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串讲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批判学派
强调对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的批判性研究,关注媒介内容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代表人物包 括哈贝马斯、阿多诺和席勒等。
文化学派
关注媒介内容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强调对媒介文本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分析,代表人物 包括米德、詹姆斯·凯瑞和莫斯可等。
03
CATALOGUE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理论
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活动。
组织传播
总结词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详细描述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正式的信息传递、会议、报告等,以及非正式 的沟通、流言蜚语等。
06
CATALOGUE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03
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源于多个领域,如信息论、控制论、符 号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论为传播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02
CATALOGUE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
1
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播 现象的兴趣逐渐增加。
要点二
结构主义传播学
结构主义传播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传 播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它强调对传 播活动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规律进行研 究。结构主义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 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同 时又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
要点三
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事物的内 在结构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传播学研究中,结构主义方法论被 广泛应用于对传播活动的内在结构和 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七

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七

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七第七章内容分析和信息交流学习建议本章探讨的是拉斯韦尔的五W中的第二个W“说甚么”“怎样说”。

这一章内容较多,尤其基本概念(名词解释)方面的内容更多,也就是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并且部分理论知识在理解上面有必然的难度,因此,这一章的学习需要考生认真对待。

内容分析内容分析的基本理论内容分析的一般性结论信息信息与信息科学的渗入信息的特性信息科学的渗入信息的分类本章知识脉络信息的分类及新闻与信息的关系信息与新闻的关系信息量低控制信息流量的辩证关系信息量高符号与信号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符号制作与符号交流编码与译码可读性测量第一节内容分析和被分析的内容一,基本概念内容分析二,重点题1,进行内容分析从哪些方面着手?(1)分析传播内容短期或中长期的发展趋势。

(2)各种媒介对同一问题,或不同国家的同一类媒介的内容进行分析比力。

(3)研究传播内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政策;(4)了解和解决科技,文化等特殊信息在传播中的问题与困难。

2,内容分析和其他涉及传播内容的研究的区别。

(1)内容分析不同于内容分析法。

(拜见第四章)(2)内容分析不同于对文学作品,新闻作品的分析3,内容分析得出的一般性结论(1)大众传播所传递的内容,是经过高度筛选的;(2)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内容大部分是娱乐性的;(3)大众传媒在内容上力求平易,形式上力求简单。

第二节信息含义和信息科学的渗入一,基本概念1,信息三种情况:(1)一般性说法,信息是情报,资料,知识等等;(2)信息概念的本色;(重点)(3)从哲学角度探讨信息的本质,本源。

(美国巴克兰德提出的对信息的三种含义)2,信息量与负熵1956年法国布里渊引入热力学“熵”的概念。

信息就是负熵。

“熵”是某一系统的无序状态的度量,信息熵是解除无序状态所需信息量的度量。

一个系统越无序,熵越大,信息量就越小;一个系统越有序,熵越小,信息量也就越大。

3,信息的三个层次(1)语法;(2)语义;(3)语用;二,重点题1,信息具有的特性。

传播学概论讲稿1[5篇模版]

传播学概论讲稿1[5篇模版]

传播学概论讲稿1[5篇模版]第一篇:传播学概论讲稿1浙江警察学院备课纸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同学们:大家好!我们都是老熟人了,自我介绍就免了。

不过,在上课之前,我先提几点上课的要求。

一是纪律。

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遵守最基本的课堂纪律,当然,和综合大学的课堂比起来,同学们的纪律性绝对是杠杠的,不过,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课堂上尽量不要和周公交朋友,当然,我也尽量不把课上成催眠曲,不给周公同志送资源。

二是自由。

大学课堂应当是自由的课堂,是不同思想不断碰撞的课堂,我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你的看法也不一定没有道理,希望同学们能放开想象力,能积极提问交流,有任何问题,你随时可以举手打断我,我不怕你们的问题为难我,我更怕连为难的机会同学们都不给我。

三是勤快。

我记得在你们刚进校的专业介绍会上,高主任送了你们几个字,其中一个就是“勤”字,勤动手写写文章,勤动眼看看书籍,勤动脑思考问题,勤动嘴提问交流,勤上网关注信息……俗话说天道酬勤,换句话说,勤字和你的成绩有着直接的联系。

接下来说说我们的课程。

教材你们都拿到了,传播学概论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程,后面我们要上的新闻发言人、舆情引导等课程都会用上里面的一些理论。

既然是概论就是偏理论的东西,一旦说到理论,就和枯燥、乏味、单调等等词汇有所牵连了,当然,大家也别想得太难过,到底这门课好不好学,我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留点悬念比较好,要不然这接下来的一学期也太难过了。

