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 时间与数学(二)一等奖说课稿
北师大三上《时间与数学(二)》教学案例、反思及点评
北师大三上《时间与数学(二)》教学案例、反思及点评〖教学目标〗1. 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年龄。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时间与数学(二)”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系列数学活动情境。
这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够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同时提供了素材以及进行探索研究的机会。
本节课共设计了三个活动。
1. 活动一是认识身份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身份证,但是从身份证上能得到哪些信息,有些学生知道,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不知道。
先让学生把自己家长的身份证复印件拿出来,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有利于学生了解身份证以及身份证的作用。
2.活动二是帮助妈妈做家务,让学生先在家里把烧开水、洗茶杯、擦地板这些活干一遍(因为可能有些学生这些家务只是见妈妈做过,而自己从来就没有亲身实践过),然后把自己劳动时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时间安排的实际问题。
3.活动三是做实验。
通过做实验,介绍人类水资源的缺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时间与数学的关系,可以使学生从中进一步感知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的学生多数来自于城市,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学生学习这一课打下了很好的生活基础。
另外,学生学习了年、月、日之后,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知和体验。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时间与数学》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学会用时间单位来表示和计算时间。
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时间,如上学、放学、吃饭、看电影等。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单位,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认识时、分、秒,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时间单位来表示时间,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学会计算时间,如计算经过的时间、剩余的时间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际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如知道早上、下午、晚上等。
但他们对时间单位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不太清楚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也不会用时间单位来表示和计算时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来认识时间单位,学会用时间单位来表示和计算时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时、分、秒,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时间单位来表示时间;学会计算时间,如计算经过的时间、剩余的时间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时、分、秒,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时间单位来表示时间。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计算时间,如计算经过的时间、剩余的时间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来认识时间单位,学会用时间单位来表示和计算时间。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时间道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单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如学校上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案例 小实验中的意外 ——《时间与数学(二)》
教学案例小实验中的意外——《时间与数学
(二)》
一次,我在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二)》一课时,按照预先的设计,用漏20g水的小实验来估计这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
我首先口述实验步骤:
①在老师说开始时,把玻璃杯中盛有20g的水倒入有孔的纸杯中,计时开始。
②等纸杯中的水全部流完后,计时停止。
③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如果一个坏了的水龙头和这个水杯漏水的速度相同,1时漏掉( )g水,8时漏掉( )g水,一天漏掉( )g 水。
小组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计时,有的拿纸杯,有的倒水……
看到每个小组纸杯都已经进入滴水状态,我接着又说:“现在水正慢慢地往杯子里面滴,这个实验看来还是要花一些时间完成,我们就这样坐等着?我们就用这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目前我国的缺水情况。
”同时,我还提醒一下记录时间的同学,还要关注杯子漏水的情况,准确计时。
屏幕上播放着我国缺水状况……
原本,我设计的意图是即渗透统筹思想——合理安排时间,又教育学生关注社会,珍惜水资源。
可是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同学都
不看我播放的资料,只是一心关注自己小组的实验,随时等着掐表……已经下课20分钟了,可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小组的实验还没有进行完,我只好宣布下课。
课后,我与随堂听课的老师进行交流,问题集中在小实验的环节中:①请。
数学好玩第3课时《时间与数学》(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第3课时《时间与数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
2.掌握时针和分针的指向,能够读懂和标注时间。
3.能够用校内时间表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养成合理的时间管理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为时间的概念与表示、时间的单位和转化等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明确时间的概念,掌握标准的时间单位和换算方法。
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时间表,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通过真实场景结合实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计算时间的概念。
2.案例教学法。
以不同的事例为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
借助视觉教具与互动答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教师先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时间与数学”,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和探究。
2. 概念认识(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时间的概念、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化。
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常见时间单位的换算规则。
3. 视觉教具展示(10分钟)教师通过时钟、流程图等视觉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关系,并引导他们分析时钟上的时间读法。
4. 课堂活动(20分钟)教师出示几个时间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上的内容,回答问题、做预测、制定计划等活动。
5. 总结(5分钟)教师梳理学生所学的时间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基于时间表制定个人计划和规划,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时间与数学作为数学课程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和技能。
本节课主要结合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互动答题等方式,营造生动、趣味的教学氛围。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程度,切实提升他们的时间感知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时间与数学》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时间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这一章节的内容包括钟面的认识、时间的计算、计时工具的发展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时间的认识,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系统。
学生在一年级时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为本节课的时间计算打下了基础。
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还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钟面的认识,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钟面的认识,时、分、秒的概念,简单的时间计算。
2.难点:时间计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钟面模型、计时器等教具。
2.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PPT、作业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早上7点钟起床,吃早餐用了20分钟,他什么时候离开家去上学?”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时间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向学生介绍钟面的认识,讲解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时间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计时器、钟面模型等进行时间的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时间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时间计算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计时工具有哪些发展变化?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时间的计算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小
