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力调节装置原理
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结构与原理

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结构与原理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Electron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简称EBD)是一种用于调节车辆制动力分配的装置,它通过在车辆制动时根据车辆的动力学状态、负载和制动系统的工作状况,智能地分配前后轴上的制动力,从而提高制动性能和稳定性。
EBD的结构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部分。
传感器用于感知车辆的动力学状态,如车速、纵向加速度、车辆倾斜角度等,同时还可以感知车辆的负载情况。
传感器通常安装在车轮、底盘和车身上。
控制器是EBD的核心部件,负责收集传感器数据,并根据预设的算法和逻辑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执行器调节制动力。
执行器一般是通过电动控制的制动系统或液压控制的制动系统来实现,例如电子制动系统(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Brake System,简称ECB)或电控制动系统。
EBD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司机踩下制动踏板时,ECU即刻通过传感器获取到车速、车轮转速、车辆倾斜角度等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ECU能够判断出车辆当前的制动状态和负载情况。
接下来,ECU会根据预设的算法和逻辑,在前轴和后轴上智能地分配制动力。
在正常行驶时,EBD将制动力尽量均匀地分配给前后轴,以确保车辆在制动时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危险情况下需要紧急制动时,EBD会将更多的制动力分配给后轴,以减少前轴的制动压力,防止前轮翻滚和车辆失控。
除了智能分配制动力外,EBD还可以提供制动力的调节功能。
例如,在车辆左右车轮抓地力不均匀的情况下,EBD可以通过调节不同车轮的制动力,使车轮间的抓地力更为均衡,从而提高制动性能和车辆稳定性。
总之,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是一种通过感知车辆状态和调节制动力分配的装置,能够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和稳定性。
随着车辆动力学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EBD也将进一步提升,并与其他车辆稳定控制系统相结合,为驾驶人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制动器原理

制动器原理制动器是一种重要的机械设备,它能将机械发电机或其他转动载体中积累的能量转换为有效的制动力,从而控制机械的速度和安全的停止机械的运行。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安全装置,在各种设备上均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要说明制动器是如何工作的。
实际上,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机械力学和机械能学的原理。
当运动的载体在转动过程中,它受到了机械能的作用,这些机械能就会被储存起来,形成一种能量积累,当要终止运动时,这些积累的能量就会被释放,从而实现制动的作用。
制动器的种类繁多,根据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机械制动器和电气制动器两大类。
机械制动器是指利用机械能来控制运动载体的变速和停止,常见的机械制动器有盘式制动器、刹车片式制动器等。
电气制动器是指利用电能来控制运动载体的变速和停止,常见的电气制动器有变频制动器、电磁制动器等。
在机械制动器的应用中,盘式制动器是最常见的。
它利用离心力的原理,把摩擦片与制动盘上的摩擦表面紧密接触,当制动轮转动时,摩擦片就会产生摩擦力,这样就可以降低转动速度,从而实现制动停止的目的。
电气制动器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学的原理,电磁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电磁路的电流,从而调节电磁路中磁铁的磁通力来实现制动。
而变频制动器则是利用变频电机作为动力,在改变其转速时可以实现制动的效果。
此外,还有液压制动器、热制动器和摩擦制动器等,它们也是制动器中较为常用的几种。
液压制动器是一种利用液压力进行制动的设备,它采用液压缸和活塞的结构,可以利用液压力实现制动的功能。
热制动器是利用热力学的原理,通过热量的转换而变成制动力的方法实现制动的设备,常见的热制动器有制冷式热制动器和制热式热制动器。
摩擦制动器则是利用摩擦力来实现降低转动载体的转速,从而达到制动的目的,它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经常被用于汽车、磨床和磨机等机械设备上。
另外,制动器的可靠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因此,在制动器的设计、使用、维护等过程中,都应考虑及时的润滑、定期的检查和更换、以及维护良好的制动器调节系统等,才能保证制动器的正常使用,同时确保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制动总阀原理讲解

