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脑出血及脑梗死的ct表现
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鉴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鉴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两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都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突发性阻塞而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脑出血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大量出血。
尽管两者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偏瘫、痴呆和甚至死亡,但其预后和治疗方法却有所不同。
因此,准确地鉴别脑梗死和脑出血对于及时采取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脑梗死和脑出血在临床表现上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头痛、意识障碍等,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能够准确分辨两者的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将重点关注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定义和病因。
脑梗死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的局部脑缺血,常见的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脑出血则是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内出血,常见的原因有高血压、动脉瘤破裂等。
了解病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和诊断依据。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一般来说,脑梗死的发病多数较缓慢,病程逐渐发展,而脑出血则常常突发,病情进展迅速。
此外,在神经系统体征方面,脑梗死可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等,而脑出血则可能伴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和脑干损害的症状。
通过仔细观察和综合分析这些不同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准确鉴别脑梗死和脑出血对于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二者的定义、病因和鉴别要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脑血管疾病,并提高患者的预后。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定义和病因,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介绍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定义及其病因,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在概述中可以提及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引起读者的兴趣。
鉴别诊断(脑出血)

脑出血鉴别诊断
1.脑梗死:多见于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安静状态下发病多见,多表现为偏瘫失语,一般无
意识障碍(大动脉主干闭塞除外),头颅CT或MR可见低密度梗塞灶,该患者头颅CT 或MR见高密度血肿影,故可除外脑梗死。
2.颅内肿瘤伴卒中:多有慢性头痛史,发生卒中时可有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不清或肢体
抽动,头颅CT或MR可见占位病变及占位效应,该患者头颅CT或MR未见占位病变,仅×××区见高密度血肿影,故可除外颅内肿瘤。
3.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中青年,多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颈亢,一过性高血压或偏
瘫,头颅CT或MR可见脑室脑池内高密度阴影,头颅CTA或MRA可见脑血管瘤或血管畸形,该患者为老年患者,头颅CT及血管造影未见血管瘤或血管畸形,故可除外蛛网膜下腔出血。
4.病毒性脑炎: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史,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神经系统体征广泛,
不能用某一局部病变解释,脑电图可见弥漫性慢波,部分病人csf可见细胞,蛋白增高,该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脑炎不符,故不支持病毒性脑炎。
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一: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1.1 CT影像表现脑出血的早期CT表现为高密度灶,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增高,可在血肿周边见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
血肿边缘呈现出模糊不清或锯齿状,有时可见到血肿内的血凝块。
随着时间推移,血肿可出现明显的低密度区,代表血红蛋白降解产物的吸收。
1.2 MRI影像表现脑出血的MRI表现较CT更加敏感。
早期可显示出T1加权像上的高信号区,T2加权像上的低信号区以及血肿周围的脑水肿。
随着时间推移,血肿逐渐降解,T1加权像上的信号强度逐渐减弱,T2加权像上的信号强度逐渐增加。
同时,还可通过MRI进行血肿的定位和评估其大小。
二: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2.1 CT影像表现脑梗死的早期CT表现为局部脑实质密度降低,即灰质与白质的密度差减小,同时伴有脑水肿。
