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光谱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 掌握光谱仪器的操作方法,包括紫光/可见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荧光光谱仪。
3. 学习分析玻璃透光率、薄膜吸收光谱、固体粉末红外光谱和固体发光材料荧光光谱的测试方法。
4. 了解影响光谱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并尝试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
1. 紫外-可见光谱: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与分子中的电子跃迁有关,通过测量吸收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 红外光谱: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与分子中的振动、转动有关,通过测量红外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官能团和化学结构。
3. 荧光光谱:物质在吸收光子后,会发射出光子,通过测量荧光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聚集态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3. 荧光光谱仪4. 标准样品(玻璃、薄膜、固体粉末、发光材料)5. 仪器操作说明书四、实验步骤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30分钟。
(2)设置波长范围、扫描速度、灵敏度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吸收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60分钟。
(2)设置波数范围、分辨率、扫描次数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红外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3. 荧光光谱仪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30分钟。
(2)设置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扫描速度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荧光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通过比较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待测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仪器分析实验》课件
异常情况处理
遇到异常情况时,应冷静处理, 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仪器使用与维护
正确使用仪器,注意仪器的保养 与维护。
实验结束阶段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汇报
以报告形式汇报实验结果,包括数据、图表和 结论。
仪器清洁与归位
清洗并整理实验器具,确保仪器归位。
0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意义。
误差来源分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误差来源,如仪器 误差、操作误差、环境
因素等。
误差传递与控制
研究误差在数据处理过 程中的传递规律,采取 有效措施减小误差对结
果的影响。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收获与体会
实验技能提升
01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掌握了多种仪器分析实 验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01
实验目的明确
了解实验的目标,
为后续步骤提供指
02
导。
仪器检查与准备
确保所有仪器干净 、完好,处于正施准备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03
,穿戴必要的防护
装备。
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 确配置所需的试剂
。
实验进行阶段
操作规范
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 实验操作。
数据记录
实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现 象。
数据筛选与取舍
将不同量纲或不同单位的数据转换为 统一标准,便于比较和分析。
异常值处理
识别并处理异常值,排除实验误差和 异常情况对结果的影响。
数据归一化处理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筛选关键数据 ,合理取舍无关紧要的数据。
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引言仪器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仪器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技术,探索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光谱仪器对不同样品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样品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实验方法1. 准备样品:收集不同类型的样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混合物。
确保样品干净、纯净,并根据需要进行预处理。
2. 使用光谱仪器:使用光谱仪器对样品进行分析。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光谱范围和检测方法。
记录下样品的光谱图,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变化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观察样品的变化。
记录下不同条件下的光谱图,并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不同样品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有关样品组成和性质的数据。
以下是一些实验结果的讨论:1. 有机物分析:我们选择了一种有机染料作为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光谱仪器,我们得到了该有机染料的吸收光谱图。
根据光谱图的峰值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推断该有机染料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温度下,有机染料的吸收峰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分子内部的振动和转动有关。
2. 无机物分析:我们选择了一种金属合金作为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光谱仪器,我们得到了该金属合金的X射线衍射图谱。
根据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确定该金属合金的晶体结构和成分。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压力下,金属合金的衍射峰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晶体结构的压力效应有关。
3. 混合物分析:我们选择了一种复杂的环境样品作为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光谱仪器,我们得到了该环境样品的质谱图。