制动总阀原理讲解制动总阀是汽车制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理是在制动踏板的作用下,通过传力机构将制动力转化为液压力,从而实现车辆的制动。
制动总阀通常由踏板、活塞、阀芯、弹簧、密封圈等部分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通过传力装置将踏板力传递给活塞。
活塞向下运动,压缩空气,并将压缩的空气通过通道传送到制动总阀的阀芯。
阀芯上设有多个开口和密封槽,并在中间设有通道。
当踏板力传递到阀芯上时,阀芯向下弹簧的作用下,使其密封槽与开口对应,从而实现气路的连通。
制动总阀的阀芯下端连接着制动缸,其上端连接着气压泵或空气储罐。
当阀芯与密封圈之间的通道连通后,压缩空气进入制动缸,推动制动缸的活塞从而产生制动力。
同时,阀芯与密封圈之间的通道连通,也将制动缸的压力泄放至大气中,使制动力得到释放。
制动总阀起到一个控制和调节制动力的作用。
因此,制动总阀通常包括一个调节阀,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制动力的大小。
通过调节阀芯与阀座之间的开口面积来改变流量,实现对制动力的精确控制。
同时,制动总阀还配有弹簧,以保证制动踏板在释放时能够恢复原状,实现制动的正常工作。
制动总阀的原理可以总结为: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通过传力机构将踏板力传递给制动总阀,阀芯下移并连通阀芯与制动缸之间的通道,使气压传送到制动缸并产生制动力;当驾驶员释放制动踏板时,弹簧的作用下,阀芯上移并连通阀芯与大气之间的通道,释放制动缸的压力,实现制动力的释放。
制动总阀作为汽车制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原理的了解对于掌握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保养维修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熟悉制动总阀的工作原理,才能及时发现制动系统故障,保证行车安全。
因此,在驾驶汽车时,我们需要重视制动总阀的工作原理,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动系统,确保车辆制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章汽车制动系统

三、制动主缸
1、单腔制动主缸
四、制动轮缸
双活塞式制动轮缸:
说明:
各类汽车为了使前后车轮的制动力矩能与其实际载荷及附着 力相适应,以获得最大的制动效果,多采用不同活塞直径的轮 缸或不同型式、不同尺寸的制动器。货车制动时前轮实际载荷 及附着力仍小于后轮,所以后轮缸直径大于前轮缸直径。轿车 制动时,因质量转移较大,前轮实际载荷大于后轮,故前轮缸 直径大于后轮缸直径,且装用高制动性能的制动器。
制动踏板机构 15、16-制动轮缸
真空式
这种伺服制动系比人力液压制动系多一套真空伺服系统, 供能装置包括:由发动机进气管8(真空源)、真空单向阀9、 真空罐10组成。 控制装置:真空增压器控制阀6; 传动装置:伺服气室7; 中间传动液压缸:辅助缸4。。 真空增压器:辅助缸、真空伺服气室和控制阀通常组合装配 成一个部件。 工作原理
货车制动时前轮实际载荷及附着力仍小于后轮,所以后轮缸 直径大于前轮缸直径。
轿车制动时,因质量转移较大,前轮实际载荷大于后轮,故 前轮缸直径大于后轮缸直径,且装用高制动性能的制动器。
真空式
红旗CA7220型轿车真空助力伺服制动系示意图 动画演示 真空助力器结构
气压助力伺服制动系统
为了兼取气压制动和液压制动两者的优点,不少重型汽车采 用了空气液压制动传动装置。
4.制动平顺性好
5.散热性好。连续制动时,制动鼓的温度高达400 ° C,摩 擦片的抗“热衰退”能力要高(摩擦片抵抗因高温分解变质引起 的摩擦系数降低);水湿后恢复能力快。
6.对有挂车的制动系,还要求挂车的制动作用应略早于主车; 挂车自行脱挂时能自动进行应急制动。
第二节 制动器
按旋转元件的形状的不同,汽车制动器可分为鼓-蹄式和盘 式两大类。
湿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湿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湿式制动器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机械和汽车上常用的制动装置,它通过液压传动来实现制动作用。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摩擦转矩传递、液压传动和制动力的调节。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湿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湿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摩擦转矩传递。
当制动器工作时,制动器壳体内的摩擦片与摩擦盘之间会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摩擦转矩的传递。
这种摩擦转矩的传递可以有效地将旋转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制动的效果。
其次,湿式制动器利用液压传动来实现制动作用。
在制动器内部,会有一定量的液体(通常是液压油)充填其中。
当制动器需要进行制动时,压力油泵会向制动器内部注入液压油,从而形成一定的液压压力。
这种液压压力会使制动器内部的摩擦片与摩擦盘产生紧密的接触,从而实现制动的效果。
最后,湿式制动器通过调节制动力来实现灵活的制动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制动器需要根据不同的工况和要求来调节制动力的大小。
这通常通过调节液压系统的压力来实现,从而实现对制动力的
精确控制。
总的来说,湿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摩擦转矩传递、液压传动和制动力的调节。
它通过这些原理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在工程机械和汽车上的可靠制动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湿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工程机械制动调整方案怎么写

