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诲人不倦ppt精品课件2

【高中语文】诲人不倦ppt精品课件2

思考P55 课后练习三
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克己复礼, 恢复西周礼乐制度,述而不作的主张与这 种政治态度恰恰相应。所谓述,就是对古 代礼乐以及反映这些礼乐的典籍进行整理、 阐释和传授,而这些都是恢复周礼的需要。 1、述而不作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不符合 现代社会要求。 2、另一方面,述是作的前提,离开了对前 人成果的吸收和学习,一切都是空谈。 3、述应该是对原有文化进行新的整理,应 该渗透个人的观点和倾向。
文章标点
自明之亡,行且期矣。念之怛然痛恨如新。 不知向来所喻编次文字今已就否?渠所立自足以 不朽,然其议论曲折,亦不可不使后人闻之也。 其家事复如何?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 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此事更在丞相夫人奖劝 扶植以成就之,使自明没为忠臣,而其室家生为 节妇,斯亦人伦之美事。计老兄昆仲必不惮赞成 之也。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 节事大,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然自知经识理 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伏况丞相一代 元老,名教所宗,举错之间,不可不审。熹既辱 知之厚,于义不可不言。未敢直前,愿因老兄而 密白之,不自知其为僭率也。
思考P55 课后练习一
“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 是反映论、实践论的观点;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作 用,是先验论、天才论的观点。 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 和方法,这些都说明孔子是肯定教育的育 人功能的。因此,孔子是重视反映论、实文:自明离开一年了,想起来真难过,好像昨天才 刚刚离开一样。 不知你的东西写完了没有? 渠(自明) 所写下的道理,自然足以流传于世。 然而他说得前前 后后的道理根据,也不能不让后人了解清楚。 自明的 家务事怎么样了? 听朋友们说,你妹妹十分明礼,必 定会赡养老人抚育幼儿,守节而终。 这件事也请丞相 夫人(你妹妹她老妈)勉励帮助以成就之。 假若自明死后为忠臣,而其家室活著是贞洁的女 子,这也是伦理道德上的一件美谈。我想你们兄弟, 一定会赞成这件事。 昔伊川先生谈到这样的事时说: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以世俗的眼光看待,伊川先生 的观点真是迂腐之言。然而从知识分子的观点看,才 知道伊川先生的观点是多么不可动摇。 况且丞相乃一代元老,知识界的领头人,言谈举 止不可不慎重。 既然我不巧知道了这件事,基于道义, 不能不说明白。 没有直接登门造访,老兄你明白的, 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否唐突呢。

苏教版论语选读《诲人不倦》教学课件(用)

苏教版论语选读《诲人不倦》教学课件(用)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所以弟子各有专长。孔子弟子三千,言其 广大,未必确指,贤人七十二则有名有姓。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孔门四科教育,颜子等十位 大弟子各以特长分属四科,德行列为第一,足见道德教育最为 重要。孔子为了因材施教,而划分专业,分科教育,这在我国 教育史上有首创之功。
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11.3 7.8 5.9 3.8及11.22章节 2、思考并概括章句中所蕴含的教育方法 和原则。
1、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激发式教学
2、启发式教学 4、讨论式教学
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11.3章节 德行:道德修养好的 言语:辞令,善于辞令的 政事:善于政事的 文学:熟悉诗书礼乐等文化典籍 的
【评点】顾鸿安《论语解读》 此章记载了孔门的十位高材生,后人因而称之为“十哲”。
课前准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骞(qiān) 亢(gāng) 不悱不发(fěi) 隅 (yú) 绚(xuàn) 2、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 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 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本课分别从哪几个方面阐述 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 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师素养
勤奋刻苦的如颜渊,懒惰贪睡如宰予,都成了孔门的弟 子,并无贵贱亲疏的区别。
孔子的弟子的出身确实很“杂”。七十二贤人中,
属于贵族出身的只有四人,平民子弟居多,甚至连颜涿 聚这样的“梁父之大盗”(《吕氏春秋·尊师》)也列 入其中。所以南郭惠子曾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 也?”子贡回答说:“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 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用以矫正斜曲的器具)之侧多 枉木,是以杂也。”孔子就是这样诚诚恳恳教育前来求 学的人。
明确: 17.2章 性——天性 习——习惯、习性、习染 17.3章 唯——只有 上知——“知”通“智”,上等的智者 下愚——下等的愚人

