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古运河街区历史文化与建筑形态布局

无锡古运河街区历史文化与建筑形态布局
无锡古运河街区历史文化与建筑形态布局

无锡古运河街区历史文化与建筑形态布局

【摘要】:通过对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的探讨,着重研究无锡包括清名桥在内的著名人文历史景观”水弄堂”,试图从人文、工商发展史两条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古运河街区的历史和开发价值。并对民居和工商建筑和环境进行分类阐述。

【关键词】:无锡;传统街区;水弄堂;民居

2003年夏天,北京10位画家与摄影家组织了一次京杭大运河的全面采风和调查,结果发现这条曾经闻名世界的中国历史”长廊”已经名存实亡,而至今唯一还留存历史风貌的,就是无锡跨塘桥到清名桥这900米的一段。这段仅存的最原汁原味的”水弄堂”,依旧还是粉墙黛瓦民居夹峙,具有独特的江南水乡特色。但是”水弄堂”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无锡市南长街古运河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古运河的精华地段:京杭运河无锡城区段全长6.6公里,是1995年12月江苏省政府公布的”无锡市历史文化保护区”。据史料记载,3000年前,泰伯自中原南奔蛮荆,定居梅里,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伯渎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锡古运河城区段基本按照古吴水的故址拓凌而成,由于开凿时间久远,历史文化风貌基本完整,文物古迹相对密集。南长街古运河历史街区是上述”无锡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地区。

2.无锡工商业发展的历史缩影:依靠漕运发展起来的商业中心之一。元代,无锡成为为朝廷储藏、转运漕粮的基地,本区成为无锡关厢地区三大商业中心之一。明万历年间,本区已经成丝市,其中伯渎港位于本区内,其他随旧城改造已不复存在。历史上无锡手工业相当发达,烧窑业、造船业和冶铸业发端较早。由于紧邻运河,运输繁忙,本区造船业也兴盛一时,一度成为苏南地区的木船修造基地,成为民族工业繁荣之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工业在中国发端,古运河畔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附近乡村丰富的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为无锡的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本区先后办起了纺织、缫丝、面粉加工等新型企业。这些形形色色的老厂房,既见证了无锡民族工业变迁的历史,又积淀了无锡民族工业发展的文化,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同时无锡南长街古运河历史街区现存有大量民居,少量明清古民居,绝大部分历史建筑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建。历史街区民居建筑丰富多彩,有着浓重的运河江南人家特点,粉墙黛瓦,花格木窗、方砖铺地、屏门隔断、前店后坊,几乎家家都有水码头,形式极为轻巧、既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院落式、竹筒式、独立式的枕河人家、又有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商贾别墅,风格多样。

无锡民居的布局有着我国民居布局的共同特点:明确的流线,完整地格局,明显的主体建筑,建筑组合体和渐进的层次。明确的流线好比画在人们心中的一

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案例分析研究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留特色与发展的根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 一、国外经验总结 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应对建筑的现有功能;二是环境与街区的完整保护;三是历史街区的振兴、功能复兴与经济复兴。 对于传统街区的价值保护与更新,伦敦的保护规划可以成为很好的借鉴。伦敦是一个逐渐扩张的众多城市碎片以艺术方式相结合的拼凑物,城市中许多美丽的部分各自孤立,不能与周围相融合。伦敦建设保护区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和提高保护区的价值,但可以改变保护区内的建筑,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主要规划内容包括:消除影响保护区特色的因素;积极控制新建筑的使用性质和 为地“美化”避免使用模仿材料过多、小品等。形态、建筑类型、行控制。 二、