时间推移后,梗死灶的密度可进一步增高或恢复正常,梗死灶周围可出现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破裂引起的弥漫性造影剂渗漏。
2.2 MRI影像表现脑梗死的MRI表现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早期可显示出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灶,这些信号改变代表了梗死灶周围的水肿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随着时间推移,T1加权像上的信号强度逐渐降低,T2加权像上的信号强度逐渐增加。
同时,还可以利用MRI进行梗死灶的定位和评估其大小。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影像图像法律名词及注释:1. 脑出血:指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并在局部区域形成血肿的疾病。
2. 脑梗死:指脑血供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和坏死的疾病。
3.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计算机对通过人体的X射线进行多个方向的扫描,重建出人体结构的图像。
4. MRI(磁共振成像):借助于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扫描,高分辨率的图像。
脑出血的ct与mri表现课件

在增强扫描中,脑出血通常不会强化,而 颅内肿瘤则可能呈现不同程度的强化。
其他疾病引起的脑部病变与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 2 3
感染性疾病
如脑脓肿、脑炎等,通常伴随发热、头痛、恶心 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与脑出血相似,但病灶周围 的水肿和占位效应较轻。
脑血管病变
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 血或脑实质出血,需结合病史和影像学特征进行 鉴别。
通过注射造影剂,提高组织对比度, 有助于发现微小病灶。
功能MRI扫描
利用特殊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和 灌注加权成像,评估脑功能和血流 情况。
脑出血的MRI表现特点
急性期
出血灶呈高信号,周围水肿带呈 低信号。
亚急性期
出血灶逐渐液化,信号强度降低, 周围水肿带逐渐扩大。
慢性期
出血灶逐渐被吸收,形成软化灶, 信号强度进一步降低。
脑出血分型与分期
分型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内囊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等。
分期
根据出血时间可分为超急性期(<24小时)、急性期(1-3天)、亚急性期(414天)和慢性期(>14天)。
03
脑出血的MRI表现
MRI扫描技术
常规MRI扫描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脑组织 进行成像,无创、无痛、无辐射。
增强MRI扫描
脑出血的CT与MRI表现课件
目 录
• 脑出血概述 • 脑出血的CT表现 • 脑出血的MRI表现 • 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 脑出血的治疗与预后
01
脑出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 血,通常由高血压、脑血管病变 等引起。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基底节区出 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等。
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1.综述脑出血和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对于准确定诊和选择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描述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以便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2.1 一般概述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并导致血液外溢到脑组织中的疾病。
其影像学表现通常包括以下特点:- 破裂血管周围的高密度影像,即出血灶- 高密度影像周围的低密度区,即血肿- 血液在脑组织中的扩散和扩展情况2.2 CT 表现脑出血在 CT 扫描中呈现明显的高密度影像,与正常脑组织的密度不同。
血肿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其大小通常与出血量有关。
出血灶周围的低密度区表示血液向周围脑组织的扩散。
2.3 MRI 表现MRI 是检测脑出血的敏感性更高的方法。
脑出血在 T1WI 中呈现为高信号,而在 T2WI 和 FLR 图像中呈现为低信号。
这是因为血液的铁离子造成了磁场失真。
MRI 还可以显示脑出血的周围水肿和血肿的细微结构。
3.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3.1 一般概述脑梗死是指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和缺氧的疾病。
其影像学表现通常包括以下特点:- 缺血区周围的低灌注区域- 供血不足的脑组织的水肿和变性- 梗死腔的形成和演变3.2 CT 表现脑梗死在 CT 扫描中呈现为局部低密度区,表示缺血区域。
缺血区周围的低灌注区域在 CTP(脑组织灌注CT)中可更清晰地显示。
3.3 MRI 表现MRI 是检测脑梗死的敏感性更高的方法。
在 DWI(弥散加权成像)中,脑梗死呈现为高信号。
而在 T2WI 和 FLR 图像中,脑梗死呈现为低信号,并且在梗死腔形成后,脑组织的水肿和变性也更明显可见。
附件:本文档附加了相关的 CT 和 MRI 影像以供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 脑出血: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外溢到脑组织中的疾病。
- 脑梗死:指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和缺氧的疾病。
- 影像学特点:指脑出血和脑梗死在 CT 和 MRI 图像中呈现的特点。
常见疾病CT诊断报告书写,值得收藏!

