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教学情境,感知同类量的比

合集下载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双流县东升小学赖永红【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开篇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和体会比的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北师大教材设计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图形的缩放”“速度”“与水果价格”等情境活动,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其中渗透“图形的缩放”是同类量的比较,“速度与苹果价格”是不同类量的比较。

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比(一)情境一:侦探柯南破案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柯南吗?生:知道。

师:老师这有一个和柯南有关的故事,想看吗?生:想师:请看。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特大失窃案,侦察员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这时罪犯已经逃走,现场只留下一个脚印。

经反复侦查、摸排,警方最终确定三名嫌疑人有作案的可能,三人的身高分别是:155厘米、175厘米、190厘米。

名侦探柯南一到,他只是量了量脚印的长为25厘米,就果断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从而锁定了真正的罪犯。

你们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师:你想知道这里面的奥秘吗?生:想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二)情境二:哪些照片与图A比较像?师:他是谁?生:孙杨师:对,他就是我们的奥运冠军孙杨,他在第31届奥运会上共获得了4枚奖牌,其中有两枚是金牌,老师非常崇拜他,想把他的照片放进自己的空间里,于是把他的照片进行了一些处理,请看。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优质课《比的意义》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优质课《比的意义》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优质课《比的意义》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

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情况:(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一)同类量的比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

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单元教案表格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单元教案表格版

(1)师: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①小组讨论: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 ②学生自主填写下表。

(课件出示表中内容)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③全班交流订正。

④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a ∶b =a ÷b =a b (b ≠0) 教师指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如15∶10也可以写成1510,仍读作“15比10”。

(2)师:0能不能作比的后项?(不能)为什么?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会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 四、解决问题,应用“比” 1.课件展示教科书P49“做一做”第1、2题。

五、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15∶10=15÷10=32前项比号后项比值a ∶b=a ÷b=ab(b ≠0) 分层作业设计:必做: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选做:《学法》能力提升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课题 比的基本性质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提高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灵活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识,引入新课课件出示习题。

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左边的题可以依据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填写,右边的题可以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填写。

师: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说明。

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师:我们学过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或性质?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小学数学_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种子课分析】《比的认识》是“比与比例”板块的起始课,“比”是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和除法、分数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在“比”不仅可以只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而且可以清楚、简单、直观的表示三个量或多个量的关系,也能够解决物体不可度量的属性的可比性,如形状、颜色、质地、甜度等(比值相同,物体的属性也相同),这既是学习比的必要性,也是它作为种子生长的力量所在,后续的知识也就基于本节课迁移生长;除了知识技能的学习,本节课还让学生亲历分析比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拓展延伸等多个活动,不只让学生收获了学科知识的果,更给他们播下了变中有不变、迁移、比较、抽象等数学核心素养的“种”。

所以,《比的认识》是这一板块的“种子课”。

【核心知识点】比的意义【前置基础】除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后继地位】比的基本性质、按比例分配、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重点】比的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体会比的价值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读、写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 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以及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 使学生在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教具、学具课件、实物投影、板贴四、教学程序(一)谈话导入,提供素材1.课前互动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张老师的三张图片(逐渐放大的三张图片),让学生观察,什么在变,什么没变?图片的长和宽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师提问:你能用算式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吗?(选取第三幅图)预设:①3-2表示身长比宽多多少分米。

②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③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3.引出课题师:除了用算式表示出它们的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还有一种新的比较两个量数量关系的方法那就是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

第四单元比第一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8、49 页。

教学目标: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谈话引入新课,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掌握知识。

(一)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是谁?关于杨利伟,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师:你们知道的真多!2003 年10 月15 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出示课件),杨利伟叔叔就是乘坐“神州”五号飞上太空的,实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出示课件)这就是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向人们展示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时的情景。

杨叔叔能干吗?(出示课件)杨利伟叔叔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算式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教师板书:15- 10 10+ 15)B师: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C师: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 比10(师板书:15 比10 ) ,宽和长的比是10 比15。

(师板书:10 比15 )我们来看一看,长与宽的比,宽与长的比一样吗?为什么?说明什么?师: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

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比是有顺序的。

D师: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例如:我们班有男生22 人,女生24 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呢?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师(课件5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cm,宽都是10cm。

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情况:(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一)同类量的比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

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二)不同类量的比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43—44页《比的意义》。

是“比和比例”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在安排此内容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数学课程准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联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比分为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比值的意义和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学习比的其它知识和比例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领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技能目标:1.能正确的求出比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策略: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国旗提取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用国旗中的长和宽两个数量比较成为教学的起点,逐步引出比的意义。

