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翻译题中最易出现的六大丢分问题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一、词汇错误:1. 字义错误:对文言文词汇的字义理解错误,翻译时使用了错误的词语。

2. 释义错误:对文言文词汇的释义理解错误,导致翻译的意思有所偏差。

3. 用词不准确:使用了与文言文表达风格不符的现代汉语词汇。

二、语法错误:1. 词序错误:将文言文的定语、状语或宾语等放置位置不当。

2. 语序错误:将汉语的语序直接应用到文言文翻译中,导致句子结构混乱。

3. 虚实不当:对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不当,导致句子不通顺。

4. 语法漏洞:在翻译过程中遗漏了文言文中的语法要点,导致句子结构错乱。

5. 时态语态错误:将文言文中的时态和语态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态和语态。

三、意思翻译错误:1. 歧义翻译:对文言文句子的意思产生歧义的翻译。

2. 省略加减:翻译时忽略了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导致翻译结果不完整。

3. 多余增添:翻译时增添了文言文中并未表达的内容,导致意思不准确。

四、韵律韵脚错误:1. 韵律错误: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了文言文的韵律特点,导致节奏不协调。

2. 韵脚错误:翻译时未能恰当地体现文言文的押韵特点。

五、文化背景错误:1. 文化隔阂:由于对文言文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等了解不深,导致翻译时产生误解。

2. 时代用语错误: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了与文言文时代背景不符的用词。

六、语气情感错误:1. 语气错误:在翻译过程中未能恰当地表达文言文的语气特点,导致翻译的语气不准确。

2. 情感错误:未能准确体现文言文的情感表达,导致翻译的情感不符合原文。

以上是____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

高考语文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

高考语文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今天讲的内容应该是老师们一直强调的,我这里做一个汇总。

一、高考语文15种丢分现象1.字音题,耗时过多而丢分。

字音题耗时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既降低了答对的机率,还挤压了其他题的时间。

俗称“丢双份”。

高考语文选择题多为复查负效题,不复查还好,越查越易改错。

对策:选择常见100个多音字和100个常错形近字,逐一记忆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2.成语题,不知分类而丢分。

成语题中只要出双重语义的一般是选择项,比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等。

当然成语还有因不了解成语意思误用、因不明成语适用对象误用、因不明成语感情色彩误用等角度进行分类。

对策:选择100个常考成语和100个常错成语,逐一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3.语病题,不分轻重而丢分。

语病题是命题人最头疼的题目,争议率几乎100%。

因此我们答题时不要苛求完全正确,只比较哪个选择项更好一些。

对策:汇总高考题,分类解析,每周一题,适应训练。

语病题是训练低效题。

4.概括题,不会删除而丢分。

答概括题最紧要的是删除法,按题目要求删除冗余信息,删除非主干信息,删除修饰信息等。

“留存的”含金量就很高,然后合并并抄录。

对策:回顾七年江苏卷概括题,用删除法一一梳理并体悟。

5.写句题,审题不全而丢分。

“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

这里有几个务必要抓住的审题点:小美人鱼口吻、30字、祝愿(或赞美)。

不可缺一。

对策:先划全审题点,然后再答题,第三检查是否全都落实在答案中。

回顾七年江苏卷写句题,全面审题,一一体悟。

6.实词题,教材不熟而丢分。

实词题与教材文言文联系最紧,出题点一般为教材内容。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中22篇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梳理过关。

7.文言筛选题、分析概括题,忽略原文而丢分。

对策:文言筛选信息题的关键是将选择项内容代入原文,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排除。

分析概括题除了要重视原文,代入原文外,还须了解该题设错的四种方法(搅乱时间、搅乱地点、搅乱人物、搅乱语意逻辑)。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失分点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失分点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失分点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失分点文言文翻译是多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考生在翻译文言文时,除遵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外,还要避免下列错误:一、误译文言实词例1、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

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曦相结。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恕于重荣。

