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选择育种课件

合集下载

《引种和选择育种》课件

《引种和选择育种》课件
新品种。
选择育种的意义
选择育种是现代农业和畜牧业中 非常重要的育种方法之一,通过 选择育种可以快速获得具有优良 性状的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力
和经济效益。
选择育种的原理
遗传基础
选择育种的原理是建立在遗传学基础上的,通过了解个体的基因型 和表型关系,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
适应性
选择育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适应性这个因素,即选择的个体应该 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保证新品种的稳定性和广泛适应性。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不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要 求也不同。引种时需要考虑引进植物对本地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选择 适应性强的品种。
遗传多样性原理
引种时应该尽量选择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品种,这样可以增加引进植物在 本地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引种成功率。
引种的程序
搜集引进植物材料
从其他地区搜集引进植物的种子 、种苗或繁殖材料,确保引进材 料的质量和纯度。
引种与选择育种的联系
引种和选择育种都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可以 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植物品种的改良和育种水平 的提高。
引种和选择育种都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试验和 观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 需要加强合作和资源共享。
在某些情况下,引种和选择育种可以同时进行, 如在引入新的种质资源后,可以在本地区进行选 择育种,以加快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效率。
确定引进植物种类和品种
根据引种的目的和市场需求,选 择适合本地气候、土壤和生态条 件的植物种类和品种。
植物检疫和隔离种植
对引进的植物材料进行严格的植 物检疫,防止病虫害的传播。隔 离种植可以进一步确保引进植物 的健康和安全。
适应性试验
在引进地开展适应性试验,观察 引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 况,评估其在本地环境中的适应 性和生产潜力。

混合选择法

混合选择法
图1纯系系统育种程序二混合选择育种程序混合选择育种是从原始品种群体中按育种目标的统一要求选择一批个体混合脱粒所得的种子下季与原始品种的种子成对种植从而进行比较鉴定如经混合选择的群体确比原品种优越就可以取代原品种作为改良品种加以繁殖和推广混合选择育种的基本工作环节如下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性状鉴定与选择 选择育种的程序 不同繁殖授粉方式作物的选择育种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第一节
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一、作物品种自然变异现象和纯系学说 二、作物品种自然变异的原因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 当地鉴定和异地鉴定
一般来说,试验材料在当地条件下进行鉴定,但有时还得借助于异地条件。 如病虫害在当地年份间或田块间有较大差异,而且在当地又不易或不便人 工诱发,则可以将试验材料送到病虫害经常发生的地区进行异地鉴定。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第三节
选择育种的程序
一、纯系育种程序 二、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三、集团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四、改良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图3集团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四、改良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改良混合选择育种,是通过个体选择和分系鉴定, 淘汰伪劣的系统,然后将选留的各系混合脱粒,再 通过与原品种的比较试验,表现确有优越性时,则 加以繁殖推广。改良混合选择育种是通过个体选择 及其后代鉴定的混合选择育种。 改良混合选择法广泛地应用于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 花授粉作物良种繁育中的原种生产。在玉米中所用 的穗行法、半分法,有些异花授粉作物中的母系选 择法与此法类似。

《选择育种》课件 (2)

《选择育种》课件 (2)
《选择育பைடு நூலகம்》PPT课件 (2)
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而育种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本课件将 介绍选择育种的概念、方法、优点、挑战和未来趋势。
背景介绍
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是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为 人类提供食物和原材料。
育种的概念
育种是通过选择性繁殖,改良农作物和养殖 动物的性状和品质。
育种方法
2 提高抗病性和适应性
选择育种可以培育出对病害和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农作物品种。
选择育种的挑战
1 时间和资源的需求
选择育种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评估,以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2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选择育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遗传多样性,避免基因的单一化。
选择育种的未来趋势
1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2 智能农业与选择育种
1
选择育种的定义
选择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步改良农作物和养殖动物。
2
常见的选择育种方法
包括选择、人工授粉、人工杂交和人工孵化等方法。
3
现代选择育种技术
包括基因编辑、转基因技术和组织培养等高效育种技术。
选择育种的优点
1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通过选择优良个体进行繁殖,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基因编辑技术可精确修改基因组,加速育 种进程。
智能农业技术的发展将为选择育种提供更 多发展机会。
总结和展望
选择育种的总结
选择育种是改良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的重要手段。
选择育种的展望
未来,选择育种将继续发展,并结合新兴技术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选择育种 30页PPT文档