工程机械制动调整方案怎么写一、调整原理(一)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工程机械的制动系统是通过摩擦力来实现机械设备的停止和保持。
通常制动系统由制动器、制动鼓/盘、制动液和辅助装置等组成。
在制动过程中,制动器受到操纵杆的作用使得制动鼓/盘与车轮或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接触,通过摩擦力产生制动力矩,从而使机械设备停止或保持。
(二)制动系统的调整原理工程机械的制动系统调整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制动器的间隙和工作行程,使得制动器能够在保证良好制动效果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制动性能,保持制动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并使得整个制动系统的工作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二、调整工具1. 扳手:用于调整制动器的间隙和工作行程;2. 尺子:用于测量制动器的间隙和工作行程;3. 螺丝刀:用于拧制动器螺丝,调整制动器的工作行程;4. 压力表:用于测量制动液的压力,判断制动器的工作效果;5. 千斤顶:用于抬升机械设备,使得车轮脱离地面,方便制动器的调整。
三、调整步骤1. 停车并卸载:将工程机械停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卸载机械设备的负荷,使得车轮脱离地面;2. 调整制动器间隙:用扳手调整制动器的间隙,使得制动器与制动鼓/盘的间隙达到标准要求;3. 调整制动器工作行程:用螺丝刀调整制动器的工作行程,使得制动器在踩下制动踏板时,能够产生适当的制动力;4. 测试制动效果:使用压力表测试制动液的压力,检查制动器的工作效果,确保制动系统正常工作;5. 复原并测试:将机械设备卸载,车轮重返地面,测试制动效果是否符合要求;6. 调整完成并记录:对调整后的制动系统进行整体检查,并将调整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
四、注意事项1. 谨慎操作:在调整制动系统时,要谨慎操作,避免因误操作造成制动系统调整不当或者损坏。
2. 参照规程:在调整制动系统时,要严格按照车辆的技术规范和制动器的调整标准进行操作,确保调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定期维护:工程机械的制动系统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制动系统的异常情况。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汽车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的原理和实际效果。
实验原理:1.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是指在刹车时,前后轮的制动力分配比例。
根据车辆的不同设计和使用需求,制动力分配可以有前置(前轮制动力大于后轮)、后置(后轮制动力大于前轮)或平衡(前后轮制动力相等)的情况。
2.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可以通过制动液的流动来实现。
前轮制动力大于后轮时,制动液通过前制动器的活塞向后制动器流动,从而使后轮制动器施加制动力;后轮制动力大于前轮时,制动液通过后制动器的活塞向前制动器流动,从而使前轮制动器施加制动力。
实验装置:1. 汽车制动系统(包括前制动器、后制动器、制动液、制动管路等)。
2. 测力传感器或动态测力仪。
实验步骤:1. 确保实验车辆停稳在平整的地面上,保证安全性。
2. 将测力传感器或动态测力仪分别放置在前轮和后轮制动器上,用以测量前后轮的制动力分配情况。
3. 使用脚踏制动器时,记录测得的前后轮制动力值并计算制动力分配比例。
4. 根据实验需求,调节制动力分配比例。
可以通过调整前制动器和后制动器的活塞直径、制动液流通面积或其他方式来实现。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达到所需的制动力分配比例。
实验结果与讨论:1. 根据实验测得的前后轮制动力值和制动力分配比例,可以得出实际的制动力分配情况。
对比理论设计,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 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对制动系统进行调节和优化,以提高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3. 进一步研究制动力分配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探究不同制动力分配比例对车辆操控性能的影响。
4. 讨论汽车制动力分配的应用场景和限制,以及与其他车辆动态控制系统(如防抱死制动系统、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等)的协同工作。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研究了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原理和实际效果。
实验表明,制动力分配对汽车的制动性能和操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调节制动系统来实现不同的制动力分配比例。
汽车制动系统

概述
液压制动系
气压制动系
辅助制动系
制动力调节装置
防抱死制动系统与驱动防滑系统
三联学院交通工程系
§15.1 概 述
一、制动系的功用
根据需要使汽车减速或停车,以保证行车的安全。
二、制动系的类型
1、按作用分类
行车制动装置
驻车制动装置
辅助制动装置
三联学院交通工程系
2、按动力来腔阀门
⑵工作过程
气制动阀的随 动作用是靠平衡弹 簧来保证的;制动 阀的平衡位置是指 进排气阀均关闭, 且前后制动气室的 气压保证稳定状态。 每次平衡过程,平 衡弹簧下端面的位 置相同。
三联学院交通工程系
五、继动阀与快放阀
1、继动阀:缩短由储气筒到制动气室充气路程。 2、快放阀:解除制动时,可直接将制动气室的压缩空气排入 大气。
分类: 钳盘式制动器 a、定前盘式制动器
b、浮钳盘式制动器
全盘式制动器 (1)钳盘式制动器
三联学院交通工程系
1)定钳盘式制动器 油路中的制动 跨置在制动盘1上的制动钳体5固定安装在车桥6上,它不能旋转
液受制动盘加 热易汽化。 活 塞
制动钳体
进油口
制动块 缺点:油缸多、 结构复杂、制 动钳尺寸大
车 桥
人力制动系统 动力制动系统 伺服制动系统 机械式 液压式 气压式 电磁式 组合式
3.按传能介质不同
三、制动系的工作原理
三联学院交通工程系
制动系统的一般工作 原理是,利用与车身(或车 架)相连的非旋转元件和 与车轮(或传动轴)相连的 旋转元件之间的相互摩擦 来阻止车轮的转动或转动 的趋势。
当驾驶员踏下制动 踏板,使活塞压缩制动 液时,轮缸活塞在液压 的作用下将制动蹄片压 向制动鼓,使制动鼓减 小转动速度,或保持不 动。
电磁刹车制动原理