(《新五代史,安重容传》)误译:契丹使晋国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有利。

这里将利误译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有利。

失误原因:一是对文言实词的活用掌握不牢。

二是对上下文各方的利益关系没有准确把握,缺乏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

应译为: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二、误译文言虚词例2、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

比晓,又涂之。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库。

(2007年高考广东卷)误译:但是(狐狸)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解析:句中的但是起强调作用的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系,这个义项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

应译为:(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三、古今词义不对应例3、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2007年高考山东卷)误译: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他)有什么政策。

解析:计即计策,为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况而预先安排的方法、策略。

如古代兵法的三十六计等。

而政策是个现代词语,它指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经济政策等。

高考文言文失分原因例题分析

高考文言文失分原因例题分析

高考文言文失分原因例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考查学生的主观译释能力,即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要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

从文言文翻译句子赋分来看,一般是10分,从高考阅卷情况来看,翻译题得分普遍较低,平均分甚至到不了一半,属于难点题型。

从考生答题来看,文言文翻翻译失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缺乏关键实词意识“关键词语”就是指对文段或文句的意思有直接影响的词语。

1.古今异义,以今释古。

☆☆☆☆☆例:(2010上海卷)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错误译文:陈尧咨讽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正确译文: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警示:关键词“讽”,古今异义词,现代汉语是“讽刺”义,古代是“委婉劝谏”、“暗示”等义,结合语境,此处为“暗示”。

2.词类活用,不能明辨。

☆☆☆☆例:(2010安徽卷)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错误译文: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都很安定。

正确译文: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到来感到安心。

警示:关键词“安”,意动用法,感到安心。

而学生漏译了“之”,没有看出是意动。

3.通假现象,暗藏玄机。

☆☆☆☆例:(2010全国卷2)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错误译文: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用没了之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正确译文: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警示:关键词“没”,通假字,通“殁”,死亡。

而有的学生错误地理解为“没有”。

二.缺乏特殊句式意识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判断句,要正确翻译这些句子就必须让这些句子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1.倒装句式,该调不调。

☆☆☆☆☆例:(2010年浙江卷)吾为德请,财何为也?错误译文:我为德行而请命,为什么拿钱财?正确译文: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警示: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何”作宾语,前置,“为”是动词,“干”“做”的'意思。

高考语文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

高考语文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

高考语文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1、字音字形题,耗时过多而丢分。

字音字形题耗时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既降低了答对的机率,还挤压了其他题的时间。

俗称“丢双份”。

我个人觉的,高考语文选择题多为复查负效题,不复查还好,越查越易改错。

【对策】选择常见100个多音字和100个常错形近字,遵循“以义定音定形”原则,适度联想发散,逐一记忆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2、词语(成语)运用题,不知分类而丢分。

成语题中只要出双重语义的一般是选择项,比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等。

当然成语还有因不了解成语意思误用、因不明成语适用对象误用、因不明成语感情色彩误用等角度进行分类。

【对策】1)选择100个常考成语和100个常错成语,逐一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2)其他实词虚词不能放松。

3、语病辨析题,不分轻重而丢分。

语病题是命题人最头疼的题目,因为语言本就讲求约定俗成,因此答题时不要苛求完美,只比较哪个选择项更好一些——“认对不认错”。

【对策】汇总高考题,熟悉六种语病类型,分类解析,每周一题,适应训练。

语病题是训练低效题。

4、实词理解题,教材不熟而丢分。

实词题与教材文言文联系最紧,出题点一般为教材内容。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的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梳理过关。

5、文言筛选题、分析概括题,忽略原文而丢分。

【对策】文言筛选信息题的关键是将选择项内容代入原文,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排除。

分析概括题除了要重视原文,代入原文外,还须盯紧该题设错的五大方面(搅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语意逻辑)。