第三章选择育种 30页PPT文档

一次混合选择 多次混合选择
三. 选择育种方法
优点:
简便易行; 获得材料较多;
保持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缺点:
无法鉴别单株基因型; 对劣变基因淘汰速度较慢。
群体混杂、性状遗传力高时效果较好 混合选择常作为单株选择的先导
三. 选择育种方法
2. 单株选择法(株选法)
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 或种植材料分别收获,分别保存,分别繁 殖的方法。
七.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一)与选择有关的几个概念
1. 入选率(P) 选择个体数占选择群体总数的比例。
2. 选择差(S) 入选个体平均表型值距原来群体平均表型值的离差。
3.选择强度(i) 选择差除以该性状的标准差。是标准化了的选择差。 标准差相同,入选率越小,选择差越大; 入选率相同,标准差越大,选择差越大; 一般地,选择差越大,后代获得的改良程度也越大。
减少杂种实生苗栽植的数量,节省人力、物力和土地; 加速育种过程,提高育种效率。
四.园林植物优良单株评选方法
早期选择的理论基础: 基因的连锁关系
如菊花种子颜色呈赭色的,其花颜色大多浅色;如种子呈黑色的,其 花大多呈紫、黄色。
基因的系统效应
如月季幼枝深色其花大多也是深色,如幼枝绿或浅颜色的其花大多也 是浅颜色的。
遗传是进化的基础,变异是进化的主要动力,选择决定进 化的方向。人工选择分无意识选择和有意识选择两种。人工选 择应充分利用自然选择创造的条件选择具有积极的创造作用。
3) 选择具创造性作用
二. 选择育种的目标
1.观赏树木的育种目标
1)速生型 2) 短枝型或矮生型 3)多分技型 4)直干型 5)扭技型
6)垂枝型
提交上级部门组织决选。

林木遗传育种(课件)

林木遗传育种(课件)

林木遗传育种学一、林木育种的概念及其特点(一)概念林木育种(forest tree breeding)是以遗传进化. 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1、优良品种的选育选种:利用种内存在的丰富变异,在种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种源选择(群体选择)林分选择(群体选择)优树选择(个体选择)引种: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本地没有的树种。

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培育新品种。

多倍体育种:毛白杨三倍体、刺槐四倍体、欧洲白桦三倍体等诱变育种:(辐射育种、突变体筛选等);生物技术育种:(花药(花粉)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基因工程等)。

原生质体融合植物基因工程育种2、优良品种的繁育种子园:是由优树无性系或家系营建的,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

采穗圃:是由优树无性系营建的,用以生产优质种条(插穗和接穗)的繁殖圃。

3. 遗传测定(二)林木育种工作的特点1. 育种资源丰富2、育种周期长(1) 早期预测早――晚期生长相关分析形态――生长的早期鉴定生理――生长的早期鉴定法(2) 促进提早开花结实(3) 采用多种育种途径相结合,不断为生产提供改良程度逐步提高的繁殖材料。

3、树木可供研究利用的时间长,可以在遗传测定后进行再选择。

4、优良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得到保存和利用5、多数为异花授粉树种,遗传基础广泛和稳定6、在多数情况下,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

二、林木遗传育种的回顾林木引种可追溯到2000年前,大规模的引种工作是从19世纪50年代由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南半球国家引种松树开始的。

杨树、桉树、云杉、花旗松及落叶松等树种都已远远超越了各自的自然分布区,已成为国际性的重要造林树种。

种源试验是开展最早的林木遗传育种活动。

法国学者De Vilmorin于1823~1882年首先进行了欧洲赤松种源试验,随后法国、俄国、奥地利、瑞士等林学家对落叶松、云杉、松、橡等树种作了种源试验,证实了种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任务三选择育种-精品PPT课件

任务三选择育种-精品PPT课件

无核白葡萄
无核白鸡心葡萄

无核白葡萄的无性系变异

任务三、选择育种 四、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育种
1.芽变选种 2.营养系微突变选种
3.实生选种
毛樱桃
毛樱桃芽变
盛花期可耐零下7度的低温
任务三、选择育种 四、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育种
1.芽变选种 2.营养系微突变选种
3.实生选种
毛樱桃 芽变
单果重3.6克,是普通毛樱桃的2.5倍
任务三、选择育种
三、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育种
1.混合选择法 2.单株选择法 3.集团选择法
★ ☆ ☆ ☆ ☆ ★★
☆★ ☆ ★ ☆ ★ ☆

