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石匠的启示
三个石匠的故事
三个石匠的故事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三个石匠,他们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工作。
有一天,一个路人路过,看到他们在干什么,就问他们。
第一个石匠说,“我在赚钱,我需要养家糊口。
”第二个石匠说,“我在打磨石头,我需要维持生计。
”第三个石匠说,“我在建造一座美丽的教堂,我需要传承我的技艺。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个石匠对待工作的态度大不相同。
第一个石匠只是看到了眼前的苦工,他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负担,只是为了赚钱而已。
第二个石匠把工作当作是一种手艺,他只是为了维持生计而已。
而第三个石匠则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使命,他把自己的工作当作是一种传承和创造,他的心里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他的工作质量和成就。
第一个石匠只是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赚钱的手段,他对工作没有热情,只是随随便便地完成任务,所以他的成就也是平平淡淡的。
第二个石匠把工作当作是一种手艺,他对工作有一定的热情,所以他的成就也比第一个石匠要好一些。
而第三个石匠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使命,他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激情,所以他的成就也是最好的。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和内心世界。
第一个石匠只是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赚钱的手段,他对工作没有追求,所以他的人生境界和内心世界也是狭窄的。
第二个石匠把工作当作是一种手艺,他对工作有一定的追求,所以他的人生境界和内心世界也比第一个石匠要宽广一些。
而第三个石匠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使命,他对工作充满了追求和向往,所以他的人生境界和内心世界也是最宽广的。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像第三个石匠一样,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使命,对待工作要充满热情和追求,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内心世界。
三个工匠的故事解析
三个工匠的故事解析故事中的三个工匠是三个在施工现场工作的人,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背景和专业领域。
他们的故事展示了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工作中体现出对工作的不同程度的关注和付出。
第一个工匠,名叫张师傅,是一个瓦工。
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投入,他总是尽力以最高的标准来完成每一项任务。
他的专业技能非常出色,他能够迅速而精确地完成瓦片的铺设,让房屋外观美观大方。
张师傅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自豪感,他经常说自己是“瓦界的王中王”。
他总是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不论是在艰苦的施工环境中还是在高温的夏季,他总是笑呵呵地工作着。
第二个工匠是李师傅,他是一个木匠。
与张师傅相比,李师傅对自己的工作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执着。
他对木材的选择和搭建很随意,经常未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
尽管如此,李师傅的手艺并不差,他能够满足基本要求,但很难做到精细和优雅。
李师傅常常抱怨工作环境不好,而且经常缺乏动力。
他懒散地完成工作,总是力求尽可能早点收工,去打牌或者找朋友聚会。
第三个工匠,名叫王师傅,是一个石匠。
他的工艺成就很高,他能够雕刻出复杂而华丽的图案,使建筑物更具艺术感。
王师傅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和坚持,他总是努力追求完美的结果。
他对每一块石头都抱有敬畏之心,并亲自选择每一块石料。
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种传统艺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技巧和创造力来为世界留下某种印记。
王师傅的时间观念很强,他总是尽力保证每一项工作都按时完成,不妨碍工程的进行。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工匠对工作的态度和做事方法有很大的区别。
张师傅代表了那些对工作充满热情和高标准要求的人;李师傅代表了那些工作态度随意、缺乏动力的人;王师傅则代表了那些追求卓越和艺术品质的人。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对工作保持热情和追求卓越的态度,因为每一项工作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三个石匠
相传山脚下准备建一座教堂,有三个石匠在干活。
一天,有人走过去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一边敲打石块一边说:“我在做世界上最好的石匠活。
”第三个石匠带着想象的光辉仰望天空空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10年之后,第一个石匠手艺毫无长进,被老板炒了鱿鱼;第二个石匠勉强保住了自己的饭碗,但只是普普通通的泥水匠;第三个石匠却成了著名的建筑师。
在这里,我们不必为前面两个人的命运惊异。
因为从他们回答问题的答案就可以看出,他们只顾眼前的利益,对于未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对待工作的态度与第三个也是截然不同的。
可以说,第一个和第二个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遭遇,完全是因为他们对于工作没有明确的定位,更提不上明确的目标了。
因此,第一个对待工作毫无感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第二个呢,对待工作缺乏热情,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第三个呢,不仅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且充满激情,并且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干出一番理想的成绩。
正是这种目标明确的激情和理想激励着他不断努力,不断实现自我,实现理想。
所以,最终才造就了他的成功。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几十年来一直为管理界所津津乐道。
最现代的理解,似乎与“愿景管理“联系得更紧密一些,也就是说,管理者的责任是要把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做的每一点努力,都必须围绕企业要实现的美好愿景。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处理好短期行为和长期战略之间的关系,才能利用理想的感召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
愿景“(Vision)是一个现代管理学术语,源自于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用来形象地描述企业未来要实现的远大目标。
德鲁克50年前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是要说明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管理者。
他在书中写道:“自然,只有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