包括居住、产业等近代建筑的保护。笔者将以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历史风貌区保护为例进行重点分析。 (一)北京经验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主要特点是明确了3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即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研究比较深入,因此城市的整体保护具有比较清晰的概念。1990年初步确定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中14个分布在旧皇城区内,7个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4个分布在外城。随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第二批15个历史文化保护区。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是系统性很强的规划,从旧城格局保护的角度提出了整体保护的要求,包括历史河湖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形城郭、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和古树名木10个方面的内容。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和城市整体保护框架的衔接较好。注重北京的历史风貌特色,确定了以四合院为细胞、以微循环为方法的保护策略,结合人口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等整体改善保护区的环境品质,通过历史文化的再现来体现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价值。这种清晰的保护系统框架为其他地区的保护规划编制提供了系统、完整的借鉴经验。 (二)上海经验 上海的保护规划从实际操作层面出发,是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的保护规划。上海加强对保护要素的调查研究与价值认定工作,将其纳入风貌区确定和保护规划编制内容中,对区域内构成风貌特征的各要素真正做到切实保护。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规划编制更多地考虑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控制保护区的各种变化和引导保护区的特征凸显及价值重现的角度进行研究编制。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是极具针对性且更为完善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保护规划,强调整体保护,凸显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真实意义,细化控制指标,制定适合于保护要求的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规定。通过规划控制,保证最大限度地保护整体风貌,确定分街坊图则,确保规划落地,建立特别论证制度,杜绝擅自 改变规划。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相比,上海的规划更多地考虑了城市更新对历史风貌区提出的新的功能要求以及合理的改造管理方式。 巴黎马莱保护区的保护规划与之相类似,但它并不是一个建设性的规划,而是在操作层面上进行研究来确定形式。新的建设可以是现代的,但必须在尺度和体量上与街区的其他部分相协调,是一种控制性规划。这种控制主要体现在建筑遗产的保护、价值重现和修复以及新建设的规定两个方面。 (三)天津历史风貌区保护的分析评价 1.规划历程。 天津是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称,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历来非常严格。为了保留城市的历史脉络,抓住城市生长的根,曾多次编制建设管理保护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来保护街区风貌。 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1994年7月天津编制《五大道地区建设管理保护规划》,侧重于对五大道地区的建设、管理与保护。具体特点包括:第一,保护对象不仅是个体或群体的结构与外表,而且扩大到其周围的庭院、绿化、围墙、道路和小品,即城市的环境景观,保护的是风貌区的整体环境;第二,重视保护该地区的城市轮廓线,保护建筑与规划可改造地块(建筑)连接成的城市轮廓线,反映在对可改造地块提出的高度、层数、外檐形式、挑台宽度、塔楼高度与基底面积比等,都作出明确的要求与建议;第三,重视新、旧建筑协调并存的研究和设计,新、旧建筑并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划充分考虑到改造地块的建筑形式、风格及使用对象与周围保护建筑各方面的相互关系;第四,允许三级保护建筑对其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五,将部分住宅用房改为办公用房,有利于风貌建筑的养护和修缮;第六,将风貌建筑保护区与经济效益(主要是旅游收入)相联系,配合旅游增添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使风貌建筑不再是原始的自然状态,而是经过一定的设计变成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教育和观察活动。 随着五大道历史街区的逐步开发改造,结合具体项目又编制了以街道为基本规划对象的修建性规划,如1998年的《睦南道整修规划》、1999年的