根据质谱图的峰值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推断该环境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环境样品的质谱图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光照引起的化学反应有关。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引言:仪器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它通过使用精密的仪器设备,结合相应的分析技术,对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全面分析,展示仪器分析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多种常用仪器设备进行物质分析,包括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等,以便全面了解目标物质的结构和组分。
二、实验原理1.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利用质谱仪分析目标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它通过将物质分子中的粒子进行电离,并根据其质量-电荷比进行区别和测量。
通过分析质谱图,可以判断样品的分子量、它的含量等。
2.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基于物质吸收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特性。
通过红外光谱仪,可以分析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识别功能团,从而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利用物质中原子核的共振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该方法通过让样品在强磁场中受到长度和频率固定的射频脉冲照射,从而获得样品吸收的一维、二维、多维数据,用于分析分子间的连接关系、原子间的距离和角度,以及确定各原子之间的化学环境等。
三、实验过程1. 样品制备选取目标物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样品制备,以保证样品的纯度和适配性。
2. 质谱分析将样品注入质谱仪进行分析,获取质谱图。
根据质谱图的峰位置和峰强度,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分子量和组成。
3. 红外光谱分析将样品放入红外光谱仪,检测物质吸收红外辐射的情况。
比对样品的吸收峰位和峰形,可以初步推断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和官能团。
4. 核磁共振分析将样品放入核磁共振仪,利用核磁共振吸收信号进行分析。
通过解析核磁共振谱图,可以进一步推断样品的结构和力学性质,例如化学环境、原子位移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我们得到了目标物质的质谱图、红外光谱图和核磁共振谱图。
通过对谱图的解析和比对,我们初步确定了样品的组分、化学键类型、官能团等重要信息。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获
取样品的成分和含量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仪器和试剂:
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试剂为甲醇、乙醇、水等。
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样品粉碎并过筛,取适量样品称重。
2. 样品提取,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样品中的目标成分提取出来。
3.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参数。
4. 样品分析,将提取得到的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
5. 数据处理,根据色谱仪输出的数据,进行峰面积积分计算,得到目标成分的
含量。
实验结果:
通过HPLC分析,得到了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信息,同时也确定了样品的成
分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较高的目标成分,达到了预期的分析要求。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仪器分析的方法,成功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了
有意义的数据结果。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HPLC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为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运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仪器分析自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3. 学习利用仪器分析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spectrophotometry)是一种利用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测定,通过测定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实现对样品中特定成分的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移液器、容量瓶、试管、洗耳球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溶液、标准溶液、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1)取若干个100mL容量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用溶剂定容至刻度线。
(2)用移液器吸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显色剂,充分混匀。
(3)将试管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4)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或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溶液,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步骤进行显色。
(2)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1)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为:A = 0.0183C + 0.0026,相关系数R² = 0.9989。
(2)根据线性方程,计算标准溶液的浓度范围在0.05~1.0mg/mL之间。
2. 样品测定:(1)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为0.8mg/mL。
(2)根据样品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质量。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成功绘制了标准曲线,并利用标准曲线对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
3. 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待测成分的定量分析。
七、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概述仪器分析是化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来分析和识别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组成,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制造提供数据和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三种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与操作,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测定分子的吸光度,从而确定其浓度。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测定苯甲酸的吸收光谱,并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判断苯甲酸的化学结构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苯甲酸的紫外光谱主要在280nm处有一个吸收峰,证明其有芳香环结构;同时,其对紫外光谱的吸收强度与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定量分析。
