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阐述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目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和研究当代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三、内容1. 文学作品选取(1) 文学作品的多样性:选择不同体裁、流派和主题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2) 代表性作品: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当代文学作品,如《红高粱家族》、《狂人日记》、《伤逝》等。
2. 文学作品分析(1) 叙事结构与故事情节:分析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和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整体框架和发展过程。
(2) 主题与意义:解读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分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符号与象征: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3. 作者背景与时代背景(1) 作者生平和文学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和文学成就,探究作品与作者生活的关联。
(2) 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研究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分析作品与时代思潮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4. 文学批评与研究方法(1) 历史批评:运用历史批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在历史文脉中的地位和意义。
(2) 结构主义批评:应用结构主义批评方法,解构文学作品的符号体系和结构特点。
(3) 个人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化阅读,发表独立而深入的观点和见解。
四、教学方法1. 前瞻性教学:通过讲授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以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2. 分析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分享。
4. 阅读与写作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文学阅读,并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文论和文学研究报告。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一、课程分类方法“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共分九讲,在教学设计时向学生提供了两种课程分类思路,以便学生从多个角度学习课程、理解课程。
根据现代文学中作家及作品内容.......将课程做如下分类:(一)民族魂魄第一讲:与鲁迅的生命相遇——钱理群讲解鲁迅的《野草》《野草》最能凸现鲁迅生命的底色,构成我们理解鲁迅的背景。
第二讲:荒诞又庄严的复仇——严家炎讲解鲁迅的《铸剑》《铸剑》是鲁迅作品中有独特意义的一篇,是他人生的另一个面向。
第三讲:鬼和与鬼有关的——王枫讲解鲁迅的《女吊》本讲以《女吊》为中心,重点分析鲁迅的人生姿态。
以上三讲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
在学习时要注意触类旁通。
(二)上下求索第四讲:茅盾:中国长篇小说的里程碑——乐黛云讲解茅盾《蚀》《子夜》茅盾的《子夜》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第五讲:一曲充满哲理的爱的交响——孙玉石讲解穆旦的《诗八首》本讲的读解为你揭示表面晦涩的现代诗底下岩浆般沸腾的热情。
一个独特的诗人穆旦形象丰满了起来。
第六讲:理解现代派诗歌的几个形式要素——吴晓东讲解现代诗歌本讲通过介绍现代诗的形式要素,展现了现代诗的特性。
(三)世间百态第七讲:沈从文:从湘西走出的人性歌者——商金林讲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结合沈从文生平、湘西之间的紧密联系、文学理想,从他走向成熟期的小说《渔》入手,分析他的艺术特征,以及他对中国的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第八讲:张爱玲:传奇女作家的生前身后名——韩毓海讲解张爱玲的爱情小说结合张爱玲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征解析其爱情小说的特点,并由此探讨“张爱玲热”现象。
第九讲:真正的幽默是我不幽默——孔庆东讲解钱钟书《说笑》本讲对钱钟书的《说笑》进行鞭辟入里的文本分析,讲解者和作者同是幽默达人,两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根据现代文学作品体裁....做如下分类:(一)小说类第二讲:荒诞又庄严的复仇——严家炎讲解鲁迅的《铸剑》鲁迅的这个小说有浓厚的表现主义色彩。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学时安排:48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2.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4.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4.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方法:1.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进行文学鉴赏;2.分析作品的人物、情节、语言和风格;3.进行文学作品的导读和讨论;4.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5.组织文学作品阅读交流会,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理论知识的考核;3.期末考试: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
教学资源:1.课本:《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2.电子媒体:影音资料、网络资源等;3.图书馆:相关文学著作、文献资料等。
二、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2.掌握不同思潮和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思考。
例如:什么是文学思潮?什么是文学流派?它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什么影响?Step 2:讲授(20分钟)教师给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介绍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
例如:鲁迅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文化批评流派等。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思潮或流派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准备小组报告。
Step 4:小组报告(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介绍所选择的思潮或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Step 5:课堂讨论(15分钟)全班共同讨论不同思潮和流派的异同、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i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I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22302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II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I二、课程简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I》,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
中国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产生了不少经典作家作品,这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本课程按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进程,精选各阶段最具代表性作家的诗、赋、小说、词若干篇,对其要义及艺术特色给予评析。
