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岭南社会经济发展述略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变化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变化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期,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发展迅猛。
本文主要讨论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变化。
一、秦汉时期的农业经济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养蚕业、畜牧业、渔业、矿业和制造业也比较发达。
秦朝时,统一中国后实行均田制,使得土地比较平均地分配给每个农户。
汉武帝时期,实行“亩转租”制度,使得农民可以自由流动,这种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工具逐渐改进,农民增加了精神尺寸,增加了生产力,大量农产品的生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秦汉时期商贸的发展秦汉时期的商贸活动也非常繁荣。
由于秦统一天下和保护贸易的政策,各种商品可以自由流通,国内商贸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汉朝更是采取了经济发展的稳健政策,商业和手工业工艺水平得到了提高。
通胡经济的兴起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沿海诸侯国也以出产海产品为贸易的主要内容,构成了海陆联运的贸易网络。
三、秦汉时期的手工业秦汉时期的手工业也比较繁荣,关键在于手艺人技术的提高和市场的需求。
汉武帝时期的铁冶业对中国标志性的,铁器的生产量大大增加,刀剑、铠甲等武器制品得到了重视,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具有独特技术的良匠,他们的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受到朝廷、个人和地方官府的赏识。
秦汉时期,陶、木、织等手工业品制作水平也有大幅提高,特别是染织业的发展。
四、秦汉时期的货币和税收秦汉时期货币制度比较完善,货币统一铸造,秦时实行贯通币,汉时实行五铢钱。
赋税制度也比较完善,秦朝实行丁输制,是一种人口普查根据丁田征收赋税的制度,赋税税额比较高,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征税制度。
汉武帝时期,实行“升田制”和“免田制”,对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
此外,郡县官吏还负责孝敬老弱、扶贫济苦等民生救济工作。
五、秦汉时期的社会变化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和阶层的变化,社会不再是奴隶制、封建主义和天命观决定的,社会关系逐渐变成数量象征奴隶订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和工商行业的地位。
秦汉时期的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
秦汉时期的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时期,它在经济发展方面也迅猛发展。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背景、经济制度和商品经济三个方面来探讨秦汉时期的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
一、社会经济背景秦朝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封建社会生产力逐渐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在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在农业方面,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实行井田制,即把一块土地划分为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实行季节轮作,不同农民分别按比例拥有这些块地。
在手工业方面,各地的手工业和生产都得到发展。
同时,蚕桑业也开始兴起,并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地。
汉朝时期,中国的纺织业技术比其他国家都要先进,黄河流域的棉纺织业成为国内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在商业方面,秦汉时期的商业十分活跃。
由于交通的便利,汉朝时期的商品物流开始形成。
同时,各地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也开始向全国流通。
二、经济制度秦朝时期实行过苛政,因此人民的财产和土地都被没收。
汉朝时期才开始逐渐调整各项经济政策。
在汉朝时期,最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徭役制度。
徭役制度是一种劳动力征集制度,指农民为了纳税和为国家做贡献而被征集进行的各种劳动,包括耕田、运输和戍边等。
这种制度的实行,对于当时中国农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汉朝还实行了赋税制度。
赋税制度是建立在土地制度基础上的一种税收制度,与井田制相配合,按照税收比例来对人们进行征税。
此外,汉朝时期还开始实行国家垄断的方法,比如对盐铁业实行国营化,对于国家财政的有力保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商品经济在秦汉时期,商品经济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首先,各地手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得到了流通。
由于交通的便利,商品可以很快在短时间内到达各个地区。
同时,兵马仓的产生,也极大地方便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其次,秦汉时期劳动力和资本增加,对商品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好的生产力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劳动力的增长和工商业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农业政策与经济发展
秦汉时期的农业政策与经济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农业政策与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农业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农业政策的改革与发展在秦汉时期,农业政策开始从政府层面进行改革与整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取消了封建贵族的大片土地所有权,并实行了土地均分制,使广大农民得到了较好的土地。
这种政策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社会的稳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汉朝时期,农业政策进一步得到完善。
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封闭政策”使得农民能够更加安稳地生活和从事农业生产。
国家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农业税收、提供种子和牲畜的援助等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实施了灌溉工程,提高了水利设施的建设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二、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与生产力的提高秦汉时期农业生产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农业生产工具也得到了更新和改良。
秦朝时期,推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使得农民能够获得更好的土地,同时,农具也得到了改进和提高。
犁、铲、镰刀等农具的发展和使用,使得耕作更加高效。