无锡古运河清明桥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2012年第11期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再开发活动,使城市再生成为我国城市化的趋势,各大城市都将不可避免地踏上城市再生之路。 走城市再生之路,辩证地看待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并通过对街区功能的再生和环境品质的提升等方式,积极推进街区振兴,是历史街区内涵型、质量型建设的必然选择。 无锡“南长古运河片区”概念规划,探索了清名桥沿河历史街区与周边地段的整体发展策略和更新改造思路,是基于城市再生理念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 1.古运河清明桥现状 古运河清明桥是无锡著名的水弄堂,曾经是无锡商业经济的重心,街区保留了大量传统的建筑形态、空间分布和人文习俗。 街区周边的“南长古运河片区”是无锡人口较为密集的老城区之一,其间有解放后兴建的一大批质量欠佳的工人新村和亟待改造的工厂区,与毗邻的中心区、 新区相比,呈现出建筑杂乱、整体环境破旧的景象。 一些单位长期占用文保建筑,大量临时建筑、违章建筑“见缝插针”,形成了棚房包围古建的现象,造成了该地区衰退。 因此,使历史街区功能再生,并以此带动整个古运河片区的更新改造及整体的发展,已成为增强城市活力、营造城市魅力的需要。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动因 南禅寺街区文化缺失、转型滞后,某些地段在交通高峰期经常不通畅、环境脏乱、户外广告设置混乱、消防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提升该地区文化品位和商业品位;公共建筑档次较低,缺乏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公共绿地和体育健身场所缺乏,街道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随着城市布局调整和发展转型,现有的业态和发展环境已显露 “窘况”。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的基本原则 1.保持传统街巷与水弄堂式建筑的空间肌理历史街区不仅仅是若干古建筑的聚合,而且是若干要素组成的人文环境。在不同的历史街区, 这些要素所占的权值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差别不大。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首先要保护的是水弄堂式的街区肌理,主要包括街巷格局、空间形态、历史名称、重要标志物和景观画面等;其次,要保护梧桐林荫道、青水砖瓦的风貌基调,主要包括建筑尺度、色调、各时期的建筑风格、装饰、绿化、道路铺装等。 建筑设计应采用众多院落组合的形式,根据江南传统建筑 “四水归堂”的特点,对墙、院、廊、桥等传统建筑元素进行重构演绎。在细节处理上,应体现出大小院落、廊架、挑檐、花格窗、高墙、留孔等手法,运用长短高低、虚实不一的墙体组合、骑楼等形式,使建筑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充分体现水乡特色。在形态方面,应体现出简洁朴素的外立面效果,以现代材料和手法,演绎传统的粉墙黛瓦、竹丝台门,以石板铺路、筑基、架桥、驳岸来展现无锡的水乡风格。在游线方面, 应采用“曲径通幽”的手法,表达水乡建筑的意境。水乡的街巷、重叠的屋面和聚落的肌理关系,应在设计中得到再创造和再利用。 2.构建开放共生的功能网络 长期以来,“南长古运河片区”社区更新建设迟缓,清名桥沿河街区更是长期处于衰败状态。片区内历史形成的以工业为主要功能的尺度用地异质界面,包围并严重侵袭了历史街区,特别是外围街区道路异质化、出入口景观不佳,造成了历史街区内向性、封闭性的特点。因此,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不应孤立地进行,而应与片区的更新形成互动、共生的关系。规划应采取建立开放通道、 开放节点等策略,实现功能开放、形态开放、景观开放。还应加强历史街区与周边地段的有机联系,增强历 无锡古运河清明桥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江苏盐城/商硕 摘要:保护与更新历史街区,不仅仅是环境的改造和物质的更新,还涉及文化、社会、经济、民众情感等因素。无锡古运河清明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应以城市再生理念为指导,建立多元保护机制,通过对街区功能的再生和环境品质的提升,实现整体保护、 振兴片区、功能再生、开放共生,推进街区的振兴。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经管研究J INGGUANY ANJ IU 140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是通过网上征集、群众投票和数轮专家评议最终选出的。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分类:一、【民间文学】 曹雪芹传说: 梁祝传说 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 在世界上产生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孟姜女传说 相传秦朝时有个孟老汉和姜老汉一墙之隔互为邻居,孟老汉一年 孟姜女传说(4张) 春天在院子的墙边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细心浇水、施肥培育,后来结了一个几十斤重的葫芦瓜,姜老汉眼看葫芦瓜成熟,一刀切开了后,却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里面。于是孟、姜两老汉为争夺女娃娃吵闹不休,最后只好协商两家共同养育这个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修筑万里长城。有个叫万喜良的书生公子,因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墙逃进孟家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docx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XXX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来的街区面貌,但其多少也存在一些问题。商业味道盖过了历史文化,市井民气息严重缺失,这些都让改造的成果打了折扣,所以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也是对此类历史街区改造的总结与思考。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及改造的意义 历史建筑集中成块,更加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特征,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受法律保护的地区在学术上被称为“历史位置”。从历史和文化街区的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历史和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这不仅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当代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商业价值等诸多价值,对研究城市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历史和文化街区因其历史原因,包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古老的建筑,旧的店面,和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作品都是十分宝贵的遗产,是需要去加以保护的,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历史原因,建筑可能存在损坏,规划可能相对较乱,各种基础设施可能也达不到当代生活的要求,这样以来是存在的极大风险的,当发生火灾等时,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有个重要的关键

词就是“街区”,作为街区说明其与商业是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曾经的商业聚集地必然有其独特的商业特征,这在我看来是十分值得发掘与保护的,商业建筑自然是不同于住宅,那它的布局与规划自然也有别于住宅建筑,而且各种商业之间是否在位置分布上也存在某种联系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所以在对其保护的同时必须去发掘这些内在的文化特色。 二、XXX老门东改造和变迁 旧门东地区旧居住区的建筑密度高达60%,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足6平方米,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不到20平方米。人均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典型位置。无论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如何,如此高的建筑密度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更不用说在现代生活条件下追求精神和文化生活了。旧门东历史街区建筑纹理的整体轴向为南北方向,具有一定的偏角,严格地说不是真正的南方。其形成的原因与旧门东区和整个旧城南的整体空间组织布局密不可分。对应明城墙,秦淮外河,中华路,建业路和白下路,郑南正北和郑东没有分布趋势。而是附带一定角度。目前,旧城门旧街道的街道布局延续了街道和车道的历史布局,整体性很高。它为研究XXX古城南部的城市格局提供了历史基础,也可以作为回忆XXX古城的现实尺度。因此,老门洞的传统居住区属于高密度住宅区,街道规模小,房屋布置密集。通过现场测量和研究,发现传统南部城市的街道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狭窄的街道变得更加广阔。通过调查和相关访谈,我们了解到街景空间尺度的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商业的大量引入。令人担忧的是,这一变化