6、文言翻译题,得分点不全而丢分。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过关。

重视四个落实;一是字字落实,重点在单音节词翻译为以该单音节词为核心的双音节词;二是句式落实,不仅有句式还包括活用法;三是文从句顺语言落实;四是得分点定位落实,是得分点的绝对不能译错更不能译掉。

被偏爱的人才有恃无恐:7、文言断句题,不懂标志而丢分。

【对策】断句题命题点在于标志。

高考语文精讲:文言文翻译规避6大丢分点

高考语文精讲:文言文翻译规避6大丢分点

高考语文精讲:文言文翻译规避6大丢分点文言文翻译是全国卷一个综合考查文言积累、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阅读思辨能力的重点题型,分值大,出错多。

根据阅卷反馈,考生在翻译时容易出现6大失误点,造成失分,殊为可惜。

下面一一分解,强化矫正。

一、丢分点一:以今律古,不伦不类[例1] (谭澄)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

(《元史ꞏ谭澄传》)[考场答卷] 谭澄到任后,掩埋暴露在外的尸骸,修理焚尸炉,赈济饥饿贫寒的百姓,召集逃亡的人,民心渐渐安定。

[失分评析] “焚尸炉”是一个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词汇,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纳粹德国的惨无人道,这一现代化的设施在元代还未出现,况且原文是“修焚室”,何来“炉”之说?答案:谭澄赴任后,掩埋抛弃在外的将士遗骸,修缮好被烧毁的房屋,赈济饥贫的百姓,召集逃亡的民众,百姓才渐渐安定下来。

[例2]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

……(袁)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

(《后汉书ꞏ赵壹传》)[考场答卷] 袁逢就收紧衣服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手,请他坐在上位,于是问他西方的事,非常高兴。

[失分评析] 上述译文在两个地方以现代眼光解析了原文:一是将“敛衽”解释为现代的“收紧衣服”,古人“敛衽”是“将衣襟夹于带间”,以示敬意,也可译为“整理衣襟”;二是“西方”也不等同于今天所说的“西方”,前文有交代,“赵壹……汉阳西县人也”,句中所说“西方”即指“西县”。

答案:袁逢就将衣襟夹于带间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手,请他坐在上位,于是问他西县的事,非常高兴。

[总结] 像上述这些古代专有名词、固定用语和特殊表达,由于其存在的文化背景、社会状态均已发生变化,今人极易以当代眼光视之。

除此外,古今异义词如“孤(幼而丧父)”“妻子”“非常”“中国”“无论”“其实”“交通”等,偏义复词如“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死生,昼夜事也”等,互文用法如“草行露宿”“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也极易以今律古。

高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分点

高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分点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分点在高考文言阅读中,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知识点的一个综合性考查,要求考生能够在掌握大量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准确的实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转换,但由于种种原因,考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分,本文就以高考题为例有针对性的指出四例,以供大家参考。

失分点一:不辨古今异义语言中的词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理解词义要有历史的观点,要认识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词义有继承有发展.有些古代词义一直保留到今天,而有些词的古代意义那么先后发生了或大或小变化。

[例句]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09年全国卷2〕误译: 自认为不能广泛的施舍,致使这人流离失所,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分析]在现代汉语中,“颠沛〞一词解释为“无家可归,不断漂流,居无定所〞,以此形容生活艰难,带有可怜、怜悯之意。

但就本句而言,联系前文“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一句,可知句中此人为“盗者〞,盗者为盗笋而“坠沟〞,因而可以判断“颠沛〞并非今义,而是“跌落跌倒〞之义。

[链接]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09年安徽卷〕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

〞〔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注意]“无用〞在现代汉语是“没有用处〞的意思,但联系语境,在本文中解释为“不需要〞。

失分点二:不辨句子语气文言文如现代汉语一样,能够借助多种多样的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现出不同的语气,以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但由于古今语言习惯的改变,给我们揣测文言文语句的语气造成一定的障碍。

