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成功案例
德育教育案例内容摘要(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伟,一个来自农村的初中生,家庭条件较为贫困。
从小父母忙于农活,对他的教育关注较少。
进入初中后,张伟的成绩一般,性格内向,缺乏自信。
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李老师决定从德育教育入手,帮助张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的学习热情,让他成为阳光少年。
二、德育教育实施过程1. 了解学生,建立信任李老师首先与张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在交流过程中,李老师耐心倾听,给予张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使他感受到了老师的信任和关心。
2. 树立正确价值观,激发学习热情针对张伟缺乏自信的问题,李老师通过讲述身边优秀学生的故事,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李老师鼓励张伟参加各类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李老师针对张伟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李老师注重培养张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守时、礼貌、勤奋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张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关注心理健康,助力成长李老师发现张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便指导他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同时,李老师关注张伟的心理健康,定期与他谈心,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助力他健康成长。
5. 家校合作,共同助力李老师与张伟的父母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张伟的影响。
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张伟的成绩逐渐提高,性格也逐渐开朗。
三、德育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教育,张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 学习成绩稳步提升,逐渐成为班级的佼佼者。
2. 性格开朗,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
3. 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阳光少年。
4.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得到了有效融合,为张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案例启示1.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的培养。
2. 家校合作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完整)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完整)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背景介绍作为初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通过有效的德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
下面将介绍一个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成功案例。
案例内容这位班主任是一位经验丰富、富有创意的老师,他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来进行德育工作:1. 激发学生的兴趣:他意识到学生对于德育活动常常缺乏兴趣,于是他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
比如,他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当地的福利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还能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非常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他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他还经常举办班级活动,如班级旅行和放松的聚餐等,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3. 倡导正能量:他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追求理想和成长。
他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梦想”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并鼓励他们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
通过这样的活动,他帮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并激励他们为之努力。
成果与启示通过这位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他们的品德和行为惯显著改善,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品质。
学生们的研究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激发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倡导正能量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通过这些策略,班主任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积极的举措和策略,班主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养和综合能力。
这位班主任的成功案例为其他班主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希望能够在德育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中小学德育一校一案典型案例
中小学德育一校一案典型案例中小学德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一校一案是指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学校的德育方案。
下面是一所中小学校在开展德育一校一案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
该学校位于乡村地区,学生家庭背景复杂,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和缺乏道德意识的问题。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家庭教育与德育融合发展计划》,通过家校合作,积极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案例。
首先,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通过开展“亲情工程”,引导学生回归家庭,增强亲子沟通和家庭教育的意识。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写一封感恩家长的信,表达对家长的感激之情,并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卫生、照顾弟妹等。
学校还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亲子关系,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家庭榜样。
其次,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的不同层面,增强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医院、对口帮扶学校等,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的困难和需要帮助的人群。