★ ☆ ☆ ★ ☆ ☆★






对照品种
任务三、选择育种
三、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育种
☆☆☆☆☆☆☆ ☆★ ☆ ★ ☆ ★ ☆
☆ ☆ ☆ ☆ ☆ ☆★
三倍体的特点:着花繁密,单瓣型花瓣宽而质硬
艳阳天
任务三、选择育种 三、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育种
紫重阳 从池栽‘艳阳天’的1000多只莲蓬中寻找偶得3 粒莲籽播种获得紫重阳重瓣,雄蕊部分瓣化, 雌蕊心皮正常,但败育,未见结实。
紫光阁 艳阳天的实生后代
任务三、选择育种 三、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育种
优点: ✓ 可以对所选优株的基因型进行鉴定, 消除环境饰变引起的误差,所以
选择效果较混合选择高。 ✓ 由于株系间有隔离,能防止株系间的互相杂交,则性状稳定较快,性
状高度一致的后代所需的代数较少。 ✓ 由于多次单株选择可以定向累积变异,因此有可能选出的超过原始群
体内最优良单株的新品种。 缺点: ✓ 费工费时,需专门设立圃地,异花授粉植物需要隔离; ✓ 异花授粉作物,多次隔离授粉易引起生活力衰退; ✓ 选择一次留种量有限,选出优系后难以迅速应用于生产。

番茄育种南农精品PPT课件

番茄育种南农精品PPT课件

串 番 茄
(二)番茄属的野生种和变种
在番茄育种中,最常用的番茄野生类型为醋栗番茄、 多毛番茄和秘鲁番茄。其次为总状番茄、智利番茄和 多腺番茄。
1、秘鲁番茄 (L. peruvianum)
秘鲁番茄属多年生、蔓性,茎半匍匐生,柔软带短毛。 叶色绿而稍带灰白,花序单轴或稍分歧,长5~9cm, 其上有6~12朵花或更多,花萼小5片,花瓣鲜橙黄色, 长10~13mm。雄蕊体短,圆锥形。
植株对多种病害有强抗性(如凋萎病、青枯病、叶霉 病及镰刀菌等)。
3、多毛番茄(L.hirsutum)
一年生或多年生,生长极为繁茂。形态特征是枝叶和果实上都 覆盖着长茸毛,茸可长达2.5~3.5mm。由于枝叶多毛使白粉虱 和蚜虫难以侵为害。
果实的干物质含量可达10.1%,全糖量1.66%,胡萝卜含量较 一般栽培品种高3~4倍,维生素C含量5.7mg%,
第一节、 番茄的种质资源与类型
番茄原产南美洲热带密林。
番茄是典型自花受粉蔬菜。2n=24。喜温、 喜光。对日照时间不敏感。种植面积在全世界 居蔬菜的第一位,244万公顷。20世纪初由传 教士传入中国。
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但在我国仅有几十 年的栽培历史 ,但已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蔬菜 之一。
3、品质育种
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之中国面临加入WTO对番茄品质要 求更加迫切,番茄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商品品质:果实大小一致性,果肉坚实度,色泽光滑,完 整性,疤痕,裂果,果肩有无等。 ②营养品质:干物质、维生素,茄红素,矿物质,风味,糖 分等。 ③卫生品质:微生物、有害残留,有害化学成分。
植株能耐0~3℃的低温,甚至-2℃的短期霜冻,但在高温及干 燥空气下生长很差。
它对于多种病在(如叶霉病、斑点病、早疫病及烟草花叶病等) 都有很强的抵抗性。