”因为,“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必须注重于企业整体的成功”,他们的职责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个成员的贡献“都必须融成一体,产生出一种整体的业绩-一没有隔阂,没有冲突,没有不必要的努力的重复投入。
三大石匠观后感300字
三大石匠观后感300字
昔日观三大石匠之技艺,心悦诚服,遂有所感。
夫石匠者,乃以凿破石,以手执锤,力作不辍。
其技非一日之功,亦非浅尝辄止者所能及也。
吾于三石匠之作,见其用心良苦,每一击皆深沉有力,每一刻皆精雕细琢,不禁令人叹为观止。
石匠之一,其手法娴熟,如行云流水,视石如无物,挥锤如风,凿痕若天成,此乃匠心独运,技进乎道矣。
石匠之二,虽力大无穷,然其工整,不失分毫,犹如古之君子,举止有度,不逾矩也。
石匠之三,虽年尚轻,然其志气不凡,勤学苦练,日新其技,可谓后来居上,前途不可限量。
观此三者,吾思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石匠之于凿锤,犹士人之于诗书,不可或缺。
又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石匠之不懈,正合此理。
吾因是感慨良多,知技艺之精,非一朝一夕,当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三个砌砖瓦匠的寓言
三个砌砖瓦匠的寓言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瓦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瓦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瓦匠回答:“我在砌砖。
我要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瓦匠回答:“我在垒墙。
我能做最棒的瓦匠工作。
”第三个瓦匠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楼。
”三个砌砖瓦匠的寓言很多次见诸于各个场合,甚至高考和MBA的入学考试试题。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只从三个瓦匠的思路说起。
如果我们用“自我期望”、“自我启发”和“自我发展”三个指标来衡量这三个石匠,我们会发现:第一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太低,没有大的志向,在职场上,此人缺乏自我启发的自觉和自我发展的动力。
属于我们常说的安于现状的人: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二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过高,有点好高骛远,在团队中,此人很可能是个特立独行、“笑傲江湖”式的人物。
但是也可能会成为“小姐身子丫鬟命”的不得志的清高人士。
第三个石匠的目标才真正与工程目标、团队目标高度吻合,既现实又有理想。
他的自我启发意愿与自我发展行为,才会与组织目标的追求形成和谐的合力。
这就是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海尔有句名言: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每个人都需要进行目标管理。
创造生活,需要确定你的目标。
三个抄写员的故事就很有点意思。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
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
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
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
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
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就是毛泽东。
已故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目标管理改变了经理人过去监督部属工作的传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主管与部属共同协商具体的工作目标,事先设立绩效衡量标准,并且放手让部属努力去达成既定目标。
三个泥水匠的故事启示
三个泥水匠的故事启示在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三个泥水匠,他们分别是阿明、小刚和小华。
他们每天都在村子里忙碌地工作着,修缮着房屋、修筑着水渠,为村民们的生活提供着便利。
虽然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故事和启示。
阿明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泥水匠,他的手艺精湛,深受村民们的信赖。
他总是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细心地施工,从不马虎。
阿明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只有将心思投入其中,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成果。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匠心独运,工匠精神”。
小刚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泥水匠,他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他总是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艺水平。
小刚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小华是一个乐观向上的泥水匠,他总是笑容满面,乐观开朗。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乐观面对,不轻言放弃。
小华告诉我们,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三个泥水匠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用心、不断学习、保持乐观。
在工作中,我们要像阿明一样,用心对待每一项工作,追求卓越;要像小刚一样,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要像小华一样,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
愿我们都能像三个泥水匠一样,用心、学习、乐观,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三个石匠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营销虽然没有层次高低,但营销者其实是有境界的!最典型的描述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有这样一个关于石匠的故事:有一个人经过一个工地,有3个石匠正在工作,他问石匠:“你在干什麽?”第一个石匠说:“我正在做养家糊口的事!”第二个石匠说:“我正在做一个最棒的石匠!”第三个石匠说:“我正在盖一座教堂!”从营销的角度,第一个石匠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叫做花拳绣腿阶段,无论是营销员,营销经理,还是营销总监和总裁,处在这个阶段的还是大多数。
无论身在什麽层次,处在这个境界,他们为了获取掌声追求所有皮毛的技巧,他们只能做一件永远也做不好的事——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叫做内外兼修阶段,他们都是业绩优秀的销售者,他们有一技之长,他们崇尚最适合自己修炼的技巧,他们要修炼一种可以打败所有绝招的绝招,他想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无论推销什麽,无论面对谁!第三个石匠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叫做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他们本身是没有绝招的,但面对不同的招式都能破解,他们是真正的营销者,技巧对于他们,已经成为多余的累赘!