学校还开展了志愿者活动,在社区开展文明宣传、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的精神。
此外,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校设立班级自治委员会,在每个班级选出班长和班委会成员,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学校还注重开展班级会议和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纪律意识。
同时,学校还通过制定一套严格的校规校纪,加强课堂纪律和校园秩序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最后,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文艺展览、阅读竞赛和德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
学校还通过开设德育课程和主题讲座,传授正直、诚信、友善等道德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教育经典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晓明,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孩子,性格内向、自卑,学习成绩较差。
进入初中后,由于家庭环境和自身原因,他逐渐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如逃课、打架、偷窃等。
这些行为让他在同学中口碑极差,老师也对他失去了信心。
为了帮助张晓明改变现状,学校决定对他进行德育教育。
二、德育教育过程1. 了解情况,制定教育方案德育老师首先与张晓明进行深入交谈,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心理状况。
经过调查,发现张晓明之所以形成不良习惯,主要是因为家庭贫困、父母离异,导致他心理脆弱、缺乏关爱。
针对这一情况,德育老师制定了以下教育方案:(1)加强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自信心;(2)关注他的日常生活,给予关爱和支持;(3)发挥班级、学校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4)鼓励他参加各类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世界。
2. 开展心理辅导,树立自信心德育老师定期与张晓明进行心理辅导,引导他正视自己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鼓励他勇敢面对困难。
在辅导过程中,德育老师运用多种心理疏导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等,帮助张晓明逐步走出心理困境。
3. 关爱支持,温暖心灵德育老师密切关注张晓明的日常生活,为他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在寒冷的冬天,德育老师为他送去保暖衣物;在学习上,德育老师为他辅导功课,帮助他提高成绩。
同时,德育老师还鼓励其他同学关心张晓明,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 发挥班级、学校作用,营造良好环境德育老师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张晓明的成长。
在班级中,德育老师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心、帮助张晓明,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在学校层面,德育老师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为张晓明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锻炼平台。
5. 鼓励参加活动,丰富精神世界德育老师鼓励张晓明参加各类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等,让他展示自己的才华,丰富精神世界。
在活动中,张晓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自信心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德育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教育,张晓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德育教育案例初中(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诚信意识较弱,甚至出现作弊、抄袭等不诚信行为。
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本案例以某初中为例,探讨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二、案例描述1. 学生背景某初中七年级学生小王,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
在班级中,小王经常抄袭同学的作业,考试作弊,且在班级活动中,也表现出自私、不诚实的态度。
2. 问题分析小王出现诚信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教育缺失。
小王父母工作繁忙,忽视了对他的教育,导致他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投入不足,未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诚信教育。
(3)社会风气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诚信行为的存在,使小王产生了错误的道德观念。
3. 德育教育措施针对小王的情况,学校采取以下德育教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共同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
(2)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开展诚信主题班会、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签名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诚信的魅力,树立诚信意识。
(3)加强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如通过讲述诚信故事、开展诚信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4)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学校设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的诚信行为,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对不诚信行为进行纠正。
4. 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教育,小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家庭观念增强。
小王开始关注家庭,与父母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2)诚信意识提高。
小王不再抄袭、作弊,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展现出良好的诚信品质。
(3)人际关系改善。
小王主动与同学交往,关心他人,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喜爱。
三、案例总结本案例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加强课堂教学和建立诚信评价体系等措施,成功培养了初中生小王的诚信意识。
好的道德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众多教育领域,道德教育更是基石。
本案例以一位初中班主任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道德教育的成功案例。
二、案例背景李明,一个来自农村的初中生,家庭条件较为困难。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然而,他内心善良,乐于助人。