《诲人不倦》课件

《诲人不倦》课件

封面设计
标题:醒目、简洁, 突出主题
背景:选择与主题 相关的图片或颜色, 增强视觉效果
内容:包括课程名 称、讲师姓名、日 期等信息
布局:合理规划版 面,确保信息清晰 易读
配色方案
主色调:蓝色,代 表冷静、理性、专 业
辅助色:绿色,代 表活力、希望、成 长
字体颜色:黑色, 代表严肃、正式、 权威
背景颜色:白色, 代表简洁、清晰、 易读
字体选择
标题字体:建议使用粗体、大号字体, 如微软雅黑、黑体等
字体大小:根据课件内容需要,可以选择不同 的字体大小,如标题字体可以大一些,正文字 体可以小一些
正文字体:建议使用清晰、易读的字体, 如宋体、楷体等
字体颜色:根据课件内容需要,可以选择不同 的字体颜色,如标题字体可以鲜艳一些,正文 字体可以柔和一些
诲人不倦PPT课件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汇报人:PPT壹目 录文本

课 件


目录

课 件



课 件



课 件



课 件
使


课 件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课件简介
主题:诲人不倦
课件背景
目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
适用对象: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等
制作流程
确定课件主题和目标 收集和整理素材 设计课件结构和内容 制作课件幻灯片 测试和修改课件 发布和分享课件
制作技巧
明确目标:确定课件的目标受众和教学 目标
内容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逻 辑清晰

诲人不倦ppt实用课件2

诲人不倦ppt实用课件2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思考P55 课后练习三
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克己复礼, 恢复西周礼乐制度,述而不作的主张与这 种政治态度恰恰相应。所谓述,就是对古 代礼乐以及反映这些礼乐的典籍进行整理、 阐释和传授,而这些都是恢复周礼的需要。
1、述而不作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不符合 现代社会要求。
2、另一方面,述是作的前提,离开了对前 人成果的吸收和学习,一切都是空谈。
课后作业:
1、背诵7.8 11.22两章。 2、完成导学大课堂上练习。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诲人不倦 课件

诲人不倦 课件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 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16.9)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 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 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 下等。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 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 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本课所选录的15章 中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或者说 它们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
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 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 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是平民(如颜 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 “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做过盗贼 的颜涿zhuō聚。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 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宋、晋、楚、秦 等国。从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 民族的。诚如斯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 无诲焉。”
• 1君。
•3
,不以人废言 。
• 4君子以文会友,

•5

则不复也。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6求也退, ;
,故进之。
• 7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8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 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诲人不倦
——圣人的教育之道
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 育。这一解释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集注》 中将“有教无类”注为“人性皆善,而其类有 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 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朱 熹《四书章句集注》)
第三种解释:是当代著名学者赵纪彬先生的一 种特殊观点。他从训字入手,认为“有教无类” 中的“有”应释为“域”,即分划居住区域的 意思;“教”应释为“军事训练和政治教化”; “类”则是“族类”的意义,是贵族实行世袭 统治的社会基础。他得出的结论:凡是贵族, 不分族类,都必须接受强制的政治、军事训练。 (赵纪彬《赵纪彬文集第二卷》)

《诲人不倦》课件资料-51页精选文档

《诲人不倦》课件资料-51页精选文档
诲 huì 人 不 倦
• 诲人不倦
• 对于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书、 传授知识与技艺。孔子的诲人不倦,更多的是 育人,是不厌其烦地、具体地教导弟子们如何 做人。
•他把许多精力、时间用在了研究如何引导他的学 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问题了。为了编写教材, 孔子整理过不少古代文献,编著成教学用书。这也 是他诲人不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上课很精彩, 必须下课不精彩”。他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教育事 业上能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
启,不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 的样子]不发[启发]。举一隅[方位. 一般有四方]而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再]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 想说出来而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 。 举一方给他看而不能用其他三方反过来加 以验证,就不再教他了。说明主观能动性 是学习的动力;学习要注意方法,学会举 一反三;教育学生也要量力而为。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 事:冉有至,于季路。文学:子不游过,子夏。 做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学人生 不倦独,自则站可立, 谓云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古今异义
特别的听闻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 鲤趋无而法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 无以言。表’修鲤饰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 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表曰承:接“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 君子之远 其子也。”
用(是反映论、实践论的观点)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
作用(是先验论,天才论的观点)