实验二: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析痕量金属元素的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来测定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分别为0.4mg/L和0.5mg/L,与标准值相接近,说明该方法可靠。
实验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离和识别化合物中的各种成分。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分析香料中的各种成分,并通过母离子扫描和碎片离子扫描来确定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香料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该香料的主要特征。
同时,根据高准确度的质谱数据,我们还可以对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碎片离子进行进一步分析,为该香料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论通过对三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的使用与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技能,掌握了多种化学和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和生物学的认知和理解,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仪器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它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
仪器分析实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一、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1.2学时安排:32学时1.3授课对象: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1.4学时分配:-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二、教学目标2.1知识与理解-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2.2能力与技能-掌握基本的仪器操作技巧-具备设计和实施仪器分析实验的能力-能够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合理地解释实验结果和提出改进意见2.3态度和价值观-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合作意识-重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教学内容3.1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热学分析仪器:热重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光谱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色谱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电化学分析仪器:电位滴定仪、电导仪等-其他仪器:核磁共振仪、电子显微镜等3.2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实验设计及流程制定-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误差分析与精密度评价-仪器校正与标定3.3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学生选择特定的仪器进行实验-研究仪器性能和优化操作条件-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报告3.4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学生组队完成一项综合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并采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四、教学方法4.1理论讲授4.2仪器操作演示4.3实验操作指导4.4实验报告撰写和讨论五、实验报告评分标准5.1实验设计和操作30%5.2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0%5.3实验报告撰写和考勤20%5.4实验室安全与卫生10%5.5队伍合作与表达能力10%六、实验设备及耗材根据实验项目的需要,提供合适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以及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技能,以及利用这些分析方法对某种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1. 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光的特性,通过测量溶液中所吸收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可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即吸收光强与物质浓度成正比的关系进行浓度测定。
2. 电位滴定法:利用滴定过程中所发生的电位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分析物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与待测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电位的变化。
3. 气相色谱法:借助气相色谱仪对待测物质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样品被气相载气带到色谱柱中,不同组分在色谱柱内会根据其亲和性以不同速度迁移,从而实现分离。
实验仪器与试剂1. 分光光度计2. 电位滴定仪3. 气相色谱仪4. 待测溶液:某种含有未知物质的溶液5. 标准溶液:含有已知浓度物质的溶液实验步骤及结果1. 分光光度法a. 准备一系列标准溶液,测量其吸光度,建立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标准曲线。
b. 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确定其浓度。
2. 电位滴定法a. 准备滴定溶液和待滴定溶液。
b. 用电位滴定仪滴定待测溶液,记录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以此判断滴定终点。
c. 根据滴定所需的滴定液体积和滴定终点电位变化量,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3. 气相色谱法a. 准备样品和标准溶液。
b. 将样品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设置合适的操作参数。
c. 通过检测样品中某种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并参照标准样品的保留时间,确定待测样品中该组分的含量。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利用对应的计算公式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溶液中未知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偏差、相关系数等,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可对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与改进。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_4
实验一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离子一、实验目的1、巩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理论知识。
2、掌握测汞仪的基本构成及使用方法。
3、掌握水中汞离子的冷原子吸收测定方法。