无锡五大历史文化街区

无锡五大历史文化街区、十大古村落 (2012-10-23 16:21:11)转载▼ 标签:杂谈分类:无锡蓉湖 无锡五大历史文化街区、十大古村落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以古运河为纽带,依托运河两岸人文古迹,连接南禅寺、清名桥、水弄堂、古窑址等特色景观,恢复枕河人家的民间建筑特色,成为“古运河之旅”线路。街区内文物遗址品类丰富,集寺、塔、河、街、窑、宅、坊、弄、馆等众多人文景观于一体。 惠山历史文化街区:以文化遗产保护、复兴和再现为主线,突出古祠堂建筑群等历史遗存,使之成为无锡历史文化的集中展演平台、文化休闲的城市客厅。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尤其是11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举世罕见。 荣巷历史文化街区:以保护180多幢清末民初建筑为重点,以民族工商业为特色,使其成为居住、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历史街区。无锡荣巷已有将近600年的历史。清末到民国年间,由于荣氏家族以荣宗敬、荣德生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家群体迅速崛起,使荣巷演变为街镇,给荣巷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建起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烙印和乡土特色的建筑群。至今,荣巷还保存着一条长约380米具有近代风貌的老街和具有时代烙印及地方特色的近代建筑群。 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以展现无锡传统学仕阶层成长生活空间,挖掘明清两朝望族世家治家经营文化,体现江南城市传统居家生活方式为特色。小娄巷的显赫,与谈、秦两大江南名门望族的世居有关系。两大世家皆因书香门第,遵循读书、出仕、立言、功业的成功模式,有着显著的儒家出世思想光芒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情怀及人文气质。小娄巷的文化价值在无锡众多的文化领地里,独树一帜,有着自己卓越的文化血统和文化表象。作为这种文化表象的物质载体,梁溪厥、鸣珂里、谈氏宗祠、玄文馆、万备堂、延恩楼、绣衣坊、少宰第、修俭堂、福寿堂、佚园等等均曾在历史上享有盛誉。 荡口古镇:以“水、义、孝、名”四大文化为重点,文化遗产丰富、望族名人众多、河湖水系瑰丽的江南文化名镇。荡口,古称丁舍和丁村,因位于无锡东南的鹅湖和南青荡而得名。是目前无锡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如今义盛河两岸,保留着成片的古建筑群,有北仓河老街,华氏始始迁祖祠、老义庄、楠木厅,华蘅芳、华世芳故居、三公祠、珍贵历史遗迹有思泉亭、步弓刻石、果育鸿模小学旧址、学海中学旧址、绎之楼,另有蔡鸿生洋房、北仓河石驳岸及码头、华君武故居、王莘故居、华察墓前神道石马等。 无锡十大古村落 祥瑞恬静的江南小镇——甘露镇 甘露镇位于锡山区东部边缘,苏锡常三地交界处。南临鹅湖、北依嘉菱荡,著名的望虞河贯通全镇。甘露古名“月溪”,据记载:“甘露市,泰伯未至此时,一夕有甘露降其地,乃置市。”至唐大顺二年,设镇使,元明时设税务巡检司,元末莫天佑设城、张士诚设水关,成为扼守太湖、运河要冲的战略要地和经济重

无锡非遗名录

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级别(批次 1地理文化中国大运河世界级 2传统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国家级(一 3传统技艺无锡酱排骨烹制技艺省级(一 4传统技艺宜兴彩陶制作技艺省级(三 5传统技艺宜兴均陶堆花制作技艺省级(二6传统技艺宜兴均制作技艺省级(三 7传统技艺宜兴青瓷制作技艺省级(三 8传统技艺玉祁双套酒酿制技艺省级(一 9传统技艺无锡酱排骨烹制技艺市(一 10传统技艺螃蜞螯烹制技艺市(一 11传统技艺太湖船菜市(一 12传统技艺太湖船点市(一 13传统技艺王兴记小吃市(一 14传统技艺刀鱼面市(一 15传统技艺中山饼制作技艺市(一 16传统技艺马蹄酥制作技艺市(一 17传统技艺清水油面筋市(一 18传统技艺和桥豆腐干市(一 19传统技艺锡式铁具市(一 20传统技艺蓝印花布织染技艺市(一 21传统技艺紫铜器制作技艺市(一 22传统技艺竹篾工艺(篮角篾竹编制技艺市(一 23传统技艺黄酒酿造技艺(惠泉黄酒酿造技艺、黑杜酒酿造技艺市(一扩 24传统技艺米酒酿制技艺(小阿姨甜酒酿酿制技艺、钱氏古法酿酒技艺市(一