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说明孔

诲人不倦》课件(4)(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1)

诲人不倦》课件(4)(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1)

我的老师梦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自研自探环节

分组探讨: 孔子眼中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对象,和 他倡导的教育内容等问题,以及巩固提升训练 相关题目。 时间:5分钟
Hale Waihona Puke 说说在孔子的眼中教育到底有着 怎样的作用?
孔子认为教育的对象有哪些?
孔子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日清过关展示
学生分组展示相关内容
理解本课成语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述而不作。
课前一盏灯
点燃自己, 照亮别人!
诲人不倦
淮阳一高 王磊
学习目标
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积累文言基础
朗读课文
(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 句式)
本课具体内容
17.2、17.3, 教育的作用。 15.39 , 教育的对象。 7.25、16.13, 教育的内容。 11.3、7.8、5.9、3.8、11.22,教学的方法和原则。 7.34、1.15、17.19、7.1、9.15,教师的素养。

诲人不倦ppt实用课件14

诲人不倦ppt实用课件14

• 1、15 论贫富, 子贡:穷,不低声下气,巴结阔人;
富,不趾高气昂,欺负穷人。 孔子:穷,开心;
富,好礼。 即:该怎么样比不该怎么样更重要;
自己该怎么样比对别人怎么样更重要。
成语积累:切磋琢磨 ①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 ②比喻道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
1、告诸往而知来者 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 例:冬,晋荐饥(连年饥荒),使乞籴(敌音,买
理,阐释和传授,而这正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恢复周礼的需要。 • 课后练习第三题 文化保守主义,创新才能进步; 述是作的基础,创新的前提是继承; 述也是一种形式的作,新的整理渗透整理者的观点 和倾向。 9、15 诗教、乐教 雅:是“王畿”之乐 ,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颂:是国王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 孔子承续了周公“制礼作乐”的事业,维护了传统 的礼制。
• 东郭子惠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 也?”
• 子贡曰:“夫隐括(矫正曲木的工具)之 旁多枉木,良医之门多疾人,砥砺之旁多 顽钝。夫子修道以俟天下,来者不止,是 以杂也。”
• 但不包括女子。
1.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 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最后的绝唱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在孔子的音乐中, 有他壮志未酬的苦闷, 有他思念故土的浓情, 也有他身处困顿时的从容, 有他一生诉不完的快乐与哀伤, 孔子的一生就是歌唱的一生。
积累:成语
• 有教无类 • 诲人不倦 • 闻一知十 • 举一反三 • 切磋琢磨 • 述而不作 • 各得其所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 家者。

2018语文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专题(十一)《诲人不倦》ppt课件nwwKAH

2018语文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专题(十一)《诲人不倦》ppt课件nwwKAH

经在一个红霞掩映下的黄昏,于河岸注视着一只蝴蝶自由 地在花草之间,以舞者的姿态穿越着,飘舞着。我想象 着,在古时候的某个傍晚,也应该有一个人,他置身于花 丛中,目睹着蝴蝶如同仙子一样飘舞着,他从心底惊讶地 叹息着,然后才流传出了那样一句诗意的言词。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愿意将蝴蝶想象成动物界里的 花朵,因为它总是极尽美丽地开放着,以一种独特的炫丽 妆点着这个自然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答案 (1)种类,类别 (2)独立,一个人站在那里;趋, 小步快走 (3)愤,想求明白而不得;悱,想说而说不出 来的样子 (4)隅,方位,一般有四方;反,还复,这里 指回过头来加以验证 (5)较好,胜过 (6)赞同 (7)谄媚 (8)素,白色的底子;绚,色彩繁盛的样子 3.通假字 (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自卫反.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知”通“智”,聪明 (2)“反”通“返”,返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4.虚词用法 (1)赐也何.敢望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何.言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告诸.往而知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斯行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疑问副词,怎么 (2)疑问代词,什么 (3)之, 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子贡 (4)兼词,“之”“乎”的合 音。之,指代听到的内容;乎,疑问语气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7.成语积累 (1)有教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诲人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一反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切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琢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述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信而好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各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诲人不倦ppt精品课件7