秒
4时 > 24分
精
5时 < 500
灵
分
140秒 > 2
分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 15 )分钟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所以是15分 钟。
分针从6走到9,走了15小格,所以是15分 钟。
45-30=15,所吗? 说说你是怎样 算旳。
时间旳计算
学习了时间旳 知识,我发觉时 间真旳很宝贵, 我决定改掉做作 业磨蹭旳坏习惯。 原来周末完毕家 庭作业需要2小时, 目前完毕一样多 旳作业,用了110 分。
1时是60分, 那2时=(120)分
时 时、分、秒 间 计 1时=60分
量 单 位
1分=60秒
120分>110分, 也就是2小时>110分
1时是60分, 那2时=(120)分
时 时、分、秒 间 计 1时=60分
量 单 位
1分=60秒
110分=60分+50分 2小时=60分+60分
在练习本上迅速完毕下面练习
时
。
间
3时 =180分
小
4分 =240秒
精
60秒= 1 分
灵
120分= 2 时
时
在 里填上“>”“<”或 “=”。
间
9分 > 90
我们来总结一下:
1时=60分 1分=60秒
从8:40到9:00,时钟表上要 走4大格,所以是20分钟。
9:00就是8:00过去60分钟,60 -40=20,所以是20分钟。
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目前要晚
点25分钟上。它是什么时候到达?
假如要晚
11:45到达
点40分钟
呢?
12:00到达
(1)上午第一节课用了 多少时间?
三年级《24时计时法》一等奖说课稿
三年级《24时计时法》一等奖说课稿1、三年级《24时计时法》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冊第二单元信息窗一《24时计时法》,下面我将从以下6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3、说教学重难点;4、说教法学法;5、说教学过程;6、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4时计时法作为计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
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感兴趣的题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主动了解24时计时法的规律,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24时计时法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归纳能力,增强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了解24时计时法,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刻,因此正确地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和进行计时法之间的互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为了较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媒体演示、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点拨提示等方法,以使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学法上重点教会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学好玩-3_时间与数学(2)-》-北师大版
说课稿:《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2)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XX老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2),这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间的基本认识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应用。
教材通过共同的休息日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进一步掌握时间的计算和应用。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探索共同的休息日,另一部分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面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时间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但是,对于如何将时间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时间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的共同的休息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理解和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的计算》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一等奖
《时间的计算》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一等奖《《时间的计算》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时间的计算》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一等奖设计说明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学生已经对时、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几秒,因此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牢牢记住已经掌握的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同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借助钟面模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帮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探究找到解题方法,即“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教师准备PPT课件、钟表学生准备钟表模型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PPT课件)1、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1圈是( )分钟。
(3)1时=( )分(4)1分=( )秒2、出示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交流: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诗?你是怎么知道的?(2)小结:这是写珍惜时间的诗句,光阴就是时间。
3、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
探究新知1、学习例1。
2时=( )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时=( )分,怎么想?[用5个60连加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想:在120分的基础上再加3个60分,即120+180=300(分)](2)( )时=240分(3)3分=( )秒(4)4分=( )秒设计意图:例1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认识时间》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认识时间》数学一等奖说课稿1、《认识时间》数学一等奖说课稿各位专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二册《认识时间》。
下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这堂课运用信息技术的想法和做法.一、整合的必要性。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看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读写钟面上整5分的时间,知道1时=60分,为学习1分1分读写时间打下基础。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的知识有所接触,但是他们缺乏观察钟面动态演变的实践经历,也缺少乘法知识基础。
第一次教学时,我采用教具钟与学具钟来展开教学,在课后的反馈中学生普遍感觉这节课枯燥乏味、对1时=60分等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信息技术的介入,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次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激活学生的思维。
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考虑,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学会读写钟面上整5分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2)借助网络学习,经历时、分进率的探索过程,感悟1时与60分之间的关系,掌握5分5分数的技能。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认读钟面上整5分的时间学习难点: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理解1时=60分二、整合的过程。
本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这节课我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并告诉学生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教学1时=60分打下了基础。
2、合作交流、探索发现建立大格数与小格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知道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在学生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又通过动态演示教学大格数与小格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比较抽象,我先告诉学生:时针、分针两兄弟要赛跑啦!这时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他们间的内在联系: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从而推导出1时=60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会进行时间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接触过时间概念,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
2.培养学生的时间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会进行时间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时间单位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小明的一天,引出时间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时间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计算时间。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时间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