如果你真正想实现从销售到营销的跨越,请记住:营销根本就没有任何技巧,所有成功的营销都是最基本的常识的运用。
三个石匠的故事及启示
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有三个石匠在做同样的工作。
有人走近他们,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石匠抱怨地说:“我在这里挥汗如雨地工作,每天都要锤打这些石头,真是辛苦。
我只是一个简单的石匠而已。
”第二个石匠看起来有些兴奋,说:“我在这里雕刻这些石头,创造出美丽的雕塑。
我喜欢我的工作,因为我可以展示我的艺术才华。
”第三个石匠矗立起来,满脸充满自豪地说:“我在这里建造一座庄严的庙宇。
这些石头将被用来祭拜并供人们膜拜。
我正在帮助人们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这个故事传达了几个重要的教训:1. 对工作的态度:第一个石匠只是把工作当作一份辛苦的劳作,缺乏对工作的热情。
第二个石匠则更加看重自己的技艺和表现,但还是把工作仅仅看作是自己的艺术创作。
然而,第三个石匠的态度不同,他把工作视为对社会的贡献并感到自豪。
这提醒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从中找到满足感和意义。
2. 远大的目标和意义:第三个石匠理解到自己建造的不仅仅是一座庙宇,而是为了给人们提供精神寄托和带来内心平静。
他把自己的工作与他人的需求和精神追求结合在一起,明白工作的真正意义。
这启示我们,工作和追求应该与我们的价值和目标相契合,以创造真正的意义和影响。
3. 自我奉献和服务他人:第三个石匠明白他的工作是为了服务他人,以建立一座庄严的庙宇为人们提供精神慰藉。
这告诉我们,我们的工作应该超越个人利益,将自己的才能和努力用于帮助和服务他人。
只有通过自我奉献才能发挥出工作的最大价值。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对我们的工作充满热情和意义,以及将工作与服务他人相结合,给予我们的努力更大的价值和满足感。
励志小故事100字3则
励志小故事100字3则
1、三个石匠(118字)
美国有一管理大师德鲁克,他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山脚下有三个石匠,有人走过去问在干什么。
第一个石匠产:"我在凿石头。
"第二个产:"我在凿世界上最好的石头。
"第三个是说:"我在建一座大教堂。
"
德鲁克评价道,第三个石匠所拥有的就是管理者的才能。
2、蜘蛛网(134字)
一位苏格兰王子在看蜘蛛结网时突然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可怜的蜘蛛结一次不成,就掉下来一次。
屡败屡战屡下屡上,直至掉下来七次,终于结成了网。
人生何偿不是如此?