25传统技艺华士酱油酿造技艺市(一 26传统技艺惠山油酥制作技艺市(二 27传统技艺圆作(木器制作技艺市(二 28传统技艺风筝制作技艺(带响风筝制作技艺(周铁鹞笛(灯风筝制作技艺 市(二 29传统技艺养蜂技艺市(二 30传统技艺黄土塘西瓜种植技艺市(二 31传统技艺梨膏糖制作技艺市(二 32传统技艺无锡毫茶市(二 33传统技艺灵山素饼制作技艺市(三 34传统技艺蟹黄包烹饪技艺市(三 35传统技艺精细木作技艺市(三 36传统技艺烧饼制作技艺(顾山烧饼市(三 37传统技艺官林荤油糕制作技艺市(三 38传统技艺宜兴陶传统仓储技艺市(三 39传统技艺徐舍小酥糖制作技艺市(三 40传统技艺高塍猪婆肉制作技艺市(三 41传统技艺宜兴龙窑烧制技艺市(三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10T14:45:26.45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作者:王兆辉盖星羽赵美霖[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转型原则;生活氛围;核心价值观 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来的街区面貌,但其多少也存在一些问题。商业味道盖过了历史文化,市井民气息严重缺失,这些都让改造的成果打了折扣,所以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也是对此类历史街区改造的总结与思考。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及改造的意义 历史建筑集中成块,更加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特征,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受法律保护的地区在学术上被称为“历史位置”。从历史和文化街区的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历史和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这不仅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当代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商业价值等诸多价值,对研究城市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历史和文化街区因其历史原因,包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古老的建筑,旧的店面,和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作品都是十分宝贵的遗产,是需要去加以保护的,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历史原因,建筑可能存在损坏,规划可能相对较乱,各种基础设施可能也达不到当代生活的要求,这样以来是存在的极大风险的,当发生火灾等时,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 二、南京老门东改造和变迁 旧门东地区旧居住区的建筑密度高达60%,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足6平方米,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不到20平方米。人均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典型位置。无论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如何,如此高的建筑密度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更不用说在现代生活条件下追求精神和文化生活了。旧门东历史街区建筑纹理的整体轴向为南北方向,具有一定的偏角,严格地说不是真正的南方。其形成的原因与旧门东区和整个旧城南的整体空间组织布局密不可分。对应明城墙,秦淮外河,中华路,建业路和白下路,郑南正北和郑东没有分布趋势。而是附带一定角度。目前,旧城门旧街道的街道布局延续了街道和车道的历史布局,整体性很高。它为研究南京古城南部的城市格局提供了历史基础,也可以作为回忆南京古城的现实尺度。因此,老门洞的传统居住区属于高密度住宅区,街道规模小,房屋布置密集。通过现场测量和研究,发现传统南部城市的街道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狭窄的街道变得更加广阔。通过调查和相关访谈,我们了解到街景空间尺度的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商业的大量引入。 三、南京老门东改造后的问题 南京老门东的改造在很多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但在改造中也难免出现一些考虑不周的方面,一下我将就老门东改造后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己见。首先的问题便是民俗文化内涵的缺失,“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是其中重大众文艺要的组成部分,而基于街区的历史文化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下,我们先来说街区,街区是什么?街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地区的人们从事商业活动而围绕一个或多个街道组成的一个区域,我们可以联想到我国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中的场景,也可以联想到母亲常去买菜的菜场周围的场景。这种文化可能是传统的叫卖声,可能是一种传统的小吃,也可能是街区的一个集会等等。它一定是基于人们最生活最平常的东西,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老门东地区改造后另一个问题是市井气息的缺失,历史文化街区本身就是人民居住聚集所形成的区域,而老门东改造迁出了所有的居民,其生活气息几乎被删除,当游客离开,老门东可以说是一条条空街,这和一般的商场晚上关门熄灯似乎没有了本质的区别。在我看来,几个邻居一起吃着豆浆油条闲聊家常,孩子在街上嬉戏玩耍,早上的叫卖声都是街区最灵魂的文化,这种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也最能让一个人感受到一个地方的特色,当今人们面对很多开发过度的文化旅游地,游客更多的希望见到一个地方最传统最原始的一面,所以过度的商业而忽视历史文化街区最本质的市井气息无疑是买椟还珠,为了商业放弃了其最核心的价值所在,这在长期发展看来是很不利的。 四、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原则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不可避免会涉及修复和规划重建,所以前期必须做好整体规划和准确定位,否则,结果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障碍的保护,而且是对其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必须准确定位其核心价值所在,简单来说就是什么是我们最应该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而街区又是商业经济的重要载体,所以历史文化街区可以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和城市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涵盖了经济、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首先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布局是必须保护的,因为只有在当时的尺度范围下我们才能感受到当时街区的氛围,当然为适应现今要求也可以做相应变化,但必须划出保护红线。老门东改造后街道宽度严重脱离了历史,所以丧失了很多对老南京的体验感。建筑也是保护的核心,它很大程度上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我们是否可以将街区划分为不同的主题,美食街,文庄街,工艺街……一方面划分可以让街区的主题性更明确,同时也可以让游客更有针对性的游玩,同时把性质类似的商店规划在一起也方便了后期的管理维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是对其保护的必然选择,是时代所决定的,但改造必须是基于对历史的尊重与对其深入的分析,否则将会对其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所以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如何改造,为了什么而改造等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在保护的同时又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参考文献 [1]杨新海.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J].人文地理学,2005,(5):48-50. [2]张水清.商业业态及其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J].人文地理学,2002,17(5):36-40. [3]杨新海.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J].人文地理学,2005,(5):48-50.