常见疾病CT诊断报告书写,值得收藏!(一)脑梗塞头颅CT扫描(平扫)片示:右侧大脑半球额叶、颞叶和顶叶可见大片扇形低密度灶,CT值21HU,边界尚清,局部脑沟变浅消失,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形变小,中线结构向左移位,其余部位脑实质未见异常改变,骨窗观察颅骨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右侧大脑半球额叶、颞叶和顶叶缺血性脑梗塞。
(二)脑出血头颅CT扫描(平扫)片示:右侧基底节区可见一类圆形高密度灶,CT值75HU,大小约20mm×25mm×20mm,边界清楚,周围有一低密度带围绕;其余部位脑实质未见异常改变,脑室脑沟脑裂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未见移位,骨窗观察颅骨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5ml)。
(三)脑胶质瘤头颅CT扫描(平扫+增强)片示:平扫见左侧大脑半球额叶有一不规则低密度灶,CT值23HU,大小约20mm×35mm×18mm,边界欠清,增强扫描,病灶呈不规则强化;局部脑沟变浅消失,左侧侧脑室前角受压变形变小,透明隔略向右移位;其余部位脑实质未见异常改变,骨窗观察颅骨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左侧额叶占位性病变,首先考虑脑胶质瘤。
(四)视网膜母细胞瘤眼部CT扫描(平扫+增强)片示:右侧眼球内可见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大小约24mm×28mm×30mm,内有斑片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同侧视神经增粗,但眼外肌和眶壁未见异常;左眼未见异常。
意见: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
(五)鼻窦炎鼻窦CT扫描(平扫)片示:左侧上颌窦窦腔内密度增高,可见液气平面,黏膜环状增厚,但窦壁骨质未见异常;右侧上颌窦及两侧筛窦、蝶窦、额窦和鼻腔未见异常。
意见:左侧上颌窦炎。
(六)周围型肺癌胸部CT扫描(平扫+增强)片示:左肺下叶可见一类圆形肿块,大小约30mm×40mm×50mm,平扫CT值26HU,增强后CT值30~65HU,肿块轮廓不光整,有分叶和毛刺,并可见胸膜凹陷征。
颅脑CT检查报告详解

颅脑CT检查报告详解各位尊敬的患者:您好!感谢您选择我们医院进行颅脑CT检查,以下是对您的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解读的报告,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一、检查目的和方法颅脑CT检查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头颅和脑部进行断层扫描的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了解头颅和脑部的解剖结构及异常情况。
在本次检查中,我们采用了X光技术配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通过横断面的图像呈现,以提供关于头颅和脑部内部结构的信息。
二、检查结果详解1. 颅骨:颅骨结构正常,未见明显骨折、骨质改变、畸形等异常。
2. 脑组织:脑组织密度均匀,脑沟回纹理清晰,脑室形态正常。
未发现明显的异常占位性病变。
脑实质区域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血管分布正常。
3. 脑出血:脑内未见明显出血灶。
4. 脑梗塞:脑血管通畅,未见明显缺血梗塞灶。
5. 大脑卒中:脑血管通畅,未见卒中区域。
6. 脑肿瘤:脑组织未见明显肿块,脑实质区域无占位性病变。
7. 脑脊液:脑脊液分布正常,未发现异常聚集。
8. 颅内结构:脑膨出、脑疝等压迫征象阴性。
三、检查结果分析根据CT检查结果,您的头颅和脑部结构没有明显异常,表明您的颅脑功能正常。
同时,也未发现卒中、颅内疾病等病变,是一个良好的结果。
CT检查无创、简便、快速,能够为医生提供有关头颅和脑部的详细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及早发现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四、注意事项1. 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总体情况综合分析,由专业医生进一步解读,了解病情。
2. 检查结果只是客观反映目前的头颅和脑部状态,并不排除您存在其他疾病或隐患的可能性。
如有任何不适症状或持续的临床疑点,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3. 在检查中,我们竭力做到了精确细致,但仍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若有疑问或不满意之处,您可以随时向医院进行反馈以便进一步处理。
五、总结与建议综合上述检查结果,您目前的头颅和脑部状况良好,无明显异常。
颅脑CT检查作为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仍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以达到更准确的诊断。
医学脑出血的CT与临床

• 脑室受压变形,中线 结构向对侧移位;
• 脑干、基底节和丘脑 区出血易破入脑室。
• 随着血肿液化吸收,血肿逐渐缩小 ,密度逐渐降低。
• 恢复期血肿小者可完全吸收不留痕 迹,较大血肿吸收后常遗留大小、 形态不一的囊腔。
• 按照人卫版本科教材《医学影像 诊断学》的分类标准,脑出血可 分为基底节型(含内囊内侧型、 内囊外侧型及内囊内外侧混合型 )、皮质下型(脑叶型)、小脑 型、脑干型及脑室型。
医 学 脑 出 血 的CT与 临床
• 中老年多发,多有高血压、脑动脉 硬化病史,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 起病急骤,多表现为剧烈头痛、呕 吐、昏迷、偏瘫、抽搐、大小便失 禁、感觉及语言障碍、视野缺损、 共济失调等症状。
• 小脑幕上的半球出血,血肿向下挤压下 丘脑和脑干,使之移位、变形和继发出 血,并常出现小脑幕切迹疝。
缺失和同向性偏盲,主侧半球可有失语 。 • 出血量大可有意识障碍,出血量较小可 仅表现纯运动、纯感觉障碍,不伴头痛 、呕吐,与腔隙性梗死不易区分。
2、丘脑出血
• 表现为突发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 碍、甚至偏盲等内囊性三偏症状。
