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记中的人物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史记中的人物故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史记中的人物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史记》记载了从神农氏到汉朝的兴衰成败和各个朝代的著名人物的故事。那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阅读。:曹沫劫桓公曹沫是鲁国人,他为人勇敢且力大过人。...
《史记》记载了从神农氏到汉朝的兴衰成败和各个朝代的著名人物的故事。那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阅读。
:曹沫劫桓公
曹沫是鲁国人,他为人勇敢且力大过人。鲁庄公喜爱有力气的人,他就做了庄公的臣子。但在任鲁国的期间,他曾多次和强大的齐国作战,但经常战败逃跑。看到接连的失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出遂邑地区求和,但还继续让曹沫任。
此后,齐桓公和鲁庄公在柯地会见,签订割占鲁国土地的不平等条约盟约。桓公和庄公正在盟坛上订立盟约的时候,曹沫突然手拿匕首,冲上台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的侍卫人员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桓公心里很害怕问:"您打算干什么?"曹沫回答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强国这么凌辱弱国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您要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才行,总要给我们留点生存空间吧。"齐桓公不愿意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更不愿意死在曹沫手里,只能退还鲁国的土地,于是齐桓公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齐桓公说完,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坛,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谈吐从容如常,就像什么
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桓公很生气,打算背弃盟约,惩罚鲁国如此无礼的举动。管仲说:"不可以。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于是,齐桓公就归还了曹沫多次打仗所丢失的鲁国土地。
曹沫是在敌我力量悬殊,军事上失利,外交上失势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本国的利益而采取的非常手段。在正当手段不能维护本国利益的时候,曹沫用非常手段挽回了战场上失去的一切。这是曹沫的勇猛和智谋的综合体现。
:太子丹的誓愿
燕国的太子丹,曾在秦国做人质。曾经也这样生活过的秦王嬴政,每次见到太子丹就容易想起痛苦的往事,所以对太子丹很不友好,经常用言语讽刺他,后来忍无可忍的太子丹带着怨恨逃归了燕国。他一回来就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但无奈燕国弱小,力不能及。此后秦国天天向东进兵蚕食东方国家,战火即将波及燕国,燕国君臣唯恐大祸临头,茫然失措。太子丹忧虑万分,向他的老师鞠武请教。鞠武建议太子丹不要轻易触怒秦王,招致杀身之祸。
后来,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接纳了他。鞠武规劝说:"不行。秦王本来就很凶暴,随便对燕国发一下怒气,这就足以叫人担惊害怕了,又何况他听到樊住在这里呢?这是把肉放在饿虎经过的路上啊!即使管仲、晏婴,也不能为您出谋划策摆平这件事了。您赶快送樊到匈奴去,既保证了他的安全,又消除了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这不是两全其美的方法吗?如果您想借樊的手报仇,还不如您向西与三晋结盟,向南联络齐、
楚,向北与单于和好,这样才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太子丹说:"老师的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我心烦意乱报仇心切,恐怕连片刻也等不及了。樊现在已是穷途末路,投奔于我,我总不能因为迫于强秦而抛弃我的朋友吧。把他送到匈奴去就是我生命完结的时刻,屈辱的死还不如轰轰烈烈地死去,赢得尊严。希望老师另考虑别的办法。"鞠武说:"您的行为,就像是选择冒险的行动却想自己一点儿事都没有,自己制造了祸患危险却还侥幸想它们不要发生,计谋浅薄没什么能力却到处恨这恨那,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谓资怨而助祸了。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这个人智谋深邃、勇敢沉着,您可以和他商量。"鞠武于是拜访田光,请求他前去拜访太子。
:孝公称霸
秦孝公三年,卫鞅劝说孝公变更法制、整饬刑法,对内致力于农耕,并明确规定在对外征战中对将士的赏罚,鼓励力战效死。孝公很欣赏他的建议。但是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保守派官僚却有不同看法,他们反对变法并且与卫鞅展开了争论。最终在孝公的支持下,新法得以推行。起初,秦国上下对新法的实施感到不便与痛苦。但是三年以后,绝大多数秦人都觉得新法确实很便利。后来孝公任命卫鞅为秦国最重要的军政长官左庶长,更加深入地进行改革。
为了进一步向东发展,给东方各诸侯国施加更大的压力,秦人建造了咸阳城,在此修筑了宫廷以及高大的门,然后把都城迁到了这里。为了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政府对民众的管理,秦国便把各个较小的乡、村落合并到一处,最终汇集成大的县,每县设置县令一名。经过整合,全国共
有县四十一个。秦政府废除传统的井田制,扩展了耕地,大力扶植自耕农阶层,为国家富强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后来,秦国又实行了军赋制度。变法的深入与成功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在对关东六国的战争中接连取得胜利,国家的疆域日益扩大,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高。几年后,周天子封秦孝公为诸侯伯长,各国均派遣使臣表示祝贺。秦国派公子少官率领军队在今河南开封南部的逢泽地区会集诸侯,一同朝见周天子。秦国的霸主地位正式确立起来。此后,虽然随着孝公的去世,卫鞅被灭族,但是新法在秦国却得到了保留,历经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几世而不变,为秦国最终灭亡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