危机与生机,失望与希望,消极与积极,从来都是交织在一起,一定会有后退,会有逆境,但勇士恰是在后退的逆境中依然奋进者。
2、黑气球的(161字)
黑人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色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老人一连眯着眼睛看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黑人小孩的后脑勺,
说:"记住,气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为他的颜色、形状,而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
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
那个黑人小孩便是基恩。
三个石匠的故事的启示或感想
三个石匠的故事的启示或感想三个石匠的故事是一个寓言,它传达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和感想:1. 意义与目标:故事中的三个石匠都在做同样的工作,但他们对工作的意义和目标却有所不同。
第一个石匠只是简单地在凿石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的价值。
第二个石匠认识到他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但仍然将工作视为一份职责。
而第三个石匠则意识到他正在参与创造一座美丽的宏伟建筑,他将工作视为一种使命和艺术。
这提醒我们,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明确工作的意义和目标,将其视为一种有意义的贡献,而不仅仅是一份职责或任务。
2. 心态与态度:故事中的三个石匠的态度和心态也有所不同。
第一个石匠心灰意冷,抱怨工作的辛苦和枯燥。
第二个石匠虽然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但仍然对工作缺乏激情和投入。
而第三个石匠则充满激情和热忱,他以自己的工作为荣,并且对工作充满了创造力和专注力。
这告诉我们,态度和心态对于工作的质量和满足感至关重要。
无论工作的性质如何,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和投入的态度去面对,将工作变得有意义和充满乐趣。
3. 远见与长远目标:故事中的第三个石匠拥有远见和长远目标。
他明白自己所做的石匠工作,是为了参与创造一座宏伟的建筑,为后世留下一份伟大的遗产。
这提醒我们要有远见和长远目标,不仅仅关注眼前的工作,而是思考自己的贡献和影响能够延续多久,以及对社会和未来的影响。
这样的远见和长远目标能够激发我们的潜力,让我们更加有动力和意义地去努力工作。
总之,三个石匠的故事告诉我们,工作的意义和目标、心态与态度以及远见与长远目标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重要方面。
通过理解并应用这些启示,我们可以更加充实和满足地从事我们的工作,同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成就。
3个石匠故事
第一个石匠说自己做石匠是为了养家糊口,这是短期目标导向的人,只考虑自己的生理需求,没有大的抱负;第二个石匠说自己做石匠是为了成为全国最出色的匠人,这是职能思维导向的人,做工作时只考虑本职工作,只考虑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少考虑组织的要求;而第三个石匠的回答说出了目标的真谛,这是经营思维导向的人,这些人思考目标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工作和组织的目标关联,从组织价值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发展,这样的员工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诠释了目标管理理论,首先,一个人要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其次,目标要切合实际,看得见,摸得着,第三,目标不是孤立存在,一个人的目标要和组织相关联,第四,目标与计划密不可分,第五,目标要进行分解落实,第六,领导要在目标管理中起到率先垂范作用,第七,领导要关注目标的执行情况,为员工提供支持!。
彼得德鲁克三个石匠的比喻
彼得德鲁克三个石匠的比喻这就是德鲁克用来解释工作意义和职业态度的比喻。
你看,明明都是在做同一件事——砌石头,但每个人的心态完全不一样。
第一个人就像那些整天埋头苦干、为了生活拼命工作的人,看似忙得不可开交,可其实他并没有看到自己工作的真正意义。
第二个人倒是能意识到自己在做的事情能带来回报,但眼里只有钱,心里却没有多少热情。
第三个人,虽然和前两个一样只是砌石头,可他的眼中有梦想,心里有目标。
他知道自己在为更大的东西铺路,而那座大教堂最终将会带给他成就感和骄傲。
这样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做的每一块石头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这不禁让我们反思,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每天为了工作东奔西跑,忙得不知东南西北,时常会觉得自己好像是那第一个石匠,眼前只有一块块看似没有意义的石头,心里满是焦虑和疲惫。
我们可能总觉得自己被生活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似乎只能机械地应付每天的任务,好像什么都没有,目标也不明确。
于是,我们可能就成了第二个石匠——把工作当成了赚钱的工具。