二、概述1、方法原理仪器根据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即汞子对波长为253.7nrn的共振线上有强烈吸收作用制造的。
吸收的大小与汞原子蒸汽的浓度的关系符合比耳定律。
A=lg1/T = lgI0/I = KCL式中:A一吸光度I一透射光强度C一汞蒸汽浓度T一透光率I0一入射光强度K一消光系数L一吸收光程的长度由于汞的沸点很低容易挥发,同时汞离子能定量地被亚锡离子还原为金属汞,因而在常温下就可以利用汞蒸汽对253.7nm共振线的强烈吸收来测定溶液中的汞含量。
化学反应式为:Hg2++ SnCl62-= Hg + SnCl64-2、仪器F732—V智能型测汞仪或其它类似仪器。
3、试剂与标准溶液(l)硝酸:优级纯,分析纯。
(2)盐酸:分析纯。
(3)重铬酸钾:光谱纯。
(4)氯化业锡:分析纯。
(5)汞标准物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检定用的汞标准物质要求均匀、稳定、密封在玻璃安培瓶内,有效期为一年,汞浓度值为1.00±0.05mg/ml。
由上海测试技术研究所提供。
汞标准物质使用注意事项:a.使用前注意有效期:从生产日起,一年有效。
b.使用时振摇均匀,保持瓶口清洁,在无汞实验室内方能开启。
C.汞标样放在阴凉干燥处,或冰箱内保存。
d.使用的容器,临用前均需5%硝酸溶液浸泡24小时。
(4)汞标准工作溶液:根据工作需要,使用时配制,即对高浓度汞标准溶液,用硝酸重铬酸钾溶液逐级稀释。
(5)硝酸重铬酸钾溶液:称取0.05g重铬酸钾,溶于无汞去离子水,加入5ml 优级纯硝酸,再用去离子水稀释到100ml。
(6)5%硝酸溶液:量取50ml分析纯硝酸,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供洗涤用。
(7)临用前配制10%氯化亚锡溶液(w/v):称取10g氯化亚锡于小烧杯内,加人20ml浓盐酸,微微加热至透明,冷却后,再用去离子水稀释到100ml。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方法,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仪器分析是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仪器有光谱仪器、色谱仪器、质谱仪器等。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使用光谱仪器进行样品的分析。
光谱仪是指利用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发射进行分析的仪器。
三、实验步骤1.将待测样品放入光谱仪器中,确保样品与光源之间没有空气或其他杂质。
2.打开光谱仪器的电源,按照仪器的说明书调整波长和光强。
3.开始测量样品的吸光度或发射光强。
4.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出样品的浓度或其他需要的物理量。
5.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吸光度数据可以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曲线的关系,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浓度的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了标准曲线。
通过对标准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样品的浓度。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通过使用光谱仪器对样品进行测量,得到了样品的吸光度数据,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仪器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六、实验改进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光源的调试和准确测量样品的吸光度。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1.林国维.仪器分析实验室教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2.张青山.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以上为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共计1200字。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仪器分析实验报告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石油醚,丙酮,无水硫酸钠,16种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标准储备液,标准使用液。
3步骤:(1) 试样制备:取同一批次3个完整独立包装样品(固体样品不少于0g、液体样品不少于0L),置于硬质玻璃器皿中,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粉碎混匀,液体样品混合均匀,待用。
(2) 试样处理(不含油脂液体试样):量取混合均匀液体试样5.0L,加入正己烷2.0L,振荡1in,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进行G-S分析。
(3) 空白试验:实验使用的试剂都按试样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后,进行G-S分析。
(4) 色谱条件:色谱柱:HP-5S石英毛细管柱30×0.(内径)×0.μ]; 进样口温度:2℃;升温程序:初始柱温60℃,保持1in,以℃/in升温至2℃,保持1in,再以5℃/in升温至280℃,保持4in; 载气:氦气,流速1L/in;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进样量:1μL。
(5) 质谱条件:色谱与质谱接口温度:280℃; 电离方式:电子轰击源;检测方式:选择离子扫描模式; 电离能量:70eV; 溶剂延迟:5in。
(6) 分析。
(二)结果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质谱图丰度/z-->(三)分析查阅资料得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结构为推论:质荷比为113的结构为质荷比为149的结构为质荷比为167的结构为质荷比为279的结构为二.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食品中防腐剂的实验(一)方法 1仪器:aters超高压液相色谱仪(AQUITY UPL)、超声波清洗仪、超纯水制备仪、万分之一天平。
2试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乙腈、甲醇(均为分析纯)、超纯水。
3步骤:(1) 标准液的制备:标准混合使用液:精密称取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各0.01g,用一只100L容量瓶以乙腈:水=1:1中定容,吸取1L,于L容量瓶中水定容,配制浓度均含4μg/L的酯类混合物的标准溶液,混匀备用。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介绍现代仪器分析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分析技能。
二、实验步骤1.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食品样品中的微量金属元素。
a.将食品样品与硝酸混合,进行酸解。
b.用氧/乙炔火焰产生气体,并使用火焰稳定器进行稳定。
c.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光谱仪进行测试,记录吸光度的数据。
d.使用标准曲线法计算食品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2.使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环境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
a.装配气相色谱仪并进行参数设置。
b.存储样品并进行进样操作。
c.通过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并记录峰面积数据。
d.使用峰面积法计算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3.使用核磁共振仪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a.将样品溶解于溶剂中,并将溶液装入核磁管。
b.运行核磁共振仪,采集样品的核磁共振谱图。
c.根据谱图确定样品的分子结构。
4.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药物中的成分。
