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点水域水污染防治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水污染的调研报告(经典)

中国水污染的调研报告(经典)

中国水污染的调研报告(经典)(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中国水污染的调研报告(经典)中国水污染的调研报告(经典5篇)我们平时说的水污染准确说是水体污染,即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

三峡库区水污染现状与防治探讨

三峡库区水污染现状与防治探讨

三峡库区水污染现状与防治探讨摘要: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的长江三峡水库,水污染形势依然很严峻,其水环境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当地甚至整个长江流域的水环境,破坏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本文分析了库区水环境基本情况,阐述了库区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和建议。

关键字:山峡库区;水污染;现状;防治对策1 三峡库区污染现状概述长江三峡库区总面积5.8万km2,主要包括长江干流、嘉陵江及乌江重庆境内江段及沿岸市县,以及湖北省的巴东、姊归、兴山和宜昌等市县。

在三峡库区,原本就存在的长江干支流的水污染,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强烈地影响着周边湿地的水文、植被、土壤和地貌特征[1],而三峡库区年周期性水位涨落也将使消落带水土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4],再者,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是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控制,水质改善就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COD,总N、总P是导致富营养化主要污染因子,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特别关注[5]。

1.1 库区城市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量大库区沿岸大量的废污水及垃圾直接排入库区江中,使库区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而影响三峡库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是有机物污染,这些污染物来自化工、造纸、制革等企业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

三峡库区涉及的省市近年经济发展提速,但单位GDP的能耗、水耗高,排污强度大,经济发展方式相当粗放[6]。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计,2000年库区及上游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3.4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0.7亿吨。

2005年,三峡水库重庆段接纳废水17.9亿吨,到2010年年接纳废水量达到24亿吨[5],其COD、氨氮贡献率生活污水已超过了工业污水。

1.2 水库两岸固体垃圾污染严重三峡水库两岸垃圾山随处可见,垃圾总量惊人,长江、嘉陵江沿岸有垃圾堆放点约605处,生活垃圾存放量在175m水位以下约300万t;库区还产生工业固体废物743.62万t/a,其中危险废物39万t/a。

河流湖泊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研究

河流湖泊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研究

河流湖泊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研究河流湖泊是大自然的馈赠,蓄水养鱼,供给人们饮用、洗涤、灌溉等多种用途。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河流和湖泊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治理和保护河流湖泊水质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污染源的查找和监测是河流湖泊水污染治理的第一步。

水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测,确定主要污染源并制定对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和应对水污染事件。

治理河流湖泊水污染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

其中,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和膜分离等。

化学处理主要采用溶液调整和化学沉淀等方法。

生物处理则依靠微生物等生物体降解污染物。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结合使用,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水污染治理还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资源。

比如,在一些植被繁茂的湖泊附近,可以建设湿地,利用湿地植物的吸收作用来净化水质。

此外,也可以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来修复一些受污染的区域。

通过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恢复,可以提高河流湖泊水质的自净能力。

对于水污染治理,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有针对性地加强环保宣传,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也应加强对污染物的管控,推行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将污染物排放限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水污染治理与保护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并进行有效执行。

企业要承担起环境责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行清洁生产。

公众也需要积极参与到水污染治理中,从小事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最后,河流湖泊水污染治理需要持久的努力。

治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监测、整治和管理。

只有保持持久的关注和行动,才能让河流湖泊水质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治理。

总之,河流湖泊水污染治理与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找出污染源、监测水质、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利用环境资源、加强预防、共同努力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治理和保护河流湖泊水质。

论文-长江水污染现状分析防治策略以及相关建议

论文-长江水污染现状分析防治策略以及相关建议

长江水污染现状分析、防治策略以及相关建议【内容摘要】: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占依水而行,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可以说,没有长江流域,就没有这一地区现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的历史、社会、经济都会是另一种状况;反之,如果中国没有了长江流域水资源或长江流域水资源不再能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如今,我们对长江的期待是巨大的,它在经济发展方面担负着缩小东、中、西部之间差距的重任;同时,它还担负着喃水北调”以解决北方缺水的任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全局性地位。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举世无双的黄金水道,如今却成了两岸人们排放废污水的卜水道,倾泻而入的各种废物垃圾,己使长江污染越来越严重。

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江水污染进行现状分析,呈现长江水污染的防治策略及其成效,提出治理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相关建议来唤起广大市民以及企事业的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意识,为其保护水资源提供策略及实践借鉴。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污染统一管理水资源保护意识建议近几天,武汉市民纷纷接到湖北省环境保护厅的“关爱生命之水、实现永续发展”的绿色短信。

江苏靖江市官方微博“靖江发布”9日11时许发布通报称,因长江水源出现水质异常,全市暂停供水。

靖江事故绝非个例,这是长江流域水污染的一个缩影。

一个必须正视的痛切事实是,长江全流域水污染事故的概率高企,且短时间内无力改变现状。

据统计,在整个长江流域中,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三大石油化工基地。

如此众多且凶险的潜在污染源,每天都在虎视眈眈着长江。

除此之外,那些根本无法预料的江面事故,比如载有危险品的船舶泄漏或者沉船事故,亦对长江水体的安全构成日常而致命的隐患。

一、长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及分析据统计,在长江干流21个城市江段中,污染带总长452.3 km,其中南京长122.8 km、武汉77.3 km、上海52.3 km.岳阳29.5 km.重庆27.4 km、镇江21.2 km,六城市累汁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30Ic。

《2024年浅谈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范文

《2024年浅谈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范文

《浅谈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水污染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1. 水质恶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质呈现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其中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染是主要污染源。