无锡古运河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方案样本

无锡古运河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 发方案

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最具特色的文化,以清名桥为龙头,弄堂为体,运河为脉,古运河无锡段将建设成集遗产旅游、休闲度假、文博艺术欣赏体验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为了加大无锡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特制定《无锡古运河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方案》,以下本方案详细内容: 第一部分:核心理念定位阐述 景区经营应该有一个核心理念,一级理念我们将重点放在向旅游者传递一种旅游地能够带来的氛围和感觉,即旅游者能够得到的核心价值。二级理念则根据旅游地不同方面的特征(历史、地理、文化、风景、景点等)分别作为主题,与目标市场所可接受的特点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的阐述,将旅游地系统、完整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对一级理念进行全方位支撑。 回眸历史,古运河南长街清名桥(后简称景区)原是无锡繁华、商业菁华所在,其历史大抵如下: 南长街,本是一条古驿道,北端的马昌弄,就是因为附近驿馆的马匹往来频繁而得名。无锡在元代时有九个驿站邮亭。到明代在九个驿亭内确立一个驿馆,由中央垂直领导,名“锡山驿馆”,驿馆就在马厂弄两侧。马厂弄后被文人改作“马昌弄”,并一直延用至今。当时,在无锡城南有水陆三条古驿道,性质象如今的国道。一条水驿道,即南门古运河水弄堂;两条陆驿道;即今

南长街和南下塘,上塘街与下塘街跑驿马,分往南往北单向跑快马之用。“锡山驿馆”的设立,为无锡城南伯渎港米码头、制锅业、烧窑业和羊腰湾造船业以及南长街直至清名桥的商业、餐饮业、搬运业带来无穷生机。 站在保护历史,还原历史的角度上看,依据数千年来景区所在地的发展历史,景区的经营理念如下, 一级理念:盛世古运河 二级理念: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江南繁华,古吴文化“盛世古运河”五个字从字面上看简洁易懂,易于识别和记忆,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就“盛世”一词本身而言,它能够让人联想到运河两岸繁华的街景,繁荣的工商业,川流不息的来往车马。从宋朝开始江南富庶,鱼米丰足,举世闻名。在隋唐开凿的京杭运河更是古代江南“南粮北调”的最重要通道,随着历史的沿革,往日的盛世粮道,如今保存完好,风貌犹存的仅在跨塘桥至清名桥这900米的一段。这里荟萃了古街、古弄、古寺、古塔、古桥、古港、古庙、古窑、古驿馆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故让游客体验古代运河两岸盛世繁华的风貌是景区的首要核心理念。 在二级理念中,我们主要从景区的历史,文化,商业,建筑来划分,兼顾无锡地方特色,并以盛世贯穿始终。

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一、规划范围 南至泉城路,北临大明湖路,东至鞭指巷,西临太平寺街、西城根街,总用地面积16.08公顷。 图1 现状航拍图 二、规划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引导商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加强引导,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指导思路开展工作。 四、规划目标 1、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尤其是体现街区价值特色的传统街区风貌,包括:具有济南“城泉共生”特色的传统居住区;济南古城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中心;多类型建筑集中展示区;济南古城内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商贸交流繁荣之地。 2、保护街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居住功能为主,使其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 3、整治街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社区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传统居住文化突出的特色社区。 4、结合街区现状情况,综合研究符合街区特点的规划实施模式,提出规划实施建议,加强保护规划中提出的对街区保护与整治措施的可行性。 五、街区价值与特色 作为济南古城现存的保留较完整的、最具传统特色的地区,将军庙街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研究方面的极高价值。街区是古城的传统居住区;街区还集中了大量宗教建筑,是中西

