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5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共24张PPT)

一、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革命 2、八七会议 (1)时间: 1927年8月7日 (2)地点: 武汉汉口 (3)内容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在农村,经济方面)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统治(在城市,政治方面)的总方针; 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秋收起义); ④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毛泽东)。
4、结果:占领南昌城
胜利后的计划: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 再举北伐。(利用国民革命的旗号) 最终:南下(广州)损失严重(失败);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 领,后到井冈山和毛会师;另一部分进入广东。
5、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 夺取政权的开始。
(4)评价
①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 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第(3)里第②点) ②滋生 了“左”倾思想。
(1)时间: 1927年9月 (2)领导人:毛泽东 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放弃国民党 (3)军队: 和国民革命军的旗号,公开打出工农 革命军的旗号;依靠工农群众。 (4)地点: 湘赣边界 进攻长沙失败,转向农村发展,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结果: 思考:秋收起义的失利,再一次证明“城市路线”不符合中国革 命的国情。但当时为何选择这条路线呢?有何教训?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 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 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然而仿效俄国人成 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6)教训: 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一、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革命 3、秋收起义
二、由城市到农村---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24张ppt)

3.深刻教训: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 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种脱离实际,照抄照搬外国经 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重点聚焦 要点 归纳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提出: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的斗争经验,从理论上说明了 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 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从而形成了“工农 武装割据”思想。 2.内容:其主要内容就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 设三者结合起来。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答案:(1)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八七会议”上通过了开展土 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2)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认识错误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由幼 稚走向成熟。
重点聚焦 要点 1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遭遇的两次严重挫折、挽救措施及教训 1.两次挫折及主观原因 (1)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运动 失败。 (2)毛泽东被撤销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左”倾领导人博古、 李德掌握军事指挥权,同敌人死打硬拼,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挽救措施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人 民军队,召开“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 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最后走出一条正确 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2)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领导 人的军事指挥权,在军事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使革命转南昌起义是马克思列宁主 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如何理解此话的含义? 试答:
提示: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武 装力量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 政权的开始。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共36张PPT)

困境之一——
大革命的失败
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 众达31万人,其中共产党人2.6万多人,再加上一些不坚定分子 离开了党的队伍,有的成了可耻的叛徒,这时党员的总数由原来 的近6万人锐减到1万余人。 ——《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二章
共产党的许多优秀领导人先后被杀害: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 罗亦农、萧楚女等
1934 年 10 月,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 年 10
月,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吴起镇, 与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甘肃会宁 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 征胜利后, 中国共产党以 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郑州
徐向前等建立鄂 豫皖革命根据地
判断歌曲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歌曲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据 课本P72第一段概括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5.红军长征 (1)长征原因
①根本原因:“左”倾思想 _____________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②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长征过程
(3)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了方向, 是党的历史上一次转折性会议。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江西大旅社
对策之一
南昌起义
图说历史
图1
图2
图1、3、4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结合课本简要介绍)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图3
图4
困境之二——
进攻大城市的失败
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 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 方向是长沙,受挫,毛泽 东决定放弃进攻计划,改 向井冈山进军。 思考:南昌起义南下广州 与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长 沙,结果都失败,说明了 什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_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35张PPT)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2.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土地革命 4.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1930年夏,全国建立 起十几块农村根据地
(3):★理论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主要内容: 武 装斗 争