我们的教材使用的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第二版,11年出版的,对于传播无处不在的、时时翻新的传播学而言,时间上算不得新鲜,但是,就传播理论而言,已经很久没有更新的、更有权威的新的传播理论诞生了,我们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沿用的还是那些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所以单纯从这方面来说,时间还是可以的。

而且,这本书写的还是很有水平的,应该说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是国人编写的教材里面最好的,当然,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浙大新闻系的一位教授说的,内容比较全面,有系统性,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可读性,我建议大家还是抽时间好好看看。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过程和现象的学科,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不同传播媒介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日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1. 传播学的定义和特点2. 传播学的学科领域和交叉学科3. 传播学的历史渊源和主要学派4.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与关键理论5. 传播学的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二、传播过程和模型1. 传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传播模型的类型和作用3. 传播中的关键角色和互动关系4. 传播效果评估及其方法5.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和模型三、传播媒介与技术1. 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2. 传统传媒与新媒体的异同3. 媒介效果研究与应用4. 社交媒体在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5. 传媒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四、传播伦理与法律1. 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2. 媒体职业道德与责任3. 知识产权与传播的关系4. 媒体法律制度与规范5. 传播伦理与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五、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1. 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2. 调查方法与内容分析3. 实验研究与观察法4. 传播管理与实务5. 传播教育与传媒职业训练总结: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通过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媒介、伦理、法律和研究方法的全面介绍,使学生对传播学形成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打下基础。

同时,传播学的学习也涉及到实践和应用,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传播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将来进入传媒行业或相关领域做好准备。

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五

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五

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五第五章传播的社会功能学习建议:这一章的内容相对简单一些。

集中论述了传播的一般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功能的失调。

还介绍了默顿和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功能的研究成果。

学习这一章更适合于运用归纳法,找出知识的内在规律,把复杂的知识归类,就很容易掌握,很容易记忆了。

缘起传播功能研究的缘起和概况概况社交性与自我中心性对个人的作用工具性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的一般性功能游戏说使用与满足环境监测功能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本章知识脉络文化传递功能娱乐功能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社会协调功能的失调传播的功能与功能失调文化传递功能的失调娱乐功能的失调默顿的研究成果传播功能研究的发展与式微怀特的研究成果麦奎尔的研究成果式微的原因第一节传播功能的缘起和概况一,识记的重点内容1,传播功能研究来源于西方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并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2,结构功能学派主要从理论角度,研究社会结构,及其组成部分之间在功能上的差异和彼此关系。

代表人物:帕森斯,默顿。

3,帕森斯《社会学系统理论的现状和前景》,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

其本质是为了谋求本钱主义社会的不变,均衡,维持遵循现存的社会行为规范的生活方式。

4,默顿提出“功能分析方法”理论。

5,传播功能的研究重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6,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式微。

第二节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一般功能(个体功能)重点题1,传播个人功能有哪些主要不雅点?不雅点提出人主要内容社交性,自我中心性瑞士皮亚杰社交性:谈话是试图影响对方或者是在和对方交换意见。

自我中心性:谈话是在对他本身谈话(自言自语);或者为了同别人发生联系而感到高兴,用这种谈话满足本身。

工具性美国托尔曼传播是一种人类行为,既有目的性,又有认知性。

有许多传播是属于工具性行为。

游戏说英国斯蒂芬森传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愉悦,有些传播会产生不愉快,甚至是痛苦。

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三

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三

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三第三章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学习建议:本章主要分析和探讨了传播过程理论和传播模式,着重阐明从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的必要性,明确传播理论与模式,方法的关系。

要重点掌握三种类型的传播模式,即传统的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传播过程第一节从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伯洛的不雅点理论模式化是传播学的特点学习脉络第二节传播理论与模式,方法的关系理论和方法彼此促进传统的线性模式第三节传播过程基本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第一节从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一,基本概念1,传播过程传播现象(内部和外部)的结构,要素(或者说环节)和各要素(环节)之间的关系。

如在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中,传播过程指从传播者开始,经过讯息,渠道,到达受传者那里,结果产生了传播效果。

对传播过程的研究,是传播学研究的第一步,是宏不雅把握传播现象的必由之路。

二,重点题1,伯洛对传播过程的理论及其意义。

(1)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无始无终,没有边界。

(2)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当把其中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

(3)传播的本质是变更的,即各种关系的彼此影响和变化。

其意义是:强调了“传播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并且加强了“过程研究”的科学性,纠正了以往认识中把传播看作是孤立的,静止的,简单的,封闭的的过程的谬论。