在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创新和发展。
农具不断改进,水力灌溉设施的建设繁荣,大规模地利用风车、水车、瓶车等工具,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同时,更加发展和推广了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培育出新品种的植物,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三、农产品的流通与市场经济在秦汉时期,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秦汉帝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了市场经济。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提供了安全通畅的交通运输,保证了农产品的运输和流通。
此外,政府将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标准化,还实行了一些制度来规范市场秩序。
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产品的交易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开始在集市和商业城市中进行交易,人们从事各种职业并建立了行业组织。
商业活动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
同时,农业产品的流通也推动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融。
秦汉时期的经济
3.水利:兴修漕渠、白渠、井渠
(坎儿井)等水利工程。王景
治黄河。
荷
4.土地制度:三种土地私有制继
塘
续发展:君主私有、自耕农私
渔
有、地主私有。后两者存在此 消彼长的关系,土地兼并不断。
猎 画 像
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田
砖
庄经济发展。
代田法
先把田地开成一条 条垄和沟。第一年 把庄稼种在沟里, 出苗后,逐渐把垄 上的草和土培到苗 根上,第二年在原 来的垄上,再如法 开沟栽种,这是一 种合理利用地力、 保苗抗旱的栽培方 法。
汉武帝时期的均输法、平准法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主持下 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司农(即主 管全国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 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 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 特产,易地辗转贩卖。汉代来自田庄经济 总之,田庄经济是包括农
林牧副渔、手工业、商业等综 合经营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单位。由于田庄是有组织的生 产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土质 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可以利用 田庄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积 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可以制 造先进的生产工具,兴建相应 的水利设施,推广先进的生产 东汉时豪强的田庄迅速增长和扩大, 经验和生产技术,从发展生产 庄园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比 力角度,是个体经济无法比拟 例越来越大。“有求必给”、”闭 的力发。展它、一定也程促度进社上适会应经了济生进产步。门经成济市的一”个,很自大给特自点足。成为东汉庄园
组成,称为“部曲”或“家兵”,豪强田庄还建有军事设施, 庄园内修有坞堡,四周有高墙,深沟围绕,设有警楼。豪强的 私人武装,其任务是看家护院,后来转变为豪强地主镇压农民 起义和拥兵割据的武装力量。东汉末年在讨伐黄巾军过程中, 地方豪强趁机割据一方,于是形成汉末诸侯割据之势。
秦朝经济发展
秦朝经济发展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货币流通等几个方面介绍秦朝经济的发展情况。
一、农业发展在秦朝,农业是经济的基础。
秦始皇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和灌溉工程,推行均田制,使得农田面积得到了扩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此外,秦朝还积极推行农业技术的发展,通过引进新的农具和耕作方法,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农民的产出,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二、手工业发展秦朝的手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秦始皇集中了各个地区的手工业者,组织了大规模的生产,使得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在陶瓷、纺织、铁制品等领域,秦朝的手工业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商业发展秦朝的商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制度,统一了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度量衡,建立了便于商品流通的市场体系。
这些措施使得商品的交易更加方便快捷,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同时,秦朝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与西南亚和中亚著名的丝绸之路贸易往来频繁,秦朝的经济也因此与世界经济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四、货币流通在秦朝,货币的流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制度,实行了铸币制度,大大方便了经济交易。
同时,秦朝还广泛采用了货币支付,逐渐代替了以物换物的交换方式。
这种货币流通的方式不仅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
综上所述,秦朝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货币流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发展。
这使得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秦朝的经济发展为后来的历史时期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广西
2、灵渠的开凿 初名秦凿渠,漓江上游为零水,亦称零渠,因在 兴安境内,又称兴安运河,唐后改今名。 北有长 城 南有灵渠 郭沫若在1963年就在这里写下这样 的评价:“2000余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北相 响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明诗人解缙:“石渠 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 锦帆直是到天涯。” 目的:“以卒凿渠以通粮道” 。 秦军向南越进 军的路线主要是在五岭之中的越城岭与都庞岭中 间的湘桂走廊。但由于这里山峦叠嶂,森林密布, 运输线长,援兵和粮草接济不易,致使秦军一度 受挫。
南海郡,治番禺,广州市,除湛江外的广 东省全境及梧州、苍梧、贺州、富川等地。 秦时,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属桂林郡所辖, 故桂林郡之“桂”字后来演变成为广西的 代称。八桂原指八棵桂树,八桂而成林, 一言其大,一喻其丛生。广西自古盛产桂 树,历代文人常以八桂咏喻广西,最早以 八桂咏喻广西的是南朝梁沈约,其《齐司 空柳世隆形状》有“临姑苏而想八桂,登 衡山而望九疑。”唐朝韩愈《送桂州严大 夫》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这些政策措施的推行,缓和了当时阶级矛 盾和汉越民族隔阂,促进了岭南社会经济 和文化的发展 ,正如《史记》中记载“南 海尉陀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 以故不耗减,粤(越)入相攻击之俗益止,俱 赖其力。”