土 地革 命(核心内容)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于 都县城东门渡口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四渡赤水
金沙水拍云崖暖
位于皎平渡口的“红军渡江纪念碑”
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夹金山和青衣江 红军爬雪山
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年10月22日抵达陕西吴起镇结束。 在一年多的革命征途中红军穿越了18条山脉,其中五条山脉终年积雪。 夹金山是红一方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
2. 经过:1934.10---1936.10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吴起镇
王稼祥
张闻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
2理解
根据地建设
中共的领导(前提) 武装斗争 (军事保证) 根据地建设(经济保证)
土地革命(核心)
3影 响:
“农村包围城 市”的道路
1)形成“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2)开创中国正确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5课_国共的十年对峙(共30张PPT)

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
精神
——播种机
(3)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的精华。
—保存精华
(4)革命新局面开始了
——新开始
周恩来
起义代总指挥贺龙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江西大旅社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5:05:21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22021/8/122021/8/12Aug-2112-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2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一 、南昌起义
1、 背景 ①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
的重要; ②中共在国民革命军中掌握着部分武装力量, 国
民党企图消灭这些武装力量; ③南昌的敌人力量比较薄弱。
• 目的: • 挽救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
2、经过
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南昌 军队:国民革命军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 过程:南昌起义---南下受阻----兵分两路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得成功。” -----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合称“三大起义”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2、特点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攻打大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3、意义:P70最后一段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民斗党争反,动创统建治人。 民 军队和武装夺取 政权的开始。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一、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的武装
陈独秀(1927年4月5日
背《景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
犯决言3思失上取、右策①②》败思①②想述消倾:)意教考国南清确材了紊错训:民昌义算 定料共误乱,为革起了…反产:使纠了命义、……映党大给正总中打总…了的组革陈结响,正错方陈独命陈织独大了针误独立处失独秀革武涣;;秀性败秀于这命装。 为和反散种首对抗③错中的革国误决党命的民路定中的党中线…央领反,国…在导动中动大权共统共武革,治产中装命出的央党起期卖第采义。 间了一指取的人枪④了明什民。什毛么政了么泽错权前措东误和施进提倾人?出向民的…?武方…装向理。论。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合称“三大起义”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2、特点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攻打大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3、意义:P70最后一段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民斗党争反,动创统建治人。 民 军队和武装夺取 政权的开始。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一、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的武装
陈独秀(1927年4月5日
背《景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
犯决言3思失上取、右策①②》败思①②想述消倾:)意教考国南清确材了紊错训:民昌义算 定料共误乱,为革起了…反产:使纠了命义、……映党大给正总中打总…了的组革陈结响,正错方陈独命陈织独大了针误独立处失独秀革武涣;;秀性败秀于这命装。 为和反散种首对抗③错中的革国误决党命的民路定中的党中线…央领反,国…在导动中动大权共统共武革,治产中装命出的央党起期卖第采义。 间了一指取的人枪④了明什民。什毛么政了么泽错权前措东误和施进提倾人?出向民的…?武方…装向理。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共23张PPT)

金 福
1934.10. 建
(3)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
前进的巨大动力。 广 西
【思考探究】 从中共一大到遵义会议,中共经历了怎样从幼 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一大到二大 从中国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大到三大 从独立斗争到主张与国民党联合斗争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第一篇: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第二篇:寻找正确的革命道路
选择偏离,是一种勇气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第三篇:寻找正确的革命领袖
选择自主,是一种成熟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第一篇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南昌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汉口
南昌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二)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勿忘国耻
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九一八事变元凶 板垣征四郎
“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手令
指挥围剿红军时的蒋介石
思考:西安事变为什么会爆发?
日本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内 部分化 (左上图)张学良、杨虎城 中共提出建((立右左抗上图日图)民西)族北临统文潼一化华战报清线报池.《道的八的“一西兵宣安谏言事亭》变”
请结合教材回答: 党在八七会议上作出了 怎样的抉择?有何意义?
1934.10. 建
(3)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
前进的巨大动力。 广 西
【思考探究】 从中共一大到遵义会议,中共经历了怎样从幼 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一大到二大 从中国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大到三大 从独立斗争到主张与国民党联合斗争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第一篇: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第二篇:寻找正确的革命道路
选择偏离,是一种勇气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第三篇:寻找正确的革命领袖
选择自主,是一种成熟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第一篇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南昌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汉口
南昌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二)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勿忘国耻
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九一八事变元凶 板垣征四郎
“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手令
指挥围剿红军时的蒋介石
思考:西安事变为什么会爆发?
日本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内 部分化 (左上图)张学良、杨虎城 中共提出建((立右左抗上图日图)民西)族北临统文潼一化华战报清线报池.《道的八的“一西兵宣安谏言事亭》变”
请结合教材回答: 党在八七会议上作出了 怎样的抉择?有何意义?
