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轻型货车制动力调节装置的匹配方法与试验分析

合集下载

某轻型卡车制动踏板力问题研究

某轻型卡车制动踏板力问题研究

制动是一种能够让正在行驶过程中的某轻型卡车降低行车速度或者直接停车的动作,而制动系统就是确保这些性能的系统。

在目前的道路交通运输的过程中,公路运输成为了道路交通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其重要前提就是汽车的及时制动和安全行驶。

某轻型卡车潜在的问题不仅可以通过汽车在不同行驶速度下的制动踏板力的测试数据中表现出来,同时,还能从制动踏板行程的测试数据中体现出来,过程中操作非常简单,数据也非常清晰明确。

经过测试得出,某轻型卡车的行驶稳定性、制动性能以及停车的安全性都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1 研究踏效感的目的和意义制动系统是汽车司机在日常行驶过程中最重要的操作界面之一。

制动系统中除了司机日常最常见到的制动距离等一些硬性指标外,制动感觉也成为了制动系统中性能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常开车的司机都知道,经常开车的司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既,感觉刹车有时很软,有时很硬,其实,不论是软还是硬,都是驾驶人员对制动感觉的最简单的描述。

单从人体的感知上来讲,制动感觉与制动距离相比,感觉是人的第一感知。

这也能够证明,汽车的制动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驾驶人员对自己所驾驶车辆制动系统的最终评价。

2 某轻卡制动踏板性能分析2.1 制动踏板性能评价标准轻卡车的制动效能,简单的理解就是自动减速度和制动的距离;通过制动能够有效提升某轻型卡车方向的稳定性和精准性,换言之,汽车在制动过程中。

不会轻易出现丧失转向能力或者跑偏的现象。

通过制动能够有效提升汽车的抗衰性能。

2.2 制动系统分类某轻型卡车的制动系统的工作的可靠性主要是依靠制动机构的主要构造和性能。

轻型卡车踏板上的受力与踩下踏板时产生的距离需要和制动器所产生的制动力之间保持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并构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动力制动、简单制动以及伺服制动是其制动结构的主要三种形式。

动力制动主要就是通过利用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转化而成的,可式较小的踏板力[1]。

简单制动主要指的是,机械结构相对简单且构造成本相对较低,但随之产生的效率也相对较低,润滑点较多,此因素,难以确保得到正确的均衡力,此种制动方式主要在小型汽车、部分卡车以及轻型货车等车型中应用较广。

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分析与改进设计

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分析与改进设计

设计 ・ 算・ 究・ 计 研
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分析与改进设计
霍志毅 徐 平 何 晓 鹏
( 台职业 技术 学 院) 邢
【 要】 摘 将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中前制动器改为盘式制动器 , 对采用 不同配置制动系统 的整车进行路试制
动 性 能 试 验 , 果 表 明 制 动性 能 得 到 很 大 改 善 。 在 该 制 动 系 统 中 加 装 制 动 力 自动 调 节 装 置来 调 整前 、 轮 制 动 器 的 结 后
2 制 动 系统 性 能分 析及 改进 设 计
2 1 制 动 器 改 进 设 计 . 。
的危 险性显 著增加 , 因此 , 高载货 汽 车的制 动稳定 提 性 与安 全性受 到业 内的 日益重 视 。 目前 多数轻 型载 货汽车前 、后 轴均 采用鼓 式制 动器 且没有 制 动力调
节装 置 , 前 、 制 动器 制动 力 之 比值 为一 定 值 。 其 后 即 制 动力 固定分 配 。 由于 空载 和 满载 两 种工 况 下前 、
输 入 压 力 , 对 改 进设 计 后 的整 车 制 动 性能 进 行 实 车 道 路 试验 。结 果 表 明 , 轻 型 货 车制 动力 分 配 更 加 合理 , 动性 并 该 制 能 明 显 提 高 , 动 稳定 性 和 安 全 性 得 到 改善 。 制
主题 词 : 型货 车 轻
制动性 能
c rid o t f r te v h ce e up e i i e e tb a e s s m, t e r s l n i ae h t b a i g p r r n e w s a r u h e il q i p d w t d f r n r k y t e o h f e h e u t i d c td t a r k n ef ma c a s o

一款微型货车制动系统的匹配计算

一款微型货车制动系统的匹配计算

一款微型货车制动系统的匹配计算陈杰【摘要】目前在进行制动系统设计过程中常常借鉴标杆车的设计,标杆车的整车参数与预研车辆的参数存在一定的不同,容易造成预研车辆制动系统的制动疲软、制动时温度过高、摩擦片磨损加速等情况,而正向设计和匹配校核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些情况。

本文以某轻微载货车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一种正向设计制动系统参数的方法,并进行校核计算,确认制动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和法规。

%The benchmark of vehicle was usually employed in development of design of brake system at presen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enchmark vehicle and predevelopment which cause weak of brake, high temperature in braking and accelerate wear of friction discs, whereas these issues could be solved in forward design and check of matching. A method of forward design of brake system which take light truck as study object was present in this article, then calculation of matching were conduct to confirm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design and relevant regulations.【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制动系统;正向设计【作者】陈杰【作者单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1.3CLC NO.:U461.3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671-7988(2014)08-09-06从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基于CRUISE的某轻型载货汽车动力性优化匹配设计