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老城区中心中山四路。 公元前203年,秦将赵陀割据岭南,建立南越 国,在都城番禺(今广州)兴建王宫御苑。南 越国宫署遗址内不仅有南越宫苑,还有从秦、 汉、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 清到民国共12朝的遗迹遗物。这些遗迹层层 相叠,构成了一部记载广州两千多年发展的无 字史书。
掌握凿井技术并使用农家肥 赵佗时在番禺凿井9 眼,《全唐文》中专有《越井记》的篇章;各地 有出土陶井的模型;东汉马援征交趾时在岭南 “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汉墓的陶屋 模型分上下两层。优良品种的引进 粮食产量的提 高 贵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的木牍名为《从器志》 的木牍上提到“仓种”,即挑选的种子,两片木 简上有“客籼米一石”和“客籼 ”等字,《家 政全书》籼稻:“其粒细长而白,味甘香,九月 而熟,是谓稻之上品”,客字表明从外地引进。 合浦望牛岭汉墓出土铜仓屋(图例如下),梧州 出土陶仓层,昭平北陀东汉墓出土有陶囤,为圆 形,侧面开门,旁边有两只鸡扑食,有一只“鹅” 过去叮食.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国家财政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国家财政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还在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商业贸易和财政制度三个方面,探讨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国家财政。
首先,秦汉时期的农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秦朝时实行“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百姓,并实行“废井田、灌溉田”的政策,引进灌溉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和产量。
这种制度在汉朝得到延续和改进,通过加强对农田水利的投资和管理,使农田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此外,秦汉时期的农业生产还得益于农业工具和农艺的进步,例如犁耕和秋耕制度的推广,使得农业劳动效率得到提高。
其次,秦汉时期的商业贸易蓬勃发展,为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动力。
秦朝时实行郡县制,将国家的行政区划划分为一百三十多个郡县,这种制度使得商品和信息更加便捷地流通起来。
在商业贸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还有开发交通运输。
秦朝修建了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为后来的商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汉朝延续了秦朝的政策,大力发展内河水运和陆上交通,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市井经济的兴盛,各个城市的商业街区如长安的商业繁荣看的发动机费,再到广州的粤汉铁路。
这些城市的商业街区成为了商品和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所,也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秦汉时期的国家财政制度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了保障。
秦朝采用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开始铸造“半两”和“五铢”的铜钱,统一货币为贸易和交易提供了便利。
在财政管理方面,秦朝实行官僚制度,建立严格的财政制度和纳税制度,确保国家财政稳定运行。
汉朝延续了秦朝的制度,并进一步改革,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
此外还出现了象鼻钱、衍充勋章,可以被认定为前期的中国纸币,通过细致的经济管理,国家的财政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农业发展上,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引进灌溉技术等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在商业贸易上,通过开发交通运输和发展市井经济,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在财政制度上,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严格的财政管理制度,为国家财政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史记叙述汉武帝时期经济方面现状和发展趋势
史记叙述汉武帝时期经济方面现状和发展趋势经济方面现状:经济形式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首先是汉初的修养生息政策为汉朝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为汉武帝后来的集中社会财富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经济基础;其次,汉武帝时期汉朝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危机;最后,汉武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威胁到了小农经济,而豪绅巨贾的出现产生了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垄断。
首先是汉代初期积累的经济基础,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
至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债而不得聚会。
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
先行义而後绌耻辱焉”。
正是这样丰富的社会财富为后来汉武帝实行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发展趋势:从汉初到武帝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问题最重要的便是王国问题。
首先,高祖封王稳定局面。
关于汉初分封的原因,史家们的观点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一是形势之使然;二是自周以来在人民脑海中存留是封建观念所造成的。
朱弘从意识形态方面言之曰:“虽然社会上一部分先进人物已看到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是势在必行,但由于长期的分封制,封邦建国的思想仍有巨大的历史惯性。
”三是惩秦之弊。
四是巩固政权之手段。
朱弘认为刘邦对于异姓王的分封仅仅是为了怀适附远,是一种手段,而分封同姓王的目的也仅是为了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而已。
五是被迫分封。
汪籛认为,汉初异姓王的存在,乃是既成事实。
刘邦在灭项羽建立汉朝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地位。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权贵对政权的控制,汉武帝首先从丞相开刀。
汉武帝用儒生代替开国元老和功臣担任丞相的职务。
这样使国家大权重新回到了皇帝手中。
颁布了“推恩令”。
“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是:各诸侯王除了由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的土地分给其他子弟为列侯,并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
秦汉时期的经济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农业政策 • 商业与贸易政策 • 财政政策 • 经济思想与政策影响
01
农业政策
土地制度
土地私有制