这些污染源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自然再生能力和生态功能。

2. 饮用水安全问题由于水体污染严重,许多地区的饮用水源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不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河流湖泊富营养化随着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这导致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氧气,破坏水生态平衡。

三、治理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排污行为。

同时,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强工业废水回收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同时,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4.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鼓励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加强农田水土流失治理,减少土壤侵蚀。

5. 强化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大对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投入力度,实施湿地保护、水源地保护等工程。

同时,加强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四、结论水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强生活污水处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强化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改善我国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1. 引言水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2. 水污染现状2.1 工业污染我国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给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毒物等有害物质,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同时,工业废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等物质也会通过大气降水的方式污染水源。

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还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2.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是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农药和化肥中残留的农药化学物质和养分会随着水流进入水体,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畜禽养殖过程中的粪便和养殖废水也会直接排放到水环境中,进一步恶化水污染。

2.3 生活污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生活污水被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如果未经适当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降低水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3. 水污染治理措施为了有效治理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水质。

3.1 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水污染治理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水污染治理的力度。

提高法律法规执行的严格性和有效性,使责任者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3.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对于工业废水的治理,应当推进工业污染源头的减排工作。

建立和完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

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鼓励使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3.3 精细农业和科学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采用精细农业技术,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避免过度施肥。

中国七大水系污染情况及治理措施三组ppt课件

中国七大水系污染情况及治理措施三组ppt课件
五 淮河水域污染情况
淮河是一条省际河流, 横贯河南、安徽、江苏、山东4省流径34个地市共182个县(市)耕地面积和人口密度居全国7大江河流域之首。
淮河水污染的现状:在淮河流域8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 只有54.8%的断面达到I一IV类水质要求,8.9%的断面达到V类水质要求, 干流水质基本达到规划目标高锰酸盐指数为III类的要求。 流域枯水期水质较差, 丰、平水期水质相对较好.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辽河流域
四 辽河流域
辽河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最大河流,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古代称句骊河,汉称大辽河,五代以后称辽河,清称巨流河。发源于河北平泉县,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和辽宁4个省区,在辽宁盘山县注入渤海。全长1430公里,流域面积22.9万平方公里,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辽河全流域由两个水系组成:一为东、西辽河,于福德店汇流后为辽河干流,经双台子河由盘山入海,干流长516公里;另一为浑河、太子河于三岔河汇合后经大辽河由营口入海,大辽河长94公里。
松花江的回忆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爆炸事故发生后,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保总局23日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为确保哈尔滨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于1月23日23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市政供水管网向市区供水。
"富民桥下海河水泛黄熏人“
污染好严重,心痛呀。
天津海河因污染物流入出现大面积死鱼
海河水域的治理措施
一、建立海河水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市环保局会同市水利局、市市政局、海河开发办、海河沿岸各区政府等有关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协商海河水环境保护问题。 二、完善海河巡查制度。海河沿岸各区政府,依据各自职责对海河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加强水上巡查。 三、增加海河水质监测密度。对海河水质由月监测一次改为月监测两次,溶解氧、氨氮等主要指标每周监测一次。

我国重点水域污染情况及其防治措施(一)

我国重点水域污染情况及其防治措施(一)

我国重点水域污染情况及其防治措施(一)摘要:文中指出了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以往治理水污染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上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水污染政策导向清洁生产污水治理进入“九五”以来,我国大规模水污染防治在“三河三湖”"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海河、辽河等重点流域全面展开。

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河段水质有所改善。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水环境问题比较复杂,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解决水环境问题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仍将十分严重。

1.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

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

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

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

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

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

1998年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683m3以上。

其中,北京161m3,天津201m3,上海300m3。

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1000m3以上。

宁夏、新疆为4000m3左右。

北京1m3灌溉用水可以生产2kg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1kg。

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

关于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的思考

中国现今的环境保 护政策 虽然 已经趋于完善,但在水利治理方
面却存在 着很大的漏洞 。有些地 区政府不顾环境好坏 ,一味的追 求
经济效益,地区生产总值 ,这样导致 了水资源污染和浪费问题 ,因 此 ,需要地方配合中央制 定科 学有效 的水利政策 ,提高排放污水收 费标准,争取实现 “ 谁污 染谁付 费”的政策 ,通过增加和减少附加 税促进企业的水污染防治 ,从根本上 解决水污染水浪费问题。 2 . 4运用科学技术解决水污染问题 依靠科学技术是实现真正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合理 科学治理水污染问题也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所 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相关的水利部门、开发部和科 技部要率 先引进水治理方面的人才, 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发明适合本 国的水利设施 。比如:实现 水污染零排放机器 , 水污染进化纯净水技术和 多倍利用水资源技术。 2 。 5保护 自然环境 政府大力号召人们保护环境,提高人们 节约水 资源意识 ,官 民 合作 ,共 同监督 国内工厂水资源利用水 平,政府可 以采取财政补贴 的方式强制排放 污水量 大的企业更新水利用 技术。
3 结 语
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于环境容量的影 响。
1 . 3 经济政策不配套,污染治理资金严重短缺 目前我 国的排污收 费制度还不健全 ,收费项 目不多 ,对超标的 污水排放收 费过低 ,尤其 是一些大 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 ,不能刺激 其发挥污染 防治 的作用 。长期 以来 ,我 国不断增加对水污染防治重 点项 目的资金投入 ,但是 由于水污染防治是一项持续时间长 ,效益 小的项 目,导致后期污染治理资金严 重短缺 。 2 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政 策建议
总而 言之 ,在 当前水污染 日益严重的形式下,解决水污 染问题 是我国的一项重大 国策 ,只有给予水污染相关的问题 足够 的重视 , 各领域 的群体才会 团结起来 ,一致去解决,去改善。另外 ,笔者认

