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直接打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精编

【直接打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精编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精编(一)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__陶渊明__,一名__潜__,字__元亮__,自号“__五柳先生__”,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文《饮酒(其五)》。

【知识积累】1. 通假字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2.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食物滋味好。

(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运输事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不充足,不够。

3. 一词多义(1)寻(2)遂(3)舍(4)志4. 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欲穷其林:尽。

(2)形容词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3)名词用作动词未果:实现。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复习篇目:《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马说》第一篇《桃花源记》一、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词(1)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味道好。

(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3)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关联词语(4)率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数量不够或缺点三、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2)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3)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尽)四、一词多义(1) 寻:寻.向所至(寻找 ) 寻.病终(随即、不久)(2) 志:寻向所志.(标记,名词 ) 处处志.之(做记号)(3)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4) 遂: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五、重点字词解释。

1.缘.溪行(沿着,顺着)2.芳草鲜美..(新鲜美好)3.落英..缤纷(落花)4.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5.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6.欲穷.其林(尽)7.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8.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9.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10.才.通人(仅仅、只)11.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12.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13.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1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1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18.悉.如外人(全,都)19.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黄发:老人)(垂髫:小孩)20.乃.大惊(于是,就)21.具.答之(详细)2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23.咸.来问讯(全,都)2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25.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隔绝、不通音讯)26.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27.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2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2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30.皆叹惋..(感叹惋惜)3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32.此中人语云..(告诉(渔人)说)33.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不必)34.便扶.向路(沿着、顺着)35.便扶向.路(先前的)36.处处志.之(做记号)37.及.郡下(到)38.及郡.下(武陵郡)39.诣.太守(拜访)40.欣然规.往(打算,计划)41.未果..(没有实现)42.寻.病终(随即,不久)43.后遂无问津..者(访求、探求)六、重点句子翻译。

(完整版)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字词与句子翻译

(完整版)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字词与句子翻译

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翻译参考第9课《桃花源记》陶渊明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他)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花林)夹着(溪水)两岸(长)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扬扬。

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走)尽这片桃花林。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地尽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5、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只能通过(一个)人。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植物)。

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到处听到鸡和狗叫的声音。

8、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人。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愉快,自得其乐。

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村民)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详细地回答他们。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民)便邀请(渔人)回家,摆酒杀鸡做饭(来招待渔人)。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村民)自己说先祖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外面的人隔绝(往来)。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梳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梳理

《桃花源记》一、陶渊明简介陶渊明(约365 年—427 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等。

二、字词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376~396)。

2、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

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

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3、武陵:古代郡名。

今湖南常德一带。

4、为业:把……作为谋生手段。

为:作为。

5、缘:沿着,顺着6、行:行船。

7、远近:偏义副词,这里指远。

8、忽逢:忽然遇到。

9、夹岸:夹着两岸生长。

10、杂:别的,其它的。

11、芳:泛指花卉。

12、鲜美:鲜艳美丽。

13、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14、缤纷:繁多的样子。

15、甚:很,非常。

16、异:惊异,诧异。

意动用法,这里的意思是“对……感到诧异”。

17、欲:想要。

18、穷:走完。

19、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处就没有了。

20、便:于是,就。

21、得:看见。

22、仿佛:好像。

23、若:好像。

24、舍:放弃。

25、初:起初,刚开始。

26、才:仅仅。

27、通:通过。

28、行:行走29、复:又30、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而明亮。

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31、平:平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小石潭记》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本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1、体裁: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一种古代的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写作上可记述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

2、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忧伤与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三、课文内容概括。

课文有五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具体描写小石潭中的景物:潭水和游鱼。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源流的方位和描写小石潭的样貌。

第四段:写对小石潭的气氛的作者的独特感受。

第五段:记录同游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译文与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译文与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核舟记》知识点与阅读练习一、作者作品《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1、体裁: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课文内容概括。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高超的微雕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四、字音字形洢(yī) 罔(wǎng) 黍(shǔ) 峨冠(guān)髯(rán)髻(jì)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器皿(mǐn)贻(yí)八分有奇(jī)箬(ruò)篷糁(sǎn)楫(jí)篆(zhuàn)壬戌(rén xū)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1)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2)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指雕刻。