电磁刹车制动原理
电磁刹车是一种利用电磁力来实现制动的装置。
它的制动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吸合的作用。
电磁刹车由电磁铁、电源、控制器以及制动装置等组成。
当控制器接通电源时,电磁铁上的线圈会产生磁场。
当电磁铁接近金属制动盘时,金属制动盘内的铝和铜等导电材料感应出涡流,而涡流受到电磁铁磁场的作用,产生阻力。
当电磁铁接通电源时,电流通过线圈,形成磁场,磁场的作用力会将电磁刹车的制动装置与金属制动盘吸合。
这时,在金属制动盘运动时,会产生涡流阻力,使得制动盘减慢或停止运动,实现制动的效果。
当需要释放制动时,控制器断开电源,断开线圈的电流,使得电磁铁的吸引力消失,制动装置与金属制动盘之间的接触解除,从而释放制动,恢复正常运动。
电磁刹车制动原理的优点在于制动力量与电流的对应关系较好,通过控制电流大小可实现灵活的制动力调节。
其制动力可实现从轻微制动到完全制动的范围调整,也可实现高速运动制动时的稳定性。
总之,电磁刹车利用电磁感应和电磁吸合的原理,通过控制电流来实现制动力的调节,是一种常用的制动装置。
汽车制动系统工作原理详解

汽车制动系统工作原理详解众所周知,当我们踩下制动踏板时,汽车会减速直到停车。
但这个工作是怎么样完成的?你腿部的力量是怎么样传递到车轮的?这个力量是怎么样被扩大以至能让一台笨重的汽车停下来?首先我们把制动系统分成6部分,从踏板到车轮依次解释每部分的工作原理,在了解汽车制动原理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些基本理论,附加部分包括制动系统的基本操作方式。
基本的制动原理当你踩下制动踏板时,机构会通过液压把你脚上的力量传递给车轮。
但实际上要想让车停下来必须要一个很大的力量,这要比人腿的力量大很多。
所以制动系统必须能够放大腿部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有两个办法:1、杠杆作用2、利用帕斯卡定律,用液力放大制动系统把力量传递给车轮,给车轮一个摩擦力,然后车轮也相应的给地面一个摩擦力。
在我们讨论制动系统构成原理之前,让我们了解三个原理:杠杆作用、液压作用、摩擦力作用杠杆作用制动踏板能够利用杠杆作用放大人腿部的力量,然后把这个力量传递给液压系统。
如上图,在杠杆的左边施加一个力F,杠杆左边的长度(2X)是右边(X)的两倍。
因此在杠杆右端可以得到左端两倍的力2F,但是它的行程Y只有左端行程2Y的一半。
液压系统其实任何液压系统背后的基本原理都很简单:作用在一点的力被不能压缩的液体传递到另一点,这种液体通常是油。
绝大多数制动系统也在此中放大制动力量。
下图是最简单的液压系统:如图:两个活塞(红色)装在充满油(蓝色)的玻璃圆桶中,之间由一个充满油的导管连接,如果你施一个向下的力给其中一个活塞(图中左边的活塞)那么这个力可以通过管道内的液压油传送到第二个活塞。
由于油不能被压缩,所以这种方式传递力矩的效率非常高,几乎100%的力传递给了第二个活塞。
液压传力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以任何长度,或者曲折成各种形状绕过其他部件来连接两个圆桶型的液压缸。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液压管可以分支,这样一个主缸可以被分成多个副缸,如图所示:使用液压系统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使力量成倍的增加。
abs的工作原理