比的各部分名称的教学,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设计理念:新课程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自学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比的意义》一课概念不仅多而且也琐碎,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内容,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做好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自学中体会、练习中感悟、讨论中明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分析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人教版六年级上《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丰富对比的理解,同时抽象出比的意义;同时会读写比,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求比值,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在欣赏生活中的“比”的过程中,感受比的作用,理解比产生的必要性,同时感悟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课前小游戏,活跃气氛,感受变与不变。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呢?5只青蛙?10只青蛙?师:在刚才这个小游戏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二、探究新知(一)感知同类量的比1.课件出示1个苹果,3个梨师:它们的个数有怎样的关系?预设:3倍或13又是怎样得到的?(板书两个除师:3倍是怎样来的?13法算式)师:苹果和梨的倍数关系除了用这两个除法算式来表示,数学中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表示形式,那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比,这里我们可以说苹果和梨的个数比是1比3,记作1∶3,正中间的这两个小圆点叫比号。

师:那他俩的个数关系还可以用几比几来表示?通过学生的回答,强调在表示两个数的比时要注意先后顺序。

2.继续出示2个苹果,6个梨,怎样表示它们的倍数关系?生汇报用比或者除法来表示。

(2÷6,6÷2,2∶6,6∶2) 3.出示3个苹果,9个梨,现在呢?又怎样表示它们的倍数关系?生汇报用比或者除法来表示。

(3÷9,9÷3,3∶9,9∶3)师:观察这3组,什么变了什么不变?预设:苹果和梨的个数变了,倍数关系不变?生对比、观察得出它们都可以用1∶3来表示苹果和梨的个数比,再次感知比的对应关系。

师小结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既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之间的比还能表示份数之间的比。

(二)感知不同类量的比1.你能用比表示下面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吗?(1)6(2)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2)这些同学中,刘强跑得最快,他2分钟跑了480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3页至第44页的《比的意义》。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探索中感悟知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三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课前说课。

一、说教材:1、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比和比的应用的起始课,是“比和比例”这一部分知识的核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了解,而且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新课标的理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中,培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了解,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的价值。

情感态度:(1)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了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了解和区别。

二、说教法和学法:1、学生情况分析: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合情推理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养成了认真倾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比”是人们在生活中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常用的一种方法。

足球比赛中的比分是学生常见的“比”的形式,但是它并不是我们数学中所讲的“比”,一些速溶食品饮料的食用方法中用到的比也是学生常见的“比”,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比”。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与反思第【1】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读、会写、会求比值。

2、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我们来到学校后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生:(齐说)升国旗。

师: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尊严和荣誉的象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老师手中也有一面红旗(出示红旗),瞧,五星红旗是如此的灿烂、如此的美丽,但你知道吗?它还蕴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你想了解它吗?老师告诉你:它的长为3米,宽为2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又如何解答?生1:我能求出五星红旗的周长。

生2:我能求出五星红旗的面积。

生3:我能求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好,有哪些是表示倍数关系的呢?学生说后,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2=1 2÷3=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关系,是什么呢?板书标题:比二、自主探究,团结合作。

师:比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生1:比表示一场比赛的比分。

生2: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生3: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又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师:你说得非常好,老师同意你的观点,既然比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这道题中有哪两个量?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完成板书:长与宽的比是3比 2 = 3 ÷ 2 = 1 宽与长的比是2比 3 = 2 ÷ 3 = 师:在日常生活中,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例子有很多(投影出示)。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课本43-44页以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弄清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叫什么吗?(出示情境图)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国旗长与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小结: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可用除法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比的意义(1)两个同类量的比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数学上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思考:两个数量组成比时,谁比谁,谁在前,谁在后,可以交换位置吗?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补充,深层体会比的意义)(2)两个不同类量的比“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算式:42252÷90 ,依据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问: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什么含义?(生自由发言,理解“路程比时间”表示速度)(3)归纳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3篇】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3篇】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优秀3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内容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及各部分的名称。

2、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播放“神舟”五号顺利升空课件。

播报:202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出示两面国旗:两面国旗都是长15cm,宽10cm。

)2、提问: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1)用比多比少的方法来表示:长比宽多5cm,宽比长少5cm。

(2)用倍数关系来表示:长是宽的3/2,宽是长的2/3。

3、导入新课:在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除了可以用“多多少、少多少、几倍、几分之几”来描述外,还可以用“比”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活动一】比的意义学习方式:独立自学、汇报交流学习任务1、同类量的比。