(3)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4)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5)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6)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8)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9)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0)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11)其船背稍夷。

夷:平。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二)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三)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及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及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及译文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注释一、词语解释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

祗:只是。

之:的。

奴隶人:仆役。

3、骈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槽。

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不认识这是千里马。

以,凭借,因为。

称,著称。

5、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

之,助词。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

或:有时。

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àn)食料。

部编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芳草鲜美..:新鲜美好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顺着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复前行,欲穷.其林:尽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房屋;整齐的样子便舍.船:舍弃,离开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才.通人:仅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具.答之:详细便要.还家:同“邀”,邀请乃.大惊:于是,就咸.来问讯:全,都率妻子..:妻子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乃.不知有汉:竟然..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隔绝,不通音讯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详细皆叹惋..:感叹余人个复延.至其家:邀请此中人语.云:说,告诉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便扶向..路:沿着,顺着;先前的处处志.之:做记号寻.向所志.:寻找;做的记号寻.病终:不久及.郡下:到诣.太守:拜访欣然规.往:打算,计划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访求,探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水尤.清冽:格外心乐.之:以……为乐日光下澈.:穿透佁然..远逝:忽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卷.石底以出:翻卷可.百许.头:大约;表示约数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一样;交错不齐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悄怆..幽邃.:忧伤;深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为.宫室:雕刻罔不因..余核舟一:曾经;赠,送...势象.形:无不,全都;顺着,就着尝贻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泛舟清风徐.来:缓缓地水波不兴.:起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如有所语.:说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长而窄;做,雕刻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诎.右臂支船:通“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通“横”矫.首昂视:举佛印绝类..弥勒:极;像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勾画了了..:清楚明白其两膝相比.者:靠近计其长曾.不盈.寸:竟然;满船背稍夷.:平北冥..有鱼:北海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收藏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收藏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收藏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全文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渔人)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专题25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二)-2023届语文中考背诵手册(部编版)

专题25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二)-2023届语文中考背诵手册(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二)1.《<庄子>二则》一、作者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二、文章写作背景《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

“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逍遥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

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

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

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

他们俩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

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秋水》。

三、字音字形北冥( míng) 鲲鹏( kūn) 抟(tuán) 迁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濠háo梁鯈tiáo鱼四、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怒而飞。

(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3.垂天之云。

(悬挂)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迁徙)5.南冥者,天池也。

(天然形成的大池)6.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7.水击三千里。

(在水面上)(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8.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环旋着往上飞)(旋风)9.去以六月息者也。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无论是字词、古诗词或者古文等都需要平常的记忆背诵。

接下来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学问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学问点1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②好鸟相鸣③出淤泥而不染④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2.翻译以下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4、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B百千人大呼C千百成峰D赏赐百千强5.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随着B.负势竞上:凭依C.窥谷忘反:通“返”D.在昼犹昏:夜晚6.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7.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8.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9.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10.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11.本文先勾画出富春江沿岸“ ,”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会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的人生看法。

13.本文先勾画出富春江沿岸“ ,”(用原文回答)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的人生看法。

文言文初二必背知识点

文言文初二必背知识点

文言文初二必背知识点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二的同学来说,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点是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的关键。

以下是初二必背的一些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初二阶段需要掌握的实词数量较多。

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便要还家”中的“要”通“邀”,意思是“邀请”;“诎右臂支船”中的“诎”通“屈”,意思是“弯曲”。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比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

3、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故”字,在“温故而知新”中是“旧的知识”的意思,在“故虽有名马”中是“所以”的意思。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比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对……感到诧异”;“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是名词作状语,分别是“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1、“之”(1)作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例如,“渔人甚异之”中的“之”代指“桃花源的景象”。

(2)作助词,可分为结构助词“的”,例如“忘路之远近”;无实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凑足音节,无实义,例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作动词,意思是“去、到、往”,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其”(1)作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例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其”代指“桃花源中其他人的”。

(2)作语气助词,表推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语气,例如“其真无马邪”中的“其”表反问语气,意思是“难道”。

部编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课下注解

部编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课下注解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2、【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4、【缘】沿着,顺着。

5、【鲜美】新鲜美好。

6、【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7、【缤纷】繁多的样子。

8、【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9、【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10、【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12、【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13、【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4、【俨然】整齐的样子。