班主任小王在接手这个班级后,发现了李明的这些特点,决定从道德教育入手,培养他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三、案例分析1. 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小王在接手李明的班级后,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她通过与学生谈心、观察学生行为等方式,了解了李明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在此基础上,小王制定了针对李明的道德教育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小王关心李明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他的家庭状况。
每当李明遇到困难时,小王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助他。
这种关爱让李明感受到了温暖,也让他逐渐敞开心扉,与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王认为,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她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1)开展主题班会。
小王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讨论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
在班会中,她分享了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2)举办道德讲座。
邀请道德模范、优秀校友等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道德力量。
(3)组织实践活动。
开展志愿服务、爱心捐助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
3. 强化道德行为训练小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训练:(1)制定班级道德规范。
小王制定了班级道德规范,要求学生遵守。
对于违反规范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2)开展道德评价活动。
定期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开展道德榜样评选活动。
评选出班级道德榜样,让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四、案例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道德教育,李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农村初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彭治平
农村初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巧家县小河中学彭治平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网络。
这在便于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而且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过于溺爱孩子。
这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
我校位于农村,很多家长为了生计都外出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抚养。
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过于宠爱孩子,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很多问题。
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关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用一颗爱的心去关心、关爱学生,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道德。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几个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在上学期的一节课中,铃声响起我走进教室就发现黑板没有擦。
于是我问:“哪位同学没有擦黑板?”教室里雅雀无声了,也没有人站起来回答。
我再一次问:“到底是由哪位同学负责的?”突然,只见一个身影跑到讲台上,拿起黑板擦,迅速擦干净了黑板。
然后我对他说:“下次一定要记得值日。
”这时听见有同学在下面小声说:“今天不是王伟值日,是晓琳没有擦黑板。
”只见那个身影默默的回到到座位上,什么也没说。
晓琳站起来低声说:“对不起,老师我忘记了,下次一定注意。
”王伟是班级的中等生,平时比较不爱说话很懂事。
在课堂上也很认真,但成绩一直位居中游。
对于王伟的家庭情况很少听同学说起,也不太了解。
于是在那个周末我去了王伟家。
原来他的父母在外地务工很少回来看他,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因为父母不再身边,他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怎么愿意说话。
奶奶说他很认真的完成作业,就是小学的基础打的不好,学习有些吃力。
性格内向,又不敢向老师请教。
在王伟家我和他聊了好久,他告诉我:很想念爸爸妈妈,自己性格内向,朋友很少。
我问他:“你喜欢学习吗?”他说:“喜欢,学习好了可以让父母生活的更好。
就是有很多内容不会但不敢去问。
”我说:“下周开始你来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
德育叙事案例一等奖
德育叙事案例一等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德育工作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一项德育叙事案例一等奖评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吸引了众多学校和教师踊跃参与。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的案例,这些案例蕴含了师生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我国教育界的良好风貌。
在获奖案例中,有一则关于一位中学老师的感人故事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位老师名叫李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
他任教的学校位于一个偏远的山村,学生人数不多,家庭经济条件较为贫困。
李老师热爱教育事业,他常常悉心教导学生,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他的课堂上充满了温暖与感动,学生们对他都十分尊重和喜爱。
有一年,学校组织了一次语文演讲比赛,每位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个演讲稿,展示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比赛的内容涵盖了经典诗文朗诵、自由演讲等多个方面。
李老师非常重视这次比赛,他认为通过演讲,学生可以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于是,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准备比赛,并鼓励他们勇敢地站上舞台,展示自己。
在比赛当天,李老师看着学生们一个个自信地走上台,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朗诵诗歌,用真情实感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悟,他的心里充满了自豪和感动。
尤其是一个叫小明的学生,他原本是一个内向而羞涩的孩子,对于演讲比赛一直持怀疑态度。
但是在李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小明终于克服了恐惧,向全校师生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他的演讲内容真诚动人,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和称赞。
在比赛结束后,学校举行了颁奖典礼,为获奖学生颁发奖杯和奖状。
李老师在颁奖环节上也受到了表彰,他被授予了"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
这一刻,李老师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他看着台下熠熠生辉的学生们,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感动。
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初中优秀育德案例范文