秦汉时期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私人占有土地并进行经营。
土地兼并与集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现象逐渐加剧,大量土地集中到 少数地主手中。
土地租佃关系
地主将土地出租给农民,收取地租,形成土地租佃关系。
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
秦汉时期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推动了市 场的繁荣和商业的兴起,为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经济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秦汉时期的经济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和 农民地位,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农业发 展的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 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汉朝的国家财政管理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国家财政管理,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监管和审 计。
04
经济思想与政策影响
经济思想
重农抑商
秦汉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民地位,抑制商业发展和商人的社会地位。这一思想旨在保护农业生 产和小农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和军队物资的供应。
土地制度
秦汉时期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权,允许土地买卖和租赁。这一政策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农业工具改进
秦汉时期对农业工具进行 了改进,提高了农业生产 效率。
水利建设
秦汉时期大力兴修水利, 建设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 ,如郑国渠、白渠等,促 进了农业的发展。
02
商业与贸易政策
商业政策
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标准化的计量工具,促进 了商品交换的公平性和便捷性。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这种变革涵盖了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
首先,农业产量的提升是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此之前的诸侯时代,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劳动条件差,生活水平低下。
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诸侯割据,实行统一的农业政策,推行均田制度,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使得农民有了稳定的生产土地,并得到适应自己经济地位的土地数量。
此外,秦朝还采取了伐山治水的措施,开垦了大量的荒地,扩大了耕地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量。
在后来的汉朝,汉武帝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实行“永巳”的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农田改良,加强农业耕作技术的研究,使得农业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次,手工业的发展也是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方面。
在这个时期,制陶、铁器制作、纺织等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陶器的制作技术被不断改进和推广,制陶业在秦汉时期进入了繁荣期。
铁器制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铁器的种类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
这使得农民和手工业者在生活和生产上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与此同时,纺织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丝织品和棉织品的产量大幅增长,成为汉朝的重要贸易商品之一,也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最后,商业的繁荣也是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表现。
在秦朝时期,由于统一的货币制度和交通的畅通,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货币经济在秦朝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商人的地位在社会中得到了提升。
在汉朝时期,汉武帝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实行官营商业政策,建立了专门的官办商业机构,鼓励商人发展贸易。
此外,汉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中原地区的商品得以远销到中国的西北和东南亚地区,也带动了商业的繁荣。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农业产量的提升、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商业的繁荣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两汉时期的经济(公元189年)
中国两汉时期的经济(公元189年)中国两汉时期的经济(公元189年)在共同推翻秦朝之后,刘邦⼜在中原逐⿅中打败项⽻,于公元前202年统⼀全国,建⽴了汉王朝。
汉朝包括了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和东汉(公元25年-220年)两个阶段,长达4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个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统治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开创意义。
汉王朝在亚欧⼤陆的东部建⽴起⼀个幅员千⾥的帝国,声威之显赫不亚于⼤陆西部的罗马帝国,构成了古代⽂明中光辉灿烂的⼀幕。
1.农业和农民经济(1)两汉农业⽣产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的农业⽣产⼒有了飞跃发展,⽜耕和铁农具的⼴泛使⽤,标志着农业的重⼤进步。
两汉时期,⽜耕和铁农具在全国得到推⼴,使⽤更为普遍,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京城长安和三辅地区,教⽼百姓使⽤2⽜3⼈的耦犁法耕⽥。
东汉章帝时,王景做庐江(今安徽中部)太守,"教民犁耕。
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东汉⼈崔寔记载辽东地区犁耕的使⽤,"今辽东耕犁,既⽤⼆⽜,两⼈牵之,⼀⼈将耕,⼀个下种,⼆⼈挽耧,凡⽤⼆⽜六⼈",远在岭南的九真地区(今越南中部),东汉初年也开始使⽤⽜耕。
汉代⽜耕的普及,还可从考古材料中得到验证,内蒙、⼭东、江苏、河南、陕西等地出⼟的汉墓壁画、画像⽯,都多次发现有⽜耕的图画,⾜以反映⽜耕在汉代普及之⼴。
铁器在汉代农业⽣产中也得到重视。
汉武帝为了推动农业的改良,在中央的⼤司农设置了铸铁之官,同时在全国44个郡县设置了铁官,"作铸铁器,给⽤甚众".两汉的⽔利⼯程建设甚丰。
据《史记.河渠书》的记载,"朔⽅、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以溉⽥,⽽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太⼭下引汶⽔,皆穿渠为溉⽥,各万余顷。
佗⼩渠披⼭通道者,不可胜⾔",汉代修渠灌溉相当普遍。
关中地区的⽔利灌溉最为发达,汉武帝时,关中开凿了许多规模较⼤的灌溉渠道。
初中历史秦汉经济繁荣原因分析