对这些优秀作品进行仔细阅读、重点分析,可以使学生具备清晰可感的传统文化印象,具备文言文熟练阅读的能力。
另外本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高尚的情感,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努力探索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把握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深重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性,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生命情感、审美特性和理性精神,在思想和人格建构方面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品位,健全和完善其道德人格的目的。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I》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II》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
2、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重在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旨在使学生在阅读与品鉴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文学作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由简单的文本研究拓展至对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乃至文学精神的感悟与把握上。
3、思政育人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爱国、爱家、爱人民等文学作品的选择和讲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高超艺术水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通过对文学家苦吟和努力创新事迹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文学作品前后源流关系的勾连与梳理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弘扬。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一、导言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学修养以及思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和指导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目标,以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包括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文学风格等方面的了解;2. 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感受和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美与人生哲理;3. 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4.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讨论和合作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中国现代文学概述: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探讨不同时期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提供阅读方法和技巧;3.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赏析:选择一些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赏析;4. 中国现代文学与社会现象: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与社会背景的相互关系,分析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5.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方法: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方法和理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6. 中国现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与音乐、绘画、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的交叉影响与呼应。
四、教学方法本教学大纲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风格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 研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学术交流和思维碰撞;3. 阅读法:通过学生独立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味;4. 案例分析法:通过研究具体的文学作品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探索;5. 创造性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大纲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大纲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制定一份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文学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和内容。
一、制定原则1.坚持文学史的脉络: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应该按照文学史的脉络进行编排,分为不同的时期,如新文化运动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等。
每个时期都应该有代表性的作品和作家,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时代背景和文学风貌。
2.注重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中国现当代文学涵盖了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教学大纲应该涵盖这些不同的文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3.强调作家的个人风格: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作家各具特色,他们的个人风格对于推动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学大纲应该注重作家的个人风格,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们的作品。
4.关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教学大纲应该关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理解社会现象和人民的命运,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大纲内容1.经典作品的选取:教学大纲应该选取一些经典的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郁达夫的《春》、茅盾的《子夜》等,这些作品具有代表性,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
2.优秀作家的介绍:教学大纲应该介绍一些优秀的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老舍、巴金、茅盾等,他们的作品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介绍他们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他们的作品。