第二节传播理论与模式,方法的关系一,基本概念1,传播模式理论“模式化”是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特点。

理论是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彼此关系的命题和结论。

模式是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理论是对客不雅规律的表述;模式是一种简洁地表示理论的手段。

传播模式的作用:为清楚表达各种理论提供简明,直不雅,有效的辅助工具。

模式的三种类型: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数学模式。

最常用的是图像模式。

二,重点题在传播研究中,“理论模式化”的主要原因是甚么?传播理论与模式,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盛行的原因:1,这种方法适合于传播学领域。

大学传播学概论教案模板

大学传播学概论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授课对象:新闻传播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每周二下午2:00-4:00,共16周教学目标:1. 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2. 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分析传播现象,提高批判性思维和传播实践能力。

4. 了解国内外传播学研究成果,拓展学术视野。

教学大纲:一、第一周:传播学概述1. 课程介绍2.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3.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4.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二、第二周:传播过程与模式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2. 传播模式的类型3. 传播过程中的符号与编码4. 传播过程中的反馈与控制三、第三周:传播媒介与渠道1. 媒介的定义与分类2. 媒介的演变与发展3. 传播渠道的类型与特点4. 媒介生态与媒介融合四、第四周:传播者与受传者1. 传播者的角色与功能2. 受传者的特征与行为3. 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关系4. 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互动五、第五周:传播内容与效果1. 传播内容的类型与特点2. 传播内容的生产与传播3. 传播效果的类型与评价4. 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六、第六周:传播法规与伦理1. 传播法规的基本原则2. 我国传播法规体系3. 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4. 传播伦理的实践与挑战七、第七周:网络传播与新媒体1. 网络传播的特点与规律2. 新媒体的类型与发展3. 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4.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实践八、第八周: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1. 国际传播的定义与类型2. 跨文化传播的特点与挑战3. 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4. 跨文化传播的策略与实践九、第九周:传播学经典理论1. 媒介依赖理论2. 使用与满足理论3. 传播效果理论4. 社会认知理论十、第十周:传播学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2. 定性研究方法3. 实证研究方法4. 案例研究方法十一、第十一周:传播学应用与实践1. 传播学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2. 传播学在广告与公关领域的应用3. 传播学在政治传播领域的应用4. 传播学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十二、第十二周:传播学前沿问题与趋势1. 传播学前沿问题2. 传播学发展趋势3. 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4. 传播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教学安排:1. 每周布置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传播学概论复习讲义

传播学概论复习讲义

传播学概论讲义(PPT版)第一章传播的含义第一节传播定义从古代汉语来看:说文解字傳播《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强调传递、撒播。

从英文词根来看:•拉丁词根:Communication: Communis分享,共有•印欧词源:Kom—moini 共同,交易,交换•强调交流、双向。

从西方学者的定义来看:•分为四种:•1.影响说传播是传播者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等1953年•以上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把传播目的的实现和受者行为的改变看作是一切传播的基本特征,忽视了有些信息并非是向人们有目的的施加影响的事实。

2.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各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义在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的同时,抛弃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受者的能动性。

3.互动说•传播是把互不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的过程。

•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

但是人类传播毕竟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一来一往的信息互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4.共享说•传播是传受双方对信息的共同分享。

–“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努力共享的信息,思想或态度。

”•——施拉姆•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与接受者对符号的共有性和共享性,但没明确指出:传受两者要“分享的是含义,而非符号”。

因为“同一个符号对两个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或者对一个人有意义,对另一个却毫无意义。

”关于传播定义的异同•相同点:•1、传播是一个过程,不能被任意孤立起来。

•2、传播是相互作用的。

要重视传播过程中的语境。

•3、传播是象征性的。

Sign 强调signifier(能指)和signified(所指)之间的关系。

不同点•1、社会活动–赞成的人将它视为一种社会工具,人与人之间关系形成的基础。

我们不单是寻求传播,相反,我们是在传播过程中做具体的事情。

传播学概论教案

传播学概论教案

传播学概论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范畴,使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传播学的核心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传播分析和应用能力;4.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大纲第一讲: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1.1 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2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3 传播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第二讲:传播过程与模型2.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2.2 传播模型的分类与应用2.3 传播模型的评价与批判第三讲:传播媒介与技术3.1 传播媒介与社会变革3.2 媒介效应与媒介批判3.3 新媒体与传播创新第四讲:传播与社会文化4.1 传播与社会认知4.2 传播与文化符号4.3 传播与社会变迁第五讲:传播与公共领域5.1 公共领域与民众参与5.2 传播与政治议程5.3 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第六讲:传播与文化产业6.1 传播与文化经济6.2 媒介与文化商品化6.3 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第七讲: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7.1 传播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7.2 传播研究的伦理问题7.3 传播研究的实践与创新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思考和交流观点,提高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20%):包括课堂讨论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个人作业(30%):包括课后阅读笔记、思考题的回答等。