初中优秀育德案例范文教育案例:一位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实践一、案例背景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我深知育人的重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我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通过一系列德育实践,我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现将我的育德案例分享如下。
二、案例描述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我组织了一次“破冰行动”。
活动当天,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需完成一项任务。
这些任务需要学生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如共同搭建一座桥、共同创作一幅画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观察到学生们逐渐放下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开始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还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三、案例分析这次德育实践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明确的教育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确保活动内容与目标相符合。
2. 贴近学生实际:本次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德育内涵。
3. 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
我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同时及时纠正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偏差,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本次活动采用了多样化的形式,避免了单调乏味。
学生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新鲜感,从而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案例总结通过这次德育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育德工作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继续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育德方法。
同时,我也将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我相信在不断努力下,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育德成果。
东南镇中学“感恩教育” 德育案例
东南镇中学“真情润德、感恩回报”德育行动案例一、活动背景: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尊老、敬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知恩、感恩、报恩,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生成功的必备品质。
感恩,是一种回报父母师长、回报亲朋好友、回报国家与社会的深厚情感。
懂得感恩、懂得爱、懂得珍惜,方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缺失、情感缺失和信仰危机等社会现实问题冲击着整个社会,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也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
从而导致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自私麻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厌学、早恋、网瘾、攀比、叛逆、暴力、缺乏爱心与责任感、不知珍惜、不懂回报等社会问题,很多青少年甚至存在精神贫困、心灵残疾等问题,知恩不报的事件经常发生。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关系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关系到全体国民未来的整体素质,而且还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这些问题使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鉴于此,我校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调整教育的重心,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感念师恩做起!二、活动过程:(一)开展“感恩---我们在行动”实践活动活动时间:5月5日----5月11日(感恩周)活动内容:七年级开展感恩手拉手,成长心连心——“感恩父母”活动八年级开展感恩手拉手,成长心连心——“感念师恩”活动1、“感恩父母——写给爸爸妈妈的信”的书信,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
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
在真切体会之后,学生都能有感而发。
然后开展“感恩父母——写给爸爸妈妈的信”的书信活动,让孩子把信寄给父母。
鼓励家长回信,促使活动更加感人,更加精彩。
福绵区石和镇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案例
没有过不去的山,没有迈不过的坎石和初中德育工作案例案例背景:我校处于福绵区石和镇,属于典型的乡村中学,留守儿童不少,因为这里是山区,许多家长为了生计或者致富,双双外出打工,把子女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
由于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自卑、焦虑、内心封闭等心理问题,甚至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017级2班有一位名叫黄淮的男同学,家庭情况很特殊,2014年父亲欠下高额赌债,父母经常吵架,后来离异,母亲远走广东,几年不回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
去年9月,黄淮进入我校就读,进校不到一个月,我们通过谈话就发现了这个学生家里的情况,每周仅有10元零花钱,生活极为拮据。
从小学升入初中,黄淮同学的家庭情况在住校同学中没有办法隐避,他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了危机。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对自己的家庭感到自卑,不敢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上课几乎从不回答问题,在教室里总是低着头,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似乎与这个学校格格不入,游离于老师学生之外。
作为学校德育管理者,我有义务帮助他摆脱心理阴影,让他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重新拥有健康的心态,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案例方法:1、仔细观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黄淮同学比较严重的“自闭”行为,其根本原因来自生幼小的他受到父母离异的打击以及现在家庭的贫困,他不愿意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告诉其他同学甚至老师。
因此,对他的心理进行教育就是要重新树立他的自信心,使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班级的温暖、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注,家长的关心和自我的价值。
2、组织家访,送去温暖与关怀。
2017年11月16日下午,由班主任牵头,率落班领导、老师看望并慰问了黄淮同学,实地考察了黄淮同学的家庭情况,鼓励他好好读书,虽贫困却不坠青云之志。
黄淮同学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承诺要加倍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师生的爱心。
3、增进交流,增强自信,让他感受学校温暖。