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研究

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研究

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研究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带和生态环境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自然、人文等特点,也是我国最具挑战性的水环境治理区域之一。

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强了投入和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长江流域水环境现状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长江流域水环境的现状。

长江流域地理面积约为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下游地区位于中国东部的经济发达区域,多年来大量的人口和工业污染物排放导致长江流域水质下降严重,水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白鲟和江豚等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长江流域水质污染主要是由于排污量大,工农业等多个方面导致的。

其中,大型城市的污水处理技术落后,污水管理薄弱,一些工业企业乱排乱放,农业恶性循环,投入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建筑工地中硬废弃物的排放等都是长江流域水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

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治理长江流域水环境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意义和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

首先,长江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带,其水质的改善直接影响我国长江经济带地区工农业生产、民生保障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长江流域的水环境治理直接关系到沿江经济带的发展与安全。

其次,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其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流域自然生态的恢复和保护。

长江流域的治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环保产业发展,及长江流域地区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措施为了治理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规范工农业等行业的开发与运营,加强对于企业的污水排放管控,对于违法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以此来加强长江流域水环境的保护。

其次,要提升政策管理水平,建立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提高相关科技人员及政府官员的水环境治理技术和管理能力,从而对长江流域水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治理。

最后,要提高公众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醒公众加强环保的重要性和环保的作用,普及环保知识,从而加强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环境保护中的水污染治理措施研讨

环境保护中的水污染治理措施研讨

环境保护中的水污染治理措施研讨摘要:水资源作为生命之源,直接关系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社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现阶段水污染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污染程度较重,降低了水体质量,制约其功能的发挥,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在加强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水污染治理凸显其重要性,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措施;研讨引言近年来,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但水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流域附近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物进一步增加,污染物成分也越发复杂,为水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的挑战。

因此,加强对水污染分析,掌握水污染特性,对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和提高水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水污染治理概述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环境污染却日益加剧,水污染问题是备受瞩目的焦点之一。

我们应该重视对水污染的科学治理,采取必要措施对水资源予以保护,让水环境稳定循环,提升其自净能力。

1.1 环境保护及水污染治理的概念环境保护是在个人、组织或政府层面,为大自然和人类福祉而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

在实际的作业环节,环境保护涉及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水污染治理是采用工程或非工程的方法改善或消除水污染的过程,主要目的是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

1.2 环境保护背景下水污染治理的必要性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水污染作为常见的污染形式之一,成为环境保护的关键一环,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其的重视与治理。

现阶段我国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工业生产、生活污水以及农业污染,来源范围较广且规模较大,所以水资源污染的蔓延速度较快。

首先,水污染的危害性较大,我国作为人口密集型国家,水污染问题尤为严重,近年来,各地区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水、水体质量下降等问题,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扰和不便,因此治理水污染十分必要;其次,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各行业实现绿色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相关人员已经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水污染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制约,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水污染治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现阶段的环境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相关方面既要保证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又不能以污染水生态环境为代价,所以治理水污染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的探讨

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的探讨

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的探讨一、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自96年以来,我国已相继制定并实施了重点流域、湖泊、海域以及重大水利工程的“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规划中主要控制指标为COD 和氨氮,主要污染控制对象为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

然而经过连续三个5年规划的实施,截止2010年,全国40%以上的重点水域水质并没有达到治理规划的目标。

以“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为例,我国“三河两湖”实际COD排放量,超出规划目标20%~72%,而规划项目的完成率,也仅有43%~86.3%。

尽管我国近年来针对“三河两湖”等重点流域,开展了一系列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

然而经过多年以来的努力,我国流域水水质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水污染问题仍非常严重。

当前,流域水污染问题,已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化和健康化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失效原因进行深层次探讨,除治理资金投入量不足,治理技术支撑体系薄弱等因素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不够完善、不够协调,并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部门分割,机制协调性差长期以来,在流域水污染治理中我国实行的是多部门参与、多层次分类管理的体制,由水利部门统筹负责,具体管理内容则由多个下属部门分别负责。

然而这种管理的范围与管理的层次,均是根据地区和行政级别进行划分的,容易导致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的局面,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的整体协调性也较差。

在相关政策或措施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政出多门”的现象,再加上缺乏强而有力的监督机制,导致了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长期低效的局面。

(二)跨区域合作机制不完善流域区域和行政区域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区域划分形式,前者是以水文单位和河流作为中心所划分的区域,后者则是按行政管理范围所划分的区域。

在我国新《水法》中明确提出了:水资源管理应实行由流域区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重点流域的水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污染加剧、生态破坏、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保护和改善重点流域的水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建设规划势在必行。

一、重点流域水环境现状我国一些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河流水质恶化,部分水体甚至丧失了使用功能。

一些河流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水华频繁爆发,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也使得部分流域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二、综合治理建设的目标(一)短期目标在短期内,要实现重点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显著减少,水质明显改善。

消除黑臭水体,提升地表水的达标比例,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

(二)中期目标经过中期的努力,恢复重点流域的水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使流域内的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节和修复,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三)长期目标从长期来看,要实现重点流域水环境的根本好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治理建设的主要任务(一)加强污染源控制1、严格工业污染源监管,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提高废水处理水平,确保达标排放。

2、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3、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效率。

(二)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1、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2、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水功能区的管理,保障生态用水需求。

(三)水生态修复1、开展河道生态整治,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和生态功能。

2、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发挥湿地的水质净化和生态调节作用。

3、进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流域内的水生生物群落。

(四)环境监管与应急能力建设1、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国家“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方案规划