【高中语文】诲人不倦ppt精品课件7


其次,认定人的本性相近, 那么,人与人的基本心理、基 本需求也是相近的。这就应该 以此作为人际相处的规则。孔 子的“推已及人”、“已所不 欲,勿施于人”,都是做人的 起码要求或标准,这也是从群 体意义上提出了“有教无类” 的理论根据。 最后,认定人的本性相近, 经后天习染可能相远,这就肯 定了人的教养的可塑性,基于 这一点,孔子特别强调教育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
诲人不倦
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 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读解】钱穆《论 语新解》本章孔子
责习不责性,以勉人 为学。
子路为亲负米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照孔子的说法,人的本性 都相近,都差不多,而后天的习俗、教养、训练、环 境等社会因素的习染所给予所造就的差别,却是很大 的。 孔子的人性理论具有重大的认识论和教育论的意 义。 首先,认定人的本性相近,即说明所有的人作为 “类”都是同一的。这一思想,在中国古典时代是关 于人的认识的重大理论飞跃。因为自夏朝以来,千年 奴隶制度中,是把奴隶排除在人之外的,不把奴隶当 人看待。现在,说人性相近,那要按照人来对待奴隶, 即按照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基本要求对待民众。孔子 提出的教育对象实行“有教无类”,正是他的“性相 近”理论必然的逻辑结论。
「评析」 本章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 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 全部内容。孔子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 料的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 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从《论语》 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带领他的 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向各国统治者进 行游说,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 识和才干。但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仍不 够,还要养成忠、信的德行,即对待别 人的忠心和与人交际的信实。概括起来 讲,就是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德修 养三个方面 。

诲人不倦上课课件(第二、三课时)

诲人不倦上课课件(第二、三课时)
四、关于教育方法与原则:
一、因材施教教育原则
(一)了解学生 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
•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 译文: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做一部门或 一地方的长官。 •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 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一、因材施教教育原则
(二)对不同的学生说不同的话
子路问:“闻斯(就)行诸(“之乎”的合 音)?”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怎么)其闻 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 斯行之’。赤也惑(疑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退缩),故(所以)进(使动 用法“使……进”)之;由也兼人(好勇过人),
☆6、探究:“述”与“作”各是什么意思?二 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如何评价“述而不作” 这种主张? 参考: “述”——学习、继承、整理、传授传统文 化; “作”——创作、创造、创新。 关系与评价:
A、 “述” 与“作”,“作”是第一位的。 B、“述”是“做”的基础,即继承是创新的基础; C、“述”不是迷信先人文化,而是对原有文化进行整 理、创新。 D 、 “述而不作”是种文化保守主义,与“克己复礼” 政治主张相应;
1.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 2.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 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 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3.雍也,可使南面。 4.贤哉雍也,过人远也。 5.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 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 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
☆联系实际探究:你对“因材施教”或“不愤
不启”有怎样的感触与理解?请谈谈你的看法。
范例1:
诱导启发包括两层意思: A、要抓住教育时机,掌握施教火候; B、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目的。 孔子说的启发诱导是有条件的,不是对任何人都 可以这样。