3.文学流派的讲解:教学大纲应该讲解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如“五四文学”、“抗战文学”、“解放文学”等,这些流派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思潮,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这些流派来了解时代的变迁和文学的发展。
4.作品分析与阅读指导:教学大纲应该对一些重要的作品进行分析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中国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教学大纲学分:3学时:52适用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中国文学》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它肩负着“人文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提高大学生的总体文学修养道德情操,增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
课程的任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及诸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掌握本大纲规定的文学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即借助于注释和有关资料,能读懂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能独立地分析、评论中国古代的作家及作品,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征;掌握并积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人文常识。
为学生将来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写好新闻稿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是学习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理论指南,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各章节的知识点,是教师教学讲授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范围。
2、讲课时应注意突出重点、难点,不应面面俱到,一般性地重复教材。
对于作品的讲解分析更应突出重点,应避免繁锁和面面俱到的赏析。
3、对具体问题怎样去讲述,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4、由于课程内容丰富,学时较短,要求教师授课时注意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掌握各时期主要作品经及重要的文学现象;通过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的学习与训练,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大学语文教育,还要让青年学生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聪明智慧的学习,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思考和批判,从中汲取奋起自新、自强不息、兼容并蓄、改革创新的民族精魂,促进中华优秀文学向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
中国文学1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1)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中国文学(1)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伟大文化遗产,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并使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血脉。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当以继承此遗产为己任,当以传承此血脉为伟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开设,正是为培养中国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承者,使我民族日新月新,卓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通过对《中国文学史》及《历代文学作品选》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重要作家的生平经历及代表作品,熟悉中国文学史中主要的文学流派及文学思潮,厘清各种文学体裁发生发展规律及创作的基本要求,并懂得用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及审美方法来理解及赏析中国古代文学。
二、教学任务1、教育学生珍视古代文学遗产,把这份遗产看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
、2、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程和基本规律,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观点。
3、通过本课程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学生的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要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借助旧注阅读中等难度的作品。
4、能运用文艺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把握重要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能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作品。
三、模块与章节本课程共包括了二十章,共31学时。
第一篇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 (共1学时)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第二节古代神话第二章诗经 (共3学时)第一节关于诗经第二节国风第三节雅、颂第四节诗经的艺术成就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 (共3学时)第一节殷商至春秋时代的散文第二节春秋》和《左传》第三节《国语》第四节《战国策》第五节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 (共4学时)第一节先秦诸子散文概说第二节《论语》及孔子生平第三节《墨子》第四节《孟子》第五节《庄子》第六节《荀子》第七节《韩非子》第五章楚辞 (共2学时)第一节楚辞的名称和来源第二节屈原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六节宋玉第二篇秦汉文学第一章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 (共1学时) 第一节秦代文学第二节贾谊和汉代散文第二章两汉辞赋 (共1学时)第一节两汉辞赋发展的四个时期第二节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共3学时)第一节司马迁的家世、生平和思想第二节《史记》的体例和思想内容第三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四节《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四章汉代乐府民歌 (共1学时) 第一节关于乐府第二节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第三节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第四节孔雀东南飞第五节汉乐府民歌的影响第五章班固《汉书》及东汉散文 (共1学时) 第一节班固生平第二节《汉书》第六章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共1学时)第一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二节东汉文人五言诗第三节古诗十九首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文学 (共2学时)第一节曹操第二节曹丕第三节建安七子和蔡琰第四节曹植第二章正始文学 (共1学时)第一节正始文学的背景和特点第二节阮籍第三节嵇康第三章两晋文学 (共1学时) 第一节晋代注明诗人:傅云、张华第二节太康、元康诗人:陆机、潘岳、张协第三节左思、刘坤、郭璞第四章陶渊明 (共1学时) 第一节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辞赋及其他作品第五章南北朝乐府民歌 (共1学时) 第一节南北朝乐府民歌之概况第二节南朝乐府民歌第三节北朝乐府民歌第十六章元嘉文学 (共 1学时) 第一节元嘉诗风的新变第二节谢灵运和山水诗第三节颜延之第四节鲍照第七章永明与梁陈文学 (共1 学时) 第一节周颙、沈约发现声律论第二节沈约第三节谢朓的生平和山水诗的创作第四节“永明体”即新体诗的特点第五节梁陈诗人和宫体诗第八章北朝文学 (共1 学时) 第一节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辞赋第三节北朝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和文学理论 (共 1学时)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文学批评四、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1、先秦文学本部分内容主要学习早期歌谣与远古神话、《诗经》、先秦史传文学、诸子百家、《楚辞》等几部分内容。