[例句]假设必治国家,那么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09年天津卷〕误译: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只有管夷吾可以![分析]“其〞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可以表示疑问,如“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可以表示反问,如“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可以表示揣度,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可以表示婉商,如“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可以表示期望,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它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根据语境可译为“难道〞、“大概〞、“还是〞、“可要〞等。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是高中学生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言文的翻译要求准确、地道,但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下面总结了一些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常见的字义错误:1. 词义错误:文言文中有许多字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学生往往将其默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意思,造成错误翻译。

2. 音讹义倒:将原文中字形相近的字混淆,致使句义改变。

3. 词性混淆:将一个名词误认为是动词,或者将一个动词误认为是名词,造成错误翻译。

4. 相对误解:无法准确理解原文中字词的相对关系,导致错误翻译。

5. 双关引申:没有理解原文中某些复杂的词义,导致错误翻译。

二、常见的句式错误:1. 语序颠倒:将原文中的主谓宾语顺序颠倒,导致句义不通。

2. 虚实混淆:将原文中的虚词误译为实义词,或者将原文中的实义词误译为虚词,造成句义不准确。

3. 同义替代:在翻译时未能将原文中的同义词替代为恰当的汉语词语,导致翻译不准确。

4. 文字倒排: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中的文字顺序倒过来,导致句义混乱。

5. 句群拆散:未能正确理解原文中的句群结构,将其拆散开来翻译,导致翻译不通顺。

三、常见的语态错误:1. 主动被动混淆:将原文中的被动语态误译为主动语态,或者将原文中的主动语态误译为被动语态,导致句义不准确。

2. 语态不统一:在翻译的过程中未能保持统一的语态,造成句理不通。

3. 过度使用被动语态:在翻译的过程中过度使用被动语态,导致句子笨拙、呆板。

四、其他常见错误:1. 省略原文中的某些重要信息,导致翻译不完整。

2. 加入个人情感色彩,导致翻译不客观。

3. 文章结构错误,未能准确理解原文的结构和逻辑,导致翻译成为拼凑的句子。

以上是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多练习文言文的翻译,注重对古代汉字的理解和词语的辨析,理解句子的结构和逻辑,注意语态的统一和准确。

2024年高考语文常见的丢分题型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常见的丢分题型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常见的丢分题型总结一、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题型之一,也是容易丢分的题型之一。

学生丢分的原因主要为阅读不准确、理解不深入、选择不准确等。

1. 阅读不准确:这是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忽略细节,导致对问题的理解偏差,选择错误答案。

要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并在阅读后做好总结和复盘。

2. 理解不深入:有些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导致答案选择错误。

对于理解不深入的原因,可能是对于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观点等没有深入思考,只停留在表层。

要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注重思考和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 选择不准确:有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容易被某些选项的表面现象所迷惑,选择了错误的答案。

要避免这种情况,学生要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填空题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常见题型,也是容易丢分的题型之一。

学生丢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 选词不精准:有些学生在填空时,用词不准确,导致句子不通顺或者与文章意思不符。

要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在选择词语时要注意词义搭配和上下文逻辑关系。

2. 理解不深入:有些学生在填空时,只停留在表面理解,没有深入思考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导致填错答案。

要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在填空时要仔细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注重分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3. 语法错误:有些学生在填空时,由于对语法规则的mastery 不够,导致填写的词语在语法上存在错误。

要避免这种情况,学生要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和练习,熟悉常见的语法错误。

三、作文题作文题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题型之一,也是容易丢分的题型之一。

学生丢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 内容不全面: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只涉及到表面的内容,没有深入探讨问题的本质,导致作文内容贫乏。

要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并提供充分的论据和例子加以支持。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个最常见的失分点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个最常见的失分点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个最常见的失分点高考文言文翻译十个最常见的失分点近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句子越来越长,难度越来越大,评卷时又是按点采分,扣完为止,很多同学自我感觉做得不错,但是实际上丢分不少。

有这样一道题: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人有欲试其技者,令袒臂横肱于门口石道中,取牛车数十轮,绝肱上过,无纤痕,不论伤也。