a.预处理样品,将其溶解于溶剂中。
b.设置色谱仪的参数,包括流速、柱温等。
c.进行样品进样和色谱分离,记录峰面积和保留时间。
d.使用指纹图谱法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样品中药物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三、实验结果1.食品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如下:金:0.05 mg/kg银:0.02 mg/kg铜:0.03 mg/kg2.环境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如下:苯:10μg/m³甲苯:5μg/m³二甲苯:2μg/m³3.样品的核磁共振谱图如下:化合物A:含4个苯环化合物B:含1个醇基和1个甲基4.药物中的成分和含量如下:成分A:含量0.1%成分B:含量0.2%成分C:含量0.3%四、实验讨论1.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食品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可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
2.气相色谱仪能够高效地分离和检测环境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核磁共振仪能够精确地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为有机化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仪器分析及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实践能力。
3. 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3. 液相色谱(HPLC)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美国安捷伦公司7890A-5975C型号。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日立F-4700FL型号。
3. 液相色谱(HPLC):Agilent 1200系列。
4. 试剂:全氟三丁胺标准品、高纯氦气、实验样品等。
四、实验原理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通过气相色谱将样品分离,再利用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实验中,利用全氟三丁胺标准品对质谱仪的质量指示进行校正,并对质谱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最好的峰形和分辨率。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利用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发射荧光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中,对四种不同的溶液进行三维光谱扫描,得到相应的光谱文件,并使用Excel和Matlab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液相色谱(HPLC):通过高压泵将流动相输送至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
实验中,利用反相HPLC对-VE进行定量分析。
五、实验步骤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1)开机,预热仪器;(2)设置气相色谱条件,如载气流量、柱温等;(3)设置质谱条件,如扫描范围、碰撞能量等;(4)进行样品分析,记录色谱图和质谱图;(5)关闭仪器。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1)开机,预热仪器;(2)设置光谱扫描条件,如激发波长、发射波长等;(3)对四种不同的溶液进行三维光谱扫描;(4)使用Excel和Matlab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5)关闭仪器。
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编写:胡继勇 审核:一、课程简介《仪器分析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与《仪器分析》理论课程同步且紧密联系的实验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手、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表达等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到教学内容上则是重在使学生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及应用等,掌握仪分析中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了解仪器分析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及其趋势,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二、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1、实验教学目的通过仪器分析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关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正确地使用分析仪器;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科技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实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对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如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气象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电位分析法等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基本掌握各种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初步学会测试结果的分析处理和误差评估,并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扩大学生对仪器分析方法的知识面。
三、实验项目实验一、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铁 一、目的要求1. 学习测定实验条件的方法和测定铁的分光光度法。
2. 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方便的测定在该光谱区域内有简单吸收峰的某一物质含量。
若有两种不同成分的混合物共存,但一种物质的存在并不影响另一共存物的光吸收性质,则可以利用朗伯-比尔定律及吸光度的加合性,通过解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对共存混合物分别测定。
紫外-可见吸光光谱法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以溶液中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实验名称:仪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掌握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3.培养实验思维和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火焰光度计3.原子吸收光谱仪4.质谱仪5.气相色谱仪6.液相色谱仪7.电化学分析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1.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组成结构;2.了解常见的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尝试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给定物质的吸收光谱;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二:火焰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火焰光度计的原理和构造;2.