的知识。
3.4 课堂小结老师简要总结本堂课所学的重点并询问学生有无问题。
4.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生动,学生也表现出了兴趣,但是考虑到时间关系,水的流动特性这一块内容并未深入讲解,有待补充。
下一节课便将重点放在水的流动特性上,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互动活动,加深他们对水的认识。
同时,在练习环节中,也需要加强学生对于水的性质和流动特性的区分能力。
苏教版科学三上《神奇的水》优秀教案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
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
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
你看到了什么?(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
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
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
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苏教版科学三上《神奇的水》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上《神奇的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这一课,通过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特点。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学生的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对水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用途,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但是,他们对水的其他性质和特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的神奇之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水的几种常见用途,了解水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增强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性质和特点,水的常见用途。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的神奇之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水的神奇性质。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水的谜语,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实验一:水的溶解性。
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3.实验二:水的表面张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表面的分子间作用力。
4.实验三:水的过滤。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过滤过程,了解水的过滤原理。
5.讨论: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水的神奇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6.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水的溶解性、表面张力、过滤原理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讨论参与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神奇的水_苏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奇异的水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课次要是让先生从普通地认识水到了解水的许多特殊性质。
由教师带领先生研讨水的毛细景象及表面张力等奇异景象。
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先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残缺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先生知道水能产生毛细景象,了解毛细景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2、使先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了解表面张力景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3、使先生在探求过程中,能够仔细观察,尊重现实,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水的毛细景象、表面张力景象。
难点: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课前预备】将先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分别有操作员、记录员、整理员、纪律员、汇报员。
五、教具预备:硬币、烧杯、滴管、红墨水、大的塑胶盘子、曲别针、纸巾;【教学过程】一、设谜导入。
1、今天要上的这节课,你们的小手将要派上很大的用处。
由于这节课我们要经过观察及动手做实验,了解一种物体的一些性质。
在做实验时,大家来比比看,看谁的小手最灵活。
今天我们要研讨的是哪种物体呢?在这呀,老师设一个谜语给大家猜猜,只需你们把谜底猜出来,就能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讨的是甚么物体。
”猜谜:一种好东西,无色又无味,用手抓不住,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谜底:(水)二、探求新知。
师:世界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与水接触。
如吃饭、洗澡等等。
可大家对水的了解有多少呢?有谁来说一说本人所认识的水是甚么样的?先生自在发言。
先生1:水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
先生2:水是没有滋味的。
导入: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水的一些基本性质。
其实呀,水除了这些性质外,还有其他的性质,今天我们就经过观察及做实验,认识水的其他性质。
1、认识毛细景象。
师: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今,我们做个实验,看看水往哪里流?实验预备:预备好小组用的红色水及纸巾,每个小组桌上放一杯红色水、一张条形纸巾。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3.3《神奇的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教材从生活中的水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性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实验操作,又有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水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教学活动来丰富他们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水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水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水的表面张力、溶解等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生活中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水的来源和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如表面张力、溶解等。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水的特性和作用。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性质,强调水的重要性。
6.拓展延伸: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谈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2.板书设计: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水的性质和作用。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收获和不足。
2.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神奇的水》说课稿
《神奇的水》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新乡市新区小学的一名科学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神奇的水》,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神奇的水》是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与《观察水》一课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
本课是在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基本的认识后,由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从一般性地认识水到了解水的一些特殊性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说设计思想在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仅要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而且要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手段来进行。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运用探索导学法,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功能的认知规律进行知识的传授。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3) 、注重直观性教学。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三、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难点是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四、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科知识的整合,让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猜测、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的探究过程,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采用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方式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神奇的水说课稿
《神奇的水-水的表面张力》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神奇的水》中研究水的表面张力,课前学生已在《观察水》一课,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基本性的认识。
而《神奇的水》,老师将要带领学生去研究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通过本课教学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我在微课仅仅展示了水的表面张力这个环节中的两个演示实验。