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学时: 280 学分: 15 课程类型: 必修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中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必备的文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学史知识,系统掌握文学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点,文学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开拓思路、启迪思维、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教学尝试。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先秦文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明清文学。
中国文学是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教学注意选择其中的精华部分进行讲授。
针对古代文学的特点,应多角度、多方位地观照文学与历史、文化、哲学、宗教、心理学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阐明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上阐述其产生的根源。
在具体教学中力求全面系统地理清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线),准确扼要地概述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的基本特征(面),运用现当代文艺批评新方法深入分析、评价重点作家作品的创作个性及突出贡献(点),使学生不断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以求有益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为其将来从事社会文化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扬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以促使一部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
先秦文学学时:64课程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绪论本绪论主要介绍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中国文学的演进和中国文学史三古、七段的分期等问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传说时期的文学即远古歌谣与神话;甲骨文与金文是今知最早的文字,也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
《中国文学经典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经典选读》课程教学大纲我国文学经典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我国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我国文学经典选读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深入了解我国文学的精髓,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课程将涵盖我国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拓展文化视野。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我国文学经典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 提高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学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发现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爱;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先秦两汉经典选读:《诗经》、《楚辞》、《论语》、《孟子》等;2.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三百首》、《宋词选》等;3. 元曲明小说选读:《西厢记》、《水浒传》等;4. 清代经典选读:《红楼梦》、《儒林外史》等。
四、教学方法1. 阅读与讨论:老师精选经典文学作品,推荐学生进行阅读,并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2. 课外阅读与写作:布置相关课外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评论或小论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3.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音频、视频,展示相关图片,增加学生的感官体验;4. 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与文学相关的展览、剧场演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课外阅读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撰写一篇学术性论文。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我国文学经典作品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中华传统文化也会有更多的体会和感悟。
希望学生们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对我国文学的浓厚兴趣,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WZB205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Ⅱ【总学时】68学时【学分】12学分【理论学时】68学时【实验、实践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获得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课程具体要求:1、本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近代文学四部分。
2、对文学发展史,要有系统地了解;对重点作家和作品,必须较详细、深入地了解,并能比较正确地加以评价;对一般文学史知识和一般作家作品,则要求概略了解即可。
3、通过典范性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作品的能力,掌握古代作家遣词、造句、修辞、谋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一般文言作品,要求学生能凭借工具书和注释读懂并能加以分析、欣赏。
4、对讲析的作品,要求熟读,部分篇目要求背诵。
背诵篇目应占讲析篇目的三分之一。