6.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计算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拓展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24时计时法 北京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24时计时法北京版 (2)一、教学目标1.掌握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运用方法;2.能利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刻的转换;3.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2.教学难点:利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刻的转换。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热(5分钟)通过多组数字询问学生能否判断数字所代表的时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4时计时法。
2. 导入新课内容(5分钟)介绍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运用方法,重点讲解常见的时间点:0点、12点、18点、24点。
3. 讲解并练习(20分钟)1.利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刻的转换:例1:现在是13:30,加上8小时后是几点钟?解题步骤:•13:30 + 8:0 = 21:302.利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的计算:例:请问:6:50到9:20共用了多少时间?解题步骤:•9:20 - 6:50 = 2:304. 拓展(10分钟)通过老师提问、学生交流等方式,探究24时计时法运用范围的拓展,如飞机到达的时间、比赛持续的时间等。
5. 复习(10分钟)让学生上台模拟题目并讲解答题思路,同学们一起检验答案并复习课堂重点。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演示软件、教学实物五、板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24时计时法0点、12点、18点、24点时刻转换13:30 + 8:0 = 21:30时间计算9:20 - 6:50 = 2:30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达到了预期效果。
但是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巩固和拓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 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时间,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单位;2.能够掌握用指针读时刻的方法;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时间的认识、指针读时、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单位;2.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向学生强调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时间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能更好地理解时间,并且能够熟练地读懂钟表,更好地应用时间在日常生活中。
”2. 时间的认识(2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指出时间的单位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比如上学、吃饭、玩耍、打篮球等,都离不开时间。
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出更多时间的使用场景。
(2)教师通过使用图片和现实场景,引导学生认识一周有七天,一天有24小时,并介绍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周、月份和年份等,以帮助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和记忆。
3. 指针读时(20分钟)(1)教师让学生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如表盘、指针、时针、分针和秒针等,并引导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的不同之处。
(2)教师通过演示和引导,让学生了解如何用指针读时,并提供大量练习,确保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4. 应用时间(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单位在生活中找出更多应用场景,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收集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2)教师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充分利用本题材与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的联系,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提升学生对时间的应用意识。
5.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全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1. 教学资源1.时钟模型;2.课堂练习题。
2. 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2.课堂表现;3.课后作业。
五、教学建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指针读时的方法,更能够将时间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XXX版三年级数学上《时间与数学》说课稿
XXX版三年级数学上《时间与数学》说课稿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实验、合作研究等。
在认识身份证环节,我将通过讲授和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年龄的方法。
在统筹安排时间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研究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滴水实验的活动中,我将通过实验和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同时,我也将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总结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法方面,我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也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In this lesson。
the XXXXXX。
based on the students' learning n。
I XXX and end of the clas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we XXX while waiting for the results。
we moved on to other teaching content。
At the end of the class。
we returned tothe small experiment。
recorded the results。
and used the XXX。
XXX.XXX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n。
The purpose of this design is to achieve two objectives: First。
XXX。
skills。
and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In this n。
students not only use their knowledge of time to calculate but also think about how to XXX。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一等奖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一等奖说课稿一天的时间说课稿一、说教材“24时记时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4时记时法”作为记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
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感兴趣的题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了解24时记时法的规律,理解和发现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两种记时法的互换。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计算打下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并会运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进行互换,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乐于和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了解24时记时法,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用12时记时法表示时刻,因此正确地运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和进行记时法之间的互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1、情境教学法。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学有所乐。
2、直观教学法。
“百闻不如一见”。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欲望,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三、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三年级上册分秒教案一等奖
三年级上册分秒教案一等奖《三年级上册分秒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三年级上册分秒教案一等奖时钟每个家庭都有,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了分秒的内容,那分秒的教案怎么写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分秒教案相关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教学内容:时分秒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
(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
(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生:……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二、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
(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 分 秒 说课稿二
2014年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二时、分、秒说课稿二课前思考:教学中注意的问题1.时刻的认识应与学生熟悉的作息时间紧密联系另外:要了解学生对钟表、时间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生已有的时间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教学时,可以借助挂图让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再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说一说关于钟面知道些什么。