初中历史秦汉经济繁荣原因分析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还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本文将分析秦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统一的政权和稳定的社会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统一的政权,结束了战乱状态,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大规模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而继承秦朝的汉朝,继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
这样的政治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统一的政权能够推行一系列经济改革,简化税制、统一货币、推行均田制等等,使得经济更加高效有序地运转。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一方面,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良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
秦汉时期,铁农具的普及使得农民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耕作,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灌溉系统的完善和水利工程的发展,使得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大增加了农田的产量。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秦汉时期,商业贸易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统一的政权消除了六国之间的关卡、关税等壁垒,为商业贸易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交通网络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连接了中原和北方,而汉武帝时期继续修筑了大量的道路和长安城,形成了发达的陆上交通网。
海上贸易也得到了积极的推动,中国与西方罗马帝国和印度等地展开了频繁的贸易往来。
商业贸易的繁荣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还促进了手工业和手工业品的发展。
四、科技与文化的进步在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进步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秦朝的焚书坑儒后,汉朝出现了文人墨客林立的局面,儒家文化得到了恢复和发扬。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倡导忠孝仁义等价值观念,这种人文关怀与道德教化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汉朝还铸造了大量的钟表、漏壶等时间测量工具,方便了商业贸易的进行。
此外,铁冶炼技术的进步和纸张的发明等科技进步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秦汉时期的经济
秦汉时期的经济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本文将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货币制度等方面来描述秦汉时期的经济情况。
一、农业发展秦汉时期,农业是当时经济的基础和主要产业。
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农具的改良和灌溉设施的发展上。
例如,秦朝的国家计划对农业生产进行了组织和管理,加强了农业的灌溉和水利工程建设,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和产量。
另外,水稻、麦类、豆类和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也得到了推广和发展,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手工业的繁荣在秦汉时期,手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瓷、铁器、丝织品、纸张等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特别是陶瓷和丝织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制作精良的青铜器和陶瓷器不仅成为贵族和权贵的象征品,也成为秦汉时期的重要出口商品。
此外,丝绸的生产和出口也在秦汉时期达到了顶峰,成为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三、商业的繁荣在秦汉时期,商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商品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市场逐渐形成。
商业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集市和贸易,流通手段主要是货币和交换。
秦汉时期的商业活动不仅局限于国内,还涉及到对外贸易,出口的商品包括丝织品、陶瓷、盐等。
同时,秦汉时期还建立了一系列的贸易园地和商务设施,如长安、洛阳等城市的市场繁忙,商业街巷络绎不绝,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货币制度的建立秦汉时期也见证了我国货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在此之前,主要流通的是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
然而,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秦朝开始推行铸币制度,发行“铜钱”,使交换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汉朝时期,货币制度进一步发展,钱币种类更加多样化。
此外,汉武帝还通过推行“半两法”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货币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总结起来,秦汉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货币制度的建立为经济交流提供了方便。
第5课 新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成书于西汉初期的《周髀算经》 记录了西周初期商高提出的 “勾三股四玄五”,是世界上最 早引用勾股定理的特例。
(三)数学
秦汉科技
《九章算术》:东汉,标志 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 占有重要地位。最早提出了 负数概念和正负数运算的问 题。
秦汉科技
(四)天文学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 订了我国第一部较完整 的历书《太初历》开始 Hale Waihona Puke 正月为岁首。的发展。壶
第二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壹 秦汉经济
目 贰 秦汉科技 录 叁 秦汉文化
壹 秦汉经济
秦汉经济
(一)农业——秦汉时期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1、农具的改进:铁犁、耧车(汉武帝时
发明播种工具)
犁壁 农
2、耕作方式——牛耕(二牛一犁一人或
磨锄铜俑
2003年,广西合浦一座西汉墓出土
了一个磨锄铜俑。
中
西这汉个铜时俑期高鼻,锥发偏,远半跪地半蹲区,的右缠
手生执一产锄力状物都,左在手进搭在步锄状,物其上,他身枝 体已传前 经学倾 使统者, 用据先做 铁此摸 锄进然推锄 ,论状 这地更,。 有西区快利汉于的。时精期耕发岭细南展作地农自区业薄胎玉
秦汉科技
(四)天文学
候
风
张衡:东汉人,从太阳、月
地 动
球、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
仪
对月食进行了最早的科学解
释。
发明候风地动仪,天文学专
著《灵宪》。
领域 时期 代表
成就地位