答案:有个想要测试他武艺的人(定后,1点),让他(省之,1点)裸露胳膊,横着上臂,仰卧在门口铺着石子的街道上(1点),让人赶着十几辆牛车(定后,1点),从他胳膊上横轧过去(1点),结果却没有留下一点细小的痕迹,更不用说(不论,1点)伤口了。

评分说明:7点中写对任6点得6分,错1点扣1分,2个定后作为1点。

大家来看看,你是不是答了很多,但都不在点上?失分点一用语不规范原文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北齐书孟业传》)误译我掌管江湖,你掌管朝廷,齐心协力,差不多成了!正译我在朝廷外,您在朝廷内,(我们)同心协力,有希望取得成功啊!分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重点词语误译,庶,表希望。

《陈情表》里有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就是这个意思。

语言随意,对外、内两个字,把握不准,且翻译时,不考虑人物身份,随意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严格遵守直译的原则,不随意引申、夸张。

直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失分点二不明感情色彩原文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分析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

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之义。

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

比如例句中,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

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对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词、有疑义的词,应该瞻前顾后,核实自己的初始判断是否正确。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____年高考已经结束,趁着假期不妨对语文备考中常见的文言文翻译错误进行总结与归纳,为2024年的高考备考做准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翻译错误:错误一:字面翻译字面翻译是指将文言文的每个字按字面意思逐个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种翻译方法容易导致语序混乱,意思不通。

例如,文言文中的动宾语序往往是倒装的,但是如果直接按字面翻译,就会导致语序混乱,意思不通。

错误二:句子结构混乱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主谓宾的顺序可能被颠倒,修饰词可能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前面等。

例如,现代汉语中的“我看见了一只狗”在文言文中可能是“一狗我见”,如果直接按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进行翻译,就会出现错误。

错误三:词义理解不准确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字、古文俗语以及古代的制度、礼节等,需要借助辅助材料进行理解和翻译。

如果对这些辅助材料不熟悉,就容易翻译出错。

例如,文言文中的“郎”一词,常被误译为“个人、男人”,但实际上在古代是指成年男子。

错误四:上下文理解不准确文言文的翻译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综合理解,否则容易导致错误。

例如,文言文中的“以柔克刚”常被误译为“用柔软的方法对付强硬的人”,但实际上它更多的表达的是“以柔软的态度遵循强硬的原则”。

错误五:忽略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忽略这些修辞手法会导致翻译失真。

例如,文言文中的“温文尔雅”常被误译为“温和有礼貌”,但实际上它更多的是一种褒义的修辞手法,强调一个人的温和、文雅的品质。

错误六:语气把握不准确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不同的语气进行表达,如陈述、疑问、感叹等,如果对语气把握不准确,就会导致翻译错误。

例如,文言文中的“焉知吾不可乎”常被误译为“怎么知道我不可以”,但实际上它更多的是一种疑问的语气。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翻译错误总结,希望对2024年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通过总结这些错误,我们可以更加注重文言文的词义理解和上下文推理,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

高考语文翻译题中最易丢分的六种情况

高考语文翻译题中最易丢分的六种情况

高考语文翻译题中最易丢分的六种情况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一些国名、地名、年号、谥号、官职等专有名词时,可不作翻译,将之保留即可。

因为这些名词有其固定、特定的指称意义,现代词难以准确表达。

强行翻译,难免画蛇添足。

示例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

未几,复谢去。

(《明史郑濂传》)【学生翻译】年号永乐的第一年被征入朝,(留下原来担任的官职。

不久,又辞官离去)。

【答案分析】永乐、元年分别是年号、年号开启的第一年,这都有其特定意义,不必翻译。

【正确翻译】永乐一年(或元年)被征入朝。

示例2.淮南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

盎(爰盎,人名)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爰盎晁错传》)【学生翻译】淮南一带称王的诸侯入京朝拜的时候,(杀了辟阳侯,生活起居、处世表现非常骄横)。