国家“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方案规划

摘要:国家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两个五年期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即“九五”和“十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十一五”重点流域包括海河、淮河、辽河、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太湖、巢湖、滇池以及松花江流域;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和有关部门已经完成重点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工作;水污染防治规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是一个战略性的规划;该规划分析了目前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物排放现状,结合“十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国家“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目标和指标,确定了“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4项重点任务,估算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和配套政策;关键词: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战略规划1.重点流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现状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水体使用功能下降甚至丧失,不仅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和城市的缺水问题,还使南方相对多水的地区和城市形成了“水质型”缺水;水污染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年全国GDP将比2005年增加43%以上,若不能实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流域废水排放量和COD排放量将增加约25%以上,各流域大部分水域已无剩余COD容量,如不采取强力措施保护环境,水域环境面临继续恶化的威胁;黄河、淮河等流域经济发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污染治理资金筹措困难;群众环境意识日益提高与环境质量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善的矛盾日益尖锐;海河、辽河、淮河等流域稀释水量匮乏;“三湖”流域存在典型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特征;部分流域存在特殊的水质要求,给治污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总之,我国正处在建立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重点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均面临着转变理念、创新机制、还清旧账、防治新污染产生的严峻挑战;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在此背景下启动;表1 重点流域社会经济概况流域名称自然状况社会经济概况流域面积万km2 水资源量亿m3 人口亿人 GDP万亿元淮河 27 827.3 1.7 1.6海河 31.8 421.1 1.3 2.3辽河 22.9 232.8 0.349 0.46松花江 22.9 901.6 0.62 0.7黄河中上游 77.6 400 1.68 1.5三峡库区及其上游 79 4723 1.57 0.8太湖 3.65 177.4 0.41 2巢湖 0.08 48 0.1 0.1滇池 0.03 9.7 0.03 0.07南水北调东线----南水北调中线 9.52 387.8 0.12 0.04合计 274.48 8128.7 7.879 9.57注:南水北调东线规划包含在淮河、海河等流域内;规划范围包括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东线、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11个流域,涉及23个省、市、自治区;表1是重点流域的概况;由表1可知,重点流域总面积约275万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8128.7亿m3,总人口约7.88亿,GDP约9.6万亿元;重点流域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的水环境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2005年,重点流域377个国控断面中,62个断面水质好于Ⅲ类,占16.4%;92个断面达Ⅳ类,占24.4%;59个断面为Ⅴ类,占15.6%;164个断面劣Ⅴ类,占43.5%;淮河流域属中度污染,“十五”期间水质呈改善趋势,2005年劣Ⅴ类断面比例比2000年减少了26个百分点;海河流域属于重度污染,“十五”期间,水质总体呈改善趋势,2005年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00年减少了10个百分点;辽河流域属重度污染,“十五”期间,流域水质总体无明显变化,2005年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00年减少了5个百分点;松花江流域轻度污染,入黑龙江水质不能稳定达到Ⅲ类;黄河中上游流域属中度污染,黄河干流61%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水质要求,兰州、白银、银川、石嘴山、乌海、包头、郑州等城市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渭河、汾河等支流污染严重,水质劣于Ⅴ类;三峡库区和上游区水质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有所好转,但库区部分支流的局部水域富营养化加剧并发生水华,影响区水质有所恶化;太湖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十五”期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污染指标由总磷转为氨氮、总氮;巢湖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其中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滇池草海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南水北调东线水质有所改善,但南四湖等主要输水沿线水质不能稳定达到Ⅲ类;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水质保持Ⅱ类;2.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指标2.1 规划目标根据“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总体目标初步定为:到2010年,重点流域率先建立以水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重点保护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跨省界断面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工业企业实现全面稳定达标排放,流域水环境监管、水污染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2.2规划指标在“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完成之后,要达到以下水质指标:淮河流域淮河干流基本达到III类;海河干流入海达到V类;辽河、大辽河入海水质达到V类;松花江入黑龙江水质达到III类;黄河干流水质基本达到III类;渭河、汾河入黄河水质基本达到V类;三峡库区水质达到II类;太湖湖体水质保持稳定;滇池草海水质明显改善,外海水质保持稳定;巢湖湖体水质有所改善;表2是部分重点流域COD总量的控制目标,由表2可知,到2010年,重点流域COD排放量控制在628.1万吨,比2005年削减11.8%;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规模接近3000万吨/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淮河流域、太湖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其他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表2 重点流域COD总量控制目标流域 2005年排放量万吨 2010年排放量万吨削减率% 新增污水处理规模万吨/日海河 142.4 123.7 14.2 638淮河 104.2 88.4 15.2 740辽河 58.7 50.3 14.3 288松花江 78.4 68.5 12.6 308黄河中上游 123.5 111.2 10.0 248三峡库区及其上游 136.3 126.4 7.3 370.9太湖 50.1 42.6 15.0 202巢湖 6.2 5.6 9.7 46滇池 2 1.8 10.0 56.5南水北调中线 10.3 9.6 6.8 87重点流域合计 712.1 628.1 11.8 2984.42.3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思路创新我国重点流域“九五”、“十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建立了“质量、总量、项目、投资”四位一体的治污体系,从流域水环境质量出发,推算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估算水污染治理项目和治理投资;但由于水环境质量目标制定偏高,对水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估计不足,对各级政府的资金筹措能力缺乏客观分析,以及各级政府对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造成规划目标没有实现;重点流域“十一五”规划的技术路线为: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分析流域水环境容量,核实现状排污量数据,预测规划目标年排污增量,论证达到水质目标所需的社会经济成本,依据流域的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可达性,提出阶段性水质改善目标,合理确定“十一五”期间可实现的污染治理任务;明晰的规划定位;水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水污染防治规划作为本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同样具有系统性;就流域级规划而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需要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政策方针,并与国家环境保护规划衔接;对下,需要指导各省编制本辖区的规划和实施计划;因此,流域规划既不能过细而影响地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能过于泛泛而难以操作;本规划提出规划到省、任务到省、目标到省、项目到省、责任到省的原则,明确地方政府对当地水环境质量负责,是水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中央政府仅对饮用水水源地和跨省界断面水质进行重点监控,仅对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宏观要求;有限的总量目标和水质目标;目标分两部分设定,一为基于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容量测算的水质目标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此为远期目标,对大多数污染严重的水体和区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二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环境需求确定的5年内的水污染物削减目标和重点河流重要水体的水质改善目标,此为有限目标,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十一五”规划中,以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跨省界水体及城市重点河流为保护对象,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定的水域使用功能、近年来水体水质的变化趋势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有包括允许排放量与削减量两项,在合理确定流域总量基数的基础上,制定总量目标仍然是必要的:一方面衔接现有管理政策,一方面能对区域水污染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分析确定流域总量削减目标更具操作性,因为这与治理设施的建设紧密联系,更有利于监督与考核;水质目标包括集中饮用水源保护目标、省界水质目标、城市重点河段水质目标;“十一五”的水质与总量目标,在重要水体水质改善的前提下,突出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达性;注重规划的实施评估;规划明确要求“十一五”期间必须建立并实施规划评估制度;要求重点流域各级政府建立与总量控制相适应的统计、考核体系,每年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进展、水质情况、排污总量和环境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对配套资金不到位或收费政策不落实的地方和项目,暂停项目审批、暂停拨付国债资金;2008年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对规划目标的可达性、规划任务的合理性以及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治理项目进展与水质变化趋势,提出规划调整方案;2010年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期终评估与考核;对未能完成规划任务、未达到规划目标的地区,追究行政首长责任;3.