医学 西汉 《黄帝内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东汉 《神农本草经》 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是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时期之一。
本文将从秦汉时期朝代的背景、石渠之宝、统一货币制度等方面详细探讨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秦汉时期朝代背景秦朝实行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策,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全国尺度的发展。
但在秦朝灭亡后,农民起义和诸侯割据等现象十分严重。
这些岁月的经济状况并不稳步,而秦始皇前后一度封建形制的巨大发展,因此,大量中小资本家被消灭。
在统一后的秦汉时期,政府发动改革,各地经济迅速发展。
同时,对外贸易开展得更加广泛,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
二、石渠之宝石渠之宝是西汉时期商人司马迁所撰的《史记》的手稿,其价值无法想象。
石渠之宝不仅是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遗产,更是说明商业交流的重要性和秦汉经济的繁荣的证明。
石渠之宝中记述着丝绸之路、货币运作机制、各地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学价值。
根据石渠之宝中所描述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汉时期的商业交流活跃,各地货币制度统一等情况。
三、统一货币制度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封建形制以后,改革了货币制度,使之更为统一和完善。
在秦汉时期,采用的货币制度主要是青铜币和铜钱,其中青铜币是铸像币,主要被用作货物的绝对交换。
秦汉时期的货币货币制度在当时尚属于比较先进的程度,这也使得秦汉时期的经济得到了更明显的发展。
四、官营冶铁业的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冶铁业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秦朝末期,秦二世为了加强中央政权的实力,大力发展了冶铁业。
而到了汉朝时期,冶铁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官营冶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秦汉时期,冶铁业的发展带动了许多手工业的发展,据统计,当时冶铁业所占的比重达到了手工业总产值的半数以上。
同时,冶铁业的发展也刺激了对各方面资源的需求,使得其他相关行业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在统一货币制度、官营冶铁业等方面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使得当时中国的商业交流活跃、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秦汉经济与商业发展的特点与历程
秦汉经济与商业发展的特点与历程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商业旺盛,商品交流频繁,社会风貌繁荣。
本文将会介绍秦汉经济与商业发展的特点与历程。
一、秦汉朝的经济特点秦朝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度,通过统一货币制度、税制、计量制度等方式,加强国家管控,促进经济发展。
秦始皇在位期间,推广轻车速度快的车辆,火矛等军事和工业科技,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兴建了南北大运河,连接南北商路,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商品的流通。
秦朝还开发荒地,加强耕地的管理,增加了农业产出,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朝后期,社会经济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汉朝实行的是官府领导基础农田和相应国有产业的政策。
政府通过对荒地和边地进行的拓展,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干线道路建设,以及对财政和物资采购的管控,进一步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汉武帝时期重视对于银铜等贵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后期的经济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二、秦汉朝的商业特点秦汉时期,中国的商业活动非常繁荣。
货币制度和度量衡的统一,打通南北大运河,开辟大量交通干线,都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而秦时制定的车同轨间距标准和永为后代使用的一尺法度等重要计量制度,也推动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汉朝时期,贸易活动不仅在中国本土范围内,也延伸到了中亚、西域、日本等地。
众多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重要贸易线路的开辟使得跨国贸易活动获得发展,彼时中亚、西亚地区尤其是伊朗和中亚地区的盛世地位也从这个时期开始。
商业繁荣使得城市不断的壮大,各地都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如汴京、洛阳、成都、长安、襄阳等商业重镇,形成了横跨中国各地的巨大交通网络,整个商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三、秦汉朝的货币和商业法规秦汉两代继承了战国末期的货币制度,行使重量标准盈利法和铸币方式,制定了新的货币制度。
并在汉代后期形成了钱币、银、铜、物博、丝绸等多种货币的流通方式,将贵金属和纺物等变为了货币以供交易之用。
一些重要的商业法规,如出租别人的传送物启动的推定买卖,对商业贸易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秦朝和汉朝两个朝代的统治。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一、经济发展在秦汉时期,农业是中国的主要经济支柱。
经过秦朝的统一,土地私有化和土地占有制度的实行,大幅度地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和提高,使得农业产量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与此同时,商业在秦汉时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秦朝统一货币制度,使得货币在经济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规模的道路修建和运河的修建,极大地促进了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二、文化繁荣秦汉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兵马俑。
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陶俑群,也是中国考古发现中的重要珍品。
这些兵马俑以栩栩如生的姿态和精细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除了兵马俑,汉朝时期也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楚辞》是汉朝时期出现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在秦汉时期,科技和学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丝绸、铁器、造纸术等许多重要的发明和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同时,汉武帝还设立了太学,培养了大批的文学和科学人才,为中国古代的学术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起来看,秦汉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经济方面,农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兴盛为中国带来了繁荣;文化方面,兵马俑和《楚辞》等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