5、对所学到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要求能举一反三,运用到一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及文字表达能力。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2. 了解魏晋南北朝复杂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的自觉、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二、文学批评的兴盛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文人心态及思想学说一、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二、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三、玄学对文学的渗透四、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建安文学的特点;2.三曹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3.简单了解“七子”的诗歌创作;4.掌握阮籍、嵇康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对于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内容的教学进行了规范和指导。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来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了解和认知;2.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3. 提升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4.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背景;2.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创作流派和代表作家;3.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作品形式和题材特点;4.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5.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种适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引导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2. 阅读法:鼓励学生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3.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提升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4. 课堂演讲法:要求学生进行演讲,展示他们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5. 视听法:运用多媒体和视听资料,如影视作品、音频剧等,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强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作业评价: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作品的质量等来评价学生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等;3.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的形式来测试学生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掌握情况。
六、总结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套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2011年制订)课程编号:英文名: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类别:专业课前置课:大学语文、文学概论后置课:当代中国文学名篇赏析、唐诗宋词赏析学分:4学分课时:80课时主讲教师:选定教材: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复旦大学,2010.课程概述:《中国文学史》课程是为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重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总结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发展规律;阐明重要作家作品和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并评价著名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活动,分析代表性作品的思想容和艺术特色。
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增长其文学知识,活跃艺术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并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生存意识、忧患意识以及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文学鉴赏、文章写作在的各种基本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熟悉各种文学体裁和文学基础知识;对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艺术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历代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及其得失,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的评价。
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阅读、分析和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
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操,以及文化与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为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设置的专业课,与中文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等课程有所区别。
教学中既应具备宏观、系统及开阔的视野,又要把握深浅适度,做到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之对于中国文学史这门学科的了解,能从以往较为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全面的理性认识,并养成敢于创新的思维品格。
因受课时限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其自学方法。
还可采用课堂讲解、重点答疑和作业训练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与阅读指导相结合,“主课本”与“次课本”(指定的课外阅读书目)相结合,力求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并灵活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空一行)第二部分课程容大纲(宋体小三号,加粗,居中)第一章中国文学的源头(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学的概念,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远古歌谣的产生与流传,上古神话的性质,中国古代神话的载体、分类和主要容,中国神话传说与古代希腊神话在体系上的差异。
二、容提要: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与上古歌谣1、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
游戏说、情感说、巫术说、模仿说、劳动说。
2、原始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夏商文化,原始文化。
3、上古歌谣。
《蜡辞》,《弹歌》,《候人歌》。
第二节古代神话传说1、上古神话的性质。
原始人类的意识形态,百科全书式知识体系。
2、中国古代神话的载体。
《诗经》、《庄子》、《非子》、《山海经》、《楚辞》等。
3、上古神话传说的容。
创世与始祖,洪水,战争,英雄,发明创造等。
4、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历史化,仙话化。
思考题:1、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哪几种不同说法?2、中国古代神话有哪些主要容?3、试比较中国上古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二者之间的差异。