针对现存问题的规划任务3.1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开展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查,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严格划定一级、二级保护区边界,并设置明确的界限标志;逐步开展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的监管;供水量1万吨/日以上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要报省级政府批准实施;健全饮用水水源水环境监控制度,定期发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在加强常规水环境监测的基础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水质全指标监测分析,并及时公布水源地水质状况,确保社会及时得到饮用水水源质量信息,促进公众参与并接受公众监督;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警制度;受上游污染、降雨径流、农田退水等因素影响较大饮用水源,要建立相应的污染预警制度,形成饮用水源的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预警和水厂处理预警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源安全预警体系;3.2突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要明显提高;到2010年,重点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必须达到65%以上;全国城镇要大力进行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大力推进雨污分流管网系统改造,不断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的能力和效率;全国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后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十一五”期间,投产当年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量不得低于设计能力的60%,投产三年以上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不得低于设计能力的75%;全面规范污水处理厂的排污监管;到“十一五”末,污水处理厂的排污量预计将占排污总量的1/3,污水处理厂的排污行为的监督与管理极其重要;“十一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全部实现在线监测,建立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级管理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监控网络系统,实现全国污水处理厂排污的实时、动态、全面的监督与管理;3.3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增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水环境容量资源放到与水、土地等战略资源同等地位的高度,重新评估支撑流域、区域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鼓励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应作为政府鼓励企业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应对循环经济产业、清洁生产企业、环境友好产品给予财政、税收等多方的政策扶持与鼓励,对环境不友好的产业产品应用提高税收标准、减少补贴等方式进行惩罚,鼓励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提升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动力,促进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工业企业要实现全面稳定达标;到2000年,我国工业企业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十五”以来,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的水平仍然停留在主要污染物指标不稳定的达标排放水平,工业污染仍然是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导因素;“十一五”期间,应以全面稳定达标为目标,重新确立我国工业污染防治的战略,协调与理顺我国有关工业污染防治的法规、标准和政策,加强监督执法,切实加强工业企业的排污行为管理;3.4强化分区保护战略,防治区域污染落实国家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空间功能布局,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从区域布局上统筹协调流域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将水资源量充沛、水环境质量较好且有剩余水环境容量的区域划分为优化或重点开发区,要依据水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城镇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实行严格的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率先实现总量削减,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流域干支流源头、水源涵养区域和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等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区域重点做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自然资源保护等工作,实施水源涵养林保育和水土保持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在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发展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活动;农业活动发达的地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治理面源污染;合理控制化肥施用量,禁用高毒和高残留农药,逐步降低农田退水对水体的污染;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加强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开展畜禽渔业养殖污染、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4.治理工程与资金需求4.1 重点治理工程根据重点流域水环境问题以及“十一五”期间规划任务,确定三类重点治理工程,分别为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和区域污染防治工程;工业污染治理工程,以企业实现全面稳定达标排放为前提,结合水环境功能要求,通过区域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改造和深度处理等措施,降低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提高企业水污染治理水平;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统筹考虑水环境治理需求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所需的客观条件,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规模和布局,并在缺水地区提出再生水回用要求,在三峡库区等敏感水域提出污泥处置要求;区域污染防治工程主要包括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的污染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试点示范和城市重点水体的污染综合治理等3方面内容三峡库区还包括垃圾处理场建设、库区漂浮物清理和库底垃圾清理等内容,是城镇居民饮水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有益探索,也是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根据各省、市、自治区项目前期准备情况以及治理工程对污染物的削减作用和对水体水质的贡献,筛选出规划重点治理工程,汇总其投资为2565亿元,详见表3;表3 重点流域“十一五”治理项目投资流域投资亿元工业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区域综合治理合计海河 63.3 210.2 68.3 341.8淮河 59.1 216.3 70.7 346.1辽河 51.5 79.5 41.5 172.5黄河中上游 84.5 180.1 32.7 297.3松花江 32.8 90.3 10.6 133.7三峡库区及上游 61.5 106.4 55.8 223.7太湖 104.6 41.2 80.7 226.5巢湖 28.7 19.5 25.6 73.8滇池 0.0 39.7 44.1 83.8丹江口库区及上游 7.6 17.2 9.2 34.0长江中下游 112.5 336.8 182.7 632.0合计 606.1 1337.2 621.9 2565.24.2 资金需求预测需要指出的是,规划的重点治理工程投资不是实现重点流域总量控制目标和水质目标所需资金的全部;第一,规划中确定的治理工程仅为重点工程,还有大量非重点治理项目需要各级政府督促实施;第二,就主要水污染物减排而言,除了工程减排之外,还包括结构调整减排和管理减排;第三,除了建设投资外,治理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所需的费用也应有所考虑;初步测算重点流域“十一五”期间水污染治理资金总需求为4000-4500亿元;5.结论和建议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正处在积极偿还历史旧账,努力不欠新账的关键阶段,全面解决水环境问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十一五”期间是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的关键时期,任务尤其艰巨;要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分工,多方筹集资金,落实治污项目;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有效约束各类排污行为,并鼓励公众参与,形成广泛的监督机制;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控制污染,遏制水体水质恶化趋势,并在重点水域实现水质改善;。