然后,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借助在钟面上数一数、拨一拨的操作,探索“填一填”中的几个问题,并把探索的成果填到书上。
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2.在体验活动中,认识分、秒的关系通过“1分能干什么”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
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首先通过具体活动,如“数心跳”、写字、拍皮球等,来感受1分的长短;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估计时间长短的经验,培养时间观念;最后,听一听秒针走动的嘀嗒声,感受1秒的时间长短,引出比1分还短的时间单位“秒”,观察钟面了解1分=60秒。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中,不仅能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能体验一分能读能写许多字,能做不少事情,体会时间的价值,甚至重大的体育比赛是在最后一分决定胜负的,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懂得去珍惜时间。
进行“数心跳”的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数脉搏的方法。
●教学建议:①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的机会②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分与秒的关系3.课堂中可以多安排一些体验时间的活动。
另外,“作息时间表”的制作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填写,也可以让学生填每天自己喜欢的活动的起止时间。
通过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时间观念与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结合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要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难度控制在分针指的时间5分的倍数)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与数学(二)
一、说教材:
“时间与数学(二)”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的最后一个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系列数学活动情境。
它是开了从数学的角度来寻找、发现、思索和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的课。
教材中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并能运用数学的方法统筹安排时间,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够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同时提供了素材以及进行探究研究的机会。
本节课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设计将教学过程分成了四个环节:第一:认识身份证环节,是巩固时间单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二:统筹安排时间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经历用统筹的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并从中体会到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科学性;第三,滴水实验的活动,是本课的一个升华,主要是通过做实验及对实验结论的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能源等意识。
第四,小结:让学生自己给本课取一个课题,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小结本节所学的知识,起到再次巩固的作用。
二、说学情:
我们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都比较好,学生从小生活在父母素质相对比较高的家庭,学生的课外知识相当丰富,生活经验比较丰富,
思维也很活跃。
并且他们通过对新教材两年多的学习,及平时的训练比较到位,所以合作学习开展效果比较好,学生有一定的合作意识。
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这一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另外,学生学习了年、月、日之后,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知和体验。
有了这些基础之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身份证计算年龄和通过独立或能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课上设计的“帮助万老师解决难题”这些活动也就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由于本节课需要交流,运用语言交际的机会比较多,而三(3)班的孩子仍存在表达能力比较弱、不敢说等问题。
这就需要我在课堂的活动学习交流过程中,多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能思会说的能力。
这也是我这节课教学中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精灵儿童网站]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把全课分为四个环节来处理,下面我分别来说说每一环节的具体设计及我我设计思路:
环节一,认识身份证环节。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是这样来处理的:我创设了一个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的情境,用投影出示这位阿姨的身份证,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身份证来了解阿姨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身份证上的数学信息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本环节设计思路: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居民身份证的作用,知道在很多场合都需要出示身份证,以提供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
我把教材略加修改,改为通过身份证向同学介绍一位新朋友,学生会感兴趣,同时也会更喜欢数学。
身份证的出示,给学生提供探索的载体,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从“身份证”上收集和分析时间信息,从而启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探索问题的热情。
很好地巩固和时间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时间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统筹安排时间环节:
本环节,我设计了帮助万老师解决难题这一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表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简单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
独立设计工作程序,并能过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使思维进一步明朗化。
本环节设计思路:
学习数学的根本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统筹的数学思想就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
我之所以有以上的教学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运用抽象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到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科学性。
也再次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用数学思考问题,并用数学的思想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还特别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过程,力图通过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环节三:喝水问题及小实验环节:
喝水问题和小实验在教材中被安排在第二、三的位置,在本课教学中我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进行整合,分别在上课伊始及课堂将结束时进行。
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的处理。
上课一开始就进行漏水实验活动,在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里,先进行后面的教学内容。
课将结束时又回到小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能过实验来计算喝水问题,同时通过播放有关缺水图片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本环节设计思路:
对教材进行整合重新处理安排,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做的调整。
这样设计是希望它发挥两个作用:第一:对知识技能与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一个综合运用。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要用到时间的知识来计算,还要想怎么样计算比较好,这体现的是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第二: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估算,对节水问题进行合理推测,引起他们对用水、节水问题的注意。
这样处理教材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性的,也体现了新课程中倡导的教学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环节四:全课小结:
本环节我分为两个小环节进行:1、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再全班分享。
2、请同学们给本节课取一个课题,并说说取名原因。
本环节设计思路:
第一,先让全班同学都进行本课收获大讨论大交流中,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交流,无形中给他们提供了言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输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心理。
第二,通过学生给本节课取课题,其实就是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再次回忆,通过说取名原因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如何。
五、说板书:
根据本节课设计的需要,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既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