基于CRUISE的某轻型载货汽车动力性优化匹配设计



汽车 动 力性 能在 整 车性 能 中 , 占有 非 常 重要 的位 置 , 动 力链 匹配的 优 劣直接
决定 了整 车的动 力性 能 。本 文基 于 C RUI S E软件 , 通过 对 某轻 型载货 汽车 动 力链
进 行 匹配 分析 , 优 化 了动 力链 匹配 , 提 高 了整 车动 力性 能。
0 - 1 0 0 k m / h起 步 加 速 时间 ( 5 6 . 7
S )
5 6 . 2
5 8 . 6
6 0 - 3
5 7 . 9
主 减速 比
5 . 3 7 5
轮 胎规 格
7 . o 0 — 1 6
6 0 — 1 0 0 k m/ h 最高 档 加速 时 间 ( 3 6 . 7
轻 型汽 车技 术
2 0 1 3 ( 9) 总2 8 9
表3 某车型动力性试验结果
车 型代 号 最 高 车速 Y 5
1 08
1 7
1 0 9
1 8
I 】 0
2 4
1 l 0
均值
1 09
整备质量 ( k g )
总质 量 ( k g )
2 5 6 0
对整车的动力性进行计算分析。
3 整车主要技术参数
目标 车型是 某厂 家全新 开发 的新 一代 轻 型载
货汽车产品中的一款 6 t 车型 , 其主要技术参数及
8 技 术纵横
表 1 整 车主 要 技 术参 数
整 车外 形 尺 寸 ( 长 ×宽 X高 )( m m) 5 9 9 5 X2 0 3 0X 2 3 3 0
轻型 汽 车技 术

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设计

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设计

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设计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设计摘要:轻型载货汽车在道路运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制动系统的性能在行车安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几种提高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设计方案一、引言轻型载货汽车是城市中运输物资和卸货的重要工具,其道路运输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广大司机和相关领域工作者极度关注的问题。

而轻型载货汽车的制动性能对行车安全极为重要。

目前,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的提高主要依靠制动系统的改进。

因此,对于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的设计方案,一直是行业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设计的研究1、提高制动力的设计方案提高制动力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案来实现:(1)增加刹车盘的直径。

此时,刹车盘与刹车片之间的摩擦面积增大,制动力得到了提高。

(2)增加刹车片的数量。

此时,刹车片的摩擦面积增加,制动力也得到了提高。

2、提高刹车盘的散热性能的设计方案提高刹车盘的散热性能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案来实现:(1)增加刹车铁壳的散热孔。

此时,刹车盘散热更加快速,刹车盘温度上升的速度减缓,刹车盘寿命得到了延长。

(2)采用一体式刹车盘。

采用一体式刹车盘可以避免刹车盘与轮毂之间的夹层空气层的环流现象,提高散热性能。

3、提高制动系统灵敏度的设计方案提高制动系统灵敏度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案来实现:(1)采用镉合金刹车片。

由于采用了铜、铁、镉等材料的混合物,并添加了一些金属氧化物和油脂等机加工和润滑剂,可以使镉合金刹车片在一定压力下具有极高的制动灵敏度,从而提高制动系统的响应速度。

(2)采用液压增压器。

使用液压增压器可以将制动踏板的踩深程度转化为更大的刹车液压力,并将液压力传给制动器,从而提高制动系统的灵敏度。

三、结论本文总结了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设计的几种方案,包括提高制动力、提高刹车盘的散热性能、提高制动系统灵敏度等。

通过这些方案,轻型载货汽车的制动性能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行车安全,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汽车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的原理和实际效果。

实验原理:1.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是指在刹车时,前后轮的制动力分配比例。

根据车辆的不同设计和使用需求,制动力分配可以有前置(前轮制动力大于后轮)、后置(后轮制动力大于前轮)或平衡(前后轮制动力相等)的情况。

2.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可以通过制动液的流动来实现。

前轮制动力大于后轮时,制动液通过前制动器的活塞向后制动器流动,从而使后轮制动器施加制动力;后轮制动力大于前轮时,制动液通过后制动器的活塞向前制动器流动,从而使前轮制动器施加制动力。

实验装置:1. 汽车制动系统(包括前制动器、后制动器、制动液、制动管路等)。

2. 测力传感器或动态测力仪。

实验步骤:1. 确保实验车辆停稳在平整的地面上,保证安全性。

2. 将测力传感器或动态测力仪分别放置在前轮和后轮制动器上,用以测量前后轮的制动力分配情况。

3. 使用脚踏制动器时,记录测得的前后轮制动力值并计算制动力分配比例。

4. 根据实验需求,调节制动力分配比例。

可以通过调整前制动器和后制动器的活塞直径、制动液流通面积或其他方式来实现。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达到所需的制动力分配比例。

实验结果与讨论:1. 根据实验测得的前后轮制动力值和制动力分配比例,可以得出实际的制动力分配情况。

对比理论设计,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 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对制动系统进行调节和优化,以提高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3. 进一步研究制动力分配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探究不同制动力分配比例对车辆操控性能的影响。