(1)启发:除了用已经学过的这些方法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外,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2)自学课本第48页的内容。

(3)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10比15。

(4)指出: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这样的两个比我们称为同类的比。

2、不同类量的比。

(1)出示数据,列式求飞船的速度:42252÷90。

(2)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提问: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能不能用比来表示呢?应该怎样表示呢?(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3)提问:路程和时间是不是同类的量?(4)指出: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分数、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除法的理解,还为后续学习比的性质、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同类量的比,如杨利伟在飞船中展示的两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

接着,教材又通过“路程÷时间=速度”“总价÷数量=单价”等实例,引出不同类量的比。

这样的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他们在学习分数乘除法的过程中,已经对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观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比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杨利伟在飞船中展示的两面国旗,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然后,我给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 15cm 和 10cm,接着提问:“我们怎样用算式来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除法来计算,即 15÷10 和 10÷15。

小学数学_比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比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教科书六年级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

会正确求比值。

2.知道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领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迁移、类比等数学活动引发猜想,学生经历抽象概括比的意义的过程,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养成课前回顾、课后探究、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求比值,知道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探究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回顾:(5 )÷( 6 )=()(910)=( ) ÷( )分数与除法什么联系和区别?课件出示表格,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比也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比”。

关于比,你想知道什么?引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以问题驱动教学,选取有价值的问题开始探究。

(比的来历意义应用……)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建构比的意义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开启探究。

你发现了哪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探究。

出示:赵凡的头部与身长的关系,赵凡的头部是身长的几分之几?身长是头长的几倍?学生列式解答。

2、充分感知比的意义及读写,了解同类量的比认识比:25÷160表示头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说成赵凡头部长与身长的比是25比160板书:25比160你能仿照上面的说法用比说一说赵凡身长与头部长的比吗?板书:160比25 谁能仿照老师这样说一说?师:这两个比一样吗?生讨论回答。

创造符号:符号是数学的特殊语言,你能创造一个符号来简洁的表示比吗?生展示自己的符号,和大家分享。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比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比的认识 ︳青岛版

授课课题: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教学设计【本次课例的研究背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

为此,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教学目美。

”的教学要求,课题组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对小学数学教材阅读材料应用优化的实践进行研究。

【本次课例的研究问题】1、小学数学教材阅读材料拓展延伸的研究。

2、小学数学教材阅读材料“生活中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 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师:同学们,在2003年10月15这天,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今天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吧!(视频播放)此时此刻,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什么呢?[此环节这样安排,不但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于源生活。

]师:(灯片展示两面国旗)这两面国旗都是长15厘米,宽10厘米,想想回答下面问题:(1)长是宽的几倍?(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小结: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今天学习的比,我们来一起研究“比的意义”。

二、探究问题,研究比(1)同类量的比师:长和宽的倍数关系除了可以用15÷10表示,还可以说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板书),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生练习),如果将宽和长比呢?谁能说说?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板书)师:这两个比中的数字能随意交换位置吗?为什么?(2)不同类量的比灯片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千米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 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5篇)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5篇)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5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教学过程:活动一: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国旗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

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活动二;(一)探究同类量的比;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

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活动三: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

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⑴、比的读、写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⑴、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⑴、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⑴、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引导学生起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板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比的意义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8)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比的意义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8)

《比的意义》敎學设计驾鹤路小學晏晓梅【敎學内容】人敎版小學数學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8~49页。

【敎材分析】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比概念的源头是同类量的比较,不同类量的比乃是流,是派生、引申出来的,区别源流,分清主次,是概念敎學的要义。

敎材从两个“同类量”的比较入手,认识长方形中“长和宽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再借助“路程与时间的比产生速度”,将内容扩展为“异类量”的比。

敎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求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學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學生掌握除法的基础上,學生在已學过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學习“比的意义”。

虽然學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學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敎學思想】《数學课程标准》指出:“學生是数學學习的主人”。

充分调动學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學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學习数學知识的活动中,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使學生的思维实现两个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是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敎學目标】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值。