人教版 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19张PPT)

博古
李德
遵义会议会址
三、红军长征
(三)转折:遵义会议
1.内容:①纠正“左”倾军事错误路线,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 主张;②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 委。
2.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 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红军长征
(四)结束
开始。
二、工农武装割据
(一)确定方针: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 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工农武装割据
(二)开创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武 装斗 争(军事保证)
土 地革 命(核心内容)
根据地建设(经济保证)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
二、工农武装割据
(四)成果: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第15课 国共的 十年对峙
1927-1937
课程标准: (旧)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新)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国共对峙时期重大事件
1927.7
七·一五政 变
国共合作 破裂,大 革命失败
1927.8
南昌 起义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十年对峙【课件】(51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 15 讲 国共十年对峙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南昌起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 队的重要性。 2.经过:1927 年 8 月 1 日,_周__恩___来__、贺龙等在南昌起义。 后南下受阻,兵分两路,一部分转入湘南,另一部分进入陆海 丰地区。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三、红军长征(1934 年 10 月~1936 年 10 月) 1.长征原因 (1)根本原因:“左”倾思想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博古、 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2)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长征过程 (1)开始: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根据地建设 ①军事: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 剿”。 ②政权:1931 年冬,___中__华__苏__维__埃_____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 江西瑞金成立。 (4)主要成果:1930 年夏,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秋收起义 (1)概况: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 进攻长沙受挫,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2) 结 果 : 毛 泽 东 创 建 了 中 国 第 一 个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 ——__井__冈__山__革命根据地。 3.“工农武装割据” (1)“割据”思想:将_武__装__斗__争___、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紧密 结合。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 15 讲 国共十年对峙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南昌起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 队的重要性。 2.经过:1927 年 8 月 1 日,_周__恩___来__、贺龙等在南昌起义。 后南下受阻,兵分两路,一部分转入湘南,另一部分进入陆海 丰地区。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三、红军长征(1934 年 10 月~1936 年 10 月) 1.长征原因 (1)根本原因:“左”倾思想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博古、 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2)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长征过程 (1)开始: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根据地建设 ①军事: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 剿”。 ②政权:1931 年冬,___中__华__苏__维__埃_____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 江西瑞金成立。 (4)主要成果:1930 年夏,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秋收起义 (1)概况: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 进攻长沙受挫,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2) 结 果 : 毛 泽 东 创 建 了 中 国 第 一 个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 ——__井__冈__山__革命根据地。 3.“工农武装割据” (1)“割据”思想:将_武__装__斗__争___、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紧密 结合。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共32张PPT)

三)意义 (粉碎了、播下了、开始)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国军队 10万多 20万 30万 30多万 50万
中共军队 4万多 3万多 3万多 7万多 8万多
比例 约2.5:1 约7:1 约10:1 约4:1 约6:1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爬雪山
飞
夺 泸
四渡赤水
定
桥
巧渡金沙江
终年积雪的夹金
遵召山义
会
议 开
红一方面军 长征1
开始长征
4、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 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前进的动力; 3、开始了革命的新局面。
探究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进行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长征
土地革命
1、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作用: 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
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
根据地建设
经济建设: 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政权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地。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经 验
南京国民政府
政 权 对 峙 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
“围剿”
武装斗争 工农武 土地革命 装割据 根据地建设 理论
实
反“围剿”
农村革命
践
根据地
的发展
小题练习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国军队 10万多 20万 30万 30多万 50万
中共军队 4万多 3万多 3万多 7万多 8万多