4. 讨论汽车制动力分配的应用场景和限制,以及与其他车辆动态控制系统(如防抱死制动系统、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等)的协同工作。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研究了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原理和实际效果。

实验表明,制动力分配对汽车的制动性能和操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调节制动系统来实现不同的制动力分配比例。

轻型车制动检测数据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

轻型车制动检测数据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

轻型车制动检测数据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扬州市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课题小组组长: 钱春平成员:顾学斌杨智鹏二OO九年十月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和道路运输业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已成为维护社会安定和保护人民身命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汽车检测行业在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技术和检测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汽车运行管理部门动态监督汽车技术状况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汽车制动性能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汽车制动性能差有关。

制动距离长,制动侧滑,制动跑偏等都会造成交通事故。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人为地使汽车受到一个与其行驶方面相反的外力,汽车在这一外力作用下迅速地降低车速以至停车,这个外力称为汽车的制动力。

制动力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基本因素,制动力测量是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动力便于在制动试验台上测量,通过制动力检测不仅可以测得各车轮制动力的大小,还可以了解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合理分配,以及各轴两侧车轮制动力平衡状况。

并同时测得制动协调时间,能较全面地控测车辆的制动性能。

一、汽车制动性能检验方式及检验参数在国标(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及(GB18565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中,对汽车制动系提出了系统的技术要求,并规定了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汽车性能检测站在进行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时,主要检测汽车的制动效能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根据检验参数和检验方式的不同,制动性能检验可分为台试和路试两种。

台试主要检测行车制动力、制动力平衡、车轮阻滞力、驻车制动力、制动协调时间;路试主要检测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协调时间、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以及驻车制动。

汽车制动试验台根据其结构型式不同,可分为滚筒式汽车制动试验台和平板式汽车制动试验台。

由于具有占地面积小,使用安全性高等优点目前汽车检测站广泛采用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试验台。

关于商用车制动系统匹配要求及应用分析 隆中

关于商用车制动系统匹配要求及应用分析 隆中
后经改用小压差制动总泵,轻 刹时,后桥制动响应时间、气压 增大趋势明显下降,略快于前桥, 得以解决。
后桥内侧制动 块摩擦材料已 磨光
前桥制动 块厚度还 有28mm左 右
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B、纯电动车案例分析
某公司购进一批纯电动车, 前、后轮均配置盘式制动器,使 用中发现后桥制动温度异常高, 制动盘发热变红色、开裂。经检 测常规刹车时,后桥制动响应时 间、气压增大趋势均过快于前桥。
有状态更改,需重新匹配。
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四、隆中匹配能力
鼓式制动器间隙自动 调整臂的匹配计算
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整车制动力匹配分析
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自动调整臂和盘式制动器的试验车
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商用车制动协调性检测仪
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
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国内领先的产品验证手段和设备-自动调整臂
后桥制动盘已 变红色
后桥制动盘已 开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常规双腔制动总泵工作原理图
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常规双腔制动总泵工作原理图
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后经尝试,将制动总泵与前、 后桥制动气管接法进行对调,让前 桥先制动响应。接法为:前桥气管 接制动总泵先输出的上接口,后桥 气管接制动总泵后输出的下接口, 得以解决制动盘开裂问题。
商用车制动系统匹配要求及应用 分析
主讲人:XXX 肖水波
2015年4月
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一、GB12676标准关于制动响应时间和磨损间隙补偿要求 二、商用车的实际案例匹配分析 三、匹配建议 四、隆中匹配能力
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1.引言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和调节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确的制动力分配可以使车辆在制动时保持平衡,防止车轮锁死和侧滑,提高制动效果。

本实验旨在研究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方式,以提供有关制动性能优化的参考。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探究前后轮制动力分配对制动性能的影响;b) 分析不同路面条件下的制动力分配策略;c) 研究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在制动力调节中的作用。

3. 实验装置和方法a) 实验装置:使用一辆标准轿车,装备有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b) 实验方法:在不同道路条件下通过测量前轮和后轮的制动力、车轮滑动率等参数,模拟不同制动力分配情况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

4. 实验结果与分析a) 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在正常情况下,前轮控制50%的制动力,后轮控制50%的制动力时,制动距离最短,同时车辆也更容易保持行驶的稳定性。

b) 不同路面条件下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在干燥路面和湿滑路面条件下进行实验,根据路面情况合理调整前后轮的制动力分配比例,以实现最佳的制动效果。

c)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ESC能够根据车辆的动态状态实时调节前后轮的制动力分配,防止车辆侧滑和翻滚等危险情况,并提高制动性能。

5.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 合理的前后轮制动力分配能够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和稳定性;b) 针对不同路面条件,调整制动力分配比例有助于实现最佳的制动效果;c)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在制动力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防止车辆失控。

6. 建议基于本实验的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a) 驾驶员在日常行车中应注意合理使用制动力,避免过度刹车或制动不足;b) 路面状况变化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行车安全性;c) 对于装备有ESC的车辆,应保持良好的ESC系统状态,及时维护和保养。