大家常说“做事为了钱”,但你不觉得,这种心态一旦固定下来,便会把所有的工作都变得索然无味?这时候,即便你做的工作其实可以带给别人巨大的价值,甚至能影响社会,自己也未必会有太大的动力去做好。
不过,第三个石匠,他活得就轻松多了。
虽然在做同样的工作,但他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在为一个更伟大的目标而努力,他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向着那个目标迈进的步伐。
这种感觉,简直就是“心有所属”,对吧?你不觉得当你知道自己每一天都在为更高的目标而努力时,一切都会变得不再那么沉重吗?你做的每一件小事,都会让你觉得自己是在朝着那个方向走,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在积少成多,最终成就了一个不小的梦想。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生活中的很多人,可能都是那些每天埋头苦干、看似充实但实际上心里空空的石匠。
也许你早上起床时,想的只是“今天得快点处理完工作,赶紧回家休息”,一整天的动力就是那点工资,做完了就能拿到工资单,去买喜欢的东西,吃顿好的。
再谈三个石匠的故事
再谈三个⽯匠的故事有⼈问三个⽯匠在做什么。
第⼀个⽯匠说:“我在谋⽣。
”第⼆个⽯匠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雕⽯⼯作。
”第三个⽯匠说:“我在建造⼀座⼤教堂。
”这三个⼈哪⼀个最让⼈担⼼?哪⼀个是最好的管理者?乍⼀看,这三个⽯匠每⼀个都令⼈担⼼,第⼀个只知赚钱这样的⼩⽬标,胸⽆⼤志。
第⼆个只知道⾃⼰的⼩九九,没有组织观念。
第三个好⾼婺远,说不定就是⼀个眼⾼⼿低的主,可能还不如第⼀个⽯匠呢。
管理⼤师德鲁克和马利克,还有领导⼒⼤师刘澜都认为第⼆个⽯匠最令⼈担⼼,第三个⽯匠才是最好的管理者。
当然,⼤师们的答案也只是建⽴在他们的理论模型上的参考答案,并⾮百分之百的正确答案,如果我们将这样的答案当做标准答案,⼀定会被刘澜⽼师笑话的。
我们先来看看刘澜⽼师给出答案的理由:他⽤“追求组织成果”和“追求个⼈成果”两个维度来区分三个⽯匠:第⼀个⽯匠既⽆⼼追求个⼈成果,也⽆⼼追求组织成果,所以他适合做简单重复的⼯作,⽤制度和流程来约束他,⽤物质来激励他,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作。
第⼆个⽯匠追求个⼈成果,但是忽视组织成果,单打独⽃他可以很强,但是如果需要团队配合的事情他就不⼀定做得好。
第三个⽯匠是⼤师们⼼中的最完美管理者,⼜专注于组织成果,也专注于个⼈成果,就好像⾜球场上的队长⼀样,不但⾃⼰的技术很溜,还有⼤局观,可以带领球队取得胜利。
看完⼤师们的观点,你⼼中是怎么看待这三个⽯匠的呢?其实啊,这三个⽯匠的故事,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历史上欧洲的教堂⼀建就是好⼏百年,⽐如最近被⼤⽕烧掉的巴黎圣母院,就⾜⾜建了200多年,所以,在整个欧洲的建筑发展史上,这样的⽯匠是⾮常多的,其实⼤家都知道,⾃⼰建的是⼀座⼤教堂,只是第⼀个⽯匠专注于⽯匠这样的职业本⾝,⽽第⼆个和第三个⽯匠都把这件事上升到了艺术的⾼度,第三个⽯匠的⾼度更⾼⼀点。
在我们现在的⽣活中,和第⼀个⽯匠类似的就是⼴⼤的⼀线员⼯,他们做着简单枯燥的⼯作,只是为了赚钱来养家糊⼝,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基⽯。
三个泥瓦匠:态度决定一切
三个泥瓦匠:态度决定一切人生态度是那么的重要,对人生大小事都抱有积极、热情的态度,你才会享受人生享受快乐……印度国王哈里什和独生子打猎途经一个城镇,空地上有三个泥瓦匠正在工作。
哈里什国王问那几个匠人在做什么。
第一个人粗暴地说:"我在垒砖头。
"第二个人有气无力地说:"我在砌一堵墙。
"但第三个泥瓦匠热情洋溢、充满自豪地回答说:"我在建一座宏伟的寺庙。
"哈里什国王回到皇宫后,立刻召见了第三个泥瓦匠,并给了他一个总督的职位。
国王的儿子问:"父王,我不明白,为什么你那么欣赏第三个工匠呢?""一个人有多成功,最终是由他做事时的态度决定的,"哈里什国王回答说:"有智慧的人可以看到事业最后的结果,而不是手头的任务,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动力。
态度决定一切文章短小精悍,围绕石匠和国王的言语进行叙述,通过三个石匠的言行及其结果的对比,设置一种反差来说明一个道理,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
决定文字的高度的,不是文章的词句有多么精美,而是文章的思想内涵的深刻程度。
三个泥瓦匠对待自己的工作态度各不相同,第一个讨厌他的工作,工作对他而言就是一种折磨;第二个不喜欢他的工作,觉得工作对他而言只是一种责任,一种挣钱的形式;第三个则全然不同,他不仅喜欢而且热爱他的工作,工作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态度决定成败。
对事情都应抱有积极、热情的态度,才会享受人生享受快乐。
在人生航程中,你会遇到狂风暴雨,或者更多的困难,但,请记得要以积极态度对待,这样你才可能充满勇气扬起帆,绽开笑脸看清罗盘,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寓言故事:三个石匠
寓言故事:三个石匠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三个石匠,做着同一个工作,都在雕塑石像,问他们同样的问题:你在这里做什么?第一个石匠不悦地说:“你看到了吗?我正在凿石头,凿完这个我就可以回家了。
”第二个石匠严肃地说:“你看到了吗,我正在雕像,这是一份很*苦的工作,但是酬劳很高。
毕竟我有太太和四个小孩子,他们需要温饱。
”第三个石匠会放下锤子,骄傲的指着石雕说:“你看到了吗,我正在做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这三个石匠,虽然做着同样的工作,但是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却完全不同。