【高中语文】诲人不倦ppt精品课件6

【高中语文】诲人不倦ppt精品课件6

1、习相远也 学习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复习 3、习地形,知民心。
熟悉,通晓。
4、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善于,会得 5、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习惯于,适应 6、鹰乃学习。 飞翔 7、习示之,使匆动。 经常,使习惯地。
1、不愤不启 心求通而未得 2、积忧愤。 烦闷,抑郁不平
3、激众愤。
愤怒,愤慨。
16.13章:孔子一视同仁的高 贵品质。 7.8章:孔子的教育方法。 5.9章:孔子对颜回的评价。 1.15章:孔子对贫富的态度。 3.8章: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 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 11.22章:孔子在教育方法上, 很注重诱导启发,针对学生的弱 点对症下药。
17.19章:孔子认为向有德行 的人学习,不仅要通过他的言 谈,更重要的是从具体的行为 来学。 7.1章:孔子对自己的总结。 9.15章:孔子对鲁国做的贡 献。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课题导入
教 育 家 孔 子
诲 人 不 倦
二、逐章诵读
三、孔子论教育
17.2章: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 17.3章:圣人乃是儒家的理想 的人格,这样的人不依赖于教育,也 无须教育的手段来改变. 15.39章:主张教育的平等。 7.25章:孔子教育学生的内容。 11.3章:孔子的十位高徒。 7.3出来
的样子 。
倩: Qiàn面颊美好。 陈亢:gāng
五、易错词义
女与回也孰愈: 我跟颜回,哪一个人强些。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加工玉器的方法,磋, 加工象牙的方法。琢,加工 骨器的方法。磨,加工石器 的的方法。 素以为绚兮: 洁白的底子上绘彩纹。
一词多义
1、素以为绚兮。
白色的绢。
2、春秋之时,则素湍绿潭。 白色的 3、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朴素,纯洁。

《诲人不倦》课件

《诲人不倦》课件
个性化教育。
诲人不倦的精神还要求教育者具备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 念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 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才。
展望未来教育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 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者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
的需求和特点,提供更加精准的教育服务。
本校优秀教师的诲人不倦
本校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
本校优秀教师秉承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和情感体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校优秀教师的实践探索
本校优秀教师不仅注重教育理念的践行,还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他们通过创新 教学方法、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 供了有力支持。
学工作。
课程目标
01 提高教师的PPT制作技能,使其更加熟练地运用 PPT辅助教学。
02 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
0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水平 。
课程安排
课程时长:10周 课程内容:PPT基础操作、PPT美化技巧、PPT动画制作、PPT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课程形式:在线视频教程+实践操作+互动交流
《诲人不倦》ppt课 件
目录
• 课程介绍 • 诲人不倦的含义 • 如何做到诲人不倦 • 诲人不倦的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当前社会对教育行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教师职 01 业发展需求迫切。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教育教 02 学能力。
《诲人不倦》PPT课件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完整 03 、实用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

诲人不倦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诲人不倦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以:用,介词 教:省略“之”,代“学生” 文:指文件、古籍等 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旳内容 忠: 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旳意思 信:以实之谓信,与人交往讲诚信旳意思
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诗乎?’对曰:‘未[学诗]也’。‘不学 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学礼] 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 斯两者。”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同一种问题,子路问孔子时,孔子怎么说?冉有问这个问题时,孔子 又是怎么说旳呢
同一种问题为何有不同旳回答? 因材施教
野哉,由也
若由也,不得其死也。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 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鲁 晋 楚 狄夷
无区域
子贡 颜回 颜回很好学
无智愚 曾参 高才 宰予很懒散
我们目前有无 完全做到有教无 类了?
孔子收学生有教无类,但又说“唯上知与下愚
不移”,似乎充斥了矛盾,对此你怎样了解?
你以为哪些人是“下愚”?
不愿接受教育旳人,固?
你能用自己旳语言概括孔子主要教会学生什么吗?
文、行、忠、信
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联络你自己所接受旳 教育,请大家对孔子 旳教学内容做点评价。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作为伟大旳教育家,孔子又是怎样教学生旳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 。 教育是一种心灵相互交流旳过程,而不是单向旳灌注。