家畜育种学第3章选择原理与方法ppt课件

家畜育种学第3章选择原理与方法ppt课件

p0q0 p02 2 p0q0
q0 p0 2q0
q0 1 q0
q0
q2
q1 1 q1
1 1
q0 q0
q0 1 2q0
1 q0
qn
q0 1 nq
0
qn :在一切纯合隐性个体被淘汰n代后,隐性基因的
频率
q0 :淘汰纯合隐性个体以前,隐性基因的频率
设群中隐性基因的频率是0.10,每代均将隐性纯合个体淘汰, 经6代选择,其隐性基因的频率〔F6〕为:
➢ 系统选择某种质量性状同样能够育成新种类 ➢ 毛色和角 ,家禽的冠型
➢ 选择有益突变也能培育新种类
三、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比较
1、人工选择的方向性强 人工选择目的明确,选择的是对人有利的极端高
产个体,故能突破群体的平衡形状,提高有利 基因或增效基因的频率,从而提高下一代。 自然选择所选择的个体往往是中间型,即杂合子 遭到优待,故群体往往处于平衡形状,使群体 产量坚持在均值程度。
性状不受或很少受环境要素的影响,表 型变异为延续分布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s〕: ➢ 由微效多基因〔polygenes〕所决议, 性状很大程度上受环境要素的影响,表 型变异是延续分布
家畜质量性状的类型
➢ 表征性状 ➢ 毛色、角、冠型 ➢ 血型和血浆蛋白多态性 ➢ 红细胞抗缘由子和白细胞抗缘由子,血浆蛋白质
二、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某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其基因型为AA、Aa和aa。A对a完 全显性。AA和Aa表型一样,均表现为显性性状。设原始群 体的基因型频率:D=p2,H=2pq,R=q2。S为留种率,淘汰 率即为1-S 。于是可得下表:
基因型
AA
原始基因型频率
p2

选择育种选择与选择育种课件

选择育种选择与选择育种课件
4常用选择法
– 自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 常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 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10/19/2023
园艺植物育种学
9
混合选择法(表型选择法)
4概念: 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 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种与同一块圃地, 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较 鉴定的选择法。对原始群体的混合选择只进行一 次,当选择有效时就繁殖推广的,称为一次混合 选择法。对原始群体进行多次混合选择后再繁殖 推广的,称为多次混合选择法。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和组码移动突变 核外突变(雄性不育、性分化、叶绿素
形成、植株高度等)
10/19/2023
园艺植物育种学
39
梢端组织发生层由突变形成的嵌合体
10/19/2023
园艺植物育种学
40
芽变嵌合体的转化
10/19/2023
园艺植物育种学
41
芽变选种的方法与程序
芽变的鉴定
u直接鉴定:对芽变植株的遗传物质进行检查 u移植鉴定 u综合分析鉴定
4优点: 可以鉴定所选优株的基因型,提高选择 效率,多次单株优选可以定向积累变异。
4缺点: 费时费工,异花授粉植物易引起生活力 衰退,选出优系难以迅速应用于生产。
10/19/2023
园艺植物育种学
11
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4单株-混合选择法 4母系选择法 4亲系选择法(留种区法) 4剩余种子法(半分法) 4集团选择法
;长期(多年生的观赏植物及木本果树)。
10/19/2023
园艺植物育种学
19
选种圃
u材料:从原始材料圃中选出的优良单株 或优良集团后代。
u对照区 u保护行 u2次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 h 2S
=
iσ P h 2
=