15、【属】类。

1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7、【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8、【悉】全,都。

19、【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0、【乃】于是,就。

21、【具】详细。

22、【要】同“邀”,邀请。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ft》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 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ft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说出)⑤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中国著名儒家典籍,题目是后人所加。

文章采用举例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的观点。

2、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字。

战国时期著名,代表人物。

著有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门人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四书指:、、、。

二、课文内容概括。

第一段举例论证:舜发于畎亩,后成为君主,傅说举于版筑为相,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后辅佐武王,管夷吾举于士,后任用为相,孙叔敖举于海,成为令尹,百里奚举于市,官居大夫,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段在六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的基础上,道理论证。

发表议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指出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

第三段论述经受磨练的益处,正反对比论证“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个人角度从正面证明生于忧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家角度从反面证明死于安乐。

第四段: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字音字形舜()畎()亩胶鬲()曾益()拂士()四.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降: 任: 人恒过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二)通假字1. 曾益其所不能2. 衡于虑3. 入则无法家拂士(三)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心忍性行拂乱其所为2.动作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股国外患者3.名作动:人恒过(四)一词多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专题09 八(下)文言文知识梳理一、桃花源记【通假字】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意思为:邀请。

2.具答之。

“具”通“俱”完,意思为:全。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屋舍俨然。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3.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①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绝境:②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6.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

7.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古义:顺着;今义:缘故。

8.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古义:请今义:延长。

10.夹岸数百步。

夹:古义:古代量度单位今义:两脚跨过的距离。

11.后遂无人问津。

津:古义:渡口今义:口液。

12.停数日辞去。

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反。

13.欲穷其林。

穷:古义:走近今义:贫穷。

14.此中人语云。

云:古义:告诉今义:说话。

15.便得一山。

得:古义:发现今义:得到。

16.仿佛若有光。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好像。

17.咸来问讯。

咸:古义:全都今义:咸味。

18.村中闻有此人。

闻义:古:发现今义:用鼻子嗅。

19.此中人语云。

云:古义:说今义:白天。

20.便扶向路。

向:古义:从前的今义:方向。

21.不足为外人道也。

外人:古义:桃花源外的人今义:不同民族或国家的人。

【一词多义】1.中①晋太元中,年间;②中无杂树,中间,其中。

2.舍①便舍船,动词,舍弃;②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3.闻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