比例 约2.5:1 约7:1 约10:1 约4:1 约6:1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爬雪山
飞
夺 泸
四渡赤水
定
桥
巧渡金沙江
终年积雪的夹金
遵召山义
会
议 开
红一方面军 长征1
开始长征
4、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 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前进的动力; 3、开始了革命的新局面。
探究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进行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长征
土地革命
1、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作用: 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
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
根据地建设
经济建设: 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政权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地。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经 验
南京国民政府
政 权 对 峙 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
“围剿”
武装斗争 工农武 土地革命 装割据 根据地建设 理论
实
反“围剿”
农村革命
践
根据地
的发展
小题练习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35张PPT)

吴起镇
005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遵义会议 瑞金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 内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容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遵 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 义 导,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会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议 意 ②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 义 思主义原理解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 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根据地建设 经济保证 ①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 ② 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 革命武装十万人; ③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④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贺龙洪 湖湘鄂 边 腾代远 湘鄂赣
徐向前鄂 豫皖
方志敏闽 浙赣 毛泽东朱 德将赣南 闽西发展 为中央革 命根据地 彭湃海 陆丰
邓小 平左 右江
拓展:中共军队的先后名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中国国民革命军(八一南昌起义) 2、中国工农革命军(秋收起义) 3、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时期) 4、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抗 日战争) 5、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时期) 6、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时期派出 军队)
毛泽东上井冈山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其意义 在于
A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时期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 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 思想 前的 工农武 内涵 提领 装割据 导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23张PPT)

14
三.涅槃重生:红军长征 1.开始 2.转折点 3.胜利
4.意义
4.意义 ⑴转危为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
⑵薪火相传: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 的巨大动力。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⑶浴火重生:革命新局面开始了。民族矛盾激化,有 利于北上抗日,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13
三.涅槃重生:红军长征 1.开始 2.转折点 3.胜利
4.意义
3.胜利 ⑴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 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⑵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 在甘肃会师。
注意:红军是三支军队分别同时长征,前面重点叙 述的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历史上没有红三军。
2
☆课文结构示意图
星星之火
燎原之势
涅槃重生
1927/8 /9 /10 /12 1928 1930 1931
南八秋井广井 工 中
昌七收冈州冈 农 华
起会起山起山 武 苏 义议义革义会 装 维
命 师 割埃
根
据共
据
思和
地
想国
1933 1934 1935 /10 1936 /12
第中遵陕 甘西
五央义北 肃安
10
【典型例题】☆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 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 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 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 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4单元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35张)

栏目 导引
历史 必修1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图解历史| “工农武装割据”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栏目 导引
历史 必修1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归纳总结| 近代中国的“道路”问题
维新变法 走日本人的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 走美国人的路,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中国红军长征记》
栏目 导引
历史 必修1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读史料| 注意“军事路线问题”“多数同志……尚未清醒认识”等 信息。
|用史料| 据史料一,分析遵义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决议提 出“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问题: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权问题。目的:团结 党中央,避免党内分裂。
栏目 导引