二、说学情: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和水有着一定的亲密接触,知道在生活中可以用水调牛奶,果汁……而游泳过的同学更能说出在水中的特殊感受。
他们虽然对水有着一定的感受力,但并不知道这些神奇现象的形成原因,与水的哪些性质有关,以及“神奇的水”背后的科学道理与奥秘。
三年级的学生缺少对水的深入的、本质的认识,而科学就是一门对事物的本质进行研究的学科,所以,让他们感受到普通事物背后的神奇特点,感受科学课的神奇魅力,从水这个普通事物开始,让他们感受神奇,更让他们初步感受到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一个事物的过程,使他们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提升一步。
三、说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2、能自己独自完成实验,了解实验的基本环节。
3、能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会做出浅显的假设。
4、能通过研究水的有趣现象,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乐意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总结归纳。
四、说教法、学法:(1)演示法:符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明确的目的;使学生都能清晰地感知水的神奇之处。
(2)“探究—引导”法,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支持学生对感兴趣的实验深入探究。
五、说教学准备:一枚一元硬币,若干一角硬币,红颜色的水,水杯,滴管等六、说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有了初步的理性认识,即不再是简单地用眼睛看看水,接触到对水的观察,知道水的颜色、味道、透明度、流动性特点,但对水的其它特点了解不多,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采用复习旧知:什么是水?调动学生记起一些生活画面。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来源及水的特性。
2.了解水的重要性。
3.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净化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水的珍贵性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水的来源及水的特性。
2.理解水的重要性。
3.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净化水。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净化水。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问候学生,引起学生兴趣。
2.运用习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你们知道水是哪里来的呢?在生活中水有什么用呢?3.运用图片展现水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水的认知。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通过讲解PPT图片,介绍水的来源和水的特性。
2.讲解水的三种颜色和用途。
3.通过PPT图片展示饮用水为什么要净化。
三、实践环节(20分钟)1.让学生形成小组进行实践,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净化水的方法。
2.给学生讲解净化水的方法,让学生制作简易滤水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动手能力。
四、讲解(10分钟)1.讲解学生使用滤水器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滤水器。
2.运动图片展现净化前后的水质量变化,让学生更加认识净化水的必要性。
五、总结(5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水的来源及水的特性,以及简易滤水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2.教师总结本节课并进行点评,同时对学生勤俭节约水的理念进行强调。
六、作业(5分钟)1.布置实践作业并提出题目要求:自己制作简易滤水器进行净水,完成实验报告。
2.提示学生注意用水的形式及水的数量,呼吁大家勤俭节约水。
板书设计:1、水是哪里来的?2、水的特性3、用滤水器净化水4、勤俭节约水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体验了简易滤水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讲解水的来源、特性以及净化方法,让学生更加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多角度了解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同时,在作业中全面提高学生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健康生活和环保观念,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神奇的水 说课稿定稿
《神奇的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神奇的水》,下面我就《神奇的水》一课来谈谈我的教学构想,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六个主要方面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水》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的内容,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
在《观察水》一课,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以及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与同学一起做与水有关的实验,了解实验的基本环节。
2.能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通过研究水的有趣现象,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教材和新课标的研究,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难点:会大胆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科学验证。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了魔术激趣法、问题讨论法和实验探究法。
学法主要采用了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准备: 活动一: 烧杯、水、墨水、纸巾、布条、粉笔、粗铁丝、玻璃片、报纸。
活动二:胶头滴管、硬币,纸杯、水、一张纸。
课前我将把学生四人分一小组,每个小组规定的有记录员、观察员和操作员,并提前分发好实验材料,保证课堂教学有序的进行。
六、教学过程设计: 科学课应精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因此这一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是这样安排的:(活动一)会“爬”的水1、演示毛细现象,提出问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苏教版⼩学三年级《科学》(上)《神奇的⽔》教学设计《神奇的⽔》教学设计⽆为实验⼩学邓⽴⽣⼀、教材背景【教材分析】《神奇的⽔》是苏教版⼩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命之源——⽔》单元的第3课。
《神奇的⽔》这⼀课,让学⽣通过研究⽔的⽑细现象、溶解现象、表⾯张⼒、浮⼒、压⼒等神奇现象,了解⽔的这些本领在⽣活、⽣产中的应⽤,使学⽣对⽔的性质有⼀个⽐较完整的认识。
这⼀课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推测——证实,能较好地训练学⽣运⽤实验的⽅法进⾏科学探究。
【学情分析】从幼⼉园到⼩学⼀⼆年级,学⽣在与⽔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对⽔、⽔的神奇现象有⼀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在学⽣的脑中是零碎的、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观察⽔》和《神奇的⽔》时,我们要引导学⽣运⽤观察、实验、⽐较等科学的⽅法来认识神奇的⽔,使学⽣对⽔的性质有⼀个⽐较完整的认识。
《神奇的⽔》是三年级的⼀节科学课。
三年级的学⽣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本课实验有⼀定的难度,对学⽣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以实验、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学⽣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让学⽣在实验过程中快乐学习。
⼆、设计思路《神奇的⽔》⼀课是学⽣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法对⽔本⾝所具有的⼀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学习和探究。
在设计时,⾸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
不把“浮⼒”这⼀概念直接灌输给学⽣,⽽是从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开展⼀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通过乒乓球的浮起活动来引起学⽣们的兴趣,发现⽔的神奇现象,掌握观察的⽅法。
第⼆个活动是让学⽣们进⼀步发现⽔的神奇现象,⾃主描述现象。
再通过观看演⽰实验让学⽣亲⾃体验、感悟,引导学⽣⽤⾃⼰的语⾔对此现象进⾏解释。
努⼒做到逐层引导,给学⽣充分的探究时间,延伸兴趣,正确处理好“学⽣⾃主和教师引导”问题。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这一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发现水的一些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同时让学生了解水的化学性质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符合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水,对水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的特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等特性,知道水的化学性质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特性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水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观察、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水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水的特性: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颜色、味道和透明度,总结水的特性。
3.了解水的化学性质:教师讲解水的化学性质,如氢氧元素组成、溶解性等,让学生理解水的本质。
4.水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了解水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知识体系。
6.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神奇的水说课稿