第二章《诗经》与楚辞(3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诗经》有关的文学常识,《诗经》的主要思想容和艺术特色,楚文化的特色和楚辞的形成,屈原的生平、思想和人格,“屈骚”的主要容和艺术特征,其他楚辞作家的创作,《诗经》与楚辞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差异,以及二者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容提要:第一节《诗经》1、《诗经》概说。
第一部诗歌总集,“六义”,诗教等。
2、《诗经》的主要容。
风、雅、颂,变风、变雅。
3、《诗经》的艺术造诣。
抒情言志,现实性,比兴,重章叠句等。
第二节楚辞1、楚文化和楚辞的形成。
2、屈原及其创作成就。
《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
3、宋玉等其他楚辞作家。
《九辩》、《高唐》、《神女》。
4、楚辞的文学史意义。
“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勰《文心雕龙》)思考题:1、何谓《诗经》六义?风、雅、颂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2、联系具体作品分析《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各有何特色。
3、“楚辞”的含义是什么?它产生于何种文化与政治背景之下?4、屈骚在艺术上有哪些主要成就?简述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第三章先散文(4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产生、发展以及“其体皆备于战国”,先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思想容和文学性成就,尤其要关注《战国策》的文学色彩,《庄子》以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出人意表的想象和虚构、富有诗意的语言等文学特色。
二、容提要:第一节历史散文1、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编年体史书之祖。
2、《左传》与《国语》。
“叙事之最”;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3、《战国策》。
纵横家书,向编校定名。
第二节诸子散文1、《老子》、《论语》和《墨子》。
2、孟轲与《孟子》。
“浩然之气”,知人论世。
3、庄周与《庄子》。
寓言,想象与虚构,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
4、《荀子》与《非子》等。
集大成。
思考题:1、举例分析《战国策》的文学色彩。
2、孟子的“养气”说与其散文在文学上的显著特征有何关系?3、就文学意义而言,《庄子》一书有哪些重要特质?第四章汉散文(4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汉散文的基本状况,汉代论说散文的特点,两汉抒情散文以书信形式为主的特色,着重掌握司马迁的人格魅力,《史记》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史记》和《汉书》的传记文学特征。
二、容提要:第一节论说散文1、与西汉的论说文。
《吕氏春秋》,贾谊《新书》,《子》。
2、东汉的论说文。
《论衡》,《潜夫论》。
第二节抒情散文1、西汉的抒情散文。
《答客难》,《报任安书》,《报会宗书》。
2、东汉的抒情散文。
书信体为主。
第三节《史记》与《汉书》1、司马迁对历史的理解。
2、《史记》的文学成就。
叙事、人物形象塑造、语言等艺术。
3、《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班固与《汉书》。
叙事,传记文学。
思考题:1、汉代政论散文和先政论散文有何不同之处?2、举例阐述《史记》传记文学的艺术特色。
3、试比较《史记》和《汉书》在史学观、艺术性上之同异。
第五章汉代辞赋与诗歌(4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赋的渊源、体制和发展概况,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两汉辞赋家的创作、文学特色,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掌握五言、七言诗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古诗十九首》的抒情特色、艺术风格,乐府的涵义和乐府诗的类别,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容、艺术成就。
二、容提要:第一节与西汉辞赋1、辞赋兴盛的原因与特点。
2、与西汉前期辞赋。
《吊屈原赋》,《七发》。
3、司马相如与西期辞赋。
《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王褒《洞箫赋》。
4、西汉后期辞赋。
扬雄“四赋”,班婕妤等。
5、其他辞赋作品。
出土竹简《神乌赋》。
第二节东汉辞赋1、东汉前期辞赋。
《两都赋》,《显志赋》。
2、东期辞赋。
衡《二京赋》、《思玄赋》,马融,王延寿。
3、东汉后期辞赋。
壹《刺世疾邪赋》,蔡邕《述行赋》等。
第三节五、七言诗的形成1、楚歌的兴起。
《垓下歌》,《大风歌》,《舂歌》。
2、关于五言诗。
《佳人歌》,《怨歌行》。
3、关于七言诗。
《郊祀歌》。
第四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容。
生命,人生,离人相思。
2、《古诗十九首》的艺术评价。
“五言之冠冕”,长于抒情。
3、其他东汉文人诗。
班固《咏史》,衡《四愁诗》、《同声歌》,蔡邕五言诗。
第五节两汉乐府诗1、“乐府”概说。
乐府与新乐府,《乐府诗集》。
2、汉乐府的特色与文学成就。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3、《古诗为焦仲卿作》。
长篇叙事诗和爱情诗,357句、1785字。
思考题:1、如何正确评价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其在两汉是怎样产生与演变的?2、试述《古诗十九首》的抒情特色和艺术成就,以及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
3、联系具体作品的容,分析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
4、《孔雀东南飞》作为叙事诗的杰作,在思想容和艺术表现上有何特色?第六章晋文学(4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晋之世是一个思想活跃、文学自觉的时代,掌握建安文学(包括“建安风骨”)、正始文学、两晋文学的概况,以植为代表的“三”和“七子”以及“阮嵇”、“陆”、左思等作家的创作成就,并着重关注田园诗人渊明的“质性自然”的品格和自然平淡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
二、容提要:第一节晋社会思潮与文学意识1、士族的兴起与专制制度的削弱。
2、思想的多元化。
玄学,佛学,清谈。
3、文学的兴盛与文学的自觉。
“建安风骨”,“诗赋欲丽”,“文学的自觉时代”。
第二节建安诗文1、操。
配乐演唱的乐府歌辞,“改造文章的祖师”。
2、建安七子及其他作家。
王粲、桢等,蔡琰。
3、丕与植。
《燕歌行》等乐府歌辞,《典论·论文》;“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第三节正始诗文1、阮籍。
《咏怀诗》,“阮旨遥深”。
2、稽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师心以遣论”。
第四节西晋诗文1、陆机、岳等。
“缘情绮靡”,《赴洛道中作》;《悼亡诗》;“陆海江”。
2、左思与琨。
《咏史诗》,《三都赋》,“左思风力”;“壮而多风”。
第五节东晋诗文1、郭璞的游仙诗。
“《游仙》之作,明属寄托之词”。
2、玄言诗风。
王羲之、绰等,《兰亭诗》。
3、渊明的田园诗。
《归园田居》,《饮酒》。
4、渊明的其他文学成就。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5、渊明及其诗歌的典型意义。
“不为五斗米折腰”,自然平淡。
第六节晋小说1、志怪小说《搜神记》。
“志怪”与“志人”,“游心寓目”。
2、《搜神后记》等。
思考题:1、为什么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何谓“建安风骨”?2、植的诗歌创作前期与后期在思想容上有何不同?其“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的风格具体表现为哪些艺术特色?3、阮籍的《咏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何重要的开拓性意义?4、综述渊明诗歌的思想容和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七章南北朝与隋代文学(4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南北朝文学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得失,文学理论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及对于诗歌声律的有益探索;掌握灵运、脁的山水诗创作成就,鲍照、庾信等作家诗文的思想容和艺术特色,南朝与北朝乐府民歌容与风格之差异,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的概貌。
二、容提要:第一节南北朝与隋代文学思潮1、南朝文学的唯美倾向与“新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