河流与湖泊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对策研究

河流与湖泊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对策研究

河流与湖泊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人类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湖泊和河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还威胁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

为此,科学家们发掘出了大量的心得和经验,针对河流和湖泊的治理方法和技术不断改进和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对策研究1、河流污染类型及来源河流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废弃物和非点源污染等,其中由无治理措施的点源污染造成的水体寿命短、水质下降、臭味难闻现象较为明显,这是河流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务。

非点源污染是指散布在土地上、广泛分布的污染源,如农业面源、畜禽养殖污染、道路、城市建设垃圾填埋场等。

2、河流污染治理对策(1)理顺管理机制。

完善污水排放许可制度、实行环境质量评估等,加大治理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2)强化污水处理。

开展排污口治理和提升污水处理水平。

(3)加强非点源治理。

对农业非点源排污实行清单管理,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制度,重点加强畜禽养殖和农业用地的治理。

(4)提升管理能力。

制定并更新相关治理技术标准,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5)加大科研力度。

加强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监测和分析,探求新技术,提升治理效能。

二、湖泊污染治理技术对策研究1、湖泊污染类型及来源湖泊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农业化肥农药的污染、生活垃圾和废水的排放等,加上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湖泊中所含污染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在不断提高。

2、湖泊污染治理对策(1)采取分类处理。

根据不同类型污染源的特点,采取分类污水处理和污染源措施。

(2)强化工业污染管控。

建立污染排放监测体系,加强污染与排放的监测,严格执行排放标准。

(3)提高除污技术水平。

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研发更加高效彻底的除污技术。

(4)保护湖泊生态环境。

加大湖泊保护的经费投入,加强湖泊保护意识教育和普及,完善湖泊管理体制。

《2024年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范文

《2024年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范文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并有效应对我国当前的水污染现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水污染的严峻现状及形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一)主要问题我国水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排放以及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等。

这些污染源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影响到地下水质量。

(二)现状特点1. 地域性差异:不同地区的水污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水污染尤为严重。

2. 复合性污染:除了物理性污染(如浑浊度、异味等)和化学性污染(如重金属、有机物等)外,还存在着生物性污染(如蓝藻、绿藻等)。

3. 长期性影响:水污染对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和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

三、水污染成因分析(一)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

(二)生活污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部分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三)农业排放:农药、化肥等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径流等方式进入水体。

(四)环境监管不力:部分地区环境监管力度不够,违法排放现象屡禁不止。

四、治理对策分析(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违法成本,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二)推进工业废水处理: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三)改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效率。

(四)强化农业污染防治: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排放对水体的影响。

(五)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环境监管的效率和公信力。

五、结论我国水污染问题严峻,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长江生态水质研究报告

长江生态水质研究报告

长江生态水质研究报告长江是中国最长、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生态水质的研究对于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本报告侧重于长江流域的水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解决方案。

长江流域的水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废水排放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长江水质恶化的现象,如水中氨氮、总磷和总氮等指标超标。

首先,工业污染是长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工业生产废水和污染物直接排入长江,导致水质严重受损。

化工厂和电力厂的废水排放是主要的源头之一。

这些废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生态健康。

其次,农业污染也是长江水质问题的重要因素。

农田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通过农田径流和水体的渗透,进入长江。

化肥和农药中的氮、磷等元素和化学物质在水中积累,导致长江水体富营养化,丧失生态平衡。

再次,城市化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也严重污染了长江水体。

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虽然能够处理部分废水,但是仍有很大比例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

这些废水中可能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对水体的污染程度不容忽视。

针对长江流域水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生态水质。

首先,要加强工业生产的环保管控,严格监管工业废水的排放。

加大对化工和电力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推行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其次,要加强农业生产的环境保护措施。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对水体的污染。

最后,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管理。

建设更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同时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监督和检查,避免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综上所述,长江生态水质的研究和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治理和管理,以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水污染治理研究总结范文

水污染治理研究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治理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和实践。

本文对水污染治理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水污染现状及成因1. 水污染现状:我国水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海洋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