abs的工作原理ABS的全称是Anti-lock Braking System,即防抱死制动系统。
它是一种通过自动调节制动系统的制动力来防止车轮抱死的装置。
ABS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传感器检测、控制单元处理和执行器调节三个方面。
首先,ABS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轮的转速。
传感器通常安装在车轮轴承附近,可以实时监测车轮的转速。
当车辆制动时,如果某个车轮的转速突然减慢,传感器就会将这一信息传送给控制单元。
其次,控制单元会根据传感器传来的信息进行处理。
它会对车轮的转速进行比较分析,如果发现某个车轮的转速减慢过快,就会判断该车轮即将抱死。
控制单元会立即发出指令,通过执行器调节制动系统的制动力,使车轮重新恢复正常转速。
最后,执行器调节制动系统的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
执行器通常是通过调节液压制动系统的压力来实现的,它可以瞬间调整每个车轮的制动力,从而避免车轮抱死,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总的来说,ABS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轮的转速,控制单元处理信息并发出指令,执行器调节制动系统的制动力,从而实现防止车轮抱死的目的。
这种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车辆的制动安全性,特别是在紧急制动或路面陡坡等特殊路况下,能够有效地避免车辆侧滑或失控现象的发生。
除了提高制动安全性外,ABS系统还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在紧急避险或转弯时,ABS系统可以防止车辆侧滑或失控,保持车辆的稳定性,使驾驶者更容易控制车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ABS系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汽车安全装置,它通过传感器检测、控制单元处理和执行器调节制动力三个方面的工作原理,可以有效地防止车轮抱死,提高车辆的制动安全性、操控性和稳定性。
在现代汽车上,ABS系统已经成为了标配,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机车制动 原理

机车制动原理
机车制动是通过运用摩擦力来减慢或停止机车运动的一种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通常有以下几种:
1. 制动片制动原理:机车制动片通常安装在车轮上,制动片上面有摩擦材料,如制动鞋面片。
当机车运动时,制动片与车轮接触,摩擦产生阻力,从而减缓车轮转动,实现制动效果。
2. 压力制动原理:机车制动系统还包括压力制动原理。
在这种机制中,制动装置通过增加管道内的压力来传递力量,将力传送到制动器,使制动器施加在车轮上的压力增加,从而实现制动效果。
3. 制动力的调节:为了确保制动效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机车制动系统通常还配备了调节装置。
该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制动力大小,以适应不同的行驶条件和速度要求。
4. 制动系统操作:机车制动系统一般由司机通过操纵手柄或踏板来操作。
当司机施加制动力时,制动装置中的摩擦材料与车轮接触,制动效果就会产生。
机车制动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摩擦力来实现的。
通过调整制动力大小和操作制动装置,司机可以实现机车的减速或停止。
这种系统能够确保机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磁粉制动器工作原理

磁粉制动器工作原理
磁粉制动器是一种利用磁粉在磁场中的特性来实现制动的装置。
它主要由激磁
线圈、摩擦片、外壳等部件组成。
在工作时,通过控制激磁线圈的电流,来改变磁粉的磁化程度,从而实现对制动器的控制。
磁粉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磁粉的磁化。
当激磁线圈通电时,产生一个磁场,磁场的强弱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调节。
磁粉在磁场中会发生磁化,磁粉颗粒之间产生磁吸引力,从而形成一个固体状的摩擦副。
2. 摩擦片的受力。
摩擦片是磁粉制动器中的重要部件,它与传动轴连接,当摩擦片受到磁粉的作
用力时,会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对传动轴的制动。
3. 制动力的调节。
通过改变激磁线圈的电流大小,可以调节磁粉的磁化程度,进而改变摩擦片受
到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对制动力的调节。
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来控制传动轴的转速和停止。
总的来说,磁粉制动器利用磁粉在磁场中的特性,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弱来调节
摩擦片受到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对传动轴的制动。
它具有制动力可调、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传动系统中。
磁粉制动器的工作原理简单清晰,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因素,如磁
粉的选择、激磁线圈的设计、制动器的散热等问题。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发挥磁粉制动器的性能,确保其稳定可靠地工作。
总之,磁粉制动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制动装置,其工作原理简单清晰,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弱来实现对传动轴的制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制动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ABS的工作原理