神奇的水说课稿神奇的水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第3课《神奇的水》,接下来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上的这节课。
一、说教材: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在《观察水》一课,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孩子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目标: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观察一发现一预测一实验—验证一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2、通过观察、实验、测量、记录等方法获取知识与信息,能用语言文字或图画描述观察的现象与结果,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知识与技能1、能区分假设与事实,会猜测并通过做实验进行验证。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细心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好习惯,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2、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教学难点: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科学验证。
三、教学准备:报纸、曲别针、餐巾纸、粉笔、红墨水、水杯、硬币、滴管、学生直尺、布条、玻璃棒等。
四、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本节课对水的研究,就是以学生原有认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如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将有关说的学习置于生命之源的广阔背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
苏教版科学三上《神奇的水》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上《神奇的水》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水》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水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来理解水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性质,学会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水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水的性质,学会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水的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水的性质的深层含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水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水的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水的性质,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水的性质,深化对水的认识。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水的性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讨论交流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神奇的水 教案
《神奇的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神奇的水》的第一课时,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
在《观察水》一课,学生已经对水的颜色、气味等物理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针对三年级学生比较肤浅的科学认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确定了以下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来描述水的其他性质。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其他本领,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2.了解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三、教具准备:本课教师准备的材料有:塑料小杯、红墨水、纸巾、塑料直尺、曲别针、镊子;学生准备的材料有:包装箱纸板、塑料纸、布条、粉笔、抹布等,抹布的作用是当学生不小心把水洒到桌上后,随时把桌面擦干净,同时这也是水的毛细现象的一个应用。
四、教法与学法:下面说说本课的教法与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的体现必须要在启发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水会爬”、“水是不是在任何材料下都会爬”、“水爬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曲别针放入满满的水杯中水不溢出”、“是不是放入许许多多的曲别针都不溢出”,这一系列问题的猜测、验证,都让学生自主地去经历、探索,让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变讲为与学生共同设计、共同讨论,通过实验去验证,让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得以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科学课应精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苏教小学科学三上《09神奇的水》word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
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
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
你看到了什么?(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
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
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
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神奇的水》,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与上一课《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
在《观察水》一课中,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了解水的其他本领。
2.了解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总结归纳。
三、教学准备:
纸巾、布条、粉笔、塑料尺、铁棒、报纸、烧杯(一满杯水)、一元硬币、滴管、红色墨水、培养皿、放大镜等
四、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本节课对水的研究,就是以学生原有认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如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将有关水的学习置于生命之源的广阔背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科学课应精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因此这一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情景导入:置疑激趣,引发探究-
(二)探究交流: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评价总结,提升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首先创设了一个魔术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魔术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或想研究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我先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
也许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些幼稚,也许他们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但作为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引导学生善问,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问题入手,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学生的问题提出来了,那就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交流首先是对毛细现象的探究,出示一杯加红墨水的水,让学生想办法让水往高爬,一是发散学生的思维,二是为毛细现象的特征出现作铺垫,当学生一时想不到让水自已往上爬时,教师适时出示餐巾纸,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被唤醒,办法有了,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一下子把所有器材都陈列给学生,充分给学生的思维的空间,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接着让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他们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实验哪些物体水会沿着它上升,哪些物体水不能沿着它上升,能上升的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一环紧扣一环。
这一实验结束后,提出“水为什么会往上爬”这一问题时,鼓励学生分析与交流,并且辩析其中原因,尽量让学生能找到餐巾纸、报纸等有小孔和缝隙这一原因,从而让学生了解水能产生毛细现象这一性质。
其次是对“水”表面张力进行探究,往一枚一元硬币上滴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并由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然后交流、分析、辨析其中的原因。
这两个实验之前充分让学生进行猜测,作出假设,通过列数字的方式,让假设和事实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震撼学生的心灵,那有关水的表面张力才能在学生的脑中刻下永久的痕迹。
这个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欲。
从而使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归纳总结让学生谈收获,谈感受,再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水的问题,让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中止,本课的结束成为学生新的探索的起点。
六、板书设计:
神奇的水
小孔缝隙爬、扩散毛细现象
相互拉着团结表面缩小表面张力
板书的设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本课这样的板书不仅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体现了教学难点,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