• 可有特征性眼征,如凝视鼻尖、眼 球会聚障碍和无反应性小瞳孔。
• 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
• 如额叶出血有偏 瘫、Broca失语 (运动性失语)
,颞叶有 Wernicke失语 (感觉性失语) 、精神症状。
• 枕叶可有视野缺损, 顶叶可有偏身感觉障 碍、空间构像障碍。
• 另外,脑叶出血时, 抽搐症状较其他部位 出血常见,昏迷较少 见。
七、脑室出血
• 约占全部脑出血的3—5%,由脑 室内脉络丛动脉或室管膜下动脉 破裂出血,血液直流入脑室所致 ,又称原发性脑室出血。
• 如颅内压增高极明显或小脑大量出血可 发生枕骨大孔疝。
图文解析脑出血影像诊断(2024)

影像表现
脑梗死在CT上通常表现为低密度影,而脑出血则呈现高密度影。在MRI 上,脑梗死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而脑出血 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
临床症状
脑梗死症状较脑出血轻微,多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等,而脑出血症 状严重,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2024/1/30
2024/1/30
17
其他易混淆疾病分析
脑炎
脑炎在影像上可表现为脑实质的 弥漫性异常信号,与脑出血的高 密度影不同。此外,脑炎患者多
有发热、头痛等感染症状。
脑脓肿
脑脓肿在CT和MRI上表现为环形 强化的脓肿壁和中心液化坏死区 ,与脑出血的影像表现有明显差 异。同时,脑脓肿患者多有感染
病史和发热等症状。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等评估患者的生 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日常生活能 力、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024/1/30
23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脑出血影像诊断基础知识
包括脑出血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等基础概念。
2024/1/30
影像诊断技术
详细介绍了CT、MRI等影像诊断技术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各 种技术的优缺点、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脑出血影像表现
详细解析了脑出血在不同时期的影像表现,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 慢性期等,以及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出血的影像特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介绍了脑出血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以及与脑梗死、脑肿瘤等 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24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2024/1/30
学员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对脑出血影像诊断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影像诊断技术。 学员认为本次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于提高临床 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很大帮助。
14页脑梗死的CT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判断是否存在复发或进展的风险。
慢性期脑梗死CT影像诊断有助于指导康复治疗和评
03
估预后,为患者制定合适的生活和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
05 脑梗死CT影像诊断的局 限性
CT影像诊断的局限性
对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不足
CT在脑梗死早期可能无法清晰显示病灶,尤其 是小面积梗死。
对后循环梗死诊断的限制
后循环梗死在CT上的显示可能不清晰,易漏诊 。
晚期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在CT影像上表现为低密 度影内出现高密度影,即梗死区内出 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灶。
在较晚期脑梗死,CT影像上可见脑组 织液化坏死,形成脑软化灶,局部脑 组织萎缩和脑沟增宽。
脑梗死CT影像诊断流程
初步观察
首先观察CT影像上是否有异常 密度影,如低密度或高密度影
,并注意其部位和范围。
辐射剂量问题
CT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剂量,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临床应用的局限性
依赖医生经验
CT影像诊断脑梗死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判断。
鉴别诊断的困难
对于某些与脑梗死相似的疾病,如脑出血、脑肿瘤等,CT影像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通过观察亚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密度变化,可以判断治疗效果
和病情进展情况。
亚急性期脑梗死CT影像诊断有助于发现并发症,如脑水肿、出
03
血转化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脑梗死CT影像诊断在慢性期的作用
01
慢性期脑梗死CT影像诊断可以评估梗死病灶的稳定
性和后遗症情况。
02
通过观察慢性期脑梗死病灶的形态和密度变化,可以
细致分析