ABS通常都由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电子控制装置和ABS警示灯等组成,在不同的ABS系统中,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往往不同,电子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和控制逻辑也可能不尽相同。
在常见的ABS系统中,每个车轮上各安装一个转速传感器,将有关各车轮转速的信号输入电子控制装置。
电子控制装置根据各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对各个车轮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和判定,并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主要由调压电磁阀、电动泵和储液器等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通过制动管路与制动主缸和各制动轮缸相连。
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受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对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
ABS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常规制动,制动压力保持制动压力减小和制动压力增大等阶段。
在常规制动阶段,ABS并不介入制动压力控制,调压电磁阀总成中的各进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开启状态,各出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电动泵也不通电运转,制动主缸至各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均处于沟通状态,而各制动轮缸至储液器的制动管路均处于封闭状态,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将随制动主缸的输出压力而变化,此时的制动过程与常规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完全相同在制动过程中,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车轮转速信号判定有车轮趋于抱死时,ABS就进入防抱制动压力调节过程。
例如,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趋于抱死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控制右前轮刮动压力的进液电磁阀通电,使右前进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不再进入右前制动轮缸,此时,右前出液电磁阀仍未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制动液也不会流出,右前制动轮缸的刮动压力就保持一定,而其它未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仍会随制动主缸输出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在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保持一定时,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仍然趋于抱死,电子控制装置又使右前出液电磁阀也通电而转入开启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部分制动波就会经过处于开启状态的出液电磁阀流回储液器,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减小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将开始消除,随着右前制动轮缸制动压力的减小,右前轮会在汽车惯性力的作用下逐渐加速;当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判定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已经完全消除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右前进液电磁阀和出液电磁阀都断电,使进液电磁阀转入开启状态,使出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同时也使电动泵通电运转,向制动轮缸泵输送制动液,由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经电磁阀进入右前制动轮缸,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增大,右前轮又开抬减速转动。
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结构与原理

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结构与原理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制动系统的安全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汽车的制动安全性能,汽车制造商们不断地研发新的制动技术和装置。
其中,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装置。
本文将介绍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的结构和原理。
一、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的结构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主缸、制动力分配调节器和制动器。
下面将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1. 主缸主缸是整个制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将驾驶员的踏板力量转化为制动液的压力。
主缸一般由两个独立的腔室组成,每个腔室都有一个活塞。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主缸内的活塞会向前移动,压缩制动液,使制动液流向制动力分配调节器。
2. 制动力分配调节器制动力分配调节器是安装在制动管路中的一个装置,它的作用是根据车轮的转速和负载情况,调节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比例,使车辆在制动时更加稳定和安全。
制动力分配调节器一般由一个阀体和一个活塞组成。
当制动系统的压力增大时,活塞会向前移动,改变阀体内的通道面积,从而调节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比例。
3. 制动器制动器是汽车制动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将制动力转化为制动力矩,使车轮停止转动。
制动器一般由制动鼓或制动盘、制动片、活塞和制动钳等部件组成。
当制动液进入制动器时,活塞会向前移动,使制动片夹紧制动鼓或制动盘,从而产生制动力矩。
二、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的原理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的原理是根据车轮的转速和负载情况,调节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比例。
下面将对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 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比例在制动时,车辆的重心会向前移动,前轮的制动力会比后轮大。
如果前轮制动力过大,会导致前轮打滑,车辆失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会根据车轮的转速和负载情况,调节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比例。
一般来说,前轮制动力分配比例为60%~70%,后轮制动力分配比例为30%~40%。
ABS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

ABS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一、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基本组成ABS通常都由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电子控制装置和ABS警示灯组成,在不同的ABS系统中,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往往不同,电子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和控制逻辑也可能不尽相同。
1.车轮转速传感器为了检测车轮的转速,在前后左右各车轮上都安装一个轮速传感器。
这种布置方法被称为传感器布置方式。
在前轮驱动汽车上,可使用3传感器方式,即在前差速器前部安装一个车轮转传感器,然后在左右后轮各安装一个车轮转速传感器。
齿轮脉冲信号发生器装在车轮上,齿轮脉冲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脉冲数和车轮的转速成正比。
以上传感器信号都输往电子控制装置。
2、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一般汽车的制动系统分为三个独立的液压系统,即左前轮、右前轮和左右后轮。
制动压力调节装置按照电子控制装置中电脑的指令,通过增压、保持油压、调压来调节上述三个系统4个车轮的制动油压。
制动压力调节装置附有专用的电动泵,如果需要提高油压,驱动电动机提高油压。
3、电子控制装置基于各车轮传感器送来的信号,利用电子控制装置的电脑,按预先确定好的判断程序计算各车轮的制动力。
根据计算结果,如果需要加大制动力,就打开进油电磁阀,如果需要解除制动就打开泄油电磁阀。
二、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在ABS中,每个车轮上各安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将关于各车轮转速的信号输入电子控制装置。
电子控制装置根据各车轮转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对各个车轮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和判定并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主要由调压电磁阀总成、电动泵总成和储液器等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通过制动管路与制动主缸和各制动轮缸相连,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受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对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
ABS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常规制动、制动压力保持、制动压力减小和制动压力增大等阶段。
在常规制动阶段,ABS并不介入制动压力控制,调压电磁阀总成中的各进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开启状态,各出液压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电动泵也不通电运转,制动主缸至各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均处于沟通状态,而各制动轮缸至储液器的制动管路均处于封闭状态,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将随制动主缸的输出压力而变化,此时的制动过程与常规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完全相同。
电磁刹车制动器工作原理