探究不同火焰的颜色与物质的关系;3.使用火焰光度计进行定性分析,鉴别不同金属离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2.熟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方法;3.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定量分析给定溶液中的金属元素;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四:质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质谱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质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解读;3.使用质谱仪进行物质的质量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五: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研究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和结构;2.掌握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3.使用气相色谱仪对给定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六: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了解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和构造;2.掌握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3.使用液相色谱仪分离和定性分析给定混合溶液中的化合物;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七: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电化学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解读;3.使用电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溶液中物质的定量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仪器分析实验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红外(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2. 学会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3. 熟悉红外光谱图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分子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在红外光区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产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从而获得物质的红外光谱图。
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可以提供有关物质结构的信息,如官能团、化学键、分子构型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红外光谱仪、样品池、电子天平、移液器、烘箱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溶剂、干燥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用电子天平称量,移入样品池中,并加入适量溶剂,使样品充分溶解。
将样品池放入烘箱中,在规定温度下烘干,直至样品池中的溶剂完全挥发。
2. 样品池清洗:将烘干的样品池用去离子水冲洗,并用干燥剂干燥。
3. 红外光谱扫描:将干燥后的样品池放入红外光谱仪中,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设置合适的扫描范围、分辨率和扫描次数。
4. 数据处理:将扫描得到的红外光谱图导入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基线校正、平滑处理、峰位和峰强分析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外光谱图:在红外光谱图中,可以看到多个吸收峰。
根据峰位和峰强,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2. 官能团分析:在红外光谱图中,3350-3400 cm^-1处的宽峰属于O-H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羟基;2920-2850 cm^-1处的峰属于C-H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烷基;1730-1750 cm^-1处的峰属于C=O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羰基。
3. 化学键分析:在红外光谱图中,1500-1600 cm^-1处的峰属于C=C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烯烃;1200-1300 cm^-1处的峰属于C-O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醚键。
4. 分子构型分析: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峰位和峰强,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的分子构型。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样品池的清洗和烘干,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现在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如何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提取、净化和浓缩。
3. 通过实验,分析样品中的未知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
4. 熟悉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如峰面积归一化、保留时间校正等。
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合物中化合物的高效手段。
它结合了气相色谱(GC)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MS)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GC-MS的原理是:首先,将样品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然后进入质谱仪进行检测和鉴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型号7890A-5975C)、气相色谱柱(DB-5MS,30m×0.25mm×0.25μm)、进样器、质谱仪、工作站等。
2. 试剂: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石油醚、丙酮、无水硫酸钠、样品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用正己烷溶解,转移至离心管中。
- 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振荡混匀,静置,取上层溶液。
- 将溶液转移至浓缩管中,在氮气吹扫下浓缩至近干。
- 用正己烷溶解残渣,转移至进样瓶中,备用。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 打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预热约30分钟。
- 设置气相色谱参数:柱温程序、流速、进样量等。
- 设置质谱参数:扫描范围、扫描速度、离子源温度等。
- 启动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数据分析- 将色谱图导入工作站,进行峰面积归一化。
- 根据保留时间和质谱图,对未知化合物进行鉴定。
- 查阅标准谱库,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成功分离并鉴定了样品中的多种化合物。