4.出①不复出焉,出去;②皆出酒食,拿出。

5.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②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6.遂①遂迷,(最终);②后遂无问津者(竟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重点字词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重点字词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重点字词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1《社戏》钳(qián)撮(cuō)惮(dàn )踱(duó)蹿(cuān )橹(lǔ ) 棹(zhào)偏僻.(pì)行.辈(hán g)欺侮.(wǔ)宽慰.(wèi)怠.慢(dài)礼教.(jiào)凫.水(fú)潺.潺(chán)屹.立(yì)家眷.(juàn)皎.洁(jiǎo)好歹.(dǎi)归省.(xǐn g) 叉.港(chà ) 桕.树(jiù ) 舟楫.(jí) 旺相.(xiàn g)船篷.(pén g)竹篙.(gāo)起哄.(hòng)絮叨..(xù dao)弥散..(jiūgé)..(mí sàn )纠葛撺掇..(zhào lì)..(zhǔ fù)照例..(cuān duo)踊跃..(yǒn g yuè)嘱咐2《回延安》盏(zhǎn)羊羔.(gāo)登.时(dēn g)油馍.(mó)窑.洞(yáo)眼眶.(kuàn g)羊肚.(dǔ)糜子..(méi zi)脑畔.(nǎo pàn)3《安塞腰鼓》恬.静(tián)亢.奋(kàng)晦.暗(huì)蓦.然(mò)束缚.(fù)闭塞.(sè)冗.杂(rǒn g)严峻.(jùn)震撼.(hàn)辐.射(fú)燥.热(zào)淋漓.(lí)烧灼.(zhuó)渺.远(miǎo)瞳仁..(pán g bó)..(jī bàn)磅礴..(tón g rén)羁绊戛.然而止(jiá)大彻.大悟(chè)叹为.观止(wéi)安塞.腰鼓(sài)4《灯笼》争讼.(sòn g)领域.(yù)斡.旋(wò)静穆.(mù)焚.身(fén)溺.炕(nì)神龛.(kān)犬吠.(fèi)磷.火(lín)可悯.(mǐn)思慕.(mù)锵.然(qiān g)褪.色(tuì)燎.原(liáo)幽悄.(qiǎo)怅惘..(chàn g wǎn g)熙.熙然(xī)暖融.融(rón g)马前卒.(zú)霍骠.姚(piào)人情世故5《大自然的语言》萌.发(mén g)翩.然(piān)孕.育(yùn)连翘.(qiáo)簌.簌(sù)农谚.(yàn)海棠.(tán g)悬殊.(shū)槐.树(huái)纬.度(wěi)次第风雪载.途(zài)衰.草连天(shuāi)销声匿.迹(nì)草长.莺飞(zhǎn g)周而复始花香鸟语6《阿西莫夫短文二篇》铱(yī)骨骼.(gé)漂.移(piāo)流逝.(shì)褶.皱(zhě)携.带(xié)两栖.(qī)彗.星(huì)潮汐.(xī)深渊.(yuān)致.密(zhì)陨.石(yǔn)追溯.(sù)地壳.(qiào)链.条(liàn)驮.运(tuó)熔.炼(róng)劫难..(pén g zhàn g)鸟臀目(tún )天衣无缝.(fèn g)..(jié nàn )膨胀7《大雁归来》雾霭.(ǎi)缄.默(jiān)迁徙.(xǐ)赌.注(dǔ)沼.泽(zhǎo )瞄.准(miáo)狩.猎(shòu)盘旋.(xuán)喧嚷.(rǎn g)邀.请(yāo)凋.零(diāo)枯燥.(zào)稀疏.(shū)弥.漫(mí)香蒲.(pú)曲.线(qū)丧.失(sàng)环颈雉.(zhì)半蹼鹬..(pǔ yù)目空一切偷偷摸摸8《时间的脚印》踪.迹(zōn g)装置.(zhì)烘烤.(kǎo)腐蚀.(shí)粗糙.(cāo)沙砾.(lì)山麓.(lù)沟壑.(hè)垫.高(diàn)覆.盖(fù)崩.落(bēng)刨.刮(bào)龟.裂(jūn)帷.幕(wéi)浑浊..(hún zhuó)掸.尘土(dǎn)铜壶滴漏.(lòu)楔.形文字(xiē)海枯石烂13《最后一次演讲》晓.得(xiǎo)卑劣.(liè)无耻.(chǐ)毒.手(dú)屠.杀(tú)悲愤.(fèn)捶.击(chuí)恐怖.(bù)势.力(shì)毁.灭(huǐ)卑鄙.(bǐ)赋.予(fù)蛮横....(tiǎo bō lí jiàn )光明正大..(wū miè)挑拨离间..(mán hèng)诬蔑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瞭.望(liào)缅.怀(miǎn)探.察(tàn)接触.(chù)儒.家(rú)遵.照(zūn)实践.(jiàn)栽种..(mán yuàn)不知所措.(cuò)..(zāi zhòng)埋没..(mái mò)埋怨彷徨..(pán g huán g)激变检讨探讨袖手旁观格物致知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抉.择(jué)扶植.(zhí)阻碍.(ài )趋.势(qū)干预.(yù)堕.落(duò)膏.药(gāo)狡.辩(jiǎo)硕.士(shuò)奠.基(diàn)头衔.(xián)多多益.善(yì)阳奉.阴违(fèn g)招摇撞.骗(zhuàn g)名人逸.事(yì)强.词夺理(qiǎn g)不修边幅.(fú)风口浪尖平易近人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浩劫.(jié)指摘.(zhāi)绚.丽(xuàn)枷.锁(jiā)肤浅.(qiǎn)目睹.(dǔ)奠.定(diàn)挚.爱(zhì)阐.述(chǎn)凋.零(diāo)歧.途(qí)束缚.(fù)湛.蓝(zhàn)姊.妹(zǐ)嵌.入(qiàn)气氛.(fēn)角.色(jué)襁褓..(qiǎn g bǎo)萦绕..(zhuō liè)沉甸.甸(diàn)盎.格鲁(àn g)..(yín g rào)拙劣分崩.离析(bēn g)暴风骤.雨(zhòu)行.将就木(xíng)相辅.相成(fǔ)担惊受怕自圆其说钟爱17壶口瀑布铸(zhù)告诫.(jiè)推搡.(sǎn g)霎.时(shà)驰骋.(chěn g)漩.涡(xuán)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出轧.(zhá)觅.缝(mì)龙槽.(cáo)湿漉.漉(lù)震耳欲聋.(lón g)前呼后拥.(yōn g)怒不可遏.(è)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棱.角(lén g)骤.然(zhòu)虔.诚(qián)恭.顺(gōn g)蠕.动(rú)凄.凉(qī)敦.实(dūn)消长.(zhǎn g)衰竭.(jié)漫溢.(yì)演绎.(yì)黧.黑(lí)丛莽.(mǎn g)模.样(mú)砾.石(lì)屏障.(zhàn g)懈怠..(xiè dài)眩晕..(yùn niàn g)腈纶..(jīn g lún)..(wān yán)酝酿..(xuàn yùn)蜿蜒安营扎寨.(zhài)风云变幻.(huàn)接踵.而至(zhǒn g)历历在目川流不息漫不经心19《登勃朗峰》雇(gù)翌.日(yì)穹.顶(qión g)逗.留(dòu)缭.绕(liáo)浮躁.(zào)旷.野(kuàn g)打嗝.(gé)巉.峻(chán)拾.级(shè)隧.道(suì)皑.皑(ái)沟壑.(hè)纤.指(xiān)蔓.延(màn)湍.急(tuān)妩媚..(wǔ mèi)颠簸..(diān bǒ)轻歌曼.舞(màn)瞬.息万变(shù)纷至沓.来(tà)名副.其实(fù)20《一滴水经过丽江》闸.口(zhá)砚.池(yàn)蘸(zhàn)草甸.(diàn)喧哗.(huá)奔.流(bēn)矗.立(chù)映.照(yìn g)苍.劲(cān g)柏.树(bǎi)驿道(yì)翡翠(fěi)眺望(tiào)擦拭(shì)硕大(shuò)暄腾(xuān)徘徊(pái huái)亭台楼阁(gé)目眩神迷(xuàn)桃花源记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速速收藏!桃花源记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一般词语: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3.数:几。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6.缤纷:繁多样子。