浅谈微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的匹配分析

浅谈微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的匹配分析

P l = P 2 ;
o 、 Q为感载 比例阀液压 线折点后倾 角 , t a n 0 = 0 . 3 。P o 为拐点液压( 一 般为 2 . 7 ~ 3 . 5 ) MP a , 取2 . 7 MP a 。P为主缸液压。 将前 、 后制动器具体参数代 人式 中, 计算绘制前后制动力

u 对前轮接地点取力矩 , 得: F = G a — r l l d h
..
L l f - b 一
I g
( 1 O )
可计算出空载 、 满载时的同步附着 系数 。 2 . 1 . 4 前后轴利用附着 系数与制动强度 的关系 曲线
由公式 :
譬: 堕~
“ ( 。 ¨
微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一般分为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 . 行车制动 普 遍采用液压制动 , 其 中控 制装置为脚踏板机构 , 传动装置为制动主 缸 带真空助力器 , 制动管路为双 回路( H L型) 布置 , 制动器采用前盘后 鼓式, 驻车制动装置为机 械式手操纵装置 , 采 用感 载 比例 阀来调节后 轮在不 同载荷下 的制动力分配。
( 1 1 )
孕: 赴
} - z ・
( 2 )
式 中: ——地面对后 轮的法 向反作用力 . N ; a一 汽车质心至前轴 中心线 的距离 , m 。
2 . 1 . 2 地 面附着力与制动器制动力计算 1 ) 地 面附着力计算 在 附着 系数为 的路面上 , 前、 后车轮 同步抱死 的条件是 : 前、 后 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 = + 等 于汽车与地面附着力 ( 。 + , ;
由( 1 ) 、 ( 2 ) 及( 3 ) 可得 V 2 = ' a - d d S d 4 ( 1 3 ) 前轴 l = G ( b + q o h s ) q o / L ( 5 ) d 厂_-为了前 轮缸直径 , mm。 后轴F c , 2 = G ( a 一 9 h J q o / L ( 6 ) 6 ~ 后轮缸完全制动时行程( 2 陪制动 间隙+ 衬块变形+ 蹄变形+ 按公 式输入的整车的参数 , 可 以建立 由 . 和 。 的关系曲线 , 即 鼓变形 ) 可取 2 ~ 2 . 5 m m 。取 2 . 3 a r m 。 I 曲线 将具体参数带入式 ( 1 2 ) ( 1 3 ) 计算得前 、 后轮缸排量 , 2 ) 制动器制动力校 核 考虑软管变形 . 主缸容积为 前、 后轮制动器制动力校核 公式如下: V m = 1 . 1 x 2 ( V l + V 2 ) ( 1 4 )

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分析与改进设计

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分析与改进设计

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分析与改进设计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轻型载货汽车在物流配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货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复杂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制动性能存在明显差别,如制动距离长、制动灵敏度差、安全性差等问题,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提高轻型载货汽车的制动性能,本文对其制动系统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设计方案,以期为货车司机和物流配送行业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输工具。

1. 制动性能分析首先,对轻型载货汽车的制动系统进行了分析。

根据国内外技术标准,轻型载货汽车的制动性能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指标:(1)制动灵敏度:指制动踏板和制动器之间的行程与制动器推力之间的关系。

当制动踏板踩下一定深度时,制动器的推力应该与踏板行程成正比例。

(2)制动力度:指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制动性能。

当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平原、上坡等不同路段时,其制动力度应该在合理范围内。

(3)制动距离:指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从制动踏板踩下到车辆完全停止的距离。

要求制动距离在能够再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尽量短。

(4)制动可靠性:指制动器的可靠性和寿命。

要求制动器的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以保证行车安全。

2. 改进设计方案针对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分析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设计方案:(1)优化制动系统:加大制动器的面积和增加刹车片与刹车鼓的接触面积,并且采用高温材料来制造刹车片和刹车鼓,以提升制动力度和制动灵敏度。

同时,还需要加强制动系统的泄压能力。

(2)改善制动系统的散热性能:为了避免制动器因长时间使用而过热,需要在制动器部位安装散热器,提高制动器的散热速度,以保证制动可靠性。

(3)使用液压踏板:改用液压踏板替代传统的机动踏板,以提高制动灵敏度,同时减少制动距离。

(4)提高车速控制技术:采用先进的车速控制技术,如TCS、ABS等,提高车速控制的准确性和精度,从而避免车辆在制动时打滑或失控。

通过上述改进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提升轻型载货汽车的制动性能,从而提高行车安全和物流运输效率,为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分析与改进设计.kdh

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分析与改进设计.kdh

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性能分析与改进设计霍志毅徐平何晓鹏(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将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中前制动器改为盘式制动器,对采用不同配置制动系统的整车进行路试制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制动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在该制动系统中加装制动力自动调节装置来调整前、后轮制动器的输入压力,并对改进设计后的整车制动性能进行实车道路试验。

结果表明,该轻型货车制动力分配更加合理,制动性能明显提高,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改善。