历史 必修1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用史料| 根据史料二,说明 1931 年土地革命路线与《兴国土地法》 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重视发动土地革命的目的是什 么? [提示] 主要区别:《兴国土地法》规定农民有土地使用权; 1931 年土地法规定农民有土地所有权。目的:调动农民参加革 命的积极性,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历史 必修1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意义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产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从理论指导上阐明了符合中国国情的 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 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栏目 导引
历史 必修1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历史 必修1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图解历史| “工农武装割据”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栏目 导引
历史 必修1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归纳总结| 近代中国的“道路”问题
维新变法 走日本人的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 走美国人的路,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中国红军长征记》
栏目 导引
历史 必修1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读史料| 注意“军事路线问题”“多数同志……尚未清醒认识”等 信息。
|用史料| 据史料一,分析遵义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决议提 出“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问题: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权问题。目的:团结 党中央,避免党内分裂。
栏目 导引
历史 必修1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用史料| 根据史料二,说明 1931 年土地革命路线与《兴国土地法》 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重视发动土地革命的目的是什 么? [提示] 主要区别:《兴国土地法》规定农民有土地使用权; 1931 年土地法规定农民有土地所有权。目的:调动农民参加革 命的积极性,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历史 必修1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意义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产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从理论指导上阐明了符合中国国情的 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 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栏目 导引
历史 必修1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第五次“反围剿”前后,中央苏区在人力、物力、 管理等方面已达极限,由于人口少,兵员补充难,耕 作只好依靠妇女,导致大量土地放荒。新战士最短只 训练6天即上战场,逃亡率增加。为筹备军粮,农业负 担加重,有的地方税负较苏区成立前增加了1倍。苏区 食盐完全依赖外界,在封锁下,价格飙升数倍,不得 不组织人挖厕所下的硝土等炼盐,由此引发了多起中 毒事件。苏区迅速壮大,革命力量增强,这是事实, 但地域狭小,为发展带来隐患,一旦遭遇挤压式进攻, 资源难以支撑,这可能是造成挫折的更根本的原因。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 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有人问:李德指挥不行,那让毛泽东来指挥行不 行呢?事实证明,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 国共双方整体实力的较量。仅有20几个县的中央苏 区,经过了四次反“围剿”作战后,经济已到了崩 溃的边缘。再进行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反“围剿”作 战,基本没有胜算。当时的苏区在兵员征集、财政 储备、枪支弹药方面,也都无法支持战争再继续下 去。
参谋和向导朱德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第15课
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
一、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第五次“反围剿”前后,中央苏区在人力、物力、 管理等方面已达极限,由于人口少,兵员补充难,耕 作只好依靠妇女,导致大量土地放荒。新战士最短只 训练6天即上战场,逃亡率增加。为筹备军粮,农业负 担加重,有的地方税负较苏区成立前增加了1倍。苏区 食盐完全依赖外界,在封锁下,价格飙升数倍,不得 不组织人挖厕所下的硝土等炼盐,由此引发了多起中 毒事件。苏区迅速壮大,革命力量增强,这是事实, 但地域狭小,为发展带来隐患,一旦遭遇挤压式进攻, 资源难以支撑,这可能是造成挫折的更根本的原因。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 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有人问:李德指挥不行,那让毛泽东来指挥行不 行呢?事实证明,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 国共双方整体实力的较量。仅有20几个县的中央苏 区,经过了四次反“围剿”作战后,经济已到了崩 溃的边缘。再进行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反“围剿”作 战,基本没有胜算。当时的苏区在兵员征集、财政 储备、枪支弹药方面,也都无法支持战争再继续下 去。
参谋和向导朱德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第15课
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
一、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 (共32张PPT)

国。”
•保存了经过千锤—百—哈炼里的森中·索国尔共兹产伯里党(和美红国作军家)
的精华。
——保存精华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 宣传•在队长,征长途征中是,播中种国机共。产…党…宣长传征了是自以己我的们政的治胜主利张、, 敌人广失泛败播的下结了果革而命告的结火束种。。
————毛传泽东播火种
吴起镇
甘
三军会师会宁 1936.10 肃
腊子口
193陕5.1黄0.
河
西
西
草地
大
毛尔盖
康
渡 雪山四 川
泸定桥
长
河 安顺场
赤 1935.1.
金 水 遵义贵
江沙
贵阳
州
江
湖
江
西
南
福
瑞金
1934.10.
建
广西
☆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突破四道防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经 过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重点 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一、南昌起义
1.背景(结合课本引言及所学)
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 训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的改组。
起义领导人在门口台阶上站在最前边举起右手 的是周恩来、贺龙(周恩来左边)、叶挺(周恩 身后)、朱德(叶挺左边)、刘伯承(坐者)等 会见起义部队。
影响:赣南闽西连为一片,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游击战术:
敌敌敌敌 进驻疲退 。 我我我我 退扰打追
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 瑞金
•保存了经过千锤—百—哈炼里的森中·索国尔共兹产伯里党(和美红国作军家)
的精华。
——保存精华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 宣传•在队长,征长途征中是,播中种国机共。产…党…宣长传征了是自以己我的们政的治胜主利张、, 敌人广失泛败播的下结了果革而命告的结火束种。。
————毛传泽东播火种
吴起镇
甘
三军会师会宁 1936.10 肃
腊子口
193陕5.1黄0.
河
西
西
草地
大
毛尔盖
康
渡 雪山四 川
泸定桥
长
河 安顺场
赤 1935.1.
金 水 遵义贵
江沙
贵阳
州
江
湖
江
西
南
福
瑞金
1934.10.