3.小组项目(30%):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传播案例分析,并进行展示。

4.期末考试(20%):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1.《传播学导论》张泽勇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一

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一

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一《传播学概论》是新闻学,广告学专业自学考试的专业必修课。

这是一门理论色彩十分强烈的课程,从不同角度提出和研究经过科学研究与实践检验而得出的各种具体的传播学的理论,并且分析了与此相关的各种传播模式,传播功能,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等等。

因为这门课理论色彩较浓,内容比力抽象,同时这门学科又是一门由西方引进的学科,这些给考生的学习,理解,记忆等都带来了必然的困难,每年《传播学概论》考试通过率也不是很高。

本课程辅导教材有许多,但是大都大同小异。

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进行辅导,一是抓知识的脉络思路,知识的脉络思路清楚了,具体知识就容易掌握了;二是知识的归纳,大学的学习需要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知识的归纳法是一种既实用又便捷的学习方法,可以把复杂的知识变简单,容易掌握,容易记忆。

三我们只提供了具体知识的知识要点,没有作展开,展开理解部分需要同学们本身研读教材去把握。

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章导论第一部分第二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学术源流基础理论部分第四章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第五章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第六章传播的控制研究全书第七章内容分析和信息交流总体脉络第二部分第八章传播媒介与有关理论拉斯韦尔的五个W第九章受传者研究第十章传播效果研究(上)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下)第十二章传播学的评判学派第三部分第十三章高新科技对传播的影响第一章导论学习要点:本章是对传播学总体理论知识的论述。

概述了传播学最基本的知识:传播现象的由来及发展;传播的定义与层次,传播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范围;传播学与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联系,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等等。

共分为四节。

需要记忆的知识比力多,也就是属于名词解释的题较多。

传播现象由来已久传播现象传播定义传播活动的演变研究范围传播学研究范围,对象研究对象本章知识脉络传播的主要层次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传播学与新闻学传播学的意义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一,基本概念传播;:传播本来含义较广,如交流,通讯,交际,交往等等,基本意思是“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

《传播学概论》课件

《传播学概论》课件
传媒对社会动态和社会变革有 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媒与社会影响
传媒的种种行为和模式会对社 会产生各种影响。
第五章:传播与技术
1
传媒与互联网
2
互联网对传媒带来的变革是历史性的。
3
传媒与用户体验
4
传媒要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才能保 持竞争力。
新技术与传播
新技术不断涌现,对传播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传媒与数字化
第二章:传播理论
认知一致理论
了解认知一致理论有助于理解信息接受和传 播的过程。
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是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比较是人类行为和情感调节系统的基础。
媒介效应理论
媒介效应理论研究了媒介对人们看世界的影 响。
第三章:传播与文化
1
文化障碍
2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存在文化交
流的障碍。
传播学概论
本课程是传播学领域的入门课,涵盖了传播学的基础、理论、文化、社会、 技术以及媒介批评等内容。
第一章:传播学基础
传播过程模型
了解传播过程模型是理解信息 传播的起点。
传播媒介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媒介对信息的传递 和传播起到不同的作用。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最 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数字化是现代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六章:媒介批评
媒介伦理
媒介伦理是媒介从事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
媒介政治正确
媒介在报道新闻和事件时,需要遵守政治正 确的原则。
媒介道德
媒介道德是指媒介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需 遵守的道德规范。
网络文化与媒介批评
网络文化的出现,给媒介批评带来了新的挑 战。

传播学概论讲稿3

传播学概论讲稿3

传播学概论讲稿3传播学概论讲义第⼀章传播与传播学⼀、传播的含义传播包含了三个层⾯的意思:第⼀层意思是把信息、意见、经验、态度,由⼀⽅传递给另⼀⽅。

;第⼆层意思是交通,指的是车、船、飞机等⼯业⾰命后出现的相关交通⼯具。

第三层意思是指⼤众媒介,即报纸、杂志、⼴播、电视、互联⽹等。

这三层意思是相互关联的,其中第⼆层意思是第⼀层意思的延伸,⽽第三层意思⼜是第⼆层意思的延伸。

从传播的样式上来进⾏分类,把传播分为⾃我传播、⼈际传播、组织传播、⼤众传播和⽹络传播⼏种形态。

⼈类传播的发展历程1、符号和信号时代(开始于早期类⼈灵长类到早期猿⼈的进化时期)2、⼝语时代(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3、⽂字时代(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4、印刷时代(开始于19世纪中期)6、⽹络传播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类传播的四次飞跃1、第⼀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2、第⼆次飞跃:4万年前,语⾔产⽣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字产⽣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具诞⽣第三章⼈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节符号在⼈类传播中的作⽤⼀、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种基本要素。