主题词:轻型货车制动性能调节装置中图分类号:U4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703(2010)12-0033-04Brak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Design Improvement for aLight-duty TruckHuo Zhiyi,Xu Ping,He Xiaopeng(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Abstract】Disc brake was applied in the front brake for a light duty truck and road braking performance test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vehicle equipped with different brake system,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raking performance was improved considerably.In such braking system,an automatic force regulator is used to adjust automatically the input pressure of the front and rear wheel brake,and road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braking performance of the redesigned braking system.The result of road test showed that 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 of this truck was more rational, braking performance was enhanced obviously and braking stability and safety were improved.Key words:Light duty truck,Braking performance,Adjustor1前言随着我国公路道路条件的明显完善和汽车最高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汽车在高速行驶条件下紧急制动时发生跑偏、侧滑甚至甩尾而丧失操纵稳定性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因此,提高载货汽车的制动稳定性与安全性受到业内的日益重视。

轻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优化研究

轻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优化研究

轻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优化研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轻型载货汽车在物流运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的匹配设计

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的匹配设计

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的匹配设计
伯德富;姚河江
【期刊名称】《汽车零部件》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提出了一套轻型载货汽车液压制动系统及驻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从制动效能和制动力的轴间分配等方面的分析来进行制动系统参数的选择与匹配设计.经过计算校核后,该系统行车、驻车制动性能均满足国家相关法规要求.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伯德富;姚河江
【作者单位】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轻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设计 [J], 赵晓君;于士军;
2.某轻型载货汽车冷却系统匹配设计及验证分析 [J], 李正胜
3.轻型载货汽车真空伺服系统匹配设计 [J], 李同占;封万程;祝萌萌;巨建辉
4.基于CRUISE的某轻型载货汽车动力性优化匹配设计 [J], 韩立;吴昌林;曹灿
5.轻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设计 [J], 赵晓君;于士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 -回复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 -回复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回复题目: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通过对不同车轮的制动力的调节来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验采用了实际汽车测试仪器,并通过实车实验进行验证。

一、引言汽车制动力的分配及其调节是现代汽车技术的关键之一。

在汽车行驶中,不同轴上的车轮所承受的负荷和压力不同,因此需要对制动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节,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和作用;2. 研究不同车轮的制动力分配;3. 研究制动力分配的调节方法;4. 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1. 汽车行驶状态测试仪2. 曲线制动力分析仪3. 控制台和电脑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仪器和设备,确保正常工作;2. 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3. 操作控制台和电脑,设定实验参数;4. 进行曲线制动试验,记录制动力数据;5. 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出不同车轮的制动力分布情况;6. 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制动力的调节和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不同车轮的制动力分布情况。

在正常行驶状态下,前轴和后轴之间的制动力分配应该合理。

如果某个车轮的制动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容易造成车辆的偏离。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对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2. 不同车轮的制动力分配应该合理,不能出现过大或过小的差异;3. 制动力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制动液压力分配器或制动管路来实现;4. 制动力调节的优化可以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车实验的方式,对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进行了研究。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制动力分配对汽车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制动力调节的优化方案。

希望本实验可以对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和调节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商用车制动系统匹配试验研究与分析

商用车制动系统匹配试验研究与分析

商用车制动系统匹配试验研究与分析-汽车商用车制动系统匹配试验研究与分析郭威田业光朱向洪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湖北十堰442000摘要:通过将两种制动总泵与多种管径的制动管路组合匹配,采用搭载整车的方式进行制动性能试验,以验证制动气压和制动总泵对于整车制动性能的影响,从而总结出制动总泵及制动管路匹配的影响因素,可为制动系统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商用车制动性能制动系统中图分类号:U463.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226(2016)08-0102-04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以及车速的不断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主动安全性已经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

汽车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一直是汽车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关心和探讨的课题。

评价车辆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而制动反应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制动距离。

若想提升制动反应时间,就必须更快地建立制动气室的稳态气压,这与制动管路的气压流动及制动总泵的性能是密不可分的。

在设计与布置制动系统时,选取性能较好的制动总泵及合理的管路布局,对于提高汽车制动性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整车制动性能试验的方法整车制动性能试验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静态试验,另一个是整车道路试验。

静态试验主要测量车辆的制动反应时间,制动踏板力及制动踏板行程。

制动反应时间是指随着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踏板克服自由行程、制动器间隙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制动气室的气压从零开始逐渐上升至稳态气压。

所以测量制动反应时间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前后的制动气室上安装压力传感器,通过踩下制动踏板触发记录,监测制动气室气压的状态。