对异常密度影进行细致分析, 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判 断是否为脑梗死。
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1]本月修正2023简版
![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1]本月修正2023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8dd9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6.png)
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背景介绍脑出血和脑梗死是两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们都会造成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损伤甚至死亡。
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是其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脑出血和脑梗死在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
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CT扫描脑出血通常是在CT扫描中发现的,其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 高密度灶:在CT图像上,脑出血表现为局灶性高密度区域,呈现出明显的白色,这是由于血红蛋白的高密度造成的。
- 形状规则:脑出血一般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其形状规则是其与脑实质的边界清晰,这有助于将其与脑梗死区分开来。
- 局灶性脑水肿:脑出血的周围脑组织往往会出现局灶性脑水肿,这是由于血液进入脑实质引起的。
MRI扫描MRI对于观察脑出血的体积和进展情况更加敏感,其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 T1加权图像上的高信号:脑出血在T1加权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这是因为血红蛋白的存在影响了磁场的均匀性。
- T2加权图像上的低信号:脑出血在T2加权图像上通常表现为低信号,这是由于血红蛋白和血液分解产物引起的。
- 血液积聚周围的脑水肿:脑出血后,周围的脑组织往往会出现水肿,MRI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此现象。
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CT扫描脑梗死通常也是在CT扫描中进行观察,其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 低密度区域: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为局部低密度区域,呈现为黑色或暗灰色,这是由于脑组织缺血和坏死引起的。
- 呈现梗死区域的供血动脉:CT扫描可以显示出脑梗死区域的供血动脉,有助于进一步分析血栓形成的位置。
MRI扫描MRI对于观察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更加准确,其表现包括:- T1加权图像上的低信号:脑梗死在T1加权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这是由于缺血引起的脑组织坏死。
- T2加权图像上的高信号:脑梗死在T2加权图像上通常表现为高信号,因为缺氧的脑组织会持续积聚水分。
- 弥散加权成像(DWI):DWI对于早期诊断脑梗死非常敏感,它能够帮助揭示脑梗死区域的异常扩散情况。
脑出血及脑梗塞CT、MRI影像判读

21
2020/7/4
MR的扩散加权成像
男,64岁。一侧肢体无力。 发病8.5小时
22
2020/7/4
女,67岁。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7小时。
23
2020/7/4
脑血管病—脑梗塞MR表现
❖ 亚急性期:1d~2w,水肿进一步加重,占位效 应明显,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3w, 梗塞区周围出现新生血管,增强扫描可见脑 回样强化,是梗塞处于亚急性期的特征表现。 亚急性期病变在DWI上仍为高信号。
❖Hemorrhagic Stroke: less common, far more likely to be fatal. They occur when a weakened blood vessel in the brain bursts, result in bleeding inside the brain that can be difficult to stop.
男性, 51岁。
20
2020/7/4
脑血管病—脑梗塞MR表现
❖ 超急性期(6h内):神经细胞处于细胞毒性水 肿阶段。T1WI偶可见脑回肿胀,脑沟变浅、 消失等征象,T2WI改变不明显。DWI可明确 显示细胞毒性水肿的存在,在DWI上表现为 明显的高信号。
❖ 急性期(6-24h):出现血管源性水肿和血 脑屏障的破坏。由于病变区水分的增加,造 成T1和T2时间的延长,这是MRI较CT早显示 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基础。此期DWI表现为显 著高信号。
度,轮廓清楚,周围可有水肿带及占位效应。
2. 约3~7天后,血肿从周边开始吸收,CT表现 为血肿周围变模糊,水肿带增宽,高密度血 肿缩小,密度减低。
3. 2月后近于脑脊液密度。
颅脑CT报告模版