这一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商业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秦汉时期商业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被视为商业繁荣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社会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并分析其对经济的重要影响。
首先,秦汉时期商业蓬勃发展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和贸易方面。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了一系列官道,将各地连接起来,方便了商品的流通。
同时,还建设了运河和水利工程,促进了水运的发展。
这些交通运输的发展极大地缩短了商品的运输时间,方便了商人之间的联系和贸易的进行。
其次,秦汉时期商业繁荣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交通运输上,还体现在商业制度和货币制度的完善上。
秦朝统一度量衡,确立统一的货币制度,使贸易更加便利和规范。
而汉朝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些制度,推行铸币制度,进一步推动经济的繁荣。
此外,汉朝还实行了著名的“西汉盐铁法”,通过专营盐、铁等重要物资,加强了国家对商业的控制,为财政收入的增加提供了有力支撑。
秦汉商业的发展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
随着商业的发展,许多城市逐渐形成,如长安、洛阳等,成为商业中心和都市文化的集中地。
城市的出现使得人们更加方便地进行贸易和交流,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
其次,商业的繁荣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随着商品需求的增长,各地手工业生产逐渐兴起,手工业工艺的改进也取得了一定突破。
例如,陶瓷、铁器等手工艺品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
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制造业水平,也推动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此外,商业繁荣还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在秦汉时期,商业的兴盛使得农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促使农民努力发展农业生产。
在商业的推动下,农业生产方式逐渐从自给自足向市场供应转变,农民通过向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获取额外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商业的发展对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汉朝经济发展分析
汉朝经济发展分析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在汉朝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汉朝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一、汉朝农业经济的发展汉朝时期,农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
汉武帝时期,推行“均田制”,使得土地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同时,对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农业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
在汉朝时期,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种植技术不断改进,种子选育也越来越重视。
此外,石磨、石磨基础设施得到普及,扩大了农业生产的规模。
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水平和质量,对于当时的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汉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在汉朝时期,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由于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使得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相应的资源和基础。
同时,汉朝政府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支持。
在手工业方面,制陶、制瓷、钻石等手工业制品生产量得到了大规模的提高。
在铁器生产领域,汉代冶炼技术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在建筑、农业、交通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军事上,汉代的铁炮和重弩,成为了古代世界的重要军事装备。
在商业方面,商业活动得到了大力推广。
在汉代,铜钱作为一种货币的应用,使得交易变得更加便捷。
同时,汉朝还创立了邮政制度,促进了物流的流通和交换。
为了方便交易,还出现了更多的市场和商业街。
三、汉朝对外贸易在汉朝时期,对外贸易得到了积极的发展。
在汉成帝时期,开始了对罗马帝国的西行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丝绸之路”,这条路线是古代亚洲和欧洲之间的主要贸易通道。
根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期中国的丝绸、瓷器、铁器、铜器等商品成为了古代世界的主要贸易产品。
古代中国的黄金、银、铁、铜等工业原材料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抗衡资本。
四、汉朝国家财政和税收在汉朝时期,国家财政和税收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推行官府经商,通过官方经商使商业化运作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索》1998 年第 2 期
秦
汉
时
期
岭
南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述
略
● 杨
盛
让
பைடு நூலகம்
124
岭南是古代越族居住的地区 。秦汉以前 ,这里社 会经济还相当落后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渔猎经济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秦汉以后 ,随着封建郡县制的推 行 ,中原大批汉人的南迁 ,岭南出现了越汉民族大融 合的局面 ,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首先 ,铁器在农业生产中已普遍使用 。我国中原 地区在春秋时期就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 。战国时期 , 铁器已开始传入岭南 ,但使用铁器尚处于初级阶段 , 铁器的数量不多 ,使用的范围也很有限 。建国以来到 1977 年止 ,广东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铁器仅 6 件 ,其中 斧 4 件 、锸 2 件 。出土的地点也只限于始兴 、增城 、曲 江三地 。④秦始皇统一岭南后 ,南迁的中原人民 ,带来 了大量的先进的铁制农具 。西汉初年 ,汉王朝与南越 互通关市 ,把大量的“金铁田器”输入岭南 ⑤。据《后 汉书·任延传》载 ,东汉初年 ,任延任九真太守时 “, 乃 令铸作田器 ,教之垦劈”。同书《卫飒传》云 “: 耒阳县 出铁石 ,佗郡民庶常依因聚会 ,私为冶铸 ,遂招来亡 命 ,多致奸盗 ,飒乃上起铁官 ,罢斥私铸”。此段记述 , 虽是东 汉 时 期 今 湖 南 耒 阳 市 禁 止 民 间 采 矿 冶 铁 的 事 ,但由此可以反映出当时粤北一带无地少地的农 民有懂得采矿冶铁的 。从出土文物来看 ,建国后到 1977 年 ,仅广东一地 ,秦汉时期的墓葬就出土了铁器 三百多件 ,种类也由战国时期的 2 种增加到 20 多种 , 除兵器外 ,还有大量的斧 、凿 、锄 、镰 、削 、剪 、鱼钩等生 产工具 ,生活用具如铁釜 、铁带钩 、铁镊 、铁发叉等也 有大量出土 。1983 年在广州象岗发掘的南越王墓 , 也出土了大型的南越式铁鼎 ,70 多件铁工具 ,成捆的 铁剑 、铁矛 、铁戟 、铁弓 、铁镞和铁铠甲等兵器 ,以及铁 锄 、铁镰 、铁锸等农业生产工具 。出土的铁器数量之 大 ,锻铸技术之精良完全可以证明秦汉时期岭南地