文化交流繁荣的区域;街区内整体风貌保存尚好,传统街巷空间基本保留完好,名泉水体、大树丰富,建筑遗产多样。将军庙街区的总体价值为: 1、将军庙街区是具有济南“城泉共生”特色的传统居住区之一; 2、将军庙街区是济南古城宗教建筑分布最为集中,同时最能体现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中心; 3、将军庙街区建筑类型多样,体现了中西建筑精湛的建造技艺; 4、将军庙街区是济南古城内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商贸交流繁荣之地。 六、保护内容及保护要素 本规划从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存要素两部分确定保护内容及各项保护要素。其中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包括传统格局、传统街巷、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泉水历史文化遗存、历史环境要素等七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和与泉水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浅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摘要: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及开发运作等问题。并结合孔城老街的实例,提出保护设想,希望找到既有利于文化保护和延续,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开发 1引言 一座城市的特色,除了要有时代气息外,还要有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同时,作为城市文化遗产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历史文化街区被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倾注着很多复杂的情感。 200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首次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 2.2概念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2.3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现实意义。文化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点已经在很多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得以证实。作为城市发展独特见证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在城市形象宣传、历史文化教育、乡土情结的维系、文化身份的认同、生态环境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等多方面具有综合的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3.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以孔城老街为例 3.1历史沿革 孔城镇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东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中期(公元前770-481年),即为桐国南部门户,扼大别山东南区域通往长江水运通道之要冲,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距今2500多年。三国(公元220-280年)时期,吴将吕蒙曾屯兵于此,建筑堡垒。距今1700多年。南宋时,孔城是民间抗金要塞,著名的抗金战场。元代为大别山东侧,江淮分水岭至长江大别山边缘地区的九大商镇之一。到明代有居民600余家,清代中、后期本镇发展为旧桐城县内“枞、汤、孔、练”四大名镇之首,达到古镇发展的高峰。现存约2公里长的石板古街和古建筑群就是晚清和民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3.2老街概况 孔城老街是以南北向中大街为主轴,大街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有主街一条,横街两条,另有七巷十三弄。连同两侧各甲之间(一甲到九甲)的巷道,形成鱼刺状的外部空间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 街巷弄均为麻石所铺,店铺房舍皆青砖灰瓦,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著名的《桐乡书院四议》,戴钧衡即作于此,它为全国书院所奉崇,并载入《皇朝政典类纂》。镇东大沙河,平沙浩瀚,极目无垠,夕阳照射,宛如白雪,故有“孔城暮雪”之称。镇西南界荻埠河,碧波粼粼,

无锡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现状调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c2427470.html, 无锡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杨山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01期 摘要: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对无锡运河沿岸历史文化景观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进而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发展态势、日益改善的基础条件四个方面对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的再发展潜力进行分析,从而为最终提出的景观规划构想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无锡;运河;历史文化;景观规划;调查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精品课题(WXSK19-C-22)研究成果。 一、运河概况及调研路线 (一)运河概况 无锡古运河南至太湖,北达长江,贯穿整个无锡市区,它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总长度约40千米。无锡古运河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3000年前,出于排涝与农业用水的目的,泰伯带领了百姓在梅里挖凿了伯渎河[1]。除此之外,夫差北上讨伐齐国、阖闾攻打楚国,均经过 无锡古运河。这条河不但汇集了无锡3000年的悠久历史,而且折射出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作为无锡最早的一条人工河道,它也是人类史上最早的运河[2]。 (二)调研路线 本次调查研究选择的调研路线是从运河梁溪大桥南岸处沿运河南岸向北出发,途径锡山大桥、蓉湖大桥、吴桥、凤翔大桥、山北大桥、高桥、惠运大桥;然后从运河惠运大桥北岸处沿运河北岸返回梁溪大桥;接着从运河梁溪大桥北岸处沿运河北岸出发,途径开源大桥、红星桥、盛新大桥、金匮大桥、清宁大桥、金城大桥、新扬大桥、华清大桥、永旺大桥;最后从运河永旺大桥南岸处沿运河南岸返回梁溪大桥。 二、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现状剖析 (一)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开发现状 1.近代工业历史文化景观 拥有大量近代工业文化遗产是无锡段运河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对无锡工业遗产的价值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估。无锡工业沿运河发展,充分利用了水运的便利条件,与运河直接相关[3]。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12年,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尤其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的不断深人,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不断跟进,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表述有多种称谓,如“历史地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等。“历史文化街区”作为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其中,前者指代了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而后者则特指城镇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且前者的规模大于后者。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12)的发布,使“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我国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规范用语。其中,“历史地区”的范畴最广、包含内容最多,其他概念都内含于“历史地区”之中;“历史文化街区”又内含于“历史地段”之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

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杭州清河坊为例

1681.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以杭州清河坊为例 魏祥莉 【摘要】在2008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明确了“历史建筑”的保护概念,是我国遗产保护的一大进步,也是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的重要补充,并把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同于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一定灵活性。本文以杭州清河坊内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方式为例探讨如何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使之具有活力。历史建筑需要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从自身价值出发,因地制宜,进行适应性保护,并尽可能的延续原有功能,若原有功能已经消失或衰败,则可结合所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利用。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适应性保护;城市活力 由于我国历史文化街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保护和开发压力很大,而其中的历史建筑通常原有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建筑质量比较差,很容易在重开发的浪潮下被拆除或拆除重建,造成“建设性破坏”;或者为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而破坏原有风貌,造成“保护性破坏”。 尤其在我国2011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大检查中,将历史建筑的相关情况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依据之一,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数量;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以及对历史建筑进行建档、挂牌保护的比例;历史建筑修缮改造资金是否列入本级财政预算。1从检查结果来看,在被查的110个名城中,历史建筑有11203栋,有30个城市没有登记历史建筑,大多数名城没有由政府公布历史建筑;有的名城对历史建筑概念不清,与文物和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混淆2;或者为了应对检查,而临时公布一批历史建筑,或者缺少保护标志、档案建立等。 因此从目前来看,我国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仍存在大量问题,包括概念混淆、认识不足、 1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 2《关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检查的总结》。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土地政策研究