电磁刹车制动器工作原理电磁刹车制动器是一种常见的制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它利用电磁原理实现制动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制动力大、响应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梯、电动机等领域。
电磁刹车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磁铁、制动盘、摩擦片和弹簧等组成。
当电磁刹车制动器通电时,电磁铁会产生磁场,吸引制动盘上的摩擦片与电磁铁接触,从而实现制动效果。
具体来说,当电磁刹车制动器处于工作状态时,电流通过电磁铁线圈,激励电磁铁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会吸引制动盘上的摩擦片,使其与电磁铁接触。
由于电磁铁的磁力作用,摩擦片与电磁铁之间会产生摩擦力。
这种摩擦力会使制动盘减速,从而实现机械设备的制动效果。
当电磁刹车制动器需要解除制动时,只需断开电源,电磁铁的磁场消失,摩擦片与电磁铁之间的接触被解除,制动盘就可以自由旋转。
电磁刹车制动器的制动力大小与电磁铁的磁场强度有关。
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可以调节电磁铁的磁场强度,从而实现制动力的调节。
此外,电磁刹车制动器还可以通过改变摩擦片的材料和数量来调节制动力。
电磁刹车制动器的响应速度快是由于其结构简单、摩擦片与制动盘直接接触。
相比于液压刹车或气压刹车,电磁刹车制动器不需要介质传递力量,因此响应速度更快。
这使得电磁刹车制动器在需要快速制动的场合得到广泛应用,如电梯、自动化生产线等。
值得注意的是,电磁刹车制动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为摩擦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接触会产生摩擦热。
为了防止制动器过热,通常会在制动器上安装散热片或冷却装置,以提高散热效果,保证制动器的正常工作。
电磁刹车制动器通过利用电磁原理实现制动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制动力大、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铁产生磁场,吸引制动盘上的摩擦片与电磁铁接触,从而实现制动效果。
电磁刹车制动器在各种机械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带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带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带式制动器是一种常见的制动装置,主要用于控制机械设备的运动和停止。
它由制动带、制动轮、张紧装置、制动槽等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制动带与制动轮接触:当需要制动时,通过松动张紧装置,使制动带与制动轮接触。
制动带一般由耐磨合成纤维材料制成,可以提供较大的摩擦力。
2. 摩擦力产生:制动带与制动轮接触后,随着制动轮的旋转,制动带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从而抵抗制动轮的运动。
这种摩擦力的产生,使制动轮减速或停止转动。
3. 制动力的调节:通过调节张紧装置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制动带与制动轮的接触力,从而控制制动力的大小。
当张紧装置处于最紧状态时,制动力最大,制动带与制动轮的摩擦力最大;当张紧装置处于最松状态时,制动力最小。
4. 热量产生和散热:由于制动带与制动轮之间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为了防止过热引起制动效果下降或损坏设备,需要采取散热措施,如通过散热片、通风孔等方式散热。
总的来说,带式制动器通过制动带与制动轮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制动控制。
通过调节制动带的松紧程度,可以控制制动力的大小。
这种制动器操作简便,制动效果稳定,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汽车原理-汽车制动系统