整车进行道路试验主要进行空载、重载状态下发动机脱开、结合,前、后回路失效,驻车制动以及重载状态热态效能试验,以达到试验结果客观全面,对比完善的目的。

轻型载货汽车气压制动感载阀匹配方法研究

轻型载货汽车气压制动感载阀匹配方法研究

轻型载货汽车气压制动感载阀匹配方法研究柳帅;冷彪【摘要】以某轻型载货汽车为例,对气压感载阀的匹配方法进行研究.依据相关法规和整车参数,定义制动力分配特征系数并以该参数作为车辆选配感载阀的判据.为确定感载阀摆杆长度,对比了载荷计算法和诺莫列线图法的差异性.最后,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匹配方法的有效性.【期刊名称】《车辆与动力技术》【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轻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气压感载阀;匹配方法【作者】柳帅;冷彪【作者单位】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春130011;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春1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55空载或半载状态下的轻型载货汽车,在干燥路面上紧急制动时,很容易因后轮过早抱死发生“甩尾”现象[1-2],为提高车辆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通过装备气压制动感载阀(以下简称“感载阀”),可根据车辆的载荷变化(包括轴荷转移的部分),有效调节后制动气室压力,防止后轮过早抱死[3].虽然其在低附着路面上仍无法起到ABS系统的效果,但由于结构简单、故障率和成本低等优点[4],对解决N2类车辆甩尾现象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气压感载阀的匹配方法及其对后桥制动力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对于某些有可能需要对前桥制动力调节的特殊车型在此暂不展开讨论.1.1 结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车辆使用条件、用户需求和结构特点等因素,N2类车辆空载甩尾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满载质量比.商用车的使用工况决定了整车空满载质量比参数较大,为保证行车安全,需按最大满载总质量状态设计制动系统,使后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设计值较大.但在空载状态下,后桥地面附着力矩较低,过大的制动器制动力矩极易引起后轮过早抱死.(2)较短的轴距.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目前,许多大中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对中重型载货汽车在市内运输时间和区域进行了限制性规定,因此,市内物流运输车辆主要以外形尺寸总长在6米以内、总质量在4 500 kg以内的小型车辆为主.与中重型货车相比,轴距较短可降低车辆转弯半径,提高车辆机动性,但制动时也会引起较大的轴荷转移,降低了后轮附着力矩,并放大了侧向扰动所造成的横摆力矩,加剧了车辆甩尾.(3)制动管路布置型式.根据GB 7258和DIN 74000标准,强制性要求采用双回路制动系统,并将制动管路布置划分五种方案[5-6],即II型、X型、HI型、LL型和HH型.其中,HI型、LL型和HH型布置方案,当制动器过热引起回路失效时,存在整个制动系统失效的风险,因此极少采用;而X型布置的车辆,任一回路失效后,将形成对角线车轮制动,该失效模式下的车辆在转弯制动时存在严重的跑偏隐患,只有在前轮主销偏距为负值的乘用车上,才能保证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而载货汽车正的主销偏距值和相对较长的轴距等特点,决定了其采用II型布置方案,该型式虽然能较好地满足满载条件下的制动效能,但存在前后桥制动器建压时间不一致的缺点,这使得空载工况下,后轮易过早抱死造成甩尾现象.1.2 制动力分配特征系数依据GB 12676中对后桥制动利用附着系数φr(z)与制动强度z的相关要求[7],可得到如下约束条件:后轮刚要抱死时,后桥的利用附着系数式中:a为质心距前轴的距离;hg为整车质心高度;L为轴距;β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对(2)式求一阶和二阶导数得:由此可知,φr(z)为单调递增的凹函数,方程组(1)中的表达式均为单调递增的直线,为满足法规线要求,只需取z在其区间端点处数值,并保证式(2)满足方程组(1)中的约束条件即可,将式(2)代入方程组(1)得到:整理得:式中;B=1+;).由式(4)可以看出,制动力分配特征系数Q(a, h, L)是车辆固有参数,该值由整车的轴距、质心位置和质心高度决定.在任意车辆载荷状态下,应保证β≥Q;否则,说明采用固定比值制动力分配系数的车辆在制动时,其后桥附着系数利用率存在超出法规线的工况,并有可能发生后轮过早抱死和甩尾现象.因此,Q值既可用于评价现有轴间制动力分配是否合理,也可作为车辆选配限压阀、感载阀等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有效判据.根据系统额定压力及阀类零件的性能曲线确定制动系统的计算压力.制动系统中空气处理单元的卸荷压力为850 kPa,卸荷后贮气筒内稳定压力为800 kPa,在气压传递过程中,存在沿程损失、制动器推出压耗和阀类零件弹簧和膜片的压力损失等,同时考虑到车辆使用中可能出现的超载现象,需留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因此确定系统性能计算的额定工作压力为P0=650 kPa.2.1 空载制动性能参数的确定根据以往设计经验,同步附着系数通常设定在0.45~0.65之间,对于工程类车辆(如自卸车)应取较小值,载货车可取较大值;考虑到近年来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等因素,设定车辆空载条件下的目标同步附着系数为Φ0=0.65,计算该目标空载同步附着系数下的制动性能参数.前轴动轴荷:Fzf_ul=W·9.8·(b+Φ0·hg)/L;后桥动轴荷:Fzr_ul=W·9.8·(a-Φ0*hg)/L;前轴附着力矩:Mzf_ul=Fzf_ul·Φ0·R;后桥附着力矩:Mzr_ul=Fzr_ul·Φ0·R;产生Mzf_ul所需的气室压力:产生Mzr_ul所需的气室压力:式中:W为整车质量;b为质心距后桥的距离;BFf和BFr分别为前、后单个制动器的效能因数;R为制动鼓半径;Lf为调整臂长度;e为凸轮轴基圆半径;η为制动鼓效率;Af和Ar分别为前、后单个气室有效面积.2.2 感载阀摆杆长度的确定车辆装载后,悬架被压缩,感载阀利用车架与车桥之间距离的变化量,将载荷参数转化为距离参数,并以此来控制阀门开度,对气室弹簧缸的工作压力进行调节,使车辆在任何载荷条件下都能具有近似理想的制动力分配特性.车辆正常行驶中,摆杆在控制行程范围内摆动(如图1).同时,阀体还设计有较大的附加行程,这主要是为防止不平路面引起的动载荷可能造成车桥与车架相对运动过大,并损坏感载阀阀体.当发生摆杆折断或摆杆与弹性臂连接处脱落等失效模式时,摆杆将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上摆至最高点,并以全输出状态向后制动气室供气,以优先保证行车制动效能.