2. 鉴定结果与标准谱库中的谱图高度一致,证明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样品前处理过程中,部分样品溶液出现浑浊现象,可能是因为样品中含有杂质。
- 部分化合物的质谱图与标准谱库中的谱图相似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样品浓度较低或存在同分异构体。
环境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环境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常见环境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的使用技巧。
3.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如何进行环境样品的前处理、分析及数据处理。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环境仪器分析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环境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分析方法:1.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的特性,对样品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分析。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对样品中的有机物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天平- 烧杯- 移液管- 滤纸- 水浴锅2. 试剂:- 环境样品- 标准溶液- 稀释剂- 硝酸- 氢氟酸- 磷酸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 称取一定量的环境样品,加入适量的硝酸和氢氟酸,进行消解。
- 将消解液定容,待测。
2.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选择合适的波长和仪器参数。
- 将待测溶液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
- 将待测溶液注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
- 根据质谱图和保留时间,对样品中的待测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浓度。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吸收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和仪器参数。
- 将待测溶液注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实验一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白酒中乙酸乙酯含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白酒中乙酸乙酯含量2、掌握气相色谱仪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试样被汽化后,随同载气进入色谱柱,利用被测定的各组分在气液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柱内形成迁移速度的差异而得到分离。
分离后的组分先后流出色谱柱,进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根据色谱图上各组分峰的保留值与标样对照进行定性,利用峰面积(或峰高),以内标法定量。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仪器: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色谱柱:白酒专用填充柱,微量注射器:10微升试剂:乙醇,色谱纯(分析纯代替)。
配成60%乙醇水溶液;乙酸乙酯,色谱纯,作标样用。
2%溶液(用60%乙醇水溶液配制);乙酸正丁酯,色谱纯,作内标用。
2%溶液(用60%乙醇水溶液配制);四、实验步骤1.仪器的准备,色谱条件的确定检测器温度:260℃;进样口温度:240℃;柱温程序:60℃保持1分钟,以3℃/分钟的速率升到90℃,然后以40℃/分钟升到220℃。
2. 校正因子(f)的测定吸取2%乙酸乙酯标准溶液1.0mL,移入100mL容量瓶中,然后加入2%内标液1.0mL,用6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
上述溶液中乙酸乙酯和内标的浓度均为0.02%(体积分数)。
进行GC检测,记录乙酸乙酯和内标峰的保留值及其峰面积(或峰高),其比值计算出乙酸乙酯的相对校正因子(f)。
f= A1* d2/ A2* d1C= f* A3* C1*10-3/ A1其中:C---试样中乙酸乙酯的质量浓度,g/L;f---乙酸乙酯的相对校正因子;A1---标样f值测定时内标的峰面积(或峰高);A2---标样f值测定时乙酸乙酯的峰面积(或峰高)A3---试样中乙酸乙酯的峰面积(或峰高)A4---添加于酒样中内标的峰面积(或峰高)C1---添加在酒样中)内标的质量浓度,mg/L。
d1---内标物的相对密度;d2---乙酸乙酯的相对密度。
五、试样的测定吸取10.0mL酒样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2%内标液0.20mL,混匀后,在与f值测定相同的条件性进样,根据保留时间测定乙酸乙酯峰的位置,并测定乙酸乙酯与内标峰面积,求出峰面积之比,计算出酒样中乙酸乙酯的含量。
六、思考题1. 简述程序升温的优点。
2. 白酒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为什么?实验准备:仪器2台:气相色谱仪,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色谱柱:SE-54色谱柱(50m*0.32mm*0..25mm),微量注射器:10微升试剂:60%乙醇水溶液配制:吸取60mL无水乙醇至100mL量筒,加纯净水至100mL即得;2%乙酸乙酯标样:吸取1mL色谱纯乙酸乙酯至50mL量筒,加上述60%乙醇水溶液至50mL即得;2%乙酸正丁酯内标:吸取1mL色谱纯乙酸正丁酯至50mL量筒,加上述60%乙醇水溶液至50mL即得;实验二HPLC法测定饮料中人工色素的含量一、目的与要求1. 理解反相色谱的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外标定量方法。
二、基本原理食品着色剂是以给食品着色为主要目的的添加剂,也称食用色素。
食品着色剂使食品具有悦目的色泽,对增加食品的嗜好性及刺激食欲有重要意义。
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过多的食用合成色素不仅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等,有些色素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
危害包括一般毒性、致泻性、致突性(基因突变)与致癌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是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淋洗液和固定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试样随着流动相进入色谱柱中后,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吸附-脱附-放出),由于固定相对各种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即保存作用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信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 LC100高效液相色谱仪(ΜV检测器;二元梯度泵),上海五丰。
样品:前处理后的“美年达”色素浓缩样品液、日落黄色素标准溶液。
试剂:甲醇(HPLC纯) ,重蒸馏水、乙酸铵。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XDB-C18色谱柱(4.6mm ×250 mm,5μm) ;流动相:(A)0.02mol/L 乙酸铵溶液,(B)甲醇;柱温:30 ℃;梯度洗脱程序为0 min~5.0 min,20 %B~35 %B;3.0 min~5.0 min,35 %B;5.0 min~10.0 min,35 % B ~98 % B;10.0 min ~12.0 min,98 % B;12.0 min ~13.0 min,98 %B~20 %B;13.0 min ~15.0 min,20 %B~20 %B;检测波长484nm。