P
.
σ σ
2 A
2 P
= iσ A h
ΔG = R = iσ A h = ih σ A
xx
x
改良效果与选择强度、选择性状的变异系数和遗 传力平方根有关。这三个因素越大,改良效果越 好。
4、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1)选择的环境条件与选择效果 性状遗传力越大,选种效果越好。
稳定性选择是有利于中间类型的选择,数量性状 的平均值不变,变异系数减小或不变。自然选择一 般属这种类型。
第二节 影响选择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性状遗传力和遗传增益
性状的遗传力是指亲本传递某个性状传递给子代的能力。遗传 力可作为确定选择方法和预估遗传增益的一个参考指标。
广义遗传力 H2 (broad-sense heritability)
(4) 选择性状的多少与选择效果
在一般情况下,对单个性状直接选择的效果较高, 选择性状的数目增多,选择效果就会减低,
特别是受选择的性状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或相关性极低时更是 如此。若性状间存在负相关,则选择效果还可能被相互抵消。
第三章 选择育种原理和方法
theory and method of selective breeding
第一节 人工选择的特点和选择类型
1、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区别和联系
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是物种进化的 3个主要因素,选择是 生物进化的动力。 达尔文将选择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是自然条件对生物(包括森林 树木)的选择.
入选率和选择响应的关系:入选率越小,即从群体中选出的 株数越少,则选出数目性状平均值越大,选择差越大,选择 效果越好,因此可以通过降低入选率来提高选种效果。
选择差与入选率也存在一定关系,入选率越小,选择差越大, 但选择差是一个绝对值,它同时还受到选择群体性状本身变 异幅度的影响。如变异幅度大,选择差就大,不便于进行比 较。
H 2 = VG = VG V P VG +V E
性状遗传力的估算,与环境条件有关。当进行优良个体选 择或进行遗传测定时,一定要注意可比性,进行环境条件 的局部控制。
(2)性状标准差与选择效果
选择群体性状变异幅度大,即加性方差大的性状, 选种的效果好。
(3)选择强度与选择效果
适当降低入选率,增加选择差,提高选择效果。入选率越 低,选择差越大,但他们不是直线关系。
把一切不利于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变异淘汰掉 ,而保留一切对生 物本身有利的变异。
人工选择(artificial selection)是根据人们的需求,从混杂的群 体中挑选符合要求的个体或类型。
优树选择、种源选择等选择育种都属于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区别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选择动力
受气候、土壤和生 物等自然因素的长 期作用的影响
人为选择的影响(包括有意 识和无意识的选择)
选择方向 向有对益生的物方体向合变理异的、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变异
选择效果
使生物更能适应自 然环境
更符合人类的要求,满足了 人们的经济利益,但不一定 最适应自然环境
时间 长

Artificial selection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联系
人工选择的个体要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所以必须接受自然选 择的检验,只有能适应自然环境条件的群体或个体,才能在 生产上推广, 人工选择应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自然选择 创造的条件。
原始群体 μ
选出群体 x
选出群体繁育的子 代群体 y
R = y -μ Δ G = (y-μ )/ x 选择差 S = x - μ
二、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1. 选择响应与选择差和遗传力
选择响应与选择差之间关系, 可以用一个随机交配群体中亲 子代关系作图表示。 图中横坐 标表示双 亲平均值 [ 即 中 亲 值 = 1 / 2 ( P1 + P2 )],纵轴表示子代平均值, 原点是整个群体的均值,在随 机交配下,上代均值相同。 每对亲代及其子代平均值可在 坐标上找出相应的点。斜线是 子代在亲代上的回归线,黑点 代表已选出的亲本与其子代平 均值的交点。
人工选择的结果会使群体遗传基础变窄,使基因资源丢失, 造成不良后果。 如农作物今天已看到了不良后果。因此在进行树木选择时, 要注意有计划的选择和保存群体中有代表性的类型。 在选择育种过程中不断补充新的育种材料,使育种群体遗 传基础不致因选择而迅速窄化。
2、选择类型
(1) 稳定性选择 (stabilizing selection)
H 2 = VG = VG VP VG + VE
狭义遗传力 h2 (narrow-sense heritability)
h2 = VA =
VA
VP VA + VD + VI + VE
现实遗传力 hr2 (realized heritability)
hr2 = R / S
人工选择取得的改良效果常用选择响应和遗传增益来表示。
标准差相同,入选率越小,则选择差越大;
入选率相同,标准差越大,则选择差越大。
因此选择效果受标准差影响,有选择差标准化问题,可用另 一个参数选择强度来表示。
选择强度 (selection intensity ) i 是选择差与该 性状标准差的比值。
S i=
σP
3. 遗传增益的估算
S i=
σP
则 S = iσ P
选择响应 R(selection response )是入选亲本子 代平均值距被选择亲本群体平均值的离差。
选择响应是绝对值,常以符号R表示。 选择差 S 是入选群体平均值距被选群体平均值的离差
遗传增益 Δ G (genetic gain )是选择响应与亲 本群体平均值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假设亲代群体分布不变,平均值为 μ ,从中选出一 批表现优良个体,其平均值为 x ,选择出的亲本繁 育成下一代群体的表型平均值为 y,则
子代在亲本上的回归系数
由遗传力定义可知
R b= OP S
b = VA = h2 O P VP
因此
R=h2S
改良效果受遗传力和选择差制约,知道某性状的 遗传力和选择差,就可预估选择的改良效果。
选择响应和选择差和遗传力的关系还可以用图式 来表示。
2. 选择响应与入选率和选择差
入选率 P 是指选出个体数目占选择群体总数的比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