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儿童会议,其宗旨在于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学校的关爱。
最新初中生德育案例分析(优秀7篇)
最新初中生德育案例分析(优秀7篇)初中生德育案例分析篇一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走上三尺讲台,实现儿时梦想的那一刻,我已深深懂得对学生要有一颗一视同仁的爱心,虽然刚参加工作的我满怀激情,但是由于年轻气盛加上缺乏经验,面对班里那些迟到早退不交作业打架抽烟顶撞老师的“钉子户”的时候,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总是容易焦虑、烦躁、有点想要逃避和放弃却又不甘心,总是试图用严苛的纪律去约束和制服他们,但往往铩羽而归,甚至适得其反。
于是一次次硬着头皮心头笼罩着悲观消极的情绪做着打持久战的准备。
直到一个孩子的出现让这种坏情绪烟消云散。
叫他小a吧,在盐中的前两年里,小a一直是个神秘人物也是个知名人物,神龙见首不见尾,甚至很多他班里的科任老师都没见过他。
虽然高一高二未曾教过他,但是对他却早有耳闻,是的,不是迟到就是早退,上课玩闹顶撞老师旷课更是家常便饭,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说就是上学这么多年几乎没有静下心来听过一节完整的课。
果不其然,新班级成立的前两周他一直没来,期间我通过各种途径打过许多次电话催他返校,每次得到的回复不是生病了就是家里有事,每次都说过几天就回学校,但一直到放暑假也没来。
终于,在8月中旬新学期开学的一节课上,我见到了小a的庐山真面目,看着不像那种特别能闹的学生,但是,人不可貌相,还是得盯紧点,我在心底这样告诉自己。
头两天,相安无事,但早操和课间操的队伍里从未出现他的身影。
可能是我开学之初每晚预备课都会强调班级纪律尤其是请销假制度,第三天的大课间他来找我请假“老师,我中午请个假”。
我说“有什么事吗?”他说“回家拿东西”。
我说“都高三了,学习这么紧张,需要什么东西让家长送过来吧”“家长都挺忙的,没时间”他的语气已经明显有点不耐烦了。
“好吧,请假的事一会再说,我怎么发现你这两天都没跑操呢?”我问他。
“我在以前班级就从来没跑过,再说,跑操有什么用啊?”听他这么说,当时我的心里有一串大道理要讲,但想了想,此情此景面对此类学生,这样的话根本无济于事还可能适得其反让他更为逆反,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冻还得另辟蹊径、从长计议。
初中德育教育案例文章(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初中德育教育的案例,探讨如何在关爱与引导中,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因病早逝,父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
进入初中后,小明成绩一般,但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
然而,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小明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甚至有时还会逃课。
二、问题分析面对小明的情况,班主任小王老师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问题,更是一个德育教育问题。
经过深入了解,小王老师发现小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教育缺失:小明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导致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缺乏应对能力。
2. 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小明缺乏时间观念,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 责任感不强:小明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缺乏责任感,导致他在面对问题时,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
三、德育教育策略针对小明的问题,小王老师制定了以下德育教育策略:1. 关爱与尊重:小王老师首先从关爱和尊重入手,给予小明足够的关注和鼓励。
在课堂上,小王老师经常表扬小明的优点,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在生活中,小王老师也经常与小明谈心,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
2. 引导与激励:小王老师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心。
在课堂上,小王老师鼓励小明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才华;在生活中,小王老师引导小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责任感:小王老师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生活安排,帮助小明培养责任感。
同时,小王老师还鼓励小明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4. 家校合作:小王老师与小明父亲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在家庭中,小王老师引导父亲多关心小明,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教育,小明取得了显著的变化:1. 学习态度明显改善:小明开始认真对待学习,作业按时完成,成绩也逐渐提高。
初中生德育教育案例(精选18篇)
初中生德育教育案例(精选18篇)初中生德育教育案例篇1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复一日把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
就这样二十年一晃而过,物是人非,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
有一天当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了一家花店。
“对了,就是这个!”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籽,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带着这些种籽,撒在往来的路上。
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始终持续散播着野花种籽。
没多久,那条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竟开起了许多红、黄各色的小花;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籽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一辈子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更令他们开心。
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瓣的道路上吹着口哨,踩着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人生如白驹过隙,时光飞逝,何妨留下善行,提供后人乘凉?初中生德育教育案例篇2人生由思想开始,成功由渴望开始。
你心中有了远大的目标,还必须有强烈实现目标的渴望,心中还必须抱有“我一定要实现目标”的信念。
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总统是罗斯福,他连续担任了四届总统。
他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双腿跛行,平素用拐杖走路。
他30岁时曾竞选州长,当轮到他步上讲台演讲时,他毅然扔掉了手中的拐杖,拖着跛脚一跛一跛地走上了讲台。
他站在讲台上,演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各位尊敬的朋友们,今天,我走上这个讲台,明天,我还要走上白宫,就用这条腿(同时用手指着自己的腿)……”他的这种坚毅和渴望成功的信念,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几年后,他真的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国总统。
生命的活力来自于对目标的渴望与追求,没有对生命无止境的渴望与追求,人类就不会走出丛林,就不会一步一步迈向高度的现代文明。
(完整)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四都镇中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捕捉“闪光点”转化“后进生"产生背景:只要有班级存在就有会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班主任就是这样的班级中的核心人物。