2. 标准液制备及标准曲线制备准确称取制备好的日落黄色素标准样品5mg,加蒸馏水溶解后移人10mL的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晃使其浓度均匀,制得1mg/ml日落黄色素标准液,分别取该标溶液2μL, 4μL,6μL, 8μL,10μL进样,分别测出峰面积, 不强制过原点,以浓度对峰面积进行回归, 得标准曲线和回归方程。
数据处理机给出峰面积值,以标准品进样量(μg) 为纵坐标( Y) ,峰面积为横坐标( X) ,得标准曲线。
3. 样品液制备取商品“美年达”50ml于100ml烧杯中,80 ℃加热10分钟驱除二氧化碳,间歇搅拌。
用水定容至100ml。
4. 色谱测定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吸取10μL标品、试样溶液注入色谱仪,取得色谱图,以保留时间对照定性,确定落日黄色谱峰,并记录锋面积。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以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
落日黄标准系列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根据试样溶液色谱图中落日黄峰面积,查出试样溶液中落日黄的含量,并计算样品中落日黄的含量(μg/mL)。
六、问题与讨论1. 正相、反相色谱分离系统是如何定义的,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2. 为什么可以利用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进行色谱定性分析?实验三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苯甲酸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 了解紫外光谱法原理及苯甲酸的紫外吸收特征。
2. 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3. 学习利用吸收光谱曲线进行化合物鉴定和含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许多有机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在可见光或紫外光区有吸收光谱,各种物质分子有其特征的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的形状和物质的特性有关,可作为定型鉴定的依据,而在某选定的波长下,测量其吸收光度即可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用于定量分析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据朗伯-比尔定律:当一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某物质的溶液时,入射光强I0与透过光强It 之比的对数与该物质的浓度及液层厚度成正比,数学表达式为:A=tI I 0log =kbc ,A 为吸光度,b 为溶液层厚度,单位cm ;c 为被测物质浓度,当浓度单位为mol/L ;k 为摩尔吸光系数。
在比色皿及入射光强度一定时,吸光度正比于被测物质浓度,这便是定量分析的依据。
苯甲酸别名安息香酸,白色单斜晶系片状或针状结晶体,略带安息香或苯甲醛气味。
熔点122.4 ℃,在100℃时迅速升华,它的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后易引起咳嗽。
苯甲酸在常温下微溶于水,石油醚,但溶于热水,水溶液呈酸性;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也溶于非挥发性油。
对霉菌,酵母和细菌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而对微生物有强烈毒性,但对人体毒害不明显。
苯甲酸及其钠盐可用作乳胶、牙膏、果酱或其他食品的抑菌剂和防腐剂,也可作染色和印色的媒染剂。
在碱性条件下,苯甲酸形成苯甲酸盐,对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收,其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25nm 。
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在紫外光区的吸收光谱并进行定量分析。
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cm 石英比色皿,移液管,容量瓶。
2、试剂苯甲酸(AR ),0.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1. 苯甲酸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确称取苯甲酸100mg,用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0ml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1000ml。
此溶液1ml含0.1mg苯甲酸。
2. 苯甲酸吸收曲线的绘制吸取苯甲酸贮备液4.00ml,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定容,摇匀。
将装有参比溶液和标准试样的比色皿放入光路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从波长200-400nm,扫描出苯的吸收曲线。
3. 苯甲酸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1.0ml、2.0ml、3.0ml、4.0ml、5.0ml0.1g/l的苯甲酸标准溶液于5只10ml容量瓶中,用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1cm石英比色皿,以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做参比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苯甲酸的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 测定试样中苯甲酸的含量用1cm石英比色皿,以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做参比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根据苯甲酸的标准曲线得样品浓度。
五、实验结果1. 最大吸收波长(请提供紫外吸收光谱图)2. 苯甲酸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实验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灯。
石英比色皿价格昂贵,操作时不要离开桌面,谨防打碎。
(2)比色皿中溶液达2/3即可,不可过满或过少。
(3)切记不可用手接触和擦拭比色皿的透光面,应用擦镜纸拭净。
五、数据处理1. 苯甲酸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定,并找出最大吸收峰波长。
2. 苯甲酸钠标准曲线的测定,以及曲线方程、相关系数的测定。
3. 样品中苯甲酸钠含量的测定。
注:报告数据处理处需将实验数据依依列出。
六、注意事项1. 试样和标准工作曲线的实验条件应完全一致。
2. 不同牌号的饮料中苯甲酸钠含量不同,移取时样品量可酌情增减。
3. 比色皿中液体装入三分之二即可,外部要擦拭干净。
七、思考题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哪些部件构成?各有什么作用?2. 本实验为什么要用石英比色皿?为什么不能用玻璃比色皿?3. 苯甲酸的紫外光谱中有哪些吸收峰?各自对应哪些吸收带?由哪些跃迁引起?实脸四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自来水中钙或镁一、目的与要求1. 学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3. 掌握以标准曲线法测定自来水中钙或镁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标准曲线法是原子吸收光谱分哲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法是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系列,在一定的仪器条件下,依次测出它们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样品经适当处理后,在测量标准曲线吸光度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量其吸光度,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即可查出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含量,再换算成原始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