2.通过观察、对比、辨析,理解比和比值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3.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學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敎學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敎學难点】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理解比的意义【敎學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比的意义(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同學们,你们看过《挑战不可能》这个节目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董警官怎样根据脚印找到嫌疑人?谁来猜猜看?这里面隐藏着数學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學习“比的意义”。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二)价值引领,引发思考2015年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的盛大阅兵式,为了庆祝,同學们制作了一些国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认识
玉林小学王莎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所表示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3、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理解比的意义,培养学生分类、有序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个情境的不断挖掘,使学生感受到深入思考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类量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同学们,你们喝过蜂蜜水吗?
蜂蜜水怎么冲的啊?
蜂蜜加水就是蜂蜜水
我们现在就冲杯蜂蜜水吧,就用这个杯子来冲。

我们先倒一小杯蜂蜜,好我把它倒在杯子里。

下面该干什么了?加几杯水合适啊?
我喜欢喝加7杯水的。

咱们来试试,看看好喝不好喝。

来搅拌搅拌。

谁愿意来尝尝,看看好喝不好喝。

这么好喝的蜂蜜水是几杯蜂蜜加几杯水冲成的?
在这杯蜂蜜水中,蜂蜜占了1份,水占了这样的7份,蜂蜜水一共有多少份?
这么好喝的蜂蜜水,我们多冲点。

这回老师换大一点的杯子来冲蜂蜜水,我还是先倒一杯蜂蜜,要想与刚才冲出来的蜂蜜水味道一样,我们要加几杯水。

我用哪个杯子来盛水?
这杯蜂蜜水里有几份蜂蜜几份水?也是1份蜂蜜,7份水,合起来是8份蜂蜜水。

这两杯蜂蜜水味道一样吗?
那你们能解释这个问题吗,第一次我只放了一小杯蜂蜜,而第二次我放了一大杯蜂蜜呢?味道怎么会一样呢?
第一次我们用它盛的蜂蜜,也是用它盛的水。

第二次我们用这个大点的杯子盛的蜂蜜,也用它加的水。

这两杯蜂蜜水,蜂蜜的量变了,水的量也变了,那有什么没变啊?
预设:无论用大杯还是用小杯,蜂蜜和水的关系没变,总是1份蜂蜜搭上7份水?
那么蜂蜜的量总是水的1
,用一个式子表示。

那么蜂蜜的量总是水的
7
,那么水的量总是蜂蜜的——7倍。

也用个式子表示?
(板书)7÷1=7
用两个数相除,就可以得出它们的倍数关系,(板书:两个数相除)这种关系还可以用比的形式来表示。

(板书:比)
二、建立模型,理解比的意义
(一)理解同类量的比
1÷7就可以说成1:7,写出来就是1:7。

(板书1:7)中间这个符号叫比号,我们读成比。

一起读读这个比。

那7÷1要写成比的形式,怎么写??(板书7:1)
我们把比号前面的数叫做前项,后面的数叫做后项。

这两个比都是由1和7组成的,它们的意思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了?
为什么一个1在前项,一个1在后项。

我们想一想1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
准确的说,1:7表示蜂蜜和水的数量比,7:1就表示水和蜂蜜的数量比。

看来,比是有顺序的。

实际生活中,我们在冲蜂蜜水时,一定是按1:7来冲吗?
每个人的口味不同,现在按你的口味设计几种配法,写出蜂蜜和水的数量比是几比几?写在纸上。

在你们的设计中,有没有比这杯甜点的?
预设:蜂蜜和水的数量比1:6
板书1:6
也就是一份蜂蜜加6份水,还是1份蜂蜜,配上6份水,要比刚才那杯甜点,还有更甜点吗?
预设:1:5……1:1
板书1:1
这是几份蜂蜜几份水?蜂蜜和水的数量相等。

刚才这几种配法,蜂蜜和水的量谁变了谁没变?
蜂蜜的量没变,水的量变少,就可以使蜂蜜水变甜,要使蜂蜜水变甜,还可以怎么办?
水不变,还是7份,谁说说你的配法?
预设:2:7……
水不变,蜂蜜增加,也可以使蜂蜜水变甜。

要使蜂蜜水变甜,还可以怎么设计?
预设:3:2……
我们都来看他的设计,你设计的是几份蜂蜜几份水?
我们把这杯和最早这杯比,哪杯甜?
不仅蜂蜜增加了,水还减少了,当然甜了。

3:2和1:1这杯比,哪杯甜?
1:1表示蜂蜜和水的份数一样多,3:2表示蜂蜜比水的份数多。

如果还想水是2份,应该加几份蜂蜜就和1:1这杯一样甜了。

像1:1这样的比你还能说出几个?
预设:2:2,3:3……
只要蜂蜜和水的量相等,冲出的蜂蜜水就和1:1的一样甜了
刚才我们说的这几种方案都是使蜂蜜水变甜,有没有使蜂蜜水变淡的方法?预设:1:9(板书)
有变蜂蜜的份数吗?0.5:7(板书)
虽然我们的口味不同,可以有很多种配法,但像1:1,3:2这几种过于甜的配法,不利于我们的健康。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比。

(二)理解不同类量的比。

1、按1:7来配,配出的蜂蜜水确实很好喝。

王老师想再多买一些蜂蜜,我来到了家乐福超市,第一次买了两瓶,共花了36元。

喝完后,我又去买,第二次买了3瓶,花了54元。

你能根据以上数学信息,写出一些比吗?