诲人不倦ppt13 语文版

诲人不倦ppt13 语文版

2 .对话式教学法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8)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 回?回也闻一 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5.9)
2 .诲人不倦
• 对于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 书、传授知识与技艺。孔子的诲人不倦,更 多的是育人,是不厌其烦地、具体地教导弟 子们如何做人。他把许多精力、时间用在了 研究如何引导他的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这个问题了。为了编写教材,孔子整理过不 少古代文献,编著成教学用书。这也是他诲 人不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上课很精彩, 必须下课不精彩”。他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 教育事业上能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
译文: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 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 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 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 语 · 子路》) 译文: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
•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东 省和济宁市政府 ,以中国政府 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 “孔子教育奖”。这是该组织最 高级别的奖项,也是在世界范围 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的 教育奖项。 • 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万,为何 独以“孔子”为名设立教育奖?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诲人不倦》, 从中寻找“理由”或“答案”。
三、关于教育内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7· 25 )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 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 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 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 ‘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 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 礼,又闻君子之远 其子也。” (16•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5子曰:“吾自卫反鲁(1),然后乐正(2), 雅颂(3)各得其所。”
「注释」 (1)自卫反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 冬,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14年游历不定的生 活。 (2)乐正:调整乐曲的篇章。 (3)雅颂:这是《诗经》中两类不同的诗的名称。 也是指雅乐、颂乐等乐曲名称。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 整理,雅乐和颂乐各有适当的安排。”
在,如之何 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 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 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 惑 ,敢问。”子曰:“求也退 ,故进之;由 也兼人 ,故退之。”
要义:
因材施教
【解读】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这既是因材施教. 也是对症下药。 在《雍也》篇里,孔子曾经批评冉求画地 为牢,裹足不前,对于道德学问抱退缩的态度, 所以在这里继续鼓励他前进。 《公冶长》篇曾经记载说,子路听到什么 还未能行动起来,就又唯恐听到什么。反映出 子路急躁冒进的性格,所以孔子要在这里压压 他。告诉他说,你的父亲和兄长都还在世.听 到什么应该先问问他们的意见,然后才行动, 而不要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评析」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实行“有教有 类”,即教育仅限于贵族阶层,由贵族垄断。孔 子却向这种贵族垄断教育发起挑战,提出了“有 教无类”。“有教无类”即“教无类”,亦即主 张人人有受教育权,不分贵贱、贤愚、贫富、地 域,都可以入学。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 尝无诲焉。”(见7.7)意思是说,只要是来拜 我为师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他的。这是对“有 教无类”最好的注释。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
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反三

启发式教学法
4、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 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相长
「评析」


当然,绝对的述而不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无 论你编辑也好, 整理也好,总得反映出编辑整理者 的眼光和取舍旨趣,更不用说 还有“删”、“定”、 “赞”、“修”的工作在内了。所以,所谓“述 而 不作”,多半是“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嘘些生命 进去。”(郭沫若语)实际上是有所“作”。 相反,倒是我们今天不少“作而不述”,专门 “创作”的人, 不是空谷来风,令人不知所云,就 是“千古文章一大抄”,东拼西 凑,而以天才的创 作家自居,“著作等身”,欺世盗名。 这种人,听听圣人自谦“述而不作”,不知私 下里到底有何感 想?是不是以为自己远在圣人之上 呢
其实,无论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还是"贫而 乐,富而好礼",都符合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 不能淫"。但二者又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差别。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说一个人虽然穷困,虽然 倒霉了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去巴结讨好人;虽 然富有,虽然发财了但还是不以财傲人,不得意忘形, 不骄奢淫逸。能做到这一步当然是很不错的了,但严格 说来,做到这一步还只是限于对贫富本身的计较。
「评析」 本章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 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 全部内容。孔子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 料的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 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从《论语》 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带领他的 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向各国统治者进 行游说,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 识和才干。但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仍不 够,还要养成忠、信的德行,即对待别 人的忠心和与人交际的诚实可信。概括 起来讲,就是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 德修养三个方面 。
7-1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 古,窃(2)比于我老彭(3)。”
「注释」 (1)述而不作:述,传述。作, 创造。 (2)窃:私,私自,私下。 (3)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谁, 学术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殷 商时代一位“好述古事”的 “贤大夫”;有的说是老子和 彭祖两个人,有的说是殷商时 代的彭祖。
【问题】说说在孔子的眼中教育到底有着怎样的 作用?
以德治民 先富后教,但他并不认为只有富裕以后 才能进行教育,而是始终把教育作为立 国之本,放在治国的首位。
(二)关于教育的对象
子曰:“有教无类。”
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 类”的主张,它是孔子整个教育思想 体系的总纲。 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就 是“有教无类”。
「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 作”的原则,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 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 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 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思想在 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述而 不作”的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 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作用
【读解】 这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形象 。 之所以述而不作,是因为笃信而喜 爱古代文化。或者反过来说。正因为笃 信而喜爱古代文化,所以就述而不作了。 从孔于的实际文化活动来看,删 《诗》、《书》,定礼乐,赞 《周易》, 修《春秋》,的确都是编辑整理古代文 化典籍,并没有哪 一项是他自己的创作。 可是,他的“述”却是非常不简单, 用朱熹的话来说,是 “集群圣之大成而 折衷之。其事虽述,其功则倍于作矣。” (《论语 集注》)
【明确】
教育作用(1)、
教育对象(3)、
(2)
教育内容(4、7)、 教学原则与方法(5、8、9、11、12) 教师素养(6、 10、13、14、15)