同样的工作有人视为负担,有人视为谋生方式,而在第三个石匠看来确是他毕生追求的事情。
显然,第三个石匠是快乐的,他阳光、乐观的心态让他能够微笑着面对看似枯燥的工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格跟着改变;*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这说明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对他的事业与人生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作为一个审计新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呢?现结合自身这近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浅谈几点审计新人应该具备的心态。
常怀一颗好奇心。
审计人员每接手一个审计项目,其涉及的行业背景往往是审计人员原先不熟悉、不了解甚至完全是陌生的。
因此,从接手项目的那一刻开始,每个审计人员就要开始去学习相关的知识。
此外,由于工作*质和工作内容,审计人员整天面对的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凭*、账册,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样的审计工作,再加上经常要加班加点,很容易就产生审美疲劳。
面对纷繁枯燥的资料,保持一颗好奇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在面对未知的领域和账务米云时,我们才会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努力去寻找那些隐藏在数字背后的秘密。
常问为什么,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是我们做好审计工作,不断开拓创新的源动力。
拥有一颗公正心。
世界上最纯洁最神圣的品质就是诚实和公正,审计人员坚持职业*守就是公平正义。
三个石匠古诗的理解
三个石匠古诗的理解
第一个石匠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干活是为了生活、为了谋生,所以很可能会出现“拿一天工资,干一天活”。
这样的人不可能是管理人员,也永远当不成领导者。
因为个人的追求与集体或组织的追求无法形成共鸣。
想想我们身边是不是也存在不少这样的人,他们肯定不是领导者吧。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也是这本书的作者,是这么说:只有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人员。
因为他懂得组织对他的要求是什么。
最难判断的是第二个石匠,因为他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我们都知道技艺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技艺任何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生机。
如果从技术专家来分析,他的这种精神是成为最好的专家的前提。
如果从管理方面来分析,一位领导者个人在追求精湛的技艺,他会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答案显然不是。
因为技艺精湛不是合格领导者的全部。
但是,第二个石匠也是我们工作中遇见的最多的管理人员类型,尤其是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这样专业性强的部门,很容易让我们陷入技术误区。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合格的领导者?非常简单,合格的领导必定是以整体目标为目标,以集体成功为成功,以集体荣耀为荣耀。
就如同第三个石匠一样,建成大教堂不仅仅是石匠的工作,也是会将木工、瓦匠等等所有参与者的工作。
如同为人民服务一般,必须被党员谨记。
如果未来有一天,我们成为了领导者,切记第二个石匠的例子,只关注专门性的工作,会让我们走上歧路。
我们首先要肯定技艺在企业中必须得到鼓励,也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它必须与整个企业/集体的需求联系在一起。
唯有诚者,方得始终。
三个石匠的故事感悟
从三个石匠的故事中感悟人生
三个石匠的故事是一则经典的寓言,讲述了三个人各自修理石匠工具的故事,他们分别是一个年轻石匠、一个老石匠和一个小孩。
在这个故事中,三个人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坚韧和毅力,同时也展现了人性中的不同方面。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人生如石匠,需要不断地敲打和磨砺,才能变得更加坚韧和优秀。
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这些挑战就像石匠手中的锤子一样,不断地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和人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像石匠一样,不断地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毅力和耐力,直到获得成功的辉煌。
在三个石匠的故事中,年轻人的表现是最出色的。
他不畏困难,不怕挫折,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信念。