【答案分析】淮南王是固定的称谓,应保留原文。

如译为“淮南一带称王的诸侯”,意义就变成“淮南一带称王的诸多诸侯”。

【正确翻译】淮南王入京朝拜的时候。

二、该译不译,文白混杂有些考生在翻译时,往往有个别的词语不彻底翻译或不翻译,对词类活用词翻译不够清晰到位,导致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示例3: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郑渶)家者,遣人索之。

渶加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

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

(《明史》)【学生翻译】使者来了,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

置其一半不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至行”感应的结果。

【答案分析】“置其一半不打开”,文白掺杂,读者还不知具体含义,应彻底干脆地用白话翻译:“丢下另一半未打开”。

“认为是至行感应的结果”,“至行”何意呢?读者也不清楚,如此老师就觉考生不会翻译而有忽悠之嫌。

【正确翻译】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三、脱离语境,孤立翻译在古文中,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翻译。

脱离语境去翻译具体句子,往往就难以准确。

示例4.(原平)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文言文翻译题失分原因

文言文翻译题失分原因

夫文言文者,古之遗言也。

其言简意赅,韵味无穷,然于今之学子而言,翻译文言文试题,往往失分严重。

究其原因,约有以下几点:一、基础知识不扎实文言文翻译,首在识记。

学子若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诸如字词义、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则难以准确翻译。

夫字词义者,文言文之根本也。

学子若不熟记常用字词之意义,便难以理解文意,翻译自然失准。

句式结构、修辞手法亦然,若不熟悉,则难以把握文段之意,翻译自然难以到位。

二、断句不准确文言文断句,乃翻译之关键。

学子若断句不准确,则文意难以理解,翻译亦失真。

夫断句之道,在于把握句意、词性、语气等。

学子若不能准确把握,则易造成断句失误,进而影响翻译质量。

三、翻译技巧不足翻译文言文,需掌握一定的技巧。

如直译、意译、增译、省译等。

学子若对这些技巧掌握不足,则难以灵活运用,翻译效果自然不佳。

直译者,即按照原文意思翻译;意译者,即根据原文大意进行翻译;增译者,即在翻译时增加一些补充说明;省译者,即在翻译时省略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

若学子不能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则翻译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四、语境理解不深文言文翻译,需深入理解语境。

学子若对语境理解不深,则难以把握文意,翻译自然失真。

夫语境者,包括时代背景、作者情感、人物性格等。

学子若不能准确把握,则易造成翻译失误。

五、表达不够规范文言文翻译,需注意表达规范。

学子若表达不够规范,则易造成语病、歧义等问题。

夫规范表达者,包括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

学子若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则翻译效果难以保证。

六、心理素质不过硬心理素质对文言文翻译亦有一定影响。

学子若在考试中过于紧张,则难以发挥正常水平,翻译自然失分。

夫心理素质者,包括自信、冷静、果断等方面。

学子若不能在考试中保持良好心态,则易造成失分。

总之,文言文翻译题失分原因多端,学子若想提高翻译水平,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二是提高断句能力;三是掌握翻译技巧;四是深入理解语境;五是注意表达规范;六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020高考语文常见丢分题型及原因分析

2020高考语文常见丢分题型及原因分析

2020高考语文常见丢分题型及原因分析要提高语文学科的得分,要重视日常的知识积累,从点滴抓起。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语文常见的丢分题型及原因分析,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字音字形题,耗时过多而丢分。

字音字形题耗时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既降低了答对的机率,还挤压了其他题的时间。

俗称“丢双份”。

高考语文选择题多为复查负效题,不复查还好,越查越易改错。

【对策】选择常见100个多音字和100个常错形近字,遵循“以义定音定形”原则,适度联想发散,逐一记忆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2、词语(成语)运用题,不知分类而丢分。