➢较为完善的制动系统还具有制 动力调节装置、报警装置、压力 保护装置等附加装置。
汽车制动系统的类型
按系统的功用 ➢行车制动系统 ➢驻车制动系统 ➢第二制动系统 ➢辅助制动系统
➢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或停止的制动系统。 ➢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原地驻留的制动系统。 ➢行车制动失效时使汽车减速、停车的系统。 ➢汽车下长坡时稳定车速的制动系统。
制动钳
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
定钳盘式制动器
➢特点:制动钳固定在车桥上,制动盘两侧的制动块用 两个液压缸单独促动。
定钳盘式制动器
丰田—王冠汽车前轮制动器
➢局部调整制动器间隙时,制动 调整臂体(蜗轮蜗杆传动的壳体) 固定不动,转动蜗杆,蜗杆带动 蜗轮旋转,从而改变凸轮的原始 角位置,达到调整目的。
➢全面调整制动器间隙时,还应 同时转动带偏心轴颈的支承销。
楔式式制动器
➢楔式制动器中两碲的布置可以是领从碲式也可以是双向双领碲式, 制动楔本身的促动装置可以是机械式、液压式或气压式。
➢汽车制动
➢能使汽车速度减慢的外力包括滚动 阻力、上坡阻力、空气阻力。
➢不是制动力
➢通过驾驶员操纵产生,并由驾驶员控制迫使路面在汽车车轮上
施加一定的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称为汽车的制动力。
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
➢能够产生和控制 汽车制动力的一 套装置,称为汽车制动系统。
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制动系统的主要结构:制 动踏板、推杆、制动主缸活 塞、制动主缸、制动油管、 制动轮缸、轮缸活塞、制动 鼓、摩擦片、制动蹄、制动 底板、支承销、制动碲回位 弹簧等。
➢车轮制动器可用于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中央制动器 只用于驻车制动和缓速制动。
鼓式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分为内张型和外束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液压制动系统示意图
1-制动踏板机构2-控制阀3-真空伺服气室4-制动轮缸5-储液罐
6-制动信号等液压开关7-真空单向阀8-真空供能管路
9-感载比例阀10-左前轮缸11-左后轮缸12-右前轮缸13-右后轮缸
上图为奥迪100型轿车的真空助力伺服(直接操纵真空伺服)制动示意图,其中的液压制动系统是双回路的。
串列双腔制动主缸4的前腔通往左前轮盘式制动器的轮缸10,并经感载比例阀9,通向右后轮鼓式制动器的轮缸13。
主缸4的后腔通往右前轮盘式制动器的轮缸12,并经感载比例阀通向左后轮鼓式制动器的轮缸11。
真空伺服气室3和控制阀2组合成一个整体部件,称为真空助力器。
制动主缸4即直接装在真空伺服气室前端,真空单向阀7直接装在伺服气室上。
真空伺服气室工作时产生的推力,也同踏板力一样直接作用在制动主缸4的活塞推杆上。
感载比例阀9属于制动力调节装置。
制动力调节装置
制动力分配装置主要有限压阀、比例阀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感载阀等。
比例阀(亦称P阀)也是串连于液压或气压制动回路的后促动管中的。
其作用是
当前后促动管路压力p
1与p
2
同步增长到p
s
后,即自动对p
2
的增长加以节制,
亦即使p
2的增长量小于p
1
的增长量。
图2-9 比例阀结构示意图
1-阀门 2-活塞 3-弹簧
比例阀一般采用两端承压面积不等的差径活塞结构。
不工作时,差径活塞2在弹簧3的作用下处于上极限的位置。
此时阀门1保持开启,因而在输入控制压力p 1与输出压力p 2从零同步增长的初始阶段,总是p 1=p 2的。
但是压力p 1的作用面积为214
D A π
=,因而A 2>A 1,故活塞上方液压作用力大于活塞下方液压作用力。
在p 1、p 2同步增长的过程中,活塞上、下两端液压作用之差胜过弹簧3的预紧力时,活塞便开始下移。
当p 1、p 2增长到一定值p s 时,活塞内腔中的阀座与阀门接触,进油腔与出油腔即被隔绝。
此即比例阀的平衡状态。
若进一步提高p 1,则活塞将会回升,阀门再度开启。
油液继续流入出油腔,使p 2也升高但由于A 2>A 1,p 2尚未增长到新的p 1值,活塞又下降到平衡位置。
在任一平衡状态下,差径活塞的力的平衡方程为
p 2A 2=p 1A 1+F
即 p 2=2
121A F p A A + (2-9) 此处F 为平衡状态下的弹簧力。
图2-10 比例阀静特性
I -满载理想线 II -空载理想线
上列方程的曲线即是图2-10所示的比例阀静态特性曲线AB (图中假定A 点位于满载理想特性曲线的下方)。
装用比例阀以后的实际促动管路压力分配特性线即为折线OAB 。
比例阀静特性线AB 的斜率为(A 1/ A 2)<1,说明p 2的增量小于p 1的增量。
汽车在实际装载质量不同时,其总重心和重心位置变化较大,因此满载和空载下的理想促动管路压力分配特性曲线差距也较大。
在此情况下,采用一般的特性不变的制动力调节装置已不能保证汽车制动性能符合法规要求,故有必要采用其特性能随汽车实际装载质量而改变的感载阀。
液压制动系统用的感载阀有感载限压阀和感载比例阀两种,。
设汽车满载时,感载阀特性线为11B A ,而在空载时,感载阀的调节作用起点自动变为2A ,使特性线变为22B A 。
但两特性线的斜率还是相等。
这种变化是渐进的,即在实际装载量为任何值时,都有一条与之相应的特性线。
在限压阀或比例阀的结构及其它参数一定的情况下,调节作用起始点的控制压力s P 值决定于限压阀或比例阀的活塞弹簧的预紧力。
因此,只要使弹簧预紧力随汽车实际装载量而变化,便能实现感载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