班主任工作每天甚至每时每分都要开展,其核心内容就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费时费力而又可能收效不大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而在我们学校中,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从小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中长大,性格都比较孤僻;再加上爷爷奶奶盲目的溺爱,导致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也比较差。
在这种前提下开展德育工作,难度之大可以想象.针对这样的背景情况,尝试采用新的方法来转化后进生,以使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让他们在生活中也能看到阳光.主要做法由学校政教处牵头,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内容,再由学校领导培训各位班主任教师,使每个具体实施者都对内容有严格的把握和具体的了解。
每位班主任为每一位学生订个册子,用做教师记录学生的闪光点,每周汇总一次,每月将记录情况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
创新点:用细节捕捉孩子的闪光点,以正面激励为主具体实施:一、促进“后进生”学习动机的形成1、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融,激发“后进生"的内在学习动机.2、培养道德意志力,鼓励“后进生"上进。
二、利用班集体的凝聚力带动“后进生”学习。
1、分成小组让好生带动“后进生”.2、每天坚持四查(课前预习,查课堂笔记,查课后作业,查复习效果。
)3、课外活动时,让他们当小老师,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辅导。
我班八年级有个学生叫王林(化名)。
七年级时,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班主任头痛。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
杨汛桥镇中学德育案例
杨汛桥镇中学德育案例【案例描述】陈某,男,13岁,七年级学生。
这名学生上课非常捣蛋跑来跑去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不完成作业成绩差,忘性很大,书写不认真,是让老师头痛的对象。
针对陈某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因为是家里的独子难免受到宠爱。
父母较忙平时对他的教育比较松懈,平时与爷爷奶奶住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孩子顽劣妈妈只会狠狠的打。
同时上课喜欢捣蛋,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影响别的学生,使得别的学生厌恶他。
因此,这样的学生往往使教师感到“头痛”,他的不良行为的反复让人产生厌恶之情。
细细分析起来,这种孩子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便以不学习、违反纪律的方式来引起人们的关注,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陈某的违纪,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厌弃,这种情况循环往复,造成了恶性循环。
曾有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指出,有 95 %以上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
而“后进生”由于长期失败,自我贬低的倾向更为严重。
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明明是经过自己努力取得了成功,而他们却不能体验成功,把获得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偶然的、外部的因素,否认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因此,我对陈某投去了更多关注的目光:上课时,我有意的让他回答一些对别人来说极其简单,对他来说有难度的问题;如果他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会先叫他,答对了给予表扬,使他获得进步的喜悦,答错了进行鼓励,给他以信心。
有时,他举手回答问题,等他站起来时却说:“凌老师……我想不起来了,您先让别人说吧。
”“那好,你先坐下想一想,想起来再说。
”“好吧。
”他挠挠头不好意思的坐下了。
虽然他没有回答出问题,但是我知道他在听讲,这个举动证明他的思维在课堂上。
课下,我最常问的一句就是:“陈某,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问题想着问老师或同学。
”渐渐的,陈某和老师交谈的话多了,虽然其中也有不少废话,我并不厌烦他,我想这正是他表达自己情感的途径,从他的废话中,我们也可以去了解他的思想动态。
农村初中“爱心手拉手,温暖一颗心”德育活动案例
农村初中“爱心手拉手,温暖一颗心”德育活动案例活动背景近年来,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相对较为艰苦。
为了促进农村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德育水平,某农村初中开展了名为“爱心手拉手,温暖一颗心”的德育活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
活动目标该德育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公益意识,激发他们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同时加强同学间的友谊和团结合作意识。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将感受到爱的力量,培养出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品德。
活动组织策划与准备活动策划团队由该校德育教师和社会实践导员组成。
他们根据学生情况和社区资源,确定了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活动主要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式进行,每个班级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参与。
活动宣传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策划团队在学校内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他们制作了宣传海报,发放给每个班级的学生,同时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等渠道,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参与方式。
团队培训为了确保参与活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策划团队组织了一次团队培训。
他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学生进行了公益意识和团队合作的培训,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活动实施捐助贫困学生活动的第一项任务是捐助贫困学生。
各个班级通过募捐的方式,筹集了一定的善款。
学校与当地社区的合作伙伴一起,将筹集到的善款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并送给有需要的贫困学生。
此举为贫困学生提供了帮助,也让学生们体验到了给予的喜悦。
社区服务活动为了加强学生对社区的认知和责任意识,活动组织了一系列社区服务活动。
学生们参与了垃圾清理、植树、扶老助幼等活动,为社区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实际行动,学生们深刻体验到了奉献的快乐,亲身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和关爱。
志愿者活动德育活动的最后一项任务是组织学生成为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
学生们利用放假期间,参加夏令营、社区义工、灾区支教等志愿者活动。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分析
乡村校校德育工作案例解析大纲:学生德育工作是一个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睁开程度的高低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
所以,我们必定重视德育工作。
这点在乡村校校表现得特别突出。