装配时,应采用弹性臂或拉线等弹性元件连接摆杆和车桥,并保证在所有行驶工况下,通过弹性元件总成传到摆杆上的运动只能是由车辆垂直载荷变化而产生的位移.感载阀在气制动回路中,进气口(1口)与贮气筒相连,出气口(2口)接制动气室,控制口(4口)接制动阀21口,当车辆对排气噪声有特殊限制性要求时(如出口车型),可将排气口(3口)与消音器相连.在设计中,主要研究感载阀摆杆长度LLSV、车辆空满载质量以及对应悬架弧高变化量3者之间的参数匹配关系.对于某一固定车型,其空满载质量和对应的悬架弧高变化量为固定参数,因此,摆杆长度的匹配计算方法成为研究重点.目前,摆杆长度计算方法主要有载荷计算法和列线图表法(即Nomograph法)两种.(1)载荷计算法采用载荷计算法确定摆杆长度时,首先由式(5)和式(6)计算前后桥制动压力比:iP=Pr/ Pf ,并取额定工作压力为前制动气室设计输入压力Pf(即Pf=P0),计算后制动气室的设计输入压力Pr=Pf·iP=P0·iP.其次,结合感载阀在1口供气压力P1≥650 kPa,4口控制压力P4=650 kPa条件下,对应2口输出压力P2随摆杆角度变化的静特性曲线(如图2),确定空满载状态对应的摆角范围,其中,图2中的曲线可通过试验标定或理论曲线换算得到.设计时,应选取曲线上A点为满载(即额定载荷总质量或最大设计总质量)时摆杆位置.在实际工况下,当车辆出现超载时,感载阀不再调节输出压力,而是以全输出压力(即此时iP=1)向后制动气室供气,优先保证超载工况下的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最后,在图2中的曲线AC段(控制行程)上,采用插值法确定感载阀出气口压力P2=Pr时的摆杆角度θ1,并计算摆杆控制行程Δθ=θt-θ1.最后,依据车辆后悬架空/满载弧高压缩量Δ,确定感载阀摆杆长度LLSV=Δf/Δθ.(2)列线图法采用列线图法确定摆杆长度时,首先应确定阀体的先导压力Pd.当车辆在不平路面行驶时,由路面不平度引起的后桥动载荷很容易造成摆杆的频繁小振幅摆动,使后制动输出压力产生波动,降低了压力调节精度和整车制动感觉的随动性,尤其是在驾驶员轻踩踏板时,容易出现后制动时有时无的现象,将造成驾驶员紧张和疲劳.感载阀利用先导控制,使制动阀输出气压低于先导压力Pd时,阀体2口不产生气压,有效克服了上述问题.其中,Pd一般取值(40~80)kPa,可通过阀体顶端的调压螺钉调节.计算控制比:其中,进气口(1口)压力P1= Pf,出气口(2口)压力P2= Pr,开启压力ΔP,一般取值(20~30)kPa.最后,在列线图中(如图3),选取控制比iR和车辆后悬架空/满载弧高压缩量Δf在数轴上对应的点,连接该两点并延长至摆杆长度数轴相交,则交点对应的数值即为所得到的摆杆长度LLSV.由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对比发现,采用载荷计算法得到的摆杆长度比采用列线图法计算得到的摆杆长度稍大.当车辆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虽然感载阀的先导控制结构可大幅降低摆杆小振幅摆动对整车制动感觉的不利影响,但仍会加剧阀体内顶杆和凸轮之间的磨损,并降低感载阀的使用寿命.考虑到以上因素,设计中应保证空载车辆在不发生甩尾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大摆杆长度并提高感载阀支架的刚度.因此,选择载荷计算法作为摆杆长度设计方法,并确定摆杆长度为146 mm.为更有效地验证装配感载阀后的制动性能,对某轻型载货汽车分别在空载、半载和满载3种载荷条件下,对同一车辆在不装感载阀(仅有继动阀)和装备感载阀两种制动系统结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结果发现,车辆匹配感载阀后,其空载0型试验的减速度值(即MFDD)显著提高,且有效缩短了制动距离.通过观察轮胎抱死印痕发现,采用继动阀方案时,车辆在空载和半载状态出现甩尾现象;采用感载阀方案时,其前轮相对于后轮的抱死印痕更加清晰,且前轮先于后轮发生抱死,车辆在各种载荷状态下制动时,均未发生甩尾现象.依据测量结果,计算车辆在空载和满载条件下附着系数利用率与制动强度的特性关系曲线(如图4).对采用感载阀的车辆,空载状态下的后桥附着系数利用率的曲线得到显著降低,并保持在法规要求的区域内,提高了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对于未装备制动力调节装置的车辆,利用制动力分配特征系数,可有效判定车辆轴间制动力分配的合理性,并评估车辆在不同载荷状态下发生制动甩尾的风险.实车道路试验表明,采用载荷计算法对感载阀匹配设计,能满足制动法规的相关要求,并有效防止空载车辆发生制动甩尾现象.【相关文献】[1] 饶峻,黄虎. 气压制动系统制动压力调节方法的研究[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3):220-221.[2] 葛飞. 某轻型货车感载比例阀调整工装设计及调整方法[J]. 汽车实用技术,2015(4):15-17.[3] Silvia F I, Fernando A, Fernando C, et al. 6x4 Commercial Trucks Load Sense Valve Installation[J]. SAE Paper 2007-01-2919.[4] 刘惟信. 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 GB 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S].[6] 德国BOSCH公司. BOSCH汽车工程手册[M]. 顾柏良,译,2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 GB 12676-2014商用车辆和挂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难 以适 应理 想制 动力分 配 . 适用 于质 心较 高 、 仅 轴
距较 短 的小型 汽车 。 比例 阀有 感载 比例 阀 、惯 性 比
例 阀等 。感载 比例 阀根据 汽车 本身 载荷 的变化来 调
节制 动力 分配 .使所 有装 载载 荷下 的制动 力分 配都 能接 近理 想 曲线 , 但其 结构 比较 复杂 , 制动 时轴荷 转
主题 词 : 型 货车 轻
制动 力调 节装 置 匹配
中图分类 号 : 4 35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 0 3 0 (0 0 0 — 0 3 0 U 6. A 1 0 — 7 3 2 1 )8 0 2 — 4
The M a c i e ho nd Ex e i e t lAna y i fBr k ng Fo c t h ng M t d a p rm n a l sso a i r e Re ul t r f r a LihtD u y Ve il g a o o g t h ce
s f t r mpr e aey we ei ov d.
Ke r s: g ut e ce y wo d Li htd y v hil ,Br k n o c e l or a i g f r e r gu at ,M a c ng t hi
1 前 言
目前采 用较 多 的制动 力 自动调 节装 置有 限压 阀
Ha un ua ,Xi i o Ch g ng e Fe ,Ya n o Xi
(in Unvri Jl iest i y)
【 bta tPesr g l igc a ce sc f rkn rerg lo n h el rkn rs r ds b t n A s c]rs er ua n hr trt so aigf c eua r dtei a ba i pes e ir ui r u e t a ii b o t a d g u t i o