建
广西
☆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突破四道防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经 过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重点 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一、南昌起义
1.背景(结合课本引言及所学)
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 训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的改组。
起义领导人在门口台阶上站在最前边举起右手 的是周恩来、贺龙(周恩来左边)、叶挺(周恩 身后)、朱德(叶挺左边)、刘伯承(坐者)等 会见起义部队。
影响:赣南闽西连为一片,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游击战术:
敌敌敌敌 进驻疲退 。 我我我我 退扰打追
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 瑞金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五课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共张PPT)

国内背景: 国民党围剿红军
王明
领导权的转移
陈独秀 右倾
①
王明 左倾
遵义会议
毛泽东 新核心
领导核心变化——从幼稚走向成熟
探索二:党的领导核心的变化
长征: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左”倾错误的指导
王明
Hale Waihona Puke 毛泽东:几乎丧失了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支配权
吴起镇
甘
三军会师会宁 1936.10 肃
腊子口
193陕5.1黄0.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42021/8/42021/8/42021/8/4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国民党
围 剿 红
革命 道路
军
合作
领导 核心 战略
中心
合作 抗日
破裂 1927 1931 1934 1935 1936 1937
中共 探索
谢谢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42021/8/4Wednesday, August 04,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5:36:37 PM
经济建设: 粉碎了国民政府经济封锁 扩大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政权建设:① 1931年 江西瑞金
②
郑州
徐向前等建立鄂 豫皖革命根据地
徐州
方闽志浙敏赣南建革京立命
根据地 上海
贺龙等建立 湘鄂边革 命根据地
武汉 南昌
长沙
杭州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
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 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
王明
领导权的转移
陈独秀 右倾
①
王明 左倾
遵义会议
毛泽东 新核心
领导核心变化——从幼稚走向成熟
探索二:党的领导核心的变化
长征: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左”倾错误的指导
王明
Hale Waihona Puke 毛泽东:几乎丧失了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支配权
吴起镇
甘
三军会师会宁 1936.10 肃
腊子口
193陕5.1黄0.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42021/8/42021/8/42021/8/4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国民党
围 剿 红
革命 道路
军
合作
领导 核心 战略
中心
合作 抗日
破裂 1927 1931 1934 1935 1936 1937
中共 探索
谢谢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42021/8/4Wednesday, August 04,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5:36:37 PM
经济建设: 粉碎了国民政府经济封锁 扩大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政权建设:① 1931年 江西瑞金
②
郑州
徐向前等建立鄂 豫皖革命根据地
徐州
方闽志浙敏赣南建革京立命
根据地 上海
贺龙等建立 湘鄂边革 命根据地
武汉 南昌
长沙
杭州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
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 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大到三大 从独立斗争到主张与国民党联合斗争
三大到国民 革命
建立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到
南昌起义 开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
秋收起义到 井冈山
从坚持城市为中心斗争到探索农村包围城 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长征到遵义
会议 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四)长征胜利的意义
“草地上渺无人烟,”戴医生说,“……没 有人,一个也没有……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 人的声音,也没有可以谈话的人。没有人从这条 路上走过,没有房屋,只有我们自己。就好像我 们是地球上最后一批人。”
长征途中,妇女无法照料孩子。刘英说:“听 起来可能很残忍,但他们不得不把孩子托给别人 或扔掉……扔掉孩子就像扔掉装备一样”。
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特思背思 作思点考景考用:考::总::结南:昌 领人武统社败命认要国 怎 装 动 共起点民导装治会失识。性①②南革 样 反 独统①②军武反。义?南背①②败到,昌决命 的 抗 立治队装 抗中攻昌的 掌景国 中有起定。斗 国共 打进作国领的打标惨 握共民起是何武争 民开 大义程用民导第响志痛 军从大义什装, 党始 城特爆中?党武一了着教 队国革在么反创 反独 市发训 的民命有反装枪武中对中建 动?立 ,里 重革失的;国,
【重点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面临怎样的困境?