⼆、信号与象征符美国符号学的倡始⼈⽪尔⼠把符号分为10 ⼤类66 种,对不同种类的符号的性质、结构和功能进⾏了详细的分析。

符号(sign)分为信号(signal)和象征符(symbol)两⼤类。

具体⽽⾔,信号具有以下特点:(1)信号与其表⽰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然的因果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切⾃然符号都是信号。

(2)信号与其表⽰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对⼀的固定对应关系。

象征符的性质:(1)象征符必须是⼈⼯符号,是⼈类社会的创造物;(⽔⽊俚语)(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具体的事物,⽽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传播学概论讲义

传播学概论讲义

傳播學概論講義(PPT版)第一章傳播的含義第一節傳播定義從古代漢語來看:說文解字傳播《北史·突厥傳》:傳播中外,鹹使知聞。

•強調傳遞、撒播。

從英文詞根來看:•拉丁詞根:Communication: Communis分享,共有•印歐詞源:Kom—moini 共同,交易,交換•強調交流、雙向。

從西方學者的定義來看:•分為四種:•1.影響說傳播是傳播者有意識地影響他人的勸服行為。

–“傳播就是某個人傳遞刺激以影響另一些人的行為的過程。

”•——霍夫蘭等1953年•以上定義強調了傳播者傳遞資訊的目的性和影響性,把傳播目的的實現和受者行為的改變看作是一切傳播的基本特徵,忽視了有些資訊並非是向人們有目的的施加影響的事實。

2.反應說傳播是一個有機體對於各種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義在強調傳播的廣泛性和受者反應的必然性的同時,拋棄了傳播的社會性和受者的能動性。

3.互動說•傳播是把互不關聯的事物聯繫起來的過程。

•強調了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通過資訊傳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雙向性。

但是人類傳播畢竟不是一種簡單意義上的一來一往的資訊互動,而是一種複雜的多向的資訊交流與溝通。

4.共用說•傳播是傳受雙方對資訊的共同分享。

–“我們在傳播的時候,是努力想同誰確立共同的東西,即我們想努力共用的資訊,思想或態度。

”•——施拉姆•定義強調了傳播者與接受者對符號的共有性和共用性,但沒明確指出:傳受兩者要“分享的是含義,而非符號”。

因為“同一個符號對兩個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義,或者對一個人有意義,對另一個卻毫無意義。

”關於傳播定義的異同•相同點:•1、傳播是一個過程,不能被任意孤立起來。

•2、傳播是相互作用的。

要重視傳播過程中的語境。

•3、傳播是象徵性的。

Sign 強調signifier(能指)和signified(所指)之間的關係。

不同點•1、社會活動–贊成的人將它視為一種社會工具,人與人之間關係形成的基礎。

我們不單是尋求傳播,相反,我們是在傳播過程中做具體的事情。

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备课讲稿

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备课讲稿

第一章导论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3.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二、问答: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2.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行为,它的产生与发展是由来已久的。

3.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①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与信息交流的推进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②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是多通道,多样化的。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1.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社会学科。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2024

引言:传播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规律和原理。

本文将通过梳理传播学概论的教学大纲,从引言概述、正文内容、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这个教学大纲,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未来的传播学研究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文内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1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1.2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和任务1.3传播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4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传播学的理论体系2.1传播学的理论构建和发展过程2.2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范式2.3传播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假设2.4传播效果理论及其实证研究2.5传播媒介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三、传播媒介与技术3.1传播媒介的分类与特点3.2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3.3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3.4传播媒介的道德与伦理问题3.5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媒介研究四、传播过程和传播行为4.1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源、信息受众和信息载体4.2传播行为的基本要素和模式4.3传播效果的评估与影响因素4.4传播环境与社会影响力4.5传播反馈与传播管理五、传播学的应用领域5.1广告传播与公共关系5.2媒介环境与民众心理5.3社会问题的传播与解决5.4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5.5传播政策与传播战略总结:通过对传播学概论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广泛且实用的学科。

通过深入学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传播媒介与技术、传播过程和传播行为、以及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与实践应用。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传媒环境,提升传播能力和素养,为未来的传播研究和传媒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传播学概论教案