先独立写,写完后小组内说一说。

反馈:
展台展示:
说说你写的比
2:3 3:2
36:54 54:36
如:2:3是谁和谁的比?两次买的瓶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从36:54,54:36这两个比中,能看出两次买的钱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刚才你们写的有的是瓶数之间的比,有的是总价之间的比,那总价和瓶数之间存在着比吗?为什么存在着?
36:2 54:3
2:36 3:54
预设:36÷2 54÷3
看来有着相除关系的两个量就写成比的形式。

还能写出不同的比吗?
写成这个比54:2成吗?为什么?
54是3瓶的总价,3瓶的总价应该和3瓶去比,那什么才能和两瓶去比呢,2瓶的总价可以和两瓶去比?你们说的真好,看来啊,在这里,比的前项要和比的后项相对应才行。

这个不对应,所以写成这样的比不行,我们把它拿下来吧。

现在黑板上有8个比,你能试着把这8个比分成两类吗?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由一人负责把分类的结果写在纸上。

反馈:怎么分的,按什么分的?
预设:我把2:3 3:2
36:54 54:36 分为一类,剩下的归为一类。

你们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你能再说的具体点吗?
这两个比都是瓶数比瓶数,这两个比呢?都是钱数比钱数,他们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同类的量,我们可以把同类量的比归为一类。

那这些呢,他们为什么归为一类?有的是总价和数量的比,有的是数量和总价的比,他们都是不同类量的比。

我们把同类量的比归为了一类,把不同类量的比归为了一类。

36:2的结果是什么?是18.你是怎么求的?18是36:2的结果,我们叫它比值。

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就得到比值。

这个比值表示什么?表示单价。

54:3呢?
2:36的比值呢?表示什么?
3:54
比值是可以是整数,可以是分数,还可以是小数。

2、丰富对不同类量的两个数量比的认识。

追问: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单价就可以说成总价和数量的比,在常见的数量关系中,速度等于谁比?工作效率又可以说成谁比谁?
出示:
速度是谁和()的比
工作效率是()和()比
反馈:
1、谁来说说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2、根据我们总结出来的联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例如,1∶7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1/7。

(板书:1/7)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号,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1比7。


3、联系说清了,那区别呢?
4、关于三者之间的关系你还有什么问题?
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比的后项真的不能是0吗?
那这里怎么出现了2:0?
师小结:足球比赛中的2:0只是一种计分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所以它不是一个比。

2、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
我们双臂身开从左手尖到右手尖的距离与我们身高之间就存在着比,你们知道大约是几比几吗?
脚的长度和身高也有关系,他们之间的比大约是几比几?
大侦探柯南在一次破案中,就是根据现场遗留的罪犯脚印的长度,推算出罪犯的身高。

出示:
人的两手臂伸长的距离:身高
人的脚长︰身高
人的心脏与拳头的比约是
婴儿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
在同类量的比中,我们要注意前后项统一单位。

老师这有一个比是1:4,你能用一个具体事例,来解释它的实际含义吗?
预设:摸球一张桌子配四把椅子桌子和椅子的数量比是1:4,长与宽,一辆车四个轱辘。

1993年我市小学生近视人数和总人数的比约为1:10
2008年我市小学生近视人数和总人数的比约为1:5
2010年我市小学生近视人数和总人数的比约为2:5
看到这些比你有什么想法?
3、黄金比
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比,建筑中也存在着比,这是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它塔高468米,上面的球形设计距离地面289米,289:468比值接近0.618,看上去很漂亮,我们把比值接近0.618的比叫黄金比。

其实在很久以前的古代,人们就已经利用黄金比了,
出示:金字塔、神庙
在生物界中,也存在着黄金比呢。

五、小结
小结:同学们,生活中除了这些比还有很多有趣的比呢,下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充满智慧的双眼,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比吧
今天我们认识了比,比有它很大的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