他一直在不断地修理自己的工具,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直到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和汗水,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能取得成功。
相比之下,老石匠的表现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他已经很老了,身体已经开始变得虚弱,但是他依然坚持不懈地修理着自己的工具。
他的表现告诉我们,即使是已经年老体弱,也要坚持不懈地奋斗,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小孩的表现则是最出色的。
他还没有成年,但是他的表现已经超越了同龄人的水平。
他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不断地探索和学
习,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
他的表现告诉我们,人生的起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拥有一颗充满好奇心和热情的心,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直到获得成功。
三个木匠的寓言故事
三个木匠的寓言故事三个木匠的寓言故事【三个木匠的寓言故事】某个城镇中的居民在讨论什么样的好材料才能用于对抗敌人的进攻,从而可以确保全城人的安全。
一个木匠挺身而出,主张用木头作为防御材料,既随手可得又操作简单;一个石匠毅然反对,他说木头容易被点燃,太不安全了,而他则提议用石头。
接着,一个皮匠站起来,说:“依我看来,没有什么能比皮子更合适做防御工事的材料了。
〞【三个木匠的故事寓意】三个木匠这篇新梦想提供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都习惯于从自身角度合计问题,总认为自己所熟悉的东面是最好的。
【三个木匠的英文版】THE THREE TRADESMENThe citizens of a certain city were debating about the best material to use in the fortifications which were about to be erected for the greater security of the town.A Carpenter got up and advised the use of wood,which he said was readily procurable and easily worked.A Stone-mason objected to wood on the ground that it was SO inflammable,and recommended stonesinstead.Then a Tanner got on his legs and said,“In my opinion there’S nothing like leather.〞Every mall for himself.木匠除妖寓言故事木匠除妖寓言故事从前,有个鲤鱼修炼三千年,成了妖,然后就开始干坏事。
他向方圆五百里的每户人家要一个女孩,把女孩一个个吃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石匠的启示
有人问三个石匠他们正在干什么。
第一个回答:“我在混口饭吃。
”
第二个回答:“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儿。
”
第三个仰望长天,目光炯炯有神地说:“我在建造大教堂。
”
请问从管理学角度该故事有什么启示??
要让员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还有让每一个员工产生对工作的热忱,这样才能有好的工作效率。
故事里的第一位石匠考虑的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一天工作赚取一天工资,为的是能养家糊口。
当然,这样的生活方式并没有任何错,而且大有人在;
第二位石匠可以看成是“知识工作者”,他们学有专精、技艺超群,他们关注的是报酬的多寡、是否持有股票与红利,他们以专精为傲,以薪酬为荣,自视甚高,却往往忽略了整体的绩效、企业的责任;
而第三位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是创建企业愿景、具备道德勇气的领导者。
这类人懂得资讯的交流,资源的整合,他们深知专业的统合、团队的运作,才是“创造顾客”的来源、企业经营的目的。
以上三位石匠并不能代表哪位的“生产力”就较高或较好,但可以确定的是,第三位石匠的成就可能是较大的,风险也许是较小的。
不过,德鲁克为了提高知识工作者与服务工作者的生产力,提出精辟独到的秘方,使得知识员工的工作做得漂亮(WORKING SMARTER),而非仅卖命地工作(WORKING HARDER):
一、删除不必要的工作。
(自我询问:任务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又为什么?)
二、专注于任务上。
(公司付钱雇我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工作的附加价值到底在哪里?)
三、界定绩效的程序。
(我们怎么做会更有效?a.品质代表绩效;b.质量并重的工作代表绩效;c.数量代表绩效。
)
在任何时间,界定任务、把工作专注在任务上及界定绩效,都是提高知识员工和服务员工生产力的关键步骤。
知识工作者昨日是第一位石匠,仅养家糊口,奔波劳碌,今日由于通过脑力工作,生产力大幅提升,成为第二位石匠,又由于终身学习、心智开放,有机会成为真正的领导者,而成为不折不扣的第三位石匠,不仅让自己工作得漂亮,也让企业变得伟大,这就是符合德鲁克所期许的“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的最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