材料一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 ——汪精卫
材料二 1927年“4·12”事变后, 施存统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认 为共产党已前途无望,决定脱离共 产党,公开声明刊登在《中央日报》 副刊上。
精神。
——传播火种
4、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开创了中国革
命的新局面。
——抗日救国
探究: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 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 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 86000人,到陕北是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材料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 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 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 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 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
材料2: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 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 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 ——毛泽东
民斗党争反,动创统建治人。 民 军队和武装夺取
政权的开始。
一、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的武装
2、特点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攻打大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3、意义:P70最后一段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外寇不足虑, 内匪实为心腹之患, 如不肃清内匪,则决 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 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思考: “外寇”、“内匪”各指什么?国民党对
于内匪”各采取什么措施?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次序
国民党军队 中央苏区军队
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0万多 20万 30万
永恒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 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 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精神。
国共的十年对峙
是两个政党的对峙 是两支军队的对峙 是两块地区的对峙 是两个政权的对峙
拓展:中共军队的先后名称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想一想: 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 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转危为安 2、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 精华。
——保存精华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
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
进攻长沙受挫
文家市决策——放弃攻打长 沙,向山区进军
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进军井冈山(第一个根据地)
3、意义:
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 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 道路。
“一执.南著于昌城起市义,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 二产革.党命八人,七的 而会面 俄前 国议只 革(有命1一正9个是2榜从7.样城8.。市7那开汉就始口是的)已,经 并成 且功 在的 城俄 市国 首 三先.成秋功收。起然义而仿(效1俄9国27人.成9.功9湘的经赣验边并)没有在中国取
八七会议
(二)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1、地点:汉口
2、内容:
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 误; 确定总方针(土地革 命、武装反抗); 决定秋收起义;
3、意义:给正处于
思想紊乱、组织涣散 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 了前进的方向。
八七会议
(三)湘赣边秋收 起义(1927年9月) 1、领导人:毛泽东
2、过程:
2、意义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 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 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思考探从究】中共一大到遵义会议,中共经历了怎样从幼稚到
成熟的发展历程?
一大到二大 从中国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标准】:
掌握南昌起义的史实,理解南昌起义的意义,探究其原因; 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了解长征的史实,正确 分析遵义会议在党史上的地位,探究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的原因。 中共不断调整政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 想,说明了共产党的先进性;通过对长征精神的学习培养正确的 人生观。
八七会议
“工农等民众团体
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 导探与究:监督,……工农武 装队⑴均“八应.服七从会议政”府在之怎管 理样与的训形势练下。召武开汉? 现有之
武装⑵纠做出察了队哪,些为重避大免决策政?
局之⑶纠对党纷和与中误国会革,命可的发减 少展或有何编重入大军意队义。? ”——
陈独秀(1927年4月5日
施存统:上海中 国共产党早期组 织成员之一,社 会主义青年团第 一任书记。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材料三 中共如何抉择?
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 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 命。”
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 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 百鸟 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 全党全军齐欢庆。 万众欢呼毛主席, 马列路线指航程, 雄师刀坝告大 捷, 工农踊跃当红军, 英明领袖来掌舵, 革命磅 礴向前进。
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放光辉?
(三)遵义会议(1935年1月) ——长征的转折 1、内容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阅读教材,结合毛泽东诗
会会宁宁
词和长征图,总结长征历
程。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二)长征历程
1934.10江西瑞金→1935.1遵义会议→四 渡赤水 (打破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雪山草地 →1935.10陕北会师(中央红军) →1936.10三大红军主力在甘肃会师
7.分 析 地 理 环 境各 要素与 环境总 体特征 协调一 致的关 系。常 分析某 一区域 景观的 成因, 如结合 地理位 置分析 气温、 降水等 对生物 景观的 影响。 8. 山 坡 梯 田 海拔较 低,热 量充足 ,水、 肥可顺 地势自 流至农 田,利 于水稻 种植
30多万 50万
4万多 3万多 3万多 7万多 8万多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敌我力量悬殊(直接原因) 2、左倾错误指导(根源)
约2.5:1 约7:1 约10:1 约4:1 约6:1
三、红军长征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指导 “左”的表现 :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得成功。” -----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合称“三大起义”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特殊国情决定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经济基础:资义经济薄弱,自然经济占主导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薄弱,农民阶级力量强大 政治特点: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
背《景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
犯决言3思失上取、右策①②》败思①②想述消倾:)意教考国南清确材了紊错训:民昌义算 定料共误乱,为革起了…反产:使纠了命义、……映党针误独立处失独秀革武涣;;秀性败秀于这命装。 为和反散种首对抗③错中的革国误决党命的民路定中的党中线…央领反,国…在导动中动大权共统共武革,治产中装命出的央党起期卖第采义。 间了一指取的人枪④了明什民。什毛么政了么泽错权前措东误和施进提倾人?出向民的…?武方…装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