2. 水污染成因:水污染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工业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垃圾、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4)自然因素: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自然因素,也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二、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1. 工业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1)物理法:如沉淀、过滤、吸附、电渗析等。

(2)化学法:如中和、氧化还原、络合、絮凝等。

(3)生物法:如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生物膜法等。

2. 农业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2)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如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3. 生活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1)城市污水处理: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方法,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2)垃圾处理:推广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填埋。

4. 海洋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1)海上油污处理:采用吸附、絮凝、化学处理等方法。

(2)海洋垃圾处理: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

三、水污染治理政策与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

2. 强化污染源监管:加强对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的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3.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产业。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承载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命脉。

然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亟待治理。

本文将探讨长江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治理方法。

一、污染问题长江水质受到多方污染,主要包括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

工业废水和排放物质对长江水质造成了严重威胁,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也大大降低了长江水质。

此外,城市生活污水排放不当也极大地加重了长江的污染程度。

治理方法: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推动企业提升环保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严格排放标准。

对于农业面源污染,应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的监管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对于城市生活污水,应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处理效率。

二、生态破坏长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问题也十分严重,主要包括江岸开发、湿地退化、水土流失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岸开发活动不断增加,导致了大量生态资源的破坏;湿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也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治理方法:政府应加强对江岸开发的管控,严格控制开发规模和范围,保护长江江岸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加大湿地保护和恢复力度,推动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长江流域的土壤资源。

三、物种灭绝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但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一些珍稀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如江豚、鲟鱼等。

物种灭绝不仅影响长江生态系统的稳定,也损害人类利益,对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治理方法:政府应加强对珍稀物种的监测和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物种保护机制,保护长江流域的珍稀植物和动物资源,恢复和建立物种生态链,推动长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

综上所述,长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环境监管,促进绿色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保护长江这一我国珍贵的生态资源,实现长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河湖水质保护与治理技术研究

河湖水质保护与治理技术研究

河湖水质保护与治理技术研究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愈发凸显。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源之一,尤其是河湖水,对于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稳定与提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护河湖水质、治理水污染已成为全球环保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河湖水质保护与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河湖水污染的现状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普及,许多城市河湖的环境质量虽然有所好转,但多数地区河湖水质下降依然严重,甚至越来越糟。

污染的来源众多,例如工业废水、农业排污、城市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以及各类垃圾等。

水污染的危害极大,不仅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还会对水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保护河湖水质,加强治理水污染工作迫在眉睫。

二、河湖水质保护与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1. 生态治理技术生态治理技术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其措施包括湿地修复、植物修复和生物膜法等。

湿地修复是指利用湿地的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将污染物质分解和净化的方法。

在中国南部地区,采用人工湿地治理农田排水污水,有助于减轻河道污染压力和提高水质。

植物修复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和利用污染物质的能力,加速水中污染物的分解和净化。

生物膜法则是将活根和活性污泥等微生物细胞贴附在载体上,形成一种生物膜进行处理。

2. 物理化学治理技术物理化学治理技术主要采取化学沉淀、曝气和吸附等方法实现水质的净化。

其中,化学沉淀在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治理中比较常见。

化学沉淀技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杂质与药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有效地去除水中悬浮物、重金属、有机物质和某些营养盐等污染物。

曝气则是利用设备将氧气导入水中,生长在水中的细菌会利用氧气进行代谢,从而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吸附则是利用特殊吸附剂或吸附材料对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吸附,当吸附剂饱和后,对吸附剂进行再生,然后再利用,有利于环境和经济节约。

三、河湖水质保护与治理技术的未来发展1. 提高技术水平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态治理、物理化学治理等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综合应用不同处理方法的治理技术,也逐渐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与所有工业化国家走过的历程一样,我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伴随的。

建国初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城市化水平低,水质处于良好状态;50~70年代末,工业化建设大规模展开,尤其是重工业迅速发展,局部水环境污染问题开始显露;80~90年代初期,随着人口增加,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步伐加快、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又滞后于城市发展,水环境呈加速恶化的趋势,由局部性水污染发展到流域性(区域性)水污染;90年代中后期,国家加强了水污染防治工作,“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开,流域(区域)性水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部分河段水质有所改善。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水污染问题仍然严重,亟需采取更加有利于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的政策措施。

一、我国水环境污染特征(一)水污染范围广全国江河湖泊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98年七大江河(长江、黄河、珠江、淮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和太湖、巢湖、滇池因受到污染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超过63%,其中流经城市河段达90%。

污染严重的四大水系(淮河、辽河、海河、黄河)和三大湖泊(太湖、巢湖、滇池)流域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在此区域内75%的水体为W~V类和劣V类水质。

由于地表水普遍受到污染,造成地下水污染严重,污染面已达50%。

海洋近岸水域也遭到大范围污染,四大海域三类和劣三类海水占60%,其中东海和渤海污染严重。

(二)水污染事故频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据初步统计,1992~1996年,全国共发生工业污染事故11838起,其中废水污染事故6403起,占54.1%,远远高于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事故发生的频率。

此外,由于部分近海海域污染较重,赤潮发生次数以每10年一个数量级的速度增加,如1998年共发生赤潮22起。

由于区域性水环境污染影响范围大,由此造成的损失也大。

据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1995年中国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40亿美元(按支付意愿估计),占当年GDP的0.56%。

国内学者对水污染损失的估算结果差异较大,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水污染损失约占总污染损失的40%。

因水污染导致突发性渔业污染事故经常发生,渔业资源和水产养殖业受到严重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1993~1996年间全国共发生渔业污染事故2141起,直接经济损失25.1亿元。

赤潮频发已给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水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1998年下半年发生在渤海湾的赤潮面积达5000多平方公里,给沿海水产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