设计 . 算 . 计 研究 .
某轻型货车制动力调节装置的匹配方法与试验分析
郝春光 谢 飞 姚 鑫
( 吉林 大学 )
【 摘要 】 分析 了某轻 型载货 汽车理想 制动压力 分配和制动力调节装置调压特性 , 出了存轻型货车上安装制动 提
力 调 节 装 置 的 匹配 方 法 . 通 过 感 应 载 荷 的 变 化 自动 调 节 前 、 轴 制 动 力 分 配 比 例 , 使 其 接 近 理 想 制 动 力 分 配 曲 即 后 可 线 对 车 辆 匹 配 制动 力 调 节 装 置 前 、 的制 动 性 能 进 行 了 理论 计算 与道 路 试 验 , 果 表 明 , 后 结 匹配 制 动 力 调 节装 置可 使 该 轻 型 货 车 的 制 动性 能 明显 提 高 , 动 稳 定 性 和 安 全 性 得 到 改善 。 制
和 比例 阀等 。当限压 阀制 动人 口压力 达 到一定 数值 后 , 出 口压力不 再 提高 , 其 这种 阀结构 简单 , 成本 低 ,
t n,t i tt i e st ,Co u i o he Oho sa eun v riy l mbus 。Oh o i.
理 . 械 工 程 学报 . 9 3h u y v h c e we e a ay e n t i a t l ,a d mac i g me h d f rt e b a i g f r e r g ltr w s p o o e , fa l t d t e il r n lz d i hs r c e n t h n t o o h r k n o c e u ao a r p s d g i n mey b e sn o d c a g o rg lt o ta d r a r k n o c i r u in p o o in a tma ia l,e a l g i a l , y s n i g la h n e t e ua e f n n e r b a i g f r e d si t r p r o u o t l r tb o t c y n bi t n a p o c o a d a r k n o c it b t n C I e h o ei a o u ai n a d r a e twe e ma e t n l z h p r a h t n ie l b a ig f r e d sr u i H V .T e r t lc mp t t n o d t s i o c o r d o a ay e t e b a i g p r r n e o e v h ce wi rwi o tt e b a ig fr e r g lt r t e r s l h w d t a , t h th d r k n e o ma c ft e i l t o t u h r k n o c e u a o , h e u t s o e h t wi t e mac e f h h h s h b a i g f re rg lt r b a i g p r r a c ft ih l h uy v h ce wa b iu l mp o e n r k n t bl y a d r kn oc e u ao , r kn ef m n e o g i td t e i l o h g s o vo s i r v d a d b a i g sa i t n y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