7.复:再。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9.才:仅。

10.平旷:平坦开阔。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田间小路。

14.悉、咸:全,都。

15.黄发: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

17.怡然:形容喜悦。

18.乃:竟然。

19.具:详细。

20.问讯:打听消息。

21.云:说。

22.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23.延:邀请。

24.语(yù):告诉。

25.扶:沿,顺着。

26.向:从前,旧的。

27.及:到。

28.诣:到。

29.遣:派。

30.欣然:高兴的样子。

31.规:计划。

32.果:实现。

一词多义:1.中: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2.志: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4.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5.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6.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7.作: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1.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2.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5.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7.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8.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1.异:感到诧异。

2.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3.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成语:1.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2.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3.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

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7.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8.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9.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

(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小石潭记文学常识:《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朝代),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文选自《柳河东集》,体裁是游记。

字音字形:坻(chí)坻(dǐ) 屿(yǔ)嵁(kān)佁(yí)然翕(xī)忽如鸣珮(pèi)环篁(huáng)竹清冽(liè) 蒙络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 披拂(fú) 犬牙差(cī)互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重点字词见:出现可:大约 4.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6.隶而从者隶:跟从、跟随、跟着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8.下见小潭下:在下面9.日光下澈下:往下 10.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12.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子 13.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15.记之而去去:离开一词多译:1.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4.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6.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翻译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课文结构:作者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溪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语段赏析: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按游览的顺序,抓住幽静的特点。

2.作者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

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

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下句:。

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4.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北冥: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②鲲(kūn):大鱼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表示大鸟之名。

①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②垂:悬挂。

③海运:海水运动。

④徙:迁移。

①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②《齐谐》:书名。

一说人名。

③志:记载。

怪:怪异的事物。

④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①抟(tuán):盘旋飞翔。

②扶摇:旋风。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

④息:气息,这里指风。

⑤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①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②苍苍:深蓝色。

③极:尽。

④邪: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二)重点句子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三)课文分析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