颅脑CT模板一、.颅脑正常表现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沟脑池未见异常狭窄或增宽;脑室大小形态位置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脑沟脑室脑池未见异常..检查结论:颅脑平扫未见异常..二、脑血管病变1.脑梗死左侧脑实质内可见类扇形低密度区MRI:病变区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病灶边界清晰..临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余脑实质及脑室、脑裂、脑沟均为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扫描左侧额顶叶病变皮质及皮质下区脑回状强化;左侧大脑中动脉细小;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灶..检查结论:左侧额顶叶脑梗塞..2.出血性脑梗死可见扇形低密度区灶MRI:病灶内不均匀长T1长T2;其内夹杂短T1短T2;;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病变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灶;CT值约55~65HU;右基底节区密度不均匀;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脑室脑池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脑回样强化..检查结论:右额顶叶出血性脑梗塞..3.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双基底节区可见多发的斑点状低密度灶长T1长T2;边界欠清;病灶大小不一;直径小于1cm;侧脑室旁脑白质密度减低;侧脑室略增宽;中线结构居中检查结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4.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右侧丘脑区可见团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CT值约78~90HU;病灶周边可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出血破入双侧脑室内;右侧明显;右侧脑室体内呈高密度铸型;第三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积血影;右侧裂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略左侧移位;MRI:病变短T1短T2信号;检查结论:右侧丘脑区急性脑出血..5.动脉瘤破裂出血鞍上池区见大片类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脑室之间可见高密度影充填;CT值约62HU;边界清晰;出血破如侧脑室内;脑室内出现高密度血液影;鞍上池、侧裂池、纵裂池及四叠体池内亦可见高密度影;与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中线结构居中..检查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6.脑血管畸形出血右枕叶可见多个点状高密度灶;部分于侧脑室后角融合成片;CT值约60HU;周围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带环绕;相应右侧脑室后角及四叠体池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向左侧偏移..检查结论:右枕叶脑血管畸形出血..7.囊形脑动脉瘤胼胝体体部大脑纵裂间可见直径约1.0cm圆形稍高密度动脉瘤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增强:左侧前交通动脉起始部扩张;动脉瘤内腔呈卵圆形;明显强化..检查结论:左侧前交通动脉动脉瘤..8.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大脑脑沟、侧裂池内、镰旁见条状、羽毛状高密度影;CT值约60HU;左额颞部颅板下见条状高密度灶;脑实质略内移;中线结构居中;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骨窗未见骨折改变..检查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三、脑肿瘤病变1.脑膜瘤右侧额叶稍高密度病灶;边缘光滑清晰;密度较均匀;病变周围脑组织有片状低密度水肿区;可见脑白质塌陷征;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局部中线结构左侧偏移;骨窗可见病变与额骨内板广基地相连;局部骨质增生硬化增强扫描可见病变明显一致的强化;可见脑膜尾征检查结论:右侧额叶脑膜瘤..2.星形细胞瘤右侧小脑半球近中线处类圆形低密度囊型占位性病灶;边缘尚清晰;囊壁见等密度结节;囊液密度稍高于脑脊液密度;周围水肿不明显;第四脑室受压明显幕上脑室梗阻性扩张;增强扫描病灶后方近边缘处结节状、条状强化明显;低密度部分未见明显强化..检查结论:右侧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3.低级星形细胞瘤右侧顶叶髓质区可见片状低密度病变;病灶偏中心见小片状与脑实质等密度影;内见点状钙化;病变边界较清晰;占位效应及周围水肿均不明显;脑室系统未见异常;增强扫面病变未见强化..检查结论:低级星形细胞瘤..4.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右顶叶皮层见一4cm5.2cm略高密度不规则肿块影;CT值约36~41HU;其间见低密度坏死;肿块边缘较清晰;周围见较广泛的水肿;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结构略左移;增强后见病灶明显强化;坏死区未见强化..检查结论:右顶叶间变性星形细胞瘤..5.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右侧脑室三角区及颞顶枕部占位病变;呈分叶状、混杂密度;以等密度为主;等密度区CT值约45~55HU;周边为低密度囊性区及水肿带;中央有少许高密度影;中线结构左侧移位;增强后病变为不规则的强化;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周边强化不明显;病变形状极不规则..检查结论:右侧脑室三角区及颞枕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6.垂体大腺瘤垂体内可见直径2.0cm;大小边界光滑略高密度肿块;中心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垂体柄移位;鞍底下陷;蝶鞍扩大;鞍上池变形、减小;视交叉受压上移;双侧海绵窦受侵;蝶窦内可见与肿块密度一致的软组织块影;增强检查可见平扫稍高密度肿块明显均一强化;中心斑片状低密度影未见强化..检查结论:垂体大腺瘤..7.