传播学概论教案

传播学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传播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传播学的起源、定义和研究方法;2. 掌握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如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传播范围等;3. 理解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包括传播者、受众、媒介和信息;4. 分析和评价不同传播渠道和媒介的优劣之处;5.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运用传播学知识解读和分析实际传播案例。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传播学概述(30分钟)- 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传播学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 传播理论和模型(60分钟)- 单项传播模式- 双向传播模式- 多步传播模式- 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 传播范围:- 个人传播- 群体传播- 大众传播3. 传播过程中的要素(60分钟) - 传播者角色:- 媒体传播者- 个人传播者- 受众角色:- 活动受众- 潜在受众- 重要受众- 媒介特点与选择- 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 信息内容和形式:- 信息的多样性和内容选择- 信息的呈现方式和效果4. 传播渠道与媒介分析(60分钟) - 传统媒体:- 报纸、电视、广播等- 优势和劣势分析- 新媒体:- 网络、社交媒体等- 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分析5. 传播学案例分析与讨论(90分钟) - 客观报道与主观偏见- 信息截取与变形- 媒介传播与社交传播的比较- 传播学在广告宣传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运用教师讲解、图表展示等方式,系统介绍传播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传播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答辩,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书面测试:通过书面考试,检验学生对传播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传播学概论(课堂)

传播学概论(课堂)

的印刷报纸。 1609年,德国的《报道与新闻报》是世界上现 存最早的印刷报纸,它是周报,每周一张。 1660年德国莱比锡出版的周刊《莱比锡新闻》 改为日刊,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日报。 到19世纪30年的中期,美国出现了真正的大众 媒介——便士报。这是快速印刷技术和报纸的 基本概念相结合,形成的一种真正的大众传播 媒介。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西方传播学的发展
大致可以将传播学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 20~30年代,传播学研究只不过是散金碎玉, 分散在其他学科领域中。人们主要关注传播 效果,并产生了最早的传播学理论,即效果 研究中的枪弹论。 – 这一时期的研究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刺 激—反应”理论的影响。
第二阶段 – 40~50年代,传播学研究开始兴盛。 – 50年代被认为是模式建立的鼎盛时期。 – 许多新的理论被提出。 第三阶段 – 70、80年代以后,传播学的分化与综合。 – 研究方向、重点、内容的转变。
三、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术产生以前,社会信息难以大规模
复制的。因此文字的使用是特定阶层的 事情。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文化 的扩展性传播和保存成为可能。
公元105年以后,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公元五世纪中国已经普遍地使用纸张。
公元八世纪,造纸术传入阿拉伯。
12世纪时传入欧洲,14世纪时欧洲各国普遍使
三、传播的类型
两种分类
二分法——即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这里 的着眼点是传播的技术、手段。 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 要手段、而以表情和动作等为辅助手段的传播 方式。 大众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即报 刊、广播电视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
四分法——即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

传播学概论讲稿3

传播学概论讲稿3

传播学概论讲稿3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首先请两位同学来回顾一下上一堂课的内容。

……很好,看来大家还没有把上堂课的东西全部忘光光,我应该说我很荣幸吗?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有同学说历史这东西很枯燥,很没有意义,但是,其实历史是个好东西,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知道传播的历史,你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传播,学习传播。

没有历史的人是没有根的,就找不到归属,就是随波逐流的飘萍,不知道来自哪里,也不知道去向哪里。

中国是有历史的,而且是有据可查的历史,文明古国总是让我们感到自豪无比,这是精神的寄托和归属。

为什么有魅力的男人年纪都不会小?因为年轻人缺乏历史感,老男人才有故事。

有故事的人才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去关注,去寻找。

曾经我不喜欢历史,因为历史总是残酷的,而我个人不喜欢悲剧。

但是历史就在那里,不会因为你不去了解就改变分毫,还有可能因为你不去了解历史而认不清历史发展的方向。

所以直面历史,了解历史才是应该有的选择。

就好像人们对于美国的态度一样,有很多年轻的学子迫不及待地投入美国的怀抱,以为民主、自由、公平在那里才能得到。

但是,事实呢。

如果去读读美国的历史,那些民族的、宗教的、殖民主义的、霸权的,你还会如此迷恋美国吗?应该说,这些人,有享受的欲望,没有奋斗的勇气。

有历史的积淀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学习人类传播的历史,你才会知道你应该往哪个方向前进。

希望你们已经找到了那个方向。

我们今天将学习的,是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最近几年,关于520(我爱你)、1314(爱你一生一世)的数字玩法很多,在这样的日子里,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扎堆去领证结婚。