文本研读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
子曰:“性[指人的性情、本性]相近也, 习[习染]相远也[“……也,……也。”表 示判断]。” 子曰:“唯[只有]上知[知:同“智”; 上知:上等的智者]与下愚[下等的愚人] 不移[改变]。”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朱熹 《论语集注》
(五)关于教者素养
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 骄,何如?”子曰:“可也。未 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 贡曰:《诗》云,‘如切如磋 ! 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 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 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解读】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四、关于教育方法和原则
1、德行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 仲弓。言语 :宰我、子贡。政事 : 冉有、季路。文学 :子游、子夏。
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修养] 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 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 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
2、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
说说孔子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教育为中 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他还认为要从 学习礼开始,不学习礼,就没有道德标准,就失 去了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他尤为重视学《诗》。 《诗》就是《诗经》,在孔子看来,“《诗》三 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为政》) 不仅,‘思无邪”而且“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 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 《诗》在当时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 书。无论是外交谈判还是社交场合,引《诗》蔚 为风气,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解读】
“性相近,习相远”是对我们一般人, 或者借用 孔子在《雍也》篇里的词语,叫做“中人”(“中人 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而言的。所有的中人 天赋都差不多,只是因为后天的 教养习染不同而相差很远了。 “上知”——生而知之者,是天才,生来就有某种天赋 才能,而不是靠后天教养才取得的。 “下愚”——“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的人。即便在生 活与工作中遇到困难了都还不愿意学习,这样的“下 愚”,你有什么办法去改变他呢? 所以,中人是性相近,习相远。而唯有上智和下 愚的人是不可改变的。
字音
知(同“智”)zhì
骞qiān
隅yú 谄chǎn 磋cuō 倩qiàn 反(同“返”)fǎn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 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 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本课所选录的15章中包含了孔 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或者说它们从哪几个方 面阐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2、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诗乎?’对曰:‘未学诗也’。‘不学诗, 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 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学礼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 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 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进而上升到对礼乐之道的追求了。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 也》),都是这种境界的体现。 当然,对于"奔小康"的当今国人来说,更有现实 意义的似乎是"富而无骄","富而好礼"的问题了。" 富而无骄",不处处摆出一副"大款"的派头固然是不 错,但如果能够更进一步"富而好礼",追求精神方面 的涵养,追求学问,讲究做人的道理,尊重别人,处 处以仁爱之心待人,那岂不是达到更加高尚的境界了 吗?
诲 人 不 倦
一个8岁男孩的“控诉”——
“大人要求我们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我爸爸要求我每天只能看半小时的电视, 可他每天都看好几个小时呢。” 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就能收到“无言而威”的效果。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诲人不倦》,去 感受教育家孔子的人格魅力。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本章孔子用含蓄的语言, 教育学生学习主要靠主观努 力,靠自己领悟,靠独立观 察思考。现代教育有一句话: “教是为了不教。”这个 “不教”之时,正是学生真 正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之日。孔子用 “天何言哉?”这句话启发 子贡,子贡应该领会老师的 用意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