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4点) (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与皮亚杰的理论相一致,婴儿运用已有的 动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没有 动作,心理就无从发展。 (二)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通过动作的研究,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 的内容和水平.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 细动作的发展是检查的重点。
(二)哭的发展 生理反射性—应答性—操作性—社会性
(三)恐惧的发展 1、本能的恐惧:大声响、位置突然改变,疼痛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被水烫过
3、怕生:陌生人焦虑 6—8个月出现
4、预测性恐惧:害怕黑
二、气质
托马斯将儿童气质分为: 1、容易型 2、困难型 3、迟缓型
三、社会性依恋 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称 依恋 (一)依恋的发展阶段: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鲍尔比 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二)依恋类型 安全型: 回避型: 艾斯沃斯 反抗型:
简单句:他觉觉了、妹妹读书 复杂句:老师教我们作游戏 复合句:吃了饭以后,我和小华玩一会 就看电视了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言语的发展 1、语音感知和发音 2、词汇的发展 3、句法的发展: 单词,双词, 电报, 完整的简 单句,一定程度 的复杂句.
第三节 婴儿期社会性的发展
婴儿从一个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发展的过 程称社会化过程.即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 中掌握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 适应社会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一、情绪的发展 (一)笑的发展 1、自发的微笑(0—5周)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
(三)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可以促进儿童空间
认知的发展,尤其是独立行走,使儿童的活动
范围变大,使他的认识能力增强。
(四)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动作的发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交往能力
的发展。从原来的依赖,逐渐转向主动。
二、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1、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早期抓握是整个手臂,然后是拇指再四指 2、从不随意到随意 即从不能控制到能控制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头尾原则:最早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 干,最后是脚的动作。 (2)近远原则:上肢动作为例,上臂先成熟,其
次是肘、手腕、手,手指动作最晚
(3)大小原则:即大肌肉到小肌肉,
三、婴儿主要的动作发展 (一)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是动作发展的重点. 他的意义在于的意义:主动探索周围事物; 开始操作工具;多种感觉协调,为知觉奠定 基础。通常在5、6月间出现。 (二)独立行走 意义 :活动具有主动性;扩大认知范围; 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第五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0-3岁)
新生儿(0——1个月);乳儿(1个月——1周岁)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个体生理发育最
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
展。 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 第三, 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 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五)空间知觉的 发展 形状知觉:3个月的婴
儿可以分析简单形状
深度知觉:
吉普森等的视崖实验证 明: 6个月具有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
先上下,再前后。
视崖实验装置大致是这样的:实验装置的主体是一个上 面盖着一块厚玻璃的实验平台,在一侧玻璃下面直接铺 着格子图案的质料,给人以很表浅的感觉,而另一侧的 质料是铺在平台的底面,距离上面的玻璃有几英尺的距 离,给人以很深的感觉。在测查的时候,实验者通常是 观察婴儿在深、浅两侧的反应。 当婴儿到能爬行时(一般为7个月左右),表现出逃避 深侧的倾向(36人中27人爬过浅滩,只有3人爬过悬 崖)。 将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深侧时,他们的心率比处于浅 侧时的心率为低,说明他们能够从知觉上区分这种差异。 他们只是注意到悬崖,而不是害怕。 当婴儿的年龄稍大,能爬的时候,他们在接近深侧时, 心率加快,表现出恐惧。 这两种情况均说明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本节重点
1.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对心理发展的4点意义
2.婴儿期动作的发展的规律性
3.婴儿期主要的动作发展(抓握和行走)
4.习惯范示和优先注视范示
5.婴儿微笑发展的三个阶段
6.恐惧的种类
7.依恋.依恋的发展(鲍尔比).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
(二)婴儿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发展
1、语音的发展:语音感知和发音
2、词汇的发展:内涵和外延的质量提高
3、句法的发展:单词,双词,电报句,完整的 简单句,一定程度的复杂句。(举例) 4 、简单发音----多音节阶段----有意义的语 音 3岁左右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不 完 整 句
完 整 句
单词句:(1—1.5岁) 球球、抱抱 电报句: 1.5—3岁 妈妈鞋、娃娃排排坐
二、记忆的发展
0—3(月):以条件反射为主,时间逐渐延长
3—6(月):长时记忆能力发展
6—12(月):出现认生现象,模仿动作
12—— :延迟模仿
三、思维的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 性、缺乏对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 隘性、形象性。主要特点:思维活动离不开儿 童自身对物体感知.
括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优先注视又称刺激偏爱程序,是 以优先注视和注视时间为指标的.
(二)视觉的发展:眼睛觉察和辨认刺激需要一定的视
觉技能, 主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色视觉、对
光的察觉、视敏度
(三)听觉的发展
是婴儿从外部获取信息,认识和适应环境 的重要手段,听觉的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 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 (四)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味觉: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以面部表情和身 体活动来表现对味道的反应。 嗅觉:习惯化和适应 肤觉:温觉反应和痛觉反应
阶 段
年龄
特
点
无差别 社会反应 0-3月 差别 社会反应 3-6月
对任何人反应一样 无偏爱 母亲:微笑多、依偎 熟悉者:少 陌生人:更少
特殊联结 6月-3岁 母亲:强烈依恋 阶段 陌生人:紧张、恐惧等
类型 安全型 (attachment security) 约2/3
特
点
在 :积极探索,与母亲交往 离开:苦恼、不安 回来:接近、平静 1.焦虑-回避型(anxious-avoidant) 20—25% 在 :独自玩耍 离开:悲伤少、做自己的事 回来:不欢迎、无喜悦 2.焦虑-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 10—15% 在:与母亲保持身体接触 离开:非常苦恼、极度反抗 回来:矛盾——既寻求又反抗
不安全型
四.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做为主体的我对自己及
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
哈特
主体我的发展(0-15个月)
客体我(15-24个月)
主体我到客体我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
第四节 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一 、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二、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 依恋 三、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 四、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
动作发展的训练
格塞尔提出“成熟—学习”理论。
成熟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成熟的基础上 进行学习和训练,才能有效而成功。 但是什么成熟程度最好呢?
实验表明:无论成熟早期,中期,晚期对 小儿进行训练都会成功,但是,成熟早期是学 习和训练的最佳期和关键期,效果最好;成熟 中期学习效果虽不如早期,但比晚期学习效果 好;成熟晚期效果较差。
四、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发展的理论 1、后天学习理论:斯金纳 班杜拉 布鲁纳。 (1)强化说—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 强化解释语言的获得. (2)社会学习说—儿童通过模仿学习成人的言 语
2、先天成熟理论(自然成熟说):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创始人.儿童言语 的发展决定于个体的成熟和发声系统的完善. 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生成理论:语法是通过语 言获得装置获得的,语言获得过程是由普遍语法 向个别语法转变的过程.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认为,语言源于认知,而认知起源于 主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语言源于主客体 相互作用。
亲”,即使在游泳时,小鸭们也不愿离开自己的
“洛伦兹妈妈”。科学家们认为,可能人类的许
多行为和能力也存在类似的“关键期”
第二节 婴儿期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传统方法是把新生儿当作是消
极被动的生物个体,后来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
促进了婴儿感知能力发展的研究。其中习惯化范式包
关键期问题
印刻的启示:洛伦兹(Lorenz)与他的“鸭宝宝”
小鸭出生后第13-16小时是认识自己母亲的
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只要是能动的物体在它
们眼前出现,就会被当作自己的母亲。如果错过
这一阶段,小鸭就很难建立起对母亲的认识
这一情况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
的。他用自己当实验品,客串了几只鸭子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