平 ,有的器身镶入苍玉片作为图案的主要组成部
分 ,围绕着镶孔的边缘画以各色花纹 ,堪称珍品 。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漆器中有一椭圆形漆盒 ,盖面 正中烙有小篆体“番禺”二字的印记 λω ,这说明秦汉
时期“番禺”已有自己的漆器业 。1983 年 8 月 ,广
州南越王的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的漆器 ,据广州象
岗汉墓发掘队报告说 ,从出土现象观察 ,当时入葬
业 。《尚书·禹贡》就载 “: 扬州之贡 ,鸟夷卉服 ,厥
斐织贝 。”颜师古注曰 “: 卉服 ,纟希葛之属 。”刘敞曰 :
“予谓织贝特叙鸟夷之下
,明鸟夷之
非 木
也
,缉贝为
布如厚缯 ,今亦有之 。贝 ,木名也 。”扬州当时为越
人居地《, 淮南子·原道训》云 “: 干越生葛纟希 , ……
125
九嶷之南 ,陆事寡而水事众 , ……于是民人 …… 短袂不绔 , ……短袂攘卷 。”这些记载表明 ,秦汉以 前越人就善于利用葛 、贝等为原料进行纺织 ,纺织 有着悠久的历史 。秦汉时期 ,岭南纺织业在原来 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 1. 纺织技 术有新的改进 ,纺织品质量有新的提高 。《后汉书 ·南蛮列传》记载 “: 武帝末 ,珠崖太守会稽孙辛调 广幅布献之 ,蛮不堪役 。”这种“广幅布”,宽五尺左 右 ,需较为先进的斜织机才能织出 。λψ由于纺织技 术的革新 ,纺织品的质量也有了提高 。《文选》卷 五左思《吴都赋》云 “: 蕉葛升越 ,弱于罗纨 。”赞美 越地生产的蕉布 、葛布比名贵的丝织品罗纨还要 细薄 。最能反映岭南纺织品质量具有新水平的 , 要算越人纺织的“纟束子布”。宋人周去非《岭外代 答》载 “: 邕州左右江溪洞 ,地产苎麻 ,洁白细薄而 长 ,土人择其优 ,细长者为纟束子 ,署衣之 , ……轻凉 离汗也 。汉高祖有天下 ,令贾人无得衣纟束 ,则其可 贵自汉而然 。”“纟束子”布是麻织品 ,细薄洁白 ,暑天 穿着 ,轻凉离体 ,非常舒适 。西汉王朝实行重农抑 商政策 ,是以规定商人不得穿这种质量高的“纟束 子”布所制的衣服 ,可见 ,岭 南地区纺织水平之高 以及纺织品质量之优 。2. 纺织原料及纺织品种类 增多 。《汉书·地理志》云 : 儋耳 、珠崖郡“男子耕 农 ,种禾稻 、纟宁麻 ,女子桑蚕织绩 。”《史记·货殖列 传》载 “: 九嶷 、苍梧以南至儋耳者 , ……珠玑 、犀 、 毒瑁 、果 、布之凑 。”《集解》韦昭曰 “: 果谓龙眼 ,离 支之属 ,布 ,葛布 。”《说文》记 :“葛 ,纟希纟谷 草也 。” 按 ,纟希为细葛 ,纟谷为粗葛 。这里的纟宁麻 、蚕丝 、葛 应是纺织原料增多的见证 。此外 ,岭南百越民族 还利用芭蕉茎的纤维织布 。杨孚《异物志》记岭南 的芭蕉“叶大如筵席 ; 其茎如芋 ,取镬煮之 ,为丝 , 可纺绩 ,女功以为纟希纟谷”。利用芭蕉茎织布不能 不说是岭南百越民族的一大创造 。原料的增多 , 势必引起品种的增多 :主要品种有棉布 、丝绸 、绢 、 罗 、荃 、葛纟希 、纱 、广幅布 、纟束子布 、纟谷布等等 。λζ
其次 ,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西汉初年 ,岭南就 从中原地区大量输入“马 、牛 、羊”。赵佗还以身作 则 “, 教民耕作”⑥ ,推广先进的牛耕技术 。又《后汉 书·南蛮传》载 “: 光武中兴 ,锡光为交趾 ,任延守九 真 ,于是教其耕稼 。”《后汉书 ·任延传》也载 :“九 真 , ……不知牛耕 。 ……(任) 延乃令铸作田器 ,教 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 ,百姓充给 。”即教导岭南越 族人民掌握牛耕技术 ,发展农业生产 。建国后 ,广 州佛山市郊澜石村东汉墓中出土的水田模型中就 有“V”字形的犁铧 。⑦可见 ,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 技术此时已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 。
子 、橄榄 、梅 、荔枝 、龙眼等水果 。所饲养的禽畜也 相当多 ,如猪 、羊 、牛 、犬 、鸡 、鸭 、鹅等畜禽模型明 器在广西汉墓中屡见不鲜 。⑨广东佛山市东汉墓出 土一件水田模型 ,水田被田埂分为六块 ,农民在不 同的田块里扶犁耕田 、插秧 、磨镰收割 、脱粒 ,在收 割后的田块里还堆着肥料 。⑩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 当时已实行两荐制 ,施用底肥 ,并采用了移栽秧苗 的技术 。此外 ,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储藏粮食的仓 、
126
船 ,其大千石 , 以童男女三百人牵之 。”而骆越等 地 ,则以铸铜为船著称 。晋刘欣《交州记》云 “: 越 人铸铜为船 ,在江潮退时见”“, 九真有一湖 ,去合 浦四十里 。至阴雨日 ,百姓见有铜船出水中 。”又 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七引《交州记》: “安定县有越王铜船 ,以潮退则见 。”λ{此类铜船的 形状 ,虽然现在不可详考 ,然而远在秦汉时期 ,却 能铸铜为船 ,真可谓造船技术之完臻 。
一
岭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首先表现在农业生产上 。 秦汉以前 ,岭南的农业生产尚处于粗耕阶段 “, 火耕而 水耨”①“, 陆事寡而水事众”②“, 以渔猎山伐为业”③是 当时农业生产落后状况的生动写照 。秦汉时期 ,封建 统治者在岭南推行郡县制 ,封建统治秩序得到确立 , 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人们的生 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加上大批汉人南迁 “, 与越杂 处”,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岭南 ,岭南农 业得到较大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
(一) 漆器业 。我国漆器在战国时就已达到相 当高的水平 。但岭南地区尚未发现秦汉以前本地
制造的漆器 。然而秦汉以后的漆器则有大量发 现 。1952 年至 1958 年 ,在广州西村石头岗 、东郊 龙生岗 、黄花岗等汉墓中 ,共出土了漆器 56 件和 若干残片 。λϖ这些漆器的绘画装饰艺术达到很高水
的漆器的数量 “, 完全可以同马王堆车大 侯墓相媲 美”λξ 。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 ,出土漆器七百
多件 ,以耳杯占多数 ,还有少量的盘 、奁 、扁壶等 。
其中十余件杯底烙有“布山”或“市府草”的戳记 。
史实说明 ,秦汉时期 ,岭南百越地区不但有了自己
的漆器业 ,而且其工艺水平相当高 。
(二) 纺织业 。纺织业是百越民族的传统手工
和各种兼作粮食加工的工场作坊 、牲畜圈栏和 厕所联用的模型 、成群的家禽也有出现 。这一切 无疑都是当时农副业生产丰稔情景的形象反映 。
二
农业的发展 ,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 条件 。秦汉时期岭南地区手工业部门相当多 ,而 且工艺水平也相当高 。较重要的部门有漆器 、纺
织 、造船 、青铜器的铸造等 。
区进入了铁器使用时期 。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 汉墓除出土铁器 20 多件外 ,还出土了一件“东阳 田器志”木牍 ,木牍清楚地记载着一些农具的名称 和数量 。木牍上记载的数量有数十上百件之多 , 可见当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之广 、数量之多 。此 外 ,在今贵县的汉墓中还发现有收割用的铁镰和 中耕用的铁耙等 。这一切说明 ,秦汉时期铁制的 生产工具在岭南各地普遍得到了使用 。铁器在岭 南地区的普遍使用是其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标 志。
(三) 造船业 。很早以前 ,越人就知道制造舟 船和使用舟船 。《吕氏春秋·慎大览》云 “: 如秦者 立而至 ,有车也 。适越者坐而至 ,有舟也 。”《越绝 书》卷八亦称 “: 以船为车 ,以楫为马 ,往若飘风 ,去 则难从”,是“越之常性”。秦汉时期 ,岭南造船业 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太平寰宇记·岭 南道二》记载 “: 龙首山 , ……昔建德伐木以为舟船 之处 ,又云绥安县北有连山 ,昔越王建德伐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