听神经瘤右侧小脑角区见一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局部脑组织受压;与颞骨岩部内听道相贴;内听道略扩大;内见有软组织密度影;与低密度影粘连;分界不清;病变与骨板夹角为锐角;第四脑室与脑干轻度受压向左移位..右侧小脑角池显示不清;增强后囊壁强化明显;颞骨岩尖部见一强化壁结节;其内低密度影未见强化;境界清晰..检查结论:右侧小脑角区听神经瘤..8.脑转移瘤右顶部及左颞顶部各见一结节状病灶;等密度;边界清晰;直径分别 1.6cm 及1.3cm;周围见大片状水肿区;与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中线结构居中;增强扫描上述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片状液性无强化区..检查结论:右顶部及左颞顶部脑转移瘤..四、脑外伤病变1.脑挫裂伤右枕叶颅骨下大片状不规则形低密度水肿区内见团状高密度影;高密度区CT值约60~76HU;右侧脑室后角略受压;邻近脑组织略肿胀;密度稍减低;余小脑及脑干发育正常;内部密度均匀;未见异常密度影;中线结构居中;骨窗未见骨折征象..检查结论:右枕叶脑搓裂伤..2.硬膜外血肿左侧额顶部颅骨内板与硬膜之间见双凸透镜形高密度影;密度较均匀;CT 值70~90HU;边界整齐锐利;周围占位效应明显;左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右移;骨窗见左侧顶骨线状骨折透亮线;断端未见确切移位;邻近头皮下软组织肿胀..检查结论:左侧额顶部硬膜外血肿..3.硬膜下血肿左侧顶枕区硬膜下可见新月形较高密度影;CT值约55~70HU;范围较广泛已超越颅缝;覆盖在左侧顶枕颞部硬膜下及大脑纵裂;同侧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结构弧形右侧移位;左侧脑组织肿胀;脑回增大;与脑实质未见异常改变..检查结论:左侧顶枕区硬膜下血肿..4.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左侧大脑凸面颅板下可见条带状等密度影;中间有分隔;CT值34~40HU;左侧脑室额角及左侧脑室体均明显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右移;左侧大脑半球脑组织略肿胀;与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检查结论:左侧大脑凸面亚急性硬膜下血肿..5.慢性硬膜下血肿左侧大脑半球颅板下半月形液性密度影;CT值约30~35HU;范围较广;穿越骨缝;但未过中线;左侧脑组织受压明显;左侧脑室变窄;局部中线结构向右侧移位;与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骨窗示左顶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周围软组织稍肿胀;可见皮下气肿..检查结论:左侧大脑半球慢性硬膜下血肿..五、脑炎性、先天发育异常病变1.脑脓肿左侧颞叶圆形囊状低密度病变;周边可见等密度完整均匀环形壁影;壁的CT值35HU;厚度约2mm;壁外侧见不规则形低密度水肿区;左侧侧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结构右移;增强检查;脓肿壁厚度均一明显的环状强化;大病灶边缘可见多个壁强化小子病灶..检查结论:左侧颞叶脑脓肿..2脑囊尾蚴病左额叶大脑纵裂旁见小圆形等密度灶;边界较清晰;周边指套状低密度水肿;左侧侧脑室额角略受压;局部中线结构略右移;增强检查左额叶大脑纵裂旁病变更清晰可见;直径为0.5CM;呈不均匀环状强化;边界清晰;周围水肿未见强化..小儿脑疾病检查结论:左侧额叶脑囊虫病..3.脑膜膨出前额部可见囊性包块;尤颅骨额部膨出颅外;密度较均匀;CT值10~20HU;骨窗显示中线区额骨局限性缺损..检查结论:前额部脑膜膨出..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双侧半卵园中心、深部脑白质区及侧脑室周围可见多发散在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大脑半球广泛性密度减低;皮髓质界限模糊消失;可见白色小脑征..左侧额叶皮质区可见线性高密度影;脑池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检查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多发性硬化双侧额叶皮质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无占位效应;增强无强化..检查结论双侧额叶皮质区多发性硬化..6.肾上腺脑白质不良双侧侧脑室后角周围可见对称性的大片状不均匀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基底节区及额叶白质区未见异常信号;增强病灶中央部无强化;邻近病灶边缘处可见花边样强化..检查结论:肾上腺脑白质不良..7.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双侧侧脑室枕角及额角旁白质区见斑片状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双侧基底节区见多发的小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检查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8.胼胝体发育不全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前部较细小;压部缺如;与胼胝体压部区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境界清楚;双侧脑室枕角距离增大;失状面扫描胼胝体压部缺如;代之以不规则形长T1长T2信号..检查结论:胼胝体发育不全..9.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缘变尖;疝出枕骨打孔下缘约0.8cm;延髓及小脑下蚓部下移;第四脑室变小;颈胸断脊髓内可见长条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检查结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10.灰质异位症右侧侧脑室体旁见一小圆形等T1等T2异常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局部脑室受压变形;增强无强化..检查结论:右侧侧脑室体旁灰质异位..。
脑梗塞与脑出血ct鉴别

.