城市更新是城市政府通过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文环境的综合整治活动。如何运用现行土地政策,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协调区及其他成片传统平房区的保护和有机更新,是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城市更新中的规划和土地支持政策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关于推进老旧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国家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也就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将城市更新、存量土地开发和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进行了统筹安排。涉及的土地和规划支持的政策主要有一是将老城区、核心区或中心城区内具有历史价值的街区规划纳入城市更新改造的范围,注重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统建筑和保持特色风貌的前提下,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二是鼓励原土地权利人进行改造开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可通过自主、联营、入股、转让等多种方式对其 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开发。原划拨土地改造开发后用途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继续按划拨方式使用。改造开发的土地需要办理有偿使用手续时,其符合协议出让条件的,可依法采取协议方式。三是允许规划兼容。在符合区域发展导向和相关规划土地要求的前提下,允许用地性质的兼容与转换,鼓励公共性设施合理复合集约设置。四是对于城市更新的风貌保护项目,享受房屋征收、财税扶持等优惠政策。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改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践中,各地方在实施历史文化风貌保

护街区改造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以大拆大建为主要方式的旧区改造导致风貌破坏,历史保护问题亟待重视。不少城市在城市更新、旧区改造过程中,速度效率优先,保护与改造同时推进,改造的目标明确具体,配套政策措施二是鼓励原土地权利人进行改造开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可通过 自主、联营、入股、转让等多种方式对其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改 造开发。原划拨土地改造开发后用途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继续按划拨方式使用。改造开发的土地需要办理有偿使用手续时,其符合协议出让条件的,可依法采取协议方式。三是允许规划兼容。在符合区域发展导向和相关规划土地要求的 前提下,允许用地性质的兼容与转换,鼓励公共性设施合理复合集约设置。四是对于城市更新的风貌保护项目,享受房屋征收、财 税扶持等优惠政策。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改造存在的困难和 问题实践中,各地方在实施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改造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以大拆大建为主要方式的旧区改造导致风貌破坏,历史保护问题亟待重视。不少城市在城市更新、旧区改造过程中,速度效率优先,保护与改造同时推进,改造的目标明确具体,配套政策措施,同步推进。首先,应当依据城市规划,确定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的设计方案,纳入城市设计方案。其次,可将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作为城市更新单元,纳入分区规划,落实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最后,依据控规确定的土地性质,细化土地 开发利用政策,确定更新改造实施方案,有序推进,防止赶时间、求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臵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 项目概况 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开封市老城区东偏北的区域,是老城区内划定的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相邻周边用地多为未经改造的低层民居,建筑风格及色彩,空间尺度上较为协调,保持着良好的古城风韵.双龙巷传统民居保护区以北方古城传统四合院住宅形式为主,是清末民初民用建筑的典范,较好地保留了当时的居住格局,在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居住在双龙巷的居民几乎人人皆知双龙巷的故事,相传宋代皇帝赵匡胤, 匡义两兄弟曾住该巷,古代皇帝称真龙天子,故得名后人在双龙巷西口两侧各筑一龙头以示纪念.后开封城几遭破坏,现在仅存在的一个龙头为清代所建,其表面虽已斑驳,却依然是附近居民的骄傲. 保护范围及价值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是域,其核心保护区范围北至水车胡同,轱辘湾街一线,南至朝阳胡同,东至塘坊口街,南聚奎街,屈家胡同一线,西护面积16l7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北至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延寿寺街,南至财政厅东街,平等街一线,东至内环东路,西至北道门,右司官口,北兴街一线,面积侣.8 公顷.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是以双龙巷、双井巷为代表的开封古城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居住街区. 历史建筑集中,风貌相对完整.留存较多的有传统特色和文革历史特色的民居院落,有关于赵匡胤、史可法等传说。规划要点搬迁区内所有工厂,为街区保护提供发展用地.恢复僧忠亲王祠、史可法祠等历史古迹.最大范围的保护双龙巷街区历史风貌完整的区域,积极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居住环境.划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为保护建筑,重点修缮,并整治建设周边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尤其道路改造及宅院内部给排水工程改造. 公认的三个历史街区的核定标准: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