成语题中只要出双重语义的一般是选择项,比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等。

当然成语还有因不了解成语意思误用、因不明成语适用对象误用、因不明成语感情色彩误用等角度进行分类。

【对策】1)选择100个常考成语和100个常错成语,逐一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2)其他实词虚词不能放松。

3、语病辨析题,不分轻重而丢分。

语病题是命题人最头疼的题目,因为语言本就讲求约定俗成,因此答题时不要苛求完美,只比较哪个选择项更好一些--“认对不认错”。

【对策】汇总高考题,熟悉六种语病类型,分类解析,每周一题,适应训练。

语病题是训练低效题。

4、实词理解题,教材不熟而丢分。

实词题与教材文言文联系最紧,出题点一般为教材内容。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的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梳理过关。

5、文言筛选题、分析概括题,忽略原文而丢分。

【对策】文言筛选信息题的关键是将选择项内容代入原文,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排除。

分析概括题除了要重视原文,代入原文外,还须盯紧该题设错的五大方面(搅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语意逻辑)。

6、文言翻译题,得分点不全而丢分。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中22篇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过关。

重视四个落实:一是字字落实,重点在单音节词翻译为以该单音节词为核心的双音节词;二是句式落实,不仅有句式还包括活用法;三是文从句顺语言落实;四是得分点定位落实,是得分点的绝对不能译错更不能译掉。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有哪些失分要点呢?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有哪些失分要点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中常见的失分点有哪些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中常见的失分点有哪些混淆古今异义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点击读《高考文言实词古今异义总复习》这篇文章。

误解词类活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不懂古代文化常识涉及文化常识的译文,可从两个方面检查:一是看自己的翻译是否合乎古代社会的环境;二是看译文是否适合语境,是否合乎情理。

漏译省略成分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

这种毛病轻则影响到对个别词的判断和翻译,重则影响到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误译原句语气误译原句的语气,一是因为对文意(人物思想、情感)理解不透彻,二是对句子的语气不够重视。

文言文句子的语气,与现代汉语没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

高考语文文言翻译题丢分现象及对策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语文文言翻译题丢分现象及对策语文综合知识

2021高考语文文言翻译题丢分现象及对策|语文综合知识—
文言翻译题,得分点不全而丢分,为此整理了文言翻译题丢分现象及对策,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中22篇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过关。

重视四个落实(一是字字落实,重点在单音节词翻译为以该单音节词为核心的双音节词;二是句式落实,不仅有句式还包括活用法;三是文从句顺语言落实,四是得分点定位落实,是得分点的绝对不能译错更不能译掉。

)ﻭ
2021高考语文文言翻译题丢分现象及对策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翻译题中最易出现的六大丢分问题
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一些国名、地名、年号、谥号、官职等专有名词时,可不作翻译,将之保留即可。

因为这些名词有其固定、特定的指称意义,现代词难以准确表达。

强行翻译,难免画蛇添足。

示例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

未几,复谢去。

(《明史·郑濂传》)
【学生翻译】年号永乐的第一年被征入朝,(留下原来担任的官职。

不久,又辞官离去)。

【答案分析】永乐、元年分别是年号、年号开启的第一年,这都有其特定意义,不必翻译。

【正确翻译】永乐一年(或元年)被征入朝。

示例 2.淮南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

盎(爰盎,人名)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爰盎晁错传》)
【学生翻译】淮南一带称王的诸侯入京朝拜的时候,(杀了辟阳侯,生活起居、处世表现非常骄横)。

【答案分析】淮南王是固定的称谓,应保留原文。

如译为“淮南一带称王的诸侯”,意义就变成“淮南一带称王的诸多诸侯”。

【正确翻译】淮南王入京朝拜的时候。

二、该译不译,文白混杂
有些考生在翻译时,往往有个别的词语不彻底翻译或不翻译,对词类活用词翻译不够清晰到位,导致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示例3: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郑渶)家者,遣人索之。