13
脑出血CT
脑出血CT吸收期:始于第二周,随着血色素、坏 死组织和黄变液被吞噬,血肿从高密度变为等密度或 低密度,体积相应缩小。25%左右的血肿周边可呈环 状强化。脑叶出血比基底节和小脑出血常见,此期需 于肿瘤和脓肿鉴别。
.
14
脑出血吸收期CT
.
15
脑出血CT
脑出血CT囊肿形成期:大部分血肿变为囊性低密度, 最后形成裂隙状残腔,同侧脑室扩大,表现为失空间 效应。
脑出血性病变的CT诊断
影像科CT室——
.
1
定义
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发病突 然,进展快,及时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脑出血由脑血管病所致,大多继发予高血压、动脉 瘤、血管畸形、血液病和脑肿瘤等,以高血压性脑出血 常见。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的部位只要是在基底节,其 次是丘脑、大脑半球、小脑和脑干。具有高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
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混合性脑出血 ) IV. 小脑内出血
.
4
硬膜外血肿
梭形血肿,可合并骨折,位于受伤伤
.
6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极少量或大量,创伤性或非创伤性
.
7
蛛网膜下腔出血
.
8
脑内出血
.
9
脑内出血
.
10
脑出血CT表现
CT诊断脑出血相当可靠,血肿呈特征性的高密度,还 可发现临床表现不明显的小血肿。
包括颅内任何部位的出血; 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脑出血
.
2
CT诊断的意义
需要CT诊断的颅内出血患者起病急、发展快、
需要尽快做出对应措施;
CT检查可以及时直接显示颅内血肿及脑挫裂伤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CT表现

张迎 春 . 单英丽, 初晓 东
( 山 东省威 海 市立 医院 , 山东 威海 2 6 4 2 0 0 )
1 . 2腔隙性脑梗 死 多见于基底节 内囊 区、 丘脑 、 脑 室旁深部 脑白质 , 少数 见于 脑桥 、 小脑, 很少累及脑皮质。c T 平扫 多显示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 , 边 界清楚 , 直径在 5 - 1 5 a r m, 无明显 占位效应 , 单发或多发。 约1 个月后病灶形成 脑脊液样低密度软化灶 , 并可伴有局部脑萎缩性改变。 增强扫描 以 2 3 w时强 化明显 , 可表现 为均匀或斑片状强化 , 待形成脑软化灶后不再强化。 1 . 3 出血性脑梗 死 c T平扫显示在大片低密度梗死 区的基础上 ,多在病后 2 3 w出现较高密度的出血灶 。出血灶可位于梗死区中心或边 缘 , 出血量可 大可 小, 表现可为类 圆形 、 条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影 , 边界清楚 , 周 围可有水肿 , 占位
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干或其分支 的局限性异常扩大。大约 9 o % 发生于颈 内动脉 系统 , 其中以前交通动脉最多见 , 其次为颈 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 大脑中 动脉及大脑前动脉 。 其余 1 0 %发生在椎一 基底动脉系统。常为单发 , 多发者约 占l , 5 。可发生任何年龄 , 以2 0 — 6 0岁之间多见 。女性略多于男性 。脑动脉瘤 破 裂是蛛 网膜下腔 出血最常见的原 因。 2 . 1 未破裂 的动脉瘤 普通 C T扫描不是显 示动脉瘤的有效方 法 ,一般直径< l c m的动脉瘤 C T难 以发现 。较 大的动脉瘤依腔 内有无血栓 C T表现分为三 型: ① I 型 :为薄壁无血栓动脉瘤 , c T平扫显示 为边缘清楚的圆形稍高密度