本文经过详尽的案例,结合自己的做法,希望能获取有关专家和各位同仁的指导,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也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健康温顺利。
要点词:德育工作乡村案例我校地处甘肃省定西市平定区鲁家沟镇御风村,是平定区比较荒僻的次中心镇,人口共 1.6 万。
当地农民主要靠种植马铃薯和出门打工来保持生计,以致学生不能够接受很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加强学校订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特别迫切和重要。
下面,我经过一则详尽案例进行解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张××,男, 14 岁,七年级学生。
二、案例解析(一)个人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观察和与张××的多次接触,我发现他的性格比较内向,这一点特别表现在陌生人眼前从不开玩笑。
在学习上,学习习惯养成欠缺,上课听讲简单走神,不认真,教师部署的课前课后作业和要求不能够认真完成。
这些以致他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总是排在全班的倒数,不能够领悟成功的欢乐和欢乐。
这也让他产生了很大的自卑感,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长处,总是思疑自己的能力,心理包袱很大,从而坠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严重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因素经过家访,我得知张××学生的父亲母亲均在外务工,监护责任落在了爷爷和奶奶身上。
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留守儿童。
作为留守儿童,他缺乏与父亲母亲的沟通。
加上父亲母亲也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不能够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辅助,对于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不会科学的解析。
(三)教师因素由于学校教师自己精力有限,且大多数教师的房子在市里,很多教师在上完课后便开车回家,以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相信,学生有什么问题也不能够和教师及时联系。
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认识,就不能够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议论,简单以致议论偏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教育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育人,不仅需要有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健康的体魄,还需要有健全的人格,乐观的心态,为人处世的方法。
教书育人是作为教师的职责,“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
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对学生心理和后进生的转化。
以下是我在德育教育中的案例。
【案例背景】我镇中学处于禹城市西北部,京沪铁路线以东,(现已搬迁铁路以西)张庄镇万仁小区毗邻南侧。
是一所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条件差距较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较多,留守儿童占10%左右,有的学生家长在家务农,有的忙于做生意,有的是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不太关注,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心理问题。
2012年我管辖的班级有一位名叫孙××的男同学。
父母离异,只能靠祖父母养活,供其上学,家庭特别困难,学习成绩较差,心理自卑,不爱说话、交流。
作为一个心存自卑心理的学生,他在语言、行为习惯上与其他同学有一定的差异,很难和其他同学进行积极的沟通。
他的祖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每天忙于生计,无暇关注其学习生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孙××同学心理和行为出现了危机。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对自己的家庭和成绩感到自卑,不敢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上课从不回答问题,在教室里总是低着头,和老师说话时感到害怕。
学习成绩较差。
在班级内也很少有学生和他互帮互助,也不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他似乎与这个班级格格不入。
游离与老师学生之外。
看到这些,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孙××同学缺少关爱,的心理问题严重。
作为学校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我听到老师们反映的情况,我有义务帮助他摆脱心理阴影,让他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重新拥有健康的心态。
【解决方法】1、以书信的方式进行师生对话交流。
我刚开始试图把他喊到办公室来与他沟通,发现他浑身发抖,不敢正视我。
他诚实地告诉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但是一进办公室就习惯性紧张。
于是我和他有了一个秘密的约定,以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不让其他同学知道。
我首先写了第一封信,以老师和朋友的双重身份,表达了想和他交朋友的愿望,并对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优点进行了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
同时,我还提出想了解他更多的情况,例如:在家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等,希望能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写完信后,我利用课间做操时间,偷偷的把信放进孙××同学的座位抽屉里。
过了几天,我就看到办公桌的抽屉里放者一封信,是孙××同学写的。
我迫不及待的打开。
他没想到我会如此关注他的表现,没想到我会发现他身上还有那么多优点,他对我表示了感激,同时也表示出对我的信任。
他在信中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
读完这封信,我对这位同学充满同情和尊重,从字里行间中,我体会到他对父母的离异无奈,对同学的友善和对老师的信任。
我对改变他的现状充满信心。
另一方面,我安排老师、班级内品学兼优的学生主动找他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他对老师、同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心理入手,就在这样,我与他保持了一段时间的书信来往,通过书信交流,在不伤害他自尊的情况下,随时掌握他的思想动态,随时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
2、与家长取得沟通,形成家校合力。
当我发现到孙××出现的问题时,我就及时与他在外打工的父亲和他的祖父取得联系,了解其在家的表现,共同商量解决对策。
一方面,我在学校内开展教育转化。
祖父在家协助教育。
我与家长定期沟通孙××的表现。
特别的是,我与家长的沟通完全是在孙××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
3、给学生以信心和勇气信心和勇气是进步的动力,它能促使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要困难,实现所要追的目标。
对于在学习上受到挫折的人来说就更为重要。
孙××同学思想上有严重的“破罐子破摔”的情绪,丧失了进步的信心和勇气,我没有嫌弃他,而是热情地鼓励他。
我根据他的爱好点燃他的信心和勇气的火种,让他感受到进步的渴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自觉改变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教育效果】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本身就是一个叛逆期,经过一个多学年的努力,孙××的改变有目共睹。