当然,也有上午领结婚证,下午领离婚证的。

类似的数字游戏,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车牌。

一般001的车牌是很牛的,那代表了权利,如果全是8的,或者全是6的车牌,也很牛,那代表的是金钱,也可能是金钱与权利的结合,比如这几张图。

同学们注意到了没,这些车都是什么车?宾利,豪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体地说,它要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传播的社会作用,传播的效果,传播的控制,传播者与受众的各自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

不仅要研究人们怎样使用媒介,而且要研究传播媒介的总类以及人媒介之间的关系等。

2.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3.狭义的传播学则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故而也称之为大众传播学。

4.传播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有商业、政治、战争等方面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一个分支而进行研究的,20C五六十年代传播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代表:传播学“五大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学5W公式的创始人,从宣传的角度出发,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提出“意见领袖”、“二级传播”等理论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威尔伯-斯拉姆:传播学理论的集大成者,美国传播学的开山鼻祖6. 传播学的研究流派(1) 经验学派:也称传统学派、实证学派,从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涉取营养,将传播定位于一种行为,视传播为人们互相影响彼此行为、心理状态的社会互动过程,也被约翰-费斯克称之为“过程学派”。

是运用经验方法来分析社会想象的社会科学学派。

其实验室研究的特点是严格的控制与操作,相信数字测量和数字模式,重视实际经验的观察和推论,强调研究程序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社会科学的研究规范的主要表现:(a)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b)必须提供准确的关于理论假设的佐证数据和客观材料(c)在研究出现可重复检验的普遍性情况下,归纳出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定理实证传播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为美国的13项里程碑项目,其研究的重点在于传播媒介的效果。

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佩恩基金研究”是第一个真正的传播研究,20c20年代首次将统计方法引进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来,使得内容分析、受众研究等产波研究方法开始成型。

普林斯顿大学对《火星人进攻地球》引起受众恐慌的效果研究,使得内容分析与田野调查方法得到实际的应用。

(2)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是近代欧洲兴起的一种研究学派。

又被费斯克称为“符号学派”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3大领域:传播制度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大众传播功能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受众与传播效果的关系。

7. 学派的主要代表有:(1)法兰克福学派:1922 由卢卡契和科尔斯首先提出创办的。

主要代表人物:第一代学者霍克海姆、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第二代学者:本雅明、哈贝马斯。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有一个普遍的倾向,即都以宣传人道主义异化理论而著称。

(2)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也称为“伯明翰学派”,代表人物:霍尔、莫利、费斯克但呢个,从研究内容来看,文化研究学派讨论最多的是“再现”问题,形成了二元论的研究倾向,阶级,性别,种族等研究领域渐渐定型。

在方法上,由于社会学学者的加入,文化研究学派也吸收了实证方法,最为突出的是“民族志”的受众研究。

(3)政治经济学派是英国影响较大的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支。

代表:默多克、戈尔丁、威斯特嘉特、奥利弗-巴勒特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主要研究2个方面问题:第一是传播体系所有制的结构;第二是传播媒介市场约束力运行的方式。

提出传播媒介也在“制造受众”的看法,代表人物:达拉斯-斯迈思指出:媒介活力大小的根源是受众的多寡在其作用,因此他提出受众商品化的观点。

(4)多伦多学派北美最具影响的一个批判学派。

诞生于20c60年代加拿大。

创始人:麦克卢汉和英尼斯,追随者有科克霍夫等。

该学派的研究兴趣大多集中在对媒体功能的研究以及媒介文化的分析上。

3个阶段:20c30年代之前,30年代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后到60年代。

8. 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实证研究法批判研究法。

实证研究范式:始于孔德的实证哲学。

9.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式范式概念是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提出来的。

分为阐释研究范式跟批判研究范式。

多元范式:发现范式-常用的方法有:内容分析、田野调查、控制实验、语义分析阐释范式-常用的方法:民族志研究,交谈分析,话语分析、修辞批评等批判范式-常用的方法:批判的名族志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研究等。

10.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实证研究的步骤:a.参阅相关的理论和研究b.提出关于课题的假设或要研究的问题c.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d.设定问题e.搜集相关的资料f.分析和说明研究成果g.用适当的形式发表研究成果h.必要时进一步重新研究这一课题(2)传播学研究步骤a.研究论题的选定b.确定与论题相关的问题c.文献探讨d.拟定研究假设与研究问题e.调查与实验设计f.调查代理机构与外勤服务机构g.资料分析和解释h.重复实验(3)西方传播学界研究方法a.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地、系统地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定量性。

一般步骤是:选择、分类、统计。

特点:材料易获得,费用较低。

b.实地调查法(Field Survey)由部分求证整体的研究方法。

有称田野调查法。

步骤:1.确立研究课题2 抽样设计3 问卷设计4 手机资料5 统计、分析资料实例:民意测验,民意调查c.控制实验法(controlled experience):最古老的方法。