(三)水污染治理投资需求量大,治理任重道远治理区域性水环境污染需要大量投资。

据初步估计,“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需要建设水污染治理项目1980个,总投资1260亿元,其中用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项目投资约520亿元。

尽管国家将“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作为“九五”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治理效果,这说明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重点治理的“三河”W~V类和劣V类水质所占比例由1995年的54%上升到1998年的77%。

据水利部的水质监测结果,全国综合评价河长中V 类和劣V类水质占的比例由1995年的18.9%上升到1998年的23.5%二、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经验和问题自“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规划相继实施以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并积累了不少经验。

1、以法规、政策推动治污工作。

在1995年《水污染防治法》修订案中,加强了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内容,增加了收取污水处理费的条款,并相继出台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流域性法规,这些都为全面开展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2、落实政府治污责任,提高领导者的环境意识。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河三湖”治理的重视,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极大地提高了流域内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

各有关地方政府己将《环镜保护法》规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条款初步落到实处。

3、建立政府领导下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治污机制。

在“三河三湖”治理中,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积极配合解决流域治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例如: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优先安排流域水污染治理新建、技术改造项目;财政部安排5000万元用于补助淮河流域饮水被污染地区打井;水利部门加强对重点闸坝的调控,防止出现重大污染事故;建设部门积极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等。

尤其是在关、停“十五小”企业工作中,计划、环保、监察、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4、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治污工作的开展。

“三河三湖”治理工作中强调了产业结构调整,其中以关、停“十五小”企业为重点。

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各流域共关、停“十五小”企业2.2万多家,关、停、破产、转产无法做到达标排放的重点污染企业700多家。

通过关、停“十五小”企业达到了扶持大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总量。

5、媒体监督是保证治污效果的有效手段。

据统计,中央各大报纸关于“三河三湖”治理的报道达500多篇,中央电视台播发新闻200余条。

这些报道不仅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而且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环境权益的意识,扩大了监督范围。

尽管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受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滞后。

主要原因:一是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主要靠政府投资;二是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规模、选址、排水管网布局等,均涉及多部门,协调工作量大;三是规划对污水处理厂建设工期考虑不周全。

2、面源污染治理和管理难度较大。

淮河、太湖、滇池、巢湖流域第一阶段治理任务基本完成后,水质改善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源污染问题未得到解决。

尤其是滇池、巢湖的富营养化状况基本没有改变,重要原因是农用肥料、农药流失等造成水体氮、磷浓度偏高,从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加剧。

3、受经济利益驱使,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据有关部门对淮河流域已经达标排放的3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约1/3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达标反弹现象。

主要原因是有些污染物排放大户,常常也是当地利税大户,治理污染和严格控制达标排放对地方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一定影响,致使已达标企业的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4、排污收费制度改革滞后,影响水污染治理。

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刺激防治污染的作用在不断递减,甚至出现了以支付少量排污费来取得合法排污权的现象。

三、“十五”期间水环境整治重点区域及主要任务“十五”期间,应进一步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在巩固“九五”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同时逐步向水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黄河流域、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及上游)、渤海近海海域等推进,并积极开展全国性的水污染预防工作。

(一)继续加大“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力度“十五”期间,要继续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保护水环境,把水污染治理同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结合起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将污染预防的重点放在控制和削减有毒、有害污染物质排放。

主要任务是:1、进一步巩固关、停“十五小”企业和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的成果。

对2000年底仍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强制实行关、停、并、转。

2、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逐步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力争“十五”期间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有重大突破。

4、加强对重点闸坝的联合调度,防止重大水污染事故发生。

(二)开展黄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黄河水污染治理应以调整流域内经济结构、农业发展思路及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等为主要目标。

主要任务是:1、尽快组织编制《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将黄河水污染防治列为“十五”期间国家重点治理流域。

2、合理配置黄河水资源。

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修订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分配方案”,缩小黄河供水范围,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增加于流生态用水量,改善水环境。

3、继续加快流域生态建设步伐。

采取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草)等多种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砂,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三)继续实施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开展了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主要任务是:1、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大幅度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率。

2、巩固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成果。

重点对造纸、化工、酿造和冶金等污染严重行业进行治理。

要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型的治污模式。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面源污染治理。

要有计划地对25度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治理,积极营造水上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较大幅度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因水土流失引起的入江泥沙。

减少低效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四)全面启动渤海近海海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到2005年,从整体上缓解近海海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态势,基本抑制重点海湾和河口污染加重的趋势。

主要任务是:1、大力推进陆源污染治理。

到2000年底直排入海和沿海省市非直接排入海的所有工业污染源必须达标排放,积极推行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由COD总量控制逐步扩展到氮、磷、石油类等污染物总量控制。

2、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切实保护好近海海域生态环境。

加强陆源污染物对重要渔业水域的控制与预防,巩固和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

以重点河口和海湾生态恢复及整治、渔业资源恢复、海岸带生态整治和防护林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建立一批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和海岸带防护林。

3、加强海洋管理、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能力。

落实近海海域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制定城市海洋环境保护定量考核目标,并纳入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体系。

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努力提高海洋环境监测的整体能力。

4、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海河、辽河等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根据近海环境功能区目标和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目标,分阶段建设一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港口油污处理工程等;建立海上溢油污染事故、化学品和危险品应急体系,实行船舶垃圾回收处理。

四、促进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一)建立并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机制加快立法步伐1、从法律上明确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的内容、制度和程序,规范政府的决策行为。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决策的监督机制;建立政策、规划、计划的听证会制度,以公众听证会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通过意见反馈,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和计划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