原来在班级里默默无闻,如今经常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运动会上,他主动报名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光。
课堂上,也时常能看到他的发言,原本自卑的他变得开朗。
学习上,他主动向老师同学求助,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在日记里,他写到,我觉得以前总是想当然,没有也不敢尝试。
是老师和同学让我学会了尝试,从尝试中我找到了自信,在自信中,我不断进步,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集体里感到自豪,我爱这个集体……。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承担这一重任的主要力量——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的引领者,是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桥梁。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从毕业开始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研究着这门科学和艺术——班主任的教学和工作。
说句实在话,当过班主任的教师肯定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班主任的工作实在辛苦,实在琐碎、繁杂。
但是,只要是踏进了教育这番圣土的你一定会毫无怨言地热爱起这份职业,这个岗位来,当别人问起我们的职业时,我们一定会很自豪的告诉他们我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是许多人羡慕的职业,人人都说教师一年有谁都无法享受的三个月假期,尤其是和别人谈到自己的学生时,每个教师更加显得骄傲无比,因为学生值得我们去炫耀。
因为学生会让我们逐渐走向成熟。
让我们体会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分析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成因,积极探索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和对策,是我们行之有效地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下面是我在班级教育工作实践中经历的一个故事。
小明,男,13岁。
父母因为感情不合离异,父亲无业长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学生、教育学生。
但是长辈们对其是一味的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使学生心理严重失衡,由此带来了行为反应偏差。
学生本人很机灵聪明,接受能力强,能言善辨,懂得的道理也多,但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原因,该学生一直对学习没有真正产生兴趣,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行为习惯很差,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自己不听课还干扰别人;老师、同学讲话时喜欢插嘴,有时上课会喊一些和课堂无关的话,而且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要受到老师批评就会情绪激动,或与老师狡辨。
而对老师、同学的错误则抓住不放,甚至幸灾乐祸。
其表现出了明显的自私自利。
自从接这个班开始,就发现该学生不是很“听话”,第一节上数学课,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本想这样的课上起来肯定学生们都会很喜欢,可正当我和其他的学生兴趣十足的讨论问题时,他居然无视我的存在,随意的站起、离开座位走动,还随意地动别人的东西,找别人讲话,别人不与他讲话时,还大打出手。
此时我甭提有多生气,毕竟是第一堂课要是不制止了,那以后的课堂还不知道会怎样呢?于是就把他“请”出了教室,但是突然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一样,就扑通一声坐回到了位置上,还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此时为了不耽误其他学生,我也就只好装作什么也没发生,压住心头的怒火继续上课。
课后,我及时从同学、其他老师、其爷爷奶奶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后,知道了其实他是因为缺少关爱,想利用一些奇异动作和上课破坏课堂纪律的方式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
因为他往往受人歧视,遭人嫌弃。
这就更需要教师用真情去感化他,后来我给他当上了一个数学小组长,还时常地表扬、鼓励他,督促他学习,还经常地抽出自己的空余时间给他补课,由于该学生就住在学校附近,所以我经常利用饭后之余到他家进行家访,了解相关情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的学习态度端正多了,虽然上课偶尔还会开小差,但绝大部分时间能认真听讲,发言也较以往积极,而且作业也能及时完成,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
看到他的进步,老师们、同学们都很欣慰,对他的看法也在不断改变中。
没有差的学生,只有不当的教育方式。
教师要学会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孩子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激励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所以对于该学生我经常关心他,经常鼓励、挖掘孩子的优点,用他的优点去消除他自身的弱点,使其感觉到他也是受人重视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这就是爱和宽容带来的美妙与和谐啊!教师对学生的爱、理解、宽容、尊重、鼓励,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诱发学生的内省,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鼓起前进的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胜利的彼岸。
学生都是有思想、不断发展的个体,没有谁是一块天生的顽石,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只要我们当班主任的工作做到家,我们定能触摸到这块地方,要知道,这儿就是学生心灵的门户,打开它,你就能看到一颗颗鲜活的心。
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在这几年的实际摸索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拥有敏锐的眼光,积极的思考,并能针对时代的新特点,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与学生共同进步,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真正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初中的时候我们无疑是调皮的,那时候的我们总是喜爱在课桌上,涂涂画画,留下自己的痕迹。
那时的我们在课桌上写了不少字,有自编的,有摘录名人的,有的是网络上的经典语句。
内容多是健康的,但也有极少是消极的。
有的同学写一句还不够,写了好多句。
尽管那时的我们自认为隐蔽,还是被老师知道了。
在后来的一次班会课上,教师说了自己的看法后,便向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凡事喜欢课桌文化的学生,今后可以用A4的白纸,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贴在课桌的右上角。
每一个月,全班同学在班会上开展一次评比,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内容、形式、书写三个方面,评出全班最优秀的课桌文化。
一星期以后再上课,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按教师的建议做了,两个星期后全班同学都参与了。
在一个月后的班会上,老师认真地看了同学们的“座右铭”,每一张小纸片上都闪耀着一个伟大的哲理,蕴藏着同学们一份向上的激情。
尽管有些字写的不好,老师也找到句子的闪观点,夸奖了一番。
同时也选取了一些好句,给我们讲解它背后的小故事,那时候,同学们都以老师能讲解自己的句子为荣。
如今,转眼重新看待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才知道老师那时候的用心良苦。
同学们在桌子上涂涂画画,作为师者既高兴的他们崇拜名人,内心蕴藏着积极向上的激情,又生气他们在课桌上胡写乱画,有失文明、破坏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