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吸收力的心灵读书》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吸收力的心灵读书》读书笔记《有吸收力的心灵读书》读书笔记1
1、“有吸收性心智指的是甚么”
吸收性心智就像1块海绵。在儿童生命的前几年,他们通过这类与生俱来的能力,犹如海绵吸水般绝不费力地从周围的环境里吸收大量的信息。儿童生活的经历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印象,在未来的认知进程中,儿童再将这些印象重新分类和重组。这些经历在儿童身体体验和大脑工作之间延续相互影响,成为儿童心智成长的基础。蒙台梭利把儿童的这1特点叫做“吸收性心智”。这是1种让孩子吸收和内化生活体验从而得到成长的心智。
2、吸收性心智甚么时候有?甚么阶段会消失?
吸收性心智从幼儿诞生开始就有。0—3岁是无意识的阶段,儿童是依托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的作用,逐渐建立了精神的内在结构。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独立的发展,如语言、手和腿的运动等等,1些感觉能力也逐步构成,心理的各种控制能力也各自独立发展出来。3—6岁逐步变成成心识的吸收。他们已能够成心识地对周围环境进行研究了,他开始了1个真实的创造和建设阶段。
蒙台梭利曾深入地指出,“任何高等教育都没法抹掉婴儿在0~3岁时期构成的东西。因而可知,0~3岁阶段内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儿童在3岁之前遇到的1些障碍,致使了他人格的偏离,那末在3~6岁这1时期还可以进行补救,由于这1时期是大自然对儿童心理建设的扫尾时期。”
王炜晴妈妈分享:幼儿与成人学习有着如此大的区分,如何进行教育,如何对幼儿行动进行关注。提出问题:在幼儿有吸收性心智的阶段,如何在家进行配合教育。
3、园长分享:
在0—6岁之间,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开启哪些毕生受益的“童子功”?吸收性心智,是0—6岁阶段的成长特性,是人1生中最宝贵的心智发育、成长时期。
“成像式记忆”特点,可以培养孩子1目10行的浏览能力;“不求理解,但求记忆”是这个阶段开发左脑的黄金期;“游戏中识字”,可以奠定初期浏览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把“识字和浏览”内化为生活的1部份,“浏览”即生活,不要把学习当作生活以外的内容,是这个阶段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特点;吸收性心智阶段的浏览,要遵守“37原则”“奥斯卡原则”,好妈妈就是好老师,让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觉爱上浏览;从小培养孩子的浏览习惯和浏览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阶段打下扎实基础,为学习数学奠定基础;着眼未来,快速的浏览能力,可以提高未来学习、工作的效力,节省浏览速度酿成的时间浪费。另外一方面,童年大量的浏览积累,可使人面对人生各种境遇之时,有胸怀,有视野,在进取时有动力,在受挫时可回归。
《有吸收力的心灵读书》读书笔记2
1、让儿童正常发展
儿童做事没有规律是由于之前曾有人随便地强迫他们有规律地做事;儿童怠惰是由于他们曾被强迫进行工作;儿童们不听话是由于之前他们曾被强迫听话。
通过给予自由来培养纪律性解决了1个之前看起来没法解决的问题。如果由于外界的缘由,和谐工作的状态没有出现,人体内的某种气力依然会促使体内的其他部份单独成长。结果就会致使各个器官的不平衡发展,终究没法调和完成任务。
这样人的手就会无目的地运动,大脑就会想象1些阔别现实的
问题,语言成了自娱自乐的东西,身体也变得懒惰。所有这些部份都独立发展,没法满足本身的需要,致使个体不正常的成长,终究成为冲突和失望的本源。
工作和自由是儿童正常发展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我们的观点与纪伯伦的话有些相通的地方,“工作是爱的外在表现。”
2、性情构成靠儿童自己
儿童的性情不是成年人教授出来的,成年人所能做的就是科学地进行教育,让儿童能够不受打扰和阻碍,并有效地完成这1进程。人们总是这样说:“对年轻人要耐心1点。我们要通过我们个人的意愿对他们施加影响,要给他们建立好的榜样。”我们希望时间和我们的耐心会有所收获。实际上,我们没有收获任何东西。直到我们变老还是1无所获。唯一时间和耐心是不会获得任何结果的。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好那个具有创造性的时期。人的性情是在那个创造性的阶段里构成的。如果性情在那1阶段里没有构成,那它就永久不会构成了。任何说教都不会促使它构成。
3、儿童的占有心理及其变化
我们不能通过说教来避免孩子弄坏东西。如果1个孩子要得到1件东西只是为了不让他人得到,我们会对他进行说教。但我们说教的有效性不会延续很长时间,不久以后他还会重新再来。对成人来讲,如果1个人不知道自己需要甚么,我们就会说这个人没成心志力。相反,如果1个人明确的知道自己需要甚么,知道自己要做甚么,我们就会说这个人有很强的意志力,很有能力。
4、儿童与社会发展
把人根据年龄分隔开来是1件非常冷酷而又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对儿童也是1样。这样也就会打断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令人与人之
间没法相互学习。绝大多数学校根据年龄分班,这是1个非常大的毛病,而且是很多罪行的本源。
我们学校的老师建议在1个班级中安排一样年龄的孩子,但实践证明这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与儿童们在家里1样。1个6个孩子的母亲会发现6个孩子比较容易应付。但如果这个母亲有1对双胞胎,那问题可就困难了。想想,两个孩子总是要一样的东西该令母亲多么烦恼呀。6个不同年龄孩子的母亲也比1个孩子的母亲轻松1些。1个孩子比较难以应付不是由于他们烦人,而是由于他们缺少火伴。
在老式学校中,升级的唯1办法就是竞争,但这却常常会引发妒忌、怨恨和惭愧等感觉。这样孩子们就会变得自以为是,并且喜欢控制他人。相反,在我们的学校里,年龄大的孩子认为自己天经地义地应当向年龄小的孩子提供保护。这类大保护小、小崇敬大的气氛在我们学校相当浓厚。这个班集体也变得非常牢固。最后孩子们之间对相互的性情都有了了解,并且能够相互提供帮助。老式学校的孩子们常常说,“某某得了第1”或“某某最差”等等。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感情不会在这类环境下培养出来。年龄是儿童在环境中构成各种不同性情的重要因素。
5、社会的凝聚力
团体意识不是通过灌输的方法得来的。它也不依赖于任何情势的竞争,而是自然的产物。这是儿童通过本身努力所获得的结果。儿童只有通过他们的行动才能在自然发展进程中向我们展现社会生活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人们仅仅重视个人目标,不顾他人是不会构成1个社会的。社会的终究情势是以组织为基础的。人类真实的痛地方在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个性的缺失和潜能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