特点:对研究众的自变量(即假设的条件)可以进行人为的控制。

应变量(预期的结果)实验的控制:包括环境的控制、刺激变量的控制、实验的比较,一般步骤是:假设效果-抽样学者对象-设计实验方案-比较结果-得出结论11.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异同新闻学产生于19C末20C初,传播学成型于20C40年代差异:(1)研究风格: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新闻学则以“术”为重点。

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就是舒曼(美国)1903年撰写的《实用新闻学》(2)研究对象:新闻学窄于传播学。

新闻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记者、编辑、通讯社等,其重点是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工作;传播学除了研究报纸、广播、电视之外,还要研究书刊、电影、录音、录像等传播媒介的传播活动。

(3)研究内容:新闻学侧重研究与新闻有关的各种内容;传播学除了研究与新闻有关的内容外,还把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其他各种信息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

(4)研究方法:新闻学通常从新闻理论出发,对新闻工作的实践加以考察、分析,通过大量的新闻现象的归纳、推理,去判断某一事物的性质,主观色彩较重。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则比较多,由于它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他往往可以将这些学科的方法运用到传播研究中。

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综上所述,传播学研究所有的信息传播现象;新闻学则主要关心新闻传播,范围稳定而且狭窄。

在研究传播信息这一点上,传播学跟新闻写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宏观把握与微观剖析的关系。

第五章传播的社会功能学习说明:本章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脉络,重点在于掌握传播的四功能说(环境监测、社会协调与沟通、文化传承、娱乐),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去。

此外需要补充的是对于社会信息环境对个人的作用。

第一节传播功能研究的缘起和概况了解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主张从理论角度研究整个社会,重点研究社会的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在功能上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把社会看做一个具有一切必要生存功能的体系,也就是社会体系,而社会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统一体。

社会作为人类的利益、活动的有机体,必须被看做是一个体系,并以功能的观点去看待它。

第二节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一般性功能概念:1.了解皮亚杰、托尔曼、斯蒂芬森的个人功能学说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社交性和自我中心性两种。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社交性的谈话是试图影响对方或者实际上是在和对方交换意见。

自我中心性的“谈话”则是在对他自己“谈话”,或者是为了同恰好在那里的任何人发生联系而感到高兴。

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有很多传播是属于工具性的行为,即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

传播行为既有目的性,又有认知性。

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林认为,游戏说,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完成任何事情而仅仅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而对某些导致行动的传播则贬低为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

英国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大多可归入受众研究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之中。

他把传播的功能和受众关注传媒的动机看做是一回事,是不妥当的,个人动机只是一种主观的愿望。

2.个人的社会化:大众传播通常能够潜移默化地使个人接受或认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使个人和社会取得协调一致。

问答:麦奎尔的传播媒介的个人功能内容及其不足英国传播学者丹尼斯。

麦奎尔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大多可归入受众研究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之中。

他列举了传播媒介个人功能在四方面的表现:信息功能;发展个性的功能;与社会整合的功能;娱乐功能。

麦奎尔把传播的功能和受众关注传媒的动机看做是一回事,是不妥当的,个人动机只是一种主观的愿望。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答:大众传播的四大社会功能(本章重点)一、环境监测功能。

对社会而言,可能发出自然灾害等警告,促成信息流通,巩固社会规范。

对个人而言,提高新闻人物的社会地位。

对统治阶层而言,可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对文化而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各种文化的发展。

二、社会协调功能。

激励和动员群众,提出对策,抵御有碍于社会安定的各种威胁;防止因报道某些事件和敏感问题造成的过度刺激;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些事件上去,形成论文中心。

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助于对信息的摄取和利用,也防止受传者因信息过多而无所适从。

有利于巩固统治阶级地位,防止外来文化“入侵”。

三、文化传递功能。

大众传播能够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继续教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

对统治阶级来说,促成社会社会化是他们的一种权力扩张。

对文化本身来说,可以起到促成该文化体系的一致性和标准化的作用。

四、娱乐功能。

有助于把统治阶层的权力扩展到生活领域,通过各种娱乐节目使意志和信念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文化体系来说,形成了“大众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雅或精英文化。

第四节传播的功能和功能失调概念:1.功能:默顿认为,指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2.隐功能和负功能(功能失调):未能达到的后果称为潜伏的功能(隐功能);负功能(功能失调)是指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3.大众文化: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

大众文化不同于高级文化,因为高级文化具有明显的阶层性;它也不同于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因为后者具有明显的自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