渶加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

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

(《明史》) 【学生翻译】使者来了,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

置其一半不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至行”感应的结果。

【答案分析】“置其一半不打开”,文白掺杂,读者还不知具体含义,应彻底干脆地用白话翻译:“丢下另一半未打开”。

“认为是‘至行’感应的结果”,“至行”何意呢?读者也不清楚,如此老师就觉考生不会翻译而有忽悠之嫌。

【正确翻译】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三、脱离语境,孤立翻译
在古文中,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翻译。

脱离语境去翻译具体句子,往往就难以准确。

示例4.(原平)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

(《宋书·郭原平传》)
【学生翻译】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此人颠沛流离,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的脚通行。

【答案分析】选句前的语境是:郭原平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被郭原平偶尔撞见,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

于是句中的“颠沛”就应翻译为“跌倒”。

另外,句中的“足”,也应译为“足以”,意即郭原平尽量将桥建得宽。

【正确翻译】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至使此人跌倒,于是就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示例5.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

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

”(《元史·列传十四》)
【学生翻译】出行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靠兵器锋利,兵器多了,只能徒然使事情受到牵累。

【答案分析】“行人”不是出行的人。

因为前面说是奉命使宋,故应译为:出使的人。

“以言不以兵”,“兵”不是兵器,前面有句“请兵护卫”,故“兵”应为:士兵或武士。

【正确翻译】出使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靠武士随从,随从武士多了,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受到牵累。

四、该补不补,语意错误古汉语常见主语、谓语、宾语及介词等成分省略的现象,如果我们翻译时该补不补,整句话的语意就难见清晰连贯。

示例6.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后汉书·吴汉传》)
【学生翻译】等到召见,就受亲近信任。

【答案分析】“召见”是何人召见,“亲信”是受何人亲近信任,没有补出,语意就模糊。

再从后面“封汉为广平侯”来看,可见,是被皇帝召见。

【正确翻译】等到被(皇帝)召见,就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示例7.(王韶病卒,高祖言甚凄怆)。

使有司为之立宅,曰:“往者何用宅为,但以表我深心耳。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学生翻译】逝去的人要住宅有什么用呢,只是表达我的深切哀悼之情罢了。

【答案分析】“但以表我深心耳。

”“以”后少了一个“此”,翻译时要补上。

【正确翻译】只是以(此)表达我的深切哀悼之情罢了
五、该调不调,不合规范
古汉语常见句子倒装现象,我们翻译时要调整过来,使之合乎现代语法规范与现代语言习惯。

该调不调,语言不合规范,也影响句意的理解。

示例8.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学生翻译】跟随的穿着华丽衣服侍妾有七十人。

【答案分析】古代常把数量词放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是定语后置句的一种,我们翻译时要加以调整。

“从”是“使……跟从”之意。

【正确翻译】让七十个穿着华丽衣服的侍妾跟随。

六、要点遗漏,字未落实
文言文句子翻译,除了表达舒缓语气的语气词,与取消独立性或倒装标志的结构助词,要字字落实。

许多考生,对有些实词、虚词等意义未认真落实,以致句意翻译不到位。

示例9.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

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梁书》)
【学生翻译】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很礼待他。

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答案分析】句中的“礼异”是并列着的两个动作,“礼”为“礼待”,“异”为“以之为异”,即“认为他很奇特”,属意动用法。

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一般都属于评分点,而学生翻译时如遗漏了这一要点,则必导致失分。

【正确翻译】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厚待他,认为他很奇特。

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示例10.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新唐书·韩休传》)
【学生翻译】罪轻的人不被宽容,罪重的人放过而不问,如果陛下不放逐伯献,
我就不能接受诏令。

【答案分析】“罪细且不容,臣猾乃置不问”,“且”是“尚且”之意。

“乃”是“竟然”之意,在翻译时,省去这两个词的翻译,句子的语气、情感就会受到影响,故要翻译出来。

【正确翻译】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